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管理教育改革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2024年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管理教育改革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第一篇】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有体会地参与了许多教育改革实践,并在此过程中有了很多收获和感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自己的体会和体验,谈一下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新的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是很有必要的。我发现,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时候,会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会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独立。

在实践中,我会给学生一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自主学习任务,让他们自己动手策划课题、收集信息、整理并表达结果。这些任务的完成,不仅促进了学生数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考,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学习和探究能力。

二、学习中心要转移至学生。

传统的教育模式,学习的中心是老师,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但是在新的教育改革中,学习中心要转移至学生,老师的角色则变成了指导者和引导者。老师应该更多地倾听学生的需求,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实践中尝试转移学习中心至学生。我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学习机会,开设讨论小组等交流活动,鼓励他们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感知、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模式。

三、发挥评价的作用。

评价作为教育的灵魂,对于教育改革的推进也至关重要。在新的教育改革中,评价应该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不仅注重单纯的知识考核成绩,还应该注重课程设计和实践操作在他们学习上的绩效。

从实践的角度来说,评价作为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应该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动态评价。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遵循自己的学习进度、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帮助他们针对自身特点分析优化,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的作用不能小视,它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四、认识到在线教育的优势。

新的教育改革也让我们意识到,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线上教育开始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法。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而且线上教育资源丰富。这对于学生来说极具优势,可以让教育资源更加平等。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尝试在线教育,结合线上和线下,利用“反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在家中预习、课堂上讨论、课后复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五、建立更好的教育评估体系。

教育评估体系是教育改革的要点,是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新的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注重对于教育机构、老师和学生的评估标准要更加精细,更加全面。

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也需要注重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测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育人效果,同时也可以共同追求更高的教育质量。

总的来说,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加注重评价体系的建立,让教育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这个过程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从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为实现更加丰富、全面的教育奋斗不止。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第二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钟长期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改革目标和前景令人兴奋。

针对“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点,提出本人拙劣的见解:本人认为在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至少需要_年,要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前行,但前行的道路充满荆棘。

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如下:

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于城乡之间,在城市内部许多中学也存在教学软、硬件的巨大差异,我觉得先要从城市内部改变和农村改变同时进行比较好。只有这样,才能从观念上去改变城市群体对择校和考取所谓“重点中学”的陈旧思维,同时消除农村教育所谓“跳出龙门”的误区。具体做法:

(1)学生(包括农民工子女)一律实行就近入学,保证生源的一致性,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每个学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应该针对该校学生人数进行分配(即有最低分数线,成绩合格的学生由高到低录取,若名额多,合格的学生少则让出名额),刺激教师的积极性;但政府部门又要保留一部分进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刺激学校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2)教师实施城市内部,城乡之间每三年一次的轮岗制,即教师每三年到一个学校进行教学,良性循环,具体安排由个人意见和上级指示的结合。这种做法可以保证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现有的优秀师资力量,并且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实行轮岗制,必须以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为前提,例如甲教师要到乡村执教,那么政府部分或学校应该补贴相应的差旅费和通讯费,同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资力量的平均化。如有可能,可以考虑城乡之间的物价差别,教师工资整体部分可以无差异,但可适当地有物价补贴等。

(4)建议义务教育阶段不实行晚修制度,主要原因有: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保证睡眠质量,从而影响发育和智力发展;二是住校、晚修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调控大多数属于空白;三是晚修及住校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筋疲力尽,不能给予教师多余的时间完善教学设计,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和个人发展的空间指数等。

(5)在我们未能实现高中教育列入义务教育阶段时,不能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牺牲高中教师的正当利益。由于本人属于这一群体,所以所提建议纯属发牢骚。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第三篇】

教育改革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教师则是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多年来我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教育改革的进程和成果。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应具备的心得体会是:立足本职,不断创新;倡导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积极与家庭、社会合作;通过自我反思实现个人成长。下面我将对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第二段:立足本职,不断创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创新,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例如,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创设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教师也要勇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适应和引领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

第三段:倡导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倡导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段: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实践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培养,鼓励他们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五段:积极与家庭、社会合作。

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主动与家庭和社会进行合作。我们要与家长密切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联系,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将社会资源纳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第六段:通过自我反思实现个人成长。

