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圣地参观心得感想:参观革命圣地的感悟和体会

网友 分享 时间: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延安,是一个让每个中国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延安,是一个让我内心世界向往已久的地方。

从小,我就向往延安、向往宝塔山、向往延河水。

至今,我仍然记得,小时候,家里面挂着的三幅年画,一幅是毛主席画像,一幅是天安门城楼,一幅便是革命圣地延安,上面写着两句话: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光芒四射。父母一字一句地教会了我这两句话。从那时起,我就常常问自己:为什么宝塔山会光芒四射呢?就这样,延安,成了我用一生去追寻的地方。遗憾的是,无论外出求学,还是参加工作后,我都没有机会去延安。

在今年建党XX周年的时候,我终于圆了去延安这一梦想。怀着朝圣的心情,带着求知的愿望,我和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一同走进了魂牵梦绕的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红色教育。在这块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土地上,没有旖旎的风景,只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宝塔山、南泥湾……在革命伟人曾生活工作过的一孔孔窑洞前,在七大会址的中央大礼堂里,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前,在一个个斑驳无语的文物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一股强烈的情感不时冲击着我的胸怀,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一堂堂丰富生动的视觉盛宴,一次次近距离的心灵触摸,引领着我的思绪重新回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那段历史,走进延安,走进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走进延安,去寻找我们曾经失去的记忆,去寻找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动力之源。

一、延安之行,亲身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产生过程,更深入地理解了延安精神的本质,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延安精神力量的伟大。

第一次来到了心中的革命圣地延安,亲眼见到了已经熟识于心中的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枣园的灯光和杨家岭的会堂,认真学习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革命史、伟大的延安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3天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内容丰富,紧张有序,无论是史实丰富、脉络清晰的现场讲解,还是身临其境、感知伟人的实地参观,无论是宝塔山下的庄严宣誓,还是深情学唱革命歌曲和陕北民歌,我的思想一直被感染着,心情一直在激动着,大脑一直在思索着,灵魂一直在感悟着,我深感延安的这些地方都是有大学问、受大教育的地方,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吸取、继承和发扬的。

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延安是一座丰碑;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延安是一个转折;在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际,延安是民族的希望;在中国革命处于迷茫的时候,延安就是一盏明亮的灯塔。在走近延安、回望历史中,我第一次如此全面系统地感受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峥嵘的红色岁月和辉煌的革命历史,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着以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整风精神等为主体的伟大的延安精神,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思考着延安精神、党的优良作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这些都使我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收获颇丰,那就是不忘艰苦卓绝的历史、不忘看齐意识的要求、不忘矢志不渝的信念、不忘共产党人的本色。

这是一次重温誓言、锤炼党性的“精神”之旅,我的精神在延安再次得到了升华。延安,从1935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战斗、生活、工作了13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迎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也就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通过学习考察,使我更加深刻感受到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及时代价值。当我在宝塔山和同志们再次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的时候,入党誓词已深深刻印在我的头脑中,每个字,每个词,每一句都感到沉甸甸的,特别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感到是那样铿锵有力。尤其是再次想到毛泽东6位亲人、徐海东66位亲属、贺龙1000多位家族成员被害牺牲时,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深深感到: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为了共产主义信仰和革命事业不惜一切,抛头颅、洒热血,靠的就是坚而又坚的理想信念!他们胸怀的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舍得是“小家”,为的是“大家”!

这是一次重温党史、不忘初心的“寻根”之旅,我的人生观在延安再次得到了感染。老一辈革命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延安,每件文物就是一段难忘的历史,每段历史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承载着不朽的延安精神!在延安,我再次聆听重温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从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人格的魅力。我再次聆听重温了从苏联回来的毛岸英按照毛主席要求,到农村去,上好劳动大学这一课和抗美援朝中,毛主席将岸英送到前线,直到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这一故事后,内心极为不平静,眼泪直打转,这就是伟人的大爱情怀。我再次聆听重温了张思德的故事,二十九岁的年华太短、太短了,但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那样的久远、久远。我再次聆听重温了白求恩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来到中国救死扶伤的故事,明白了什么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他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之中……一个个故事,一种种精神,再一次聆听重温和感悟,让我深感人民利益至高无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力量和源泉所在。我们党从一成立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在陕北13年间形成的延安精神,其实质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的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整理发表后仅757个字,成为经世之作,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这是一次学习精神、追寻足迹的“圆梦”之旅,我的知识在延安再次得到了丰富。通过参观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党在延安的十三年,是由弱到强、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低潮走向高潮、由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159篇著作中,其中写于延安时期著作的就有112篇。正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博大胸怀,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组织了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起了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使中国革命走出艰难的困境,夺取了新中国的胜利。70多年前,贺敬之怀着对理想的追求、对延安民主和革命的向往,来到延安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写下了“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著名诗句,让延安成为了无数热血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70多年后的今天,我来到延安,圆了我也替我的父母圆了那个遥远的、温暖的、燃烧着红色火焰的美丽之梦!XX年飞逝,弹指一挥间!我们的党走过了非同寻常的XX个春秋,我们的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全国各族人民跟着党,继续奔向更加美好的全面建成小康之路,而这不就是父辈们与无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梦想吗?如今,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接过了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将在革命前辈铺展的新征程上,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斗!

