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乡的古井样例汇总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小学生家乡的古井样例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生家乡的古井【第一篇】
最近我们岱山新村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美好乡村试点村,政府要在中心村小区里创建农民文化乐园,并在礼堂里布置村史和美好家园以及乡风民俗等内容的墙体展板。村里干部请我帮忙撰写展板的文稿,我也正好早就想把我们村里过去的事梳理一下,将来写我们灰堆嘴村子的简史留给后人阅读,让他们了解我们村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由于这样的原因我也就很满意地接受了任务,每天代晚写稿子,当写到村里的文物遗迹一段时,我立刻想起了村里的“古井”。第二天早晨我就去给“古井”拍了一张照片,想配在文章里,拍过照片使我想起了许多有关“古井”的往事。
原来我们村的“古井”是在村前的中间位置小池塘边,它是处在村里人居住的中心地带,我们村里人祖祖辈辈都是在此取水饮用的。
孩提时代我是个孤儿,从七八岁时就配着两个亮子到井里去担水,因为领养我的奶奶她老了也生病了,幼小的我就享受不到人生该享受的十年“洪福”。记得每天早晨到“古井”去挑水,井边早就排了长长的队伍,因为我们村里有一百多户人家,五百多人口的饮用水就只有靠这一口水井,因此每天早晚挑水的人都要一个接着一个地排着长队。人们有时脚下鞋底带着泥挑水时,水桶撒下的水就顺着石板流进了井里,在后面的人挑的就是比较浑浊的水了,但也没办法。于是就有许多人起早到井里去挑水,都想取一点干净的水回家,只要有人挑水,过一会功夫村前的路上就洒满了水,让人感觉路面湿漉漉的,象刚下过春雨似的。
每年夏天,村里的大人都要组织“打井”。就是许多年轻的人,各家自带水桶、亮子一个接着一个(传递)开始打井里的水,直到把井水打干为止,然后就清理井底的淤泥和平时掉进井里的杂物等东西。实际上就是清理井水的卫生。
打我记事时,这样的日子虽然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可是我一直记忆犹新。大集体年代,夏天生产队的社员们到圩里去劳动,生产队长就会安排人到井里挑一担水,在代销店里买几包糖精放在水里,送到田里给大家喝。那种糖精水喝的特别甜,他抵得上现在上等的饮料,有的小孩子在旁边很馋也想喝,大人就舀一点给他喝,小孩子喝得特别上瘾有时把肚子涨得圆圆的还舍不得丢勺子,真让人有点好笑。(这样的挑水工作我也做过几次。)
现在想起来,那时村里人对井水的依赖性有多大,真是一天也离不开这哺育自己生命的“古井”。村里这口井自有人居住到这村里来时,就开始利用它从地下涌出的清泉,只不过是村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进行了几次修缮。直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生产大队时,是大集体出资把“古井”从井底到地面都用石料砌垒成一个方形并代有台阶的大水井,供全村人方便饮用水。
近几年(20xx年开始)村里通了自来水,村民们都选择便利的方式,生活中开始用自来水而逐渐地淡忘了村里的“古井”。
如今“古井”已经“退休”闲赋在村里,但她在向我们这样的老人心里,就像是慈祥的祖母。我们不仅怀念她,而且还要保护她,敬仰她。因为“古井”自古以来她总是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村里一代又一代人,“古井”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希望我们村里的后代人一定要“饮水思源”,要懂得做人应该明白感恩的道理,如果今后我们的饮水遇到困难时,村里的“古井”仍然会奉献出她的甘甜乳汁。
小学生家乡的古井【第二篇】
我的家乡大渡口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江南小镇。这里有一片片错落有致的农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河流。最具特色的是村前那一方水塘,里面藏着我最爱的美食呢!
