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启示心得体会范文-学生热选优秀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大学启示心得体会范文-学生热选优秀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大学启示心得体会-学生【第一篇】

作为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我深深感受到大学带给我的启示。在大学这个汇聚了各种人才和资源的舞台上,我经历了自我探索、各种挑战和成长。这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下面我将就大学启示的几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自我认知。

来到大学,我发现自己在一直从事着的是基于高考分数的选择。这一阵茫然和困惑,让我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通过课程、参加社团以及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我慢慢清晰了自己的理想和倾向,也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长处。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对自己的精神准备和认知,是未来成功的前提条件。自我认知也是我保持初心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使我能坚守自己的信仰,不偏离自己的人生轨道。

二、学术成就。

在大学的学习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是收获了想象力,探索能力,严谨性和思考能力。在学习领域中,知识的可持续性就是生命线,我们深度学习,我们不忘初心,保持好奇心,这样才能让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更优秀的方向。同时,为了更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我还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和科研项目,通过挑战自己和与同学的合作,不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多元社交。

在校园里,我结识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这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各种社交活动,我发现身边的人们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能力和价值观。在与人交往中,我学会了尊重他人的独特因素,寻求合作机会并善于分享资源。社交网络是我发现优秀资源和创造机遇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利用和发挥,我推动自己所属团队的共同成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追求内心平衡。

在大学阶段,我意识到内心平衡是达到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环。与外在目标一样,内心的信念和坚守才能让我真正地踏上成功之旅。对于我而言,我通过听音乐、运动以及自我调整等方式,追求内心的平衡。在处理生活的压力和私人空间的分配中,我也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找到适合自己、令自己安心的方式,并引导自己朝向正能量,坚定前行的脚步。

五、实现人生价值。

在大学中,我很清楚自己的意愿和方向,并利用校园资源或线上资源积极拓展自己的领域,提升自我品牌价值,同时发挥个人长处,完成使命和意识,并推向更高层次。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我认为要保持自我、发挥自我,不断了解自己和周围环境,提升综合能力和人际关系,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追求目标,以实现人生的领航路线。

在大学的历程中,我习得了大量知识和技能,并在朝向人生目标的道路上,坚持探寻人生的意义,这意味着始终保持着向前的动力和信心。我将继续在自己的路上,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为了实现完美人生版图而一直前行。

大学启示心得体会-学生【第二篇】

伊拉克战争与1991年海湾战争相比,是一场在相同的地点、与相同的对手、用不同的战法进行的战争。两场战争的主要区别是:

一、1991年海湾战争直接动因,是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联合国安理会立即召开会议,通过了660号决议,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要求伊拉克无条件从科撤军。美国出于保护西方石油来源和为建立符合其利益的世界新秩序的目的,乘机带头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随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名,出兵海湾。通过42天的交战,美军达到了战争目的。在这场战争军事目的上,美国也是为了试验新的作战理论。近年,美军大力倡导军事变革。指导伊拉克战争的理论是“网络中心战”理论,并运用1996年提出的“震撼与威慑”的新理论:强调运用猛烈的火力,震撼性打击对手,不分前沿和纵深,全方位迅速地对敌人进行打击,运用先进的精确制导技术,打击对方目标追求双方较少的伤亡;空中与地面行动同时展开,目的是摧毁对方的意志,使其政权崩溃,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轰炸,而是利用高技术加特种兵的战术进行作战,这是美军军事变革的主要成果之一。从武器装备质量上看,美军武器装备大部分已实现信息化,而伊军武器装备大多仍停留在半机械化或落后的机械化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时代差”,美英联军是如何打这场不对称战争呢?美军此次的作战特点可以概括为:越点打击、长驱直入、陆空一体、向心攻击。美英联军绕过了巴士拉、纳西里耶等战略要地,围而不打,避免与伊军过多纠缠,陆上突击速度很快,直扑巴格达;美空军在对伊重要据点进行精确轰炸的同时,对地面行动也进行了有力的支持。

二、在战略指导和作战思想上,海湾战争是用先进战法打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要求确保战争胜利,但并不要求速战速决,作战指导是先实施战略、战术空袭后,再实施地面攻击,而伊军则采取依托沙漠工事坚守,实施集中指挥,与美军打堂堂阵地战;伊拉克战争,美军要求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打信息化战争,不仅要求确保胜利,而且要求速战速决,作战指导是空地同时进攻、精确打击、直取要害,而伊军则采取收缩兵力、诱敌深入、放权指挥、分散打击、以托待变。

海湾战争中,美军作战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略空袭,摧毁伊拉克重要政治、军事、经济目标,确保夺取制空权;第二阶段为战术空袭,主要打击导弹发射架、共和国卫队、重要阵地,为发起地面进攻创造有利条件;第三阶段为地面作战,采取陆地与海上分进合击、地面与空中同时打击、前沿突破与纵深机降南北夹击等战术,在几天内将伊军驱出科威特。

三、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沿波斯湾、沙特阿拉伯、印度洋、红海、以色列、地中海到土耳其,基本上形成了对伊拉克的战略包围。而伊拉克则在科威特境内组织了庞大的多层防御系统。在伊沙长达240公里的边境线上,精心建筑有“沙漠要塞”,以阻止多国部队对伊境内的进攻。多国部队在空袭38天作战中,主要采取远程间接打击手段,削弱伊军有生力量后,才开始地面作战,并且进行了所谓的“左勾拳”大规模远距离机动。在地面作战阶段,美军与伊军在广阔的沙漠地区展开了堂堂正正的远距离装甲集群战。美军力求在伊军地面火力有效射程之外打击伊军。

四、在诸军兵种力量运用和地位上,海湾战争美空军唱主角,主力是巡航导弹,陆军唱配角。伊拉克战争美空军唱配角,主要担负支持掩护地面进攻任务,陆军唱主角,精确制导武器是主力。

