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稿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严格正风肃纪、廉洁执政指明了方向。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斗争中,“不想腐”是根本,起决定性作用。惩治震慑和制度条例约束能使人不敢腐和不能腐,而真正根治“不想腐”的是个人操守、思想境界和理想信念。廉洁文化建设就是要培育弘扬正确的价值观,让党性旗帜始终牢牢占领思想的阵地,为共产党员的行为操守补足精神之钙,强基固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其中关于个人涵养身心、提高思想境界等方面的诸多论述非常值得党员干部借鉴,运用掌握好这些思想文化,将为提升个人修养、精神境界,践行初心使命,实现理想人格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一、立志向廉,正心明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的安身立命之本。”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只有与党的初心使命相统一才能时时把握住对照参考的坐标,不使方向偏离。而廉洁自律所培养的精神“洁癖”则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必要保证,是立身做人的基本能力。当我们在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党的初心使命时,如果能够及时检省自己的内心,警醒自己,就是“勤掸思想尘”,如果一味放纵贪婪,追求物欲享受,不能很好约束自己,就会被物欲蒙蔽,找不到人生的努力方向,失去清晰的人生目标,无法获得内心的真正安定,无法实现个人理想,最终会遭到物欲的反噬,贻害无穷,遗恨终生。

知止节欲和坚定理想之间的互动关系向来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常能遣其欲而心自净,澄其心而神自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只有心有所戒,才能保持头脑清醒,只有立志向廉,才能时时刀刃向内,正心明道。在日常中,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保证信仰坚定纯净、不染尘埃的内在修为,才能塑造身正行端、廉洁自清的外在品行,才能经受住各种斗争考验,才能更加清楚地明白“不想腐”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驱动和自由选择,才能保证始终沿着正道而行,最终实现理想。

二、尽职守廉,执政为民

汉代以察举制作为政府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制度从儒家思想对人的要求出发,把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作为从政为官的必备条件之一,“孝廉”也就成为察举制中最有代表性的科目。“治政廉为首,廉乃政之本。”国家公职人员不能选寡廉鲜耻、道德败坏之人,否则就要贻害社会,为祸一方。明代清官年富曾说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在这里不仅有前文所说的自律自洁的内涵,还要求为官者要有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真伪的能力。于是,廉洁就被明确为一种职业素养和政治操守,甚至成为社会法则和价值追求。“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为官从政的社会精英不仅是国家的治理者,更是社会大众的表率,是践行主流价值观的楷模。以此而论,清正廉洁既是为官的底线,也是从政的高线,这正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党员干部的廉洁与否直接牵涉群众利益,事关党的执政宗旨和公信力,这是我们退无可退、避无可避的政治底线。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廉洁自律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保持对诱惑和围猎的警觉,同腐蚀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病原体作斗争,才能经得起考验,明确边界,不碰高压线,守住为政之本。

强化廉洁自律和坚定理想信念是一体两面、同步推进的思想基础工程。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廉洁自律理所当然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理想信念自觉、初心使命自觉。没有廉洁自律、廉洁自守,就不能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保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身份,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才能问心无愧,洁己洁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以俭养廉,知足无咎

从“廉”字的字形结构来看,外边是“广”,里边是“兼”,而“兼”有自我约束、自律的含义。个人只有形成自我约束的习惯,才能洞见天地之宽广、世界之博大,否则看到的永远都只是自我欲念的投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更没有国家和群众利益。《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国家财政支出是为了国家建设得更强和人民生活得更好,而不是为了让少数人、部分人得利,因此政府部门要带头节俭过紧日子。财政干部是国家财政的守门人,更要厉行节俭,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换句话说,政府过紧日子就是要让更多的群众过上好日子。

节俭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美德,廉以俭为基,没有节俭的日常品行修为,没有俭朴的日常作风持守,就不会有廉洁自律的意识,更无法自觉践行廉洁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兰考时要求要特别学习焦裕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党员干部的个人节俭廉洁产生的是春风化雨效果,是群众生活的常乐常笑,是自己内心的宽广雍容、安宁自在。要在“八小时之外”的日常生活中俭朴自律,党员干部就要知足。“知足者常足也,不知足者无足也。常足者福之所赴也,无足者祸之所钟也。”“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年轻干部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自知知足者,必能收敛身心,从小事小节上“系好第一粒扣子”,自修清廉之福,而那些不收敛不收手的贪婪之徒,终将走上捞取私利的邪路歪路,异化为熏天权欲的奴隶,不得善终。

廉洁自律要靠日常生活中俭朴作风的养成和坚持,更要靠关键考验的淬炼。但廉洁自律的“修”和“炼”不是割裂的两截,一个人如果只“修”不“炼”是假“修”,是伪君子、两面人,而真正的俭朴廉洁则是在被“围猎”的时候依然能保持头脑清醒,知戒惧、守敬畏,站稳立场,从内心深处自觉“不想腐”,公私分明,义利分明,是非分明。这种由心理自觉、道德自觉、立场自觉所驱动的检束身心才是真正的洁身自好,洁身自爱。因此,修的是“俭”,炼的却是“廉”,没有“修”就没有“炼”,没有俭就没有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常修常炼,才能保持常俭常廉。

三、以诚行廉,乐莫大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这表明,廉洁自律虽然是修身,但更重要更根本的是修心,是从内心深处发起的一场自我革命,只有精神和灵魂得到彻底洗濯,才能自觉在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上得到现实反映。

《大学》指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廉洁自律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要使廉洁自律成为内心的自我驱动,成为真正的觉悟,就要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忠诚于自己的理想信念,诚实地把自己摆到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在人生实践中自觉认识到个人理想和党的初心使命在实质上是相统一的,自觉认识到党章党规的要求与个人检束身心的自律是无分内外的,才能自觉把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诚于中,形于外”。如果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还不能诚实,那么由此而践行的廉洁自律也是虚伪的,是靠不住的,反而越修距离初心使命越远,越修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危害越大。

廉洁自律要“诚”,也要“忠”,两者都要求个人在面对自我内心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对共产党员而言,就是对“初心使命”的忠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如此,廉洁自律便不是漫无目的、毫无指向的自我压抑,更不是貌似廉洁而内心贪婪无耻,而是怀揣理想信念的主动取舍,它蕴涵着无私奉献、尽职履责的工作追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方向。只有心中时时刻刻装着老百姓的利益,时时刻刻装着人民群众,才能同自己的私心杂念作斗争,这样的廉洁自律才能够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不仅理想信念要常修常炼,廉洁自律也要常修常炼,二者相互警醒、相互启发、相辅相成。没有理想信念的廉洁自律只是没有担当作为的形式主义,没有廉洁自律的理想信念只能沦为表面对党忠诚、清廉正直,背后沽名钓誉、捞取利益的两面派。共产党员要忠诚于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要以理想信念之光和初心使命之热去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在这样的思想追求下,才能永远保持在清爽清净清醒的状态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自然乐在其中而“不为外物所夺”。如此一来,廉洁就成为内心主动选择之后的自由和自乐,这是“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精神境界,也是每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满了古人在廉洁自律和正心修身方面的智慧经验,至今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文化资源宝库,从中汲取廉洁自律的精神动力,努力在常修常炼中自净其意、自澄其心、自律其身,努力在自我净化、自我革命、自我提高中不断修正人生坐标,洁己洁人,践行务实为民的初心使命,追求清廉自乐的精神境界,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不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变。

 

 

47 3148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