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地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地理新课标培训,认识到地理教育的重要性与创新,激发了对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索,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4年地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2024年地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第一篇】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特别是对于地理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些体会。地理新《课标》之新,就在于地理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

因此,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

一、对于教材有了新的感受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生活,感悟知识。展开一个地理知识内容,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

并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知识解决大问题。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素养,爱国意识,全球性认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开放式地理教育。

二、对目标有了新的认识

按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今后的教育目标是以指向学生的能力和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初中地理课程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

三、对多媒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的应用,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行动中获取新知。再比如初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展示各种真实的图片及动画,演示各种天体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等,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2024年地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第二篇】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特别是对于地理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些体会。地理新《课标》之新,就在于地理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

因此,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

一、对于教材有了新的感受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生活,感悟知识。展开一个地理知识内容,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

并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知识解决大问题。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素养,爱国意识,全球性认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开放式地理教育。

二、对目标有了新的认识

按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今后的教育目标是以指向学生的能力和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初中地理课程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

三、对多媒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的应用,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行动中获取新知。再比如初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展示各种真实的图片及动画,演示各种天体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等,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四、对新课程教学标准下教学的感受

初中地理课程由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几个部分组成。

涉及地理学基础知识应用,重在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凸显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在学习中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学习带的走的知识。

教学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由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转变为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把经典知识的传授和形成经典知识的过程分开讲述转化为在活动设计中,把传授和形成经典知识的两个过程综合在一起呈现。

表达方式多样化(图像、案例、阅读),鼓励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案例真实、典型、说明性强,图说的加强,对一些重要概念、原理进行直观化处理,突出案例分析,用案例来诠释、实证、应用理论,用案例作为分析问题的素材,从中归纳出理论。拓展案例分析,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探究或研究性学习的显性和隐性表达:“活动”和“问题研究”的设计,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重视动手实验认真分析每一个案例的作用,用活用好。“活动”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案例配合,构成完成的学习单元。

今后的方向,加强锻炼,提升自己。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将舞台还给学生。

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运用课程标准贯彻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

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2024年地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第三篇】

春暖花开的明媚三月,我有幸来到了省城西安,在陕西省学前师范学院参加为期九天的省级地理骨干教师的研修学习。

第一天来到学前师范学院报道,学院的接待老师服务热情周到,很快的就办好入住的手续,到房间里休息,学院还细心的给每位来培训的教师发了这九天的培训的课程安排表。九天的培训内容很丰富,形式多样,有地理理论学习,有CAI技能培训,有拓宽一线地理教师视野的世界地理课程,也有教育技术、西工大附中等名校的教学观摩。感谢学院的各位老师们精心设置课程,作为师大毕业多年的学生,这次培训的`第一课我就再次领略了陈瑛教授的学者风采。几年来我一直埋头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时候局限于传授学生书本知识,对时事地理关注的很少,这次聆听陈瑛教师的“新形势下的世界地理”,更新了我的知识储备,开阔了眼界,也给今后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还有陈教授本人授课方式平等、轻松、优雅,很值得我去学习。

陈教授讲到世界地理对于地理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地理学的任何理论成果和规律,只有通过世界性的地理研究和类型区的比较分析才能得以证实。地理学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只有放在全球的尺度上,方能理清脉络、分清层次。忽视世界地理的研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也是世界地理学科虽几经沉浮,但始终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复兴世界地理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的和平崛起,既是其自身经济和政治实力不断增长的过程,也是其不断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的过程。从近代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看,地理学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崛起的这一伟大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地理学应当积极调整研究方向,大力加强对世界地理的研究,以服务于国家的全球战略。

我想,中国复兴国家战略大形势下,我们的中学地理教育也会随之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要引领学生放眼世界,更好的认识世界。给学生一瓢水,老师自己得储备一桶水,现代教师要有奔流不息的知识储备意识,这就意味着我们教师要尽快多学习多充电,以更好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服务我们的教育工作,为国家发展做一份自己的努力。邢兰芹博士的《“自然地理”部分》课标与教材解读报告,做的细致,深刻,也使我受益良多。虽然之前我自己也看过很多遍课标、课标解读相关书籍,但这节课我听的还是津津有味,因为邢老师不是大量的理论东西堆砌,而是理论联系实际,有新意的用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

2024年地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第四篇】

社会在进�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得出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夯实基础——空间感知