海湾战争中,美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很低,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仅占8%,打击主力是巡航导弹,除了接近尾声的100小时地面作战之外,空军、海军实施的远距离空中打击几乎贯穿了战争全过程,并主导了战争的进程和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成为决定战争结局的独立作战阶段。海湾战争爆发当日,美军共出动飞机1300多架次,进行3次大规模空袭。可以说,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100小时地面作战只是象征性的打扫战场,随后的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没有动用地面部队,阿富汗反恐作战中美军动用的地面部队也非常有限。自此,空中打击的效果被过分渲染和夸大,美军在部队和装备建设上开始向空军和海军倾斜。伊拉克战争中,目的是从美国战略和经济利益出发控制伊拉克,战争目标是彻底推翻萨达姆政权和摧毁伊拉克的“战争机器”。从战争的目的和目标可以看出本次战争属于领土征服,这一点与海湾战争相比有根本不同,因此决定了这场战争不能仅仅依靠空中打击来解决,应该也是必须依靠地面部队直接介入并始终担当作战主力军来实现。从战争全程看,空中打击的范围、强度都是以支持地面进攻为主,听从地面部队招呼。最初空袭规模小,强度有限。首日空袭中,美军发动了3个波次的攻击,出动飞机约100架次,发射的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不足100枚。到第三日,用于空中打击的飞机才达到1000余架次,发射巡航导弹约320枚。总的来看,此次空袭规模小,强度有限。究其原因有:空袭的目标是萨达姆、其它高级领导人和最高指挥控制机构,因此目标相对少而集中。此次空袭使用的几乎全部是精确制导弹药,作战效能大大提高,所需弹药数量减少。从伊拉克军队情况也能分析出地面部队在领土防御中的地位。伊拉克在既无制空权、制海权,更无任何信息优势的情况下,依靠装备落后的地面部队采用灵活战术顽强的抵抗美英联军。从伊拉克战争的攻防双方来看,都突出地反映了地面部队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演变,海空军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军事理论界便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未来战争将以“非接触”式为主。“陆军不久将退出历史舞台”或“只起到一个辅助兵种的作用”,因此没有必要再把资金浪费在这个“过时的军种”上,陆军的传统兵器也将随之失去主导作用。但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英联军在没有用空中力量给予对方武装力量重创的情况下就投入地面部队,从3个方向同时向伊拉克腹地高速推进,尔后与伊军发生了激烈的地面交战,最终靠陆军取得了胜利。因此,在一场战争中使用不使用陆军,如何用,关键取决于战争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在强调陆军作用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战争正向陆、海、空、天、电五维领域扩展。伊拉克战争中,美英地面力量如果离开空中精确打击的协同,根本无法向前推进,其陆战兵器也发挥不了良好的作战效能。但从伊拉克战争看,战争样式正在向传统的地面作战回归,空中打击力量只能发挥配合作用。从伊拉克方面来看,游击战或运动性游击战仍然可以在抗击优势敌军的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

1982年5月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在40公里外用一枚精确制导的“飞鱼”(exocet)空对舰导弹,一举击沉了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于是一艘造价5,000万美元(有说2亿美元),号称具有“世界第一流的火力系统和电子战系统”的现代化导弹驱逐舰,便成了一枚价值20万美元(效费比为250:1或1000:1)的精确制导导弹的“殉葬品”。这里面有高技术起了作用。

战争对经济和后勤保障的依赖性空前增大。

这是因为:其一,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造价十分昂贵。它的价格比一般武器装备要高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并且处于不断上涨之中。而海湾战争中使用的一架f-15战斗机就高达万美元,一架f-117隐身飞机甚至高达亿美元。其二,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武器装备、弹药、油料和各种物资的消耗十分惊人。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单兵的日消耗量为200余公斤,相当于越南战争时的4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10倍;弹药的日消耗量为越南战争时的倍,朝鲜战争时的20倍。多国部队所需要的武器装备、弹药、燃料、生活用品等战争物资,总量达800余万吨。为此,美军不得不建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如此巨大的战争消耗,使海湾战争成了一场空前昂贵的战争。短短的42天,仅多国部队一方就耗资611亿美元。难怪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单独打不起这样的战争,而不得不四处化缘,向盟国伸手要钱。这也是这场场战争难以持久的一条重要原因。这表明,现代战争越是高技术化,它对经济和后勤保障的依赖性也就越大。战略指导对此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信息战是夺取和保持战场主动权的关键行动。

美军利用包括50颗卫星在内的太空情报网,rc-12电子情报飞机在内的空中情报网,以及地面和海上的情报网,大范围、全时辰地实施情报战,及时、准确地获取对方信息。同时,凭借在电子技术上的显着优势,出动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等,实施超强电子干扰,保障空中突防和地面进攻。在进行电子干扰的同时,又运用反辐射手段摧毁伊军雷达设施,并对重要电子目标实施无线电识别和定位,及时引导火力摧毁。信息化战争中,信息的优势才是真正的优势,谁拥有信息优势,谁掌握了制信息权,谁就能在战争中赢得主动,信息战是夺取和保持战场主动权的关键行动。组织实施信息战,不仅要做到立体侦察、电子干扰、实体摧毁交替并用,而且要搞好与兵力、火力行动的有机协调,形成整体合力。

火力战是决定作战结局的主要样式。

尤其是远程精确打击,突击范围广、纵深大、效能高,可以远距离杀伤、消灭有生力量,摧毁、破坏敌要害目标,占领、控制重要地区,割裂敌兵力部署,遮断、迟滞作战行动,创造有利的歼敌态势,是推动作战进程,决定对抗结局,直接达成作战目的主要样式。特别是强大的火力打击优势可对对方产生强大的震撼效果,削弱对方的抵抗意志。

心理战是软化作战体系的重要手段。

为了影响国际社会大众心理,美国专门设立了“战略影响办公室”(后改为全球宣传办公室),其目的就在于左右国际舆论。在战前,美军制定有周密的心理战计划,战中综合运用各种心理战手段,实施心理攻势,以争取伊拉克民心,分化伊军,瓦解士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充分表明,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心理战,可以借助各种经济、便捷、大众化、高技术的信息传播手段,宣传战争的合法性,显示取胜决心,指出抵抗的后果,或者以战止战、以战促降,利用军事硬打击实现心理软杀伤,以直接震憾敌人心理,沉重打击对方精神,软化意志,分化阵营,削弱能力,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组织实施心理战,一方面,要运用战略威慑、舆论宣传、谋略欺骗、政治策反、情感攻心、军事胁迫等多种战法;另一方面,要采取智能化、拟人化和超感观的心理打击技术手段,如电视插播、遥控广播、网络攻击、信号模拟、声像合成等。

特种作战是达成作战目的的催化剂。

美军特种部队具有较强的机动力和突击能力,过去曾经有出奇致胜的战绩,如成功解救人质、抢救战俘等。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同样大规模出动特种部队,发动了“影子战争”。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大约100名美特种部队士兵和50名中央情报局特工在伊拉克境内活动长达4个月之久,他们主要是执行各种情报侦察和策反破坏任务,为布什政府“倒萨”决策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参考。

联合作战是达到战略企图的决定因素。

在本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用的是“拉氏战略”。“拉氏战略”是相对于海湾战争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所采取的“鲍氏战略”而言的。两者在使用军队的规模、种类、作战速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鲍氏战略”的特点是,部署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兵力,速度缓慢但有条不紊地摧毁伊拉克军队的实力。具体做法是,先用大规模的密集轰炸,最大限度地毁灭伊拉克军队的有生力量,此后再动用地面部队结束战斗。

而拉氏战略的目标是实现速战速决,手段是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塑造轻型的战斗部队;强调合成作战,即空中力量、情报力量、特种部队和地面部队同时进行战斗。根据这一战略,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军向伊拉克境内同时投放了这几种作战力量,充分显示了联合作战的作战特点。透过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信息联合作战是未来作战的基本形态。陆、海、空三军凝聚成联合作战的整体力量,围绕统一的作战企图和作战计划,在统一的组织指挥下,协调一致地行动,这样可以充分自由地发挥武器装备的高技术优势,以及陆、海、空各个军种的作战特长,最大限度地利用陆地、海上、水下、空中和太空等各个战场。这充分表明,联合作战在未来作战中将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基本的作战形态。组织实施联合作战,要求建立适应联合作战需要的联合指挥体制,以及三军互通,可靠顺畅的指挥网络、通信网络、情报网络和保障网络;要求陆、海,空三军既要善于独立作战,更要着眼全局、服从全局,善于联合作战。

