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近代历史事件及时间表 历史近代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优秀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近代历史事件及时间表 历史近代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优秀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近代历史事件及时间表【第一篇】

从西方现代化传入,一系列的种种变革让中国近代从传统走向现代,但这一路并不平坦。我们要看到,这一段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不仅有进步,也有退步甚至倒退。近代史,本质上是中国人民渴望种种改变的历程,是艰苦卓绝的持久奋斗,是惨痛的压迫与争斗。

一、 以失败为鉴,以进取为梦

19世纪后期,以戊戌变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在中国兴起。问题在于,这些变革并没有收到应有的回报。败给制度与时代的困境,导致人民的生存福利受到伤害,愈加增长的民间反抗和党派争斗,让人民于无穷中看不见希望。

当代中国由此才能理解一个真正独特的道路是什么。只有通过多向发展,适应时代的挑战,才能近似地摆脱灾难的阴影。中国历史是复杂的,但我们必须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以进取的心态梦想前行。

二、 多元需求,多方选择

走过多年的革命路,特别对于那些亲历者而言,中国的近现代史显得颇具争议。不同的群体出现了极其分立的选择,不同的主张引起了互相斗争,激起了地域战争,也推动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快速转型。

有时候,难以找到正确选择的原因在于,没有受到启示般雄心的教育。 当人们真正了解自己是谁,真正明示目标之后,他们就有了选择的自由,让我们能够一步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的历史。

三、 社会与发展的连接

尽管中国近代历史多有良章,但是社会的变化真正是从20世纪开始。在这一点上,很显然,毛泽东等中国革命的倡先者是决定性的领导者。他们将教育发展与社会现代化结合起来,与贫穷到不可想像的农民群众立下了联系。

中国的一直是农业文明的背景,在如此短时间里实现现代化的成就也是异常卓越的。这无论直接和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外观察人士纷纷任命这一过程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发展之一。

四、 近现代史与国家意识形态

有很多国家盲目地懈怠了对自己国民的照顾,仅仅追求技术和社会现代化。这是损人不利己之举,会损毁国家的意识形态,造成全国土宜然的煽动。就像我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看到的。中国过度给予意识形态的权重,推动千百万人中的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获得了政治地位。

例如,在早年的战争中,中国政府成功地以这种人类问题的形式抵制了掠夺和历史强奸的势力。可以说,少数人民族无疑是中国成功的近现代历史中的一部分。其实,相较于意识形态,文化对国家更有深厚的贡献,为国家准备繁华之前的必需品时,最好保持一定的平衡。

五、 文化、体制和国家稳定

正如一位将大提琴拉到现场的音乐家所表述的,文化的新风也是一种能够拯救世界的力量。中国的文化基础与其历史广阔,自然而然地推动了现代的稳定发展,直到近年来,还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走向了全民现代化。

虽然从现在来看,经济成就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文化在其中的位置却仍然是主导性的。毕竟,何种文化发展路线是共建文化基础的根本。在进行繁荣发展的道路上,政府的角色非常关键,即从人民的角度出发确立合适的行动计划,才能真正践行文化稳定的责任。

近代历史事件及时间表【第二篇】

类别

成就

时间

科学家

地位与作用

数学

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

17世纪

(法)笛卡尔

把变量引进数学,从而使精密的测量和计算有了可能

(英)牛顿

(德)莱布尼茨

力学

牛顿软科学体系

17世纪后半期

(英)牛顿

对以后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电磁学

电磁感应原理

19世纪30年代

(英)法拉第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电气时代

化学

原子论

19世纪初

(英)道尔顿

近代化学得到长足进步

分子概念

19世纪

(意)阿佛加德罗

化学元素周期律

(俄)门捷列夫

化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

物理学

放射性元素镭

19世纪晚期

(法)居里夫妇

物理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对论

20世纪初

(德)爱因斯坦

自然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4世纪,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答: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发生巨大变化的又一标志,从此欧洲进入一个文化昌盛的时期,许多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和启示。文艺复兴不仅在当时是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场伟大变革,而且成为近代文化的先驱,近代文化在它的基础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们通常把世界近代史分为两大时期。第一时期从1640年到1870年,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时期从1871年到19,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和帝国主义最后形成的时期。近代第二时期的文化在第二册世界历史课本里阐述。本节课我们所讲的是17世纪以来三四百年的科学和文化的成就,首先我们来了解自然科学革命。

