党组理论中心集中学习研讨发言: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分享 时间:

党组理论中心集中学习研讨发言: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本次党组理论中心集中学习研讨安排,下面,由我作简要交流发言。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为新时代全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突破方向,推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意义,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创新思维模式、工作方式,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一、理论学习要常学常新,学深悟透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理论素养和实践本领

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我们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以常学常新的态度,持续不断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真正做到学深悟透、把握重点、有力推动。

(一)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新型劳动者应当当具备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特征,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紧跟时代,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坚持创新理念,创造性开展工作。劳动资料是生产力水平的测量仪。劳动资料的数字化革新已经在现代通信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现代运输系统、能源动力系统的效能提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对象也在不断扩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劳动对象。可无限循环利用的信息和数据资源,经过有效搜集、整理、分析、挖掘和处理后,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可释放巨大的生产力效应,因而成为人类探索和提升生产力发展的新领域。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简单叠加并不能实现生产力的跃升,因此需要创新要素配置方式,探索三者之间的优化组合,使之产生深度化学反应,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潜能,大幅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才能不断孕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高科技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动能优势,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过程中涌现出的高科技,极大改变了产业模式和形态,成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生产要素。新质生产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为增长引擎,通过对能源、制造、交通、建筑等重点碳排放领域的数字化改造、数字化融合,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的使用,使传统产业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促进碳排放额度使用效率的大幅提高。高质量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品质优势,经济发展的质效与规模并重、多种要素的协同发展,产业融合与布局更加合理、产品竞争力更高,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三)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的重大意义。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都具有重大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新特点,主动契合推动时代发展主题提出的原创性理论。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整体改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发展整体性理论的创新。其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引。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三大要素都提出了新要求,对如何推动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如何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给予明确指引,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也都给予了明确指引,最终落脚点是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生活服务。最后,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谋划,旨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建立安全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摆脱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问题,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

二、重点工作要精心谋划,牢牢把握创新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和内在逻辑,加快推动创新成果有效转化

2024年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源泉。应当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在科技创新、发展方式创新、生产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持续发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首先,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聚焦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其次,要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快绿色技术转化应用,创建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融资平台,推动绿色低碳前沿技术从“走出实验室”到“走向市场化”,实现科学研究、后续试验、产品开发、应用推广等绿色创新环节的有效衔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建设,形成多元供给、云边协同、随需调度、高效绿色的国家高性能算力网络体系。建立起支持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态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特别是发挥好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提高绿色资源配置效率。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健康生态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通过需求端的全面绿色转型来引导绿色产品供给,形成绿色需求与供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有效支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最后,要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力提速市场化进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支撑。让政策围着人才转、服务围着人才干,应探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发展,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等各环节的工作机制,将产学研用一体考虑,盘活人才这个核心要素,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眼人才工作长链条和蓄水池,应坚持党管人才,把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用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开拓创新,切实增强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使命感,努力成为推动新时代党的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

三、重点工作要加快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要通过充分利用本地区优势条件,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共赢。要紧密结合当地的资源、产业、环境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地方的独特优势,有效避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等低效行为。要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传统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一方面,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所需的新技术、软硬件等,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和动能;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发展也依赖传统产业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支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处理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提升传统生产力的关系。首先,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新质生产力缺少传统生产力产出的哺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生产力没有新质生产力中的科技基因注入,就会从传统生产力蜕变为落后生产力,最终被市场无情淘汰。因此,一方面要加大科研投入,产出更多原创性、具有市场价值的科研成果,催生更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另一方面,则要加大既有产业的改造提升速度,用创新技术把既有产业智能化等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其次,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及传统生产力改造提升中,要充分发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作用,尤其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科技研发方向、具体产业发展等,企业要根据自身能力和技术储备、人才储备以及细分领域的状态,找到自己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努力方向。地方政府则要在产业政策上精准发力,包括研发、公共技术补贴要更加精准,把精准和普惠性政策结合好,在“卡脖子”的领域发力,从而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工作,而不是“直接插手”或者“指手画脚”,影响企业的正常决策。最后,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改造传统生产力都要有久久为功的耐心和毅力,既要有任务繁重、紧迫的压力感,又不可以有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着急心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既然是系统工程就有其复杂性。科技成果的取得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科技成果的积累,厚积薄发才能实现突破性进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以上是我本次交流研讨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妥,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47 2430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