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网友 分享 时间:

在科技创新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科技创新的“主阵地”,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高”“新”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首要位置,大力提升产业层级、增强创新能力,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2年,全区GDP达到1168亿元,拥有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成功获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示范园区和国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2022年6月,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专门来区调研,并给予了“特色突出、成绩斐然”的肯定评价。

一、聚焦“育新”,为发展蓄能。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新区见苗浇水、精心培育,着力构建结构优、潜力足的创新主体梯次培育体系,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既大又强、科创“新物种”企业持续涌现、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创新主体格局,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了四年翻两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63家,占全市近一半;9家企业入选全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占全市的90%;瞪羚企业群体数量从44家增长至93家,累计培育瞪羚及潜在瞪羚企业125家,走出了全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超卓航科,首家独角兽种子企业无忧车管家,相关新闻被新华社转发报道,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

二、聚焦“攻关”,为科技添力。为把科技命脉牢牢抓在手中,高新区聚焦产业关键技术,猛攻“卡脖子”硬科技,敢啃创新“硬骨头”,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在全市率先推进“企业出题、政府张榜、揭榜挂帅”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连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2022年,全区共有8个项目入选省、市级揭榜项目,3个区级揭榜项目共获得230万元的资金支持,在部分主导产业领域已突破了49项关键核心技术,其中8项达到国际先进、13项国内领先、11项可实现进口替代。

三、聚焦“搭台”,为产业筑基。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核心区,基础在于平台,关键在于转化。高新区以科技创新平台为抓手,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作为全省仅3家的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之一,湖北省航空装备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已孵化5家科技企业,当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成功获批国家级项目3项;孵化的光热环保公司今年荣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大赛总决赛优秀奖,为全省除武汉地区之外的唯一获奖企业。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入选2022年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截止目前,我区已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四、聚焦“众创”,为未来赋势。高新区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厚植创新创业沃土,万马奔腾、千帆竞发的创新生态日趋优化,近悦远来、激情迸发的创业环境更加优良。2022年隆中创客空间被认定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众创空间。高新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累计达到36家,总孵化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孵化载体规模居全市第一。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共有12家。*科技城一期10万平方米的中试产业园已基本满园,吸纳科技型企业68家,专业人才200余人;二期45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2023年3月,44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亿元。

五、聚焦“引智”,为创新提速。高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出台了《*高新区(自贸片区)“车城人才”实施意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三年来,人才工作累计投入亿元,各类人才总量达到万人,其中国家院士专家11人,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4人,“万人计划”4人,省级重点人才计划8人,连续两年入选“隆中人才支持计划”数量占全市总量的近一半。2022年新引进博士硕士生481人,创新创业团队38个;2人入选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占全市50%。首次承办了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专场赛,开展线上线下对接86场,促成38个高校专家团队与企业达成合作,合同金额超过2000万元。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引擎,是赢得未来的关键。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奋力当好全市政治建设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党的建设的“模范生”,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高新贡献、实现高新作为。

47 27599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