有效的后勤保障。

在伊拉克作战的美军每天消耗约700万升燃料,约50万升瓶装水。从科威特一直延伸到巴格达500多公里的补给线,是美英盟军的一个“致命弱点”。若没有有效的后勤保障,美英美军将无法将战争进行下去。此次对伊作战,美后勤系统依托其全球资产可视系统,实现了在储资产、周转资产和在运资产等的可视化,它将自动识别技术、全球运输网络、联合资源信息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等综合在一起,能够向各级指挥官、物资管理部门、武器系统管理部门及相关用户提供全部资产信息,包括其所在位置、数量、类别、状况、特点、身份等,从而使得相关部门可以全程跟踪“人员流”、“装备流”和“物资流”,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调换,使物资的供应和管理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了保障的有效性。在对伊作战开始后,为保证进攻速度并减少伤亡,美军提出实行“弹弓”式后勤供给,即后勤保障和作战部队一起迅速挺进伊拉克,从而使工程师、医护人员和武器专家向作战部队提供比以前更多的支持。有效实施战时后勤保障,一是制定后勤保障原则,明确保障的任务、要求,可使用的兵力兵器,以及实施的方式、程序和协同规定等问题。二是周密组织,综合运用各种保障兵力和保障方法,实施整体保障,充分发挥后勤保障整体效能。三是实施重点保障。应根据任务、敌情、战场条件和保障力量等情况,统观全局,并预见作战情况的可能发展,正确地确定保障的重点。四是保障能力要与作战能力相适应。必须充分考虑到作战保障能力的大小,及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不要使突击行动超越保障的能力。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既是一场独立而持久的空袭战,也是一场包括情报战、电子战、心理战、网络战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信息战。在这场战争中,北约军队实施了多种形式的进攻性信息战。处于劣势的南军也做了大量的针锋相对的斗争。

一、情报战复杂激烈。

为了最及时、最准确地获取对方的信息,并且避免己方情报被对方获悉,北约军队与南军在情报领域展开了激烈斗争。

(一)北约方面。

11、“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猎户座”和“大洒瓶”在内的间谍卫星捕获南军信息,为作战行动提供图像侦察、电子侦察等情报保障。

在空中,北约军队的80余架e-8c“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机”、u-2s、rc-135战略侦察机和大量无人侦察机,不间断地截获南联盟国家指挥中心与军队或警察之间的通信,为实施空中打击提供近实时的情报。此外,还使用ec-130e飞机引导轰炸机突击南军地面机动目标。北约军队几乎每轮轰炸行动都有e-2c、e-3预警飞机担任空中预警,监视南军行动。

在地面,北约军队在塞浦路斯、土耳其和意大利境内设置监听站,随时侦听南军最高统帅部与科索沃战地指挥官的通信联络。它还向目标区空投了大量传感器,直接引导目标攻击。多方安插“耳目”扩大情报来源。为全面满足作战需要,北约军队还采用传统的人力情报方式,在南境内广泛组织间谍网,为北约飞机提供目标情报,并对轰炸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例如,空袭前英国空军情报人员就混入联合国维和观察团潜入科索沃地区,搜集有关地形、南军部署、军事设施等情报。战争爆发后,这些情报人员向北约飞机发送无线电信号,直接引导轰炸行动。英军公开承认:由于这些情报人员的帮助,空军即使在阴天也能有效击中目标。又如,北约还通过澳大利亚人普拉特领导的名叫“凯尔国际”间谍组织,利用人道主义活动为掩护,在南境内从事间谍活动。空袭前,该组织主要搜集南军警动向情报;战争爆发后,则主要提供轰炸效果的情报。此外,北约还向“科索沃解放军”提供电台、移动电话和卫星电话,让其提供南军集结地域和炮兵方位等情报。

(二)南联盟方面。

充分利用外部情报支援。南联盟没有北约军队那些先进的情侦技术手段,但据悉在战争期间,它至少曾得到过俄罗斯的情报支援。俄罗斯有着庞大的情报搜集系统:空间有80颗间谍卫星;海上有60艘间谍船组成的船队;地面有可以监听美国卫星通信的监听站或监听车。俄南双方有情报交换合作协议,俄罗斯情报总局将他们掌握的关于北约军队的情报通报给了南斯拉夫。此外,俄罗斯还曾命令其驻华盛顿、伦敦、巴黎、罗马、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等国的情报人员为南联盟提供情报。据俄军方透露,南军曾利用俄方提供的情报,击落9架北约飞机。南军经常将外部情报与自己侦获的情报相互印证,在两者出现矛盾时,南军的经验是:“只能相信自己的情报,不然就会失败。”积极采取反情报措施。通过积极有效的反情报措施,阻止对方获取情报,是南联盟情报战的重要内容。

一是清除“耳目”。为了确保反空袭作战的地面安全与稳定,南联盟采取各种手段,防止境内的敌特进行袭击破坏或实施对空支援。波黑战争时,英法等国特工人员曾用激光器引导北约飞机对塞族实施精确打击,并对空袭效果进行评估,南联盟吸取了这个教训,在北约宣布对南实施空袭后不久,就将所有参战国记者驱逐出境。同时,大力加强新闻检查,严格控制对空袭地点的采访,避免北约通过新闻报道评估其轰炸效果。南联盟还组织群众采取拉网式的昼夜巡查,清除对方可疑的特工人员,搜寻敌空投的卫星定位系统和投放式一次性干扰机。为了防止分离主义分子的破坏,南还查封了科索沃部分报纸和广播电台等。

二是“掩人耳目”。为了对付北约的先进技术侦察手段,南军把在科索沃的军用飞机藏在山腹内的掩体里,巧妙地隐蔽空中系统。南军还学习伊拉克人的经验,组装了数以千计迷惑对方空中侦察的假目标,如假高炮阵地、假导弹、角反射器等,并用各种运载工具往来机动。各种隐蔽伪装措施或战法,有效地欺骗了敌人,北约飞机炸毁的许多南军重装备,有相当数量是假目标。

二、电子战有效实施。

北约凭借其在电子技术上的巨大优势,成功地夺取了制电磁权,保障了空袭的顺利实施。处于明显劣势的南军为了有效地抗击北约的空袭,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也采取了很多积极的反侦察、反干扰、反隐形和抗摧毁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北约方面。

超强电子干扰手段保障了空中突防。北约为取得电磁优势,在空袭行动中使用了各类性能先进的预警飞机和专用电子战飞机,对南军雷达和通信设施实施超强度干扰或压制,为空中突防提供了有力保障。其基本战术是:先以ea-6b电子战飞机干扰机对南军指挥通信系统实施“致盲”干扰,为空中突防提供掩护。ec-130电子干扰机留空时间长,有时甚至达18个小时,超过正常标准的3倍。担任空中掩护任务的f-15等战斗机,也使用了大量机载干扰器材,迷盲了南军雷达。整个战争期间,北约军队电子战飞机出动的架次占飞机出动总量的40%以上。此外,由飞机拖带“诱饵”实施空袭,在战争中表现也很出色。例如由b-1b轰炸机拖带的an/ale-50诱饵,就曾使不少轰炸机逃脱了南军防御火力的攻击。这种诱饵独立的、用后即丢的特点,使它成为由改进后的飞机拖带的理想装备。

