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观摩心得体会(精选26篇)
教学观摩中,观察到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了学习兴趣,是否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教学观摩心得体会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1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这次婺源教育新视野第八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中,各位名师在课堂上让孩子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孩子们对语文的热爱,让我深受启发。
在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査晓红老师《敕勒歌》授课过程,当学生对“敕勒”一次不理解时,査老师一首优美的《56个民族》将学生带入民族欢聚的情景,由此推断出敕勒是一个民族,让学生记忆深刻,对课文理解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査老师的识字教学也是灵活多样,有组词方式、甲骨文和想象的方式,尤其是以甲骨文解释“穹庐”一词,“穴”和“广”均与房屋室内有关,所以学生能够很快理解穹庐的意思。而“苍茫”是让学生想象,并没有以图片展示,学生的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苍茫世界。在课程结尾时,査老师动情地讲述了敕勒歌的故事,孩子们唏嘘不已。老师又以动听的歌声《敕勒歌》款款收尾,我看见学生们沉醉其中,都忍不住自己唱了起来,最后读起来时自然也是富有深情。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是我从査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最大的体会。
其次,让孩子们去“展示自己”。在课堂上,老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在何捷老师的《口语交际:商量》中,几乎所有的场景何老师都是让孩子们来表演的。上课时,孩子们都希望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们表现非常积极,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功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最后,引领孩子去读书。在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中《穿越写作:<5月35日>》,张老师不仅自己声情并茂地读,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一直孩子们读自己的作品时也是有声有色。在吴勇老师的《苹果脱险记》中,吴老师诙谐幽默,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也是享受,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巧妙串联,是我受益匪浅。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我会努力进步,希望我的语文课堂也会变成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2
非常开心能有这么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也很珍惜这次观摩交流会,通过这次的学习,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不足,还有以后需要努力地方向,给自己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位,更为专业的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下面是我整理的这次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天上午共四节观摩课,重点是数学教学活动,分别是(优秀青年教师)老师的中班数学活动《小黄和小兰》小班数学活动《数小脚》,以及(xx市教学评优一等奖)老师的大班数学活动《我的体重》中班语言活动《这就是秋天》,首先,听了第一节课《小黄和小兰》,我感觉x老师的教学风格很清新自然,由于是青年教师,身上散发出来那种活力,和孩子们很快的融入到一起,看得出孩子们被这位老师的语言表情吸引着,这是一节中班的课,老师在活动目标中体现要在观察,猜想,游戏中积累感知不同空间方位的经验,教师制作的ppt简单直观的呈现了空间,方位感觉,孩子一下子就自己发现了这其中的变化,老师引导语到位,及时的把孩子引导了教学重点上,并让孩子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我们在上课时往往用一些边边框框限制住孩子的思维能力,往往,我们老师说得多,孩子只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固定被模式化,听了这节课,我感觉老师的教学随机性很强,大胆放手让孩子去看,去想,去说,去做,这点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x老师上的第二节课是小班数学活动《数脚丫》,结合现在孩子们最喜欢的翻翻看系列绘本,为孩子们呈现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首先教具非常丰富,这也符合小班孩子年龄特点,这节课情境性非常强,一下子把孩子们逮到了沙滩上,由故事情节引出人物,开始说出数词,课堂气氛很活跃,充分体现教学中游戏占主体的教学方针,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开心。接下来是x老师的大班数学课《我的体重》,非常贴切幼儿生活的选材,就是我们身边接触到的事情,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尝试用体重器称体重,并且关注自己的体重健康,老师教学风格也是很有特点,干脆,风趣幽默,中班语言《这就是秋天》,这是一节非常应景的活动,当下正是秋天,孩子们正在经历这这季节的变化,许多生活经验的体现,例如,螃蟹上市了,这就是秋天,水果丰收了,这就是秋天,落叶飘落了这就是秋天,老师引导幼儿发现秋天,进一步感受秋天,孩子们大胆的说,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这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听了这四节课,我一开始比较侧重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后来发现,我的课就是有这种边边框框限制着,所以往往比较不随性,自己也会好好的揣摩一番,学习这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下午听了xx园长(xx市xx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学专家)的新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学教育的实践,以及在美国做“影子校长”的讲座,充分感受到国外学前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也充分感受到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视和新改革局面发展是多么迅速,简短来讲,他们都是以释放幼儿天性,让孩子自主学习,以玩激趣,以问诱学,在不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孩子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
第二天怀着迫切的心情,见到了xx老师,在上学时就观看她的教学活动,感觉自然,轻松,随意又有自己独特的解读方式,之前听过她几场教学活动,今天她依然把自己研究的新课题《在情境中教学-绘本阅读研究》带来与大家分享,感触很多,从x老师上午的两节课看,她最突出的特点依然是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学到多少不重要关键是学习的心情和主动学的愿望,这两节课都是结合今天他的讲座开展的《藏在哪里了》。x老师抓住了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就是好玩,好看,课件制作的很精美,把孩子一下子带到了这种捉迷藏的情境中。让孩子自己觉得我就是故事中的人物,跟着人物心情变化,看得出这是一节反复磨练的课,老师的现场随机性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接下来大班的《天生一对》,利用我们生活中的事物,找到他们的相同之处,让孩子了解就算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只要找到共同点也是可以很般配,成为天生一对,x老师的机智,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过瘾”,这就是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接下来的讲座也很精彩,推荐了各个年龄适合的绘本阅读,提炼了关键词,例如:小班适合趣味性强的,中班适合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大班适合具有挑战的等等,孩子向往阅读,我们老师就要将阅读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借助绘本的情景,开展多元化一体的教育。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首先给我第一个印象是,中国的幼教事业正在高度发展中,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是我们今后学习的方向,感觉自己有很多地方需要充实,感觉自己需要不断磨练,不断吸取新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把这些看到的学到的变成自己的更专业的去工作,在情境中阅读也正好符合我园的特色教育,这一方面,我今后会继续钻研,把这方面做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会继续努力的,用心的去做去学。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3
今天,我有幸欣赏了塔河四小安波老师的《爱在地动山摇后》,和松岭一小张琳琳老师的《吃出健康来》两节生命教育观摩指导课,这二节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这次观摩指导课为我们生命教育教师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尽管学生水平不一,两位教师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两位老师既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又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两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而且,互动模式多样,采用看图、看动画的模式或创造一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对生命教育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其次,两位老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两位老师基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充满激情。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了很多:
1、教学备课未达精细巧妙。对于备课,我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二位老师之所以课堂上运用自如,就在于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要旨,而我平时备课还达不到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后我会尽力做到极致。
2、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两位老师的确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6月14日,我有幸到江门市实验小学参加了“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课题观摩”。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我们观摩了蓬江区优秀教师、蓬江区教育指导团成员、蓬江区名师工作室学员陈国柱老师的课例《打电话》;还观摩了全国优秀教师、数学特级教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继续教育部主任、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黄爱华老师的课例《方程的意义》和现场互动活动。
陈老师和黄老师精彩的课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特别是是黄爱华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让我重新定义了教学方式。以下是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主动转变了。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与要求。
二、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黄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调、生动精练、吊人胃口的讲解,非常值得我学习,他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和黑板教学,不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几乎不受下面几百位老师观摩的影响,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实在是妙!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逐渐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5
10月27日和28日,我有幸参加了xx县举办的“教育新视野?第八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到多位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和讲座,其中查、吴、何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受益良多,以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关注学情的识字写字课
查执教的《敕勒歌》是一节定位于识字写字的课堂教学,采用随文识字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偏旁发挥想象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理解字义;写字教学注重习惯培养,通过示范指导书写教给学生写字规律(高低、宽窄、穿插);教师重视朗读指导,由读正确到理解读,再到展开想象角色体验读,学生的朗读水平逐步提高。
査老师在讲座中强调了识字写字教学的三个基于:基于学情,基于汉字特点,基于生活经验;每节课要保证10分钟的写字时间,提笔即练字,要求端正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低年级每课要求识记的生字比较多,如果每个字都采用统一的模式教学,会显得单调枯燥,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査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教学做了很好的示范,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的教学,教师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卡点”重点指导,采用多种识字方法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如:
“见”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阴山”联系生活,使学生明白它是一座山的名字;“穹庐”由偏旁联想词义;“似”通过组词理解字义。对于写字教学,査老师指出示范是最好的指导,注重示范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做到的。
二、追求精确的习作指导课
吴执教的《苹果脱险记》是一节想象作文指导课,吴老师在讲座中提出教什么是技术,怎么一步一步教是艺术,老师教得怎么样是价值。首先,教什么?吴老师以想象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想象作文不再是以想象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其次,是怎么一步一步教的?对于范文,教师没有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不断发现总结并归纳出写作的三要素:想象符合物性;情节一波三折;细节从容应对,为学生搭建了写作的支架。最后,教得怎么样?想象作文不再是天马行空,物性是它的灵魂,而一波三折的情节和细节描写是它的血肉,有了精确的写作内容和写作形式,一个小苹果在孩子们的笔下活了。习作评价没有批注好词佳句、分析结构,而是采用学生读,大家根据表格评星的形式落实到每个要求的完成情况,使学生通过比对发现不足,操作性强。
三、讲究真实的口语交际课
何执教的《商量》是一节口语交际课,课堂上教师像是在和学生聊天,幽默的语言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老师完全忘记自己是在讲课,根本是在跟学生一起学习,瞬时指出学生发言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大家效仿的地方,立刻指出、修整或是引领。在不留痕迹的引导中,学生在一点一点进步,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商量的方法,还有商量的态度,看似简单的“商量”二字,教师却赋予了做人的态度,使教学真正服务于生活。学生交流的形式多样,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展现的是真实与自然的交际。
何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三种现象:不教,似乎还会说;教了,就不好好说;教后,变得不会说,这些现象的确是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何老师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是因为口语交际踩中了这两个雷区:一是交际中“身份”的丢失,没有身份即丢失了交际对象和情境,只有明确交际中的“身份”,编排活动中的“状况”,放归生活中的“场景”,学生才有话可说,才能好好说。二是交际困难预计不足,交际的目的不在于成功,培养协调力才是核心。何老师的讲座刷新了我对口语交际的认识,真实与自然的交际才是最精彩的课堂。
总之,学习的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11月,林校长带领我们一行8人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参加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本次活动由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和大问题教学的倡导者实践者黄爱华老师共同组织,来自全国一千多名老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我们徜徉在桂花的海洋中,沐浴着桂花的阵阵芳香;漫步在漓江的两岸边,欣赏着漓江的夜色风光,顿觉神清气爽,为此次学习增添了风采。此次活动共聆听了9堂问题教学观摩课,7场学术报告。其中有黄爱华老师的《较复杂的平均数》,还有他和美国老师詹妮弗.格里芬同课异构上《认识方程》,还有一些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教学新秀如:关少清、王开杰、胡治国、郑熔虹等人上的课,让人耳目一新,深刻地领略到大师独特的教学魅力,感受到大问题教学的课堂吸引力。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大问题教学的特点和步骤:
一、大问题教学的特点是:
1、问题让学习发生,以问题为导向,从高到低落实。
2、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台前展示并主持,教师在后面适时引导点拨。
3、紧扣教学本质,思考并提出这节课的核心问题、基本问题,逐步细化、解决。
二、大问题教学的步骤是:
第一、建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
第二、通过多种形式,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
第三、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自主合作学习。
第四、展示研究成果,学生互动分享,师适时追问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
第五、师生共同参与,梳理和提炼,得出结论。
第六、提出后续研究的问题,对知识技能进行巩固深化延伸。我们觉得它和我校的四步主体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第一步建立关系可以归结为预习反馈,第二步提出问题和第三步尝试探究归为自学交流,第四步展示分享和第五步共同概括可以归结为展示点拨,第六步问题延伸可以归结为练习迁移。它和我校的四步主体教学都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完全按照大问题教学模式来上课,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我校的四步主体教学和它大体一致,而且步骤上更精简些,但是一些本质上方法是值得学习的,表现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黄爱华老师在课堂上常对学生说,同学们要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和礼貌,也是课堂交流学习的前提,光听还不够,还要积极思考,才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教学的灵魂,开放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黄爱华老师非常善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开放意识。他在课堂上常常鼓励学生、启发学生,提出质疑。例如:他在上《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时,当同学们都认同用男生平均身高加上女生平均身高,再除以2来求这10人的平均身高时,经过他风趣的调侃,幽默的启发,就有好几个学生提出总身高还不确定,10人总身高是多少?的疑问,由此引导点拨,建立3种猜想:(1)男生女生各5人,平均数刚好141厘米;(2)男生多于5人,平均身高在141厘米到142厘米之间;(3)男生少于5人,平均身高在140厘米到141厘米之间。再具体展开列式,验证:份数对平均数的产生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应用。
三、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并主持,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后,深度点拨。每一堂课,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展示分享环节,老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汇报,并这样主持:
1、请大家听我说,
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
3、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4、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并和下面同学互动。教师在台下主动倾听,积极互动,适时重复观点,迂回对话,适时追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后面环节中,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完善建构。美国老师詹妮弗.格里芬上的《认识方程》,内容很开放,是商场购物的情景题。她用单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这件商品的单价,由此列式产生多元一次方程,学生学得兴趣很高。
生命化大问题的教学崇尚开放,有意识地让学生超越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萌生一种大智慧,开阔一种大视野,产生一种大境界。问题让学习发生,让课堂灵动,此次赴桂林学习,不虚此行!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7
近段时间,在网上观摩了一组课堂教学视频,感觉执教老师严格把握学段特点,科学遵循文本样式、充分呈现学习过程,细化、强化学生语言文字学习、运用的过程,努力尝试凸显了阅读教学中“语用”这一核心理念。从课堂教学中折射出来的是,教师正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做着由肌及里地改进,可以透析的是,从备课和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来支撑落实“凸显语用”。
转变备课理念,遵循文本样式
文体是一种鲜活的、不容忽视的存在。文体本身就是言语的意图和内容的一种交融呈现方式。这些课中所反馈出来的信息就是,上课老师在备课时,充分关注了文本的特点,教学时抓住核心的语文内容开展读写活动。
童话体 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亲历文本感受语言的诗意和美好。《枫树上的童话》这一课中,教师集中抓住描写母鸟与小鸟呼应叫唤的两个虚拟情景的句段(学拼音、看太阳),引导想象猜想鸟语、情趣朗读演绎母子对话的意境,创设情境模仿创编(太阳下山了,月亮升上来了,喜鹊阿姨在问……我懂得了……喜鹊弟弟们一齐快乐地答道……我懂得了……)从读到想象到说,这样读、思、积累、表达的语用活动自始至终沉浸在情趣盎然的童话意趣中。
小说体 教师应带领学生从简单表层的理解走向立体丰富的感受,并把握其矛盾冲突。《苏七块》这一课中教学就是着眼全文,让学生在反复探究中全面把握人物形象,感受语言风格、积累语言,习得阅读方法。以把握人物形象这一内容理解为主线,衍伸听说读写说的能力训练及阅读方法的习得运用,呈现出清晰的三大教学板块:1.关注外貌的文字,朗读玩味方言,走近苏七块。2.关注描写的文字,感受语言特色,概览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立足文本,重点以“奇”字为核心呈点状发射,全面概览苏七块的为人处事风格(相貌奇、艺术奇、规矩奇),并圈词划句,支撑自己的观点,同时感受以四字词语为主打、节奏明快的天津快板式的文本语言风格。3.关注小说情节(人物表现),丰满人物形象。教师抓住人物形象的多面性、争议性,顺学而导,利用学生初读时出的一字评价(奇、善、贪、坏、冷、严),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语言展开观点陈述、争辩,贯彻了阅读方法、发展了学生语言。
说明性文体 教师可带领学生洞见文章内部条理的井然有序、结构的清晰缜密和语言的准确简练。如二上年级《活化石》一课中,老师引导学生研读重点句子,感受活化石的古老和珍贵,在这种学法的引导下,一些带着文体特征的词语句子都一一纳入学生的阅读视野——“几亿年前”“一亿多年”这样鲜明的数字被学生找到了;“和它在同一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这样鲜明的比较的句子被学生发现了;“银杏树长得极慢,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这样形象的举例,也被学生所关注。教师再次还随机安排了两处语言运用的训练:其一,让学生以“我是一棵银杏树……”进行自我介绍,在理解内化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活用文本语言。其二,文中关于银杏树叶外形描述的一个比喻,也被教师拿来用作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好教材,欣赏银杏树四季图,进行数量词以及打比喻的句式运用。这样使得学生读、悟、说的能力训练、方法实践都聚焦在了同一点——说明性文字(严谨的内在条理、生动具体的说明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对第3段进行了研读,落实读写联动,迁移写法。1、初读,感受描写园中建筑景观时选材的匠心独具,引说:有气派豪华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热闹的街市,有僻静的山乡村野;有现实的景观,也有梦幻的景致;有民族的,也有西洋的。2、引导发现其间独特的写法——对举。3、出示风格对比迥异的这四组文物图,让学生模仿写话:圆明园中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有……也有……;有……也有……,从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是,教师精细的备课思路,对于文本的钻研,可谓独到。正是因为做足了备课的功夫,教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教学的准星才不会走偏,读写的功夫才会下到点子上。
转变学习方式,开展语言实践
此次教学展示,课堂上摆放的是六边形的课桌、两块黑板,这就从硬件上就迫使教师转变学习方式,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体现学习的合作性和活动性,并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让我们看看,许多课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确实也下了不少功夫。
小组合作学习明显地呈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许,下列课例中呈现的几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一定十分有效,试做探讨。
合作品读,补充认识:在品读环节,先安排学生个体自读,然后将学习所得在小组交流,在对各自的答案进行梳理统整。如《科里亚的木匣》中,读1——2段,找出科里亚埋木匣的句子,想想: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科里亚?把批注写在便利贴上。个体读完后将便利贴汇总张贴在一张学习单上,并派代表进行交流。
又如《苏七块》中小组讨论各组员对苏七块这个人物的一字评价,并汇总在一张白板纸上,并张贴在黑板上呈现,便于老师带着各组进行集体梳理。
合作演绎,增添情趣:《枫树上的童话》中,“看太阳场景”的品读中,四人小组扮演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们,给他们配上合适的对话。先在小组中分配好角色、小组准备、集体展示。
合作交流,深化理解:《金色的脚印》一文中,教师也挑起了学生关于“正太郎该不该帮助老狐狸解开铁链”的辩驳,首先就“解”与“不解”两种观点进行同质分组——小组交流完善观点,补充丰富联系单中的理由——不同观点的小组间展开辩论。无独有偶,《苏七块》中教师也让学生展开关于主人公“善”与“坏”的激励辩论,方法过程雷同。
小组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呈现,它是一种辅助形式,帮助师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当然是为凸显语用、达成语用服务的。个人认为,小组学习要有别于个体学习和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应兼具发挥学习成果的交流、梳理、整合、提炼的多种功能。否则,则是流于形式,最终落入“热热闹闹一场空”的误圈。因此,小组合作要慎用,慎用是指要用得精当,合适,并不是避而不用。我们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主任务、主话题,精心设计合作的流程,明确组员的任务,必要时配以恰当的任务单等,使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有目的、观点碰撞更加频繁、学习机会更加广布,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当然,此次课堂展示中学习方式的转变除小组合作普遍展现外,教师还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做得更加精细,落实更加到位,这一点从指导学生圈画词句、做批注这一点可见一斑,不再详叙。