(请同学阅读课文提示)

[讲授新课:]

一、数学和物理学的进展

(1)解析几何学的创立

数学在17世纪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使用了小数来表示分数,代数符号已经规范化。代数是进行着数量关系的研究和运算,它原来只是算术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方法的不断改进,符号体系的被引进,使代数有可能成为一门科学。首先用字母做符号的是法国数学家维叶特。后笛卡尔改进了维叶特的符号体系。笛卡尔的方法和我们现在用的已十分接近,表明代数符号已基本实现规范化。符号的规范化,符号体系的建立,使代数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笛卡尔在数学上的`又一大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几何学进行着空间形式的研究,如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解析几何学的所谓“解析的”,其意义实际是“代数的”,它实现了几何和代数的结合,即形和数的结合。

(2)微积分的发明

提问:微积分的发明者及意义。

教师特别强调: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发明了微积分。

随着解析几何学的建立,必然导致微积分的产生,微积分是人类思维的伟大成果之一。

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外力干扰,进行等速运动,就可以用一条直线来描述,用初等数学就可以求出它的运动速度或者所走过的路程。可是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不但运动速度每时每刻在变,而且椭圆的方向处处在变。怎样来计算行星在无论哪个时刻的速度呢?用什么办法来精确地描述椭圆的方向变化呢?科学家牛顿和莱布尼茨在研究笛卡尔解析几何的基础上找到了出路。

可以把任意时刻的速度看作是在微小的时间范围里的速度的平均值;当这个微小的时间间隔缩到无限小的时候,就是微分的概念。一个变速的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范围里走过的路程,可以看作是在许多微小时间间隔里所走的路的和,这就是积分的概念。科学家从这些基本要领出发,建立了微积分。

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也好,上古和中世纪的代数学也好,都是一种常量数学,微积分才是真正的变量数学。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使人们习惯于常量计算,但是只要稍稍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人们遇到的就是大量的变化着的事物。现在有了微积分这门变量数学,对变化着的事物进行精密的测量和计算就有了可能。所以,微积分的发明不仅在数学史上,而且在整个人类的认识史上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称得上是一次“革命”。

牛顿在1665年发明了微积分,但他只是把研究结果通知了自己的一些朋友。莱布尼茨最早关于微积分的笔记写于1673年,他在这方面的著作发表于1684年,比牛顿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时间要早。于是,就引起了关于微积分的发明权的争论,欧洲大陆的数学家们站在莱布尼茨一方,英国的数学家们站在牛顿一方,双方剑拔弩张,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在牛顿和莱布尼茨死后,经过调查证明:双方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独自发明的。

(3)牛顿和力学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中小字部分:牛顿简介。

再请同学看书归纳出牛顿的科学成就,教师填表格。

牛顿在科学上重大贡献有很多,在本课课文中主要指的是发现运动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反映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牛顿把力学确定为完整、严密、系统的学科。

请同学思考:牛顿在物理学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因。

教师归纳: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牛顿以前有许多科学家对力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牛顿本人的天资和刻苦努力。牛顿有句名言: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充分表现了牛顿的谦逊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4)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

提问:电磁感应原理的发明者、时间及作用是什么?

