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最新4篇】

荣誉 分享 时间:

美术教师暑期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艺术理念,激发了创作灵感,增强了专业素养,促进了师生互动,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为未来的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美术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美术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第一篇】

探非遗之美,悟泥塑之韵

炎炎夏日,在这个假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美术教师培训。此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在教育教学道路上渴望成长的心田,也为我未来的工作指明了道路。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老师唯有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好学生。持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在培训中,不仅有精彩的传统技艺呈现,也有陈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深受启发。她结合自己学习的经验,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述了人物泥塑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法、技巧。

一直以来,我对陶艺十分感兴趣。虽然在大学时,我简单地学习过浮雕泥板,对泥土的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也简单学过拉坯的技法。但是,这次暑期培训,陈老师从泥土的种类,开始向我们讲解,即使是没有任何基础的老师也能快速掌握:什么样的泥适合拉坯,什么样的泥适合制作造型……让我对陶艺的理论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泥塑人物造型是一个美术老师必备的知识技能,没有听陈老师的讲解时,我以为的泥塑人物,是一个圆雕,是一整块的泥土放在面前,自己慢慢地“抠”出一个人物。有时候在美术馆里看到了雕塑作品时,我不禁感慨,这得需要多大的力气才能完成这样的作品啊!后来听完了陈老师的讲解后才觉得自己当时的想法真的是太可笑了。泥塑人物一开始,可以用报纸或者铁丝“捏出”人物的动态造型,在这里有点像我们学习的速写人物动态时,画的“火柴人”。然后再用泥块慢慢地去“填充”它的血肉。在塑造人物的讲解时,陈老师还特别贴心提醒我们,人物的头像可以用“泡沫球”进行塑造,这样不仅快而且轻。陈老师在示范时,用简短的视频我们讲解在塑造人物面部时不必太纠结初始像“奥特曼”人物面部,手沾水,耐心地去捏,很快人物的面部就会呈现。回家之后,我用吴教研发的普白泥,开始自己动手尝试着做了一个人物。果然不假,一开始,我看着我的“奥特曼”都失去了,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后来反复观看陈老师的“教学视频”,回想着陈老师说的话,慢慢地我的人物也呈现出了“立体”的五官。

陈老师的讲解细致入微,给我们讲述了很多的技巧,例如:在衣服的处理上,添加一些“衣服的纹路”会更加的出彩,我在自己制作时,也发现了,当我的泥“拍”得越薄时,虽然泥片易断,但是衣服的纹路处理得越容易。再比如陈老师还讲到了,当人物的手中拿着道具时应该怎么处理;面对底板与人物怎么衔接会更加牢固,人物铁丝的选择尺寸,各种实用的“小工具”。最后陈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博主专家,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指明方向。

一场讲座听完,我对泥塑人物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意犹未尽。下午,吴教研也结合一些泥塑的作品的分析,为我们讲解了在泥塑中容易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的“野路子”。

晚上回家,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做我的“作业”。我选定了一张唐朝仕女的图片,回想着陈老师和吴教研的讲解和分析,自己尝试着进行创作。看似不简单的泥塑,制作起来也是很不简单。陶艺,非常考验制作者的耐性和毅力。只有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慢慢地接受泥土对我的“考验”,才能制作成功。

一开始,我担心,泥土干得太快容易裂开,于是我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人物支架便直接帮它填充血肉了。结果,很快,我就做不下去了。果然,还是要把“地基”打牢才能制作出一个作品。第二次,我重新用报纸和美纹纸制作出人物的动态支架。这一次,我把人物的支架裹得“牢牢地”,再为它填充血肉。我一边看着仕女的图片,一边看着自己录的陈老师讲座的视频,进行创作。果不其然,根据陈老师方法,我的“仕女”已经初步有了一些模样了。

