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心得实用优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设计心理学心得实用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设计心理学心得【第一篇】

色彩的配合,是研究实用色彩的题材。它主要追求色彩的和谐与色彩的美感。

纯粹色彩科学称为色彩工程学,包括表色法、测色法、色彩计划设计、色彩调节、色彩管理等。包装色彩学是色彩工程学在包装色彩设计与色彩复制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是自然色彩、社会色彩和艺术色彩的有机统一。包装色彩学从包装色彩出发,系统地反映色彩形成与表述、色彩设计与再现的现象与规律,是色彩构成、色度学及印刷色彩学等有关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对包装色彩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的有机结合。

日常生活中观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即形成心理颜色视觉。在色度学中,颜色的命名是三刺激值(x,y,z);(r,g,b);色相,明度,纯度,主波长等。然而在生产中则习惯用桃红、金黄、翠绿、天蓝、亮不亮、浓淡、鲜不鲜等来表示颜色,这些通俗的表达方法,不如色度学的命名准确,名称也不统一。根据这些名称的共同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组。将色相、色光、色彩表示的归纳为一组;明度、亮度、深浅度、明暗度、层次表示的归纳为一组;饱和度、鲜度、纯度、彩度、色正不正等表示的归纳为一组。这样的分组只是一种感觉,没有严格的定义,彼此的含义不完全相同。例如,色相不等于色光,明度也不等于亮度,饱和度也不等到于纯度、鲜度、深浅度。但是在判断颜色时,它们也是三个变数,大致能和色度学中三个变数相对应。主波长对应于色相。人们常说的红色就有一定的波长范围,红色在色度图上也只是一个区域,人们绝不会把500nm的单色光称为红色。色度学中的亮度对应于明度、亮度、主观亮度、明亮度、明暗度和层次等,在相同的背景上,亮度小的颜色一般总是比亮度大的颜色显得暗些。色度学中的纯度对应于饱和度、鲜度、彩度、纯度等。

心理颜色视觉的名称,虽然和色度学中的几个物理量相对应,但这种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例如,色度学中的纯度分为刺激纯和色度纯两种。认为白光的纯度为零,一切单色光的纯度(不分刺激纯或色度纯)均为1。色度纯的定义为,色光中所含单色光的比例,表示某颜色与某中性色或白光的接近程度,但是,心理颜色视觉在分辨色光与中性色的区别时,却认为各个单色光的纯度并不是一样的。同样的单色光,黄、绿和白光的差别不大,红、蓝和白光的差别显著。所以在心理上认为,黄色光尽管也是单色光,但纯度却比蓝色光低些。这些心理上的颜色与白光的差别,通常称为饱和度,以区别于色度学上的纯度。心理上的亮度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联系到物体,另一种是不联系物体的亮度。例如通过一个小孔观察物体的表面,这时观察者看不见物体,无法联系物体来判断亮度,但它也与色度学中的亮度有差别,为了把物体表面的光亮和色度学中的亮度分开,称它为明度。

在混合色方面,心理颜色和色度学的颜色也不相同,当看到橙色时,会感到它是红与黄的混合,看到紫红色时,会感到是蓝与红的混合等。但看到黄光时,却不会感到黄光可以由红光和绿光混合而成。在心理颜色视觉上一切色彩“好像”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出来。一般觉得,颜色有红中带黄的橙,绿中带蓝的青绿,绿中带黄的草绿,但是,却没有黄中带蓝或红中带绿的颜色。

因此在心理上把色彩分为红、黄、绿、蓝四种,并称为四原色。通常红-绿、黄-蓝称为心理补色。任何人都不会想象白色从这四个原色中混合出来,黑也不能从其它颜色混合出来。所以,红、黄、绿、蓝加上白和黑,成为心理颜色视觉上的六种基本感觉。尽管在物理上黑是人眼不受光的情形,但在心理上许多人却认为不受光只是没有感觉,而黑确实是一种感觉。

象征权威、高雅、低调、创意;也意味着执着、冷漠、防御,端视服饰的款式与风格而定。黑色为大多数主管或白领专业人士所喜爱,当你需要极度权威、表现专业、展现品味、不想引人注目或想专心处理事情时,例如高级主管的日常穿著、主持演示文稿、在公开场合演讲、写企划案、创作、从事跟“美”、“设计”有关的工作时,可以穿黑色。

象征诚恳、沉稳、考究。其中的铁灰、炭灰、暗灰,在无形中散发出智能、成功、强烈权威等强烈讯息;中灰与淡灰色则带有哲学家的沉静。当灰色服饰质感不佳时,整个人看起来会黯淡无光、没精神,甚至造成邋遢、不干净的错觉。灰色在权威中带着精确,特别受金融业人士喜爱;当你需要表现智能、成功、权威、诚恳、认真、沉稳等场合时,可穿著灰色衣服现身。

象征纯洁、神圣、善良、信任与开放;但身上白色面积太大,会给人疏离、梦幻的感觉。当你需要赢得做事干净俐落的信任感时可穿白色上衣,像基本款的白衬衫就是粉领族的必备单品。

象征权威、保守、中规中矩与务实。穿著海军蓝时,配色的技巧如果没有拿捏好,会给人呆板、没创意、缺乏趣味的印象。海军蓝适合强调一板一眼具执行力的专业人士。希望别人认真听你说话、表现专业权威时,不妨也穿深蓝色单品,例如:参加商务会议、记者会、提案演示文稿、到企业文化较保守的公司面试、或讲演严肃或传统主题时。