这些精彩的好课和专家们中肯的评价,让我们再次如醍醐灌顶:阅读课的立足点是凸显语用,而要凸显语用,则要孜孜研读教材、细细发掘语言、紧紧扣住学情、实实在在落实语用学习活动。反观我们目前的阅读教学,我们也认识到,虽然我们的理念也在同步上升,但在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时,我们还应该大胆、更开放,更精细,并在教师导学这一方面练好硬功,相信,我们的阅读教学将走出瓶颈、迎来一片坦途。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8
非常荣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新思维高效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们不仅观摩了本省骨干教师与名师们的“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如《年月日》、《交换律和结合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百分数》还聆听了几位名师们精彩的讲座,使我们不断的在学习中成长。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对同课异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我认为同课异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课效果不同,各有千秋,这次活动的每一堂课都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省骨干教师李文娟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设计的《年月日》。其次,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刘松老师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般情况下是先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后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在这节课中刘老师他打破常规,先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其次,在这一次的学习中,还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
一、教学设计巧妙,步步“诱敌深入”,淡化了人为设计的痕迹。
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感受最深的.。教学设计是解决怎样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相当巧妙,课堂各层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多余的环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甚至没有一个不参与的学生。如:朱德江老师的《年月日》,他通过呈现奶奶有高血压,每天定时吃一片降压片,一盒有30片。引出问题“一个月够吃吗?”然后通过学生活动与反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判断是否够吃,引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结合年历卡用图进行记录、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哪些月够吃、哪些月不够吃”,发现每个月的天数及规律,从而认识大月、小月。最后又通过解决“一年吃多少片”的问题,研究“一年有多少天”?当时,我最大的感触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二、不仅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更关注了中间的节点和盲点。
这一观点是刘松老师在为我们上完课之后做的精彩讲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真的很少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没附诸行动,更别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了。而刘松老师在他上这节《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就做到了这一点。他在教学之前先做了一项调查问卷,他发现孩子虽然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甚至没听说过这些词,但大多数孩子都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这项问卷,刘老
师了解了学生学习的起点,于是他这节课先设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再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他认为乘法交换律、交合律是一种三维的数学模型,学生理解有困难,这就是教学中间的节点和盲点,是教学的重点。而加法是一种二维的数学模型,更加直观,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乘法都会了,加法就迎刃而解了。唯有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兴趣盎然。
三、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名师们的教学中处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把握儿童已有,体会儿童的障碍,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和谐数学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圣老师的课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念。课前谈话中他就板书了“听、讲”两个字,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是谁讲谁听呢?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老师讲,我们听。”的确,我想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把握绝对话语权的,许多老师会认为“我不讲,学生就不懂;我少讲,学生就少懂;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而蔡老师却反问孩子:“一定是我讲吗?”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有时候您也要听我们讲。”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发出这样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蔡老师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就不再重复;学生讲不清楚的,老师补充清楚就可以了。比如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百分数的意义蔡老师引导学生去讲,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补充。整堂课
常常能听到学生说“我来补充一下。”“我再想说几句。”“就让我讲一次吧。”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直接表现。在讲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环节时,蔡老师让学生回答“三个人谁的投篮水平高?”这一问题,孩子们有一些犹豫,心急的老师可能就会马上提示学生,牵着学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师选择了等待,他相信学生有了课前谁胖谁瘦的比较后,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蔡老师的等待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更彰显了他的教学智慧。
仰望名师的课堂,再府视自己的教学,高低立见。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到我的课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效果。我们的课堂,肯定不是对名师课堂的东施效颦,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自负,而应不断的学习、反思,摒弃模仿照搬,发挥自身特长,彰显独特个性,创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
以上是我对此次外出学习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包涵。最后用刘德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数学是充满魅力的,聪明的学生需要聪明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先把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很多老师问刘德武老师:“刘老师,您怎么会想出这么多聪明的点子?”刘老师这样答复老师们:毛主席教导我们:古人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我们在多想的同时还要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用我们的智慧给数学学科戴上充满魅力的花环!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9
20xx年11月28,29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在南宁市三中举办的“20xx年广西初中英语教学能手课堂展评”观摩课,本次活动为期两天,共18节课。此次外出学习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我省各地市出类拔萃的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使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现在我主要总结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及体会:一、参赛内容“全”,自身受益多
这次观摩课活动丰富,地域广,方式多样化,教学课程形式化。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开阔了我的教学思路,使我更好的学习了不同知识内容教学的新思想。通过听课和省教研员的评课,我对自己所教版本的优势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听课,使我对自己教学的不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明确了以后教学改进的方向,自身受益颇多。二、课上展示“亮”,课下体会多
讲课的教师大多是各地、市的优秀青年教师,因为年轻,所以有很多新理念;因为是代表,所以有很多特色。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首先,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
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老师以录像导入,有的以小科技知识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则以唱歌的形式来活跃课堂。其中两个教师的课堂导入我认为比较好。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其次,问题设置的人性化、具体化。
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精心设置了自己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和引导来深入课本,了解学科知识。有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因为问题不太具体,让学生难以回答。
三、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Goodjob”“Welldone”“wonderful”“Great”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我认为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好”,还要对于他回答的问题给予一个准确的评价,才能让学生准确的评断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自己获得信息的准确性。
还有一种评价,就是对小组的评价。其中有几个教师做的非常好,通过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帮助学生记忆,并及时给于恰当的评价。这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这样的评价好过对学生个体的评价。
四、注重化学思想和思维方法的渗透
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贯穿着对学生化学思想和思维方法的教育培养。很多老师都通过使学生了解课本上的知识,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这些课大都是按小组合作进行的,由此可以看出更注重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小组合作只是在确实需要讨论合作时才用,用在关键处,用得有价值。老师们在小组合作前一定是先有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与空间的,在语言上这样描述: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再与同组同学交流,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也就是说,学生一定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才去交流,才去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避免了合作、讨论的盲目性,把小组合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六、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
多年来,由于多媒体课件的闪亮登场,教师的板书也好象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悄然隐退了。殊不知,课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书的,课件的呈现具有瞬时性,况且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怎么能替代一目了然、提纲携领的板书设计呢?板书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侧面反映。这次优质课,每一位老师都在板书的设计上下了工夫,有的老师书写工整,排列有序;有的老师出手一笔清秀的字跃然而上,为课堂增色添彩等。总之,“板书”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发挥了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课题多数老师的板书列出了本节知识点,并且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线画出,使本节知识清楚明了。
