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范文范例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范文范例最新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第一篇】

作为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抓住中学阶段学生思想趋向定型的大好时机,充分挖掘和提炼历史新课程蕴含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历史认识,通过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上的不断创新,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灵魂,实现既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基础知识,又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如何借助高中历史教育唤醒学生的爱国热情呢?笔者认为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设计有逻辑性的教学内容,启迪学生进发爱国热情

历史,记录着以往的事实,而当下的现实也将成为历史,二者息息相关。因此,历史教育工作者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注重将过去的历史和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运用历史逻辑方法去阐释分析现实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历史不仅对现实的生活具有借鉴功能,还对未来的发展具有导向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巩固他们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

比如,在讲解被军阀头目残酷杀害的革命先烈这一历史英雄人物时,教师一方面很自然地要介绍他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者之一,其行为影响到当时一大批进步青年,使他们勇敢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另一方面也可联系现实,介绍家乡河北省乐亭县的风俗民情、乡土史等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现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从而增进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使他们认识到和平年代爱家乡就是爱国家,树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信念。

二、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内心强烈的爱国热情

当今的中学生是生在新中国、长在新世纪,在家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没有亲身体验和目睹过在旧社会劳动人民饱受剥削阶级残酷压迫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状况,因而他们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真理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因此,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多媒体这一现代工具,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将过往的历史再现在我们的课堂上,通过声画并茂历史情境的呈现,让学生认真观看、深入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诱发潜藏在其内心世界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比如,历史教师可以用1842年《南京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等签订的场景,教育学生旧中国之所以受尽世界列强的欺凌压迫,在于自身综合国力不强、科技十分落后、人民愚昧无知,短短几十年间便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后拿一组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各条战线蓬勃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画面,让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到昔日的屈辱、今日的荣光,从而明白作为当代中学生、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必须要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有爱国之心;要刻苦学习知识,锻炼好自己、武装好自己,具备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的能力。

三、开展辩论式教学,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辩论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演讲会、专题报告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会后结合他们所了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阐述出自己正反两方面的心得体会,从而激发他们内心强烈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教师也可将学生划分成正反两小组,以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为关注点,进行小组辩论式的互助学习。在学生展示不同观点后,教师加以点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客观正确的认识,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第二篇】

一、立足教材,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这些素材,有效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剖析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古往今来,爱国事例不胜枚举,历史上所有站在时代前列的杰出人物,无一不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崇高的爱国主义赞歌,体现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综观中国近代历史,它是中国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救国存亡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艰苦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翻阅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如,古代的四大发明、古代的天文历法、古代的医学成就、古代建筑长城和兵马俑等,它博大精深,泽被东西,凝结了中国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彰显炎黄子孙不断创新的精神,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亦是整个人类的文化遗产。

二、丰富方法,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的历史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方法过于陈旧,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在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从而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达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第一,情境教学,动之以情。在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燃起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联想,使之产生情感共鸣。比如,教学《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时,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的: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再现汴京当时的繁荣景象,然后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其中的历史人物,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接着,让学生根据画中人物进行对号入座,展开角色扮演:有些扮演身份显赫的达官贵人,有些扮演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有些扮演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有些扮演忙碌清贫的饮食摊主等,说一说自己的衣食住行及喜怒哀乐。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拉近了历史的距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让学生以一种亲切愉悦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第二,活动教学,强化情感。在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强化情感。譬如,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电影,如《甲午风云》《我的1919》《火烧圆明园》《建党伟业》等;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和文化博物馆、祭扫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及现场谈谈学习心得体会。

三、联系生活,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陶行知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在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将历史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生活相结合,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从而更好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学习激情。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联系现实生活,灵活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将历史知识生活化,通过联系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爱国”的含义,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例如,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从当今泛滥形势堪忧,禁吸戒毒任务艰巨的现状入手,让学生由的危害联想到近代英国输入鸦片给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本质意义和当今禁吸戒毒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提高拒毒、防毒意识。第二,结合社会热点,巧妙地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社会热点问题是在一定时期内备受人们关注,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重大事件和问题。在历史教学中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如,讲解“中国古代农业成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我国现在的农业政策,展开讨论,谈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总之,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优选有效策略,巧妙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第三篇】

