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座谈会发言稿
外贸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需加强合作与创新,提升竞争力,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如何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外贸企业座谈会发言稿”,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外贸企业座谈会发言稿范文1: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外贸工作座谈会,目的就在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集思广益,攻坚克难,在困难的形势下实现外贸新发展。刚才大家都谈了许多很好的想法和建议,对于我们齐心协力抓好下步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正如大家所普遍感受到的,目前外贸所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在内外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出口增长速度逐月回落,去年11月甚至出现十年来首次负增长,增长率降至负%。从我区的实际看,今年一季度我区预计完成进出口交易额亿美元,同比下降%,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下降%,完成年度考核计划的%;进口亿元,同比下降%,完成年度考核计划的%。二月份海关数据显示我区进出口和进口规模仍列全市第一位,出口规模居鄞州区之后位列全市第二。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进、出口首次同时出现大幅负增长,规模严重萎缩。据海关统计,1-2月,全区进出口、出口、进口的增速首次同时出现20%以上的负增长。2月份当月出口亿美元,环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化工产品、铁矿砂、黄大豆、覆植物油、纺织品和纸浆等原材料进口减少;有机化学品、金属制品、钢铁制品、船舶及钢结构体、纺织品和机械设备类等出口产品下降。
二是除服装产品以外的各类产品出口下滑严重。在出口商品中,由于出口退税率的调高,服装出口还能保持低速增长。1-2月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机电产品出口亿美元,同比下降32%;其中船舶及船用钢结构体出口4734万美元,同比减少%;钢铁出口3519万美元,同比下降%;注塑机出口1825万美元,同比下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068万美元,同比减少%;纺织品出口4349万美元,同比减少%;文教体育用品出口3332万美元,同比减少%。
三是临港产业群原材料进口量缩价减,增幅下降。海关统计显示,1-2月,临港产业群原材料进口大幅减少。如金属矿砂进口8648万美元,同比减少%;黄大豆进口4910万美元,同比下降%;植物油进口286万美元,同比减少%;纸浆进口6371万美元,同比下降%;化工产品进口23358万美元,同比减少%;纺织品进口1170万美元,同比下降%。
四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主要出口市场全面大幅下滑。受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对欧元大幅升值和外部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我区对主要市场出口大幅下降。1-2月,全区出口产品覆盖到141个国家和地区,与去年同期持平。对亚洲出口亿美元,同比减少%;对欧洲出口亿美元,同比下降%;其中对欧盟出口亿美元,同比减少%;对北美出口亿美元,同比减少%;对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出口分别为2832万美元、2311万美元和2062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和%。以上数据显示,除对欧美出口出现明显下降以外,对全球其他地区的出口也鲜有亮色,出口降幅甚至超过欧美。这表明当前金融危机已开始在全球范围蔓延,而新兴市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总量不大,市场稳定性和包容性不强,我区对这些地区的出口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有可能出现进一步回落。
可以预见,当前我区外贸进出口下滑局面可能仍将延续,这是全球贸易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后首现负增长格局下的一种必然现象。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认识,主动应对挑战,敏锐把握机遇,创新思路,迎难而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把握:
第一,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目前,金融危机本身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将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将全面进入下行期。由于本次金融危机百年一遇,经济调整幅度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国际贸易萎缩与中国出口形势严峻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受经济预期和国际跨国公司财务恶化的影响,各国将调整经济贸易政策,对进口贸易会采取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会有所加强,国际贸易环境将继续恶化。面对如此严峻的外部环境,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和突发性风险依然严重,必须更加扎实地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各项准备。特别是对于像北仑这样一个高外向依存度的区域,对于长期依靠国际市场生存发展的北仑企业来说,外贸兴,才能企业兴、区域兴,外贸是在任何形势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的战略堡垒。现在大家都感到困难,都感到风险很大,生意不好做,无数的实践证明,越是这样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困难时候,越是拉开差距,在竞争中突破重围、脱颖而出的难得机遇,关键就看谁的信心足、反应快、招数灵,正如总理所强调的,当前形势下,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加重要。
关于外贸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归纳起来,一是外部倒逼的机遇。市场不景气对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外贸结构形成了全方位的倒逼机制,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二是利用国际资源的机遇。金融危机为我们扩大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引进高端人才、提升产业链、拓展国外市场份额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三是宏观政策环境更加宽松的机遇。去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形势变化,果断作出政策重大调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围绕“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这一目标,在出口退税政策、金融政策、通关政策、外贸风险预警政策等方面不断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国两会上确定的“保八”目标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同时历经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我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生产经营规模、产品档次都和以往不可同日而语,拥有了一批身经百战的企业家和外贸人才队伍。