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字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第一篇】

《“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及其教学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重要而又特殊的课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帮助学生及时而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国内外大事、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从而理解和掌握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的原则和立场,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与决心。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的教学内容和时效都有特殊的要求,政治性、思想性、时效性强,既是稳定的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集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及特点

“形势与政策”课是针对大学生思想特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形势,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珍惜和维护国家当前稳定的大局,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责任感,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为指导,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1政治性和政策性

政治性和政策性是“形势与政策”课最突出的特性。通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我们可以看到,“形势与政策”课就是主要通过政策性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辨别能力,从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2时效性

时效性是“形势与政策”课最鲜明的特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包含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两个方面:形势教育是指向学生介绍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社会热点问题等;政策教育是指向学生宣传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制定的方针、政策。形势是在不断变化的,而政策的制定又是以客观形势为主要依据,并根据形势的发展而进行调整的。因此,无论是形势教育还是政策教育,其内容都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3涵盖的知识面广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领域广,包括有政治、经济、历史、科技、文化、教育等。其中既有宏观问题,也有微观问题;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问题;既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问题,又有外交、军事领域方面的问题;既有国家政策法规的宣讲问题,又有社会现象剖析的问题等。所以说,“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这既是它的优势,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挑战。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思想认识严重不足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一门必修课。但是长期以来,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存在不够重视的问题。相对于其它的课来说,“形势与政策”课被部分老师、学生认为是不重要的课程,学分少、学时少,不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同时,学生对于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差,认为只是在走形式,并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因此,在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形势与政策”课在许多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投入,使得该课程在教学与管理上呈现被边缘化的现象。

2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同时,没有固定的教材和内容,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定位不准确,参与感严重下降。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讲的内容是老师主观决定,听的内容是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往往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常常不理想。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形势与政策”课,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是极大的打击。

3师资队伍不稳定、不专业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队伍存在不健全、不稳定、不专业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在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占全体教师的绝大多数,由于担任相应的行政职务,兼职教师投入到教学中的精力往往不够,加之对专业的研究不足,专业素养不高,因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形势与政策”课往往是集体备课,备课的内容都是某几个老师在负责,大多数教师完全没有参与到资料的收集和专题的研究中,对课程的责任感不足,这样一来从课前到课中到课后,教师的领悟和讲授都会受到限制,不全面,也不生动。甚至有部分教师只是在“照本宣科”,仅仅完成任务而已,这样就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存在部分专职教师因为该课程专业发展的局限性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愿意花心思在教学上,必然也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1给学生发放“动态教材”

无论怎样改变,课堂教学依然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教材,它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源泉之一。拥有一部好的教材是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动态性特点,无法编撰固定的教材,很难最大程度地满足课堂授课的需求。因此,建设一部“好教材”,成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长期形成的教育模式中,学生更加习惯于自主学习教材与教师授课相结合的模式。由于没有教材,会导致“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学生往往都是毫无准备,毫无头绪地听老师讲课,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吸收的系统性,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内容中很大一部分是国内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不断变动的,为了在教学中能够体现这些内容,必须编制“动态教材”。我们可以将教材分为两部分,一是以一个学年度为周期,收集国家的基本政策、路线方针、重大问题的历史由来、本地区的基本情况以及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编辑成册自主印刷,在每个学年开学的时候发给学生。这些内容相对稳定,可以一到两年修订一次。二是结合每一讲的专题,编制电子教材,主要介绍近期内特别是近一两个月内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本专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等。任课教师可以在授课前一周以电子版的方式发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当前的热点问题,确保教师授课时有所凭借。这样一来,可以增强教学前、中、后的互动性,使教师教学和学生上课都有本可依,从而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局面,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很宽泛的,课堂上所讲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化。教师在课前应该主动通过网络、向学生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关于某一专题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更好地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体现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要求。

许多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外,还可以将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式、辩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比如: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讲授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然后采用提问法或小组讨论法,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让学生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再加以点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也可以考虑选择情景教学,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站在各自角色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到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最终得到认识上的提高。