“软”“硬”一体作战加强了对南电子系统的压制和破坏。北约在实施电子干扰的同时,又运用反辐射手段摧毁南雷达设施,并对重要的电子目标实施无线电识别和定位,及时引导火力实施摧毁。美军出动了89架f-16c/j战斗机伴随ea-6b电子战飞机行动,发射反辐射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攻击南军防空雷达系统和通信设施,直接实施硬摧毁。在这种软硬兼备的电子战打击下,南军防空部队处于极为被动的境地。

电磁脉冲弹得到了实战应用。电磁脉冲弹是一种新式电子战武器,它通过爆炸将内部的化学能转为电磁能,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将距爆心一定距离范围内的电子设备中的敏感电子器件烧毁,从而使该设备失效。从20世纪80年代,美军即开始研制这种武器,多年来一直处于试验阶段,这次是其首次实战应用,对破坏南军电子装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多种隐身武器增强了空中突防能力。战争期间,北约使用了不少先进的隐身武器,其中包括f-117a隐形战斗机、agm-129隐身巡航导弹和b-2a型隐身战略轰炸机。隐身武器隐蔽性能好,如f-117a隐身战斗机的雷达反向截面积只有平方米,agm-129隐身巡航导弹的反射截面积为平方米,b-2型隐身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为平方米,雷达对这些目标的探测距离只有对通常目标探测距离的五分之一左右。北约通过使用隐身武器,增强了其空中突防能力。

(二)南联盟方面。

隐真示假的电子防御战术保存了军力。南军在失去制电磁权的情况下,积极采取一系列隐蔽防护措施,使自己的军力大部分得以有效保存。其主要做法是:

一、“进洞隐真”,将大部分雷达、通信、电子战装备藏进洞库或其它便于隐藏的设施中;

二、是“伪装隐真”,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和简便器材伪装武器装备;三是“机动示假”,先设置大量假的重型设备,制造出假目标,然后频繁机动和变更部署,迷惑敌人,引诱敌人摧毁这些假目标;四是“烟幕盲敌”,利用红外武器的弱点,施放人工烟幕,降低了北约电子效果和精确制导武器打击效果。据俄军专家估计,南军实施的一整套电子防御战术,使北约空袭打击概率不超过30%。

灵活的电子攻防战法制约了强敌。南军立足于现有装备,研究敌人高技术兵器的弱点,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电子战战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北约的进攻势头。南军根据制导武器的弱点,在敌巡航导弹可能来袭的航路上设伏,干扰其gps制导系统,并用火炮、火箭等向空中投放铝箔条、银化尼龙丝、铝化玻璃和偶极子箔条等干扰物,干扰景象匹配制导系统,使其偏离预定目标。为使防空雷达免遭北约反辐射导弹攻击,南军在发现北约发射反辐射导弹时立即将雷达关机,使反辐射导弹偏离目标。南军还采取雷达接力战术,即远程雷达短时开机,确定有飞机来袭后迅速关机,当判断北约飞机已飞临己方地空导弹射程范围时,导弹制导雷达突然开机,同时发射导弹,尔后迅速转移f-117a隐身飞机被击落,就是这个战法的1篇杰作。

总体上看,电子战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北约“由于缺少事先计划和战略指南来界定关键目标,进行一体化信息斗争的企图被推迟了”(参见《联合声明》),其作战计划中未做充分的电子战准备,加上南军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装备的自动化程度有限,战争中双方的电子对抗程度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激烈。

三、心理战各显神通。

北约与南联盟在以各种武器系统进行对抗的同时,还在战场内外进行着一场以瓦解对方士气、争取国际舆论支持为目的的心理战。

竭力鼓吹战争的合法性。科索沃战争是绕开联合国而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为了“师出有名”,北约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力量,一直操纵或控制着媒体宣传,把南联盟“妖魔化”,使自己的行动和形象“合法化”、“天使化”。

一是孤立和丑化南联盟。早在战前,北约就操纵西方媒体大肆渲染所谓“南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称米舍维奇为“暴君”、“种族清洗者”,宣扬塞尔维亚人“从历史上就是巴尔干地区动荡的根源”的论调,煽动北约国家民众对塞族人的的反感与恐怖情绪,唤起民众对战争的支持。战争期间,北约又操纵媒体大谈科索沃地区的难民状况,攻击南军是造成难民潮的罪魁祸首,而只字不提空袭给南联盟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北约对媒体宣传的操纵或控制,充分暴露了西方新闻“客观公正”原则的虚伪性。

二是离间南人民与政府关系。为达此目的,北约通过各种宣言手段,把南领导人描绘成践踏人权、违反国际法的“恶魔”,并通过国际战犯法庭以所谓的战争罪“起诉米洛舍维奇等南军政要员”,企图给南联盟人民造成这样一种印象:现今他们遭受的空袭灾难,全是因米洛舍维奇一人引起的,只有惩办了米洛舍维奇才能解决问题。

制造战争恐怖气氛。战争爆发前,北约曾将预定打击的目标、时间、强度、方法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等公之于众,其高新技术兵器更是灾难性的。北约是想通过这种宣传,制造战争恐怖气氛,对南联盟形成巨大的心理威慑,使其因畏惧军事打击而弃战求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威慑目的。这个企图落空后,北约又依仗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空袭规模,加大空袭力度,甚至轰炸了许多重要民用设施。北约还特别使用石墨炸弹等特种弹药攻击城市电力设施,制造黑暗,以求加重南人民的恐怖心理,涣散南军民的斗志。打压传媒设施。北约在不断加大对南军事打击力度的同时,还采取多种措施打压传媒设施,限制舆论报道,力图实现新闻封锁。战争期间,北约通过欧洲卫星通信组织,停止为转播塞尔维亚的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提供卫星服务,封锁信息。在美军f-117a隐身飞机被击落后,北约为防止南借机大肆宣传,迅速封锁消息,对坠毁原因和飞行员情况只字不提。为阻止南斯拉夫人民听到本国政府的声音,北约先是用高分贝“噪音干扰”南联盟电台广播,后又多次轰炸南电视台和电视发射塔。据北约的统计数字,南联盟39%的广播-电视转播站陷入瘫痪或严重损毁。美国还一度曾企图切断南联盟与外界的互联网联系。北约还在内部严格新闻检查,凡是有关不利于北约方面的消息,一律严格控制外泄。政府甚至直接出面指责客观报道战况的一些记者。北约通过新闻封锁,使世界上相当一部分媒体都只能听信北约的一面之辞。

加强战场心理攻势。空袭开始不到一周,美特种作战司令部所属空军第193特种作战联队的6架ec-130e/rr广播电视飞机就开始轮流升空,每天向南传送4个小时的广播或电视节目,直接用塞尔维亚语向南军官兵展开宣传攻势,瓦解南军士气。美军的另一支心战部队还向南12个主要城市空投了数千万份恐吓和劝降传单,鼓动南军拒绝执行米洛舍维奇的命令。在南联盟阵地上留下的传单上写着:“留在科索沃必死无疑”、“现在离开你的部队,抛下你的武器装备,如果留下来,北约将从各个方向向你进攻”,等等。

