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教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推荐8篇】
教师教学理论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教学反思与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教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优秀教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第一篇】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追求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理想化课堂教学境界,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益的最终目的。“以学为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了解掌握学生“学情”后,开展的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当堂达标”是指:教师依据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科学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和学生围绕制定学习目标,在单位时间内,为完成学习目标而组织的“教”与“学”的活动。如何能深入理解这一教学理念的精髓,更好的落实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呢?抱着这一目的,假期里加强了对这方面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有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以学定教”对学生的要求,即学生怎样学。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确确实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要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学好。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却坚信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基本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
首先: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其次:应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预习,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时间的安排上,预习一般放在复习和作业之后进行,即做完功课后,把下次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其要求则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钻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练习题或习题;时间不允许,可以少一些问题,留给听课去解决的问题就多一些,不必强求一律。
二、教师怎样引导和督促学生先学
由于小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自学能力有限,要想让学生的课前预习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课堂提问,课堂小测验,课前随机抽同学做题目等方法。为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确立学生学习动机着眼,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内容或实验内容,要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教师如何检测等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怎样练习,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思考必须是独立进行等等,并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尝试,宜动口则动口,宜动手则动手。
三、教师应以学定教,因势利导。
每个人都以他特有的方式方法去认识事物,每个学生都会有他特定的学习方法。即使从以学含义来界定,有些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很幼稚、不成熟,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些不成熟的学习方法作为学习的一个起点,通过不断加强指导,就能锤炼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的动态,并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当前,加强学法指导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如何掌握学法指导的力度和增强学法指导的艺术性,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应该说启发式教学,由浅入深式教学等都是有效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非常灵活,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式;对学生能做到适时启发、适度启发,因人而异,因材而异。
四、先学后教,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布鲁姆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第二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第三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第四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教师通过习题的变式讲解,使学生在做题时也能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第五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
总之,“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认真思考,不断探索,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做,才能把“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上,让学生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优秀教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第二篇】
读完这本书实在受益匪浅,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真正实现了教孩子三年,想孩子三十年,切实做到了为学生服务。
以下分两个方面谈感受:
一、 民主化管理
魏书生担任实验中学校长与书记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如今还担任教育局的局长,一年平均外出开会4个月,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语文课,他学期之初即进行期未考试,一学期教材他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他不批作业,不改作文,但他的学生在升学成绩却能比重点中学平均高分……面对这一切让人惊讶的事实,我们不禁要问:魏书生究意依靠什么保证教学的成功?
我们认真研究魏书生的教学管理经验后,就会发现,魏书生管理艺术的核心有两个字:民主。
魏老师主张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采取的具体实施方式就是‚承包责任制‛,将各项班级日常工作细化,承包给个人,专责管理,从而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的大好局面。这种举措大大强化了个人的责任心,充分激发了班级各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合力,集体推进了班级的各项工作。
民主化是魏书生取得教育成功的要诀。‚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么高,您是用什么办法调动的?‛在每次公开课后,面对众多同行的询问,魏书生总是这样回答的:‚我仔细想来,根本的办法其实只有两个字‘民主’,教师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高涨起来。‛ 魏书生认为,教学不民主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说:‚教与学之间毫无民主的气氛,思想没有相互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双方都用宝贵的脑细胞琢磨着压服对方或欺骗对方的策略,教学效率怎么会高?‛
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民主呢?魏书生认为,首先是师生心灵的沟通。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为学生负责,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了解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魏书生说:‚教师的心灵对学生如果是一个未知世界,那么就谈不上教学民主。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对语文教改的看法都真诚地和学生倾谈,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无保留地谈他们的看法。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魏书生认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他说:‚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他进一步指出:‚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当老师,最头疼的可能就是班上的后进生了。作为全国优秀教师、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眼里的后进生是个什么样子?