一、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一、利用历史文化遗迹、革命遗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延安有黄帝陵,有宋代石窟,有卫国戍边的古战场遗迹;有枣园、杨家岭、宝塔山、瓦窑堡、王家坪纪念馆等革命纪念地。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和革命纪念地,无一不显示出我国古代爱国仁人志士和老一代革命家战斗的足迹。各中小学普遍利用这些遗址、遗迹,组织学生参观瞻仰,现场讲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我党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

二、利用校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延安的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建于陕甘宁边区时期,一部校史本身就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大部分学校都建起了校史展览室。每届新生入学,学校首先对他们进行校史教育,以爱学校、爱家乡为起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校开展重大的教育活动,都把校史教育列为一项重要内容,使校史成为教育师生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教材。延安育才学校是党中央于1937年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最初叫中央保育院小学,附设在鲁迅艺术师范,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兼任校长。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日子里,她保护和培养了一大批中央首长和革命烈士的子女,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历史的学校。1987年,邓颖超将的2万元稿费捐赠给育才学校,学校用这笔钱修建了校史陈列室。育才学校利用本校的光荣传统,对师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校史教育,使师生了解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学校,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

三、利用乡土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辉煌的13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革命业绩,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建国几十年来,在延安精神的哺育下,延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涌现了一大批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优秀儿女。为了使学生了解延安,学习延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延安地区教育局于1991年组织人力编写了一套以此为内容的德育乡土教材。同时,他们还向中小学推荐了《延安岁月》《延安史话》《闪光的足迹》《圣地风云录》《圣地沉思》《论延安精神》《延安儿女》《伟大的平凡》等一批书籍和电视片,作力爱国主义教材,有力地推动了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延安师范附小结合学习乡土教材和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延安精神的书籍,开展了学、讲、画、唱、演、写等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搞得卓有成效。“学”就是通过学习,让广大师生了解延安的光荣历史,了解延安精神;“讲”就是利用各种形式,讲革命传统,讲延安精神;“画”就是开展一人一画的征画比赛,让学生画延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画来加深对延安的了解和热爱;“唱”就是要求全校师生必须会唱《东方红》《大生产》《南泥湾》《延安颂》四首传统歌曲;“演”就是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进行传统教育活动;“写“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参加学校每次传统教育活动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通过学、讲、画、唱、演、写等一系列活动,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

四、利用“三老”,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辅导站。

延安是革命老区,有众多的革命老前辈,他们是革命的活档案,是能说会讲的活教材。为了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发挥老八路、老红军、老干部的作用,全地区中小学聘请了930多位“三老”作为校外辅导员。学校有时请他们到学校现身说法作传统教育报告,有“时组织学生访问他们,和他们说古论今,促膝谈心。

青少年一批批地从他们的经历中学到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吸取健康成长的营养。子长县瓦窑堡小学就曾聘请本校毕业的县儿童团第一任团长、少将李赤然将军和老红军强明宝、县文馆所所长张建国、子氏烈士陵园老干部王志厚等来学校作报告、讲故事20多次,使师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鼓舞。

五、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每一个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延安地区的中小学充分利用这些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搞得扎实深入,丰富多彩。

元月,王家坪小学利用元旦开展一次敬老活动,通过为革命老人、孤寡老人和困难户送温暖,召开敬老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三月,育才学校在学习雷锋活动中进行“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教育;四月,延安中学祭扫“四八烈士”陵墓,开展“踏着先辈足迹走,誓做革命接班人”题班队会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五月,各学校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红五月爱劳动”竞赛,进行“爱人民、爱劳动、爱劳动成果”教育,结合“五四青年节”作“五四”专题报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六月,各学校在欢庆儿童节的同时,讲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各班召开“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主题队会,开展“争做红花少年”活动;七月,举办”党是阳光我是花”、“我来给党唱支歌”主题班会,进行爱党、爱国、树理想、比奉献教育;八月,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进行国防教育和“学习,长大保卫祖国”的理想教育;九月,开展学习、宣传《教师法》活动,进行尊师重教、重视知识的教育;十月,开展“爱父母、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活动,进行系列爱国主义教育……这些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所开展的教育活动,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六、利用自然风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延安山河秀丽,资源丰富,有黄河第一瀑布——壶口瀑布,有大陆最早开采的延长油田,有花木兰习武练功遗址、有丰富的煤炭、石油、森林和土地资源。