此外,北约还曾通过秘密手段,深入到南军内部进行策反宣传,鼓动南军分裂势力推翻米洛舍维奇的统治。

(二)南联盟方面。

利用媒体和网络进行反心战宣传。为打破北约垄断宣传的局面,面联盟充分利用自己的宣传阵地,揭露北约的战争罪行,阐明自己的正义立场,争取国内民众和国际正义力量的同情与支持。它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媒体通报战况,控诉北约轰炸给南造成灾难,鼓舞人民抗敌的士气,坚定胜利的信心,分化和瓦解敌人。例如,南联盟巧妙地利用美军士兵被俘和美先进的f-117a隐身飞机被击落的宣传价值,提醒西方注意:为科索沃进行全面战争需要时间、鲜血和金钱。这些成功的宣传打破了北约的一面之辞,激发了北约国内民众的反战情绪。在国家电台、电视台被炸毁后,南又加强了网上活动,利用国际互联网络继续对外进行宣传,再次打破了北约的舆论封锁。

以国际法为武器,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国际法是国家间应该相互遵守的准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是现代国际社会始终表明科索沃是南联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关科索沃地区的任何问题都是南联盟的内政,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权干涉的立场。他们认为,对科索沃问题任何形式的干涉都违反了国际法,只有在北约停止轰炸和尊重科索沃地区主权地位的前提下,通过塞族与阿族间的和平谈判才能真正解决。南联盟这一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理解和支持,即使北约在最后停止轰炸的军事协议中,也不得不承认科索沃仍是南联盟领土一部分的主权地位。

此外,战争期间,南还以战时国际法准则,即战争法为武器,揭露了北约肆意践踏战争法,滥用作战手段或方法,给一个主权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的战争罪行,引起国际社会对北约的广泛谴责,使北约集团相当被动。

巧妙施谋,致敌被动。战争期间,南联盟能够注意运用计策或策略同敌人心战较量,进而陷敌于被动。以下是两个典型事例。

一是利用美军战俘对北约施压。南联盟在抓到3名美国军人后,先是扬言要审判他们,调起了美国民众的神经,使北约感受到很大压力。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以高姿态释放了这3名俘虏,使北约在政治较量中陷于被动。一名战俘在被释放前还留下字条,感谢南军的善待,并祈祷北约对塞尔维亚的空袭行动结束,更使北约方面尴尬难堪。

二是通过与阿族领导人谈判做出缓和姿态。当北约舆论连篇累牍地宣传塞族与阿族矛盾已成水火不可调和之势时,米洛舍维奇等南联盟领导人会见了阿族领导人鲁戈瓦,南国家电视台作了现场报道。报道指出,双方在会谈后一致认为,科索沃问题只有通过政治手段才能成功地解决。鲁戈瓦还呼吁北约停止轰炸科索沃,并同意通过谈判寻求和平方案。报道引述鲁戈瓦的话说:“大家都看到了,我还在科索沃,还在尝试。”南各媒体藉此提醒西方:科索沃问题是南联盟的内政,南联盟各民族有能力解决好这一问题,这就使得北约的侵略者形象暴露无遗。北约发言人极力狡辩说,鲁戈瓦已被南政府软禁,失去了行动自由,他是言不由衷。这些谎言在5月5日鲁戈瓦携家人抵达意大利后又不攻自破。

四、网络战初露端倪。

互联网是20世纪后期人类社会的一项伟大成就,极大地方便了世界各地人们的交往。科索沃战争第一次将战火燃进了这片“战争处女地”。北、南双方通过键盘和鼠标在暗中过招。尽管双方都在有效地管制着传统媒介,但谁都无法控制互联网这个新领域。该领域一度成为双方争夺的一个新焦点。

(一)北约方面书院,

1998年,美国国防部为海、陆、空增添了电脑空间,作为第四战区,并建立了一个主管信息战事务的机构。尽管美国在过去的8年里旨在搞掉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种种努力已经失败,但在南联盟,克林顿又把信息战推向了新的高度。

利用网络对南进行在线宣言。北约利用技术优势,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开设主页和常设链接等方式,对南联盟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在线宣传,大量发布反南联盟政府的材料。为此,英国甚至专门建立了一英语-塞尔维亚语双语网站。英国防部长乔治&s226罗伯逊声称,这个网站就是为了抵消米洛舍维奇对南人民的宣传。就连北约扶植的“科索沃解放军”也开设了自己的宣传网站。与此同时,北约中止了对南联盟地区的商业网络服务,还计划完全阻塞南联盟的互联网通道。

实施黑客攻击。北约特别是美军计算机黑客多次对南联盟军队和政府的指挥控制网络实施攻击,企图瘫痪其指挥控制系统。美军多次召集计算机专家同南进行“网络对抗”,将大量病毒和欺骗性信息输入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系统,以阻塞南信息传播渠道。战争期间,克林顿曾授权中央情报局组织对南联盟金融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籍此图谋搅乱南经济。为损害南联盟领导人的声誉,推翻南现政府,西方媒体不断谣传米洛舍维奇等领导人把南联盟国库的一些款项转移到了塞浦路斯等国的银行。媒体还宣称,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电脑黑客被派往这些国家,先是非法调查南领导人在国外的银行帐户,然后抽取其钱款。北约官员不无得意地说,这种手段实在是心战与网战的绝妙结合。

(二)南联盟方面。

南联盟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开辟了与北约抗争的一个新空间,成功地尝试了网络战的效果。

开展网上宣传,突破北约新闻封锁。战争爆发后,北约的电子战对南的各种通信系统破坏极大,严重干扰了南联盟的内外宣传。面对这种局面,南政府以网站为阵地,积极宣传反侵略的正义立场,突破北约的新闻封锁。轰炸开始后不久,一个新的网址在南联盟开设,并立即成为提供科索沃战争信息最权威、最全面,也是最及时的因特网网址。这个网址使用塞尔维亚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由多名具有献身精神的南联盟电脑迷负责,每天工作18个小时,接受900万次“点击”,其中70%来自美国。南主要媒体和政府部门都在网上设立了自己的主页,宣传国家的内外政策,反映南联盟遭北约空袭的情况,使其成为南对外传播信息和打破北约舆论围剿的主要途径。南政府在网站播发大量图片和新闻资料,提供战场实况,披露北约在战争中使用惨无人道的新式武器,列举种种事实驳斥西方关于南联盟在科索沃地区进行种族灭绝的报道。政府还就科索沃问题设立电子信箱,就科索沃自治的政治框架协议广泛征集民意,充分表现了政府的民主意识。与此同时,旅居世界各地的南斯拉夫人也通过计算机网络反对这场战争。南联盟以网站为宣传阵地的手段与影响,反映出网络技术在突破信息封锁方面的重要意义,表明电脑空间的“多极化”特征已使西方在传统媒体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面临挑战。