典雅中蕴含安定、沉静、平和、亲切等意象,给人情绪稳定、容易相处的感觉。没有搭配好的话,会让人感到沉闷、单调、老气、缺乏活力。当需要表现友善亲切时可以穿棕褐、咖啡色系的服饰,例如:参加部门会议或午餐汇报时、募款时、做问卷调查时。当不想招摇或引人注目时褐色、棕色、咖啡色系也是很好的选择。

红色象征热情、性感、权威、自信,是个能量充沛的色彩--全然的自我、全然的自信、全然的要别人注意你。不过有时候会给人血腥、暴力、忌妒、控制的印象,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因此与人谈判或协商时则不宜穿红色;预期有火爆场面时,也请避免穿红色。当你想要在大型场合中展现自信与权威的时候,可以让红色单品助你一臂之力。

粉红象征温柔、甜美、浪漫、没有压力,可以软化攻击、安抚浮躁。比粉红色更深一点的桃红色则象征着女性化的热情,比起粉红色的浪漫,桃红色是更为洒脱、大方的色彩。在需要权威的场合,不宜穿大面积的粉红色,并且需要与其它较具权威感的色彩做搭配。而桃红色的`艳丽则很容易把人淹没,也不宜大面积使用。当你要和女性谈公事、提案,或者需要源源不绝的创意时、安慰别人时、从事咨询工作时,粉红色都是很好的选择。

橙色富于母爱或大姐姐的热心特质、给人亲切、坦率、开朗、健康的感觉;介于橙色和粉红色之间的粉橘色,则是浪漫中带着成熟的色彩,让人感到安适、放心,但若是搭配俗气。橙色是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时,特别是需要阳光般的温情时最适合的色彩之一。

黄色是明度极高的颜色,能刺激大脑中与焦虑有关的区域,具有警告的效果,所以雨具、雨衣多半是黄色。艳黄色象征信心、聪明、希望;淡黄色显得天真、浪漫、娇嫩。提醒你,艳黄色有不稳定、招摇,甚至挑衅的味道,不适合在任何可能引起冲突的场合如谈判场合穿著。黄色适合在任何快乐的场合穿著,譬如生日会、同学会;也适合在希望引起人注意时穿著。

绿色给人无限的安全感受,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上可扮演重要的角色。绿色象征自由和平、新鲜舒适;黄绿色给人清新、有活力、快乐的感受;明度较低的草绿、墨绿、橄榄绿则给人沉稳、知性的印象。绿色的负面意义,暗示了隐藏、被动,不小心就会穿出没有创意、出世的感觉,在团体中容易失去参与感,所以在搭配上需要其它色彩来调和。绿色是参加任何环保、动物保育活动、休闲活动时很适合的颜色,也很适合做心灵沉潜时穿著。

蓝色是灵性知性兼具的色彩,在色彩心理学的测试中发现几乎没有人对蓝色反感。明亮的天空蓝,象征希望、理想、独立;暗沉的蓝,意味着诚实、信赖与权威。正蓝、宝蓝在热情中带着坚定与智能;淡蓝、粉蓝可以让自己、也让对方完全放松。蓝色在美术设计上,是应用度最广的颜色;在穿著上,同样也是最没有禁忌的颜色,只要是适合你「皮肤色彩属性」的蓝色,并且搭配得宜,都可以放心穿著。想要使心情平静时、需要思考时、与人谈判或协商时、想要对方听你讲话时可穿蓝色。

紫色是优雅、浪漫,并且具有哲学家气质的颜色。紫色的光波最短,在自然界中较少见到,所以被引申为象征高贵的色彩。淡紫色的浪漫,不同于粉红小女孩式的,而是像隔着一层薄纱,带有高贵、神秘、高不可攀的感觉;而深紫色、艳紫色则是魅力十足、有点狂野又难以探测的华丽浪漫。若时、地、人不对,穿著紫色可能会造成高傲、矫揉造作、轻挑的错觉。当你想要与众不同,或想要表现浪漫中带着神秘感的时候可以穿紫色服饰。

设计心理学心得【第二篇】

在景观艺术设计中,“情感化”设计是将情感的因素融入到环境中,使来到这个环境的人们产生某种情感的共鸣。它通过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等元素的设计,加入了人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尤其是现代设计中。由于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科技的发展也让人们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例如,家居环境能够体现主人的自身价值和品位素养,公共环境设计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

以著名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为例,巴洛克风格教堂的建造方针,意在匹敌甚至超越中世纪以前的文物古迹的建筑结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是教会权力的象征,其始终具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即吸纳所有的天主教徒,坚定他们的信仰,重新团结异教徒和他们的教会,将真正信仰之光照耀在非教徒的身上,让人们感受到宗教的神秘感、威严感、神圣感等。

从人与环境的艺术设计角度来说,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的居住环境应该是一个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人们在其中学习和居住都有一种舒适感、安全感和归属感,所以,校园中的轴线设计首先应确定的目标是,设计出一个以人为本,宁静自然而优雅清新的自然生态空间。