延安地区各中小学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注意引导学生从了解延安、热爱延安入手,培养他们立志建设延安的志向,使同学们感到做一个延安人的光荣和自豪,从而增强他们建设延安的使命感。

延安有丰富的资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发挥这些优势,千方百计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得那些只靠理论上的灌输,文件上的宣传来搞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相形见绌。

拓宽教育途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延安地区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之外,还特别注意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力求收到实效。为此,他们坚持“四个按照”、“四个为主”的原则,即按照时间顺序、年龄层次、阶段专题、学科特点设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做到教师为主,专题负责;教学为主,全面渗透;学校为主,各方配合;行为训练为主,诸项教育结合。实施了一套“八个一”工程。

其一,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延安中学始终要求全体教师把爱国主义作为各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因素,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比如,地理课以”黄河”为题,讲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在灌溉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历史课讲黄河文化,讲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政治课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讲唯物史观,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美术课引导学生看祖国山河图片,画祖国大好河山;音乐课教学生唱赞美祖国、歌颂党和人民、抒发爱国之情的歌曲等等。

这样各门学科集中于同一主题,使教育内容得到充分发掘,学生从中受到了一次多角度的爱国主义教育。

其二,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

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形式。为了使师生树立“心中有国旗、心中有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延安地区各中小学从规定升国旗之日开始,就坚持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讲话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国旗、国歌、国徽到版图、疆域、物产,从悠久历史、优良传统、民族气节到封建专制、列强鲸吞、国难国耻,形成了一套由浅入深、由概括到具体的爱国主义教材。各校开展的这种国旗下的讲话,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三,每月组织学生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

在延安,各中小学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的活动搞得扎实深入,他们不只是组织师生看一看,议一议,而是不搞形式,注重实效。认真选择影片之后,他们先是给学生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拟出思考题;在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之后,又在全校开展影评活动。学生在看了《开国大典》《和他的儿子》《》《大决战》等影片后,写出了许多感触深刻的影评。仅去年,育才学校就写出了463篇影评,其中18篇参加了市里的影怦征文活动。这种直观性的教育,从多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四,每班每学期唱好一首优秀革命歌曲。

在流行歌曲盛行的今天,大唱革命歌曲,对于占领校园文化阵地,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安地区的中小学每校都有许多必唱歌曲,如《国歌》《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团结就是力量》等等。除这些必唱歌曲之外,各班每学期还要学唱一首新的革命歌曲,学校每年还要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歌咏比赛,这在延安地区各校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定。每次歌咏比赛,师生的热情都很高,评比奖励也显得非常热烈隆重。

其五,各年级每学期组织学生阅读一本爱国主义书籍。

在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怎样读,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许多学校在这些问题上是容易忽略的。延安地区的中小学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读爱国主义书籍,他们不仅组织学生读,而且重视组织好书评活动。延安二中结合阅读爱国书籍就曾开展过对武侠和言情小说的讨论。通过讨论和写书评,使学生增强了辨别能力,学会了选择。许多中小学从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延安的书籍开始,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阅读,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其六,各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爱国主义演讲比赛。