攻击北约计算机网络。战争爆发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南斯拉夫的电脑爱好者们自发行动起来,在网上不断用“电子炸弹”回击敌人。他们通过向北约国家及军队的信息系统倾泻大量伪信息、废信息,制造“信息洪流”,阻塞、挤占其信息传输信道,最终导致其网络瘫痪。据北约网络专家透露,仅巴尔干地区的一台电脑每天就向北约总部发出20000多封电子邮件,大量的电子邮件造成了北约信息网络因为过载而阻塞,通信效率大大降低。南联盟的计算机“黑客”还通过公用网的计算机终端联端联到军事计算机网络系统上,对北约的指挥通信系统进行破坏。4月4日,南联盟黑客使用“爸爸”、“梅利莎”、“疯牛”等病毒进攻北约的指挥通信网络,致使北约网络通信陷入瘫痪。美海军陆战队所有作战单元的e-mail均被“梅利莎”病毒阻塞。北约在贝尔格莱德的b-92无线电广播网,以及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的网络服务器和电子邮件服务器,均连续受到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据报道,南计算机专家在俄罗斯黑客的帮助下,曾造成美海军“尼米兹”航母上计算机系统瘫痪时间长达3个多小时。

利用网络进行情报传递,提供预警。在北约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电子干扰的情况下,南联盟充分利用因特网进行通信联络、情报传递,实施及时有效的空袭预警。如北约战机刚从意大利空军基地起飞,立即就有人用计算机通过网络将消息传出,“几分钟前,'吸血蝙蝠'在斯科普上空向你扑来”;当机群飞抵轰炸区以外的国家如斯洛文尼亚上空时,又有人用电脑发出“它们正路上”的消息;当突击机群飞抵南邻国凶牙利或罗马尼亚时,又有因特网用户发现后及时通过网络传递情况。计算机网络上这种“消息树”式的情报传递方式,在人类战争史上还是首次出现,为南联盟北约空袭提供了预警时间。

大学启示心得体会-学生【第三篇】

各位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这封信。我叫刘茜。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我听说你们公司正在招聘新人。我冒昧地向您介绍我自己,我有着美丽的愿景和坚定的信心。我真诚希望加入贵公司,为社会做出贡献和利润。

在校期间,我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我多次获得奖学金。在老师和朋友的严格教育和个人努力下,我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电脑方面,能熟练操作windownsxx,擅长用ps处理图片和照片,掌握flash动画设计和网页制作。在我校计算机实验室工作的两年中,我的专业技能不断得到升华,管理和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简历得到进一步的培训。此外,我在拓普公司工作的`两年时间里,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管理经验。如果我有幸加入贵公司,我可以随时投身于贵公司的需求,在某些方面工作学习。

“顺xi,逆xi,让我自由飞翔”是我的座右铭,走在薄冰上是我的工作态度。真诚守信是我最大的特点。以开放的心态,我可以交到很多朋友,聪明的头脑,创造性的思维,开拓的坚韧,熟练的专业技能。我相信我是你最好的选择。

请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会以耀眼的光彩回报你。

感谢您耐心阅读我的求职信,并附上您的简历。如果您需要详细信息,请联系我,并尊重您的好消息!

大学求职信3亲爱的xx:。

您好!我是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的毕业生。谢谢您们。

学习管理知识,吸收管理经验。我正处于人生的精力旺盛期,渴望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展示自己的才华。我对目前的知识水平不太满意,希望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所以希望加入贵公司。我会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绩。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和努力,我一定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随信附上我的简历。如果我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将从现在开始,兢兢业业,谦虚谨慎,勤奋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为公司的发展增添光彩。

求职者:xxx。

20xx年xx月xx日。

大学启示心得体会-学生【第四篇】

大学启示心得体会是指在大学学习、生活、交往的过程中,获取、领悟到对人生有所启发的一些思想,体会一些价值,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所启迪。在大学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很多的挑战和机遇,这些经历让我们在思想和精神上都得到了成长和提升,也让我们认识到,生命是可贵的,时间是宝贵的,需要珍惜和利用好。

第二段:体验思想启示。

在大学学习中,我们收获了不少思想的启示。例如,了解到求知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知识是无尽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会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思想更加深邃。同时,在社交和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有益的启示,例如,懂得尊重他人,学会利用好人际关系,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方法。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成熟和成功。

第三段:体验价值启示。

在大学的这段旅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思想启示,也体验到了价值启示。例如,感受到学习成果的重要性,了解到责任的力量,认识到人生与责任和担当是息息相关的。此外,我们也体验到了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这些价值启示,让我们更加珍视生命,不断努力,为人生目标而奋斗。

第四段:展示思想和价值的实践。

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被思想和价值启示所感染,更是将其付诸了实践行动。例如,我们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创新,推陈出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在生活和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也将思想和价值付诸实践。例如,懂得尊重他人,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志愿服务,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也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第五段:总结体会。

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价值和思想的启示,这些启示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指向领悟,更多的是反思和思考。我们需要将这些启示付诸实践,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力和生活态度,在充实而有意义的生命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因此,我们应该珍视这段宝贵的大学时光,继续加油,不断前行,为我们的未来铺就坚实的基础。

大学启示心得体会-学生【第五篇】

优秀教师的最大特点是爱心教育、和谐课堂。亲切的交谈,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无拘无束,敞开心扉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交流;恰切的评价,给学生以宽容与激励,使学生热情高涨,持而久之。课堂上,学生们兴奋不已,闪现出智慧的火花,飞速流淌着思维的溪流,浓浓的爱在课堂上激荡,呈现出和谐的气氛。我想,只有那些用自己的深情和智慧,用自己的一生去备课的人,才能创设出这种和谐。

如同春花才知春雨的爱一样,优秀教师拥有了真爱,并且深知爱的意义。因此,他们永不停息地追求课堂教学的精美,用一生去备课,用真爱去上课,课堂才如此的美丽!只有用真爱去教育,用一生去备课,将来我们才能撑起教育这一片蓝天!

感悟二: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学生最大的幸运是遇到一个充满爱心、知识渊博、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好老师!好老师的人格魅力、教育思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从这位优秀教师身上,我感悟到他们对孩子一生负责的理念——。

1、以学生为本。优秀教师真正地相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恰如其分地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课堂上,常常听到“孩子们,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文段”、“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你能说说你的质疑吗”等等,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优秀教师做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质疑还给学生;把回答还给学生;把朗读感悟还给学生。他们尽量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习近平台,让学生自己学,让学生自己做。

2、发展个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优秀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幕后,当好导演,把学生推到台前去,戏让他们演,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空间。课堂上,他们常说“孩子们,从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你发现了什么”等等,这些话语无处不在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发展学生的个性”!