魏书生认为,人都是有差别的,遗传、后天环境、家庭条件、性格等等,都会造成人的差异。作为老师,要承认并允许学生之间有差异,要看到他们的优点,激发出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慢慢地进步。
在盘锦实验中学当校长时,他把一个全年级成绩最差的学生要到了班里。进班第一件事,魏书生让他自己找优点,这个男生说,我没有优点。魏书生说:"不可能,我已经发现了两个优点!"后进生对批评往往能非常镇静地对付,一听说自己又优点,居然脸红了。
这个学生语文考试只得了8分,这要是搁在别的老师身上惟恐避之不及,可是魏书生居然夸他:"你一上课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得8分,这是天赋啊!"魏书生就是这样换个角度看学生,把他们积极的、乐观的一面调动起来。有了这样一席话,原来惨不忍睹的卷子看着也顺眼起来了,魏书生又帮他分析每道大题还有哪些潜力可挖?生字填空、文学常识、作文……结果,这个学生最后又找出了一二十分的"可发展空间"!下一次考试,考了58分,慢慢地,及格了。
在魏书生的眼里,后进生的意思就是"后来进步的学生",老师要有耐心,有爱心,有信心。
最后,魏书生的教育民主集中体现在‚决策过程民主,多同学生商量‛。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学生就有参与教学过程和民主决策的权利,这也是教学民主最基本的要求。而要发挥教学民主,就必须把教学民主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魏书生说:‚要做到教学民主,就要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商量什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同学生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之间认识的统一。‛他指出,‚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即不仅学而且参与教,参与得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便养成了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我也养成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成为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的主人。
正如魏书生所说,‚在采用这些方法时,自始至终都要有民主的思想,都要有为学生服务,尊重学生,同学生一起商量教学改革的态度。如果是思想上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不尊重学生,主观片面地压制、强迫学生,那么,多好的方法也都会被用糟的,都不会收到好效果的。‛——这是魏书生教育教学一贯的做法和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曾几何时我们为自己的爱而感动,学生却无动于衷,我们愤懑,我们委屈,却不知道我们的爱错失了方向。智慧源于真爱,真爱触动心灵,爱的力量很伟大。魏书生的民主教育观让我懂得了身为教师的妙处、用处,坚定了我走一条既轻松又快乐的教育之路的决心。
优秀教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第三篇】
利用业余时间我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学习使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一、对课程目标和教学过程有了新的定位
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编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对师生角色有了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十分复杂,两者都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角色,而是各种不同角色的统一体。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两个动态因素,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两者本无谁重谁轻之分。至于各自担当何种角色,则因教学情境与方式的变化而不同。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地教学过程中都绝不会只担当一种角色,他们担当的角色是可以转换的。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常常是集多重角色于一身,学生地学习过程中也地不断变化着角色。教师地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能适切地把握这些角色,从而有效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要地科学师生观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灵活地选择和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互动,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
三、教师必须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研究与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教学手段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是现代及未来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事到临头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教学,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研究,并灵活地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才能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优秀教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第四篇】
本学期我担任三,四,五,六年级四个班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严格遵循教学中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良好的学习氛
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我就三年级英语教学总结一下自己的体会:
三年级是学生开始真正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英语中有这么一句谚语: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始终让学生在宽松,庄重,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语言的学习,表演,竞争和相互评价,为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现象而努力。
在教学中,第一,要认真授课,用情景对话,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以教学生做游戏、唱歌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疑难和不懂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带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第二、在批改作业上,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还采取面批方法一一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其他学生的作业也总是按时及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复讲解、分析,这样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帮助。第三、在听力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常让学生听英语歌曲及英语会话的录音磁带,还让学生表演对话,及故事内容等。
许多英语老师或许都有此感叹: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似乎总有那么一段距离,好像很难做到“言行一致” !其实在不少英语课上,只要教师用一些心思,想一些点子,找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相似的切入口,完全可以体现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功能性。例如在教学Unit2 My Family的第三课时中,我让学生准备了家庭成员的图片,并把全班学生分为6两人小组,每组一个学生扮演一个外宾,我提问:如果这位学生是英国人,听不懂中文,那么怎么用英语来介绍自己的家人?随即学生运用上节课学习的句子This is.....来进行回答,紧接着我又问:除了上面说的,还可以怎么介绍呢?随即我教学了用语:Hello! That is ..... She’s… He’s… 等句型让他们练习。然后自己扮演外宾询问引出用语:Is this…? Who’s he/she?等,学生学习并分组练习,表演。当然,此时,我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听这一组学生的对话中是否有误。如此学生在课堂表演中正确掌握了有关“人”的问答用语。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对学生有切合实际的评价和鼓励。比如在课堂上我创设了情景,因此学生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几个个小组的学生都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我根据各小组表演的情况分别给予表扬 “Well done ” “Very good” 等等,让参与的学生都有了一种成功感和被认可的感觉。“学中用,用中学”是我们教师一直提倡的观点。课上涉及的知识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让学生体验到被认同感和使用英语所能获得的成功感,获得了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在本节课中,教师实际上是“导演”,对学生提出角色体验的要求,并通过示范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始终带着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去学习、理解所学的英语,由此也达到了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还有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师良好行为的体现。