根据我校实地调查分析,从学校校门到观书塘的区域,主要有喷泉、石碑、广场和升旗台,学生经常在这片区域进行娱乐活动。而现在的状况是,水池不太整洁、池底覆盖满了青苔显得不太雅观,与观书塘后广场没有呼应。观书塘处于我校中心地带,是区域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设施影响着整个校园环境。存在的问题有:水域宽阔,无便捷性路径;广场石凳夏热冬凉没有遮挡物,几乎没有实用性;水域周围树木杂乱,没有供学生学习、休闲的地方;缺乏半私密空间的设施;传统的石柱围栏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观书塘后广场没有考虑晚上的照明效果,缺乏安全性;区域中间没有休息座椅、垃圾桶少;空间破碎,缺乏集会的大场地。同时,图书馆前广场几何化的形式感、现代感很强,各种材质的变化富有节奏感。但针对的人群需求的利用率较低;整个广场设计较为破碎,缺乏整体感;交通路线不够明确、便利;广场硬质铺装较多,过于生硬,特别是夏天,硬质铺装对阳光的反射,会让整个广场更加炎热;植物缺少层次变化,过于单一;广场上的大屏未尽其用,同时,整个广场也缺少人文内涵。

作为校园景观的设计,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基地位于湖南工业大学大门、图书馆中轴线,其受众主要是学生及老师。应增加更多的艺术气息、校园景观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使学生在这里交流思想、增进感情。作为大学生活的载体,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记忆青葱岁月,可以是我们对艺术最初的开始与碰撞。

这个方案以情感设计为重点,在满足校园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抓住师生之间的情感寄托,突出“一心一景”,“一景一忆”,在情感内容上突出“亦心亦忆”。方案的设计应在细节上打动师生的心,应抓住学校包装专业这一特色,让参与其中的师生能够对湖南工业大学留下美好的回忆。该方案是学校从进门到图书馆这条路线上的改造设计,主要服务人群是学生、老师和工作人员。首先,该设计要与现有环境相融合,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目标区域的缺点,为目标人群提供更方便的路径导向、防暑防寒的休息以及娱乐场所、安静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该设计应主要以规整的布局为主,在水池广场以及部分观景区采用自然的布局,做到人工和原始生态相互结合,让人产生寄情于山水间的美好环境。

此方案设计主要分为四个区域:校训广场、观书塘、观书塘后广场和图书馆前广场。其中,重点体现情感的就是观书塘前的.许愿池喷泉。世界上最著名的许愿池,是罗马的许愿池喷泉,它是罗马最后一件巴洛克风格的杰作,拥有着许多美好的传说。此方案中的许愿池,截取了罗马许愿池中的美好希望,希望每个投币的学生、老师或者其他人员能够再次回到学校来观赏。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希望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使其将来再回到学校,激励下一代的学生努力学习。

然后,是观书塘的情感设计。原来的观书塘本身有一个曲折的木质桥,很多学生喜欢在桥上给鱼儿喂食,桥的两头绿树成荫,是个观景的好地方。该方案保留了这个桥,还在观书塘中间位置增加了雕塑景观,是由包装盒拼接而成的雕塑,体现了学校以包装设计为重点学科的特点。观书塘后广场设计成了一个酒瓶形状,在两边分别设计了三条流通路径,方便学生通过。同时,增加了座位以让人休息,中间的广场采用比较平滑的地面铺装,可以让学生进行滑板、溜冰等娱乐活动。

湖南工业大学的校园文化应该体现学校特色,以及所在城市的文化内涵。本学校的文化是厚德博学、和而不同,以及包装设计文化,城市的文化是火车头文化、炎帝文化等。“厚德博学、和而不同”是学校的校训,体现了对学生寄予的要求和期望,也是一种教学理念。

环艺设计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能确立交往的范围和适当的人际距离,使人们的行为有据可依。将艺术心理学方法运用到环艺设计中,可以使人们更贴近环境,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和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凤凰空间.商业景观设计[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3]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中信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皮绍南(1988—),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2014级研究生,主修环境艺术设计。

设计心理学心得【第三篇】

内容提要:目前教育技术对学习的支持已经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因此为学生安排和设置有效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而网络探究式学习环境中的心理环境又是学习环球瓣核心因素,心理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业习所产生的影响,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关键词:网络探究式学习心理学习环境。

武法提博士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一般包括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非物质条件主要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我们认为,非物质条件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物质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环境,也可称为软环境,或精神环境,而物质条件一般是指物理环境,或称硬环境和物质环境。我们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教育环境中学业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在现代学习化社会中,心理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心理学习环境是第一位的,物理学习环境是第二位的,物理学习环境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必须通过心理学习环境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在关注学生的物理需要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搭建网络化的物理学习环境容易,因为面对的是物,而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心理学业习环境难,因为面对的是人。

近来,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网络技术的有效整合,已经初步地显现出巨大的综合性效果。网络探究式学习关键是探究,而非网络。实施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并不在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与其说网上的技术重要,不如说网下的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是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关键,信息技术本身的教学意义是有限的,只是信息技术的单边参与不能自动地解决教与学的现实课题,也不能自动地产生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在此,“工夫在诗外”的内涵值得我们深思。另外,一系列的网络化学习活动必须在一个适合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心理环境之中运行,因此应该深入研究与人有关联的问题。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行为应该得到良好学习环境的有利支持,这个学习环境就是我们要重点设计的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心理学习环境。