3分层次、有区别地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

研究显示,各个年级的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希望教师能够系统全面地讲解国内外形势与党中央的政策;二年级的学生则要求教师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讲解;三年级的学生则更关注与其自身发展有直接关系的社会经济形势及其变化对他们的就业、未来发展的影响。总体上看,二、三年级学生要求教师只讲授他们关注的某一个专题即可,而一年级的学生则要求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讲授。因此,针对不同年级的授课,教师应该学会变换教学方法,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一年级应该全方位地讲授,注重对“教材”的利用,让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殊性有全面的了解,逐步适应今后的教学模式。从二年级开始,教师可以增加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和讨论,让学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和平台。针对三年级的教学,教师应多采用专题辩论、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少讲,学生多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加以点评和总结即可,以此来达到本课程实际的意义及效果。

4走出课堂,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习效果

当今的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非常渴求,而“形势与政策”课又是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社会变革等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程的实际特点和大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社会去了解、去体会、去感受,从而让“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目的真正达到。一方面,在课程安排和考核上,就应该加入社会调研的内容。结合团委、学生处等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来完成调研。例如:可以通过参观新农村、新城区、进社区、下乡等进行社会调查,宣传党和国家的新政策,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亲身体验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亲耳听听农民的感想,体会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充分了解国情、民情、党情。另一方面,结合形势与政策的专题,也可以通过学生组织,组织与课程相关的校园活动。比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利用主题演讲、辩论赛、青年志愿者等活动来讨论“金融危机下,我们如何应对?”、“大学生创业,你怎么看?”等主题。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发地在社会实践中去了解形势,掌握政策,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和特点,任课教师不仅政策理论水平要高,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国际国内形势有一定研究,还要能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具有一定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并花精力组建并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严把关口,提高质量。在教师的来源上要专兼职相结合,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组建不同的教学小组。让专职教师担任专题教学负责人、教学小组的组长,兼职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加入不同的教学小组中,参与在组长领导下的专题调研、专题备课。各小组最好包括有专业教师、学生工作的领导干部、辅导员等各个不同岗位的人员。

针对每一讲专题,统一设计教学大纲、教学讲义和课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研究方向集中精力研究其中的一个专题,在某一个专题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积累在这个方面的教学经验。这样让所有的专兼职教师都参与到备课环节中来的模式,可以提高教师本身的重视程度和理论水平,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同时,应加大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培训,包括新教师的培训和老教师的提高培训,加强经验交流,提高教学水平。通过以老带新、考核上岗、观摩教学、讲课比赛、外出学习、专家报告等机会,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6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对教学中播放的视频影像等印象极为深刻,比如:汶川地震救援、西藏问题、中东问题、大学生就业等,学生了解的积极性很高,常常反映要多放一些这种贴近时事的精彩视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多媒体手段,可以极大地增强课堂吸引力。我们甚至可以让学生结合专题自己在互联网上选取有价值的短小的视频进行分享和讲解,一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来也丰富了教学形式,有利于课程的发展。与此同时,学校应当在校园网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专栏,结合一些时事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讨论、疑难问题解答等活动,给学生抒发自己观点的渠道,再配以教师的正确引导,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形式所达到的效果远比避而不谈、不准学生讨论要更好。此外,还可以上传一些辅助性资料,比如《时事报告》《参考消息》等刊物、《信念》《大国崛起》等有价值的VCD等,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实现多元化的教学。

参考文献<<<<返回目录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2004.

[2]崔枫,鲍俊林。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探讨[J]。中外教育研究,2009(3)。

[3]张晓。“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抓好的三个过程[J]。中国高教研究,2008(8)。

2022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第二篇】

作为一名在校学习的学生,我觉得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的认知出现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性的认知存在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愿意”,个别学生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是硬本领,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则是软任务,不一定要学;二是“不重视”,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根本没有功夫再来学习形式与政策教育课;三是“不必要”,不少学生认为要了解形势与政策,看报纸、上网、听收音机就行,不必非要来上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程价值的认知出现了反差或者矛盾,这种消极的认知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个特点: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学生自我评价消极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要求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主动思考,而事实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上课没有积极性。在周围的同学中,我觉得大多数同学对课程感到满意,但是只有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听课,经过课堂教学,只有小部分同学对形势与政策有了兴趣和收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堂教学目前还存在各种问题,部分同学感到未能从课程学习中直接受益,课程讲授也未能真正满足大多数同学希望能从课程中增强政治敏感性、了解形势与政策以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的意愿。