因此,当前形势下,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只要我们外贸企业既对困难局面及今后可能加重的情况有充分估计和思想准备,更充分看到促进外贸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切实提高“化危机为机遇”的能力,坚定保增长、促发展的信心,树立抢抓机遇、合力攻坚的良好精神状态,今年我区的外贸完全可能迎难而上,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中心任务,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二,要政企携手,共渡难关。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就开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政府工作重心下沉前移,努力营造政企携手共克时艰的氛围。去年7月份开始,我区就开展了“服务进企业、维稳促发展”活动,并专门成立了由区领导任组长,区外经贸局牵头、政府各涉外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开放型经济促进小组”,共同促进全区外向型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今年春节刚过,区四套班子分别走访区内各行业重点企业,并将走访中了解到的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汇总,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在可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集中财力扶持企业发展,制订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产业政策,资金盘子高达亿元,同时出台专门的外经贸扶持政策,重点对外贸企业上规模、开拓境外市场、采取措施控制贸易风险、境外投资、境外资源开发和境外工程承包工作进行扶持和奖励。今年我们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建服务型机关,促进企业发展”活动,要求各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人性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更加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民生、服务全局、服务发展的理念,推出服务企业的切实举措,与企业共渡难关、抱团过冬。对于刚才各企业提出的.有关问题,外经贸局要收集整理,以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限期解决。
第三,要着眼长远,转型发展。如果说2009年是转折之年、攻坚之年、关键之年,那么外贸发展就是开路攻坚之战,不仅要打响,更要打好、打胜。可以预见,今年外贸企业面临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在这样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口时期,挺过去就是英雄好汉,爬过去就会海阔天空。我们要拿出比以往更大的劲头,发扬“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军万马”的“四千”精神,不忘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保住老份额,挤占新领地,守住老产品,打响新品牌,扑下身子打开商路,全力以赴多签约多成交。做生意暂时亏一点不要紧,也不可怕,只要我们保住客户、保住渠道、保住市场,当前的一个小订单,可能就会是企业今后发展的一个大希望。在座的都是从事外贸工作、办企业的行家里手,经历了大风大浪的考验,办法多、路子活,让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争取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与此同时,我们还是要把转型升级作为出口解困的根本途径,实现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
目前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直接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外需求锐减,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们出口产业和企业自身的脆弱,包括产业层次低,自主品牌少,核心技术缺,管理水平差,对欧美市场依赖程度高等等。在这次危机中,有些企业倒闭了,也有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生产调整灵活性较强的企业,反而抓住了竞争对手纷纷陷入困境的机遇,扩大了市场份额,出口业绩逆势飘红。由此可见,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关键是要增强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根本途径是要加快出口转型升级。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质取胜、集约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的初衷所在。实现出口转型升级的目标,从理论层面上看,我理解包括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要提升企业在生产价值链上的地位,这就需要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同时开展物流、营销、金融服务等高附加值的服务活动;二是要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三是要优化出口的区域布局,着重在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营销网络自主化上加大工作力度,对于传统市场,要突出一个“稳”字,对于新兴市场,要突出一个“拓”字,不断开拓和培育新的市场;四是仍然要充分考虑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国情和优势,充分发挥出口对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合理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这四个方面的含义,说到底就是要推动出口产业、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出口市场的转型升级,千方百计保住市场,内外联动拓展市场,创新产品创造市场,抓住机遇占领市场。但是口号好喊,具体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我想我们的企业都应自问:我该怎么办?是不是应摒弃小打小闹、安于现状的守摊子思想,摒弃怕麻烦、怕担风险的保守思想,摒弃不会做、不敢做、不愿意做的消极思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里谋求自身更大的发展。
总之,今年我区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挑战百年一遇,但机遇也十分难得,全区各级各部门和企业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不移抓发展,以统筹的理念和创新的举措,全面提升我区开放型经济竞争力,众志成城,挺过严冬,使2009年成为我区开放型经济“逆势增长之年、转型升级之年,再创优势之年”。
外贸企业座谈会发言稿范文2:
大家好。我是联合经研公司总经理,很荣幸能有机会与各位专家就中小客户问题进行交流。
在中小客户业务这件事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咱们大多数银行还处于探索甚至是应付的阶段,我想这点大家应该不会反对吧?但即便是做应付,也要有个章法,也有个三六九等的问题,应付也有应付出成绩来的嘛!说到这可能我们有些同志就不同意了,说我们行就不是在应付,是真干。可真干就好吗?好难吧?对于中小企业,大家有个共识,就是中小企业资信比较差,开发没有效率,风险大,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所以才“雪拥蓝关马不前”,只能停留在宣传探索甚至有些应付的层面上。但不管是真做还是假做,我们都应该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有些什么工作呢?下面我展开来说一下。
首先来说数据,咱们各家行可能都有一些数据,但是数据比较分散、比较孤立,这应该是申报的时候留下来的吧?另外,各行通过各种渠道也都搜集了一些数据。但做市场分析的话这些数据够用吗?至少是不好用吧?那什么数据有用呢?目前来说,至少应该想办法找一套完整、系统的数据吧?