教育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保持反思的习惯,不断总结经验,丰富教育实践。我们要与同行交流学习,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经验,对自身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更新和改进。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通过教育学习和研究,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七段:结尾。

在教育改革的伟大事业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通过不断总结反思和专业发展,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第四篇】

※※※。

今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专家精彩的讲解,让我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先回忆一下专家讲解的主要内容。第一,专家主要讲解了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第二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

教学。

观。了解了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遵循六大原则:一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而不是以知识系统为导向;二是以能力为目标,而不是以知识为目标;三是以素质为基础,而不是以应试为基础;四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五是以项目为载体,而不是以逻辑为载体;六是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而不是知识、理论、实践分离的课程设计。

鉴于以上几点,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1)。

将课程按照实施的时间划分为单元。确定每单元课程目标,首先要准确叙述课程的能力目标,然后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等。

(2)。

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课程所有的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3)。

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4)。

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习、实验的内容,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安排训练的项目任务,不是仅着眼于具体的拆平和任务。

(5)。

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但首先不是“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应尽可能是“系统的应用知识”,教师应当从使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的系统的改造。以课程任务的需求为主要依据,确定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于是,“知识理论够用为度“就有了实际可行的依据——以课程的项目任务为衡量基准。系统的知识不是不要,而是通常在完成任务之后,归纳。

总结。

出来。

(6)。

涉及课程内容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等过程。教师要学会使用行动引导教学法。从直观实例开始,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增加信息量,选择合适的台阶,小步快进,力争提高课堂效率。

(7)。

做好板书、演示、展示、示范操作设计和实物准备。同时,在课程的建设中,专业教师应注意一下几点:

(1)要教“课”,不要“书”。“课”的内容是根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书”的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或叙述体系设计的。课程教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准,不能以课本为准。

(2)要设计,不要照本宣科。对于课程教学而言,没有一本是可以照本宣科的,自己写的课本也不行。因为书写的逻辑和讲课的逻辑是不同的,从课本到课堂需要一个教学设计过程。(3)要应用,不要单纯知识。职业教育要求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教学方式。突出能力目标就是要让知识为做事服务。

(4)要能力,不要单纯理论。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这是高效学习的必有之路。

(5)要一精多能,不要泛泛应付。教师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己有兴趣的课做好、做精。以这个课为中心,逐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教学水平。

(6)教无定法。要认定原则,但固执坚守某种具体的模式和方法。课程评价则最终目标是效果,要鼓励创新。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职业院校改革的核心,是在学校创造企业换进和企业氛围,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要求师生;以企业理念、企业威化改革课程和教学;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改革学校管理。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第五篇】

中国教育改革自20世纪开始,经历了众多的尝试和挫折,但一直在不断前进。在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历史节点,我的心得体会正是来自这些亲身经历。

第二段:改革追求的目标。

教育改革背后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其中,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一直是改革的核心目标。教育公平意味着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避免因外在因素而影响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而素质教育则强调了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多个方面,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和升学。

第三段:改革过程中的挑战。

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改革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例如,学生数量庞大,学术研究需求多样化等问题都阻碍着教育的发展。在改革中,我们也面临很多挑战,例如权贵阶层的特权、人民群众对师资力量的不满等。这些困难都不是简单的问题,必须逐一攻克。

第四段:改革成果的展现。

改革的收获不只是解决问题,更应该是展现成果。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迈出了不少重要的步伐。例如,针对乡村地区教育落后的问题,政府出台了多项扶贫助学政策,加强对乡村教育的经费支持和对村级学校的建设,从而提升这些地区孩子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品质。此外,还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积极推动教育向前发展。

第五段:未来展望。

教育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改革的过程和成果都需要我们不断迭代和优化。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该关注国家意志、学生需求、师资水平、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内容,继续推进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同时促进教育信息化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第六篇】

中国的教育改革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教育改革的每一步都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未来。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回顾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推出了新课程改革,大大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而在90年代,我国又提出了高考改革,改变了过去单一注重分数的教育模式,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段:迎接新时代。

进入21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教学内容是否足够个性化,教育资源是否足够平等等。因此,我国又提出了一系列更加具有包容性的教育改革计划,如:九年义务教育改革,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补助计划等等。

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份子,我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改革对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教育改革给了我更多选择的机会,也让我更加理性和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教育改革也强调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点尤其重要。