教师的工作是解决学生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其中除了教学上的,还有心灵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对待形形色色的问题,不计其数的学生,都要用一颗热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差生”,学习英语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听课时的心情也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习无聊。因此,在课堂上除了多给他们参与活动和发言的机会外,特别是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质疑,哪怕再浅显也应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扬,这样对消除他们心头的恐惧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课改给了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的压力,唯有不断总结、创新和反思,才会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优秀教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第五篇】
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从事初中教学工作的我,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
一、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初中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目前在中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中学生学英语的瓶颈。
三、中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中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算机驱动器)等。
3、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也许是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国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
4、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有正式、非正式、书面语,口语,方言,俚语之分,然而当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四、中学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中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中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浓缩。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和创设和把握,需要对文化的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该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了解。而读原版英语经典著作的学习,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
五、中学英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战线的一大课题。英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中学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当前“减负”工作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优秀教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第六篇】
20xx年10月21日,我有幸前往广州省河源市参加了由教育部语文出版社主办河源市教育局协办的全国小学语文(语文出版社)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在河源城区政府会议中心举行。在两天的研讨会中,共听了3场专家讲堂,看了2节名师示范课和4节真语文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邀请了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忠豪教授,全国特级教师贾智敏、张赛琴及4名真语文之星。以王旭明社长为代表的语文出版社代表团队诚挚的态度、中肯的话语、专业的评价和对于会代表们殷切的希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说说我在这两天的研讨会中的收获与体会。
在研讨会的开幕式上,从社长王旭明的开幕词中我第一次听到了‘真语文’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接着我便带着好奇和敬仰倾听了吴忠豪教授的《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兼论真语文教学》。从吴教授所讲的什么是真语文,真语文的现实意义,真语文的基本特征,语文教学内容分类及探索科学的语文知识与方法中使我初步认识并了解了什么是‘真语文’。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真语文回归语文的本质属性。在吴教授的讲座中我还知道了: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课堂上老师要关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学生的语文能力应在实践中获得,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要加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我折服于吴教授对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和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引领和指导。他倡导的实实在在教语文的真语文理念,我想应该是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 要努力的方向吧。
第一天下午贾志敏老师的一节简单、朴实、扎实、灵动,不装,不演、不做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的观摩课,更深的诠释了真语文的教学理念。贾老师的课让我感动,让我温暖,使我对真语文有了深一层的了解。
《我的发现》是贾老师俢改了一百多遍即将入选语文S版三年级教材的1篇文章。开课伊始,贾老师以繁体字‘发’字激趣,同时训练学生的组词基本功,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到课程中来。接下来是字词学习,首先是读准字音,接着是理解词意,贾老师扎扎实实的完成了这个常规环节。接着贾老师巧妙地引题、解题,并加以朗读指导,虽刚得了中风,口齿不很伶俐但还是一遍遍的范读指导。接着是读书――朗读指导――概括内容,内化迁移,没有烦琐的内容分析,没有满堂的提问,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贾老师又巧妙的抛出三个问题:课文里‘我’发现了什么?你发现课文里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在生活中你有什么发现?在贾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进行了大量,有效的说话训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也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浮出水面。听了这么扎实的一节课,我感慨很多。听说读写时语文教学的根,贾老师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他几乎都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单看朗读这个环节,他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轮流读课文,每时每刻都在提醒并纠正学生的朗读,直至学生有明显改变才罢休。反思自己的课堂,有时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读得少,说得少,练得更少。唯恐学生理解不透,面面具到,牵着学生走,没有把自主时间交给学生,结果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不轻松,语文素养没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而在贾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通过他的引导,发现了文本内容,发现了自己在朗读和说话方面的进步。
在接下来的几节真语文之星的观摩课,虽然没有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他们朴实的教学风格以及引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巧妙自然都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且通过他们的课堂也使我对真语文有了更多的了解、启发和思考。
总之,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收获很多,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一个方向。吴忠豪教授提出的“听说读写同步推进,构建和谐课堂”是我努力的目标。但在语文课上,如如让教师所教内化成学生所得,从而达到听说读写逐步提高,教材又该如何运用,是我当下思考和要研究的问题。我想通过我的努力学习和的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优秀同事们的帮助下,这一问题一定将会很好很快的解决的!