通过学习,我清楚了一节课要上好,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三维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一定要准确、到位。
2、把握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一定要科学的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3、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所选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探究新知,要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概念的形成过程,要注意学生是否由衷的认可、真正的理解。
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我对课堂最优化教学的追求不会结束!几天的听课虽然辛苦,但每堂课细细地听下来后,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俗话说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10
20xx年10月20日至21日,我很幸运参加了第二十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的小学数学的观摩会,有幸聆听到刘延革、蔡宏圣、唐彩斌、张冬梅、强震球、朱德江、徐斌等几位名师的讲课,让我近距离地真实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智慧。他们以自己独有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艺术风格的教学,感染着学生,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同时也触动着我的心弦。专家们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一个个质朴真实的经历讲述了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他们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水平、娴熟机智的课堂驾驭能力,多方位地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与魅力。课堂上独特的教学设计、随机应变的组织教学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我们豁然开朗,受益匪浅!这两天的培训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们学习数学的意义也是深远的,下面我就以我印象最深的几点展开我在此次观摩会上的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这次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每堂课都很接地气,没有了作秀。教师放低了身份,与孩子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很实在,很和谐。课前每一位教师都与学生轻松的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到了放松,学生自然就以饱满的热情及亢奋的斗志投入到了新内容的学习。如强震球老师,他上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意义》这两课,这位老师的名字很有意思,强大的强震动的震皮球的球。他在课前与学生这样交流,他说:“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看到我的名字你们想到了什么?”这个时候学生开始众说纷纭,其中有个孩子说:“我在想这个老师是不是强大到震动了地球”。在学生们一片笑声中,老师赶紧走去和学生握握手说:“谢谢你这么看的起我。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孩子们,今天的课我们就从想象开始。”课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天真的孩子与幽默的老师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自然就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感,也为自由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聚焦核心。
我很有幸聆听了刘延革老师的《简单的数据分析》,在课的开始,通过猜测,班内3位同学的生活方式,引出数据,进而引出数据分析;先是出示身高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依据身高数据分析三位同学的生活方式;随后又出示了体重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将问题进行拓展,应用数据分析,进行决策、预测、判断的练习。
无论是课题的引入,还是随后的拓展,都把握住“数据分析”这一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这种数据分析,不仅仅将目光停留在统计图上,更重要的是分析出统计图背后的信息提取出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不仅是这节课,我觉得所有的统计教学都应以“数据分析”为核心。数据分析是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数据分析的过程不只是计算和画图,而是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数据,将蕴含在数据中的信息提取出来帮助解决问题。
虽然两天的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已经结束了,但名师数学教学的风采与魅力给予我极大的感受跟启发。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深感自己的不足,需要学习和实践还很多,还需要我们不断去认真探究,细心琢磨,在自我反思不断的总结和提高,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有效之路。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11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这次婺源教育新视野第八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中,各位名师在课堂上让孩子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孩子们对语文的热爱,让我深受启发。
在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査晓红老师《敕勒歌》授课过程,当学生对“敕勒”一次不理解时,査老师一首优美的《56个民族》将学生带入民族欢聚的情景,由此推断出敕勒是一个民族,让学生记忆深刻,对课文理解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査老师的识字教学也是灵活多样,有组词方式、甲骨文和想象的方式,尤其是以甲骨文解释“穹庐”一词,“穴”和“广”均与房屋室内有关,所以学生能够很快理解穹庐的意思。而“苍茫”是让学生想象,并没有以图片展示,学生的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苍茫世界。在课程结尾时,査老师动情地讲述了敕勒歌的故事,孩子们唏嘘不已。老师又以动听的歌声《敕勒歌》款款收尾,我看见学生们沉醉其中,都忍不住自己唱了起来,最后读起来时自然也是富有深情。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是我从査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最大的体会。
其次,让孩子们去“展示自己”。在课堂上,老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在何捷老师的《口语交际:商量》中,几乎所有的场景何老师都是让孩子们来表演的。上课时,孩子们都希望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们表现非常积极,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功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最后,引领孩子去读书。在张祖庆老师的教学中《穿越》,张老师不仅自己声情并茂地读,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一直孩子们读自己的作品时也是有声有色。在吴勇老师的《苹果脱险记》中,吴老师诙谐幽默,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也是享受,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巧妙串联,是我受益匪浅。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我会努力进步,希望我的语文课堂也会变成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12
20xx年10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名师大讲堂”暨兰州市小学英语学科培训活动,聆听了三节英语绘本教学公开课,以及来自西北师大武和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英语绘本教学设计》的报告。绘本教学展示课例和武和平教授的精彩报告,如同冬日里的一把火闪烁着教学智慧与火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的平台。每堂课、每次展示交流我都认真地听,认真地记着,也随着老师和学生的心情时而激动时而深思。一天的学习,让我眼界大开,学有所得。
从此次的优秀课例展示不难看出,要上好一节绘本阅读课,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注重教学连贯性,提升学生阅读品格
绘本因其图文并茂的特点,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绘本教学中,老师往往为了深挖字词句和语法分析,面面俱到,精雕细琢。How do you know tha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story?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这样的追问更是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殊不知,在一连串的训练与追问下,学生的阅读兴趣早已被蒸发。在侯雅萍老师执教的“Funny fish”一课中,有别于传统的逐图分解讲析方法,教师大胆地采取了整体呈现的方法,首先把故事的文字抹去,让学生看图,大胆猜测故事发展与结局。之后教师用手偶表演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读故事,用歌谣的形式复述课文,最后再表演故事。这样的设计不仅保持了阅读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感知故事----细读故事----提炼整合关键信息----组织语言----复述故事的完整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二、抓住故事发展主线,提高学生阅读效能
一条主题鲜明的“教学主线”是一堂成功绘本阅读课的必备要求,它就好比是一堂课的灵魂。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这条主线开展,并通过它进行发散与拓展,否则教学过程就会紊乱。
在马宝华老师执教的`《Masiy Goes to the Museum》一课中,老师以各国著名的博物馆为主线进行教学;张小琴老师的《It’s fun to jump》以sunny、funny、jump为主线呈现故事。这样的设计不仅勾画了故事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了阅读效能。
三、巧设课堂板书、助力学生理解应用
精湛的板书是教师智慧的结晶,也反映了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启发思维。在绘本《Funny fish》的课例中,侯雅萍师删繁就简,在黑板上仅仅板书了小狗用肢体语言表达Funny。看似简单的板书,却高度概括了本课的语言重难点,为学生提供了语言操练的框架,同时也为后面复述课文和语言拓展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准备。
有人曾经这样说,儿童没有阅读,他的人生经历一定会有欠缺,通过阅读带来的启发,能解决孩子视野和品格的问题。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去研究。作为小学英语老师,我们要充分发挥绘本阅读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13
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整个竞赛过程,选手们竞相展现识字教学理念。教师教态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他们围绕参赛课例,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精心安排、巧妙设问,各环节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展示了优良的教学水准和课堂驾驭力。陈林校长表现出高超的教学技艺,课堂亮点纷呈,高潮迭起。课堂中,陈老师让学生看图组词,用汉字种子“包”开出汉字花。随着课件的显示以及学生的回答,由“书包”“包子”“包菜”解释说包可以做名词,“包饺子”“包粽子”此时的包当做动词,“一包薯片”中的包是量词,“包公”中的包又可作为姓氏。简简单单的几张图片就把“包”字进行了诠释。在这节课的最后,陈老师又展示了“一字开花”,随着“汉字花”的不断增多,学生越来越惊叹。不仅是学生,连听课的老师们也连连称赞。“生字花”中的汉字有许多我们一线的小语老师都没见过,这样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汉字探索的兴趣。张盈老师在上《梅兰芳学艺》一课中,通过“游动的鱼儿”“没有神儿”“不是料子”等儿化音及轻声的指导,充分体现出其语言的魅力。汪东玮老师教学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为诗词配乐唱词、用吴音方言朗读课文,设置情境,加深了文本理解,也增强了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张盈老师上《梅兰芳学艺》时,用写信的方式练习书写生字,同时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凭借生动的课堂氛围,灵动的教学智慧和扎实的课堂效果,老师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二、精彩的评价语言
讲课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丰富多彩。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黄兰老师在上二年级上册《识字》的评价语言:当一个学生读“塞”字时,夸其“字音读得准,声音也洪亮”;当一个学生记忆“塞”时,夸其“你学会了用熟字换部件的方法,真好”;当一个学生大声的读“椰树”时,夸其“哎呦,椰树长得可真挺拔!”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孩子的内心深受鼓舞、激励,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材的一项重要目标。老师们特别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刘琴老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待学生齐读课题之后要求看课题质疑,再带着疑问读文章,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在让学生初读课文时就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写《夕阳真好》这一课生字时,白洁老师提醒学生要做到“三个一”,并且学生齐声喊出口号: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贯穿于每一位老师的每一个课堂的细节处。
