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育》感悟心得【最新5篇】
【前瞻】此例由阿拉题库网友“荣誉”精心整理编辑的“《守望教育》感悟心得【最新5篇】”优秀文档,以便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吧!
《守望教育》感悟心得【第一篇】
素履以往,如水寻常,春的娇艳渲染着温暖的静谧时光。茶温烫,书散香。寒假期间,有幸拜读了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心中不由得涌起一种恍然的感动。在一个喧嚣的时代里,还有人以一份难得的执着守望着心中的教育理想。刘教授在这本书中用教育随笔的形式传播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他从生活中从一些常人皆知的小事出发,洋洋洒洒,别开生面的微言大义展现在我们眼前,比如,他对马加爵事件的解读,对教师生命权的注重,对孩童世界的寻找……他用一种低调的言说姿态,从个人的切身经历或感受入手,他始终都是以一种局内人——而非把自己排除在言说对象之外,“隔岸观火”——的姿态来面对复杂的教育世界,面对我们的教育赖以生长的社会,把“自己也烧在这里面”,真情实感油然而出。当今社会,在喧哗浮躁的当下,庸碌繁忙的现状中,教育同样需要“守望”,守望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一份旷日持久的等待,更是一份爱与尊重!
没有一棵树,一开始就是树,它首先是种子,经受过寒冬暑热,才变得枝繁叶茂。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花,它首先是绿芽,承受过风吹雨打,才这般篱蕊开遍。于是,教师自身要成为更好的人,然后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阳光雨露、温柔坚持、向心而行,唤醒成长。书中谈到王富仁在《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一文中这样写道:“只要一个少年儿童没有仅仅属于自己的世界,仅仅属于自己的感受方式,他就没有任何抵御被成人文化过早异化的能力,他或者毫无分辨能力地接受所有成年人的教导,造成创造力的过早枯萎和生命活力的过早消失,或者产生逆反心理,盲目地拒绝成年人的任何教导。”这段话字字珠玑,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家长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却忽视了孩子作为孩子的实际需求。
有一种孕育叫守望,如春风守望万木发绿,春雨守望禾苗茁壮,禾苗守望秋的金黄,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让我重回教育土地,耕耘贫瘠的土地,回归人的教育。也让我重新懂得,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做“守望”,就像刘铁芳老师在书中所说:每个教师都应是教育的守望者。守望理想、守望耕耘、守望成长、守望收获;守望着一张张小脸表情的变化,守望一次次意外惊喜的突现,守望着一个个孩子成功的笑脸。守望教育,只要我们接近了教育的本真,对教育心生敬畏并满怀诗意,我们都可以,而且应该做一个守望者——用自己的眼睛、头脑去关注这个世界中与我们相遇的人们,去批判不合理的教育现实,去反思和审视自己平凡或不平凡的日常教育生活。教授为我们描绘了诗一样的教育生活:“让我们在心系教育生活的同时,多一点平凡和朴实,多一点清醒和自觉,让教育生活成为师幼心灵自由徜徉、共同依恋之乡。”让我们守望教育,也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守望教育》感悟心得【第二篇】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和解放人的教育。可以看出,作者对教育是有深刻感悟的,他对诸多教育的讨论都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可以说,人文精神渗透在这本书讨论的许多问题中,人文关怀构成了作者讨论问题的基础。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状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资料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个性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就应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能够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必须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但是他不会不明白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透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理解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就应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就应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持续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守望教育》感悟心得【第三篇】
《守望教育》这本书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教育领域的认知和思考。这本书的作者通过深入的反思和实践,不仅揭示了当今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校长所面临的教育困惑,更展示了在教育困惑中不断探索的艰辛历程。阅读过程中,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被作者对于教育的热忱和坚守所打动。
首先,我被作者对于教育的深刻理解所折服。在《守望教育》中,作者不仅从理论层面对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更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案例,生动地展示了教育的魅力和挑战。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我被作者对于教育改革的坚定信念所感动。在书中,作者面对教育中的种种困惑和挑战,不仅没有退缩,反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去探索和实践。这种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教育改革的信心。
