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习《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范文【最新5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2024年学习《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范文【最新5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1
初识李镇西老师的作品集《做最好的老师》大约是八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兼任学校的图书室管理工作,学校购进一批新书,我负责给新书分类、编码、入库等。当时《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没有哪一位老师不想成为“最好的老师”,正如没有哪一位士兵不想当将军一样。
但是当时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了一下,一本好书就这样被搁浅了。直到2022年,在区政府、区教体局各位领导的努力下,茌平区各学段各学科领航工作室相继成立,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各级领导、名师、专家都强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改变,有所提升,首先必须要读书。在初中数学领航工作室崔校长的建议下,我重新认真阅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细细品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智慧与哲理。
做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怎样才是最好呢?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其实就是“更好”。所谓“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是啊!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起点低,更不够优秀。所以我没有资格,也没有资本去和“名人”们比,比如魏书生老师,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自己”是用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相比,反思自己,今天的上课状态是不是比昨天更好;今天的课堂是不是比昨天的课堂更精彩、更有效;今天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是不是比昨天有了进步,甚至于今天后进生的学习态度是不是比昨天有了提高,今天的课后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全面、更深刻……努力去做好当下的每一天,时刻反思自己,不断超越自我。
李镇西老师在给他高三学生的一封信中写到的一段话,我备受鼓舞。上课时,我将它展在白板上,与同学们分享: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你就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里最好的那一个!分享完毕,鸦雀无声,我猜想,孩子们在思考,在领会,在自我鼓舞,在暗暗加劲……片刻过后,我说;“哪位同学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悟或说说你的想法。”平时上课最活跃的韩子轩首先站起来:“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要做最积极的。”接着又有一些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有谁想分享你的想法?”出乎我的意料,一向最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也是倒数的晓慧同学站了起来,想说什么好像又不敢说的样子,我鼓励她说;“勇敢一点,想的什么说什么就可以。”同学们也鼓掌给予她鼓励。终于她一闭眼,鼓起勇气,说:“虽然我成绩不好,也不够聪明,但我要做上课最认真听讲的。”我向竖起了大拇指:“相信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有进步的,加油!”虽然本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我相信孩子们收获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做最好的自己,从每天做起,从每一节课,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4
读完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中很多经典的语录都让我印象深刻,例如李老师写到:其实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都想要“做最好的老师”。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他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会从以下几点严格要求自己,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首先,教育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师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犯不着总是那样疾恶如仇,穷追猛打。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中阐述教师的包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为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
例如我们班上的一个学生,从小父母离异,家里只有不识字的奶奶照顾,所以学习一直都跟不上,数学基础十分差劲,学习习惯更是谈不上,奶奶对他的娇惯让他纪律各方面都没有规矩,让人很生气,但我知道对待这种学生急不得,需要一点一点矫正他的习惯,补习他的基础。于是,我包容他的慢,给他放宽时间,让他自己说说为何没按时完成任务,做得不好的地方在哪里,用鼓励代替批评,慢慢地,他完成任务的次数多了,写完早的时候还主动让我看,看到他脸上的笑容,我知道他也喜欢按时完成任务的自己,我很欣慰,也感受到包容对他的影响。
其实,学生有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教师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更要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允许学生犯错误,更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严师出高徒”几乎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种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这个“严”不应该排斥教师对学生的包容和理解,“严师”应该是严格而不严厉,而教师对学生的“包容”当然不是放任自流,必须校正学生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要把包容心和责任心贯穿教育的始终。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的教育力量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让我们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吧。
其次,教育需要寓教于乐,寓乐于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变得有趣味,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寓教于乐,寓乐于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一些简单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他们才能学得更快更好。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中讲到:教师要让自己富有小孩子的童心和爱心,只有童心才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才能滋养童心。所以在奖励与惩罚方面,我觉得低年级的孩子,一定要舍得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如果我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的注意,比用批评他的方法要有效的多。 例如,今年我带的四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不受约束,如果一味的批评,可能取得效果微乎其微,于是我制定了小组奖惩制度,制定了个人加分制度,每周一评比,选出“明星小组”、“个人优秀小达人”等,我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印章等,用来奖励表现好的同学。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上课纪律好多了,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上课时有个别同学做小动作,上课习惯较差,我并不会一味的批评,我会说:“看,杨一凡同学每节课都会坐端正,认真听,读题时手指着题,看谁能比他做得更好。”我发现其他同学一定会快速照这样子做,甚至做得更好,慢慢的他们都养成了好的习惯。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老师不一定是什么都知道,但一定要知道怎样去引导孩子,小学生是天真的,是可塑的,而我们正肩负着启蒙的重任,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责任。作为老师,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总希望他们不犯错误,可是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孩子认识到错误,并且解决问题。我们要教会孩子,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机会!