第五段:未来展望。

教育改革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创新的过程,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期待着更加多元、更加丰富、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和手段,让每个孩子都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更希望教育改革不仅仅只是更换一下教材或是加入一些新元素,更应该是一场全面的文化革命,从根本上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只有这样,中国教育改革才能发展得更加快速、更加健康。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第七篇】

作为一个正在中国教育系统内学习的人,通过研究中国教育改革史,有许多的感悟和体会。教育改革是中国在国家现代化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无数的教育家、政策制定者和实干家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以往的基础上探求更好的教育制度,让我们有更大的机会获得知识,成为更有能力的人。

中国的教育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与变革。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以科学化、理性化、现代化的思路对原有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造。到了1980年代,中国开始逐渐开放与改革,教育界也根据国内外的经验与发展趋势不断推进各项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多年内,教育体制改革日新月异,不仅如此,教育思想、教育法规、教育管理一系列改变都在不断地深入推进。

中国的教育改革虽然历程曲折,但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现代化大国的形象呈现在了人们面前。其中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教育普及率的提高。1976年,我国初中毛入学率仅为%,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这不仅是“中国速度”的体现,更是中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节点之一。同时,在教育教学质量、体制改革、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改革等各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发展中的教育体系一定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人口基数不断扩大、师资力量不足及教育投入减少等,这些因素是否趋势零的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改革的效果。如何更好地完成教育体系的改革,使得中国的教育更加普及、更有质量,是摆在教育学界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重新思考教育目的、教育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新时代的中国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希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趋于平等和公正。另外,中国的教育办学方式也在不断发展,校企合作逐渐成为共识,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人才注入了新鲜血液。社会化、智能化的科技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教育领域,使得教育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第五段:结语。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教育改革则是中国实现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教育改革的路上,中国已经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作为中国的一员,我们也应该为群众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创新,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思考和谋划中国教育改革的未来,为中国教育改革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第八篇】

最近几天,新闻媒体最关注的有这样两件事,一件事是东海防空识别区,另一件事是pisa成绩的公布。pisa成绩的公布引起了媒体的很大关注,我已经看到了很多国家对此的评论。我认为,世界各国对pisa成绩的关注,体现了教育国际交流。所谓教育国际交流,不仅是中国要了解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也非常关注中国。因此,让中国了解世界教育,让世界了解中国教育,这就是教育的国际化。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地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因此,归根结底,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人与自然之间有生态危机,人与社会之间有人文危机,人与人之间有道德危机,人与自己之间有心理危机,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安全危机,文化与文化之间有价值观危机,经济与经济之间有金融危机,这些危机都在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又生活在充满机遇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20世纪末,人类将跨入新世纪的门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联邦商务部就共同资助了一项研究计划,目的是要弄清楚在21世纪哪些科学技术会引领人类的发展。70多位一流的科学家在研究之后,提交了一份480页的研究报告《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类能力》。报告认为,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信息技术(informationaltechnology)、认知科学(cognitivescience)这四大科技的聚合(nbic)会引领人类社会在21世纪的发展。机器人就是聚合科技的产物。日本提出,要在20xx年前,使机器人能够达到考上东京大学的水平。这种新兴科技的兴起,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聚合科技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这个效果可能会使人类物种发生第四次改变。第一次改变是人类走出森林;第二次改变是对火的使用,人类可以吸收更多的蛋白质,有助于人脑的发育;第三次改变是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传承;第四次改变可能就会是聚合科技带来的,也许会出现人工造人,这就是很大的改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种种迹象表明,以聚合科技为基础,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展开。第三次工业革命会引起整个业态的变化,大规模生产有可能会转向大规模定制,产业组织的网络化,知识型员工将成为核心竞争资源。产业革命也正在兴起,主席在视察中关村之后在讲话中说,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我们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最锐利的武器,公平与质量是全球教育事业共同的、永恒的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为,教育只有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可能使人类真正得到可持续发展。

20xx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启动了“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有10个国家参与了此次倡议行动,中国就是其中之一。主席专门发了贺信,全力支持这项行动。倡议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不论其性别、背景或处境,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第二,必须提高学习质量,通过更好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年轻一代适应当今就业市场的需求;第三,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培育为人之道的核心作用,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帮助人们构建更公平、和谐和包容的社会。