然后,我就开始注重对仕女头部的塑造。到了这里,我脑子里全是陈老师的话:“一开始丑丑的,你检查下来就不一样了。”“你要调出一个酸奶状的泥浆。”“眼睛其实很简单,你看我只是用一根小棒挑一下就出来了”……慢慢地,我就实践成功了。果然,我真的做出了仕女的面部。虽然,这次的仕女,我制作得十分粗糙,但是,这次的“仕女”只是一个开始。今后,我会走进陶艺世界里去继续积极探索泥塑人物的技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不应该停下学习的脚步,这次的培训,让我见到了把非遗搬进课堂的魅力。“漆扇”“水拓画”与美术教学的完美结合。在回家的路上,我感慨,非遗艺术给美术课堂带来了这么大的趣味性。也坚定我对陶艺继续学习的信心,对于泥塑人物,不应只局限于这次的培训作业,更应该加入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研究、学习、制作。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带进课堂,呈现不一样的美术课。

每次的美术培训都让我们都可以收获满满。从各位老师身上,我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创新思维、艺术技法。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想,我会把这次培训所学、所悟、所学融入每一堂课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提升美术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美术课。

美术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第二篇】

对话非遗,匠心传承

两天培训眨眼间就过去了,让我意犹未尽,感觉就像是搭上了一辆千年穿梭在非遗之路的大巴,让游客领略不同的风光。有独一无二的漆扇,韵味十足的水拓画,趣味盎然的泥塑……我不禁问自己,如果给一个机会给我,我会怎么上一节非遗课程?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在郑老师课堂中,先介绍漆扇的历史价值,后带领我们进行制作漆扇,这时候的我们格外期待,认真挑选着不同种类的漆扇,五颜六色的色漆,大从扇子的形状小到璎珞的颜色。终于动手啦!在水里滴入喜欢的色漆,配上笔在水面波动,用不同的方式让自己的扇子进入水面,染上不同的色彩,待干后绘上心仪的图案,或工笔或写意,一笔一划间,尽显匠心独运。金色颜料点缀其间,几许斑斓,几许素雅。漆扇在手中渐渐有了生命,那是一种成就感,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活动结束,每个人手中的漆扇都独一无二,不仅带走了自己的作品,更带走了沉淀千年的东方韵味。在朱老师课堂中,我们感受着笔尖游走,颜料随水波层层晕染,缤纷的花朵纹饰在水波涟漪中曼妙流动,将丝巾轻覆水面,独一无二的专属于自己的水拓丝巾,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从而对水拓画产生了好奇,了解到它最早起源于中国,后经丝绸之路传至土耳其。水拓艺术,是一种古老的花纹制作技术,缘起于唐代的“墨池法”。以水为纸,以云为名,独特的不需要笔就能创作出色彩艳丽、纹理丰富的作品。

在日常的课堂里,我们也要一直观察学生的情绪,引导他们的情绪,因为愉快和积极的环境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参与度。我总结出了一些可以用在美术课堂上的方法。首先是引入游戏和竞赛:可以通过绘画比赛、速写挑战或色彩搭配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实践美术技巧。良性的竞争利于他们更好地突破自己,展现自己的优势。其次在创作中,我们要鼓励自由创作:给予学生一定的创作自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绘画或设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们思想上多了些条条框框,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我们老师要通过媒介开阔他们的眼界,引导他们自由地展现出自己想要表现出来的一面。最后我们要有不同主题课堂,经常变换绘画或设计的主题,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感,防止学生因为重复相同的主题而感到枯燥。就像这次的非遗培训,像一缕清风在这炎热的夏季吹向我们,我们满怀愉悦的心情学习,进行提升自己。

这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在我的教学生涯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期待下一次的学习和成长。

美术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第三篇】

美术之夏,培训之获

在夏日的微风和明媚的阳光中,____市的暑期美术教师培训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为我们这些热爱艺术的教育者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在这段宝贵的学习时光里,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艺术滋养,更在教学理念和技法上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通过郑老师的《扇染夏色》和朱老师的《丝绸之路》两节精彩绝伦的微课,我深切感受到了艺术教育的魅力与责任。他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漆扇和水拓画的知识,同时还组织了相关的技能培训,让我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创新。

