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部署,总书记曾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总书记的论述为促进我国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xx镇高度重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持续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努力用好驻村第一书记,不断提高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当前,xx镇正立足“引领区重要城镇”的发展定位,坚持以党建引领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和治理能力,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画卷,打造最美乡村振兴样板。

一、xx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一是党建引领,切实加强组织保障。xx镇党委始终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重要位置,镇主要领导挂帅,自上而下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责任体系,成立镇、村两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工作专班并设立临时党支部,以坚强的组织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建立镇、村、组三级工作推进的组织体系,强化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落实指导,督促检查等职能,并结合实际制定专项计划,细化分解年度目标任务,高效组织实施。

二是聚力发展,加速推进现代农业。目前,xx镇沿主要公路科学规划绿色田园风光(产业)带,配套打造了数字农业和订单农业示范基地,正在加快推进千亩蔬菜产业园、田园综合体项目。突出龙头带动,打造基于订单农业、数字农业的“盒马村”模式,带动更多的种植基地与盒马合作,年内合作覆盖面实现xx%。坚持科技赋能,构建“专家团队+基层农技推广+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农业附加值。深化镇企联动,促进产业融合,推进高标田建设与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联动发展,促进乡村产业三产融合、迭代升级。

三是多点发力,持续扮靓美丽乡村。目前xx镇已成功创建x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x个全国文明村,马上也将迎来今年示范村的验收工作。此外,我们统筹推进环境综合管理和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开展村庄全域清洁攻坚行动,持续完善“美丽小院—美丽乡村—美丽乡镇”创建机制,已完成两轮相关建设和全覆盖的杆线序化整治,并深化实施新一轮计划。

四是示范引领,着力改善乡村治理。结合市、区重点工作和镇域管理难点,xx镇探索实践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获评优秀示范基地,工作案例纳入农业农村部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工作开展过程中,坚持健全六长制和星级管家等村民自治制度,实现农村养护一体化,实施准物业进农村。另外,我们试点开展乡村治理清单制工作,不断推动四治融合,多村入选全国民主法治村、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试点示范名单。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是写好“思想文章”,发挥党建引领凝聚多方共识。乡村要振兴,党建是关键。xx镇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以党建促发展的新路径。一方面,在坚持镇乡村振兴工作责任体系下,进一步探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在青年农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引导党员走在前、作表率。另一方面,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重点工作,利用好各种活动形式,持续深入开展党员联系走访农户的活动,示范带动广大村民群众支持参与村庄规划、基础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

二是写好“规划文章”,加强统筹设计汇集发展合力。乡村要振兴,规划是方向。我们将坚持围绕“三农”工作开展专题研究,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制定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等工作指引,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

三是写好“实干文章”,立足产业发展拓宽致富道路。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一方面,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订单农业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一体化建设,通过商品化、品牌化销售保障农产品优质优价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也将借助镇企联动促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以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招商引资为突破口,落实“租税联动”机制,依托大型国有企业等吸引相关企业登记注册、引进税收,吸引工商银行等金融企业提供金融功能支持,,助推村集体经济增收。同时,充分利用产业基地布局等政策溢出效应,积极对接农村建设发展需求,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优质发展,汇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四是写好“治理文章”,结合乡村实际创新治理体系。乡村要振兴,治理是保障。下阶段要探索将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农民建房智理、集体资产管理、乡村治理积分制等应用场景统合优化至网上管理体系,并在规划保留村试点推行智慧停车管理系统、乡村生态网络监测、农村物联网等数字乡村建设项目。通过发挥5G和AI技术在乡村治理、政府管理、基层党建等基层治理中的应用,抓好抓实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47 31735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