以上是我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内容的体会,和我对这门课的认识,以及根据周围同学对这门课的认识提出的几点建议。总之,我觉得学习这门课是必要的,要使这门课真正发挥其作用,不仅要从学生自身方面加以认真对待,而且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方面也应得到完善。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600字【第三篇】

今天,学校老师给我们上了堂《形势与政策》课后,我对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认识了什么是《形势与政策》,弄清楚了他们关系,我想这形势就是我们面临无形的推人前进的压迫感吧!而政策就是我们的按照客观事实制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吧!它们的关系就是互补互促进的关系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丰富“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草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草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

基本形势和热点问题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基本理沦,对于掌握形势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形势是变化的,但在一个时期内,形势的发展有其规律性和必然性,如当代世界格局、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国内改革开放的总趋势等,在一段时间乃至更长时期都是相对稳定的,把国际形势、国内形势中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内容进行归纳,可以构成基本形势的框架。

热点问题是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有时形势(尤其是国际形势)受偶然性囚素影明而发生突然性的较大变化,由这种变化引发的、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问题,我们称之为热点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业然也遵循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和总的变化规律,但由于时问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及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一段时期内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很多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例如神舟六号飞天成功。这都是值得我们高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取得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如旱灾害,森林退化,空气污染,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统一规划,实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想要取得大的发展就要了解国际局势,当前国际处在深度复杂的变化之中,总来说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我国又是WTO的成员国,给我国经济发展和我们大学生就业提供了难得机会,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大学生要抓住机会。但是我国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在的孩子还没有上学念书,有的人还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有的人均收入还不过百元,还没有摆脱贫困,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努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要不断努力创新,实现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大学生绝对过剩,数据统计说明,美国和日本接受高等教育和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为25%和23%,而我国仅为5%,显然我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学生就业困难其实原因有二:其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比较理想的岗位的增速,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例如有个高校辅导员岗位竟然有1000多个大学生去竞争。第二,一些大学生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陷入选择性的怪圈子。所以要从根本改变大学生选择性失业问题,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好地符合国际形势趋势,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2022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第四篇】

摘要: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在这个过程中房价上涨也较快,引起了社会不满。为了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北京市开始实施限购政策,但对于限购政策的合理性及其实施效果也有很多争论。本文分析了限购政策实施后北京住宅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情况的变化并运用软件对限购政策对北京市住宅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结论:该政策与改革方向不符,不宜长期保留,也难达到调控目的。为此必须回归到以经济调控手段为主的思路上来,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北京市限购政策;住宅销售价格单因素方差分析;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

1引言

针对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中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抑制房价上涨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出现了房价越调控越上涨的现象。被迫无奈,政府开始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直接规定居民购买住宅的资格及数量。

20xx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但对限购的对象、范围、数量、期限等,并无明确的规定。

20xx年4月30日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的通知》,暂定同一购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20xx年2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出台,规定“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持有本市有效暂住证在本市拥有住房且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20xx年4月30日北京开始实行限购政策至今,北京市的限购政策表现为逐渐明确、细化、严厉且短期内并无松动的迹象。作为一种直接干预经济的行政手段,对于限购政策的影响及实施效果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运用统计软件对北京市限购政策对于住宅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北京市限购政策的实施效果。

2方法论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研究一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对观测变量产生了显著影响的一种统计方法。将观测变量总的离差平方和分解为组间离差平方和和组内离差平方和两部分,,如果组间离差平方和在观测变量总离差平方和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则说明观测变量的变动主要是由于控制变量引起的,即控制变量给观测变量带来了显著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1)提出假设: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观测变量无显著影响(2)计算检验统计量和概率P值(3)将给定显著性水平与p值做比较: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应该拒绝原假设,反之接受原假设。

3结果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数据、北京市统计局、中国指数研究院,选取20xx年第二季度至20xx年第一季度相关数据做为限购政策实施前数据,选取20xx第二季度至20xx年第四季度相关数据做为限购政策实施后数据。选取的数据主要有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以20xx年为基期)、二手住宅价格(以20xx年为基期),选取销售面积反应住宅需求情况,选取住宅竣工面积反应住宅供给情况,同比房价指数反应房价变化情况。