延安地区中小学的演讲比赛,都是学校团、队组织牵头搞的一项大型活动。各国支部和少先队中队先在各班比赛,然后再推荐优秀者参加团委和少先队大队组织的全校性比赛,这样,比赛的层次和质量较高,影响也很大。延安师范附小为了搞好“学习革命传统”演讲,聘请延安精神研究会秘书长许学元给学生讲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在不同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小学生如何学习发扬延安精神。通过老前辈的引导,全校各班都举办了“在延安”、“朱总司令在延安”、“周副主席的故事”等专题演讲。这些演讲活动的开展,使师生受到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其七,每所学校都要确定一个固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党中央、在延安生活了13年,枣园、杨家岭、凤凰山等旧址,洛川会议、瓦窑堡会议、王家坪革命纪念馆等文物,直罗战役、瓦子街战役、青化砭战役等战场遗址以及刘志丹烈士陵园、谢子长烈士陵园、“四八”烈士陵园等革命烈士陵墓,都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各中小学都就近把这些旧址、遗址、文物和陵园作为自己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了一地与多校、一校与多地的长期联系,定期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八,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件好事。

这一“工程”,实际上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检查和落实。就拿瓦窑堡小学来说,全校1723名同学,一年之中,做好事就达5万多人次,收到表扬信400多封。志丹县市镇小学全校的28个学雷锋小组,长期坚持到影院、车站、街道、农村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四、五年级的学雷锋小组,长期为孤寡老人洗衣、挑水、劈柴,受到镇政府多次表彰奖励。

配合“八个一”工程的实施,延安地区各中小学采用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日常教育与专题教育结合、知与行结合、校内外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其它教育结合的方法,使得各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重点突出,各具特色。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子长县瓦窑堡小学在课堂教学主渠道渗透的同时,课外教育注意占领两个阵地:家庭教育阵地、德育基地;坚持三个活动:少先队活动、重大节日活动、学习雷锋活动;抓好六个环节:知事、明理、动情、养成、求实、创新。他们还开展了“小一点从小做起,近一点从现在做起,实一点从我做起;由爱校到爱家再到爱国”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校形成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延安中学、王家坪小学、延安师范附小等学校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做圣地主人”、“我为圣地添光彩”、“爱我中华,爱我延安”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一片爱心得到了有力的体现。延安中学和张家口市第六中学以及两地8所手拉手中学联合组织了“追寻足迹”夏令营活动,他们高举红旗,背着行装,由延安徒步到北京,经过20天的艰苦奔波,寻访了60多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地,终于一身征尘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李廷霞同学在她的汇报演讲中说:“从吴起胜利会师到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这条路无不记载着我们党创业的艰难和累累硕果,无不镌刻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闪光之点,这里更有着革命队伍从弱到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解放全中国的取胜之本。缘着这些,我们踏上这条路时,心中便感到一种由衷的自豪!”程安琦同学在演讲中说:“今天,生活劳作在这片黄土地上的陕北新一代,正在为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努力着。我们‘追寻足迹’夏令营跋涉陕北十余天,了解到陕北还很贫穷很落后,陕北的父老乡亲还在为吃饱穿暖而奔波着。看到这些,我们深深感到自己肩上所负的责任。作为一名陕北人,作为一名黄土地的儿子,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像这样的实践活动,其收获是任何教科书都不能比拟的。

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第四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央文明委2010年工作安排,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决定,今年清明节期间,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引导人们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为此,通知如下:

一,积极利用各类烈士纪念建筑物和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的大型群众性纪念活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为革命先烈扫墓,开展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用新中国巨大的建设成就和中国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告慰先烈先贤,引导人们不忘传统,开拓进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作出新贡献。

二,在大中小学广泛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歌曲演唱会,主题班会等活动,激励广大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有条件的学校,可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奠,扫墓,举行入党,入团,入队仪式和成人仪式,引导广大学生继承先烈遗志,激发爱国热情。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祭先烈"活动。由中国文明网牵头,组织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中青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和中国广播网等重点新闻网站,搭建"网上祭先烈"的互动平台,开展网络访谈,发动广大网民进行网上祭奠,发表祭奠感言。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祭先烈网上征文活动",撰写心得体会,发表感言心声,表达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

四,在祭奠革命先烈活动中,各地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精心设计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祭奠项目,如倡导敬献鲜花,种植纪念树等方式方法,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简朴大方的文明祭奠活动,不搞铺张浪费,注意安全。

39 980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