在此我们提出的二元化命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命题假设,而是要强调一种理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教学自身变革的需要。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以教师为权威的理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发展的大好时机。以往我们过于关注教学环境的建构而大大忽视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过于关注教授者的环境需求而忽视了学习者的环境需求,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学习环境。我们认为,如果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应该包括由学生自己决定要做什么、自己拟订学习计划及自己确定学习进度等。

在实施网络探究式学习时,学习环境必须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墨迹为自主自立的学习,从单纯重视学习的结果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重视教学内容的数量转变到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质量,从单一评价尺度到多元尺度评价从而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从封闭式学习转变到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学习,从学校中心的教学转变到终身学习。

1.提供给学生充分自由运用的学习时间,激发学生发挥潜能。

如果说教师的支持对学生进行网络探究式学习具有重大意义的话,那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时间和对学习时间做适当的灵活性安排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为了设计出发挥个性、激发潜能的学习环境,在平时、周末及假期中,不宜硬性规定家庭作业的数量,只应做原则性规范,使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想做的事情。另外,由于探究式学习的特殊性,要求学生自主建立学习计划,确定研究主题,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时会发生变化,会出现中途变换主题中研究方法的情况,因此对预定时间的灵活把握就显得十分重要。

以往基础教育的课时一般为45分钟,而且是固定不变的。这种不变的时间原则,不通适应网络探究式学习的需要,如果学生的活动是小组讨论学习,反复练习,实验,实地考察以及访谈等,那种硬性规定为45分钟或50分钟的课时就不适宜了。应该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适当采用15、25、75分钟等多种时段,灵活调整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时间。很多网络探究式学习活动是在课余时间里进行的。

2.设计学生自我负责的环境。

网络探究式学习的主题大多是由学生自己确定的,或是由教师提供备选课题,学生自由选择,并承诺完成时间,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自我负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体意识以及主体能力。特别是在网络化学习的情境中,更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获得了自主和自律,必须同时接受要求和责任的约束,这一点以前我们强调得不够,只是一味追求自主、自律和全作,而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网络责任的教育,学生并非只享受自主而不负责任。因此,网络化学习环境应该是以学生的自主与必要要求两个方面为重点。作为主体之后,学生能否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主体地位有效地自我发展,与其自身的主体能力有很大关系,没有主体能力就不能发挥主体作用,学业生的主体性就失去了意义。当然,如果学生提出了教师规定选择项目之外的替代方案,教师更应该鼓励和支持。

3.设计与社区共同学习、互相协调的学习环境。

网络探究式学习可以突破传统学校的封闭式校园,打破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环境隔绝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环境可以融入社区,将社区的各类人员作为学习资源,从社区中收集大量探究性资料,作为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基础,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形成与社区共存共荣的态度,并转化为热爱社区以至更大范围的实际行动。

进行网络探究式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从全球性视角思考问题并作出价值判断,以全球性全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设计学习环境。

1.设计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精神和拓展智慧技能的学习环境。

网络探究式学习所具有的创新特性,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精神和提高学生智慧技能的问题。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应该将自己作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个性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的特殊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协和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因此,我们应该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养成质疑习惯的心理学习环境。

2.设计开发共同生存的、具有多元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

应该设计有利于学生建立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发挥文化多元性的环境,更应该设计超越文化差异而探究具有普遍性价值的理性和精神,这个环境应该可以提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作业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多文化共存社会的模式以及异文化之间碰撞的学习环境。学生所处的可以说是全球网络化时代,具有协调性、宽容性以及责任性等内涵的学习环境对于网络探究式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应用网络技术把学生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为他们创建有益地球和人类的共同体验学习的学习环境。

1.促进学习目的的统一化和共识化。

各个学校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统一的学业习目标体系。在让学生学到什么,培养学生什么等基本理念问题上,学校的教师之间必须达成共识,由此才能为学生建权一个和谐统一的心理学习环境,教师也能有效地实现相互支持,取长补短。例如学生主体性发展主要应该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这四个特性就应该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使之能够自觉地在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指导工作中贯彻这些理念,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个适合于探究式学习的心理环境中进行活动。

2.追求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关联。

应该说,学生所学习的每一个学科都有其明确的预期目标和内容,学生面对着不同的学科内容。如果学科之间依然不打破传统教学的学科壁垒,每个学科只考虑如何将本学科的知识内容系统、完整地教授给学生,很少有全面性、横断笥和综合性的教学,学生也就无法有效地获得统整的知识和能力,也就不利于展开探究式学习。一般而言,探究式学习不只是将知识的获得作为唯一目标,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教学和学习,问题则往往是综合性的,解决问题就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寻找各个学科的关联点,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

3.建构教师合作指导机制。

由于网络探究式学习一般多采用主题式学习方式,比较淡化学科的界限,强调分科教学变领域教学,因此应该对现行的以班级教师制为中心的教师指导机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建立起一个教师协同合作的指导机制。传统学习环境中的很多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一作意识的形成,例如,教师单打独斗的工作已经形成,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尚未形成共识,有过创新进取行为但履遭挫折,少数教师心存安逸心态,教师之间人际关系淡漠,少数教师人格特性比较封闭,学校缺乏民主气氛,教师再说儿考核制度不健全等。我们认为教师的合作机制可以由三个主要步骤构成:一是共同构思探究主题,以共同理解原则和共同参与原则原则设计探究主题;二是进行合作实践活动;三是成功体验的交汉,应该增加目标实践体验的交汉机会,重视失败的体验,相互借鉴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教师协作教学的类型可分为五种,学科内协同合作,同年级协同合作,跨年级协同合作,各学科综合协同合作和主题式的协同合作。