有了数据就开始做分析了,大家都很熟悉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资产、销售收入、利润、负债这些指标来进行排名。但是用这种评先进的方法做贷款行不行呢?后来各家行都做了一些改进,我们也参与了其中的部分工作,主要是做财务数据分析,四个能力、12个指标,这么做有一定启发,但这种方法一是涉及到数据可不可靠的问题,二是即便数据可靠了也没有用,因为企业太小了,根本没有能力做抵押担保,解决不了信用缺失的问题。
那怎么突破这个瓶颈呢?
其实大家是做了很多有意尝试的。最初贵州工行就提出了从一般的行业分析、企业分析转变到业务突破口的选择和分析上。广东建行在这个事情上是比较善于思考的。隐型冠军法和产业集群的计算方法就是他们提出来的。深圳民生提的是类银行文件报告,就是要特别增加金融需求分析和金融服务方案。杭州商行提出过在行业细分的基础上,再在区域和规模层面进行二次细分。上海民生提出过从优势行业的上下游,也就是有业务关系的中小企业进行业务突破。北京民生则从资本关联入手进行中小企业客户选择。今天有咱们北京工行的同志在,北京工行提出过根据企业的成立年限和企业的资本性质来选择企业。这些努力都是好的。
把大家的发现和探索做个归纳,可以发现有个共同点,就是大家的努力都指向行业选择,就是力图在不识别、不改变企业单体信用状况的情况下,主要借助行业运行本身的能量和行业龙头的力量来减轻风险识别难、风险控制难、风险解决难和开发不经济等问题造成的压力,使效率和成本双赢。成功的关键在于批量开发,这样才能收到规模经济、利润覆盖风险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注意到银行都在探索减少审批环节,这是有一定合理成分的,但在企业数量很少的情况下,单纯减少审批环节,风险就会显得比较大)当然长期来说,像风控机制啊、担保机制、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啊什么的肯定也是需要的,但短期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刚才咱们说的这些。
行业选择完了之后,作为银行,要对选择的行业进行投贷,获取利息收入。所以我们要从这个角度对行业进行银行专有分析。比如说,是不是应该分析一下各个行业的利息收入情况怎么样呢?推而广之像贷款投放量、手续费收入、应收账款等情况是不是也应该分析出来呢?从这个角度来把握行业是不是和银行关系更近?至少来说也是不可或缺吧?