“小龙船,龙船小,龙船尖尖两头翘,里面藏着白元宝。”哈哈,知道是什么吗?对了,就是菱角!每到菱角成熟的时候,爸爸就会划着一只小腰盆在水塘里摘菱角,我在岸上眼巴巴地瞅着。爸爸扔一个上来,我就迫不及待地剥开。菱角两头尖尖的,中间间鼓鼓的,像小船,更像一个小胖子。生菱角脆脆的`,润润的,我一口气能吃十几个!把它做成菜肴也很好吃哦。煮熟了,粉粉的,甜甜的,保证你吃了还想吃!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一到夏天,一方方水塘里铺满了嫩绿的荷叶,开满了清香的荷花。荷花谢了,结出来一个个碧绿的莲蓬。站在岸边,顺手摘下一个,抠出莲子,送进嘴里,细腻嫩软,甜中带苦,让你回味良久。到了秋冬,荷叶干枯,塘底淤泥中,还能结出一节节莲藕,白白嫩嫩,真是“出淤泥而不染”。妈妈常把莲藕凉拌,撒点糖,清清凉,甜丝丝。
我们这儿有一道名菜叫“荷塘三鲜”,就是由菱角、莲藕、莲子烹制而成。香甜而又酸辣,让人一吃就难忘。如果你来大渡口,一定要尝一尝这道菜哦。
小小的水塘里孕育着这么多的美食,那广袤的田野里该蕴藏着多少美食呢!如果你來我的家乡,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小学生家乡的古井【第三篇】
搬到县城后,老家就很少回去了,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去看看,平时不是工作太忙就是人情应酬,要不是梦里还会出现一些过去的情景,估计不须几年家乡也就变得陌生了。
老家的村庄栽满高低不一的老树,还有一条穿庄而过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水草丰腴,我幼时常跑过去玩耍,然而父母多不让去,说这条河不吉利,坏了庄上的风水,附近的孩子考不上大学大抵于此有关。
说来也是,我似乎记得这条河从没有鲤鱼,鲢鱼之类的大鱼,每次只能抓些泥鳅黄鳝等无鳞鱼。正如朱庄黄牛皮说的那样,这种征兆意味着村里人很难有发达的机会。
其实,庄上大多数都是种田人,本本分分,老老实实。有的人连书也没读过,何来发达呢!就像我;年轻时是个没有目标的人,整天游手好闲,没干成一件大事。平时就是吃了饭睡觉;睡了觉再吃饭;稀里糊涂地能消磨上两三个月。
田里也没有多少事,乡下人不到收获的季节就不会着急,即便有吃过饭不睡懒觉的人也不愿走远,他们总会蹲到墙角张家长李家短地胡扯,那样时光消磨的快;一晃一上午就过去了。
直到孩子读高中,我才感到自已荒废了许多时光,于是心急火燎地去县城找工做,然而自已平时懒散惯了,现在赶鸭子上架;什么也做不来,更没有底气。说到底,我就是个没有作为的人,只有事情砸到头顶才会有紧迫感。
孩子读高中了,大人们就会议论是否去城里陪读的事,保守胆小的家长大多不愿去,他们害怕换环境,几十年住在这里已经习惯了,虽说是穷点,可没见得比城里人少吃一顿饭。孩子能否考上大学不要紧,大不了也像他们一样回来种地。
只有上年纪的老人明白事理,他们见多识广,知道孩子到城里读书保不准就会有个好前途,将来也许还能走出这个村子,生活决不会像他老子这样潦倒。譬如村西的二甩子,大半辈子碌碌无为,可他儿子上了大学,后来还做了政府的干部。
人们现在常见到二甩子走路傲首挺胸,意气风发。每天也不做事了,不是打牌就是闲逛。在村里人看来,二甩子虽是一辈子不争气,可他却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农村人从一出生就被框定范围,似乎很难走出去,只能在祖辈耕种的田地上徘徊。一个健壮的劳力,辛苦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创出什么财富,当他们见到那些大学毕业的孩子回乡后,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高大明敞的楼房时,他们平静的思绪终于开始萌动起来。
也就是近几年,让自已的孩子走出去,已成为乡下人迫不及待的事实,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却又让许多人感到那么的无助与苍白,因为后来发现,村里的孩子是考上大学了,但却很少有回乡发展的。孩子们走了一批又一批,庄上只剩下一些老人还留在这里,守着这些空房子,守着这片空旷的土地。
那年,我为了陪读离开村庄时,村头开批发部的老板远远地看着我,眼里透出一种藐视与嘲讽。他的孩子也去了县城读书,可他不用去陪读,他是有钱人。看着他挺起的胸脯,我低着头,不敢对视,觉得很自卑。
我与这些高傲的人一样,都盼望着孩子有出息,我虽然经济条件不如他,可我与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经历,我们一同割过麦子,推过稻子,喝着同样的稀饭,做着一样的农活,也曾一起蹲在墙角胡扯过一个个下午......