最后,在教育教学中要拥有“清零”心态去对待学生。
这里的“清零”心态,包含对学生过去的认识,包含对过往课堂的好与坏,成与败的整合与重新开始,包含对生活中每一个不愉快的轻描淡写。
时常我们总会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对学生进行“背后调查”,然后对孩子们形成初步印象(有时候这个印象是贯穿始终的);如果是教过的孩子,更是将已经写好的各种标签在脑海里加上钢印,不止一次地将一盆盆冷水,对那几个一直都努力向好发展的孩子泼将过去,从而把刚刚燃起的那一星火苗彻底浇灭,把那颗向好的心打回原形,造成深深的内伤。长此以往,“习得性无助”也便产生了,“厌学”也就顺其自然地“水到渠成”了。
作为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就事论事,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用写信的方式跟孩子一起看到孩子深层次的需要,先是看见,再是接纳,给到孩子积极正向的心理暗示,随之而来的还有陪伴与鼓励,引领,跟孩子一起前行,同孩子一并成长。
书中还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有待深思和实践的地方,是作为新教师的我在今后工作中,定要提升和成长的宝典。成长在路上,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把培养成长型思维的人作为教育路上的航标与灯塔。坚守初心,坚定前行,向着真正的教育者出发,远行……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非常荣幸我能有这样的机会来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体会。今天我要分享的书目是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下面开始我的分享。
这本书记载了李镇西老师从教近三十年的经验与收获,将理论熔铸于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夹叙夹议中娓娓诉说着自己的教育个例,并自然而然的以极其精辟凝练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教育见解,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与虔诚,博爱与伟大;也让我的内心一次次地有所触动,受益匪浅。
书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镇西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诠释。它阐述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并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忠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做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这里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因此,我也在时常的反思自己:今天的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今天的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今天和学生谈话交流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组织学生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面对学生的教学意见是不是更虚心?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之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坚持不懈,自己和自己比,便能和“最好的老师”更近一步。
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起时,我们就能够做到“最好”。
从李镇西老师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中我可以感受到如何才能向更好的老师靠拢:
一、爱的教育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衷焉,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无法都不能充分的或者自由的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
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性、人道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儿的人。
书中字里行间透漏出的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对于学生心灵的至诚呵护,也深深的感染着我。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习李镇西老师对于学生的那种理解与尊重,从而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并领悟学习的乐趣。
二、注重读写结合与自我反思
在李镇西老师的书中,教育名言随处可见,教育理论信手拈来,教育感悟更是鞭辟入里。其中最让人受益的就是他对于读书的热爱与对自我的反思。李镇西老师说到:从教将近三十年来,他一直不停的在阅读,且阅读已成为他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阅读欲”就是他的“生存欲”。当有人问他哪儿来的那么多时间看那么多书,他说不过是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而已,他每天晚上都要读书,否则就会失眠,每次外出开会,讲学或者旅游,他都会带上几本书,火车上,飞机上,宾馆里都是他读书的地方。
在他看来,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不可把两者截然分开。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让他情不自禁的把自己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这样他写出了1篇又1篇的教育随笔,一本又一本的教育专著。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总会有所感动,有所共鸣,有所联想。我们也可以拿起笔把这种感动、共鸣、联想写下来。特别是我们在读一些教育类书籍时,往往会从教育家的论述中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此时往往会让我们感到一种心灵相通的喜悦与快感,而这时又往往是写作最具灵感的时候,甚至于在写的过程当中,我们又会去查阅其他书籍资料,在查阅的过程中又会有所思考、咀嚼、领悟。比如,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说到,他为了写这本书,就重新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的书以及其他相关书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成功及高效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三、善于研究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还应学习李镇西老师身上的研究精神,积极主动的将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做研究对象来看待。这样,当面对那些“后进生”、“考试作弊”、“早恋”等各种问题的学生时,心态就会平静下来,用解决矛盾的心态去研究,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就从容了。
我们也应学习李镇西老师将教育中的难题看作研究的乐趣,学习他执着的研究精神。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教育是美丽的,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在今后的人生中,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6
有幸拜读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我感受到一种精神的丰满和充盈。“做最好的老师”这不是狂妄,相反它恰恰反映了李老师多年来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强调的是对自己的不断超越。李镇西老师爱生如子,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他始终不忘教师的主要职责“教书育人”,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必须以学生为本。读完全书,我也有了一些感悟:
严慈相济,做有“爱”的教师。李老师告诉我们:“童心是师爱的源泉”,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可避免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但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但他同时也强调“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凡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爱。”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有时太过于理解孩子爱玩的天性,而失去了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种思想行为归根结底是没有意识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应该立足于学生未来一生的长远发展。真正的爱应是严慈相济,“严”为良师,“慈”为益友,严慈相济中,才会有老师对学生真正的关爱和帮助,以及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尊敬与信任。
学会思考,做“反思型”教师。教育无小事,事事皆科研,李老师非常关注科研课题,他说:“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课题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我们遇到的每个难题就是最好的科研课题。”李老师认为,师德不仅仅包含着对学生的爱,还要有“爱的智慧”。爱孩子,必然追求尽可能丰富的教育智慧,这能够使一名教师变得聪明起来。我们应做“反思型”教师,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自觉提高,而这个实现途径便是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这四点贯穿于教师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用写作让自己的事业变得美丽,用阅读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充盈。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但只要我们保持着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我们就会继续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配置,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
立足细节,做“实干型”教师。李老师之所以成为著名教育家,跟他平日教育教学工作扎实肯干是分不开的,他在工作中常注意到学生成长中一些细节,并进行相应的教育。他把做最好的老师的理想,化为教育教学中无数的细节:他每天坚持完成“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1篇教育日记。做好“五个一”,需要教师每天精心准备、认真聆听、笔耕不辍,更难更可贵的是李老师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而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李老师坚持下来呢?我想,也许是他已将这些实践看作自己的“内在需要”,久而久之成为了一种习惯。教育名家尚且如此勤勉,我们更应该且教且行、且思且悟,每天为自己定下小目标,从一点一滴的进步开始。
最后,借李老师的一句话来鞭策勉励自己:“教育是美丽的——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7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老师30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方式;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
“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帮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首先教师自己要向着做“最好的老师”目标迈进,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呢?李老师在序言中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都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我今天的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读到这里我感触颇深,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因为我也会偶尔想着我和昨天的我做比较,我今天有更细心和耐心地教导我们的学生了吗?我今天带给学生是快乐多一些还是责备多一些呢?
读这本书最深的感受就是李老师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人,他淡薄名利,才思敏锐、文字功底十分深厚,这与他坚持每天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每天坚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坚持写1篇教育日记是分不开的。也许我们不会成为“善于思者的专家”,但我们可以努力成为一名好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成为“最好的老师”可能是一条漫长的路,但我相信,所有蓄过的力,都是远行的光,每一天都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努力向着成为“最好的老师”前进!
人说书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诠释。它展示了李老师教育的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案例。是李老师25年来教育智慧的精华。一句句朴实中浸着诗意的句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忠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李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最好”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然而每个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虽说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可我们可以做到更好。只要我们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汇在一起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8
拜读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有一段时间了,有时候一边读一边想,李老师真是一位“有心人”他在25年教学生涯中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每一件小事他都会反思、都会成长,会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虽然在实施中有些令他耿耿于怀的痛苦经历,但最后他用真心和对学生满满的爱,收获了他与学生之间那种最真挚的师生情谊。
在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话就是:“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如果没有爱,他就不会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如果没有爱,他就不会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如果没有爱,他就不会挽回一个又一个后进生。“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试想,这样的好老师,学生怎么不会爱戴,家长如何不喜欢?