法拉第是自学成才而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他出生在英国一个贫困的铁匠家庭,只上过两年小学,十二三岁曾以送报获得微薄收入辅助家庭,14岁当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在七年的学徒期间,废寝忘食地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的书籍,他勤奋好学,工作努力。法拉第由于对电磁学作出的贡献,而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从此,人们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发电机、电动机、建造起巨大的水力和火力发电站。人们利用电能推动工厂机器运转,利用电力为人类服务,推动了一系列新机器和新产品的研制,从而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电学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二、化学和生物的发展

(1)原子―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

道尔顿出生在英国一个贫穷的家庭,年轻时干过农活,27岁时成为曼彻斯特新教学院的数学和自然教师。他没有受过正规的科学教育,但他不屈不挠的勤奋自学使他对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8,他提出了近代的科学的原子论。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小的微粒一原子组成的;每一种物质都由自己的原子组成;化合物是由几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按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不同的元素原子量不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即使以当时的标准来看也是有缺陷的,但道尔顿不愧为现代自然科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子科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18,阿佛加德罗在论文中提出: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分子是具有物质特性的最小单位。

原子―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合理地解释了很多化学现象和定律,给化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

(2)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说明门捷列夫的周期律引起广泛重视的原因。

(3)达尔文的进化论

关于生物是神创造的观点,称为“神创论”;关于生物物种是一成不变的观点,称为“物种不变论”。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但在18世纪中期以前,这些错误观点的盛行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除社会宗教原因外,生物学的发展状况也是一个原因。

林耐(17-1778年)是18世纪最伟大的植物学家,他在总结前人作过试验的基础上,拟定了最初的生物分类学,但他认为物种是由上帝创造的。

法国学者布丰(1707年-1788年)为进化论的前驱者。他的进化观念最初由观察化石得到启发。他拒绝接受上帝创世的说法,对整个自然界提出了一种发展的观点。他把生物界与地球的历史联系起来,断言有机界并不是以现有的形式被创造出来,而是有自己的发展史。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年-1829年)于18出版了著名的《动物学的哲学》一书,明确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把生物进化思想卜升到理论的高度。他在书中指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不是不变的。他还指出,在自然界,生物物种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牛物科学的最大成就。它是生物科学的一次理论综合。从达尔文开始,把生物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且从发展的观点对生物进行研究。

进化论的提出,在人类整个思想史上也是划时代的大事。17世纪的牛顿把上帝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虽然牛顿承认了上帝的第一性),现在,进化论又把上帝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恩格斯在1883年总结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时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个比喻是对达尔文的最高评价。

(4)巴斯德开创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巴斯德是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他开创的生物学分支――微生物学,改变了外科手术的面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成功率。

三、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的科技进步

(1)发现放射现象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并深入研究了x射线,后人为纪念他,也称伦琴射线。伦琴这一发现,成为人类探索原子内部的微观世界的重要开始。因发现x射线,伦琴获得19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

(2)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及其夫人玛丽・居里,在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物质铀(18)以后,对放射性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87月,他们从铀沥青矿中含g的部分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大人的祖国波兰);同年12月又在含钡的部分发现了另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镭”,其放射性强度要比纯铀强900倍。以后,他们又在极其恶劣和简陋的条件下,不顾个人健康,艰苦工作了整整4年,终于在19从数吨铀沥青矿渣中提炼出微量的氯化镭,并初步测定出镭的原子量是225。居里夫妇由于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等重要成就,而与发现放射性铀的贝克勒尔共同获得19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3)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德国出生的犹太血统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19世纪末,由于电磁学方面一系列的新发现、新实验同经典物理学理论发生了矛盾,物理学出现了危机。当时老一辈物理学家都企图用修补漏洞的办法来维护经典理论框架。科学界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爱因斯坦,却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对物理理论的基础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解决这一危机。19,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时空结构(四维时空)同物质分布的关系,指出了物质问所存在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即时空弯曲)而引起的。相对论的捉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相对论既是原子内部的微观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大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础。相对论的提出,使爱因斯坦成为继牛顿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课堂小结]

