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实用经验和心得体会范文汇聚通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感受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实用经验和心得体会范文汇聚通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感受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实用经验和心得体会【第一篇】

是否还曾记得在这个强大民族头上横行的侵略者吗还记得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张开的魔爪伸向我中华的狞笑吗让历史的风吹开百年前的那一页,去看看那永不能忘怀的国耻吧!

一八六零年十月十八日那是个让中国人痛心的日子,因为举世闻名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就在那一天毁灭。那天两个强盗闯入了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后一把大火焚烧了这座“万园之园”而这两个强盗却手挽手的回到了欧洲。使得这艺术杰作在地球上消失,这也是中国噩梦的开始。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这是更为血腥的一天,这一天南京变为了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日本侵略军就像那红了眼的修罗,见人就杀,见屋就烧,甚至还将活生生的人焚烧、掩埋。在这长达六个星期的屠杀中使得“江边流水尽为赤,城内外所有的河渠、沟壑无不填满了尸体。”

卢沟桥畔的烽烟还依稀可见,七七事变仿佛就在昨天,八年的战乱使得大地满目疮痍,兵祸连连,烧杀奸淫兽性大发的日寇制造的南京惨案震惊寰宇。面对这些荆棘林莽、泥淖沼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有多少忠贞儿女抛却头颅、洒尽热血。使得抗战取得胜利。

不堪的往事,都在向我们警示,中华民族要站起来,不能再任人宰割,回望历史不是为了宣泄仇恨,而是要让警钟长鸣。

感受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实用经验和心得体会【第二篇】

11月,社会实践季,四年级队员首先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帧帧照片、一个个实物,队员们真切地感受了那段惨痛的历史。邵诗雅是大队部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员,她将自己在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通过广播告诉了全校同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的队员纷纷向辅导员提出,想去纪念馆参观,悼念死难同胞。我校的红领巾小记者团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请副馆长段月萍奶奶讲述了当年那段惨痛的历史: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规模屠杀,南京及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多万。段奶奶告诉队员们,日本战犯太田寿男的供词中清楚地记述:日军在进行凶残的大屠杀的同时,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采用纵火焚尸、抛尸长江等办法,迫不及待地对横陈城郊的遇难者尸体毁尸灭迹,被处理的尸体总数达15万多具,将这两个数字相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5万。

段奶奶带着队员们来到墓地广场,指着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说:“这些碑雕上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是全南京市各处集体屠杀地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的缩影。在公祭日那天,这些南京大屠杀丛葬地,都将举行各界群众悼念活动。”心直口快的宋彦文队员当即表示:“12月13日,我要去丛葬地参加悼念活动。”

这句话得到了其余队员们的响应,大家回到家就开始查找丛葬地的相关史料信息,却发现丛葬地散落在南京各地,有的只有一个模糊的方位,怎样才能找到这些丛葬地呢?五(1)中队的队员们向全校的队员们发出倡议:大手拉小手,迈出脚步,寻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丛葬地。自11月24日起,全校22个中队组成了二十余支红领巾小记者寻访团,走遍南京市的大街小巷,寻找散落在全市各地的大屠杀丛葬地遗址。

寻访2:丛葬地的血泪记录。

五(4)中队的队员跟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卫星爷爷,一起寻访五台山丛葬地。王爷爷在纪念碑前详细介绍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告诉队员们,在南京现有死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中,五台山纪念碑在碑文上记录了精确到个位的遇难者人数,254名死难者大多是当年居住在南京城闹市区的平民。此处纪念碑碑头的“纪念碑”三个红色大字,由大屠杀幸存者王如贵书写。这也是我市现有死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中,唯一一处由大屠杀幸存者题写的碑名。

寻访3:周奶奶的失声痛哭。

五(3)中队的队员潘家宇带着小记者来到他的太太——周湘平老人家里,原来周奶奶是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奶奶告诉队员们,在日本鬼子来之前,他们一家9口住在花神庙,1937年那时她才9岁。日本鬼子还没进城时,很多人听到消息就出城逃难了,但是周奶奶的爷爷奶奶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一家人就留了下来。12月13日,鬼子进城了,到处都是炮声、子弹声,吓得他们全家不敢出门。夜里,街上稍微安静些,父亲、叔叔、哥哥就出门看看情况,没想到被日本鬼子抓了。周奶奶一家吓得举足无措,只是不停地向日本鬼子磕头求饶,父亲百般比划请求他们放过年幼的孩子,日本人才同意放过年幼的哥哥和神智不太正常的叔叔。可是父亲没有回来,母亲和哥哥第二天去寻找父亲,只见尸横遍野,可是连找了三天也没有找到父亲的尸体,而父亲也就再没能回来。说到这里,周奶奶的眼眶里早已噙着泪水。没过几天,鬼子又来搜查,躲在草堆里的姐姐被日本兵发现了,二话不说就被拖走侵害了……这时的周奶奶再也忍不住了,失声痛哭起来。

