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实用【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实用【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第一篇】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xx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xx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和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教育部门更加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从原来的偏重于德育调整为德法并育。这一教育思路的调整有助于从小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所处的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迅速发育和成长的时期,是充满求知渴望,对世界、对自我进行探索的时期,但又是生命过程中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各种矛盾萌发和交织的时期,是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容易迷失和误入歧途的危险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因此,根据我区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七年级(上册、下册)教材设六个单元,共18课。上册为1-3单元,下册为4-6单元,每个单元3课,每课一般安排2课时,每册安排18课时左右,留出一些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社区活动等实践活动,每单元实践活动安排2课时。

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了针对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解决适应与学会调适的矛盾,设立了三个单元的内容。由“迎接美好青春”(青春的脚步,青春多美好,青春畅想曲)、“优化心理品质”(做情绪的主人,磨砺坚强意志,陶冶高雅情绪)到“享受学习生活”(希望从这里开始,学海无涯乐作舟,做学习的主人),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材的内容体系完全构建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石之上,为道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既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提高德育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单元:迎接美好青春。针对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以熟悉校园环境为切入,认识中学学习充满挑战,要学会主动迎接新挑战,主动沟通,融入新的集体。青春期悄悄的来,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帮助他们正确解读青春期,正确处理好这些心理矛盾有利于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悦纳自己,以赞赏的态度接受自己,保持青春的激情与希望,呵护青春。随着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增强,对探寻自己越来越有兴趣,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崇高的理想,给予未来的自己一个美好的期待,并为之不懈努力。

第二单元:优化心理品质。从个人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说起,谈到情绪与情境的关系,进一步学习情绪对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要学会调控情绪。当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能注意调整心态,学会控制,并凭借坚强的意志迎难而上,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坚强意志,陶冶情操,追求高雅情趣,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第三单元:享受学习生活。针对中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有关教育的法律常识,懂得珍惜和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的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从习惯对工作学习的影响谈起,谈到怎样采取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学习的好习惯和好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四单元:感悟生命价值。这一单元,对刚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引领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领悟人生的意义。从丰富多样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养成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树立为社会服务远大志向,承担社会责任。

第五单元:树立法治观念。本单元内容以法律知识为线索,讲述了法律的特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区分法律与道德的不同。明确违法与犯罪的含义及其后果,任何违法犯罪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恪守法律、服从法律,发自内心的相信法律的权威,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我们的生活,树立法治观念,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第六单元:珍惜特殊保护。本单元先讲述了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分别介绍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作为未成年人,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时常发生,除了需要外界的特殊保护外,更需要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侵害,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并有效地依法进行自我保护。预防违法犯罪要防患于未然,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1、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

生在思维方面,开始进入抽象思维的境界,学了理论就与现实对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讲解热点问题,可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对于与教材有关联的热点问题,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对于与教材无关的热点问题,则可开设专题研究性学习。对于思想疑虑和错误认识,可以采取辩论会的形式各抒己见,逐渐明辨是非。只要教师能够准确捕捉住学生思想方面的热点问题,巧妙地质疑解惑,学生就会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较好地掌握学科的理论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生思维困惑点,设置两难问题,提高课堂思辨性。

价值观多重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道德判断、价值标准。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道德判断也开始从他律走向自律,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新教材中不难发现,上下两册教材中共设置了十二处思辨设问,如“顺境逆境,哪个更有利于人的成长”问题极具有思辨性,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设计“收到学生的一封来信”作为教学资料,请同学帮忙分析应该如何看待英语成绩55分的问题,学生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获得启发。七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思辨能力,但能否理清层次脉络还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须紧扣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的困惑点搭建思辨平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层层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炼为理性总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真正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3、有效开展单元实践活动。

单元实践活动是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是本套教材体系和内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单元教育主题而设计,与单元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单元实践活动有别于课堂教学,但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单元实践活动也要有教学目标,需要提前设计、提前准备、提供各种保障。活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如社会调查、讨论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手抄报等。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根据学生实际、活动要求、教学需要确定。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顾问”。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处理信息、交流和合作,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和内化,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明确价值取向。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第二篇】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xx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xx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和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教育部门更加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从原来的偏重于德育调整为德法并育。这一教育思路的调整有助于从小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所处的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迅速发育和成长的时期,是充满求知渴望,对世界、对自我进行探索的时期,但又是生命过程中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各种矛盾萌发和交织的时期,是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容易迷失和误入歧途的危险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因此,根据我区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七年级(上册、下册)教材设六个单元,共18课。上册为1-3单元,下册为4-6单元,每个单元3课,每课一般安排2课时,每册安排18课时左右,留出一些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社区活动等实践活动,每单元实践活动安排2课时。