这些影像都揣在心里,我默默地把它带到县城,带着它强撑在陪读的路上。城里有许多像我一样的人都蹒跚在这条路上,他们没时间思考关于人生意义的事,只知道自已的使命就是为了下一代,为了孩子读好书,走出农村去大城市,尽管这条路疲惫沉重,他们依旧会微笑地劳碌着,只待那天孩子上了大学才能松一口气。
熬到孩子们上大学了,成家了,自已也就到了暮年,头发斑白,步履沉重。当年的雄心壮志也早已烟消云散,回到家乡看着早已荒芜的田地经不住长吁短叹,曾经来来回回不知踩踏多少次的田埂小道,现在只走上几步竟然就气喘吁吁。
唉,老了,哪儿也去不了!还得回到厌烦的田间地头,收了种,种了收,重复着枯燥乏味的事。将自已的余生交付给这片村庄,渐渐枯朽,渐渐荒无。
那天我回到了家乡发现,整个庄上只剩下三户人家,只有三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他们蹲在墙角下聊天,老远就向我挥手,热情地打着招呼。
我的孩子却不认识他们,孩子读书去了县城很少回来,这次也只是回来看看他爷爷。
有老一辈在这里,我和孩子们总要回来一两趟,倘若哪一天我们这一辈也没了,孩子们或许就再也不回来了,那时故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往昔的记忆罢了。
在我看来,村庄仅仅就是一个记忆,时间长了,自然都会慢慢走向荒芜。记得庄里最先倒塌的土墙是村口的牛房,分产到户以前,那片草房是多么的结实啊!我路过那里时总能闻到牛粪与麦草的气味,两扇木板门高大沉重,门口的牛桩比我的大腿还粗。这样的物件即便风吹雨打,捱上十几年应该都没问题,可我初中没毕业那里就面目全非了,待我到了结婚的年龄仅剩下一堆土,连残缺的窗棂椽子都没了。
问村里的老人原来看牛房的二疤是那年离开的,他们也变得支支吾吾,想了好一阵子也没理清头绪。我记得那年的秋天,二疤的后人回乡时,恰巧遇见了我,他问我是否记得有个叫二疤和珍嫂的人,我当然不知道。跑回庄里打听了一下午,最后还是西场队的秦大爷才勉强说出个大概。
窑沟那里原本是一片绿森森的芦苇荡,多年前的冬雪我还去捉过野鸡,现在也不见了踪迹,早已扒成了一片鱼塘。穿庄而过的小河也已淤塞,不注意已找不现河道的踪迹,更没有泥鳅黄鳝可抓了。这些逐渐颓废的景观,老人们都不在意,他们依旧在悠闲地锄禾,不紧不慢,神态自若,他们似乎并不担心村子的消逝。
他们当然不用担心儿孙们的事,孩子们都去了大城市,做着比锄禾更伟大的事。本来老人们也能去城里享福,可他们都不愿去,只想留在这里。村里走了这么多人,土地留下这么多,傍着这么多的'地,种也种不过来,心里自然踏实的很,总觉得自已可以惬意的度过余下的晚年时光。
村庄已变成老人的世界,日头刚落村庄便一片宁静,狗也不咬,鸡也不鸣,树木与房屋也变得苍老颓然,街道上也是,没了说书的,也没了唱莲花落的,只有草房里住着的那些老人,还在慢慢地叨咕着家常。田里的庄稼也默不作声,不紧不慢地倾听着这个寂静的世界,也成了苍老的一部分。
或许再过几年这里的村庄也就颓废了,田地也就荒芜了,假若仅有的这几个老人也不在了,那么关于这个村庄的记忆也会随之消失。
除了我们这辈人谁还会记得呢?村后的澡堂门倒是留下许多坟,留守的老人最终都去了那里,可后人有几个会去揣摩坟与消逝村庄的关系呢?上辈人只是他们时间深处的一个记忆,他们只会把那些记忆留在田野里,留在坍塌的草房中,最后都会化作一片尘土,终归虚无。
去年,村里举行农产品推广会,我也回乡参加了,会场就在窑沟边的麦田,庄上的几个老人颤巍巍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许多回乡的年轻人都留下了眼泪。镇里领导,村支书更是表态要打造一个新农村面貌,准备建小区修道路,最后还特别说到要开挖穿庄而过的那条河。