三、绘图——毋忘国耻。

回到学校后,队员们的心情无法平静。他们决定要亲手绘制一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遇难处(丛葬地)地图》,让自己的心头永远留着寻访中的收获与体会,也让更多的同学和市民百姓了解那不能忘却的历史事实,记住那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教训。

他们说干就干,在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画了一稿又一稿。他们先画出南京的地图,然后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起点,在相应地点方位,一一绘制了南京19处丛葬地(遇难处)的纪念碑图案,绘制了前往各纪念碑的乘车路线。地图的背后抄录了各个纪念碑上的碑文,还展示了队员们寻访的图片及心得。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我校少先队员绘制的《红领巾寻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遇难处(丛葬地)地图》刊登在《南京日报》上、相关活动和地图被_网“南京发布”正式发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活动还被《中国少年报》发表。

四、公祭——立志圆梦中华。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我们的队员来到东郊丛葬地。警报声中我们的队员握紧拳头,高声宣誓:

毋忘国耻,铭记历史,

感受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实用经验和心得体会【第三篇】

漆黑的房子,简陋的家具,一张破旧的桌子下面藏着两个衣衫褴褛的人——一位母亲抱着一个幼小的孩子,她们哆嗦个不停。突然,猛烈的踹门声把她们吓得更哆嗦了,母亲紧张的汗水一滴滴地往下淌,男孩儿使劲抱住母亲,欲哭又止。只听见一个粗暴的声音说:“搜!”接着便是惨不忍睹的一连串的声音:瓶子的破裂声,桌子的翻倒声,衣物的撕烂声。最终那魔掌还是落到了手无寸铁的母子身上。雪亮的沾满鲜血的刺刀,毫不留情地把两母子送人鬼门关。而那些残暴的侩子手竟毫无愧疚感,杀完一个又一个,无知的孩童也不放过。他们这种行为,简直人神共愤。

正是那一天,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无辜地死在日本人手里,哦,不。是小鬼子的凶器之下。那一暮暮惨不忍睹的杀戮,那一声声无力反抗的喊叫,那一句句震撼心灵的语言。我不忍再讲下去了,因为外来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的滔天大罪徐竹难书。

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这耻辱的历史,他们发愤图强经过几十年的苦战,小鬼子挂起了白旗,宣布无条件提投降。中国自此之后,中国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时代。如今中国人在也不是“东亚病夫”,再也不是寡不敌众的穷国家了。如今,中国拥有的是960万平方公里园土,14亿中国人,先进的武器。但是,我们不能骄傲,亦不能恃强凌弱,中国的国人,我们应该自豪,自豪我们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生!作为振兴中华的希望,我们应该先正其心,在修其身,争取让祖国更强大,更加的繁荣昌盛。

感受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实用经验和心得体会【第四篇】

今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南京参加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活动,纪念__年前南京大屠杀惨案中30万死难者的亡灵,唤起13亿人民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整个公祭过程庄严肃穆,引领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回顾,振奋青年一代对未来的憧憬。

看了公祭过程之后,心不由己地想起身边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太缺乏爱国主义教育了,今天这样的大型活动,他们是不会自觉观看的,甚至说,既是看了对他们触动也不会太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或许你会觉得我是在胡说,但我还是想说说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基本上是生下来就与父母分离,靠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这些隔代抚养的孩子,大都任性,自私,缺乏家庭观念,无集体意识,一切唯我独尊,根本谈不上爱家爱国。等到入学之后,学生从一年级就被灌输分数观念,学校引导着学生围绕着分数转,什么思想品德音乐美术课根本没有教师教;一些学校干脆把思想品德课本扔在后勤处,过一段当做废品卖掉。学生们从来没有唱过国歌,参加过升旗仪式,你看到的五星红旗是校长随便叫个学生拉起来的。不少学生上初中了,还不会左右转,不会唱国歌,更不懂什么历史国情。

因此,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抓起。使他们从小就知道社会主义祖国的来历,就能唱国歌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校应该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当做第一要事抓,培养学生的家庭集体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处处想祖国,祖国的利益高一切的理念。

