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考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高考培训心得体会1
6月28日在“名师+”研修共同体的统一安排下,网上参加了“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培训”,聆听了王本华、胡晓、尤炜、贾玲四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四位专家从教材的编写理念、教材简介、使用原则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解读,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
随着新高考的推进,作为一线教研人员,要认真熟悉新教材的编写体系,积极探索新课堂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新教法新学法。在开展教学的双边活动中,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从学习活动的项目化,学习内容的专题化,课程设计的系列化,学生角色的主体化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下面我仅就我对新教材的认识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采用多元结合的教学方法
新教材的推行对一线教师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群的落实。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行和高考评价体系改革的推进,一线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在具体教学时引入“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群”的概念,围绕人文主题和大的单元任务群进行整合设计。
我们首先要研究清楚一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是什么。以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所以在备课时首先要研究这一单元的诗歌是如何逐层推进这个主题的。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借助这首诗向我们传达他的豪情壮志,志在为祖国的发展实现自己的青春价值,这也是我们要向学生传达的内容;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教师要让学生去体会郭沫若那种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壮志豪情;《红烛》体现的是为祖国奉献,牺牲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境界;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与《致云雀》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在逆境中的坚持和对梦想的追求精神;在《百合花》和《香雪》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人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和激情,以实现青春的价值。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第一是落实这个人文主题。通过情境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悟到青春的情怀,能够深入地理解青春的价值。第二是对诗歌的阅读和鉴赏。主要是赏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深刻体会作者在诗歌中寄托的情感。第三是小说文体教学。了解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懂得欣赏小说的艺术。第四是写作教学。在明确了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后,教师可以将单元起始课和单元总结课相结合进行教学,在具体设计时把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单元起始课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即我们要学什么和我们要如何去学这些文章,这些文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单元总结课,教师可以把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对比和深化,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同时,通过写作教学让学生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语文能力。
二、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语文学科的教学离不开“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核心素养具体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教学要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展开,精心设计每个核心目标在每篇文章教学中落实的内容和程度,让学生每节课在这四个维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核心素养目标的基础上,新版教材把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在原来教材中,有专门的写作单元教学,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分开的,这就会导致阅读与写作不能很好融合,阅读的内容与写作的内容相脱节,而且写作次数不够。新教材中,把阅读与写作放在一个大的单元中,让阅读与写作在内容上进行有效衔接,可以让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使阅读教学效果在写作中得到有效检测。
三、创新情境式教学方法
新高考评价体系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一核四层四翼”为总体要求,为国家引导教学和服务选材制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标准。新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试题的特点,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试题的设置主要以情境教学为主。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以新教材的要求为依托,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导入,并根据文本内容以合适的插图开展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需要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接新高考、新教材、新课堂。“三新”教育必将带来课堂面貌的新气象、新格局、新模式。教育改革终将引领一线教师加强学习、研究、反思、调整,从而更新理念,解除疑惑,改善行为,不断提高解读教材、研究教材、处理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
专家们高屋建瓴的报告撬动了学员们的思想,引发了激烈的头脑风暴,新课改我们一直在一起,一直在路上!
