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在新学期科研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院长在新学期科研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我们今天是聊天。因为这学期开学,我们把科研工作作为第一个会议,应该反映了学院的重视。从我们学校来讲,科研可能不作为第一要素,我们是培养人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从长远发展来讲,科研是很重要的抓手。
早晨新闻里讲“大学的开放”,北大、清华都允许校友进学校了,有些高校允许学生进学校的时候,凭校园卡可以带家长进校了。新闻后央视有个评论,评论写得非常好,其中两句话,第一、大学是学术的高地。第二、大学是思想的高地。我觉得我们把大学教师作为职业,应该有这样的境界。不做科研,你的学术高地在哪里?因为我对思想高地的理解是意识形态的,是文化的、艺术的、哲学的等等。但是学术高地应该是在我们这儿。学术高地倒不是都要大家研究科学问题,研究颠覆性技术,而是要结合工程实际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
假期里,我碰到两类年轻高校教师,一类在闷头写本子,写申报书;一类满世界跑。我觉得这就是顶天立地。如果一名大学老师,仅仅能够照本宣科上课,按部就班上下班,是到不了学术高地的。假期有位老总请我吃饭,席间有位陪同的企业老总跟我讲,某某晋升职称的时候有可能请帮忙。我说“你觉得这人水平怎么样?”他说“水平就不谈了”。我想,假如说我要请人帮忙,人家背后这么讲,我会自己很没面子。我们不能总说我们的平台不好,就自暴自弃。这几年我们的科研做了很多很好的事情,做了企业受益、学校名利双收的事情。我觉得顶天立地中的顶天不是我们做的,因为我从来没看好纵向项目,如果能够拿到纵向项目,靠你的运气。我们的重点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社会服务,产学研合作是我们的主战场,我们如果能把这产学研合作做好,从小企业做起,有了声誉再去和大企业合作,才能有一步步的发展。
我周三去了常州,上海交大的教授在常州企业服务多年,我拿了个产品带回来,大家看看这个小手指一样的刀具,是什么刀具?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在那里研发了一台小炉子,大概是两个微波炉那么大,为企业解决刀具涂层工艺,企业每年给那位教授100万元。这把比手指还小的刀具,通过金刚石涂层可以卖到200块钱,企业每年卖50万把,就有一亿收入,老板当然愿意每年给你100万。这种例子我可以举许多。
学校的科研管理一直在改革。我觉得改革方向是对的。去年,我们曾经担心学校科研配套经费取消会影响我们科研到款。我们的眼界如果停留在学校配套的那点小钱,就太短浅了。学校科研起步阶段给点贴补是可行的,但任何科研工作好的学校,都不会这么做的。因为你的科研,用了学校的资质,用了学校的资源,学校没有收费,还凭什么贴补?科研工作,说到底是对自己发展有好处。
学校科研工作,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我一直强调,科研对学校的贡献,要看学校的名和利得益,经费对学校的贡献要看有多少落在了学校固定资产上。你100万到了学校,帮助企业以学校进口设备免税买一台设备给企业,如果这样学校算你有100万科研到款,这合理吗?如果学校还给贴补,那更没有道理了。科研到了一定程度,科研就是教师的自觉行为,并非学校要我做科研,而是我不做科研,就失去了一个学习机会,就有可能跟不上时代。我们这类高校,科研一定是大家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去做。高校的科研靠行政手段是不行的。因为教师是独立的,你带领我做项目,给了我得益,我愿意我就跟你干。如果跟你干项目,名利没有我的份,我不愿意再和你干,行政手段能行吗?所以,任何高校,学术带头人的品行和号召力,就是这样形成的。
前些天,我们当年CIMS团队的聚会,有省厅的领导等参加。当年,我们集合了几乎XX大学所有工科的单位,包括经管学院,几十位教师带着数百位研究生做了许多大项目,那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支撑。如今,无法回到二三十年前。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这样的事情是做不起来,也无法组织这样的团队的。
