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第一篇】

从书架上请出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再次细细品读着,每一句话,每一个事例,让人身临其境,朴实温润的文字总能濡染浮躁的心田,也总有其强大的生命力,触动我们的心灵,使自己豁然开朗。

阅读这本书,深感文字之间都是于职业、于学生、于同行的爱。苏霍姆林斯基并不是站在高度去谈空泛的爱,从书中一个个实例便知道,这些爱更真实,更能打动人。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孩子,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我们要坚信天下没有笨的学生,每位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正等着我们去发现,不管这个学生是谁、成绩如何,也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们都要全心全意地爱他们。回想自己小学时也曾想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无论是打扫卫生、帮忙搬书、收发作业等都十分积极,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鼓励与表扬,那会使自己获得极大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更加热爱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这种需要是每个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自然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记得《称赞》里有一句:“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在称赞中开启美好的一天,这不正好可以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发现身边的“美好”吗?我尝试引导班内孩子化身夸夸小主播,在“每天一夸”中谈谈自己观察到的最值得夸奖、点赞的某位同学,说说他具体被夸的原因,将孩子们在课余观察到的感人画面或温暖瞬间等直接面向当事人表达出来,这种及时的激励反馈既让被夸的孩子激动不已,也让其他孩子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好,久而久之,孩子们在团结友爱的朝夕相处中每天一小步,成长一大步,人生进一步。

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在书中极致地夸赞教师职业的优点,而是理智分析成为一名教师所需的才能,而对职业的爱便是成为真正教学能手的才能,这份爱会让我们的职业富有创造性与价值。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是值得我去思索探究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也曾有上课昏昏欲睡、一言不发的经历,现在想想这或许和老师的课堂教学枯燥呆板、教学方法单一等有极大的关系。作为新时代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不断思考孩子们的喜好,钻研如何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课堂。课堂伊始,我们首先要给学生展现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更自信,也能鼓舞士气。当我们开始进入角色传道解惑时,也要仔细观察孩子们,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当孩子们士气低迷时,我应思考如何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该怎样调动气氛,让课堂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过于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犯错时,我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个孩子……故而要常常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又该如何发挥教育机智巧妙化解呢?”总之,我的语文课堂应该有一种自然、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自己和孩子们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使我明白,育人者应有情怀,要孜孜不倦育人才:育人者应该不懈思考,要“吾将上下而求索”;育人者应睿智,要用智慧铸就匠心、培育人才。愿自己用初心去坚守,用情怀去担当,用智慧去行动。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第二篇】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部教育著作,在我刚参加工作时就听说了这本书,也一直想读这本书,这次终于有幸与学校老师一起共读和探讨。

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和教学的建议,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为人父母。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几点,比如书中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用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让他们在每堂课中都能进行脑力劳动,或多或少有所收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品德,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与创新。整本书都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任何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让学生去爱上阅读,爱上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

在教学方法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提倡启发式教学,他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此外,他还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知识。

总之,《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启示。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第三篇】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对我而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再次捧起这本书,不禁思考:这本享誉世界的书为什么对中小学教师产生广阔、深刻的思想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相信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通读全书后,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对于学生而言,漫漫人生的成长之路是无止境的,而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均不相同,一定程度上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如何当一名幸福的教师?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我想我可以努力做这样的老师。

学会幽默,当一名健康的教师

管得多,管得细,工作起来千头万绪是老师工作的常态。在工作中,面对一年级的熊孩子们的“捣乱”行为,我们总免不了激动、气愤,为了不让怒气发泄出来,常常不得不压紧情绪的弹簧,但这是一种危险的情绪状态。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一个保持健康与充实精神生活的秘诀:学会幽默,这样会让我们显得更温柔。

书中提到老师要“善于无恶意地、怀着好心地嘲笑反面的东西,用笑话支持和鼓励正面的东西。”用幽默感来化解冲突,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学生才会把注意力放在体会教师的困苦心境及主动改错上,而不是在炮声轰轰中光顾着害怕与祷告。

开学初,一年级的熊孩子们的入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走进教室,看着吵闹的他们,我先观察了一会,用沙哑的嗓音说着“同学们,老师的嗓子好疼啊,是不是被你们给吵的呀?”说完,我就站在那儿默默地看着他们。不一会,教室就安静了许多,继续小声说“今天我也不点名提醒了,因为我一说话嗓子就很难受,相信你们能体谅老师,让我少说点话,可以吗?”有人就应和着“好”。意外的是这节课平时调皮的那几个孩子竟然能认真地听讲,课程也进行的很顺利。让我体会到,适当的示弱,幽默一些,放平心态,让彼此都能很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俗话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摩,才使鹅卵石这般光滑剔透”,优秀的老师不会因为温柔而失去威信;也不会因为粗暴而增添尊严。在教育中我们要懂得赏识教育,对学生多一点宽容,用耐心的、和风细雨的方法督促其改正,远比单纯粗暴的呵斥有效的多。当你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在教室里歇斯底里时,既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学生实现不了自我教育,同时也伤害了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