优秀教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第七篇】
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优秀教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第八篇】
数学是关于思维的学科,学生学习数学是从小就开始的。然而学好数学是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因此市场上出现的如何学好数学,如何教好数学的丛书很受众多师生的青睐。但效果不佳。那么怎样才能把数学学好呢?现对我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认为:“在高考的压力下,他们在课堂上是认真听了,也做了一定量的习题,然而在考试中依然有无所适从的感觉。面对众多的考题不知如何做起。”究其原因还是出现在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知识的结果,而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在于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数学基本定理、法则、公式的机械记忆,获取的知识不能产生广泛的迁移,缺乏迁移的知识则无法转换成能力。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索这样的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以人为本,授人以渔,突出创新”为理念来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众多的教学设想中正越来越多地被提倡运用探究性教学。所谓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获取知识,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研究科学的积极的态度,掌握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提高研究科学所必须的探究能力。进行探究性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
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其具体表现为: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西方近年来更强调研究性学习,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导致中西方培养出的人才有很大的差异。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能接受时代的挑战;也很难出现一些有成就的数学研究者,更不用说重大的数学发现了。因此我们的教育须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迫在眉急。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改革当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努力发挥一线教师的潜能,力争创设一种“适合我们学生实际的,适应时代发展与需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性课堂教学。
事实上,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倡导“以人为本,突出创新”,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它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一点也不远,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头脑去观察纷繁复杂的世界,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时下的课堂教学要尊敬学生的个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家发现定理的历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因此探究性教学倍受欢迎。
如何进行数学探究性教学?
数学学科从本质而言,不能理解为众多学科中并列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学探究性教学也应当区别于物理、化学等以实验为主而更为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再现规律的发现过程的探究。让学生在对这两种过程的认同与体验中建构知识。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好的课堂教学不再是结果的教学,而是动态的思维活动的教学。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常言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能激活课堂,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其实,以情境创设契机,以问题为纽带,以师生互动为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作为一线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应精心设计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经历和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
总之,我们教育教学所面对的是千百万青少年学生,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个体,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课中有境”,让学生带着激情,带关悬念走进课堂内外,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调动他们的求知识欲望,我们的教学目标才不致落空。
2、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及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
目前的教材设计仍是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逻辑顺序为中心而组织的,结构比较严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整体与每章之间,章与章之间,章与节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知识联系,才能打通思维的通道,现行高中教学内容,虽然早已被数学家们所论证和应用,但对学生而言,仍然是新的内容。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则是把各类具体,明确的技能或知识点教给学生,学生得到的仅是僵死的法则与概念,提高的仅是一种机械操作能力,所以你无论怎么讲和练,都无法改变学生低能力、低素质的局面。而探究性教学则是启发学生通过对比、归纳、分析等方法独立完成,让学生尝试用数学家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探究性课堂教学更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法则、公式的提出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家们探究问题的历程。在探究过程中既进行思维训练,又进行了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3、精心设计例题,对知识及规律的应用进行探究
对知识及规律的应用既是知识的温习和巩固过程,又是知识的创新过程和认识的飞跃过程,是思维中最积极活跃的过程。因此对这一过程的探究在教学中占有不少的比例,传统的教学方法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对例题进行分析讲解并归类,学生在课后做适量同类习题即可,然而效果不明显,教过的习题仍然不会做,上课听得头头是道,下课后碰到具体问题仍然糊里糊涂,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改变这种被动式的学习”。
新课改倡导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因此例题的教学目的不仅是为了解题,而要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线教师应精心设计典型例题,指出探究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究出例题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课堂教学中的例题,作为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截体,不能只是让学生间接地从教师那里学习解题的经验,应让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体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总而言之,数学探究性教学,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研究气氛和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探究,去“发现”知识,感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以上只是本人对探究性数学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望同行们多多批评指正。我会更加努力去思考,去研究,去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授人以渔,突出创新”的新课改精神,努力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教育实践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