高考培训心得体会2
一、高考改革要求我们要在初中做好充足准备。
高考改革后,英语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三年六考,考生可多次参加,取最高成绩。这就意味着考生如果能在自己英语水平最好的时候(中考后)把握时机,在高一就尽早考出最好的成绩,那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极其重视英语,要从小抓起,提升孩子的英语能力,第一次英语社会化考试,就考最高分,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重视英语我们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我们的英语课程。在高一想取得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最高分,需要在初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初中三年英语的整体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力争在初中四年夯实英语基础,一举决胜中考进名校,摘取英语高考最高分,两全其美。而初中时,孩子们在学校更多学的是死知识,要想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孩子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就给了我们大北外校更多的机会。因为我们大北外校不仅仅教知识,更加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
二、高考英语依然重要,对于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
可以看到,高考并没有削弱英语的重要性,而是巩固了语、数、外作为三大主科的绝对地位。
在基础知识方面,新高考更侧重读语言的感知能力的考察,传统死记硬背单词语法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只有在语境中学会的、带着生命力的英语知识才能帮孩子们赢得高考。
在应试能力方面,新高考更侧重考察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考试的成绩是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综合结果。只学基础知识而忽视应试能力的培养,孩子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在考场上100%发挥出来;而一味迷恋解题技巧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则会让孩子的成绩提升缺乏后劲。只有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科学培养应试能力,不回避真正的问题、不放弃必要的努力,才能让孩子稳步提分。
而以上提到的方面公立学校都没有做到位,这些需要我们大北外校来给孩子们弥补,我们能够做到学校老师做不到的,帮助孩子真正地夯实基础、提高应试能力。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总的来说,高考改革,对我们英语培训学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契机。高考改革英语变得更加重要,只要家长和孩子意识到这一点,会想要快速提升孩子的能力,而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提供给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英语学习能力。
高考培训心得体会3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自然,是把握了事物规律后的熟能生巧,是好事,但也是坏事,因为它意味着一种“惯性”和“惰性”,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如此。
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习惯了“老教材”,习惯了逐篇逐册地讲解课文,习惯了在高一高二年级教授新课,再利用高三一年的时间来复习备考……总之,我们很多人都被“惯性”驱使着往前走,以至于忽视了已经来到身边的新变化。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我们已然置身其中,却又仿佛置身事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实?新教材如何使用?新高考又将如何变化?这些都在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第一次使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后,我对高一语文课程教学做了一些简单的梳理和思考,用以自勉,敬请专家老师指正!
一、凸显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功能
当下的教育教学现实中,不少老师都有着这样的体会:高中语文学科的地位稍显“尴尬”——很多学生不重视。甚至有不少学生认为,平时上语文课听不听课无所谓、听多听少无所谓,反正考试时除了默写题都是课外的。
高中学生这种非常短视、急功近利的学习观,固然与学生的错误认识和目前的高考评价制度有关,其实我们语文老师自身也难辞其咎。比如,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很多老师还停留在“老师讲—学生记”这种非常低效的模式上,而忽视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掩盖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甚至,有的老师和学生一样短视,认为学习语文课程的唯一目的就只是为了高考。
在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改变陈旧的观念,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围绕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动脑筋,探索途径,着力培养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力图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审美并且尝试创造美,让他们理解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从高一课程开始,如果语文老师的“格局没有打开”,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功能就得不到彰显和落实。
二、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北大中文系教授温瑞敏先生曾经说过:“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少读书、不读书。”此言确实不虚,相信我们一线老师大多会对此深有感触。
在这个“内卷化”时代,学生的学业负担十分繁重,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他们无暇去阅读所谓的“闲书”;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子产品和网络的普及,又使得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上的“碎片化阅读”,却再也不愿触摸纸质书籍的温度与深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课程。
学生不阅读,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让高中生能够热爱读书,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我们的语文老师依旧任重而道远。
好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均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契机。个人觉得,部编版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加大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提高了阅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以“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的教材体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和阅读需要。当然,最大的亮点应该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它以“任务”的形式,将阅读的权利归还给了学生,还给了高中语文课堂。
当然,再美好的初衷,也得靠实践来落实。如何充分利用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怎样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这又是一个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新问题,需要我们细心地思考和大胆去探索。我们教师,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学生阅读之前对学生进行引导,创建一个共同阅读或是分组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对整本书进行阅读。[1]在必要的时候,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及时地评价反馈。
更值得强调的是,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能仅仅限定与课内教材,古今中外,人文科技……各类书籍都可以进入学生的阅读视野,供他们挑选,以成就他们的阅读偏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最重要的是,在高中的其实阶段,语文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渐至于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
三、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如是定义:“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也就决定了,语文学科应该是一门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
可是,在教学现实中,我们很多语文老师依然还在“带着镣铐跳舞”,受限于“高考至上”的教学动机,固守传统的师道观念,囿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方式,使得语文课堂变得枯燥而呆板,语文课程没有了温度与生命力。殊不知,时代在变化,社会现实在变化,学生们同样也在变化,而语文课程同样具有时代性,需要我们老师灵活把握,“识时务者为俊杰”,调整教学观念和方式。
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要贴近现实,走进学生的生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构建高效而充满活力的课堂。那么,究竟如何贴近生活呢?