许多高校,教师没有科研项目是无法发展的。而做科研项目,许多时候都是休息时间,是8小时之外。我在许多场合都说过,今年是我在XX大学工作的第42个年头,自我1982年2月参加工作至今,我从没有休整过完整的假期。我毕业留校第一个暑假,就在XX学习有限元软件。科研一定是要有牺牲的,记得国家七五期间,我们在北京机床所做项目,那时的国家项目才两万元。华中科大的一位老师,自己背着包、挤火车在北京密云机床所往返,他说他自费参加这个项目,只要能学习就可以。那人后来晋升了院士。但当年,人家是那么做的。
在今天的技术背景下,学生凭什么要听你这本书呢?他能不能自己去看,甚至于自己到网上找一些资源来学一学?听你课的目的,是因为你会有新的思想,新的理解,融边界知识到这本书里去,把它讲得更加有趣,能够激发他的兴趣,他才会认真听你的课。
科研反哺教学,如何反哺?刚才XX发言中提到学习,XX在多次发言中都提到学习,我很赞同,因为我们在座的平均年龄40多岁,一定要加强学习,我每年一定要看好几十本书,虽然有的书不会看完,许多书,我都认真做笔记,因为不学习,就没有资格和大家交流。
我今天上午的会议上,碰到XXXX环境,100多人的企业,拿了两个国重项目。现在许多大项目,是这些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牵头的,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服务小企业没有出路,关键看自己的本事。
所以,我一直强调每位教师对自己都要有顶天立地的规划。顶天,就是要有志向,要有长远发展的思想计划。立地,就是踏踏实实做好眼下,把教学做好,把科研做好,从为企业做技术改造的小事做起。
早晨的新闻里还听到一个数据,因为我当时一边开车没听清楚,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来源是什么?新闻说,高校中有个统计,40%以上的学生对专业是不满意的,60%以上的学生是想换专业的。我不知道这两个百分比有什么关联?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与教师有关。一个教师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对专业的深入程度,是否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我有时觉得XXX的老师好像没什么压力,我们做过统计,相当一部分教师,除了上课完成工作量,教学改革、指导学生竞赛、科研工作等等,均为零。我们明天下午要商量年终考核办法改革,如果教学改革、指导学生竞赛、科研工作均为零,我觉得称不上合格的大学教师。
我们之所以在这里还坐得住,是我们大学的文化有问题。如果一所大学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无动于衷的状态,这所大学是没有希望的。科研工作,并不在于有点科研到款,那是算小账。科研,是社会影响力。只有通过产学研合作,扩大社会影响力,无论学校或者个人,才能在行业中有地位。
今天的会议一结束,我就高铁票去XX。现在到南京站南站去看看,人山人海。好的企业熬过了这三年,都在招兵买马,我们下周找几位老师去XX,那企业蛮急的,产品供不应求,但生产工艺原始落后,其中有项关键技术,与模具有关。这企业一直与XX大学合作,并且与XX大学拿过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我说服了老总,与我们合作。
刚才X院长说我们这学期对接12家企业,我觉得翻一倍都不多。我们希望把大家发动起来,通过科研名利双收。我们想通过科研逐步建立团队。科研一定要有一种团结的精神,大家志同道合,不只看到鼻子尖底下一点。
在大学工作一辈子,工科教师说一个项目都没做过,我觉得不能算作一个称职的大学教师。科研不是为了完成学院的工作量,也不是为了年终考核面子上好看。大家要有5年、10年之后的长远发展,对自己要有规划,我们也是这样要求、培养自己的孩子的。其实,在任何单位都有压力。有次在南通碰到几位政府官员,他们每个部门要领任务回来,采取抽签。其中下下签就是拆迁,还有上访等等。听他们开玩笑,工信局的拿到拆迁,那个钉子户的房主是某学校法学院的,难度可想而知。
我说了很多,希望我们大家都把科研工作重视起来,团结合作,多交流,多出击与企业沟通,为自己、为学校发展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