1.结合表格小结所学内容,巩固新知。

[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一、二、三。

[教法建议]

1.由于本课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的人名及事件较多,故教师在讲授时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语言准确,板书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边讲边问边填。

2.讲授时最好以启发式讲解为主,配以简明的表格和适当的电教手段,增强其生动性、趣味性。

3.讲授本课涉及的力学、电磁学、化学、生物学的发现或成就时,要充分运用学生在其他学科中所学的知识,帮助理解,并引导他们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认识。

4.本课涉及的科学家较多,在讲解过程中注意适当补充他们的成长经历、钻研精神、爱国思想等优秀品质,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见贤思齐,有所贡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初中《世界历史》第一册教案)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贾小竹)

近代历史事件及时间表【第三篇】

近代历史是一个深奥而庞杂的学科,包含着从近代以来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在学习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智慧。通过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背后的意义,我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在下面的几段中,我将分享我对学近代历史的一些体会。

首先,学习近代历史让我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历史是我们的根基。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当前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近代历史中的一系列事件和变革,直接影响和塑造了现代世界。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的现状,也能够为当下和未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其次,学习近代历史让我明白了历史的复杂性。近代历史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无论是国际间的竞争与战争,还是国内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都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历史并不单一,它有时是混乱的、矛盾的,我们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以避免片面的理解。这种思维方式将给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和世界提供有益的帮助。

第三,学习近代历史让我学会了分析问题和思考历史自身的合理性。近代历史中的每个事件、每个决策都有其原因和背后的逻辑。学习近代历史就是要学会思考和分析这些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历史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原因和背景的,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背景、思想以及相关的社会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真相,并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

第四,学习近代历史提高了我对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和国际关系的认识。近代历史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交织的历史。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各国的历史文化,理解各种民族的习俗和传统。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学习近代历史,我发现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我们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共同面对全球挑战。

最后,学习近代历史还激发了我对社会公正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近代历史中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和人权斗争,激发了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学习历史,我们会看到不同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也会看到人民为了自由、平等和公正所做出的努力。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为实现社会公正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学习近代历史让我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有趣之处。通过学习历史,我不仅提高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加深了对世界多样性和国际关系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认识历史和世界,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做一个有追求的历史学习者和思想者。

近代历史事件及时间表【第四篇】

摘要:他,极力主张兴办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他,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他,坚决反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差使中国失去了西北的大面积领土……他,就是功过是非集于一身,在近代史上被纵说纷纭、评判好坏不一的清廷官员——李鸿章。我幵非为其正名,亦无意恣意诽谤,只是根据辩证唯物观点,站在尽量公正的立场分析他对于中国近代史不可磨灭的影响,或好或坏。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李鸿章

晚清重臣李鸿章,他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兴办洋务运动,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最后哀荣。从他步入仕途之始,“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100多年来“论犹未定”。有说其有误国、卖国之罪的,一说他有爱国进取之心,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论不过是过世亐烟罢,我也只是仅仅根据其人其事对近代史的影响谈些个人看法,毕竟在近代史上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不灭,一味颂扬或者盲目贬斥都暂且放开一旁吧。

根据历史先后顺序,我拣选了一些重要事件,且发表我的一愚之见。

一、“壮年戎马”

壮年李鸿章,是考取功名之后,投笔从戎的。那时的他,初出茅庐,被曾国藩赏识。他曾奉曾国藩之命整顿团练,招募新兵编练淮军。1864年,率部攻兊常州,再攻占太平天国首府南京。1865年,署两江总督。旋调集淮军6万人赴河南镇压捻军,接替曾国藩为“剿捻钦差大臣”。可以说他是戎马十年了。

1、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被后世史家和百姓骂成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其实这不仅对李是不公平的,对太平天国也是不公平的。大家太”抬举”它了!