四、注重识字写字教学
大赛中,选手们将“认认真真读课文,扎扎实实学写字”落到了实处。讲课老师在指导写字这一环节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书写规律,从字的间架结构、字形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笔画,老师进行范写,在小黑板上洋洋洒洒、挥笔一蹴,有的苍劲有力,有的俊美清秀,字体结构合理,规范美观。用笔轻重适宜,顿挫分明。使听课的老师叹为观止!因为那是板书艺术的完美体现,充分展示了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细节的处理无不蕴藏着选手的智慧:殷岚老师在上二年级下册《识字6》教学象形字“鹿”时,以图画的形式展示,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认识,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奇妙,“开小火车”的方式令学生喜闻乐见;沙彩虹老师教学三年级下册《石头书》中的生字“煤”时:一个瘦一个胖。火做偏旁瘦又长,最后一捺变为点。教学“炭”时:火在右下坐稳当,最后一捺要舒展。这些写汉字的小口诀,琅琅上口,简单易学;陈林老师在投影仪下现场进行示范书写,学生临摹例字,练习书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的教学理念还有待更新,课堂教学基本功还有上升的空间。通过本次观摩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立足于课堂,脚踏实地,苦练基本功,勇于探索创新,不断追求进步,才能和学生一起实现我的七彩梦想!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14
通过听课23节,并听取专家评审组评课,受益匪浅:
一课堂注重教学实效性。展示的课较近年的观摩课相比少了点缀课堂的非语文化的内容,教师更追求精品课堂,在识字,阅读,口语交际课作了很好师范、引领,能一步步踏踏实实教会学生读书,表达,发展思维,训练读写。
二、注重对文本的研究。执教者都努力担当好三个角色:一是当好“读者”,如东北师大附小孙世梅老师,作为长春版教材编写组成员及该校教导主任,执教当代作家史铁生自传体散文《秋天的怀念》,开课运用书写“瘫痪与憔悴”两个字让学生猜想词意,由词联想人物的方法突出主线,再运用读书,圈画,填写表格,梳理人物对话,引领学生理解词语、领会句意、感悟中心,进行了层次递进、感情朗读及语感训练,实现了长篇短讲。让每一位听者深切感悟到了一个因瘫痪伤病折磨而放弃生机的儿子;一个重病缠身却心照顾儿子变得“憔悴”的母亲形象。含着泪听完了整节课,教者的语文素养,对文本独特理解和独道的课堂设计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个人。二是教师当好“教者”。 握住文本,精心设计,教会学生阅读、识字、交际。如松原宁江实验的高群芳《昆虫世界》、省二实验邙心睿《汉字家园》将识字教学融生活化,民族化,趣味化于一体。三是当好“学生”,教师能站在儿童角度认识文本,思考他们的学习困难,对文本结构层次、重点句段、情感意蕴、语言文字训练点了然于心。榆树市五龙中心校的40岁左右的苏建民老师以他的幽默,真诚羸得学生喜爱。执教《钓鱼的启示》开课,让学生猜想他初次来长春在过转盘路时是否闯红灯?引发悬念,课结束了他说出自己违背交通规则。但教学这课篇后自己来到无人交通岗,在众人诧异眼光里按指示灯穿越马路。提示了本文深刻寓意-实践道德难,在别人那样做或是没有人监督下实践更难。
三、师生素质高。教师语文素养高——普通话标准,板书端正,文化底蕴扎实,教学观念先进。全身心关注学生,与学生沟通和谐、自然。具有艺术、机敏的教学机智。有的借助课前游戏拉近与学生心理距离,帮助他们平静心情,正常发挥;有的巧借现场听众资源,为教学服务;有的让学生当场质疑,改进教学设计,创造出新的教学亮点。
学生训练有素,积累古诗文面宽。有的高年积累水平达到初中水平。学生学习主动、积极、热情、活跃,朗读水平高。发言滔滔不绝,听讲全神贯注,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让我们看到了省城孩子知识与能力之强。
四、教学情境生动。教师以自身对文本领悟,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用煽情的音乐、形象的画面、直观的录像营造出艺术化情境,让学生动情入境;引领学生进入角色、展开想象、角色体验,仿佛身临其境,导引情感自然流露。
教学是一门充满缺憾的艺术,观摩活动存在另人深思的地方:
1、教学任务分配要实际。当前语文教学追求的理念与境界是“轻轻松松教语文”多用减法。一些教师不会分解目标与内容,追求完美,什么都展示。如有的低年级识字教学既要交流识字方法,又要学生课上讨论,朗读,积累,教学内容过多,目标过高,活动过泛,让课走入了可远看不可近学的境地。,
2、对于文本的把握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些教师不明白教材编写意图,如板块、单元,教材前后联系,设计缺乏整体考虑。
3、减少浪费,不要过份模仿。
一些教师花好多时间,精力,制作精美课件,把整篇课文都制成课件展示。而对于语文的朗读,训练,积累,识字任务只蜻蜓点水处理,本末倒置。
另外 ,课前不要过多演练,不利于儿童身心,有的课前问学生要怎么上这节课,分明在宣传我们的表演这就拉开了序幕。
此次学习让我反思了我县语文教学教研一些不容乐观的现状。
(一)语文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
语文学科集工具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于一体。但当前语文教学的管理,无非是开学初写教学计划,定进度,考试,最后是质量分析。周而复始,一成不变。一些教学检查无非是检查教学进度是否与其它教师同步,是否完成规定作文篇数,作业有否全批全改等,最终关注的是考试成绩。教学中一些教师,要求学生对同一段文字产生相同感情、速度,同样顺序,或把教参中得出结论装进不同大脑为已任。学生背熟标准答案,卷面成绩上去了,似乎皆大欢喜。建议针对语文教学管理要多些弹性和灵活度。判定一个语文教师工作是否成效,除常规检查和考试外,应有一些辅助手段,如:抽查学生作业,把开学初与期末作文做对比,看有无进步?或随机检测的学生鉴赏能力,写作及阅读方法掌握;各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如何。这些看上去较模糊,缺少形式上的精确度的考查方法,恰恰是语文科精髓之所在。将常规考试与能力考查相结合,才能真正检验教学成果与学生知识水平。
(二)注重课本,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隔离。
当前有限课时几乎全被教师讲解课本知识以应付各种考试占用,学生课外时间又被各门课和参与补习班时间占用少,学生体验生活与实践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如作文教学,学生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及对生活的深刻了解,是写不出东西的。怎样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课外怎样多些创造性实践,角色体验的机会,让语文知识不再脱离社会实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多思考的。
(三)一些教师的教研意识不强。
我们针对名师,中青年教师要开展各类活动,以调动他们的教学教研的极积性,让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得到专业发展与提升。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15
20xx年10月20日至21日,我很幸运参加了第x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的小学数学的观摩会,有幸聆听到等几位名师的讲课,让我近距离地真实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智慧。他们以自己独有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艺术风格的教学,感染着学生,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同时也触动着我的心弦。专家们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一个个质朴真实的经历讲述了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他们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水平、娴熟机智的课堂驾驭能力,多方位地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与魅力。课堂上独特的教学设计、随机应变的组织教学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我们豁然开朗,受益匪浅!这两天的培训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们学习数学的意义也是深远的,下面我就以我印象最深的几点展开我在此次观摩会上的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这次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每堂课都很接地气,没有了作秀。教师放低了身份,与孩子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很实在,很和谐。课前每一位教师都与学生轻松的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到了放松,学生自然就以饱满的热情及亢奋的斗志投入到了新内容的学习。如xx老师,他上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意义》这两课,这位老师的名字很有意思,强大的强震动的震皮球的球。
他在课前与学生这样交流,他说:“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看到我的名字你们想到了什么?”这个时候学生开始众说纷纭,其中有个孩子说:“我在想这个老师是不是强大到震动了地球”。在学生们一片笑声中,老师赶紧走去和学生握握手说:“谢谢你这么看的起我。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孩子们,今天的课我们就从想象开始。”课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天真的孩子与幽默的老师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自然就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感,也为自由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聚焦核心。
我很有幸聆听了刘xx老师的《简单的数据分析》,在课的开始,通过猜测,班内3位同学的生活方式,引出数据,进而引出数据分析;先是出示身高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依据身高数据分析三位同学的生活方式;随后又出示了体重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将问题进行拓展,应用数据分析,进行决策、预测、判断的练习。
无论是课题的引入,还是随后的拓展,都把握住“数据分析”这一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这种数据分析,不仅仅将目光停留在统计图上,更重要的是分析出统计图背后的信息提取出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不仅是这节课,我觉得所有的统计教学都应以“数据分析”为核心。数据分析是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数据分析的过程不只是计算和画图,而是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数据,将蕴含在数据中的信息提取出来帮助解决问题。
虽然两天的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已经结束了,但名师数学教学的风采与魅力给予我极大的感受跟启发。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深感自己的不足,需要学习和实践还很多,还需要我们不断去认真探究,细心琢磨,在自我反思不断的总结和提高,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有效之路。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16
12月1日、2日,我有幸赴郑州聆听了支玉恒、张化万、贾志敏三位名师所执教的作文教学课以及精彩的报告。大师们来得匆匆,去也匆匆,我不禁发出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感慨。但是他们却把“万般滋味”留在我的心头。大师们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引人入胜的感情朗读,精湛的教学艺术,颇具特色的肢体语言,朴实无华的教学风格令我难以忘怀。
一、 读书要学会用心灵来倾诉 支玉恒老师执教了《匆 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整个课堂上分为“用心灵来诵读”和“用心灵来倾诉”两大板块。整节课上,散文的美被支老师在不经意间、至善至美地被诠释了。就这样,在这节课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思想种形式的朗读中受到了震撼。在“用心灵倾诉”这一环节,支老师让学生拿出笔来,把自己的感悟写成一句格言警句,向作者倾诉自己的心灵。哪个同学见解独到,就“奖励”他把自己的名言写到黑板上。于是,孩子们一个个自信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留下一份份特殊的“奖品”:“只有珍惜时间,才会让生命开花。”“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生命平等,时间短暂,问题在于会不会利用”“让我们用今天的努力留下历史的精彩”“时间只留给会珍惜他的人”。在这样的奖励中,千古流芳的名篇与孩子们没有了距离,孩子们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思想者在自己的思考中得到了自信。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会得到锻炼。
二、 教会学生写作方法
在《品味阳光》这节课上,支玉恒老师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读写结合课。在支老师不断鼓励、循循善诱下,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已经十分到位,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手法,重点教给学生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例如上课伊始,支老师让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把问题抄在黑板上。有个学生提问:“课文开始是写事的,到最后为什么又成写人的?”在学完课文后,支老师让提这个问题的学生来回答,称之为“问题回家”。这时候,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接着支老师让学生说说身边有哪些像这样朴实平凡、默默无闻的人,并动手写100字的一段话。这个时候渗透写作方法,告诉学生通过几件事例,最后又回到一个中心点上,这种写作方法就是点面结合。我想,如果我们能在每节阅读课上都能结合课文给学生讲授写作知识并进行小练笔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哪有不提高的道理?