二、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动向。

(一)全球教育聚焦于质量公平。

现在,公平与质量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合。因为原来“公平”主要指的是有上学的机会,“质量”指的是上好学;现在除了非洲一些地区之外,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上学机会问题都已基本得到解决,而上好学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质量公平问题现在被提上了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增加入学机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未带来教育质量和教育针对性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教育质量危机,而大部分发达国家也没能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世界银行“20xx年教育战略”提出,为应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教育的目标应从促进“全民教育”转变为促进“全民学习”。“全民学习”目标的提出是在获得入学机会的基础上更强调受教育的结果,有利于在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教育结果的公平。经合组织于20xx年举办了教育论坛,并在论坛上得出了这样一个研究结论——当前,来自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代表严重不足,那些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减轻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国家,也不可能在高等教育阶段解决这一问题。经合组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成绩表现进行评比,并将其列入学生公平就学的分析数据。这一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不单纯看均衡水平,也不单纯看发展水平,而是将均衡与发展放在一起进行评估,即将公平性与成绩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公平性与学校成绩两方面表现俱佳的排名前十位的是中国上海、中国香港、芬兰、韩国、加拿大、日本、冰岛、爱沙尼亚、荷兰、挪威;公平性高,但学校成绩表现较差的是俄罗斯、西班牙、克罗地亚和捷克等国;公平性和学校成绩表现两方面都不好的是保加利亚、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则是学校成绩表现高于平均水平,但就学公平性低于平均水平。

日本近些年来非常关注教育质量并为此采取了诸多措施。这是因为日本在pisa评估中的成绩有所下降,日本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十几年前推行的“宽松教育”致使日本学生学习质量下降。因此,日本现在开始增加课时、教学内容,提高教学难度,特别是数学与科学的难度。这样一来,日本教科书的厚度也就增加了。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对初中全科及高中部分科目的最新教科书的检测结果,各学科教科书合计平均页数为5485页,比20xx学年度增加了1078页。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为理化科目(增加45%)以及数学科目(增加33%)。

20xx年7月,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以及学校大臣大卫·劳斯发布了磋商计划。该计划旨在改革小学承担责任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学校需要提升基本标准。尼克·克莱格表示:“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如果输在了起跑线上,后面也将会落后。”

20xx年2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美国国情咨文演讲。“现在,为了扩大我们的中产阶层,我们的公民必须接受教育和当今从事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培训。同时我们也要确保,在美国的每一个人只要辛勤肯干,就能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奥巴马发表的国情咨文在教育方面主要谈了三个问题,一是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二是加强高中教育的技能培训;三是对贫困大学生给予资助。

韩国现任总统朴槿惠于20xx年2月25日就职,于5月底就出台了《快乐学习·逐梦成长》的新教育政策。他们认为,只有小班化才能提高教育质量。20xx年,韩国小学每班平均名学生,20xx年将减至名。新政策还提出改变教科书,教科书编写应该以学生的能力、兴趣为核心考量,让学生爱不释手,使学生能自我阅读学习,不必另找参考书或私人补习。

(二)提高教育质量的潮流指向。

1.以学生为中心。

现在,教育开始由以课程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一是学生的全员化发展,即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实际上,我认为对于教育公平最好的解读就是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二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忽视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三是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归根结底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服务的。

日前,美国联邦教育部邀请学生代表,共同讨论美国教育改革问题。联邦教育部长邓肯说:“如果我们不倾听学生的声音,我们的教育将难以进步。”

俄罗斯正在进行高中课程改革。俄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安德烈·富尔先科宣布,新的联邦高中教育标准草案规定,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不同的科目,而且还可以自行选择不同水平的课程。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

韩国的《快乐学习·逐梦成长》提出,初中三年期间,指定某一学期不举行任何考试,让学生在没有考试、没有成绩评价压力的情况下,借由学校所举办的各项活动,充分尝试自己的职业性向。韩国首尔市教育厅宣布,将从20xx年6月开始,定期对全市中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分四大领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对自己的满意度、综合满意度。