限购政策实施后住宅需求与供给情况的变化

限购政策实施前后住宅销售与竣工面积均值,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销售面积;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竣工面积小于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竣工面积;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限购政策实施前的住宅竣工面积,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销售面积小于限购政策实施后的住宅竣工面积。说明北京的限购政策使住宅销售面积减少,住宅竣工面积增加,并且使之前的住宅供不应求的情况变为供大于求。

限购政策实施前后住宅销售面积及竣工面积的季度数据,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实施前,除20xx年的第四季度住宅销售面积大于住宅竣工面积,其余季度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住宅竣工面积,即住宅需求大于住宅供给,住宅供不应求;限购政策实施后,除20xx年的第三、第四季度的住宅销售面积大于住宅竣工面积,其余季度的住宅销售面积小于住宅竣工面积,即住宅供给大于住宅需求。

限购政策实施后住宅价格的变化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实施前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表现为上涨趋势;限购政策实施后,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从20xx的第二季开始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20xx年的第一季度开始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开始上涨,20xx年至20xx年的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相对平稳,20xx年第一季度开始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开始上涨,上涨幅度明显。

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可以看出限购政策实施前二手住宅价格表现为上涨趋势;限购政策实施后,二手住宅的价格从20xx的第二季开始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20xx年的第一季度开始二手住宅的价格开始上涨,20xx年各季度的二手住宅的价格保持相对稳定,20xx年第一季度开始二手商品住宅的价格开始下降,20xx年各季度的二手住宅价格保持相对稳定,20xx年第一季度二手住宅价格开始上涨,上涨幅度明显。

单因素方差分析

本文使用统计软件对限购政策的实施对于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二手住宅价格的影响进行评估。以限购政策是否实施为控制变量,以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二手住宅价格为观测变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别对限购政策的实施对于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二手住宅价格的影响进行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假设分别为: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的是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的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市场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应的概率值为。如果显著性水平为,由于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应的概率值为。如果显著性水平为,由于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应的概率值近似为0。如果显著性水平为,由于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拒绝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没有产生了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应的概率值为。如果显著性水平为,由于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应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4结论

限购政策实施后,住宅需求减少,住宅供给增加,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及二手住宅的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20xx年新建商品住宅及二手住宅的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涨,上涨幅度明显。

通过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市场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接受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销售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住宅竣工面积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二手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拒绝原假设:限购政策是否实施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说明限购政策对住宅销售面积的减少、住宅竣工面积的增加、二手住宅价格的变化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限购政策对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字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第五篇】

《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原则与导航策略

[摘要]作为形势与政策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在设计上应当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直观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异步性原则、情境性原则、交互性原则等。同时,因《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超媒体系统的信息量大,信息内部的关系错综复杂,其导航策略应当引起授课教师的特别注意。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原则导航策略

根据2000年颁布试行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对网络课程这一概念的准确描述,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充分结合来表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和实施《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活动的总和,它既可作为形势与政策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也可作为一般课堂讲授的补充延伸,就其组成而言,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按一定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二是《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因此,《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必须紧扣传统课堂教学和互联网的特点,其设计原则和导航策略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际国内形势、国家政策方针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重要使命。根据《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习者的基本特征,我们认为《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应当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直观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异步性原则、情境性原则、交互性原则等。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作为形势与政策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作为一般课堂讲授的补充延伸,《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的设计必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是要求《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情境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和个性。换句话说,只有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设计学习方式和营造学习情境,才能促进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加强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才能达到《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二)直观性原则

《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的直观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不需要大量的预备技能;二是教学内容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实际上,《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直观性比实际教学要容易得多,它主要有模拟直观和语言直观两种。模拟直观是将学习对象制作成可以以图像、模型、动画等形式出现的模拟对象,通过观察模拟对象而让学习者感觉是在直接面对事物本身,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语言直观是通过形象生动的配音来进行的,它可以解除学习者的“困惑”,产生“旁白解说”的效果。由于网络课程设计的直观性可以突破时空界线,因而其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开放性原则