三、 创设情景让学生喜爱写作
张化万老师一再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在《情趣作文教学》这节作文课上,张老师用他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写作指导课。
课上,张老师首先提问:“谁是我们班的大力士?”然后让学生描述这个“大力士”的外貌特征并说明他被称为“大力士”的原因。这种看似不经意的提问其实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为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基础,而且这种训练是贯穿课堂始终的。接着张老师创设了一个活动:挑8个学生举行吹气球比赛。比赛结束了让得冠军的学生来形容一下自己吹的气球像什么样子,并说出自己吹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方法。然后张老师给学生7分钟的时间把刚才吹气球的经过写成一段话,并让学生自己读写好的这段话,及时进行交流、修改。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修改了自己的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最后,张老师让学生给文章起个名字,对题目拟得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激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于是,在交流题目的时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题目从学生笔下涌出:《真假“大力士”》《智慧老人张老师》 《谁是大力士》《趣味作文课》《大眼镜 小幽默》《崔名洋吹气球》《彩蝶飞呀飞》《在课堂上绽放的礼花》……有了好的题目,又有了前面片段联系的铺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张老师又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选一个题目,选取活动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写一段话。这时候的写可谓是水到渠成,写作在这里变成了对生活场景的再现,所以变得很轻松。我想,这种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应该多采用的好方法,它会使写作变得很轻松。
两天的学习时间十分短暂,留给我却有许多许多。大师们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我不可能全部学到,也无须去刻意模仿别人,但是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却是需要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领悟的。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17
18日至19日,我有幸去第十二中学参加了XX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示范教学观摩活动。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汲取不少教学经验。在这2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和等5位教师的展示课。感觉受益匪浅。牛献礼老师的沉稳,徐卫国老师的从容,张冬梅老师的和蔼可亲,杨丽、韩东两老师优秀的教学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共观摩了8节课,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有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圆的认识》、四年级《轴对称图形》、四年级《平均数》、五年级《打电话》五年级《和的奇偶性》三年级《认识面积》等不同内容的几节课,徐卫国老师,给我们展现了“圆的认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堂,虽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徐老师却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依据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徐老师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冬梅老师的两节课,一节是三年级的“射线、直线和角”、另一节是五年级的“和的奇偶性”。两节课同样体现了她“亲和数学亲和学”的教学主张。让学生在亲和的氛围中亲和地亲和地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张冬梅认为,“亲和数学”一定要“亲和学”。“亲和学”体现了教与学的智慧,其内涵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并学会“数学思考”。
张冬梅在课堂上凭借语言的魅力给学生真正的自由,学习自由、操作自由、表达自由、思考自由、精神自由。她总是“伪装”成无知的孩童,以亲和的姿态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求解、验证活动中。因此,她的课堂几乎是群体的思维碰撞,当有了新发现时,师生都会不自觉地沉浸在创造的喜悦当中。这就是“亲和数学”的魅力。
现在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听了这几位优秀教师的课,使我深有感受他们对教材理解透彻,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新知时,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动形式多样,注重主体参与。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另外,印象较深的是老师们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活动,各位教师所体现出来的优点远不止这些,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精美的教学课件,对教材的深层次把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学有所得,也让我深思,怎样把各位教师的教学优点尽快融入自身的课堂教学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的有特色、有效益。我将借这次机会,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18
自然拼读教学法作为英语启蒙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它能实现“见词能拼、听音能写”的英语拼读能力;绘本阅读集趣味性、人文性和教育性为一体,既可练习和巩固自然拼读的拼读规则,同时又通过故事和图片启迪智慧。拼读教学课程要怎么上,才能让学生觉得不那么枯燥无味,这个问题一直都困扰着我们,这周我们观看了三节自然拼读与绘本教学相结合的课例,从这三节课例中,我受益匪浅。
吉英鸽老师的课堂内容丰富,课堂环节自然流畅,师生互动高效,学生语言输出真实,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也非常的接地气,简单清晰的教学语言也让能让学生很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这节课是自然拼读与绘本相结合的一节课,吉老师首先是让学生猜一个谜语,引出了主人公snail,主人公的名字叫May,由此进入ay发音的讲授,教师给出一些结构相同的词,让学生观察所给词的共同点,让学生去读词并感受ay的发音,然后给出图、词,让学生听并写出ay发音的单词,之后给出一个chant,并配乐让学生跟节奏唱出来。接下来出示关于May和Rain的故事,引出May的朋友Rain,由此进入ai发音的讲授,同样出示一些结构相同的词,让学生观察所给词的共同点,并让学生去读词并感受ay的发音,之后给出图、词,让学生听并写出ai发音的单词,不同的`是这次给出的是句子,让学生听音填词。接下来,给出一些问题进入文本,让学生自己通过问题理解文本。然后,在文本展示的时候,学生还有不同程度的创编,效果非常好。最后,老师还不忘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本的内涵,学习蜗牛为梦想而努力,不轻易放弃的乐观精神。
我觉得吉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优点:
整节课始终贯穿一条主线进行,情景非常完整。
1.以绘本为依托进行语音教学,保持了文本的完整性,并没有像我们平时那样把句子拆分开去讲解,并且将拼读与绘本教学充分融合。
2.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整节课中老师设计的猜谜语,配乐chant,以及其他的活动,不仅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且很好的提高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给出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让学生体会并说出文本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优点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而且在看到她上课中所使用的单词拼读方法时,我突然想到了我们学校的付红娜老师,她在Let’s spell教学中也使用过这种方法,这说明付老师的语音教学与现在所提倡的自然拼读教学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轨。这样看来,身边也有语音教学的高手,她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经过这次学习之后,我才知道语音课也可以上的如此有魅力,今后我也要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将自然拼读和绘本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掌握自然拼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19
20xx年12月7日在关塘中学举行了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听了两位老师精心准备的课,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初中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拨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 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研讨会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参加这次研讨会评选的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两位教师计划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两位老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多年来,由于多媒体课件的闪亮登场,教师的板书也好像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悄然隐退了。殊不知,课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书的,课件的呈现具有瞬间性,况且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怎么能替代一目了然、提纲挈领的板书呢?板书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侧面反映。这次研讨会,两位老师都在板书的设计上下了功夫。
总之在这次研讨会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初中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初中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20
近段时间,在网上观摩了一组课堂教学视频,感觉执教老师严格把握学段特点,科学遵循文本样式、充分呈现学习过程,细化、强化学生语言文字学习、运用的过程,努力尝试凸显了阅读教学中“语用”这一核心理念。从课堂教学中折射出来的是,教师正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做着由肌及里地改进,可以透析的是,从备课和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来支撑落实“凸显语用”。
转变备课理念,遵循文本样式
文体是一种鲜活的、不容忽视的存在。文体本身就是言语的意图和内容的一种交融呈现方式。这些课中所反馈出来的信息就是,上课老师在备课时,充分关注了文本的特点,教学时抓住核心的语文内容开展读写活动。
童话体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亲历文本感受语言的诗意和美好。《枫树上的童话》这一课中,教师集中抓住描写母鸟与小鸟呼应叫唤的两个虚拟情景的句段(学拼音、看太阳),引导想象猜想鸟语、情趣朗读演绎母子对话的意境,创设情境模仿创编(太阳下山了,月亮升上来了,喜鹊阿姨在问……我懂得了……喜鹊弟弟们一齐快乐地答道……我懂得了……)从读到想象到说,这样读、思、积累、表达的语用活动自始至终沉浸在情趣盎然的童话意趣中。
小说体教师应带领学生从简单表层的理解走向立体丰富的感受,并把握其矛盾冲突。《苏七块》这一课中教学就是着眼全文,让学生在反复探究中全面把握人物形象,感受语言风格、积累语言,习得阅读方法。以把握人物形象这一内容理解为主线,衍伸听说读写说的能力训练及阅读方法的习得运用,呈现出清晰的三大教学板块:
1、关注外貌的文字,朗读玩味方言,走近苏七块。
2、关注描写的文字,感受语言特色,概览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立足文本,重点以“奇”字为核心呈点状发射,全面概览苏七块的为人处事风格(相貌奇、艺术奇、规矩奇),并圈词划句,支撑自己的观点,同时感受以四字词语为主打、节奏明快的天津快板式的文本语言风格。
3、关注小说情节(人物表现),丰满人物形象。教师抓住人物形象的多面性、争议性,顺学而导,利用学生初读时出的一字评价(奇、善、贪、坏、冷、严),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语言展开观点陈述、争辩,贯彻了阅读方法、发展了学生语言。
说明性文体教师可带领学生洞见文章内部条理的井然有序、结构的清晰缜密和语言的准确简练。如二上年级《活化石》一课中,老师引导学生研读重点句子,感受活化石的古老和珍贵,在这种学法的引导下,一些带着文体特征的词语句子都一一纳入学生的阅读视野——“几亿年前”“一亿多年”这样鲜明的数字被学生找到了;“和它在同一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这样鲜明的比较的句子被学生发现了;“银杏树长得极慢,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这样形象的举例,也被学生所关注。教师再次还随机安排了两处语言运用的训练:其一,让学生以“我是一棵银杏树……”进行自我介绍,在理解内化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活用文本语言。其二,文中关于银杏树叶外形描述的一个比喻,也被教师拿来用作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好教材,欣赏银杏树四季图,进行数量词以及打比喻的句式运用。这样使得学生读、悟、说的能力训练、方法实践都聚焦在了同一点——说明性文字(严谨的内在条理、生动具体的说明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对第3段进行了研读,落实读写联动,迁移写法。
1、初读,感受描写园中建筑景观时选材的匠心独具,引说:有气派豪华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热闹的街市,有僻静的山乡村野;有现实的景观,也有梦幻的景致;有民族的,也有西洋的。
2、引导发现其间独特的写法——对举。
3、出示风格对比迥异的这四组文物图,让学生模仿写话:圆明园中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有……也有……;有……也有……,从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是,教师精细的备课思路,对于文本的钻研,可谓独到。正是因为做足了备课的功夫,教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教学的准星才不会走偏,读写的功夫才会下到点子上。
转变学习方式,开展语言实践
此次教学展示,课堂上摆放的是六边形的课桌、两块黑板,这就从硬件上就迫使教师转变学习方式,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体现学习的合作性和活动性,并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让我们看看,许多课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确实也下了不少功夫。
小组合作学习明显地呈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许,下列课例中呈现的几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一定十分有效,试做探讨。
合作品读,补充认识:在品读环节,先安排学生个体自读,然后将学习所得在小组交流,在对各自的答案进行梳理统整。如《科里亚的木匣》中,读1——2段,找出科里亚埋木匣的句子,想想: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科里亚?把批注写在便利贴上。个体读完后将便利贴汇总张贴在一张学习单上,并派代表进行交流。
又如《苏七块》中小组讨论各组员对苏七块这个人物的一字评价,并汇总在一张白板纸上,并张贴在黑板上呈现,便于老师带着各组进行集体梳理。
合作演绎,增添情趣:《枫树上的童话》中,“看太阳场景”的品读中,四人小组扮演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们,给他们配上合适的对话。先在小组中分配好角色、小组准备、集体展示。
合作交流,深化理解:《金色的脚印》一文中,教师也挑起了学生关于“正太郎该不该帮助老狐狸解开铁链”的辩驳,首先就“解”与“不解”两种观点进行同质分组——小组交流完善观点,补充丰富联系单中的理由——不同观点的小组间展开辩论。无独有偶,《苏七块》中教师也让学生展开关于主人公“善”与“坏”的激励辩论,方法过程雷同。
小组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呈现,它是一种辅助形式,帮助师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当然是为凸显语用、达成语用服务的。个人认为,小组学习要有别于个体学习和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应兼具发挥学习成果的交流、梳理、整合、提炼的多种功能。否则,则是流于形式,最终落入“热热闹闹一场空”的误圈。因此,小组合作要慎用,慎用是指要用得精当,合适,并不是避而不用。我们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主任务、主话题,精心设计合作的流程,明确组员的任务,必要时配以恰当的任务单等,使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有目的、观点碰撞更加频繁、学习机会更加广布,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当然,此次课堂展示中学习方式的转变除小组合作普遍展现外,教师还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做得更加精细,落实更加到位,这一点从指导学生圈画词句、做批注这一点可见一斑,不再详叙。
这些精彩的好课和专家们中肯的评价,让我们再次如醍醐灌顶:阅读课的立足点是凸显语用,而要凸显语用,则要孜孜研读教材、细细发掘语言、紧紧扣住学情、实实在在落实语用学习活动。反观我们目前的阅读教学,我们也认识到,虽然我们的理念也在同步上升,但在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时,我们还应该大胆、更开放,更精细,并在教师导学这一方面练好硬功,相信,我们的阅读教学将走出瓶颈、迎来一片坦途。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21
20xx年4月22日至4月24日,我有幸参加广西第五届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目睹了老师们别具一格的风采,各位老师用他们的智慧诠释着对课堂的理解,他们精心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我们深深地为之折服。短短两天的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受益匪浅!