4.扩大学生学习体验的环境范围。

信息化环境中的信息形态不人仅仅是电子化的,同时非电子化形态的信息对于问题解决学习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网络化探究式学习不仅需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以作探究之用,而且还应该从其它方面获取信息。学生应该与具有丰富经验和科学知识的社会人士加强联系,与国际国内学校的广泛接触,从多方面挖掘探究主题、素材和活动内容,可以增进网络探究式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联系各方面的社会支持。另外,各种有效的社会设施也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探究活动并不局限于校内,可以利用社区环境进行自然体验和社会体验。

5.鼓励教师和学生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师生能够有效自如地应用信息技术是网络探究式学习的首要前提,否则就会出现只有探究式学习而不见网络的情况,这样就与我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不相符合。可以说,网络探究式学习在应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收集、处理与交汉,例如学生共同利用网络观察日食现象、调查世界各地酸雨情况,通过网络交换共享资料,讨论研究成果等。这里提到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往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往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低下,会直接影响到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效果。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体会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转变观念,所谓先有实践体验,才会产生观念。信息技术的观念不会凭空产生,不使用信息技术就不会产生信息技术的观念。因此,应该为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氛围。

6.合理使用同龄与混龄小组学习增进脑力激荡。

网络探究式学习当然强调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但同时也特别重视个性之间的相经作用,强调相互之间的脑力激荡、经验分享、相互支持的过程。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打破班级的壁垒,形成更加丰富的心理学习环境。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各种学习主题,通过同龄或混龄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逐渐加深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年龄层的相互学习,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不生提出建议,你年级可以减少尝试错误的过程,效果往往优于同龄小组的学习。

7.为学生搭建主动发表意见与探究成果的舞台。

学生在网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收集、处理和发表信息的能力,而学生发表学习成果又是网络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环节。这里指的发表能力主要包括运用文字信息、非文字信息表达的能力,更应该包括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表达学习成果的能力。一般而言,学生比较擅长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而经较惧握口头或肢体表达,但是在网络探究式学习中,要求学生必须灵活发挥多种表达学习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综合表达能力,它既需要学生的文字表达,也需要学生的将学习体验和感受以口头和肢体的形式表达,更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把学习成电子作品,用信息技术将各种学习素材或学习结果整合起来,并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自评学习成果,拥有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对成长充满希望,更能增进人际关系的能力。

8.转变教学评价的标准。

与接受式学习不同,网络探究式学习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态度和能力变化,而不是考试成绩或或分数评比,甚至可以扬弃量化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教师应该从学生活动或学习过程、报告书和电子作品、发表和讨论之中找出优点与不足,进行适当评价。网络探究式学习确实不能象一般学得以成绩进行量化评价,而比较适合于记述个人发展的内部评价,主要包括横向式个人内部评价和纵向式个人内部评价,注意记录和收集学生生探究过程的各种学习资料,如搜索过的网站,下载的各种资源,评价学生的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以及发表时使用的原稿、图表、照片、光盘、主页以及网络作品等,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进行学习档案评价。

[1]武法提《基于web页的学习环境设计》《电化教育研究》。

[2]《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教育研究》。

[3]李坤崇《综合活动学习领域教材教法》心理出版社。

设计心理学心得【第四篇】

最近看的一本书名叫《设计心理学》,出自唐纳德·a·诺曼之手,他是一名认知心理学家,也是认知学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他的著作主要涉足心理学和计算机两大领域。因此《设计心理学》丛书更倾向从工业设计、人机交互的角度谈设计的心理。

年前回家之前读了《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其中谈到人为操作失误的原因绝大部分来自于设计师的错误,而非人为故意的操作。很多时候,人们追溯事故发生的原因总是很轻易地将其归结为“人的失误”,似乎这样就找到了责任承担人,于是便高枕无忧;但是实际上往更深层次的原因思考,产品的设计本身是否存在漏洞?明知员工在枯燥无味地工作,工业产品的设计却仍需要员工维持远超普通水平的警醒程度,还要在故障发生时操作平时几乎不会用到的复杂事故防护启动装置。这是产品设计的漏洞,而非简单的“操作失误”。诺曼提到,工业事故的发生就好像一个多层漏斗,只有当每一层都有漏洞,事故才会发生;因此,产品的设计则应合理并尽量地避免漏洞。

回家后读的《设计心理学(3)》谈论的是情感化设计,个人认为情感化并不能凸显其设计基础,反而夹带了一种“情绪化”的表意。如果你评论一个人情绪化,你可能是在批评他不够理性;然而这本书却告诉你emotion却是合理的存在,情感化的设计甚至能促进产品的实用性。诺曼提出情感化设计应当遵从三个水平:

1.本能水平的设计——外形;。

2.行为水平的设计——使用的乐趣和效率;。

3.反思水平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

当你去购物的时候,你可能更关注长得“好看”的商品;而这件商品如果不好用(没有实用性),以及用起来没有乐趣,你也不会选择。文中提到一个蛋糕粉的例子:厂家设计出一款混合好的面粉和鸡蛋的产品,帮助主妇们做蛋糕,却没有多少人买,原因是主妇们觉得从中无法获取做蛋糕的乐趣和自豪感。也就是说:外形所能带来的乐趣是否能延伸到行为水平,在于该产品是否能有效完成任务,是否有乐趣或其他重要的情感要素。反思水平则与意义相关,属于更高的水平。旅游地的纪念品常常没有设计感,只是单纯的建筑复制品,但是它带着人们对旅游地的一种怀恋和情感意义。