感受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实用经验和心得体会【第五篇】

今天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草木含悲、山河垂泪的日子里,举国上下将以各种形式缅怀82年前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共同追忆那一段困难深重的历史,传递出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当下,早已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但无论哪个年代、不论是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忘记,1937年侵华日军一手制造了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我们不能忘记,在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我们更不能忘记,在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无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为民族独立作出了英勇牺牲。今天我们铭记历史,就是要让这些民族共同记忆代代相传,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当然,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除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外,今天“世界和平法会”、“烛光祭”等活动同步开展。自从11月下旬开始,南京陆续开展了“紫金草”和平行动、“和平许愿墙”签名活动、“和平颂”音乐诗会和“和平之夜”接力诵读等活动。和平的主题更加凸显,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历史启示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当前,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不太平,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战争阴霾挥之不去,零和博弈让国际局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铭记历史,也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近代中国走过了一段苦难辉煌的历史,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展现出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大的历史脉络和深层次的内在逻辑把握当下发展取得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种斗志和英雄气概一脉相承。正是依靠亿万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告别了落后挨打的历史,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即将到来的20__年,我们将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这是我们国家发展史上的重大时刻,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攻克贫中之贫、深度贫困的堡垒,进入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涉险滩、啃硬骨头,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斗争本领。风险挑战很多,有的还很艰巨。越是爬坡过坎的紧要时刻,越要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葆有一往无前的精气神、焕发善作善成的意志,把中国人的志气拿出来,就没有什么目标实现不了。

每一年的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和平大钟”都会被撞响。钟声深沉悠远,寓意着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追思和对和平的企望。钟声更催人奋进,鼓舞着中华儿女圆梦复兴的雄心壮志。以此为契机,吹响冲锋号角,不断前行,我们定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以更优异的发展成绩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20__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大屠杀死难者。

在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81年前古城南京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惨案,仍是让人不忍卒读。和平之不易,国耻勿忘,历史必须铭记!南京大屠杀带来的伤痛从未被时间抹去,人们对国家公祭日这个纪念日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国耻难忘,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铭记历史、唤醒记忆、开创未来的举措。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近代悲剧的极致,那么当历史翻开这一页,我们最终看到黑暗的离去和光明的到来。筑梦中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我们当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造创新的不竭动力。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传承。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将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人们知道,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每一个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让中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中国人民更加爱国。

“卅万冤魂招不去,百年凄雨惕重来”。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铭记南京的疼痛、南京的眼泪;每一个中国青年要不断前行、振兴祖国的动力。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举行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近代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要守护和平,是唯有爱国之心才能实现的。

守护和平,常存爱国之心。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

守护和平,常行爱国之事。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心怀善念,与人为善,将守护祖国和平,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己任,坚决反对冷战思维、零和博弈。

守护和平,永立爱国之志。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我们要树立爱国之志,祖国是生而哺养的伟大母亲,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们要努力奋斗,把护卫祖国、守护和平作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国强必霸的逻辑不适用,穷兵黩武的道路走不通。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__年2月27日,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决定:每年的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曾经那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不屈服日本帝国主义的先烈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公纪日!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感到欣慰和鼓舞!这是我们的责任,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吃水不能忘了挖井人”。

2月13日上午,央视现场直播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南京大屠杀幸存者85岁的夏淑琴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纪念馆降半旗致哀。看了以后,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感念、感怀!

首先,感动国家设立公祭日纪念英烈。国家设立公祭日、国家领导人出席公祭的这一壮举,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看到国家对为国捐躯的先烈们开展最高规格的致敬,这是我们倡导以人为本,敬畏生命、维护最基本人权的重要体现。如果30万同胞泉下有知,看到新中国没有忘记他们,那么他们应该会含笑九泉,至少他们会朴素的想:他们没有白死,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

其次,感念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的我们衣食无忧,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住在曾经无数先烈梦想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小区里,我们不再担心吃不饱穿不暖,而是要在健身房里减肥健身,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的丰富,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忘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对幸福生活的感恩,对为这个国家和民族付出生命代价的先烈们的感念!

再次,感怀中国未来依然要居安思危。今天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是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之下,世界各地依然战争和冲突不断,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日本的忘我之心依然不死,这个岛国的军国主义思想依然顽固,钓鱼岛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小日本还在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还在试图掩盖历史真相!