我原本也打算回乡居住,只是城里的工作太忙很难脱身,于是只能暗下决定以后多回家几次了。几天前回老家,我还特意去看了看刚挖的那条小河,听的老人们说,有人从那条河里抓上来不少鲤鱼鲢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生家乡的古井【第四篇】
村里有一种植物,父辈们管它叫蓝荆子。其实,它叫照山白,是华北杜鹃花的一种。华北还有一种杜鹃叫迎红杜鹃,迎红杜鹃的别名才叫蓝荆子,而迎红杜鹃邻村禾子涧才有。在我们村里的山坡上,我只见到了漂亮的照山白。
在村庄里生活多年,也不知道还有这么名贵的杜鹃花。杜鹃花有着花中西施的美称。人们都说:高山出俊鸟。没想到高山还有这么名贵的花卉。1篇资料上说,中国有杜鹃花种类约650种,依次排列下来是:云南、西藏、四川……最后一名是河北,有3种。而我们那里就有两种,可见,我们那里的村民是何等幸运的了。难怪,马家、沈家、韩家、高家等一家家人陆续来到了这北京高寒偏远的山区村子,并在那里生活定居下来。他们当时肯定认为那里的山水不错。可见村里的爷爷辈或者更早那辈的先人是多么有眼光的一代人。
白的花,此刻还在开放着。以后再有几颗迎红杜鹃就好了,迎红杜鹃在5月左右开放,而且还是先开花后长叶子,红红一树应是五月村里的骄傲。
老爸说的没错,照山白有剧毒,尤其是每年新生的嫩叶毒性更大,知道它的厉害,人畜切莫食之。照山白生来就是让人欣赏的,能够接地气,但一切俗心杂念都近不了它的身。
小学生家乡的古井【第五篇】
我游览过高大雄伟的泰山,游览过水平路静的西湖,但我觉得都没有我家乡林西之美。
春天,各种各样的花开了,多姿多彩。听,它们在争吵呢,“我今天穿了一身的红衣服,要给春姑娘跳舞呢。”“今天我喷了许多的香水,邀请蝴蝶和蜜蜂去我家做客呢。”
这时,冬眠很长时间的小草伸了一个懒腰,探出了头,迎着和煦的阳光成长。小树也向人们点头微笑。
一大群冬眠动物醒了,像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似的。看,蚂蚁从洞里跑出来寻找食物,蛇慢幽幽的从洞里爬出来了,蛇芯子“嘶嘶”作响。
有的人来到公园散步,有的人来到广场放风筝,有的人去植树,还有的人去种地。
夏天,许多花都受不了了,垂落了下来。小草却绿油油的,像涂了绿色的油漆似的。小狗哈着气,知了叫着,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西山上的小亭子,柳树下,都是人们休息的好地方。
秋天,小草只是有一点黄,没什么太大的变动。花落了 ,结出了果实,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地收着地。这时水果非常的昌盛,有的人也在这时放风筝。阵阵凉风袭来,我感到非常舒服。
冬天,下雪了,冬眠动物们跑到洞里睡大觉。工作了一年的小草也睡着了,做起了幸福的梦。雪娃娃把整个林西都变成了一个冰雪大世界,有的人堆着雪人,有的人打着雪仗,还有的人去滑冰,美丽极了。
林西是我的家乡,也是最美丽的地方。
小学生家乡的古井【第六篇】
车上有一碟李谷一的专辑,每每听起那首饱含深情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悸动。歌曲那优美的旋律把我带回遥远的故乡,使我忆起那口哺育我的古井。
少年不知茶滋味。儿童时代,农村的生活过得很紧巴,当然没有宽裕的钱买茶喝,我和全村四百多口乡亲们一样,一年四季饮用的都是从古井打出的水。我是喝着古井的水长大的,清凌凌的井水味道甘冽,相信丝毫不比茶水逊色。
