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2024年全省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典型发言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大学在2024年全省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典型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集聚各方力量资源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优做强思政课建设关键支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学按照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内涵和新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第一学院”,把思政课作为“第一课程”,以高度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做优做强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支撑,切实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一)在与时俱进中丰富思政课“内容支撑”。“讲什么”是思政课建设的关键问题。学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为思政课注入鲜活的“时代元素”。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学期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围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热点话题,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功实践纳入教学内容,为学生“量身打造”特色化、本土化教学课程,切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二)在教研结合中深化思政课“学理支撑”。推动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学校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以思政“金课”建设为牵引,把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作为首要目标,充分发挥国家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智库力量,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不断提升思政课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

(三)在选优配强中夯实思政课“队伍支撑”。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学校以“六要”要求为遵循,以外聘内育、锻炼激励为手段,锻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将思政课教师引进培养纳入学校高端师资倍增计划,组建以名教授领衔、校内外联合、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团队,不断优化教师结构。组建“**大学思政课协同创优中心”,打造“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和“领航示范课堂”,在系统化、多元化的培训中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

二、全域融通汇聚大思政育人合力

用活用好“大思政课”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大学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形成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一)跨层级多维联动。学校持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构建具有东大特色的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坚持协同联动,将各职能部门各院系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力量凝聚到思政工作一线,形成强劲育人合力;坚持破壁聚能,突破课堂教学、文化建设等环节、层级的体制机制壁垒,营造全过程育人氛围;坚持全域谋划,从目标牵引、育人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着手融通育人领域,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学校思政育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柱五维:新时代“学工+”辅导员队伍育人的创新实践》《“红色梅庵”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江宁-昆山”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实践基地》获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学校报送的《“贯通·联通·融通”——一体化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大中小纵向衔接。学校勇担高校之责,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入选首批雨花台“大思政课”联盟高校成员单位、玄武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成员单位,校地携手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共同体。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引领辐射作用,与南京市教科所以及辖区内的中小学紧密合作,将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一体设计,开展“大中小学生共同话‘五四’”等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奏响思政育人“协奏曲”。

(三)知信行横向贯通。学校充分挖掘开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让专业课程展现“思政味道”,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入选首批**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土木交通导论》《重症医学》《现代城市设计方法》等课程获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学校报送的思政案例“东大人的国家记忆:**大学思政大课的成功密码”获评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积极对接社会“大课堂”,构建“课程-项目-竞赛”多维联动思政实践课程体系,带领学生走进南京市部分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在实地调研和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

三、守正创新激活思政育人强引擎

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大学紧跟人工智能新一轮变革的浪潮,以数字化为“主攻方向”,不断创新创优思政课教学方法, 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鲜活、可亲可信,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一)虚拟仿真教学让思政课有形有感。学校启动“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构建“虚拟与现实相融通”的立体化教学平台。成立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专项推进思政“VR实训室”、思政直播室建设,打造沉浸式体验与情境交互的“智慧课堂”,同学们戴着VR头盔,就能沉浸式“打卡”石库门、红船等红色圣地,“亲身”体验掩护群众、伏击战斗、穿越沼泽等革命场景,思想政治教育体验感、趣味性大大增强。

(二)红色资源赋能让思政课有滋有味。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积极挖掘和发扬“团二大”精神内涵,围绕梅庵这一宝贵校园红色资源,开发精品公开课、音乐组曲等文化产品,让师生在文化浸润中传承红色血脉。将舞台剧、微电影等多样化形式搬上思政课堂,与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共同举办“红色的五月”雨花台——高校“大思政课”联盟首次展演活动,在与雨花英烈跨时空的对话中,实现红色基因与日常思政教育教学同频共振;编排原创校园精品话剧《广厦——新中国建筑巨匠杨廷宝》,生动展现杨廷宝先生的崇高理想和爱国情怀,实现话剧舞台与思政讲台的交融辉映,该剧获评**省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47 31642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