这是一次重温理想、筑牢信念的“补钙”之旅,我的初心在延安再次得到了坚守。毛泽东在延安期间写下《为人民服务》这部光辉著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都是对共产党党性和宗旨的最精准表达。来延安,就是要追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延安13年战火纷飞日子里奋斗的历史,就是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里成长的密码。走过梁家河的村史室,当年建起的铁业社、沼气池、机磨坊、代销店、缝纫社,他带领乡亲们建成的淤地坝,在他住过的几孔窑洞里、书台前、炕台边,一张张老照片,一幅幅历史图景,一孔孔承载着历史的窑洞,还有这山这水,这片黄土地,一步步走来,这里的沧桑巨变,让我强烈感受到,当年年轻的习近平是怎样敢想敢做敢担当的,是怎样地干群众最需要的事情的,是怎样带领乡亲们艰苦创业和改善生活并得到大家拥护爱戴的。在这里,充满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充满了一心为民的情怀,充满了艰苦奋斗的斗志,充满了敢为人先的务实担当,充满了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这段经历,使得他成为我们党的领袖后始终充满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与群众感情,这份为民的初心,历久弥新!

二、延安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党性修养价值,要在弘扬延安精神过程中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激发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精神力量。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的命题,随后,张闻天、陈云先后发表《论青年的修养》、《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1939年7月,刘少奇作题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对加强共产党员修养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在“七大”召开之际,毛泽东挥毫为代表题写了“提高党性”的赠词,号召全党锤炼党性,增强党性,为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争取国家解放和民族复兴,提供思想支持和精神动力。当前,在我们党经受“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挑战的背景下,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从延安精神中深入挖掘党性修养价值,在弘扬延安精神过程中锤炼党性修养,坚持党性、筑牢党性、提高党性。

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政治修养,政治上守好底线。延安时期形成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问题——领导核心问题。今天,我们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实践中,就要始终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信念的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确保人大工作沿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理论修养,意识上树立高线。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命题。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仍然必须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要从延安精神汲取实践修养,行动上决不掉线。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专门撰写了《实践论》,强调了党员加强实践修养的重要性,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与目的,是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重要判断标准。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更要特别加强实践锻炼,始终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气,那么一种革命精神,把延安精神传承和落实到新时代人大各项工作中,用创新性实践扎实推进人大事业发展。

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思想和作风修养,思想上筑牢防线。在延安精神的内涵中,思想和作风修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抗大精神”中,凝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以及“不怕牺牲一切的精神”;在白求恩精神中,蕴含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共产党人做人的基本价值观;南泥湾精神则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而延安整风精神,则是加强党员政治修养和纪律修养的典范。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核心要义和科学方法,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认真学习我党最新的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推动人大事业而勤奋工作、努力奋斗。

三、重温“窑洞对”,坚定制度自信,牢记历史使命,扛起人大担当,完成新时代赋予人大事业“两个机关”建设的新使命。

在延安,我不由地想到了“窑洞对”这个故事。73年前,也就是1945年7月,在著名的延安“窑洞对”中,毛主席的回答揭示了人大制度的核心理念,这就是人民主权理论和民主监督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准备已经成熟。毛泽东思想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的直接渊源。早在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指出,“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至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在我国初步形成。我想,当年的“窑洞对”,是一个善意的提醒,是一种警示的告诫,是一记长鸣的警钟,更是一种庄严的宣示。73多年后,“窑洞对”仍发人深省。2012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与八个民主党派领导人座谈时,重提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的著名“窑洞对”,认为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鞭策和警示。今天,我国实行的根植于中国土壤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跳出黄炎培所说的“历史周期率”的“秘诀”,就是对“窑洞对”的最好的历史回答,就是从人人起来负责,让人民监督政府到“四个全面”的治国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伟大的时代需要大格局,伟大的事业需要大担当,作为处在这个伟大时代的人大工作者,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承担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责任,这是新时代人大工作者应该有的担当!从人大来讲,就是要将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与贯彻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结合起来,积极适应“两个机关”建设的新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锲而不舍地加强作风锤炼,提振精气神,完成新时代“两个机关”建设的新使命,当好新时代人大“答卷人”。在今后工作中,要将延安精神植入灵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血脉,让永恒的、伟大的延安精神在人大工作中焕发出新时代的熠熠光辉!