在法国,于20xx年秋季升入高一的学生已经在按照改革后的“新高中”的学业组织模式接受法国的高中教育。“新高中”用新的“探索课程”取代“定向课程”,对所有学生进行“个性化陪护”,为困难学生开办“学业水平补习班”,学生可以更换“学业道路”,所有学生都可以享受个别辅导。另外,普通高中的学生可以转到职业学校学习,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可以转到普通高中学习,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2.以价值观为导向。

不只是中国,很多国家的教育都出现了从以能力为导向向以价值观为导向的转变。价值观主要包括,一是正确对待自己,二是正确对待别人,三是正确对待社会、国家和世界。

韩国提出,学校教学要将更多品德教育融入到各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重要的价值观与态度,如同理心与同情心、诚实、责任心等。

新加坡的教育导向一直随着时代的要求而不断变化:从1959年起的生存导向,到1979年以后的效率导向,再到1997年以后的能力导向。20xx年9月22日,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提出,让教育系统变得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全面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价值观和品格发展。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学生中心、价值观导向的教育”。

法国政府近日公布了《共和国学校重建导向与规划法》。该法旨在建立公正的、严格要求的、富有包容精神的学校,使教师在新的德育和公民教育的框架下,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贯彻共和国的价值观,教会学生生活中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新西兰教育部颁布了20xx年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必须将基础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基础价值观教育计划明确指出,新西兰的学校应教育学生具有以下8种价值观,分别是:追求卓越、创新与好奇、多样化、尊重他人、公正、团结合作、关心环境、诚实正直。

3.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重点在于,一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二是实践式学习,三是合作式学习。

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的课程就是把各种知识综合在一起,以问题为中心,并将问题的解决作为关键。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观发生了改变,过去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解答问题,而现在的学习则是为了解决问题。过去,“理解”就是学生听懂了老师讲的知识;现在,“理解”则是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为理解而教”的课程还体现了教学观的改变,即从教学是知识的传授改变为教学是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学生的自我超越,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认识,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再有就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学生从“被教”转向自主学习。曾有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来中国参加一所中学的毕业典礼,他在讲话时表示,与英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要勤奋得多,考试成绩也好得多,但是,英国学生是自己在学习,而中国学生则是“被教”。

去年,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彼得·圣吉来中国,他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婴儿学走路,是在跌倒、爬起、再跌到、再爬起的过程中学会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要有一个想错、再想、再想错、再想的过程。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他在成长,教师要有“祝贺失败”的修养。彼得·圣吉的意思是要关注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错误,学生犯错误恰恰意味着他在成长。就像婴儿摔倒了家长不要抱,因为他只有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了再爬起来,才能最终学会走路。

20xx年8月,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描述了新加坡未来可能面对的挑战。他强调,面对科技和经济形势的改变,下一代不但要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还要懂得创造新的知识,并以创新的手法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于20xx年首次选定筑波大学、埼玉大学、千叶大学、京都大学、冈山大学5所国立大学作为“未来科学家培养讲座”开办校,为擅长数理化的小学至高中的学生讲授大学课程,并提供机会让他们亲手做实验。

印度在中学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高级思维技能”(hots)培养。“高级思维技能”包括理解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引入高级技能,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强调以应用为基础的问题的解决,反对机械学习,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并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以色列教育部门在中学实施“优秀20xx计划”。该计划的宗旨是树立学生的创新观念,使学生具有数学的、技术的、经济的综合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4.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许是教育领域在21世纪最重大的变革。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邓肯在20xx年9月重复提出了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投入很大,却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物流的整个业态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应用于商业领域,网购就对于实体商场产生很大的冲击;信息技术应用于国防领域,战争形态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却没有产生太大的改变。为什么会这样呢?邓肯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没有使教育产生结构性的改变。信息技术不应仅仅是一个工具,它要改变整个教学模式,甚至是学校形态。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xx基础教育版》由美国新媒体联盟、学校网络联合会和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合作完成。报告指出,在近期发展阶段(即未来12个月内),“云计算”和“移动学习”这两种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的技术将进入主流应用。云计算能够使资源大量存储、提取、交互,而且不需要每所学校都建立资源库。移动学习可以说是学习工具最重要的变革,其中最主要的是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在中期发展阶段(即未来2至3年内),“学习分析”和“开放内容”将引起基础教育领域日益浓厚的兴趣,预期将会在20%以上的教育机构得到应用。学习分析能够及时掌握群体和个体的动态,从而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对于开放内容,我们现在已有尝试,即搭建平台进行远程教育和互动。开放内容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转变,从资源的独享转向资源的共享。在远期发展阶段(即未来4至5年内),“3d打印”与“虚拟和远程实验室”将获得广泛应用。社会对这两种技术更深层次的兴趣和投资是明确的方向标,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报告认为,最大的挑战就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人们通常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对不熟悉的事物容易产生抵制情绪,并找出种种理由反对它。例如,ipad会影响学生视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我认为,虽然这些问题确实都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但都可以在实践当中逐步解决。因此,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传统的教育实践限制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教育模式也正在给传统学校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的技术和实践并不能为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充分的支持,我们尚未找到应用数字化媒体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经合组织公布了对15岁学生的“数字化阅读技能”(digitalliteracy)调查结果。这篇题为《pisa20xx年结果:在线学生》的报告旨在测试15岁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信息、解读信息、理解及评估电脑图表等方面的能力。来自16个经合组织成员国以及3个非成员经济体(哥伦比亚、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学生参加了测试。结果显示,韩国15岁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习方面名列第一,接下来依次是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和冰岛。