古井座落在村子的中间,井壁周围用湿漉漉的青砖砌就,井沿四周分别用大青石围铺,成就了一个四四方方的井口。为了防滑,青石的表面被錾得斑斑点点。青石上被井绳磨出的沟辙深深,井壁的砖缝里长出的青苔郁郁,透漏出古井的沧桑,诉说着古井的历史。村里没人能说出古井的年龄,记得当时村里临井而居的齐奶奶,活了99岁,称得上是村里的活化石,当人问及古井的年龄时,她总是摇摇白发的头,张张没牙的嘴,半天吐出一句含混不清的话:“自从我嫁过来,这口井就在这里。”
据齐奶奶讲,更早时候,古井的四角不远处,各植一棵槐树,槐树许是得了井水滋润,比其它地方的树长得茂盛,棵棵树枝横斜,树叶葳蕤,浓荫蔽日,庇护着这一方井水。村人们都认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自然而然成了村人们聚集的场所。
事情总有好坏两面。冠盖如云的槐树无私地撒下一片绿荫,为古井遮风挡雨。然而,夜晚树枝上栖息的鸟儿却毫无顾忌的把鸟粪拉在井里,污染了井水。村里人想尽办法,撵不走栖息树上的鸟儿,便动了伐倒大树的念头,受到齐奶奶的极力阻拦。直到有一天,村里有一刚过门的媳妇来古井挑水,井绳刚续进井口,一条大青蛇沿着槐树横斜的.树枝朝井口上方爬来,吓得提水的媳妇花容失色,躲避不迭,跌落井中。路过的乡亲们协力相助,才把媳妇从井里捞了上来,捡回一条命。齐奶奶再没有理由阻拦,四棵槐树半天工夫被几个小伙子连根刨去。树有何罪?罪在青蛇!槐树却落了个殃及池鱼的下场。
古井四周的槐树不见了,然而,古井这方宝地的广场功能丝毫没有减弱。特别是到了夏天,井水幽幽,凉气袭人,古井成了全村消夏的好去处。白天,村里的姑娘媳妇们会聚集这里做针线,掐草编。热了,打一桶井水洗脸;渴了,提一桶井水消渴。夜里,男人们汇集在古井旁、月色下,打一桶井水,洗去一天的疲劳;或者,提一桶井水,浸泡一个刚摘下的西瓜,烟袋锅明灭的功夫,西瓜被井水浸透,吃在嘴里,通身的凉爽。我蹒跚学步时,跟随母亲活动在这片天地里,完成了吮吸母汁到啜饮井水的历史性转变。从此,古井的水成了我生命的源泉。我长成半大小伙时,跟随父亲活动在这片天地里,呛人的烟草味把我熏染成粗音大嗓的小伙。从此,挑水的担子搁在了我的肩上。
在我的记忆里,古井的水是琼浆玉液。夏天,每次割草回来,拿起水瓢,从水缸里舀起一瓢水,一饮而尽,浑身的疲劳消除殆尽;冬天,每次放学回来,从水缸里敲碎一块冰,含在口里,生津止渴。古井的水是可以生用的,我一年四季喝凉水也不拉肚子。在夏天,我最喜欢吃母亲用古井水淘过的饸络。红薯面压出的饸络,蒸熟后冒着热气,在井水里滤过一遍,吃起来凉爽满口;在冬天,母亲最喜欢用古井水冻成的冰融化后的水给我们涂抹冻疮,一抹病除。直到我离开家乡在全国的东南西北漂泊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每到一地,尽管吃山珍海味,我都会食不甘味,当时我不知道那叫水土不服。
古井的水是无私的、取之不竭的。全村四百多口人,全都靠这口古井的水养活着。每天,全村人可以把井里的水挑干,使井水漏出井底。第二天,汩汩的泉水会把井水恢复到昨天的位置,默默无闻地迎接挑水人的光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在我还没有一扁担高的时候,就把父亲肩头的那根桑木扁担颤巍巍地放在了我的肩上。每次去古井挑水,我都会把头伸进井口,看一看井水上自己的倒影。井水婆娑,把我的影子摇碎,泛着亮光,像我家院子里丝瓜架下斑驳的阳光。光阴如梭,日光荏苒。婆娑的井水,摇走了我一脸的童稚;弯弯的扁担,强筋了我羸弱的身板。