郑老师的《扇染夏色》以漆扇为主题,引领我们走进了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艺术领域。漆扇,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技巧。通过郑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漆扇的制作过程繁琐而精细,从选材、髹漆到装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极高的耐心和技艺。其中,髹漆的工序尤为关键,需要多次涂抹和打磨,才能使漆面达到光滑、亮丽的效果。而在装饰方面,无论是绘画、镶嵌还是雕刻,都能赋予漆扇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培训中,我们亲自尝试了漆扇的制作,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当看到自己亲手完成的作品时,那份成就感油然而生。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艺术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我们亲身去实践和创新,才能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朱老师的《丝绸之路》微课则以水拓画为切入点,带我们领略了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艺术魅力。水拓画这一独特的绘画形式,起源于古老的丝绸之路,其创作过程充满了随机性和创造性。将颜料滴入水中,然后用工具在水面上轻轻搅动,形成各种奇妙的纹理和图案,再将纸张或布料覆盖在水面上,一幅独一无二的水拓画便应运而生。朱老师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水拓画的基本技法,还分享了许多创意和应用案例,让我们大开眼界。在实际操作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水拓画的乐趣和挑战,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未知的探索,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惊喜。这种不受拘束的创作方式,让我对艺术的表达有了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发挥个性的灵感。

除了精彩的微课讲解,本次培训的技能培训环节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在漆扇制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处理漆面的平整度和光泽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和装饰技巧。而水拓画的实践则让我锻炼了对色彩和形状的敏感度,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与其他美术教师的交流和合作,我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同的创作思路和方法,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让我对美术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当今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下,我们美术教师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漆扇和水拓画这样的传统艺术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把这些所学融入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让他们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学会创造。

此外,培训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在与同行们共同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精神,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积极地参与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探索美术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这次美术教师暑期全员培训是一次充实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我们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更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获得了新的启发。我将带着这份收获和感悟,回到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努力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美术教育,让艺术之花在孩子们的心中绽放得更加绚烂。

美术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第四篇】

研美之夏,技艺之旅

在这个热情似火的七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暑期美术教师培训,这次培训犹如一场甘霖,滋润着我在美术教育领域求知若渴的心田,使我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郑老师带来的《扇染夏色》令人陶醉。郑老师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生动地讲解,引领我们走进了漆扇制作的奇妙世界。漆扇那独特的质感和绚丽的色彩,仿佛承载着夏日的热烈与浪漫。在郑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逐步掌握了漆扇制作的基本方法,从扇面的打磨、底漆的涂抹,到图案的绘制与渲染,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耐心与细致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紧接着,朱老师《丝绸之路》为我们开启了另一扇艺术之门。通过朱老师的精彩讲述,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领略了丝绸之路的辉煌与神秘。而丝绸水拓印的学习,则让我们能够亲手将这份神秘与美丽在丝绸上呈现出来。水与颜料在水面上自由交融,形成如梦如幻的图案,再通过巧妙的技法将其转印到丝绸上,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惊喜,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创作。

当我们开始实际制作所学的两种工艺美术。在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问题,如漆扇图案的比例失调、水拓印的色彩过渡不自然等。但正是这些问题,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方法。同时,与同行们的交流与互助也让我收获颇丰,大家相互分享经验、提出建议,共同克服困难,让整个制作过程充满了温暖与力量。

陈老师的《泥塑的艺术特征解析和实践》课程让我对泥塑这一艺术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陈老师系统地讲解了人物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从人物的比例结构、动态捕捉,到泥土的选择与处理,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晰透彻。在实际操作中,我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品中,通过双手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了泥土在手中赋予的生命与情感。

吴教研员对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的提醒和建议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吴教研员强调了基本功的重要性,包括绘画技巧、纸塑、泥塑教学方法等,并结合以往比赛的案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她的建议让我明白了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积累、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不仅在专业技能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更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获得了新的启发。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艺术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在艺术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同时,这次培训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同行们交流学习的机会。在共同的追求和热爱中,我们相互激励、共同进步。我相信,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中,我们一定能够为美术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和乐趣。

总之,这次暑期美术教师培训是一次充实而难忘的经历。它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激发了新的创作灵感,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美术教育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决心。我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在未来的教学中努力耕耘,为培养更多具有艺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学生而不懈努力。

39 3446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