很多学者预言:中日未来必有一战!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小日本,因为岛国资源的匮乏,这个可恶的民族的居安思危意识远比我们要强烈,而且比我们更加刻苦和努力!每个中国人必须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文明成熟,才有礼典。华夏文明发育较早,具有完备多样的礼典仪轨,而祭祀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即所谓“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并依此创立了专门的祭祀日。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都与祭祀有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祭祀文化的成熟。祭祀不仅包括宏大的天子祭,也包括士庶祭,都成为国家活动和家族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不过,曾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礼典仪式现在已渐趋消亡,不再是常规性的重要活动,其规范也逐渐瓦解。这其中,有国家形态在近代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也有祭祀文化的生存土壤发生变化的原因,过去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已不复现,对祖先的崇拜也由于家庭结构向原子化演变而削弱。近年来,虽然敬天敬地敬祖先再成时尚,但强调的也多是文化符号的意义,或者成为给地方经济发展搭建的平台,其本来意义已有所消散。相对而言,民间尽管失去了传统祭祀规范的许多内容,但仍然存在基于亲情的祭祀活动,而在国家层面的祭祀活动,尽管仍然零星存在,比如为“918”事变悼念、为“512”大地震悼念,但没有制度化规定。

那么,今天需不需要设立国家公祭日?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说过去因敬天敬地敬祖先而创造的祭祀文化,反映了一个文明的成熟,那么今天是否会忘记历史,也在考验一个民族是否成熟。

国家公祭日提供的庄严感,有助于恢复历史的庄严,特别是在虚无主义消解历史的价值判断之时。历史的荣耀和悲情,需要我们正确体会;国家公祭日提供的舆论平台,有助于帮助我们连接历史和现实,为我们找到历史中的正确定位;国家公祭日有助于我们回顾审视历史悲剧,维护基于历史形成的判断,防止历史被人为歪曲。而这些对于历史的冲击,一直在发生。南京大屠示意义是世界性的国家公祭日就是通过直面历的悲情时刻,以达到以史为鉴、警示后人的目的。在漫长的中国历,不乏对于悲情时刻的记录。以什么样的历史悲剧作现实的镜鉴,有不少选项。为什么确定的是南京事件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不是其他?其一,南京事件象征着中国苦难近代史。中国自近代以来所遭遇的外部压力,给整个民族留下了许多历史疤痕,而八年抗战最为艰苦,军民付出的牺牲,中国向现代性转变的进程被阻滞得最为严重。

其二,迄今为止,__年过去了,日本作为那场侵略的始作俑者,始终没有作出应有的历史反思。最近两年,还通过篡改历史、为侵略正名等方式,为修改和平宪法、重启军国主义之路制造声势。

其三,日本近年来的这些行为,不仅让中日关系降至冰点,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对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和安全体系构成了潜在威胁,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需要一面真实折射历史的镜子。警惕历史反复,告诫_历史的行径,需要一面真实的镜子。传递和平声音,需要一面真实的镜子。而无论从反法西斯主义还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南京事件都不仅是历史留给中国人的伤痛,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其警示意义是世界性的。

感受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实用经验和心得体会【第六篇】

12月13日,我们将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全校师生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天津理工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向广大师生发出倡议。

一、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实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万!这不是一个冰冷而抽象的数字,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组成的,每个生命身后都有着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国破家亡胞死之痛,不断噬咬着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感到无比痛苦,也让我们从未如此清醒。“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我们不忘历史、铭记苦难,是为了警惕历史反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每一名理工人要积极参与国家公祭日活动,以点烛、献花、留言等方式表达对遇难人民的哀思。

二、敬畏生命,珍视和平。

南京大屠杀,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是历史留给某个国家的伤疼,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我们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不是要咀嚼战争苦难,不是要延续历史仇恨,而是要守护真实的历史,是要保留这段屈辱与奋起的民族记忆,是要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是要唤醒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守护好人类和平。每一位理工人请在公祭日期间内停止娱乐活动,注意自己的言行衣着,理性爱国,共祈和平,不出现影响以及侵犯他人安全与利益的行为。

三、以史为鉴,自强不息。

7多年过去,那些逝去的同胞,无法看到中华民族在屈辱中的奋起。中国不再是积贫积弱、四分五裂,不再是发展落后、任人欺凌,而是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屹立在太平洋东岸。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今天,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此时我们更要铭记历史、戮力同心、共襄发展。只有一个更加强大、更加文明、更加现代的中国,才能保卫每一个国民的安全,才是对死难同胞的最好慰藉。每一位理工人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悲愤为动力,努力学习、珍惜在校时光,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刻牢记“重德重能,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

今天,遥想3万同胞死于非命的惨状,我们流下的是悲情泪水;明天,化历史悲情为奋斗动力,我们缔造的将是伟大的民族复兴!