产品形态、产品操作、产品意义共同组成了打动人心的产品设计三要素。互联网与技术浪潮席卷全球,什么saas、paas,没有用心耕耘,最后总会沦为尘封的压箱底之作。新年期待并希望用心耕耘的人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用心,世人的生活也能越来越美好。

虔诚地过好这一年。

不是本命年的本命年心雨奶奶敬上。

设计心理学心得【第五篇】

在进行园林景观的布局时,需要考虑到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基本心理需求。因此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人们对于景观私密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尤其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更加需要通过开敞空间以及私密性空间的结合,一方面保证户外活动的连接性和沟通性,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在需要的时刻能够得到一些私密性的需求。如在一些私人庭院中或是园林中,都需要一些不受打扰的区域,能够进行安静的活动,如读书、休息等。因此在园林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人们在这方面的需求,围合的方式,不仅在私人别墅庭院,而且在城市街头绿地、居住区、城市广场上,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全封闭和半封闭的私密性空间。如通过设置一些冠荫树,同时辅以一些休憩的设施等,通过一些观赏性较高的植物的布置,给予人们在私密空间内的舒适感和愉悦度。而在开放空间内,如各类草坪和湖泊等处,则需要为人们的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如尽量开敞的环境,动静集合的布局设计,都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园林开敞性和私密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行为心理学对园林主要用途的引导。

一般的园林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对居住环境的需求,然而实际上从人们的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园林拥有了更多的功能与用途。如果一些特有的园林设置,如树园、草药园、科普园、专类园等,在这些特殊的空间中,能够增加人们学习和认识大自然的机会,使参与者获得满足感。另外从人们的基本需求而言,园林能够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活动场所,而同时人们又需要活动场所中的`荫蔽性和舒适性,以及活动场地划分的合理性。因此在园林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采用不同的植物组合以及格局的布置,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如通过灌木作绿篱既可把大场地细分为小功能区,既能挡风、降低噪音,还必须满足人的审美和情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园林设施,促进人们参与到园林绿化中,从而更好地引导人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行为心理学对园林服务设施的引导。

园林服务设施的选择以及布置位置将会对人们造成很大的影响,只有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以及居住区域的居民心理需求,对园林服务设施进行布置,才能更好地发挥园林的基本作用。比如公共厕所的位置在园林中要适当安排位置,在人们可以明显发现的位置,或者有明显的标识牌。每个公共厕所的距离也应该根据人们的基本行走范围来进行布置。垃圾桶等设施的布置则需要按照人们的活动范围布置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园林中的长椅等设施周围需要设置一些荫蔽措施,从而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好的休息环境,同时各类设施的布置也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园林设计中考虑到人的行为心理学能够更好地实现园林的基本功能,考虑到人的心理需求,并对人的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各园林设计者应从园林景观的布局,园林的主要用途以及园林服务设施的设计等方面,来综合应用行为心理学知识,满足人们对园林的需求。

设计心理学心得【第六篇】

当我们使用一个产品时,有些用起来很顺手,有些用起来却常常会出错,甚至看到一件产品时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爸爸对家里的全自动洗衣机就是如此),不论这件产品是否是“最先进”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涉及到设计心理学探讨的范围了。

作者诺曼博士在《设计心理学》中以使用者的角度来思考设计的原则,提醒消费者购买的物品要方便好用,易于理解。希望设计师在注重设计美感的同时,不要忽略设计的一些必要因素,因为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安全好用永远是竞争的关键。

诺曼博士用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挫折和危险,帮我们找到了这些问题的'关键,即产品设计忽略了使用者在一定情境中的真实需求,甚至违背了认知学原理。

设计心理学几乎在你接触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应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

比如当我们看到剪刀的时候,一下子就能明白如何使用一把剪刀。但有时候我们到一家高档宾馆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进门,虽然大门看起来很高档大气。

一辆豪华大巴车司机面前有一百多个按钮,但对于司机来说并不不是一件难事,因为这个设计符合了一一匹配原则。但当我们面对一台复印机上的那几个按钮时竟然一头雾水。

当我们用手机拨打了个号码,然后将听筒附在耳边,我们会听到“嘟~嘟~嘟”的声音,表示已经拨出等待对方接听。如果没有几声“嘟~嘟~嘟”的声音我们就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打出去了。这是应用了信息反馈的原则。

钥匙、u盘被设计成为只能有一种方式插进锁孔或usb接口,这正是设计者考虑到我们可能会犯错,并提前堵上了这种错误的可能性。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则。

……。

这本书很有趣,我把它当作科学小品来读,在书中看作者跑遍世界各地寻找的各样设计。

对于这本书我用了略读的方式,粗粗地浏览了一遍,有些地方是跳着读的。

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帮助呢?