作为一名园长我也想把我们的幼儿教师培养成像李老师一样做最好的老师。我们教育的孩子虽然和李老师教育的孩子年龄层不一样,但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那就是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幼儿园的孩子就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精心呵护和细心培养。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全家人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我们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的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的烦躁,觉得每天工作结束后,身心疲惫休息时间还要应付家长无休止的询问,今天是我们家孩子说XXX小朋友不和他玩?明天是XXX今天是不是抢我们玩具了?说真的那段时间真的是每天都很抵触上班,天一亮我就烦躁又要上班了。后来在读李老师的书时我渐渐想通了,我并不是讨厌孩子不喜欢他们,李老师遇到的困难不比我的多,可是他用他的耐心、爱心都完美的化解了。要想像李老师一样做最好的老师,做一名合格的好园长必须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家长有疑问还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我们幼儿教育是和家长教育密不可分的,要想干好教育必须得做好家长工作。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获得家长理解呢?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加倍的爱孩子,对待每一个孩子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体贴每一名幼儿,孩子们在幼儿园身体健康、活泼快乐、各方面学习发展都在进步。家长们看在眼里自然也会理解我们的工作支持我们、帮助我们,每天下班后我都会晚走一会儿,跟家长沟通一下每个孩子今天的进步,慢慢的家长和教师的关系越来越和谐,我们像朋友一样分享着孩子每天的进步,感受着孩子成长带来的喜悦,同时我也收获了幼儿和家长的喜爱,感受到了工作带给我的成就和职业快乐。
记得有1篇文章里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都是越分越少,但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爱不是夺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教育界有一句人所共知的名句——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此我深表赞同。我在自我奉献关爱孩子的同时,也会获得孩子对我的爱,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谁爱孩子孩子也会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出好的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发现、了解、帮助他们每次的成长需求。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作为孩子们人生路上的第一任教师,我们的责任是艰巨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李老师的教学方法融合幼儿园工作更深入的实施开展,不断提升自己,提高教师业务学识,继续认真学习,带着自己的思考去摸索,不断寻求突破,找寻最好的教育方法,打造一支让家长信任孩子喜欢的幼教队伍!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9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它就是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完后,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想,只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极大。
一、树立威信,是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威信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年轻教师,因为初上岗位,学识和内涵都欠稳重,又对自己情绪的把控能力不完善,加上浅薄的教学经验,年轻教师都很容易走上一个误区——学生对老师没有敬畏感,只有娱乐感。一个没有威信的教师,很难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保持一贯的认真态度。学生天真烂漫,当他们把讲台上的老师完全当做一个同辈分的玩伴时,老师的话和引导就会慢慢失去权威性,从而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
这里引用自己的一个教学实例:罗某,天资聪明,反应灵敏,活泼好动,学习成绩一般,上课基本不听课,各科成绩在班上中下水平,该生上课影响其他同学,不服老师管教。一开始接触该生,他会讨好老师,和老师保持亲密关系,可是上课老师的话一个字都不愿意听。原本这个学生可以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却因为教师对学生失去威信,而导致了教育的失效。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何在一开始就树立起教师的威信,而又能和孩子们保持和谐关系,平等沟通?如何让学生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育,又能够信服老师?成为我一直以来潜藏在心中的困惑。
读完《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后,我理清了思路,找到了符合自己实际的答案和今后的自我成长道路:锻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提升教师的威信度。当代的学生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更新,他们心目中理想教师绝不仅仅是只会教给他们课本知识的教师,而是能让他们感到快乐,感到追求,感到幸福的教师。一个教师应该在精神上征服学生,首先必须让自己的人格魅力足够强大。李老师的这个观点阐述得很好:“那种人格魅力绝不是个人崇拜,而是以善良正直真诚的心让学生佩服。”一个具备优秀人格魅力的教师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甚至感动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学生,这样的教师认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事物都是美好的。不仅教师自己对生活,对未来抱有希望,同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会影响自己的学生,让他们积极,阳光,上进。
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态度,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教师也是人,只是面对着一群群还没有踏入社会的莘莘学子来说,身上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在学生面前,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展现自己积极向上,对社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的一面,而消极的行动和言论都应该避开这些单纯、洁白的孩子。
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要不断提高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不断磨练意志。其次,教师要具有修身意识,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要处处严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风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以求真、至善、达美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事事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豁达乐观的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震撼。