我长大了,我不得不离开故乡,离开那座古井;我懂事了,我不得不离开故乡,寻找我的栖息之地。然而,我由衷地相信,我的身体离故乡越来越远,我的心灵离故乡越来越近。当我在灯红酒绿的场所犹豫时,当我在物欲横流的都市徘徊时,当我在无所适从的世界迷惑时,我都会想起我的故乡,想起哺育我成长的家乡的那口古井。
时代在进步。现在,故乡的乡亲们家家都用上了压水井或者自来水,吃水再也不需要肩挑背扛。家乡的古井己完成历史使命。然而,我每次回村,都要叩访那口古井,在古井边徘徊良久。尽管,那口古井已青石颓废、衰草萋萋。
我爱你,家乡的古井!家乡的古井,我对你的爱,没有条件!!
小学生家乡的古井【第七篇】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我的家乡——福泉。
我的家乡福泉是一座美丽而神秘的历史文化名城,有明代古城垣、道教圣地福泉山、载入中国桥梁史的豆腐桥等历史人文景观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洒金谷、自然生态旅游区蛤蚌河、王卡十万千等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有千古之谜的汉代夜郎国时期竹王城遗址;有“金谷福梨”生态观光园;有已传承600多年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黄土哨阳戏;还有龙井间歇泉和独木成林的古樟,胜过云南“茶花王”的萱花茶花树和载入世界基尼斯大全的千年古银杏等罕见植物景观。
你知道福泉的来历吗?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哦。相传在道教圣地福泉山里有一口井,四方形的,井里的水清亮透澈,它就是“福泉”,当年得道仙人张三丰给人看病抓药,就要用福泉的水来煎,才药到病除。喝了福泉水,用水洗脸洗手,美容养颜,健康长寿,还能给人带来好运呢。
你们知道吗,福泉还具有“亚洲磷都”之称呢。这里有丰富的磷矿资源,有国家投资高达60多亿的亚洲磷化工业基地宏福矿肥基地,它为家乡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为有这样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家乡而骄傲,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小学生家乡的古井【第八篇】
在这远离尘嚣、祥和宁静的日子里,不用每天买菜,洗菜时更不用担心农药而浸泡。呀,在家的日子真的很爽。
秋天里,就会有一串串高挂在枝头上的枣儿,柿子笑红了脸,还有那熟透的梨;有时候摘了很多菜和水果,把它们放到小河里洗洗澡,拿起来就吃。
家乡的家依山傍水,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站在高山上,放眼望去,整个被枫叶染红了的山野映入眼帘,秋风微荡,红色的海洋随风拨动。
家乡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哗啦啦的流水声,就像正在演奏一曲动听的曲调。
想起了“信天游”这首歌,我的故乡真的很美,家家住楼房,喝甘甜的水,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突然又想起了“家乡美”这首歌:家乡美,家乡美,最美是那柔柔的家乡水,水边的风儿轻轻吹,天空的燕子悠悠的飞,远方的游子请你快快回......
声声呼唤,句句深情,一切的一切,怎忍心难舍?
上一篇:吃梨小学一年级样例(最新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