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研讨发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继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圆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把有效衔接与平稳转型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长效机制。

一、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有效防止返贫致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当前,我县虽然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但是相对贫困人口依然存在,必须高度重视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把建立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实现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一是制定出台了防贫监测和帮扶实施办法、建立防贫监测部门筛查预警工作体系,对所有脱贫村、全部脱贫人口,开展监测、动态管理,持续跟踪收入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巩固及饮水安全状况,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实时监控、动态清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二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扶贫、教育、医保、卫生等部门数据共享和信息比对,完善以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乡村排查走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三是坚持预防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致贫返贫原因,针对性落实产业就业扶持、教育专项救助、政策兜底保障、防贫保险、救助基金等有效措施,切实防止致贫返贫。

二、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把规划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发展现状和需要,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一是体现前瞻性。综合考虑全县城乡人口迁移变化、产业发展需求、土地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旅游资源开发等因素,合理布局产业发展、村镇体系、生态保护空间,确保规划适度超前、长期管用。二是体现协同性。纵向上,县乡村要加强与国家、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或方案之间的对接,优化村落分布、土地资源、产业集聚、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抓紧做好优化农业产业、强化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规划。横向上,依托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整合各行业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推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相互协调、有机衔接。三是体现差异性。依托镇乡文化个体特性,突出乡村特点、地域特征、民族特色,打造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村落,彰显乡村不同于城市的自然性、原生态、错落美,既避免千村一面,又防止乡村成为“缩小版城市”。

三、做大做强扶贫产业。近年来,我县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抓手,建立起了以麦冬、藤椒、生猪三大特色产业和粮油、蔬菜两大基础产业为主导的“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贫困群众牢牢镶在产业链条上,充分激发贫困村和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了产业加快发展、贫困群众加快脱贫的良好态势。下一步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举措,持续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一是健全投入保障体系。在抓好国家持续加大扶贫投入、脱贫不脱政策的机遇的同时,提早着手谋划,建立健全滚动接续的项目储备机制,争取更多上级支持;同时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采取产业扶贫资金到户、配股分红等方式,引导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更好满足乡村发展需求。二是健全生产管理体系。推行一个产业、一个环节、一个技术团队、一套服务模式、一套考评办法的“五个一”项目化管理机制,推动全链条式管理,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链条化发展模式,多方建办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新型经营主体上联市场、下联产业的格局。三是健全经营服务体系。注重发挥中介组织和市场主体的作用,加强对生猪繁养、果园建设、收购运销、信息共享、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全过程服务。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创新营销模式,发展期货贸易,增强麦冬、藤椒、生猪终端消费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现代科技的优越性,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持续推广,加强与拼多多、每日优鲜等农产品电商行业平台合作,加快升级改造仓储、冷藏、检测、结算、配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促进“网上交易、网下配送”等产销衔接。

四、统筹提升帮扶成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到统筹施策。一是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健全民政、教育、医疗、人社等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强化丧失劳动力人口兜底救助,切实保障基本生活。二是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把劳务输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持续提升劳务就业质量,健全劳务市场对接机制,大规模开展订单、订岗、定向式的精准化技能培训,培育形成一批技能型、资本积累型劳务输出队伍。同时,紧盯乡村振兴缺人的问题,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落实税费减免和阶段性社保降费等政策,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基金”,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缺乏启动资金、使用土地困难、融资难等诸多问题,引导有情怀、有资本的企业家和有见识、有技能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微企业、“扶贫车间”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带领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三是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开展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实施乡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短板,彻底告别“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放任自流状况。健全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共管共享长效机制,建立以县为主、农民自筹投入机制,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保障。四是加强扶贫项目管理和监督,脱贫攻坚以来,各地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形成了大量扶贫资产,如何管好用好、促进保值增值是一个重大课题。各地都探索建立了扶贫资产资本监督管理制度,我们要做好学习借鉴,完善监督管理,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长期稳定发挥带贫益贫作用。

47 3093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