韩国国民中学英语、科学、社会三科将使用电子教科书,使学生得以主动、积极、认真地学习,而且此举有助于提升学生自学与日常生活所需的核心能力。

日本通讯部已于20xx年10月在日本的小学启动电子课本试用计划。参与试用计划的小学生每人拥有一台平板电脑,同时,教室中还安装了互动式黑板。这项试用计划的目标是,到20xx年,日本全国的中小学生每人都配备一台电子课本。如果成功的话,这将为日本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

法国《共和国学校重建导向与规划法》特别提出,使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轻松地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和软件,学生可以真正地掌握多媒体,具备未来公民必备的能力,同时促进学校教育走进数字化时代。20xx年的新学期,法国的学校提供了11项必要的数字化服务。

印度于20xx年11月发布了一款名为aakash2的7英寸平板电脑,出售给学生的政府补贴价仅为1130卢比(约合20美元),号称全球最便宜的平板电脑。目前,印度已有250所高校的万名教师接受了将该款平板电脑应用于教育的培训。

中国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不算晚,但如果我们现在不关注世界的态势,就很可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智慧教室”和“校校通”阶段。

5.教育质量的评估。

教育质量的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要关注的问题,评估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评估标准、评估体系与评估政策。

经合组织发布了1篇题为《为促进更好学习:评价与评估的国际视角》的报告。该报告称,全球教育系统正将对教师和学校绩效的评估作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以及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推动力。报告还指出,经合组织各成员国在“学校是否和如何测试成绩”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芬兰很多人现在不赞成参加pisa评估,他们认为pisa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不管pisa评估结果如何,他们都认为芬兰教育是很好的。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如法国、日本,他们对于pisa的结果特别关注,有的国家的教育部长甚至就是因为pisa评估成绩不好而被撤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对于评估的看法和态度并不完全一样。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主要依靠单一的测试手段来给学生和学校评级,强调结果评价,而忽略了体现学生和学校发展进步的过程性评价。奥巴马上台后则采取了更加全面客观的测试方式。联邦政府已投资亿美元支持各州创立更加复杂综合的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不仅用于发现问题,而且用于为教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提高学生学业成就。

自20xx年3月31日开始,英国每所中学都必须公开其在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每一学科的具体表现,以便家长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状况,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

20xx年,俄罗斯正式开始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高考制度,逐步把中学毕业考试和高考合二为一。此举的原因是学生负担太重,自主招生易造成教育腐败,考试成本过高又缺乏国家统一标准,教育质量无法保证。该制度备受争议,很多高等院校都坚持认为应该自主招生。

20xx年4月中下旬,日本进行了例行的全国学力调查,包括学生学力调查、历年变化分析调查、家长问卷调查、教育委员会问卷调查。调查覆盖国、公、私立小学六年级、初中三年级的所有学生,着重把握和分析全国所有学校的学力状况,了解问题的改善状况,考查小班化教育政策的成果。

在提高教育质量的潮流指向中,以学习为中心反映了教育理念的转变,以价值观为导向反映了教育目标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反映了教育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应用反映了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质量的评估反映了对待教育结果方式的转变。因此,当代教育的改革动向是全方位的。