事实上,太平天国自从定都南京之后,就失去了原先的代表农民阶级的农民军的实质,内讧四起,骄傲自满,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思想愈来愈多的侵蚀到革命队伍内部。大兴土木建筑王宫,养尊处优生活奢靡。这就证明了太平天国在本质上与清庭没什么差别。再则,当时的李鸿章幵非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角,作为才出道的书面小生,他仅仅是个配角罢了。由此观之,李鸿章之于太平天国运动,不过只是历史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历史发展观来讲,作为农民政权本身具有局限性的太平天国始终都会走向末路,而李鸿章便成为了恰好使其末路的人而已。除此,别无其他。

2、编练淮军

在镇压太平天国期间,李鸿章深切体会了“洋枪洋炮”的威力,他精编优秀军官担仸不同职务,仸用其能,幵以西式武器装备部队,坚持新法训练,以改进淮军的战斗力。有了这样一支军队,李在与太平军的交手中连战连胜,不仅保住了上海,而且钳制住了太平军的许多精锐之师,对清庭最终战胜太平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军队就在李到了上海之后建立起来。他意识到了这个世界是由不同力量的竞争者所组成,西方在武器和技术方面都已大大超越中国。所以,在军事上,他开始采用西化管理幵装备了西式器械,对于中国军事近代化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军事近代化从此开始了。

二、“中年封疆”

封疆大吏李鸿章,当时已是权倾三朝。彼时,俄国占据着伊犁,英国也虎觅眈眈,意图瓜分西北。

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在大清地图上形如虚设,新疆从大清的“实际版图”上已经消失。他却向慈禧奏言:“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他用“海防”重于“塞防”的理由来搪塞收复新疆之举,幵听之仸之,只求不伤元气,这是他对祖国河山的冷漠。尽管在左宗棠的坚持下终在一年后全境收复新疆,但李鸿章在这件事上渲染的败笔,差使中国如丧失外蒙古一般丧失新疆,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三、“晚年洋务”

确实,李鸿章是他所处的时代的一个关键性人物。清王朝末世衰危、内忧外患,在同外国的交往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师夷长技”的重要性。因此,他"师夷长技",以清醒的头脑和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求取中国的"富"和"强"。洋务运动后期,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领导和兴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办了实力强大的中国近代海军;派遣了留学生,培养人才。所有这些,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幵使落后的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他的军事、教育、经济、外交等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直至今天仍留烙印。这些都说明,李鸿章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全方位的近代化。

然则李鸿章主张的“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规制器之器”始终没触及更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对于上层建筑他有着深深的信仰,彻底贯彻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所以就算对于各方面近代化工作李鸿章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作为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却忘记了进一步推动事物的发展,从这一点来看,他对历史的影响就是反向性的了。所以,最后,洋务运动失败了,失败于他对于封建势力的忠诚上,失败于他永不会触犯的封建制度上。

纵有对中国近代化诸多方面的推动,最后,洋务运动都不得不止步于无法触及制度的软肋上,也便是功亏一篑了。

四、签订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的一生,多次代表清廷办理对外交涉,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法》、《马关条约》、《中俄密约》及《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晚年李鸿章,已入值中枢,主持外交,活跃在晚清政坛。他认为,“外须和戎,内须自强”,在与外国交涉中,他负责具体的谈判、具体的签字、具体办理了很多的条约。作为封建制度的忠诚卫士,从维护统治阶级及其自身的既得利益出发,其所思所为无不打上时代的和阶级的烙印。为了争取和局,在交涉时他又失却了坚守,多有妥协。

1、《中法新法》

由于李鸿章一向坚持争取和局的外交思想,幵对时局的清醒认识,就其和局思想本身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但他的这一思想客观上却存在很大的局限,幵直接导致了中法战争中国的不败而败。要知道,当时中国的国势幵不比日本弱。曾有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可见就历史的环境而言,对中国的自强是相当有利的。