一、我觉得这几节课的学段目标总体把握还是比较准确
恰当,重点突出,能创造性开发、处理和运用教材,着力激发、点拨、诱导学生,重视习作的过程和方法,良好习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体现了指导-习作-讲评的环节,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比如:《场面描写》这节课,教学设计体现了老师很好的语文功底,无论是课的引入,还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都能感受到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魅力所在。值得学习的是,老师舍得放时间让学生明确要求,并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和积累的词句,教给方法,真正发挥了文本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到了一课一得。
二、课堂训练扎实有效
(一)、注重激趣,创设良好的写话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作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因素的优化,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的情趣,巧妙实现“要我写”向我要写的升华与过渡。有了好的氛围,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写话激情,最终迸撞出思维的火花。如《魔盒里的秘密》,潘老师把魔盒引入课堂,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兴趣。贵港市的张展明老师写人物外貌特点时又以自己的外貌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表达;陆金莲老师在知道劲舞描写时,以桂林山水的象鼻山贯穿全文,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美丽,也体会到景物的描写方法。
(二)、寻找生活中的习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心实感。”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如黄冬老师执教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以《灯光》这篇课文为例,激起学生的记忆。学生明确要求,习得写法后,又出示孩子畅所欲言,一步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关注,认真感受,从生活出发,擦亮了学生观察生活的眼睛,也打开了学生观察生活的思路,使得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出很多用于习作的素材。再比如李银花老师执教的《我喜欢的一个人》,能创设劳动的情景,让学生一边感受语言的魅力,一边学到写作的方法。
(三)、引领清晰,点拨得法
利用范文的引领和示范,引领学生读、赏析、悟、写,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加工材料组织成文,从例文中借鉴有用的方法,由扶到放,这样的方式基于学生现实生活,又指导学生的习作,学生乐于接受。如:黄冬老师执教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通过巧妙地分阶段指导,利用《背影》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动作分解法,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展开想象把特点说清楚,再抓整体,教师适当点拨,告诉孩子可以先总的说,再细细地说,也可以先细细地说,再总的说,不知不觉渗透观察、写话的方法。这样先说后写,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体现了作文指导的梯度。
(四)提高自主,培养修改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学生习作实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强调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次老师们都能舍得留下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评赏。比如:南宁市杨老师指导的《愿望》,就让学生先按照评比的要求修改,然后展示,全班同学再修改,这样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评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老师们的课堂表现亮点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更多,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细细品味。下面就谈谈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习作教学要把准课标要求,不随意拔高、降低.《语文课程标准》对观察的要求在第一学段仅仅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同于《语文教学大纲》的“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不难看出,课程标准更侧重学生观察的兴趣和态度,关注学生对周围事物即生活本身的观察,不在观察的顺序方面过多要求。直到第二学段,仍然坚持“观察周围世界”,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始终没有观察技法方面的要求,所以我觉得在低段提出按一定顺序,条理清楚是否拔高了要求。再如,排比句式在中段应仅仅是认识而已,是否一定要让孩子掌握呢?
2、习作教学要指导到位,增强语感的训练。小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不会用笔表现生活”。教会学生如何用笔将自己现有的生活“说出来”,并尽可能说得好些,才是小学教师写作教学的任务。而习作教学难,难在课堂生成的捕捉和处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我想习作教学教师应主要从习作和修改这两方面入手,习作就要求我们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做到一课一得。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22
能够有幸去呼和浩特参加第六届全国“名师之路”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也要感谢同行的8位老师对我的一路关照。
两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张,从早上7:50到下午5:00,中午休息两小时。给我们讲课或做讲座的老师共有8位,其中,特级教师4位,全国小语大赛特等奖两名,本地骨干教师两名。
在两天紧张的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北京的吴琳老师,吴老师气质优雅,和蔼可亲,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吴老师在讲座中讲了三点:
一、要想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首先需要让学生走进写文章的作者,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这样再去讲授课文,学生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感悟。吴老师在讲授《生命生命》一课时,几次介绍作者杏林子,及其作品。让学生非常深度了解了作者,为学习课文,感悟生命的真谛打下有力的基础。
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大纲的要求以及学龄学情。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三、语文老师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这里的高度是指阅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这样就能多角度,深入的解读文本,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度。吴老师强调语文老师要热爱阅读,想办法用自己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老师要在课上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文字美,内容思想上的人文美。这才是语文老师要实现的目标。吴琳老师说:“苍白的心灵无法产生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应用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他还推荐了一些绘图本的儿童读物,非常适合成人去阅读。于是,我一会来就去书店买了几本她推荐的儿童读物,有谢尔的《失落的一角》《爱心树》,还有美国另一位作家写的《逃家小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些书用浅显的语言讲述生动的感人的故事。我读给我的女儿听,我也打算读给我的学生听。希望他们能给热爱阅读。
把主要部分拿出精讲,细讲,不可面面俱到。感情要荡漾一点,该高兴时愉悦一些,该悲伤时就压抑一些。赵老师强调,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可盲目去效仿某位名师的风格,学窦桂梅的热情奔放学不好就会学成疯子,学支玉恒的深邃丰富,学不好就学成了傻子。名师有名师的特点,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只要是你自己的特长就可以发挥,发扬。我很认同他的这一说法。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23
20xx年9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浑源县举办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观摩研讨‘山西省’小学名师在线工作室的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活动。在聆听了孙世梅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讲座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课堂的情趣化,生活化,艺术化。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积极倡导“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放后扶”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注重多读多思
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地强调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方面,而忽视了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一味地抄、背词语解释、段意和中心思想,以应付考试,使阅读教学缺乏情趣、缺乏活力。新《课标》在各阶段目标的阅读要求中均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教学应抓住“阅”和“读”。“阅”即看,实际上是用心读的过程。“读”一般指看着文字读出声音来。无论是“阅”,还是“读”,都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不能只注重讲,要尽量培养学生的自学思考能力,主要是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通过阅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习得是学生学到了某种知识,方法、技能。这样学生才能够接受到情感的熏陶,学到了阅读的方法,并用之于课外学习。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自主,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是自己思维的主宰,而不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合作,即课堂上学生的多项交流,它是自主学习的更高层次。探究是最深层次的自主学习,是某个学生在某个问题上探索追究,是一种发现学习。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好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该串讲为精讲,改教师讲书为引导学生读书、看书,并且还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做到以学定教。课堂重视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提问,这无疑为学生的自主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机会,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仍有许多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如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学习,学生回答问题和朗读课文不是因为学习活动才产生了内在和积极性,而大多是因为得到老师德好评和表扬。又如,在学生合作方面,只有小组讨论一种形式,而且讨论时间仓促,讨论无结果;师生间的合作在某些课堂上只是教师和某几个学生的对话,而未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质疑,也未能通过教师的`指点,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而探究下去,而是由教师和盘托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真正落实,需要教师不仅要从教学观念尚改变,同时还需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四、不能过度的阐述课堂内容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和语言积累,不能过度的阐述,比如说有些老师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在简介作者时过分的讲述了作者的背景,纵观历史全局了,没有把握好课堂的重点,学生没有学到该学的内容,教学目标不明确,我们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多让学生思考。其实1篇文章是不能够面面俱到的,所以不能过度阐释,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学会引导学生。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24
20xx年5月8日到9日,海南省第十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暨农村骨干教师阅读教学师资培训分别在定安、陵水、琼中三个会场同时举行。这次,感谢学校领导,让我有幸到咱们美丽的“海口后花园”——定安县参加这次小语盛会。回来之后,稍稍整理了思绪,将印象较深的几点一吐为快。
先当当自夸的王婆,夸夸咱们出类拔萃的陈丽老师。
陈丽老师这回代表了我们儋州参加这次阅读教学比赛。我们5月7号下午五点多到的定安。到了酒店,陈丽老师把行李一放,就紧赶着到比赛现场去试课件了。试课件、了解清楚第二天比赛的各项安排后,都将近七点了,酒店的餐厅也就剩下最后一桌菜。我们感觉到她的压力,就想和她聊聊天,舒缓一下她的心情。可是,她还反过来让我们别替她担心,说:“压力都在海口的选手身上呢!”我可真佩服她的这份从容!