(三)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最终都要体现在课程上,课程是学校教育目标落实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启动《20xx-20xx年教师战略》。新战略的重点是支持教师进行高质量学习,因此,新战略暂被称作“为了全民教育的高质量教师”。20xx年4月21日至27日的全球教育行动周提出“每个孩子都需要教师”的口号,行动周聚焦于教师在实现教育目标中的关键作用,即“没有教师,学校仅仅是一座建筑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说:“教师是推动教育平等、机会和质量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满足每一个孩子愿望的关键,他们掌握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钥匙。”20xx年3月,经合组织发布了一份题为《为21世纪准备教师并培养学校领导》的报告。报告呼吁,越来越多的国家面临关键学科合格教师短缺问题,各国政府迫切需要提高教师行业的吸引力。欧盟提出,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教师技能需要被重新定义和调整。21世纪教师需要具备的技能比以往更多更复杂。当前教师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教师老龄化、性别失衡及特定专业教师不足。因此,欧盟提出要“重新审视教育”。各会员国对教师政策尤其应该关注以下方面:教师新技能的培养,增加投入,吸引年轻人从事教师职业,加强现有教师培训。

美国25个州发表声明,将采取行动更新其教师资格系统,以保证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前具备充分条件,要开发创新性绩效评估措施,加快批准教师培养项目的进程,以保证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满足大学和就业的需要。

澳大利亚一半以上的公立学校教师将接受更为严格的教师资格评估检验,旨在提升公立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那些资深的在职教师和新入职的教师,他们虽然在工作经验上有所差异,但是为了使教师能够产生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新的评估方案认为应该对这两类教师采用同等级别的评估标准。

20xx年,以提高全国教育质量为目的,瑞典教育部长与各方就十项教育改革措施达成了共识。这十项措施为:提高教师薪资并实施教师分级,减少教师的行政文书工作,制定教师执照过渡期方案并协助在职教师进修,提高师范教育录取门槛,提升教学法,设立教师培训学校,为培训学校建立评价机制,加强“入职年”(introductionyear)培训,设立教育研究院。

20xx年3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教师教育、教师培养改革的总方向:改变教师教育由大学承担、教师培养由教委承担的断层现状,构筑教师生涯一体化培养体制,使教师进行深入的专业发展。改革的具体方向是:教师硕士化培养;改革教师资格证制度,创设“一般资格证”“基础资格证”和“专业资格证”的教师资格证制度。

新加坡为提升教育团队的整体素质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为教师和校长制定管理者、教学和教育专家的不同职业发展轨道,只录取每一批大学生中最优秀的1/3加入教师行列,将现任教师每年的培训时间增加至100小时,为学校管理人才制定导师制。

于20xx年3月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教师大会”主要研究21世纪的教师与过去有何不同。大会研究了若干项的差异,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即21世纪的教师必须成为高水平的知识工作者,不断丰富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三、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20xx年11月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上讲道,“21世纪的教育需要重大创新,这是因为我们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融合,知识驱动性也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必须就教育的目的、内容、出发点及方式开展批判的、持续的交流和对话。”这个讲话有三层意思,一是教育需要重大创新;二是教育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三是各国之间必须展开批判的、持续的交流和对话,这就是教育国际化的意义。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创始人普拉哈拉徳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式之一就是r=g,即资源来自全球,他说:“所有企业都应从全球多个企业甚至竞争者那里获取资源,以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资源系统,这是因为没有一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足以满足任意一位消费者在任意时刻的需求。”如果将这种思想引申到教育领域,那么我们就会得出,所有国家的教育都应从全球多个国家甚至竞争者那里获取资源,以形成一个广泛的资源系统,这是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资源足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所有需求。因此,形成多元、灵活的全方位教育资源意识与资源整合能力,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动因。

世界是一个圆,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圆心,圆心无处不在。教育就是半径,半径越长,每个人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推动教育国际化是拉长教育半径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推动教育国际化就是为了能够拥有一个更广阔的教育的世界。

最后,我用刘延东同志的话做一个总结。刘延东同志说,“要从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中吸取营养,从基层生动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从人民群众需求中找准努力方向。同时,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以开放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

39 33337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