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了针对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解决适应与学会调适的矛盾,设立了三个单元的内容。由“迎接美好青春”(青春的脚步,青春多美好,青春畅想曲)、“优化心理品质”(做情绪的主人,磨砺坚强意志,陶冶高雅情绪)到“享受学习生活”(希望从这里开始,学海无涯乐作舟,做学习的主人),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材的内容体系完全构建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石之上,为道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既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提高德育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单元:迎接美好青春。针对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以熟悉校园环境为切入,认识中学学习充满挑战,要学会主动迎接新挑战,主动沟通,融入新的'集体。青春期悄悄的来,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帮助他们正确解读青春期,正确处理好这些心理矛盾有利于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悦纳自己,以赞赏的态度接受自己,保持青春的激情与希望,呵护青春。随着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增强,对探寻自己越来越有兴趣,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崇高的理想,给予未来的自己一个美好的期待,并为之不懈努力。

第二单元:优化心理品质。从个人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说起,谈到情绪与情境的关系,进一步学习情绪对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要学会调控情绪。当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能注意调整心态,学会控制,并凭借坚强的意志迎难而上,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坚强意志,陶冶情操,追求高雅情趣,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第三单元:享受学习生活。针对中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有关教育的法律常识,懂得珍惜和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的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从习惯对工作学习的影响谈起,谈到怎样采取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学习的好习惯和好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四单元:感悟生命价值。这一单元,对刚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引领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领悟人生的意义。从丰富多样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养成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树立为社会服务远大志向,承担社会责任。

第五单元:树立法治观念。本单元内容以法律知识为线索,讲述了法律的特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区分法律与道德的不同。明确违法与犯罪的含义及其后果,任何违法犯罪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恪守法律、服从法律,发自内心的相信法律的权威,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我们的生活,树立法治观念,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第六单元:珍惜特殊保护。本单元先讲述了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分别介绍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作为未成年人,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时常发生,除了需要外界的特殊保护外,更需要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侵害,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并有效地依法进行自我保护。预防违法犯罪要防患于未然,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1、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

生在思维方面,开始进入抽象思维的境界,学了理论就与现实对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讲解热点问题,可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对于与教材有关联的热点问题,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对于与教材无关的热点问题,则可开设专题研究性学习。对于思想疑虑和错误认识,可以采取辩论会的形式各抒己见,逐渐明辨是非。只要教师能够准确捕捉住学生思想方面的热点问题,巧妙地质疑解惑,学生就会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较好地掌握学科的理论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生思维困惑点,设置两难问题,提高课堂思辨性。

价值观多重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道德判断、价值标准。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道德判断也开始从他律走向自律,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新教材中不难发现,上下两册教材中共设置了十二处思辨设问,如“顺境逆境,哪个更有利于人的成长”问题极具有思辨性,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设计“收到学生的一封来信”作为教学资料,请同学帮忙分析应该如何看待英语成绩55分的问题,学生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获得启发。七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思辨能力,但能否理清层次脉络还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须紧扣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的困惑点搭建思辨平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层层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炼为理性总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真正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3、有效开展单元实践活动。

单元实践活动是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是本套教材体系和内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单元教育主题而设计,与单元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单元实践活动有别于课堂教学,但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单元实践活动也要有教学目标,需要提前设计、提前准备、提供各种保障。活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如社会调查、讨论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手抄报等。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根据学生实际、活动要求、教学需要确定。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顾问”。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处理信息、交流和合作,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和内化,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明确价值取向。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第三篇】

第一、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第二、用周围的新鲜事导入,贴近生活;第三、用时事导入,让学生多了解时事,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第四、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产生疑问,自主解决问题;第五、用名言警句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多读课外书,多看新闻,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资料鲜活、生动、真实、直观,其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七年级的学生所见的东西有限,有些东西说了以后他们有时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只有亲眼所见才明了,这样就有必要让我们借助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来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及情感上的共鸣。

如果在教学中再创设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妙趣的益智游戏等,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其会学、愿学和乐学,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课堂的高效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说明了质疑问难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思考,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是教与学的全过程。我们必须要做到: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第二、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要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每学完一节课内容后,都给学生留五分钟,让他们对本节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在下节课的时候再给予复习巩固。