要扛起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担当。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权威。增强“四个意识”,思想上高度认同、坚信不疑,政治上坚决拥护、坚忍不拔,行动上始终紧跟、坚定不移。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条“生命线”。强化政治意识,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做政治上的清醒人和明白人。要注重党性锤炼。古人讲: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对党忠诚,必须不忘初心、坚守本心,做到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表里如一,持之以恒修好党性教育这门共产党人的“心学”,把加强党性锤炼作为常修课。

要扛起热爱人大事业的历史担当。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与政府角色虽不相同,但都是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一届有一届的使命,一届有一届的担当,一届更要有一届的作为。走进新时代,人大工作越来越实,工作面越来越宽,工作要求越来越具体,人大工作的任务将越来越重,责任也将越来越大。因此,要时刻保持昂扬斗志,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有推动人大制度与时俱进、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在人大工作中建功立业,在阳泉发展史上、阳泉人大志上写下自己人生的重重一笔。要激励人大干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勇于担当,特别是在机关干部提拔任用上,要按照中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大力倡导重品德、看表现、讲实绩的导向,不能让踏实能干、担当干事的人吃亏,不能让投机取巧、四处钻营的人得利。

要扛起勤学善思的学习担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废于随。学习永远都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再好的手机都要充电,再好的电脑系统也要更新,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不改变,你将被这个社会淘汰,何况我们处在大数据这个时代,所以学习永远在路上。只有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常态、一种需要,好学勤学、乐学善学,才能适应新时代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学政治理论以养正气,多学业务知识以增才气,多学法律法规以壮底气,多读文学艺术书籍以添灵气。要善于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外面学,积极吸收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要做到集体组织学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思悟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领会精神实质,努力提升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使机关干部成为熟悉人大工作法律法规的“活字典”和精通人大业务的“多面手”。

要扛起吃苦奉献的思想担当。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人大工作政治性、法律性和程序性很强,需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就要求人大干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把握现在、干好当下,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和“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为新时代的人大事业付出智慧和力量。要有甘当“老黄牛”的乐观心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既要把工作当职业,又要把工作当事业,真正做到“守得云开见日出”。要有“钉钉子”抓落实的精神状态。“钉钉子”精神是一种方法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推动党委重点、政府难点、百姓热点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促进民生实事一件一件去办理,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以履职实效赢得人民群众对人大制度的信任和拥护。

要扛起敢于负责的责任担当。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作为新时代的人大干部,要把握“三点”“三同”,挺起担当的脊梁,直起负责的腰杆,在其位谋其政,谋其政尽其责。要依法行使好立法权,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要依法行使好监督权,选好角度、掌握尺度、把握力度,把党委重视、政府关注、群众关切、人大可为的事项,作为监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打好监督“组合拳”,提高监督实效。要依法行使好决定权,围绕党委有要求、法律有规定、群众有呼声的重大事项,依法有效行使决定权,作出决议决定,把党委的决策意图转变成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为新时代阳泉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要依法行使好任免权。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选举任免相统一,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通过法定程序使党委推荐的人选成为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为全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组织保障。

要扛起清正廉洁的道德担当。清正廉洁既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也是党员干部的道德底线。人在做事天在看,这个天就是党纪政纪,就是百姓群众,就是道德良心。作为人大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待一切名利要拿得起、放得下,在诱惑面前心静如水,不为外物所动,纯洁社交圈、规矩工作圈、净化生活圈。要严格自律。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越来越严,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严格自我约束,守住条例准则、生活作风、廉洁奉公“三条底线”,算好利益、法纪、良心“三笔账”。要自我修养,追求高尚生活情趣,不为消极观念所扰,不为蝇头小利所惑,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生活纪律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八小时内与八小时外一个样,台上与台下一个样,人前与人后一个样,真正做到“三个一以贯之”和“五个过硬”。

回望延安,我听到了历史的回响:毛泽东同志指出:“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回望延安,我听到了时代的号角:习近平同志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以求真务实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组织保证”。

带着思考,我来到了延安。带着感动,我离开了延安,耳边再次响起那高亢的陕北的民歌声,再次响起那安塞腰鼓的鼓声,再次响起那庄严的宣誓声,再次响起贺敬之动情的咏诗声,再次响起南泥湾大生产的革命歌声,再次响起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讲话声……正是这些声音,汇成了延安十三年伟大史诗的壮美乐章!

昨天,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延安精神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明天,延安精神将继续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次延安行,终生延安情!

39 2795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