二、后进生也有明天,也许他们的未来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后进生们虽然没有优秀生的光辉和光彩,但是老师陪伴最多的一定是后进生。从书上,我第一次完整地了解了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心得总结如下:
1,家庭的教育方法不当,家长自身的行为不正,父母离异丢孩子产生的心理想法。
2,教师的歧视;教师在教学上的失误;多次失败后而产生的自卑感。
3,不良朋友的结交;身体状况的原因;智力天生方面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后进学生”看作思想品德坏、学习成绩差的群体,而应该视为一个一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达到思想道德、文化学习的同一标准,这是许多“后进生”根本没有幸福和充实精神生活的主要原因。平时上课老是坐不住的周同学,每天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因此其他同学对他都冷眼相看,而越是这种偏见,他越是反感周围的孩子,长期这样的恶性循环,根源都在于周同学内心的精神世界出现了极端。我们作为教师,这个时候就一定要站出来,我让周同学每天很早来到教室,陪他一起打扫教室,并且告诉全体同学,周同学每天在帮助大家打扫教室,大家的掌声给了周同学无限的支持和动力,他也从内心里转变了对同学的态度。后进生的转变更多需要我们教师关注的可能不是课本知识主体,而是后进生精神世界的疗伤和修正。
在“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学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
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教育是一场个人的修行,在教育别人的同时反省自己,警醒自己,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还努力,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修炼自己?有人说最好的社交是做最好的自己,我的感悟是,做优秀的教师,先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10
我所分享的书籍是《做最好的老师》,我将从作品简介、推荐理由、作品赏析和心得感悟四个方面展开分享。
一、作品简介
《做最好的老师》封面上描绘着李老师捧着教科书戴着眼镜的潇洒形象,我被上面印着的“做最好的老师”六个字所吸引。“做最好的老师”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其实什么算是最好,我自己心里一直存在着疑问,这本书让我找到了通往目的地的指明灯。
《做最好的老师》全书共309页,通过10个章节集中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这本书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三个部分:一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和教师人生的思考,二是李镇西老师班级管理的具体做法,三是李镇西老师对语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书中每一章节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使我们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教育的智慧。
李镇西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教育哲学博士,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长期致力于民主教育和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探索,著有教育教学专著21本,是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
二、推荐理由
《做最好的老师》集中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书中内容涉及到了我们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书中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发人深省,给人以启示,让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从李老师的成长历程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做最好的老师”是我们的职业理想,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从成为老师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在探寻标准,但一直都没有找到一个最佳的答案,直到我读到李镇西老师所写的“‘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这句话时,顿时豁然开朗。“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对于缺乏自信的我而言,李老师的话就像一针强心剂,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也为我增强了信心。
书中类似这种具有哲理的句子还有很多,相信每一位读者读完此书后都会从中获益匪浅。
三、作品赏析
从书籍的字里行间中,我感受到了李镇西老师的与众不同,李老师的讲述不是刻板的学说,而是以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小故事为例,让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与虔诚,其中有些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给大家分享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课间休息,一个女学生来到办公室向李老师借个杯子喝水吃感冒药。李老师坐在椅子上用手指了指角落的书柜让学生自己拿。学生找到杯子,自己倒开水吃了药,表达感谢之后离开了。上作文课的时候,学生在下面写作文,李老师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手中的红色圆珠笔没油了。于是,李老师轻声地问前排学生:“谁有红色圆珠笔,借来用用?”虽然是轻声,但许多学生都听见了。于是,坐在前几排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从书包里拿出文具盒,然后以最快速度打开,找出圆珠笔,他们纷纷把握着的笔借给李老师。但是那位课间借杯子的女生反应最敏捷,坐在第三排的她几乎是小跑着上前,把笔递到李老师的手中——在递到手中之前,她还细心地将笔芯旋转了一下,把原来的蓝色旋转成红色。
这是发生在李老师身上的真实故事,就是这样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让李老师反省了师生之间的所谓的平等。是啊,尽管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向老师借过杯子,但几乎所有老师都曾向学生借过笔,并享受过学生争先恐后递笔的热情。两种行为的对比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却从没想过这凭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把孩子置于一个和我们平等的位置,那么我们所谓的“师生平等”不就是一句空口号吗?我们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要在平等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我又一次扪心自问,你是怎么做的,你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位置上了吗?我的回答是:以前没有做到,以后一定做到。
四、心得感悟
通过阅读《做最好的老师》中的每一个故事,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最好的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做个有爱心的老师
爱学生,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毕竟“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对学生的宽容”,是想方设法唤起“后进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爱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二)要做个尊重学生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富贫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