学生最怕的就是背诵,枯燥无味,背了就忘。教师也可以让背诵形式变的多样。可以采用填空法,把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挖空”,让学生当堂训练和竞赛。也可采用列知识树的方法,让学生创新思维,整合知识,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师,只有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从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探索,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才能提升素质教育,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和魅力课堂。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第四篇】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xx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xx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和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教育部门更加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从原来的偏重于德育调整为德法并育。这一教育思路的调整有助于从小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所处的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迅速发育和成长的时期,是充满求知渴望,对世界、对自我进行探索的时期,但又是生命过程中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各种矛盾萌发和交织的时期,是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容易迷失和误入歧途的危险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因此,根据我区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七年级(上册、下册)教材设六个单元,共18课。上册为1-3单元,下册为4-6单元,每个单元3课,每课一般安排2课时,每册安排18课时左右,留出一些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社区活动等实践活动,每单元实践活动安排2课时。

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了针对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解决适应与学会调适的矛盾,设立了三个单元的内容。由“迎接美好青春”(青春的脚步,青春多美好,青春畅想曲)、“优化心理品质”(做情绪的主人,磨砺坚强意志,陶冶高雅情绪)到“享受学习生活”(希望从这里开始,学海无涯乐作舟,做学习的主人),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材的内容体系完全构建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石之上,为道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既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提高德育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单元:迎接美好青春。针对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以熟悉校园环境为切入,认识中学学习充满挑战,要学会主动迎接新挑战,主动沟通,融入新的集体。青春期悄悄的来,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帮助他们正确解读青春期,正确处理好这些心理矛盾有利于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悦纳自己,以赞赏的态度接受自己,保持青春的激情与希望,呵护青春。随着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增强,对探寻自己越来越有兴趣,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崇高的理想,给予未来的自己一个美好的期待,并为之不懈努力。

第二单元:优化心理品质。从个人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说起,谈到情绪与情境的关系,进一步学习情绪对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要学会调控情绪。当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能注意调整心态,学会控制,并凭借坚强的意志迎难而上,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坚强意志,陶冶情操,追求高雅情趣,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第三单元:享受学习生活。针对中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有关教育的法律常识,懂得珍惜和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的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从习惯对工作学习的影响谈起,谈到怎样采取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学习的好习惯和好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四单元:感悟生命价值。这一单元,对刚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引领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领悟人生的意义。从丰富多样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养成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树立为社会服务远大志向,承担社会责任。

第五单元:树立法治观念。本单元内容以法律知识为线索,讲述了法律的特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区分法律与道德的不同。明确违法与犯罪的含义及其后果,任何违法犯罪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恪守法律、服从法律,发自内心的相信法律的权威,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我们的生活,树立法治观念,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第六单元:珍惜特殊保护。本单元先讲述了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分别介绍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作为未成年人,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时常发生,除了需要外界的特殊保护外,更需要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侵害,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并有效地依法进行自我保护。预防违法犯罪要防患于未然,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1、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

生在思维方面,开始进入抽象思维的境界,学了理论就与现实对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讲解热点问题,可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对于与教材有关联的热点问题,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对于与教材无关的热点问题,则可开设专题研究性学习。对于思想疑虑和错误认识,可以采取辩论会的形式各抒己见,逐渐明辨是非。只要教师能够准确捕捉住学生思想方面的热点问题,巧妙地质疑解惑,学生就会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较好地掌握学科的理论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生思维困惑点,设置两难问题,提高课堂思辨性。

价值观多重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道德判断、价值标准。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道德判断也开始从他律走向自律,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新教材中不难发现,上下两册教材中共设置了十二处思辨设问,如“顺境逆境,哪个更有利于人的成长”问题极具有思辨性,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设计“收到学生的一封来信”作为教学资料,请同学帮忙分析应该如何看待英语成绩55分的问题,学生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获得启发。七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思辨能力,但能否理清层次脉络还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须紧扣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的困惑点搭建思辨平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层层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炼为理性总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真正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3、有效开展单元实践活动。

单元实践活动是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是本套教材体系和内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单元教育主题而设计,与单元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单元实践活动有别于课堂教学,但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单元实践活动也要有教学目标,需要提前设计、提前准备、提供各种保障。活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如社会调查、讨论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手抄报等。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根据学生实际、活动要求、教学需要确定。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顾问”。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处理信息、交流和合作,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和内化,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明确价值取向。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9 383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