新课标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人类地球家园,从太空→地球→地面→世界→中国由远到近的认识逻辑,将学科知识逻辑与学生学习逻辑很好的结合。地理学科中有许多章节都或多或少涉及对空间的感知。一位法国地理学者提到对于空间感知需要把握的原则有,一是分布的原则:看空间,二是调合的原则:看个体与整体之相关——空间联系,三是互关的原则:看要素间,人地间相互关系,四是因果的原则:看因果关系,五是演变的原则:看地理过程。从空间看待一切是地理学的根本思想。

二、开拓创新

新课标中提到的“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积极开展地理户外实践”这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手,例如在“附录2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中找到了令人兴奋的“学习活动设计”,“探索太空,筑梦航天”作为一个对“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延伸,可以结合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帮助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同时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情怀,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飞天”的种子。

三、与时俱进

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将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地球的演化过程,都会涉及到地理知识,这反映出地理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除了要将地理知识准确无误传授给学生外,还要通过课程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

2024年地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第五篇】

新一轮课改正是从适应时代的需要出发,对化学教材大幅地进行改编,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在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也有过思考,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现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因为课程结构的变化而带来了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化学,而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化学。所有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都要有最基本的发展,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后,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长、潜质在科学素养发展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强调领域和模块,层次性和选择性。领域是构建人的整体素质,模块具有选择性,为具有不同能力和个性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新课程必修共有两个模块,选修有六个模块。必修的内容比较少,学生的心里负担较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有好处。除此之外,必修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完必修课以后对化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这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选择。选修有六个模块,内容非常丰富,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很有好处。

具体从教材结构形式上看:增设了许多插图,编入了趣味性小故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从内容上讲: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家庭小实验”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观念上说: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像: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氨前景展望等。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

新课程必修共有两个模块,选修有六个模块。必修的内容比较少,学生的心里负担较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有好处。除此之外,必修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完必修课以后对化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这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选择。选修有六个模块,内容非常丰富,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很有好处。

二、学生学习方式将多样化

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

信息加工:从多种媒体和场所获取知识并整合

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由排排坐改为团团坐

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调查咨询: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

反思评价: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

三、新课程应倡导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特征。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下的学习。学习者依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学习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取得有成效的学习结果,得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带有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

⑵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元认知能力,寻找适合与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⑶教学设计要关注并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注重教学情景设计、给学生自主学习以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学习指导要重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学生要学、能学、会学、主动地学。

四、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充实自我

(1)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

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

教师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在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

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工具;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倾听学生发言。发问;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帮助和指导。

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2)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对STS的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

(3) 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挑战与机遇并存

A、树立新的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B、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C、运用全新评价理念,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D、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E、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人人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

总的来说:新课改可以说是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一次变革,是教育的一次革命,一年来,在实施新教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努力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师生角色转变的同时,也大胆地让学生参加到对新教材的评价中来,参加到对老师教法、改革的评价中来,尽管他们的评价有时还显得很幼稚,但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欣赏、审美能力,而且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升华

2024年地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第六篇】

新课程实施以后,教育教学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都将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这些上述行为的曾经的践行者们,也要与时俱进、改进工作方式了。

新课标指出,所谓新课程的实施,是由应然的“理想课程”“正式课程”转化为学生实然的“经验课程”的过程,教师对课程的“领悟”与“执行”至关重要。换言之,教师专业发展是制约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研机构、学校上下联动,组织了多层次的新课程培训与学习,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地推动了课程标准的落实与实施。

就高中地理教师而言,高中地理教师的课程能力正在形成与发展。我们的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本质上是课程的开发过程。用整合的视角看待课程与教学就会发现,课程标准的文本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具体的课程实施——课堂教学过程——却是动态的、千变万化的。教师不是课程改革的“旁观者”,而是主体,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地理课,就是组成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单元。

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动式发展”的关系,即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经过十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高中地理教师的课程能力正在形成与发展,一线教师不再仅仅对教学过程负责,不再只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与传递者,而是更为全面地关注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解、组织、实施、评价,从而触发了课程能力,包括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课程评价与研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高中地理教师的课程能力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推进。

有鉴于此,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也要改变自己,积极适应新形势。

一、地理教师要思想转换

以前的课堂,教师是主宰,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认真听、认真记,然后认真背,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个枯燥乏味、机械传导的过程,其核心在于教师如何“教”。老师把自己备的课和盘托出之后如释重负,然后就是监督学生学习、落实检查作业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老师教的累,学生学的困,学习过程是一个繁重、辛苦,令人望而生畏的过程,以至于每一个走过高考独木桥的过来人有机会的话都想对后学者说教一番“想当年”,聊以告慰自己“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心理。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重点不仅要重视“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甚至做题习惯,更要为知识的顺利传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和学习氛围,其核心变成了学生如何“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如果习得了学习能力,那么就会自行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扰和难题,并且在解决学习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欣喜,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攀登高峰的信心。那么这样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了一个认识自己、挑战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学习,掌握了知识,更是丰富了人生阅历,提升了思想境界,有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教师要引导课堂