此外,作者在书中还传递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和观点。例如,他强调教育公平的重要性,认为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和情感;他提倡教育创新,鼓励探索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思想和观点,不仅对于当今社会的教育问题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我个人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阅读《守望教育》的过程中,我也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产生了共鸣。例如,在《时刻守护做人的尊严》一章中,作者通过与一位吹笛子的艺人的对话,强调了守护个人尊严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
总的来说,《守望教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和启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去探索和实践教育事业,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守望教育》感悟心得【第四篇】
我这个人是相信“书缘”的。
刚拿到刘铁芳教授的这本《守望教育》,就被封面的“守望”二字触动了。如今社会,速度已经深入人心,一切都是快节奏,教育也不能幸免:“30天变学霸”、“10天突破高考3500词”等等各类宣言比比皆是,殊不知教育是遵循一定规则的,没有积淀和滋润的教育无疑是揠苗助长。
我个人很喜欢木心的一首诗《从前慢》:以前的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是一种从一而终的信念,作为教师,我以为在外部任何纷杂的环境中,我们想要拥有这样的信念,首先必须保持内心的一份平静。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叫“守望”,我们教师先做到心中有万物,不骄不躁,才能给学生传递正面的力量。
在我看来,“守”即是陪伴;而“望”则是期许。正如刘铁芳老师在书中所说:“每个教师都应是教育的守望者。守望理想、守望耕耘、守望成长、守望收获;守望一张张小脸表情的变化,守望一次次意外惊喜的突现,守望教育,也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刘老师在这本书中以教育随笔的形式传递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字里行间的许多文字都引发了我的共鸣。
还记得去年10月,因为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缘故,这一年的国庆尤其隆重,举国上下都在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我特意开辟出一节课,与孩子们分享了同期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每一个故事的英文翻译,在对“护航”这个片段进行翻译时,孩子们的情绪高涨,你一言我一语,我并不打断他们,我就那样微笑的看着他们,看他们尽情释放对英语的热爱,看他们发散着各种无厘头的思维,大约过了五分钟,我在黑板上写下了“oneforall”,这一次他们的争论声音更大了,但我确信在这种看似耽搁时间的讨论中他们一定深切的体会到了“直译和意译”的区别,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差异。后半节课,我们一起学唱了《我和我的祖国》英文版,我和他们一起唱,一起挥动着手里的小国旗,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快乐,一节课不知不觉就结束了,这是高三的课堂,也许我失去了讲解一个难点的机会,也许我占用了本该做练习的时间,但我相信我把一种热爱、一种感知和一种追求种到了孩子们的心里,久而久之,这种内在力量的积聚终会成为他们破茧而出的助推力,成为他们蓬勃怒放的生命力。
所以我们的心要静一点,我们的情绪要平和一点,这样的教育才会让人觉得安心和温暖。最后用刘老师书中的一段话与各位共勉:“且让我们一道在树下坐一会儿,让我们共同享受此刻的宁静与自由,倾听心灵深处细微的震颤。让我们心系教育的同时,多一点平凡和朴实,多一点清醒和自觉,让教育生活成为师生心灵自由徜徉、共同依恋之乡”。
《守望教育》感悟心得【第五篇】
看新闻报道不难发现,道德缺失现象比比即是,对青少年成长极为不利。那么,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弥补缺憾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让良好的道德教育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豁然开朗。
标题“教化的困惑”,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考虑的审慎,并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惑。在“____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场”等篇目中,我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的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合适孩子。
书中提到的以美德教育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道德缺失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标准德育,但却无法回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照顾和沐浴。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
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使我获得深沉的学识和素养,进步了我的教育教学才能,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在教学活动中故事育人的力量,这些都将作为我以后教育学生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