对于一个跟设计几乎毫不沾边的传道人读这样一本书有什么用呢?除了构架讲章之外,设计跟我已经毫不沾边了。但它至少打开了我的思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世界,照亮了我思维中的一个盲点。

如果非要问它带给我什么帮助?我只能说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一定有用。

几年前读过一本关于青少年心理学的书,其中有讲到一个原则:一个顽皮经常做恶作剧的小孩,大多是因为缺乏被关爱,他们搞怪的潜意识是引起注意。事实上这个观点不仅仅实用于小孩子,同样也适用于大人。这个观点在禾场上帮我了很大的忙。

这本书也不妨成为“消遣”的乐趣。

设计心理学心得【第七篇】

作为一名学习设计专业的学生,我深深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美的堆砌,还需要考虑用户的心理、需求、体验。而设计心理学这门课程,更是让我从实际体验中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认知与知觉。

在课堂上,我们最先学习的是“认知与知觉”。通过进行实验,了解人类对于色彩、形状、空间等的感知以及对于信息的加工和理解。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通过创意与技巧,达到视觉上的艺术感受和美感。这让我领悟到,在设计中,将审美与心理相结合,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段:人机交互。

进入到“人机交互”的学习中,我们开始了解以设计用户体验为导向的设计方法。我们了解到用户在和机器交互时,由于缺乏直觉,因此对于设计界面的指导和反馈都需要特别关注。同时,在这门课程中,我们还特别关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移动端设计界面,让我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我的设计技巧。

第三段:情感设计。

在进行“情感设计”的学习中,我们开始研究如何通过特定的设计元素,例如色彩、构成、文字、音效等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通过情感设计,我们让设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传达信息,同时也带获得人的情感共鸣和信任。

第四段:用户研究。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重点学习了“用户研究”这一部分。为了让设计更加贴近用户的真实需求,我们要从用户需求、用户行为、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综合了解。我们通过了解用户的心理、行为、需求和反馈,来创建更加符合用户需求与专业水平的产品。

第五段:总结与结论。

这门课程让我领悟到,设计不仅仅局限于美的设计,更需要考虑到人性与需求。同时,设计本身也是一门手艺,只有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通过这门课程,我在设计上的认知、关注点和体验方式,都有了不小的提升。希望自己今后能够更加深入到实践中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真实的项目中实现优秀的设计成果。

设计心理学心得【第八篇】

美国康奈尔(cornell)大学博士、t(伯德?施密特)在其《体验式营销》一书中指出,“体验式营销”是在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等因素的基础上以促进销售。人的心理活动支配其购买行为,从消费者的心理学角度分析,在“体验式营销”的刺激下,消费者由注意到感知,再到认同,进而导致消费行为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品牌标识、橱窗、灯光、内部设计、物品陈列等店面设计是否能不同程度地打动消费者,刺激其产生购买行为,对销售具有很大意义。反过来讲,对于设计店面的设计师来说,深入研究并了解现代社会的消费心理学,对更准确地把握品牌定位及店面设计,以便配合客户促进销售具有很大作用。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最早由古希腊哲人色诺芬提出。“消费心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们在日常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活动规律。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及行为的因素有内在和外部条件,内在条件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外部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态势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商品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购物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营销沟通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在这两种条件的影响下,一般购买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大都经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阶段,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看,消费者在最初由商品、店铺形象设计和内部设计等因素而得到的整体第一感觉即为认识过程,这是购买行为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不同的客户群体会对店铺所销售的物品产生独特的体验或态度,形成情感过程;之后,消费者决定是否消费的行为,即为意志过程。

受生活经历、环境因素等的影响,每个人对哪怕同一事物或同一经历的心理活动都有不同。但在实际消费过程中,根据商业心理学的分析,可将消费者分为三类:

3、从众心理的顾客。这种顾客没有明确的目的,带有“闲逛”性质,醒目的店铺设计、有力的促销信息,加之店铺热烈的人气,都可能吸引其走进店铺,进而可能受到商品、店内设计、灯光烘托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消费行为。

如今,随着体验经济的盛行与科技的发展,作为零售产业终端的店铺,在消费心理学、营销学以及新兴科技与技术的影响下,店铺的设计也愈来愈趋向以不同手法最大程度地调动消费者的认知感,创造更加难忘的消费体验。例如曾引起业界一时哄动的prada纽约旗舰店,由prada与oma共同合作,运用科技元素将店铺设计成品牌与顾客充分互动的体验场所。试衣间的门采用特殊材料制作,顾客试衣时可用按钮操作使之从透明变为半透明,顾客拿进试衣间里的任何货品都会被自动记录下来,并显示在里面的接触式屏幕上,顾客可从中了解到产品的详细介绍及库存情况。此外,试衣间内不但具有多种明暗效果的灯光,还有一面视像“魔镜”,不仅可以照到顾客的背部,而且还具有延迟播放功能,顾客转过身来可看到自己在镜中的背影。这种购物经历给无数顾客留下难忘的体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品牌的好感与忠诚度。