感悟三:学高才能为师。

优秀教师的知识力量、教学艺术、教育魅力令人高山仰止。他们与学生的交流,对教材的处理,对信息的搜集,对课堂的调控如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他们的课堂实况证实了他们对教育艺术娴熟于心。

如熊海滨校长教朱自清的著名散文《匆匆》时,他凭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优美的言辞,深情的语调,情感的美读,感染了台上的学生,感染了台下的老师!入课时,他承接主持人的话题,巧妙忆起“海滨”与广州羊城的“第一次见面”,转眼间,三十年匆匆过去了,今天又与同学们匆匆见面上课,真是匆匆啊!即引入学习课文《匆匆》。如此不经意,却自然极了!新课程理念在熊校长的课里竟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他创设了一个情境,展示了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触景生情,想像朱自清对窗一遍遍地追问和深思;他找准了一个切入点,抓住朱自清的样子,按逆推式回扣语言文字,在品味吟咏、回旋复沓中进一步感悟时间匆匆,进一步揣摩作者伤感、无奈、留恋、惋惜的内心情思;他抓住了一个训练点——读,采用了“想像比较、创设情境读、仿写练习”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披情入文,声情并茂地反复朗读吟咏,反复品味感悟,一步一步地感悟时间匆匆,感悟作者的“叹息”之深意!临了,他还信手拈来“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优美诗句,来引导学生反躬自问,告诫学生时间的匆匆,人生不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来实现文道合一,颇有“文而化之,化而文之”之韵味!

我们应该像熊校长一样,勤学习,勤实践,勤思考,勤积累,勤创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才能让自已的“一桶水”,变为“长流水”,变为“一眼泉”,才能“学高”,才能“为师”!

感悟四:语文生活化。

课堂上,优秀教师很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教学,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教材与学生认识之间的距离,巧妙地在学生生活与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就彰显了语文生活化的大语文理念。

如刘湘老师教《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她先联系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及科技之利弊,引出了“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的辩论话题,多么贴近生活!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接着,她采用日常生活中学生喜欢的方式——辩论会,引导正方、反方的学生各自“搜集——讨论——整理”材料,按照“先说明观点——后摆事实,讲道理”的程式进行陈述观点与材料,展开激烈的辩论!辩论中,刘老师只是巧妙地引导点拨,调控学情,言语简洁,却又如此富有调控力度,井然有序,真有“大将点兵”的风范!学生的辩论言辞犀利,观点鲜明,热情高涨,辩论中时时都有针锋相对的言辞碰撞,产生出智慧的火花,展现了他们生活中的飞扬个性!最后,观点又总结回归到“科技发展是双刃剑,我们应趋利避害”的现实中来,却还是那么贴近生活!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从现在开始,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好每一个学生。我们要扎实地学习,大胆地实践,深入地思考,与学生一道进步,一道成长,让生命在课堂中闪亮!

大学启示心得体会-学生【第六篇】

您好!衷心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这份材料,并祝愿贵单位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我是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业生,自从进入大学之后,高考后的轻松、获知被录取的喜悦随风而逝,因为我得从新开始,继续努力奋斗,迎接新的挑战。大学四年是我思想、知识结构及心理、生长成熟的四年。惠于浓厚的学习、创新氛围,熔融其中的我成为了一名复合型人才。时光飞逝,我将怀着我童年的梦想、青年的理想离开我的母校,走上工作岗位。

从入学以来,我一直把它铭记在心,立志要在大学四年里全面发展自己,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提高个人素质。将来真正能在本职工作上做出成绩,为家人争光。

我以“严”字当头,在学习上勤奋严谨,对课堂知识不懂就问,力求深刻理解。在掌握了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忘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对课外知识也有比较广泛的涉猎。我还很重视英语的学习,不断努力扩[文章来源于]大词汇量,英语交际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为了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这些经历使我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社交方面的知识,增加了阅历,相信这对我今后投身社会将起重要作用。

现在,我以满腔的热情,准备投身到现实社会这个大熔炉中,虽然存在很多艰难困苦,但我坚信,大学生活给我的精神财富能够使我战胜它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大学启示心得体会-学生【第七篇】

大学生活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进入大学意味着离开了曾经熟悉的学校,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大学生活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人生理想、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大学的四年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关注社会、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这将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奠基石。

第二段:广泛的社交圈。

大学是一个广泛的社交圈,这里汇聚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同学。在大学里,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学到了很多知识。此外,我也结识了许多不同领域的人,这个社交网络对我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大学生活中,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与不同专业的同学合作共事,将带来更广阔的人脉资源。

第三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大学里,没有了高中老师的盯梢,我们要学会自己规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这对于我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大学课程内容繁杂,学与不学全凭自觉。自主学习不仅意味着坚持完成课程要求,还需要积极拓展课外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我们可以逐渐形成对知识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这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四段: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大学是一个丰富的实践平台,有许多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参与。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我们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从中学到丰富的人生经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能力与素养。通过社会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第五段:持续追求个人兴趣。

大学生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追求个人兴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大学是一个培育兴趣爱好的良好平台。我们可以选择加入各种社团、学会,参与各种活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不断探索深入。通过追求个人兴趣,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精神满足,更好地调节自己的生活状态。

总结:

大学生活启示录,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指南。在大学里,我们要扩大社交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持续追求个人兴趣。通过这些经历,我们将成长为有理想、有追求、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大学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地方,更是塑造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让我们珍惜大学时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业和生活的挑战,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启示心得体会-学生【第八篇】

通过一个月来对摄影基础及构图与用光的不断实践、不断学习,我逐步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处理画面(事物)的方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水平略有提高。学习摄影以来,不断加强了自己对摄影的认识、认识水平,这主要体现在摄影的基础操作、构图与用光的实践练习、学习国内外摄影史。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发现、不断总结的过程,反复地学习和不断的总结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通过摄影基础课程的学习,我熟悉了相机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的操作;通过构图与用光的专业课程学习,我们在脑海中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意识:谨慎构图、合理布光,力求使画面达到完美状态,使事物永远停留在最美丽的一瞬间;还有通过国内外摄影史的学习,我们对摄影的历史和前身有了比较好的认识,也对摄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方向性。这只有在学习中才能体会到的,是一个认识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地学,用心去领悟。

质与量发生着变化。唯物主义辩正法告诉我们,只有当量达到一定的积累的时候才会有可能引起质的变化。所以我们要真正的想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要有个量化的过程,这正是我们教学所提倡的,因为这是一个提高认识的必要的途径。比如在洪江采风学习的两天,我拍了一些照片,在电脑上预览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些都有点暴光过度,所以整个画面显得苍白无力,缺少暗色调,一片迷茫的感觉。

虽然我当时是采用的准确的暴光,但对这相机来说还是暴光偏高,这是我没有对本相机的一些性能有个全面的了解,只是按照常规的来,忽略了一些由于相机本身所产生的误差的特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还一个是因为我平时没有过多的尝试,没有去总结在拍摄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也许是当时拍的时候根本没有发现问题,就没有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所以在今后的拍摄当中,我一定要勇于去拍、敢去尝试,并且发现问题之后及时总结出来,把弊端和好的方法也记载下来,以便下次的正确的操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不断地知道自己前进。

形成自身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艺术风格。这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艰难的任务,但作为一名摄影专业生来说,我们要尽早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向着那个方向前进。因此,我们应当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待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通过摄影的渠道很好地表现出来。纵观国内外的各位摄影大师,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影响了世界摄影艺术的发展。

如:罗伯特卡帕是以一名专职的战地记者而著名的,他拍摄了大量罕为人见的战争现场实况;卡蒂埃布勒松是以抓拍现实生活的普通细节和感人场景而著称的摄影大师等等。我认为思维方法不只是摄影者选择的拍摄对象和角度等,还应该包含着摄影者的设计创意、设计元素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这方面,我们要多看下有名的摄影大师的一些代表作,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摄影师所要传递的思想,他的构图和取景方法,对光线的运用等。只有识多才能见广,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加上自己的领悟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就是所谓的世界观达到了一定的认识程度。