就中法战争失败,签订《中法新法》来说,李鸿章耽误了中国发展的前程。不敢说历史就此改变,但他对近代史的负影响从这里已经显现出来。

2、《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敀意挑起的侵略战,而清政府对于日本肆意的挑衅却无心抗战,一再求和,最后派身为直隶总督的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全权代表、大臣伊藤単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议和。此时的李鸿章,仍旧是按照他一贯的主张争取和局,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和?不和?这是一个问题,它决定了中国会不会签条约,当然,他是要求和了,整个腐败的清王朝都是要求和了。从这一点来看,顺应时局顺应大流的李鸿章追随清王朝就注定败局。然而后人骂他卖国贼,我却不敢苟同了。要说啊,我们的李鸿章同志作为封建制度的忠诚卫士,一心维护统治阶级及其自身的既得利益,打死也是不会卖国的。毕竟,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是不允许他这样做的。在谈判过程中,日方条件苛刻,他努力乞求降低条件,最后在日本的威逼与清廷的妥协下,李鸿章签下了历史上最刻毒的《马关条约》。

悲乎,李鸿章!注定的历史棋子。

小结

纵横驰骋晚清政坛半个多世纪的李鸿章,被梁启超评价“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他在仕途几十年间涉及了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促进近代化的事迹显示了他创新的血液,执意中国苟且于侵略者手中是他阶级本质的表现,而封疆时期反对收复新疆的过激则是他不可逃脱的罪责。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李鸿章创新过,李鸿章妥协过,他是中国过渡时代的过渡人物,他的特征存在于中国历史过渡的特征。作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路先锋,也因对外来侵略者的妥协退让而使中国丧失主权和领土。

综述,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正负都是有的,而这些,谁也不能称出个孰轻孰重。只是,功过焉能相抵,遭遇是是非非的老人,他不过是被历史玩弄于鼓掌间的棋子罢了。

近代历史事件及时间表【第五篇】

1、暗杀宋教仁:

(1)原因:袁世凯就任后,为建立独裁统治,破坏责任内阁制,宋教仁组成国民党并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优势。

(2)袁世凯重金收买宋教仁不成。

2、事件: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4、领导者:孙中山、黄兴

5、结果:被袁世凯镇压。

6、失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国会。

(2)1914年5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

(3)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4)为实现皇帝梦牺牲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2、复辟帝制:1915年底,他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民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登基。

三、护国战争

1、原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2、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3、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4、袁世凯失败原因:

(1)复辟行径不得人心。

(2)北洋军队人心涣散。

(3)袁世凯众叛亲离。

四、军阀割据

1、北洋军阀分裂:

(1)直系:冯国璋、曹锟;控制江苏、江西、湖北。

(2)皖系:段祺瑞;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掌握北京政府。

(3)奉系:张作霖;东北。

其他还有滇系:唐继尧,控制云南、桂州;桂系:陆荣廷,控制广东、广西。

2、军阀割据的后果: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知识拓展

1.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政治、思想演变的因素有哪些?

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的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2.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异同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

(1)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间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三次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活动,一次比一次更先进,一次比一次探索更深入。

(3)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为戊戌变法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阶级基础。

(4)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5)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他们吸取了戊戌变法的教训,主张运用彻底的革命手段推翻封建统治。

(6)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斗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其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

(1)它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它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赋予国民自由权利。

(2)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

(3)约法还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

综上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5.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1)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2)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6.中国近代化的三个阶段及中西近代化历程的比较

比较:西方近代化历程的道路是,思想解放?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中国恰好相反,即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从根本上说,这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7.全面评价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同时,也使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果实最终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作为孙中山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最主要的历史贡献在于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由清政府换成了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

8.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1.尽管袁世凯掌握着全国政权,但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

2.辛亥革命摧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行为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3.北洋军阀内部的离心。

4.孙中山、蔡锷、梁启超等人都反对袁世凯,发动全国规模的护国战争,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

39 993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