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基层减负的研讨发言
基层减负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需优化流程、简化制度,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减轻基层压力,激发活力,促进更好服务与发展。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为基层减负的研讨发言相关范例,供您参考!
同志们:
深入推进形式主义整治、为基层减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行动,是转变工作作风、拉近干群关系的有力抓手。唯有彻底消除形式主义积弊,才能激励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下面,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坚定落实中央“基层减负”要求
(一)高度重视基层减负的重要战略意义
党中央始终将“基层减负”作为重中之重。2019年,中办发布《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持续深化的政策措施。2020年,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今年7月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强化村级组织负担的精简与规范。让基层干部真正从繁琐的文书、无休的检查和冗长的材料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工作。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加速到来,手机办公等成为一种趋势,带来新的工作方式的同时,也为基层增添了新的挑战。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创新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速增效,减少无效事务,切实为基层减负。
(二)深入剖析基层减负面临的复杂局面
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持续发力,形式主义整治成果显著。然而,部分地方和部门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到位的现象。某些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有抬头迹象,甚至在执行过程中“华而不实”,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浮于表面。例如,有些检查事项看似繁琐,要求细致全面,但本质上是为了迎合上级检查;有些表彰活动初衷是鼓励,却无形中增加了基层负担;有些民生项目本应落到实处,却变成了一项项资料的堆积。这样的现象不仅制约了干部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干群关系。必须持续深化整治,精准发力,斩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链条,巩固减负成效。
(三)强化基层减负的紧迫性和战略必要性
减负行动,直接关乎落实。那些未能切实为基层减负的地区和部门,往往是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尽人意之处。只有减负,方能聚焦任务、精准施策。减负行动,也决定着智慧的凝聚。在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时,仅凭少数领导干部的智慧难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唯有汇集基层干部的智慧,才能形成破解难题的“集体合力”。减负行动,更是干部激发干劲、推动发展的关键。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现实,各级干部必须勇于担当、敢于攻坚,不断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确保工作有力推进。
二、精准施策推进基层减负工作
(一)以身作则,层层压实责任
各级党委必须将“减负”置于核心位置,全力推动责任落实。党委(党组)必须精准制定并推动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每个环节、每项部署真正落地;主要领导亲自过问,直接督办;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全程跟进所分管领域的作风整治,确保无死角、无疏漏。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发力,通过明察暗访保持监督压力,确保执行不打折扣。宣传部门必须以正面宣传为主,强化社会引导,形成统一认识和行动合力。领导班子成员必须以身作则,将基层实际困难作为检验自身作风的“试金石”,用行动兑现承诺。对于机关单位,必须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推动“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确保每个环节都能看到明确示范,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从上到下的全面减负。
(二)聚焦重点,重塑精简流程
简化传达程序,打破层层开会的惯性。凡是文件能传达的内容,杜绝开会重复;通过网络可以布置的任务,摒弃无意义的线下会议;电话、微信即可沟通的问题,告别纸质通知;汇报可解决的事项,避免层层发文;能合并的会议,打破条条框框,统筹部署;考核和督查要去除形式主义的外壳,直击实际成效。彻底杜绝“会议套会议”“文件压文件”的僵化模式,避免反复提交报表、重复考核的做法。检查应减少频次、精简留痕,避免泛化问责。以实地考察、现场调研为抓手,真实掌握基层情况,确保决策接地气、见实效;精简督查考核事项,压减频次与总量。严格落实中办相关要求,精准设置考评指标,杜绝形式主义和重复劳动。考评结果不仅是工作的最终反馈,更是改进提升的抓手,必须通过科学评价,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行为;弘扬务实作风,打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藩篱。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重实绩、重实干为导向,坚决破除特权思想、特权行为,坚持实际出发谋划工作。点面结合,分类指导,让每项工作都切实推动改革发展,为人民谋福祉。
(三)放管并行,激发担当热情
激发基层干部创业热情,必须让他们拥有施展拳脚的空间。尊重基层的创造力,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营商环境优化方案。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干部挺在一线,成为先锋模范。同时,对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条件给予足够的关怀,打造有温度的工作环境,让干部心无旁骛地全力投入;完善激励与保护机制,确保干部“愿干事”“能干事”。干部是否敢于担责、是否具备工作实效,成为评价干部的硬标准。明确奖惩分明的原则,真正激励那些勇于实践、有能力且能创造实绩的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成为保障,鼓励担当作为的同时,对不实举报和诬陷行为坚决打击,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关心基层干部,从工作到生活全方位护航。严格管理与关爱并行,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激励与约束相辅相成,既要提供正面引导和激励,树立工作标杆,也要对违规行为迅速纠正,确保公平正义和基层工作的正常秩序。
同志们,基层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根基,是服务群众的“桥头堡”。面对任务重、资源少、压力大等重重困境,基层工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文山会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层层叠加,成为束缚基层干部的重负。这些问题不仅拖慢了工作节奏,更挫伤了干部的工作热情,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绊脚石”。减负,绝非削减责任与担当,而是优化流程、提速增效、整合资源。让基层干部在“轻装”下快速前行,把精力集中在实事大事上。减负的核心,是通过减少繁琐程序、精简工作环节,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提升工作效率。为民服务,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必须全心全意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温暖和变化。唯有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基层工作才能稳步推进、不断突破。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基层工作必将迈上新的台阶,开创新的局面。
谢谢大家!
下一篇:巡察组巡察反馈会上的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