以前的课堂,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上课。教师备课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知识,充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教师的形象是刻板的、严肃的,学生的面貌好多是怯懦的、疲惫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师要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材内容不是知识传授的终极目的,而是让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一个途径而已。教师的工作重点也要相应的从研究知识内容向开发课程资源转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图文资料自主学习,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上课下能够有效地合作探究。此时的教师,与其说是教师不如说是导演。所谓“懒教师教出好学生”大抵就是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主要工作成了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差异化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继而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对教材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增减。所以,教师要成为课堂的引导者。

三、教师需要改进评价方式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注重激励与改进功能,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正如新课改下的考试命题已从原来的“知识立意”转变为了“能力立意”一样,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要改变过去的“唯分数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的变化,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探索能力的变化和求知欲的提高等等,都可

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带着一颗宽容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评价学生,要不吝赞美,及时鼓励,力争能把学生内在的潜力激发出来。古人云“遣将不如激将”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新课改是素质教育的延伸,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责无旁贷的融入其中。

2024年地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第七篇】

20__年10月20日---10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聊城第七中学和聊城东昌中学联合举办的“山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的观摩活动。此次外出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我省各地市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不足。主要听了《地形图》《海陆的变迁》《世界的人口》《世界的语言和宗教》《黄河的开发和治理》《土地资源》《水资源》7个课题共25节课。细细斟酌听课记录,收获颇丰。

一、精心的准备

大家都知道优质课是集众人智慧于一身、集众家之长于一节且备课时间长、劳神费力的课。所以很多老师都疲于将优质课,但不可否认的是本次比赛的所有老师都准备的非常充分。彩印的新式地图集,精美实用的导学案,自制的彩色绘图版,自制的绘制等高线图的简易装置盒,自带了探究水土流失的模型等,这些小细节无不体现参赛老师的细心、用心,这些教具、学具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求知欲,产生强烈的情感效果, 尽管各位老师的导入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导入却告诉我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要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主要形式有:

①设疑导入:如《世界人口》一节,威海神道口中学的地理老师张开红以聊家常从聊城市的人口问道你知道世界的人口有多少吗?引发学生的猜想,在学生五花八门的大猜想后老师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的视频告诉学生世界人口已达72亿。再如《海陆变迁》一节,菏泽市东明中学的老师用火山地震的视频导入,问学生:问什么会发生火山地震?地球上哪些地方会发生火山地震?即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又引起部分同学对于火山地震成因和分布的共鸣。

②情感导入:为了培养学生情感的导入。如《黄河》一节,中学的老师,以黄河的汹涌澎湃和其创造的文化的视频介绍片导入。激发学生对黄河的认识,注重培养母亲河的情感。

③知识导入:为了获取知识导入。如《地形图》一节,临沂费县杏坛中学的地理老师李梅儒老师,播放播放蒙山的视频,即让学生欣赏了蒙山的风景,而且为下面设计的爬蒙山施山体部位作了铺垫。

三、教学设计精彩纷呈

精彩一:印象深刻的教学思路

此次参评的老师的教学思路设计都各有所长。无外乎两种情况:

第一种没有明显的主线,但条理很清楚。如:青岛十六中的李瑶老师再讲《黄河》一节时,

①通过大量的读图把黄河的概况干脆利落的解决掉,

②小组通过选图读图合作探究了黄河的水文特征,

③对比了黄河不同河段的水能和含沙量的不同及原因,

④出示了大量的资料视频和学生一起探究了黄河特有的水文现象指出黄河是忧患之河,

⑤运用大胆的设想没有黄河让学生说出黄河的功劳,

⑥引导是忧患的河流我们就要治理,是功劳之河我们就要加以利用,

⑦通过视频了解国家的政策,谈谈中学生怎样保卫黄河

⑧知识梳理与学习检测

第二种有明显的主线,设计独具匠心。如:临沂三十五中的杜欣老师的《世界的人口》这节课通过招贤纳士招聘

①人口数据分析专家

②人口问题分析专家

③人口问题解决专家

④人口分布规划专家四个活动贯穿始末。

再如:德州禹城实验中学刘洪秀老师再讲《中国的水资源》一节,用我们同学来做医生给中国的水资源看病:

①找病因拍片子、

②对症状开处方、

③保安康留遗嘱、

④思诊疗留经验来贯穿整个课堂。

精彩二:过目不忘的创新教具学具

每一届地理优质课的评选活动中,总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教学辅助教具、学具出现,每一个创新教具、学具的出现都会引发一阵阵的感慨和赞叹。本届优质课也涌现了好多独具匠心的教具和学具:

1)济宁汶上县康驿中学赵静老师执教的《地形图》中将海绵等高线的模型放到盒子里压上玻璃,立刻等高线图就透过玻璃出现在大家眼前。这个模型装置的好评如潮,那到底好在哪里呢?我想了想大地应该是以下几点吧

①直观

②易操作

③节省时间

④可以反复利用。

2)威海高区神道口中学张开红老师在执教《世界的人口》一节中,在世界人口的分布这一环节中采用了“多图叠加”的胶片运用,也引起了现场老师对教具的疯抢。那它到底好在哪里?我认为

①“多图叠加”提供了一种解决某些地理问题的创新的思路,在解决很多地理问题中都可运用到。

②多图叠加活动可以体现学生探究问题是事实验证的过程。

3)济南槐荫教研室的耿红君老师在执教《海陆变迁》一节中,她设计的盆中装水模拟软流层岩浆,用不同颜色塑胶板做板块拼图,用吸管吹水模拟岩浆喷发,模拟板块运动,很直观的可以看出板块的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运动,拍成了微视频,便于全体师生观看。

这些教具学具的出现可谓独具匠心、光彩夺目。甚至有人说:“不虚此行”。是的怎样称赞都不为过,确实有其过人独到之处。

精彩三:适时的归纳、梳理、反馈

参赛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点:及时的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而且偏重对探究方法和探究思路的总结和所学知识的反馈。如设计以下环节:方法指导、对比分析、是真是假、猜谜语、知识梳理、探究方法归纳、建构与梳理、智慧对对碰、你言我语话收获、学以致用、点击快乐、开门大吉等。老师们非常重视课堂的归纳、梳理和反馈,相信这些环节的设置定会对孩子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有很大的益处。

四、我的几点感受与体会

1、及时到位的评价很重要

好的评价可以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并会起到引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些学习习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同样一节课,有及时到位的评价让人觉得整个课堂就立马鲜活了起来。而听到一节没有及时到位评价的课时总让我有些遗憾和惋惜。我认为本次优质课做得最好的是威海文登实验中学的刘军丽老师所讲的《土地资源》。其他选手的评价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弱。我不禁的反思一下自己又真正能做到多少呢?是的,也很不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探索弥补。

2、怎样才能脱颖而出?

我的体会是课堂一定要有新意,有亮点,有创新点。无论是导入的别出心裁还是整堂课环节设计的新颖独特,也可能是一个小小的微视频、创新教具,还可能是一个小小的游戏,抑或是一个别具一格的板书设计等都会给听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才能在省优的舞台中胜出。而这一切的背后一定是一个强有力的智慧的集体在做后盾。

三天半的听课学习确实让人大开眼界,而且收获良多。不仅让我们学习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而且还领略到了优秀地理人的的教学风采并品味到了他们匠心独运背后强大的集体力量与智慧。相信本次优质课的亮点还有很多,等优质课的光盘来了之后,我还要在细细品味,相信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在此由衷的感谢校领导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培养,给了我们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别人所长,努力提升自己,早日成才。

2024年地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第八篇】

一、修订思路重视育人途径

2024年地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优秀15篇)

二、课程目标注重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旨在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乐善乐学、不畏困难,观察和认识地理环境,体验感悟人地关系。

形成系统、动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树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滋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和谐观、共赢观、发展观,可以从空间视角、区域视角认识人地关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

三、课程内容着重实践性特色

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遵循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实践性、灵活性原则,在地理活动中,突出地理实践性特色。在“课标的内容”要求中,突出地理工具的使用和“做中学”的要求;在“教学提示”中,结合主题内容,从情境设计、素材选择、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提示。

四、学业质量反映核心素养

地理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综合评定学生面对不同情境时,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反映出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课程目标实现的程度。

这就对我们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整体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要聚焦重点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活动要强化基于真实体验的地理实践活动,然后通过一步一步的诊断、评价,不断矫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向,改进细节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学业质量要求。

讲座的最后,韦老师勉励教师们要转变观念,深刻领会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突破难点,推动义务教育地理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守正出新,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师路漫漫,任重而道远。“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通过此次学习,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挖掘知识背后的素养意义,达成核心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希望通过地理老师们对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能够共建出一个生动、智慧、高效的地理课堂,助力学生成为活跃的、负责任的时代新人。

39 3604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