语文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高考,尤其是语文学科。语文学科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与生活息息相关,而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更是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语文老师的任务并不是教学生机械地分析文章,而是让语文课程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新教材对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设计的“学习活动”,就是让学生记录家乡的人物,调查家乡的文化生活,参与家乡的文化建设。显而易见,此单元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们走进生活、关心身边的现实。
面对语文课程里此类教学内容,我们语文老师千万不能一带而过,甚至于置之不理。教师要将生活要素融入语文课程中,丰富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使用
当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对一些传统模式进行冲击,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培训,我们教师学会了制作PPT课件、录制微课视频、充分利用网络素材备课等。毫不夸张地说,信息技术能够深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备课时,搜集素材更便捷;授课时,教学内容的教授可以更全面、新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评价维度可以更广,模式可以多更,方式可以更灵活……
在语文课堂上,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好处不胜枚举,它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信息刺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比如,我在信息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发现培训网站上推荐的一个小工具——“随机点名软件”,就非常的有意思。我将之运用于课堂教学,既能够避免点名提问时的“不公平”,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课堂反馈的机会,又能够让学生“提心吊胆”,随时准备回答问题而不敢分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可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亦有弊。比如,有的老师离开了网络,就无法备课了;有的老师,离开了“电子白板”之后,就无法上课。他们似乎已经成为网络素材的“搜集员”,成了教室里的“放映员”……
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课堂”,到了高一,语文老师将信息技术灵活地融于课堂,确实能够让学生们感到耳目一新,但是如果不能正确使用,极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出现“形势大于内容”等问题,让学生眼花缭乱后却一无所获。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可谓迎来了“新时代”。面对“三新”的到来,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而是要紧随时代的变化,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深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实现语文课程的价值,全面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高考培训心得体会4
xx培训受益匪浅,回来之后,针对此次学习,感受颇多,结合我所教班级学生的自己情况。制定以后需要加强的几点:
1、计划是行动的先导,复习前教研组要集思广益,借鉴以前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高三复习计划。个人制定好课时计划。
2、加强集体研究,实现优势互补。教学要发挥集体智慧,加强集体研究,搞好合作,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成绩。主要应搞好三个方面的合作:一是教师间的合作---加强研究,集体备课。二是师生间的合作---转变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三是学生之间的合作---班级形成互帮互学的氛围。加强集体备课,编制好学案,研究考纲考题,努力提高教学准确性
3、学习优秀的课堂模式,提高复习效果。用好学案导学,强调课前预习,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也能及时修正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课上认真听讲、探究,课下及时巩固总结。指导学生用好晚自习、周末的课余时间,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总复习过程要注意到学生不是初学物理知识,因而复习课不是新授课的重复,更不是几堂新授课的叠加,复习课要根据复习的要求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交给学生思考讨论,鼓励学生独立
解决问题,教师把握好讲解的`时机,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中要留有充分的时间供学生钻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归纳知识方法。要立足课内,精讲精练。教师要精讲学生困惑的知识点、讲高考命题的热点、讲约束条件、讲边界条件、讲隐含条件、讲思路、讲数学方法、讲动态的物理图景。指导学生记忆基本的方法。
4、研究学生,加大辅导力度。对于学生错解的题目,可从三个方面去评:①错在那里?②错因何在?③如何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对于学生大面积含糊的知识漏点、难点、疑点,应组织讨论,使教师的评和学生的置疑相结合,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高考试题中,中低挡题目占大部分,因此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不变应万变的规律,由易到难的过程中,应有一个适当的坡度。以基本的经典题型为例题和练习的主干,将它们作为进行方法探讨、思维训练、总结规律的重头戏,并辅以适量的新题、难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针对理综网上阅卷,训练学生规范答卷尤为重要。规范字母,计算题要有重要的步骤和方法说明,对过程中自己新添加的字母符号要说明它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要注意培养学生做物理示意图的规范性,清晰规范的示意图有助于物理过程的分析和数理关系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