《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的开放性原则有三层含义。一是课程的开发设计不能仅仅以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为主体,应该充分吸收相关学者和专家的参与。专家处于实际工作的第一线,能够将国内外最新形势、最新政策及其特色鲜明的观点融入课程设计开发中。二是课程设计应该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习者在网络课程中都有话语权,这样可以使学习者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成就感。三是课程系统本身应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学习资源可以高度共享。传统《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个内容自足的封闭系统,而网络的开放性可以让课程的学习者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重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体现出良好的自适应性,真正实现超越时空的自主学习。因此,《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应该是一个以信息资源利用为取向,以开放性为特点,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而构建起来的一种基于资源库的学习模式。

(四)异步性原则

毫无疑问,网络课程既支持同步学习,又支持异步学习。但从网络媒体的跨时空特性来说,它更适合于异步学习。因此,《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应该更多地考虑异步学习,应该更多地坚持异步性原则。《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的异步性原则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不同学习者由于学习起点的不同而不同,即由于学习者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所处的知识领域不同、学习课程的时间先后不同,所以他们每个人每一次学习发起点自然会不一样;另一方面,是指学习者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不同步性,即学习者在“学习空闲”的时间段所处的学习地域也会各不相同。《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的异步性原则就是允许学生在起步上不同,在学习时空上有差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符合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

(五)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原则是指网络课程的设计要为学习者创设出学习对象所对应的虚拟情境,让学习者在这种“准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设计《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时,利用多种手段(如多媒体、超媒体和虚拟技术等)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尽量为学习者创设出“身临其境”的虚拟情境,从而提高学习者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效率。如对于某些时事政治专题,围绕专题的重点和难点,创设具有“政治韵味”的情境,体现社会发展的新文化,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政治知识建构,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交互性原则

极强的交互性是《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非常重要属性。网络课程不能沦为书本的电子文档,降格为数字化的教材。《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的“交互性”包含四层含义:第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第二,教师与课程的互动;第三,学生与课程的互动;第四,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形势与政策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最容易发生,也是最频繁的一种互动,这种互动可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维持高度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两种组织方式:学习论坛和一对一学习帮助对。

二、《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的导航策略

《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设计模式应以网路课程特点为依据,在课程设计原则指导下,围绕着如何让学习者通过网络媒体获取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进行,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各类网络在线服务,包括网络资源发送、异步通信(非实时)、同步通信(实时)在内的双向交互服务,并能提供师生间的交流和同学间的协作学习能力,激励学习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由于《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具有时政性和动态性等特点,使得《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的信息量大,知识结构比较繁杂。因此,《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的导航就显得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在《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中采用的导航策略主要包括模块导航、回溯导航、帮助导航等。

1、模块导航。模块导航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子模块目录来实现的,比如可以设立“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立体化资源”、“互动教学”、“教学档案”等子模块。以子模块目录列出课程结构的优点在于网络课程的整体内容一目了然,网络课程界面简洁明了。毫无疑问,这种通过建立一系列子模块目录的模块导航能让学习者直接进入其所需要的学习界面。

2、回溯导航。为了防止学习者在浏览网络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打开的网页过多,网络课程可以采用回溯导航策略。所谓回溯导航,即系统在学习者浏览访问网络课程的过程中,记录下其学习路径,无论何时都允许回溯。也就是说,学习者可以按原来的浏览路径返回,也可以按已浏览路径前进。如图2(见后页):

3、帮助导航。为了防止学习者迷航,也为了有效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网络课程必须提供帮助导航。完善的帮助导航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网络课程学习系统自带的本地帮助;二是非网络课程学习系统自带的在线帮助。不管是本地帮助,还是在线帮助,目的都是为了给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帮助,避免学习者盲目学习,减少学习者的迷航。

简而言之,网络课程导航设计要求界面简洁、直观,应该做到让学习者在没有旁人的指导和帮助下也能轻松操作,也能顺利打开所学资源。

总之,高校《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作为形势与政策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其设计上应当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直观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异步性原则、情境性原则、交互性原则等。与此同时,由于信息量大,知识结构比较繁杂,为了防止学习者迷航,高校《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的导航策略也显得至关重要,应引起授课教师的注意。

[参考文献]

[1]美斯马尔蒂诺等著,郭“”译。教学技术与媒体(第八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农正。 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

[3]陈柳君,房爱莲。 基于情境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2)。

[4]李青,刘洪沛。 网络课程的设计模式[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9 32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