爱上阅读,当一名从容的教师

在第六条建议中《从哪儿找时间,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位三十年教龄老师的课堂赢得满堂彩,当采访问及花费了多久时间备课,她说:“这堂课我备了一辈子,每一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读到这儿让我太惊讶了!是什么样的课要准备一辈子?好奇心促使我一探究竟,原来是阅读。

我相信每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但真正能够让学生喜爱自己的这门学科却并非易事。在教学中,老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学生,这些学生似乎对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感兴趣,那对于这些学生该怎么办呢?苏霍姆林斯基坚信,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当遇到这些学生时,每一位老师应竭尽全力把所有的“智力工具”试验一番,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哪怕是一丝丝的兴趣,老师也要像对待珍宝一样对待这一丝丝的兴趣,鼓舞、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这一领域找到自信。学生的自信有了,那他在其他的任何领域都会有同样的自信。

三年级有位住读生,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时间照顾,也没有耐心管教,索性放到学校住读,全全交给老师来管。班主任老师也多次跟我反映,孩子太调皮了,每天都要惹点事,怎么办啊?一听到这样的反馈,我就会想,这样的孩子不正是老师心中的问题孩子吗?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像书中教我们的方法那样,去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他,唤醒他。

有次晚间值班,正好到寝室去巡查,发现他会下象棋,我就让他跟我介绍象棋子,顺便讲讲下象棋的规则。没想到小家伙好厉害,说的头头是道。我说“你可比老师厉害多了,你知道吗,老师还不会下象棋呢?”小伙子一听,开心的笑了。第二天吃午饭,在食堂碰到我“老师,今天体育课我跑了第一”看他自豪的样子,我当然知道要拍拍彩虹屁了“你真是个运动健将,好好努力,将来你也可以参加比赛为国争光”。就这么几句鼓励的话,在校园一看到我,就会主动跟我打招呼。再值班的时候,偶尔转到他的寝室,问问在寝室的表现,同寝室的同学都说他进步很大,听后我也倍感欣慰。

我也记得暑假培训时,李主任给我们分享他的班级管理中就提到:任何班级都不可能避免的存在缺点和问题,但如果一发现问题就指出,批评甚至惩戒,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消极的暗示,会让学生对班级的未来失去信心,所以要多表扬,让班级生活有个一美好的氛围。同样,对于问题孩子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

对于我们老师而言,翻越在教育生涯中遇到的种种障碍,解决种种难题,阅读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终身与书为友的老师,无论是面对一堂课,还是一次教学技能比赛,甚至是整个教育生涯,都会拥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从容姿态。

善于清零,当一名诚实、会倾听的老师

在第81条建议《要教育学生不说空话》中说“诚实,首先是对众人的诚实,同时亦是对自己和自己良心的诚实。要诚实的评价自己,我能做什么,还不能做什么,我怎样登上自我完善的高峰,以便在达到高峰时能有权说:我是自己的意志的主人”。

我想作为老师,我们教孩子要怎么做,我们自己首先要能做到。做一个诚实,会倾听的老师,但不仅仅只听取他人内心的声音。“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在所有关系之中,你和你自己的关系最为重要。你爱自己吗?如果你不爱自己,你怎么有能力去爱他人?”倾听分为两部分,作为教师我们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要理解学生,要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但也不要忘记听取自己内心的声音。要定时清理内心的“垃圾”,如果你被自己搞的焦头烂额,就像一个五内俱空的病人,哪里由多余的热血去滋养他人!

人生如何,很多时候都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当内心简单,豁达淡然的时候,看待任何问题都会很淡很淡,正如冰心说的“如果你的心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也就简单。”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随心随遇,就会发现,其实原本很多事情也不是大事,只是自己太过在意,觉得它很重要而已。及时清零,专注于当下,少些杂念与纠结,这样才能自得其乐。我也想让我的学生有这样的心态,过上自己幸福的人生。

我想做这样的老师,让我的学生在多年后能不后悔自己遇到这样的老师,怀念自己在学校度过的美好岁月。我也想成为一个这样的人,能让我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第四篇】

在大学就久闻苏霍姆林斯基的大名,在大学期间也读过并分享《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而对于经典,常读常新,尤其是经过工作后实践的洗礼,再读《给教师的建议》,确实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我重点谈里面三条让我印象深刻的建议。