每个行业都是多种指标共存,比例不同形成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就应该是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属性,不同属性的行业要搭配不同的产品和模式,我们姑且把他命名为业务集合的概念。在知道了各个行业的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之后,接下来,咱们有没有考虑过是从对公业务入手还是从国际业务入手?怎么区分业务的主从关系和搭配关系?这些问题都应该好好研究。
外部分析完了以后,就要结合行里的实际做计划。有了刚才说的这么几条,做计划应该有点意思了吧?以前的计划是怎么结合的呢?是用排版解决的,一是外部环境,二是内部情况,中间基本上没什么关系,写起来很难写。如果像现在这么做的话,你知道北京市各个行业的利息收入、客户类型和业务结构了,再结合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想没点心得,没点想法,想不做出计划来都难啊,这个时候做起来应该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如果说只有区域经济情况分析、区域行业排名、区域企业排名的话,能做什么呢?只能是把名单分给客户经理去做,什么产品类型啊、产品组合啊、产品方案啊什么的都很难准备好,策划、经验、组织什么都看不出来,客户经理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不知道怎么做。
做到这,基本工作就都做完了。咱们做个总结的话,第一就是先拿数据,一有了数据就要结合银行的工作实际进行专有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再做计划。这些都是基础工作。到这儿就可以开个叉了。
如果是宣传和探索,这么做深化了我们在探索阶段的研究深度,研究成果做出来了,也是一种进展,这个时候做经验总结肯定好,有特点,有内容,有新意,跟原来咱们做官样文章是不是就差别很大了?有共性和概括性
如果真做的话,前面说的这些就是基础和平台,但是不是有这些就够了呢?我们在这个基础上主要应该做什么工作呢?有一个行在做供应链金融的时候就提过一做模式,二做平台的概念,客户经理有了模式和平台的支撑,工作就比较容易发挥,因此上来说这个概念比较成功。而有的行在探索过程中间,对平台和模式的作用认识不是很充分,抓的不是特别紧,主要靠业务员自己的摸索来实现,由于缺乏(咱们在座的各位领导所能提供的)平台和模式的支撑,业务经理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就是工作局面比较被动。从这里可以看出,平台和模式的问题,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好比当年共产党从农村走向城市后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转变,中间有一个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在这个时候,第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思想,第二是要有组织,有安排,有人才。第三呢,咱们现有的人才肯定是不够的,说到这想到刘主席说的,一缺数据,二缺人才,今天咱们全到讨论到了。所以培训的作用就显得特别突出,特别是对团队各级主管的培训。
从刚才咱们说到的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出总结模式和搭建平台是做中小客户业务的两个关键。那么这个模式和平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个别同志可能还不知道怎么下手呢?我们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经验。当时我们和西部某行讨论的结果是:主要的突破方向除了传统对公业务外,第一是从三农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借助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做好中小企业信贷;第二是为了推动政府成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做好贸易融资业务,让该行成为银行系统在西部开发中的标杆;第三是作为向地方政府要好处的理由,通过改善地区金融生态和环境来体现地方政绩,主要是做好品牌和政府关系。第四是借助对口支援关系,以非业务往来为契机,创造业务机会,同时密切银行与两地政府的关系,对总行也有一个向心的呼应作用。这个模式产生的基础除了一般策划的原理,比如说:创新原理、人文原理和造势原理等之外,就是我们提出的“向心理论”与“共振原理”。我们的策划方案主要是让银行以政府为中心、做好政府配套工作策划,以总行为中心、做好总行配套工作策划,以领导为中心、做好领导配套工作策划,还有就是以自身资源为中心,做好对自身资源的策划,最终要实现的就是银行在这几个中心下产生的业务上的共振。大家可以想想,按照这个模式搞的话是不是就能实现一种多赢与长效的工作局面?
如果说大家对平台和模式的问题认同,马上就有一个问题,单靠银行自己的力量目前来看好像还不太够,好像条件还不太充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整合各种力量来实现这个模式和平台呢?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来说,就是要立足本行,按照“向心”的思路,确定几个备选方案,对行内对应的“人脉”资源进行仔细的梳理和分工,根据第一阶段的联系情况,找到突破口。重点是探索推进模式与搭建运作平台。
第二是积极动员总行力量。动员总行力量的好处:一是有效,总行资源丰富,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二是有利,总行的参与能让总行加强对分行的关注,自然而然地会给与更多支持,比如说特殊优待政策、额外的资金额度和新产品支持等。这对分行未来的发展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既然集团开发、批量开发是做好中小客户业务的关键,我们就应该积极利用好有相关资源的中介机构为银行出谋划策比如说像我们公司。
工经联本身就是协会的协会,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在咱们银行需要进行如行业、市场、产品、技术和企业等方面培训的时候,都可以发挥工经联的优势。同时在批量客户的组织和推介方面工经联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是一。
二来呢,因为历史的原因,工经联和各地经贸委、国资委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这些机构在组织当地企业上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三是咱们全国政协的副主席徐匡迪同志兼任工经联的会长和工程院的院长,工经联和工程院的配合也比较方便,如果银行需要工程技术方面的培训、咨询、论证、评估,我们可以帮忙联系。
第四我们和金融时报以及新华社等新闻媒体都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大家都知道,金融时报跟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关系都比较密切。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加强沟通。
以上是我们对大家在中小业务上经验上的一个简要总结,详细的材料都在我们给大家准备的光盘里,我刚才讲的就算是抛砖引玉吧,下面,还是欢迎大家发表高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