心态虽调整好了,但陈丽老师很清楚——不能打无准备的仗!除了和我们聊几句外,她的心思全放在第二天的比赛上了。思路、课堂语言、各个细节都在她的脑子里转悠着。就是有这样充分的准备,她在比赛时,才能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得到了在场的专家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在9号上午的专家点评与专题报告中,海口滨海九小的关心凤校长对陈丽老师赞不绝口!赞她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教学设计;赞她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还夸她是名高素质、爱学生、慈母般的好老师!作为一小人,我感到很自豪——这样优秀的教师是咱们一小的呢!
除了给陈丽老师加油之外,我们还认真听了专家的专题报告和其他教师的阅读教学课,感触颇深,收获不小。
第一点收获——新颖的评课标准。
开幕式上,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王琴玉老师给全场的教师们公布了这次比赛的评课标准:
1、一堂课,老师忙得很,学生没事干的课,不是好课;
2、一堂课,老师的问句多,陈述句少的课,不是好课;
3、课堂上,旁观者多,积极参与者少的课,不是好课。
三个标准一说完,我感觉就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以往,我们总在抠某节课的这里不到位,那里不完美。而且评课的教师们还常常出现意见相左,各执一词的情形。这不仅会让授课教师不知所措,还会使其他教师们都疑惑了——到底应该怎么去上好一堂阅读课。
这次比赛的评课标准将这几个问题化解于无形之中了。不管你上的这一节课有哪些细节没有做到位,都不用你像雕塑家似的去雕琢了。只要用这三个标准去对照,课堂上没有标准中的三种情况,你的这节课就是好课。也就是说,能让学生收获知识、有所感悟和提高的课,就是好课,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就是能让听者不枉此行的课!
我们以三个标准去认真地观摩、对照之后听到的九节阅读教学课,也往这三个方面去思考这九节课中突显出来的优、缺点。我觉得这九节课听下来,更感觉到“教海”无涯了!自己原来的所学与那些浅薄的经验在这些优秀的选手面前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第二点收获——三人行,必有我师。
说说印象较深的其他市县的几位老师和她们精彩的教学片段。
海口十三小的陈帅老师给我们上的那堂展示课中,值得我们学习之处不少,不能一一道来。我就说觉得可以马上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指导方法吧。在指导朗读课文时,陈帅老师有个方法是——老师开始读课文,遇到标点符号就换成学生读,反复至读完课文为止。这个方法挺有新意的。
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有澄迈的洪老师。这位洪老师的课虽说有不足之处,但精彩也是不少的。她上的是苏教版的1篇课文《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惊心动魄、回肠荡气,我曾设想过:“假如让我来上这篇课文,要怎么去展开呢?能驾驭得了吗?”她在指导学生们体会那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的场面时,一步步地引导,将学生们的情感在进入情境和想象的同时推向高潮。她的引导是这样的——“‘奋然’可以换成什么词?”“战士们有危险吗?”“战士们这一跳,也许……(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想象,用“也许”说话)”。听了洪老师的课后,自己的脑海里也有了个印象。若是今后遇到这样的文章,就能有个大致的设计思路了。
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定安的邓老师设计的《丑小鸭(第一课时)》使我收获不少。原来第一课时也可以让学生上得那么津津有味!从动画激趣到识字、写字,从课中操到巧设悬念,我一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兴致盎然,更何况课堂上的小朋友们。
总之,收获太多了,感觉自己与这些优秀的选手之间差距不小。套用句名言来给自己打打气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努力的方向有了,还得明确努力的方法呀!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25
学校只我一人专职体育,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在学校里闭门造车,自己的发散思维发挥的也不好,有些时候很是急人,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没有一起分担和商量的同事,很多事情都是自己一味的盲目行事,所以一直以来都想有出去学习的机会,哪怕只是去附近的学校学习,争取到这次省优质课评比学习的机会,自己是很兴奋的,本身自己对课堂教学,对讲课这方面就不精通,能去省里听各个市里选拔出来的高手讲课,这个机会真的是来之不易,这要感谢领导给我的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小学体育教师优质课的观摩,在郑州度过了快乐、感动、充实的一周,带回的是沉甸甸的收获和思考。现将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向大家做一汇报交流,供大家交流探讨。
本次共上了五十节精彩的体育课,有传统的田径课、篮球课、足球课、武术课,也有新兴的运动项目。由于是两个场地同时进行,所以只能顾及一个场地的课,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郑州的《快乐足球》,郑州上街的《前滚翻》,周口的《篮球行进间运球》,商水的《跨越式跳高》等。每一节课,我都被老师们所营造的大气、流畅、和谐的课堂所感动,孩子们和老师融为一体,老师们沉浸于课堂,课能上到如此境界,我感受颇深!淄博体育老师的完全放手,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人,郑州体育老师以自己完美的链接让我们感受到体育课的完美境界。在听课过程中,我始终被老师们感动着,感动于老师的纵横千里,收放有度,感动于学生灵动思维,勇于创新,感动于老师的激情投入,生机勃发,感动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大胆的创新,完美结合。
我本人尤其欣赏郑州上街体育老师所讲的《前滚翻》这节课,听完这节课,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体育课还可以这样上,上得如此从容不迫,上得如此兴味盎然,上得如此富有激情。由这节课引出了我对体育课的一些思考,这节课之所以这么让我们觉得震撼,觉得耳目一新,就因为它是一节体现体育课改精神实质的课,它让我们对体育课改的理论有了更加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近距离的接触和感受,使我受益匪浅。具体体现在:
一、教学理念的新
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指导、教学评价等都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教师们在教学中借助折叠海绵垫这一器材,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多元的评价。教师能在教学中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既有终结性评价,也有过程性评价,以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是教材理念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加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角色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我所感觉到张老师在课堂上不像是老师,反而像一位朋友,没有一味的去讲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指明学生提要求,而自已却和其他同学一起按要求做动作,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体现出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打破了传统的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的课堂教学,而是综合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尤其给学生创设观察的情境和思考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来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实现了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原则。
二、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紧凑课的教学层次十分鲜明;各教学环节之间以也能做到搭配合理,组织紧凑,过渡自然;能够把握重点,突出难点;且时间分配恰当。
三、教师的语言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给予肯定,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状态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把自己看作是和学生平等的一员,和学生平等对话,全神贯注地聆听,并及时作出回应,热情、全面地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表现加以评价,激发学生的欲望。
四、课后放松活动
很多老师都会利用音乐放松操来进行放松活动,表演的性质比较高,而且学生的身心并没有完全受到放松,在这节课中课后的放松活动尤为让我们在场的所有老师所震惊,音乐和肢体的结合再完美不过了。
总之,参加省级小学体育优质课观摩之后,使我清醒认识到,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课堂活动,一般是情境导入、重难点突破、梯度练习、小结巩固、布置作业。而好课都在重难点突破、梯度练习、小结巩固上采取了新方法,尊重了儿童的认知规律,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26
带着各位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期望,我有幸参加这次“魅力教师、经典课堂”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
本次献课的都是全国最有名望的教学专家,有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有德高望重的教学前辈。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专家教师课堂的强大吸引力。他们严谨的语言、得体的教态、完美的课堂结构,每一处都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数学教学找不准方法,找不到合适的思路,把握不好教学的难度,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难题。各位专家教师的课堂让我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数学是好玩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美妙的,”是对数学课堂的最好诠释。
数学是好玩的。在他们的课堂上我真的看到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不要说孩子学习数学没有激情,那是因为老师没有调动起孩子们的激情,只有老师满怀热情的来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才会以同样的热情来学习。让孩子们真的动起来,玩起来,自然而然的就拉近了孩子与知识的距离。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真心与学生做朋友,在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尽情展现智慧,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正因为有了活动的空间,有了亲身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潜能被调动起来,于是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孩子们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变成孩子们创作数学知识的过程。
数学是有用的。从现实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孩子亲自来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感觉到数学方法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很多的惊喜,他们就会爱上数学。我觉得强震球老师求平均数中,粮仓的设计非常巧妙。直观、形象、具体的体现了生活中的问题,给孩子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平均数概念。唐彩斌老师的基本数学思想,从二基教学到四基教学的完美过渡,在教学过程中慢慢的渗透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模式,教师站在儿童学习的角度上设计教学,抓住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的本质,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调控教学,引领孩子学会数学地思维。
数学是有趣的。刘xx老师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无处不在渗透着数学的内在美和数学文化的趣、妙、奇。“跳出数学教数学”是这节课的核心思想,在朴实无华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思考贯穿整堂课,解决问题的兴趣从一而终。他用数学本身的理性美,逻辑美,文化美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着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能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刘延革老师也讲了这节课,在她的课堂上我深刻感受到了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劳动的成功与否,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刘老师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的感悟、体会和结论。当学生感受到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时,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王薏老师的《面积的认识》一课,让孩子动手去摸,动手去画,动手去量,一节课中每个环节都是在围绕面积的认识这个目标在进行,孩子们虽然只学到了面积这一个知识点,但能感觉到每一个孩子的理解都是深刻的、到位的。
两天的学习,我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教学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的思想得到了深刻地洗礼。从小处来讲,我学到了很多小小的课堂技巧:老师提问要做到循循善诱,学生回答上来的具有总结性的话,可以找其他同学再重复几遍,这样不仅检验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印象;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提醒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叙述等等。这些小细节是我们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以后我的课堂中,我会加大这方面习惯的培养。从大的方面来讲,各个教学环节的无缝对接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教学环节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能应用数学,如果孩子只是单单的记住了数学概念,那这样的学习是死的。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可以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我觉得在老师的教学中就要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每一位专家也正是这样来引领孩子们学习的。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作为新教师,我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无论哪个方面都严重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多向名师学习,多向学校的老教师请教,多思考自己上课的不足,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也希望各位领导能多提供这样锻炼的机会,借助学习这个平台,发展自己,让自己尽快成熟起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
下一篇:企业发展的心得体会【精编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