橱窗设计可谓是店面设计中的重点,无数电影、电视剧或广告作品中曾多次运用到橱窗作为情节构成元素,走在城市的街头,缤纷多彩的橱窗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好的橱窗设计是品牌无声的广告语言,给消费者造成视觉及心理冲击,进而促进销售。橱窗的设计要和店铺内部设计形成一个整体,搭配合理,主题鲜明,风格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橱窗虽然是静止的,但消费者大都处于行走或运动状态,因此橱窗设计不但要考虑适合的高度与布局,还要考虑由远及近的.视觉效果。20xx年lv第五大道旗舰店的春季橱窗设计采用动物作为主题,一只横跨两个橱窗的惟妙惟肖的鸵鸟口叼lv最新款时尚包包,画面生动有趣。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上映之际,法国巴黎boulevardhaussmann大道旁的巴黎春天百货的橱窗便以这部电影为主题,橱窗模特也是身着穿着商场一线品牌的服装扮演成电影中的角色,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店面设计中还有一个不可不提的关键因素即是灯光,它起着渲染意境、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同样的区域使用和不使用灯光的效果可以有很大差别。灯光设计一般采用稍弱的全盘照明与较强的局部照明相互配合使用,灯源的位置、数量以及光照的强度、色彩冷暖等问题考验着灯光设计师的专业水平,不能杂乱无章、喧宾夺主。经常有一些店面的灯光太过刺眼,或由于灯光散发出颜色的缘故,而使得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商品的颜色与质感,影响购买。

总之,尽管消费者的心理千差万别,但归根究底总有规律可循,在了解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之上,准确把握时尚及品牌理念,运用自身的经验合理设计,才能做出令人印象深刻、行之有效的店面设计。

商品交易活动的主要参与群体是消费者,他们的交易活动不仅影响市场运行,还影响其变化趋势。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消费者在每次消费及使用商品或劳务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心理现象。消费心理则是指消费者依据自身的需求与爱好在进行选择及评价购买对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

(一)消费动机来源于内心的情感需求。就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或劳务的目的是希望买到能与其情感需求达成共识的商品,此类商品必须满足其内心深处的情感需要。人们对此类商品的评价准则多是心理上的感性标淮,即“干金难买心头爱”,其购买行为常常受情感的影响,以“只要喜欢就可以买”作为消费指导。

(二)消费动机来源于对休闲生活的需求。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快节奏时代,人们的生活被高压力、快节奏的工作和学习占据,但是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必须劳动时间也相应缩短,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消费生活时间越来越多,所以现代消费者对闲暇时间的重视水平不断提高,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尽可能多地创造闲暇时间并尽量提升休闲生活的质量已经成为现代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导向。

(三)消费动机来源于对绿色生活的需求。在自然资源日益稀少和环境过度破坏的现代,人们面临着来自于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困扰,当今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曰趋加强,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基于此,许多消费者开始倡导进行绿色消费,要求大家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购买的商品做到物尽其用、循环使用。

(四)消费动机来源于现代人对个性化的追求。曰益丰富的社会生活为人们提供了非常广泛的选择空间,许多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群体逐渐产生。尤其是思维活跃、表现愿望强烈的年轻人,希望在购买商品时遵从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标新立异、展现个性、追求与众不同是他们选择商品时最重要的标准。

有时需求的产生来源于一定的外物激励,人们的一些需求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变成一种来自内在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就是消费的动机,当有了动机人们就会去寻找符合自己要求的目标并在找到目标之后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即购买消费活动。

(一)讲求实际。例如消费者购买生活用品和日常消耗品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得到所购买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这种消费动机就是求实动机,受它支配,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尤其重视它的质量和功能,追求物美价廉、拥有高性价比的商品,而对拥有个性突出的商标和花哨不实用的包装等的商品并不在意。所以进行产品设计时,针对此类求实动机的消费者,应该着重注意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对于商品的定位应是简洁清晰且简朴实用。

(二)讲求新奇。现代人将追求新鲜、潮流的商品作为消费目标,他们的消费动机是一种猎奇心理。所以在设计产品时除了要满足的商品对必须功能的使用要求,还应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样式、颜色、包装是否美观、是否符合潮流的特殊要求。在猎奇动机的支配下,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和价格等因素反而变得不重要了。

(三)讲求便利。此类消费者主要讲究的是能够更加省时、方便、快捷地购买和使用商品。他们购物时往往拥有明确的目标,选择距离自己较近的场所,希望能够快速地买到所需要的商品,讨厌长时间地等待。所以在产品的设计上要求使用功能必须十分明确,同时又要求产品的包装做到便于携带、使用和维修。

(四)追求艺术和展现身份。这两种消费者主要讲求的是商品外观的可观赏性和艺术性以及高档名牌商品是否可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这就是求美动机和求名动机。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产品的外观,包括造型、颜色、外包装及商品的象征意义和品牌影响力等等。

这一类消费者多是财务能力较强的商务人士,对他们来说造型特殊、款式夸张、色彩碰撞激烈的商品都不符合要求,能够满足多数人审美的商品才更被接受和需要。我们在开发设计新产品时,应将“低调奢华、富于内涵”作为创意的重点和方向,尤其需要设计出简约而又富有艺术感的作品,但同时还要考虑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消费心理学所研究的“产品需求”与“生活需要”、“消费动机”、“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产品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也是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捷径。

运用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与一般的产品设计方法相比较,直接简单又快捷方便,优点十分明确。简单来讲主要拥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第一,产生新的“需求-分析-决策”的设计思路,打破了传统产品设计方法的思维定式。

第二,该方法的目标客户群更加明确,可以提高产品设计前期提出方案的质量,便于后期具体化设计阶段更全面地考虑到客户的需求,有效提高了产品设计的质量。第三,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流行趋势,与时俱进,在产品设计中不断加入新鲜的血液,永不落后。

综上所述,消费需要理论为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案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产品创意在下一阶段的实施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在产品设计开发时应多了解客户的需求,针对不同消费心理的用户设计不同功效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要求。

39 2455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