(三)要做个有底气的老师
教师应有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人文底蕴、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他早已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那是一种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同样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与其抱怨教育的要求过高,不如静下心来用心“充电”,摆脱这种困境的最好途径就是读书和思考。“厚积”才能“薄发”,这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真理。
(四)要做个“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说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做起来却是很难。李老师的观点和做法深深地激励了我,在教育路上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超过昨天,这样才能慢慢往“最好”去靠近,才能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
在读此书以前,我一直认为:做好一名老师,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满腔热情就足够了。现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担起教师的职责,不仅需要我不断地自我学习提高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爱心去灌溉。只有充满对职业和对学生的爱,才能让我肩负起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最后,我想把李老师在序言部分说的一段话献给各位老师:“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2
一本好书带给人的是沁人心脾的快感,是甘露洒心的畅快。近期,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全书集中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李镇西老师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浑然一体,读后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工作中热情有余而思考不足,困惑与迷茫中读读此书犹如雪中送炭,也引发了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想起曾经读到的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我们老师也得到许多块玉——可爱的学生们。但是几年后,并不是所有的玉都能雕琢成令人满意的作品。恰恰相反,我们常常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良好的意图,变成了令人失望的结果,这是教育的悲哀。我们于是抱怨学生,认为他们天生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
今天想来,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在雕琢手中的玉时,用的却是一柄“锄头”。我对学生用心的教育,处处充满痕迹深重的干涉,学生所体会的多是强制力,而不是教育,教育结果可想而知。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手法自然而无痕,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
是的,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才能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维。不能把成人的思维、意愿和标准当做教育,强加给学生;不能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成长。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错用了“锄头”,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伤害,那一切的教育引导都将无济于事。
以前,我在教育孩子时不能细腻体察孩子的心理,只是满足于学生表面的、暂时的服从;教育者只有对自己的错误真诚追悔,对高尚人格不懈追求,才会感染着、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一步走向卓越……我想,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读了《做最好的老师》,我才明白了什么是“锄头”,什么才是真正的“雕刻刀”,什么是教育的最为美妙的境界!
让我们用心爱孩子吧,让爱一路伴随他们成长。从而实现爱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让我们一起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3
我常常在思考一个这样的问题“当一个好老师起码得具备怎样的条件?”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书之后,我知道了“做一个可爱的老师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起码条件。”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唤醒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自己的学生,每一位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这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我们在实实在在的每一天的教学中付诸实施,需要我们有追求“真”的勇气与恒心。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也是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的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李老师告诉我们,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本书让我对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像李老师那样真心爱学生,把爱融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我们的心要和学生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对那些让自己头疼的学生,像李老师那样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同时,这需要我们还要有耐心,耐心也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特别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没有耐心根本无法产生理想的效果。李老师教育学生非常有耐心,他从来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问题诸多的学生,更应该有耐心,教育是需要过程的,欲速则不达。像李老师那样有了耐心再加上科学的方法,才能把学生教育好。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们的教鞭下有瓦特,你们的冷眼里有牛顿,你们的记笑中有爱迪生。”可见,我们的教师应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当他们与我们不合拍时,你更需要冷静地观察、倾听、思考,鼓励他们展示自我,勇于质疑,勇于创新。这样,我们的教学生活才是鲜活的,才是丰富的。也许我们不会成为“大教师”,“善于思考的专家”,但我们可以努力成为一名好教师,一个有思想的优秀教师。
爱是一盏灯。教育上的爱,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会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要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