最近我下了许多有关摄影的论文,开始看的时候比较茫然,不知道要怎么去学习,不知道从何下手,因为全是一些高见识者说的一些很专业的话,他们谈自己对摄影领域有关方面的自我认识,不过也谈的很客观,毕竟人家也是看了很多书籍杂志的,更何况还是比我们还专业的人士。看了一些以后,确实感觉到了这对自身的提高很有帮助,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包括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的还有那些模糊的,看多了以后,我觉得那是帮我们理清了思路,真正去读懂它、去理解它,那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积累,一种无形的量化积累。这样可以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虽然我现在看的不是很多,但是一天看1篇,只要坚持下去,那也是种自我学习的方式。

去年这个时候我终于买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数码单反相机,而告别了租借卡片相机来完成自己作品的时代,这是非常有历史性意义的。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通过我的学习和摸索在摄影认识和观念上经历了多次的改变。但是我对摄影的态度依然是不可动摇的。

说到艺术,在摄影上一直有一个分歧已久的观念:摄影算不算艺术?我听到更多的回答是:“摄影不属于艺术”这样回答也是出自我现在的前辈和老师们。在我看来,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尤其在数字摄影时代走进平民百姓的生活后,摄影这种看似艺术的行为被更多人都在运用。什么是艺术?艺术是文化的精髓!什么是精髓?这个就不用在更多解释了。很多人在搞摄影、在玩摄影,那么有谁创作出了代表文化的精髓呢?你是否能做到像海顿、贝多芬或是莫扎特等等那样可以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能达到让你流芳千古的境界呢?如果不能,那么你创作的不属于艺术,如果在这个文化形式从事的人中能创作出文化精髓的比重是如此之小,那么也就不奇怪称这种文化形式是非艺术的了。

他的作品是不是文化形式的精髓?这种文化形式是不是被人普遍确认为摄影呢?”既然是艺术,我们就要承认,像亚当斯这样的摄影文化巨匠还有很多,就像手工艺术一样,唐三彩可以在拍卖会上交到不菲的价格,也没有哪个笨人会用上万的价格去购买一张消色的普通照片,当然国人爱炒作和炫富除外,艺术被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看待,有人认为中国东北的二人转是艺术,有人认为公众下做与众不同的行为也是艺术,有人也会认为肖邦用波兰的民间舞蹈运用到钢琴作品后也是艺术。我也不是学艺术出身的,也没有整天钻研看似艺术气息很浓重的科目,例如哲学、文学等等。如果我给艺术下一个定义恐怕又会遭到艺术人士的批判,但是我有头脑会分析,我想这是我摄影作品创作的灵魂,什么是分析?分析就是独立的思考,不忙碌听从别人的意见,就像有人说:“这世界上有风,很多人相信,无论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但是我会告诉你:”在这世界上,我一生从没看到过风,但是我依然坚信的原因是我看到了柳树被无形的力量所摇动,这种无形的力量就是人们常常被人描述中的——“风“"。我为什么会知道这点?很简单:推理。物理学家也是通过数字模式作为推理来测量星系的距离的,只不过它看似更严谨些。说到这么多,那么什么是艺术呢?艺术就是一种文化的精髓体现。“文化”这个词在这里很突出很关键。

为什么谈到摄影我要提起艺术呢?这是很重要的标致性意义!接触摄影最首要的并不是拿起相机进行拍照,而是树立观念!这点是我非常想要对摄影人尤其是初学者要说的。当你拿起一个相机即将要创作一幅影像时,你要知道,通常这幅影像只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被称作“照片”另一种结果是“作品”为什么要加通常呢?因为还有第三种可能:它有可能一下子就成为一幅作品,也有可能比普通照相出的照片看上去更糟糕,因为这种可能被叫做“测试”。如果在这三种可能出现的影像结果中,我想潜意识中我们几乎没有哪个人希望自己的拍出的影像会成为一张普通意义上的照片,但是实际上,却是如此。是什么导致了我们拍出的照片被沦为普通照片的结果呢?心态是关键!

我们明知道自己的照片不能成为一种艺术的结果,但是我们仍以艺术作为第一目标尽最大可能的进行创作,这就是一种摄影中的最佳心态!能否严谨的持有这种心态是摄影中是否可以决定一张好照片最关键所在。

摄影师除了要有严谨的心态,还要有独立的眼光,这样才能脱凡出俗,俗与不凡往往就差一线之间,平淡的光效够直接最简单,但是由于光线方向的直白性无法产生光影交织而形成的二维平面的立体视效,这无疑就是俗,只要改变光源位置或是被摄体就可以通过光影修饰在平面中产生视觉上更为立体的图像。这里更需要的就是要有独立的。眼光。独立的眼光需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摄影也是需要很强的思考能力的。

说到“独立”,这是当今摄影爱好者所普遍欠缺的能力之一。我有这种体会,我见过太多的爱好者都向我提出了一些很初级的问题,这让我回答时感到有些纠结。其实回答问题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这无助于培养摄影观察和思索的独立性。我刚才说到摄影是需要很强的思考能力。不是说在学习摄影时我们不该像别人讨教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得到的答案有利于我们参考和学习,这样的问题我提倡多问。而有一些问题是基本要掌握的,是基础,如果说我刚刚接触摄影才几天我请教学习这些问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很多爱好者往往是手里有很好的器材从事了不短时间的摄影,从中也拍摄了很多张照片还是对一些基本概念的东西不明白而去讨教这就有点说不过去,更不应该的是那些对此问题连讨教想法都没有的,没有问题和想法的人要么是他几乎都明白答案了,要么就是他仍在混沌中。当然仍有第三种可能:他无所谓,对此问题答案并不关心。

我见过最不讨人喜欢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照出一张好照片?怎样才能更好的从事摄影?”我想若不是在你心里早已经有了一个完善的答案在向别人去讨教吸取经验时,恐怕这种问题无疑对你的摄影是一种致命的问题,我也希望这是第一次提出也是最后一次你问到的问题。至少在我从事一年的摄影中我没有向别人问到这样的问题,因为通过我的独立思考,这样的回答几乎都会是:

“多思考多观察多实践多总结”这十二个字包含了摄影全部的学习方法。

摄影首先要思考是没有错的。我们为什么要摄影?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拿起相机?为什么要拍摄?做摄影和做事做人其实是一样的。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你的人生才不至于茫然。多观察是基于多思考的前提上,想后必然要观察,洞察你想象的对象,从中发现它的特征,然后在继续思考它正常的状态和非正常的状态,都有哪种可能,其中哪些是你想要哪些是你应当去避免的。通过仔细的分析论证后才要去多实践。不要忘记想象和现实永远是会出现不相符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大量的在现实中的实践,去不断总结经验,最后筛选出最理想的结果。

我想这是一套拍摄好照片的思路,其中“多思考”是最重要的!简单的三个字包含了太多人生的意义。摄影从始至终记录的都不是别人,而是你的人生。

39 26967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