感受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实用经验和心得体会【第七篇】

为了祖国,为了民族的尊严,战士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不可以忘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拓前进的精神。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中华民族曾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们的祖国也有过屈辱的历史。

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犯下了不可磨灭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拖着沉重的步伐经过了70年,我们又怎能忘却,70年前的那一天,可恶的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在短短的一周内,成了可怕刺刀下的牺牲品,他们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任由侵略者在他们身上残暴的发泄着。

圆明园,一个当代世界上最大的艺术馆就这样被英国联军洗劫一空,又被一把大火烧毁,付之一炬,那其中凝聚着我们中华儿女多少的心血和智慧啊!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不能忘记了国耻。我们只有将国耻铭记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学习更加精益求精,肯下苦功夫,长大成为栋梁之材,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感受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实用经验和心得体会【第八篇】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3周年。12月13日上午10时,中央按照逢10周年规格,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届时周边道路将实施交通管制。

12月13日早晨7点,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集会广场举行升国旗和降半旗仪式。

上午10点,在南京17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12个社区和6家反映抗战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国家公祭仪式同步举行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活动。

公祭日当天还将开展多项悼念活动,上午10点,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组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国内20家反映抗战主题的纪念馆同步举行悼念活动。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早上7点到下午1点期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周边道路将实施交通管制,届时在相关路段上运行的21条公交线路将采取临时调整措施,地铁2号线“云锦路”站也将临时封闭,市交通局副局长郑春发提醒:相关路段公交线路在管制解除后,公交线路恢复运营路段,特别提醒地铁2号线当天上午下午1点之前,站临时关闭,跟以前不一样,上午云锦路站整个上午是关闭的,提醒广大市民提前做好出行计划和线路安排,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要提早出门。

今年7月到国家公祭日期间,南京组织开展了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4大类28项主题教育活动,其中,共六场的“抗战家书”征集暨诵读活动,最后一场定于12月9号下午,在市档案馆举行;12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庭祭告仪式,同时开展家祭微传播活动。此外,学术研讨活动、相关出版物首发式、系列文化活动于近期陆续举办。

感受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实用经验和心得体会【第九篇】

今天,20__年12月13日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周年。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列宁告诫过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侵华战争给中国记忆留下一个“败”字,烙下一个“耻”字,刻下一个“警”字。以史为鉴,我们需要深入的民族自省,也需要认清落后必亡的道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一味地退让不会带来和平,祖国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必须在深刻的历史教训基础上保持高度警醒,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勿忘国耻、牢记使命。中国任人欺侮的一页虽然彻底翻过去了,但是过往的伤痛和不屈的抗争会时刻警醒着我们:这强大,来之不易;这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历史重任。居安思危、牢记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脚踏实地稳步前进,为实现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夙愿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一步步壮大起来,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中国。有如此强大的国家做后盾,我们倍加珍惜、倍感自豪。如今,我们需以放眼世界的战略思维,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要敢于划出红线,亮出底线。我们不主动惹事,但遇事也不能怕事。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祖国的强大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将用毕生的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感受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实用经验和心得体会【第十篇】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3周年纪念日,也是第_个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我们共同缅怀遇难的30万同胞,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岁月。今天,中国已经强起来,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不能忘记。让我们从历史中获得前行力量,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南京大屠杀,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是历史留给某个国家的伤疼,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我们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不是要咀嚼战争苦难,不是要延续历史仇恨,而是要守护真实的历史,是要保留这段屈辱与奋起的民族记忆,是要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是要唤醒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守护好人类和平。“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我们不忘历史、铭记苦难,是为了警惕历史反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82年过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并未结束。从否认野蛮侵略罪行,到参拜二战战犯,再到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现实警醒我们,日本右翼势力有扩展泛滥的趋势,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的危险。这不仅是对历史真相和公理正义的公然藐视,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蓄意破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但是爱好和平并不等于纵容罪恶。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绝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

82年过去,那些逝去的同胞,无法看到中华民族在屈辱中的奋起。中国不再是积贫积弱、四分五裂,不再是发展落后、任人欺凌,而是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屹立在太平洋东岸。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今天,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此时我们更要铭记历史、戮力同心、共襄发展。只有一个更加强大、更加文明、更加现代的中国,才能保卫每一个国民的安全,才是对死难同胞的最好慰藉。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与时同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这也预示着,“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的判断没有变,全民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战争虽已远去,但历史不能忘记。警报响起!勿忘国殇,是为了更好的面向未来。

39 269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