首先,在《谈谈教师的健康和充实的精神生活问题》中,苏霍姆林斯基说道:“我们的工作是用心脏和神经的工作,确实是每日每时都在消耗大量的精神力量。我们的劳动处于经常变化的局面中,有时令人十分激动,有时情绪压抑。”通过他的调研了解到教师的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心脏和神经方面。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深处一线并通过调查,是十分了解一线教师的实际健康问题的。那么如何去解决呢?他说:“不容许一些消极现象萌芽,如忧郁、夸大别人的毛病、极力渲染儿童“不正常”的意图和行为(这一点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但却是我们的修养和教育工作方法的大缺点)。”我的理解就是少一些负能量,避免过度吐槽。他还强调:“不是强迫自己压制住激动,而是要寻找一种活动,使你能完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令人激动、气氛、又不得不把抑制作用的弹簧压紧的事情。”书中他举出了一个在户外活动调皮的学生故意藏在山沟里乱喊,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生气,而是组织其他学生躲起来的活动来调节情绪,成为了集体思想和情感的全面主宰者。他说第二个方法就是要幽默,这两天我也在课堂上尝试幽默的语气,果然一定程度调节了课堂的氛围。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谈到要合理利用休息时间和长时间和自然接触。

其次,在《在哪儿找时间,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中,开篇讲述了一个女教师的来信,她说到没有时间。其次苏霍姆林斯基也进行了调查,也发现了很多孩子不愿意不想当老师,很多人谈到“没有一分钟的空闲时间》”其实这和我们目前很多老师的现状和感受是惊人的相似的。但是后面他举出了一个事例,那就是一个上了33年历史老师上了一次观摩课,周围的教师和视导员竟然因为被课堂的精彩吸引而忘记做笔记。最后这位老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是教研室里的准备,则仅花了15分钟。”是啊,看到这里,我也感受到无比的愧疚,别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中,这样长时间的准备,不上出好课都难!接着,苏霍姆林斯基说到这种准备究竟是什么呢?他说是阅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现在读书对于很多老师而言,确实是一件很难坚持的事情。

最后,在《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中,重点是谈到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的任务。其实就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分层教学,分层作业。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大概是学生和教师都面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是啊!我们的课堂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有一点点进步了吗?坦白地说,确实没有做到,一方面任教班级相对较多,又跨年级,当然也有自己懒惰的因素,但是,无论如何,自己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第五篇】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现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写的书。可以说,这本书是他30多年来经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思考总结的经验教训,隔着漫长的历史与广阔的时空,今天的读者依然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无限热忱,他用一生的时间思考教育,探讨如何培养“真正的人”。那些不断被人们捧起的书籍,总是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总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到达我们的手中,抵达我们的心中,触动我们的心灵。

假期我拜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受益匪浅。书中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时代在变,但他那闪光的思想,对我们一线中小学教师来说毫不过时,它就像与智者面对面一样,针对我们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关键词是“以生为本”。作者的话语中充满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从开篇作者就提出“如果你面对40名学生,你感到一模一样,单调乏味,要很费力才能记住他们的面貌和名字,儿童的每一双小眼睛对你不意味着某种深具个性的东西……那你得再三考虑,再决定是否要当一名教师”,“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担心,那么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职业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生为本,教师的眼中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分数。“以生为本”还体现在育人的方法上,作者提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因此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生也不能用统一的尺子衡量每一位学生,也就是要因材施教。这让我想到数学课上,老师板演例题后,安排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学生做练习有快有慢,我们不能统一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四道计算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做2道或多道完成,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也应该有层次性的练习,有简单、中档和拓展题,对不同的学生布置完成相应的练习,这样才能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以生为本”,更体现在育人的目标上。作者认为我们要培养的是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我们有些老师起早贪黑辛苦备课教学,但脑子里想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眼睛盯着的是学生的分数,很少思考和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但缺乏方向,孩子将来能否成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创新能力的人,却要打个问号。把教育等同于考试、分数是认知上的盲目与狭隘。谈到“关怀”时,作者提出“教师和儿童的相互关怀,是连结心灵的极细红线”,这里强调“互相关怀”,不仅要教师关怀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别人。作者提出要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对孤独者不要漠不关心,要诚实不说空话,要相信自己,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要学会自我教育……这些目标都体现出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学生为本,不是唯分数论,眼中有学生。“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是的,这才是教育的本质、目的、意义与价值,这就是教育的本来面目。

第二个让我感觉深刻的关键词为“阅读”。“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这种准备究竟是什么?是阅读,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教师需要阅读,学生也需要阅读,而且培养学生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在谈到“学生减负”问题时,作者提出:为了让学生牢固记住公式、规则、结论,学生应该阅读和思考许多无须记住的材料。阅读应该和学习紧密联系,通过阅读加深对事实、现象和事物的认识,从而得到帮助。

在这点建议上,我受到了启发,那些看似无须记住的材料,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对物理知识的来源、物理家的认知以及物理的典故、物理知识在各领域的作用等等了解就会越多,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产生,同时对知识记得更牢固。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培养,身体力行去实践学到的理论。

第三个让我感觉深刻的关键词是“和谐”。作者提出我们要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在人的和谐发展中,作者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例如,和家长一道培养未来的母亲和父亲、通过劳动使心灵高尚和培养人性、通过集体使个性全面发展、向少年灌输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共青团员关心公共利益……等等,这些建议无不体现了作者非常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谐”还体现在师生关系上,作者特别强调师生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关怀、相互尊重,师生之间应该是和谐平等的关系。

39 2592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