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集团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专题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在2024年集团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专题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党建引领企业文化,有利于把党建的政治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有利于企业文化保持正确方向、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转化为企业澎湃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党建引领企业文化既是需要,也是必然。党建如何引领企业文化呢?下面,我强调五点意见。
第一,要把握方向引领,使企业文化保持先进性。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统领,把握党建对企业文化的方向引领。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概括提出了新的文化使命,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具有明显的实践指向,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朝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2018年8月再次强调,“兴文化”的落脚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形象”的目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2023年6月进一步提出“新的文化使命”重大命题,赋予文化强国建设主题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更为深刻的内涵。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新的文化使命,着眼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着眼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远大抱负,着眼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把握住这些大方向,企业文化就坚守住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会助力企业更好地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格局,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而坚定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
第二,要重视价值引领,使企业文化秉承人民性。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把“为了谁”作为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文化表现为企业共同的价值理念,发端于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的生动实践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创新创造,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彰显“人民性”。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就是要凸显“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的价值引领,彰显发展为了人民、为了广大职工群众的价值追求。秉承人民性,首先要强调企业文化来源于职工群众、由职工群众所创造。职工群众在企业生动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实践中,创造出许多符合企业实际、无比鲜活、富有特色的独特价值观念和行为理念,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把这些“财富”总结好、提炼好、宣传好、运用好,使之成为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企业精神、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成为职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产品。秉承人民性,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形成 “让干事者愿担当、成事者有回报”、“让创新者体现价值、让创造者分享价值”等“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导向,这是企业保持发展动力的“秘诀”所在。秉承人民性,还要坚持以“职工群众”认可为评价导向,注重把依靠职工群众和让职工群众评价紧密结合,让职工群众评判企业文化,把职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企业文化发展成果的评价标准。
第三,要强化使命引领,使企业文化富有时代性。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都有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体现新时代的主题,强化党建的使命引领。具体来讲,就是要用党中央的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激活文化使命、充实文化内涵,使企业文化体现时代特色、充满时代气息、富有时代特征。党的二十大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骨干力量,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彰显这一时代主题。要积极培育和倡导“创新、质优、先进”的价值理念,引导企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要积极培育和倡导“创新无禁区”“创新无止境”“创新最光荣”等价值理念,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积极培育和倡导“创新必定有我、强国一定有我”等价值理念,引导企业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矢志创新报国,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勇于锻造精品工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企业应有的贡献。
第四,要坚持方法引领,使企业文化具有科学性。文化建设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构建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党建的方法引领,运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方法论,坚持人民立场、坚持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坚持开放包容。比如,坚持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血脉。”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抛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明清以来的晋商文化,倡导“诚信义利”的价值观念、“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这些优秀的文化理念并不过时,完全可以创造性地加以吸收利用。再比如,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守的就是方向、道路、性质、立场之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守正就不能偏离这些根本。“创新”就是要勇于探索,不断开辟新境界,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还比如,坚持开放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立足自身的实践创造,也要善于吸收借鉴世界最新文化研究成果先进文化理念,如 “企业文化理论之父”埃德加·沙因的“文化管理让个体产生自我驱动”等研究成果、马斯克倡导的“追求卓越与冒险”、苹果倡导的“关注细节、不可替代”等优秀文化理念都值得吸收借鉴。只有坚持开放包容,企业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第五,要关注功能引领,使企业文化展现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企业文化建设要关注党建的功能引领,强调文化的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使企业文化展现实践性。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文化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不能作为纯粹空谈的理性思辨;文化要成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工具,而不能成为装点的门面摆设。文化的实践性建立在企业创新发展的实践之上,离开了企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企业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要在实践中去检验,也要在实践中去升华和完善。例如,“宽容失败”是鼓励创新的文化理念,但光有这一提法还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只有将这一理念体现到企业管理制度当中,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当中,使之成为企业自觉的管理行为和习惯,才能称之为文化。再比如,“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这是企业的安全文化理念,但如果安全预防永远停留在口头上,那也只能算是口号,只有将这一理念反复运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使之根植于各级干部职工的脑海之中,成为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习惯和目标追求,此时这一文化理念才能称之为文化。因此,文化虽然是一种理念和价值追求,但它只有付诸实践才会产生价值,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成为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就要始终强调文化的实践性,不断在企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提炼文化、塑造文化、检验文化、完善文化,用鲜活丰富的企业实践推动文化发展,在守正创新、博采众长的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开辟企业文化建设新境界。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