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论语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论语读书笔记【汇编5篇】
《论语》深入探讨了道德修养、仁义礼智的重要性,强调个人修身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启示人们追求真理与内心的平和。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4年论语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论语读书笔记【汇编5篇】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第一篇】
导语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这个寒假我读了《论语》,《论语》是我国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几代弟了编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的伦理思想、道德观及教育思想。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1篇文章是“让邻三尺”,这篇文章讲的是两个邻居从刚开始不肯退让自家的`院子到后来各退三尺地,从而两家的房子都合适了并且成为了很好的邻居和朋友。通过这篇文章,我懂得了我们要理解、多谦让对方、多替别人着想,别人快乐的同时也带给了自己的开心快乐!
《论语》这本书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好文章,虽然我不能理解其中更多的含义,但我想只要多读几遍,我会悟出更多更深的道理。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第二篇】
最近,拜读了《温儒敏论语文教育》,颇受启发。温儒敏教授从课标课改、教材编写、语文教学、研修文化、大学本义、文学生活诸多方面,为我们打开一条通道,为我拓宽了语文的外延和内涵。
书中有言,“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这对当下我们的语文概念被多方解读的形势下,很像一把利剑,直戳要害,我们重提阅读的必要性实在是非常重要。温儒敏说,在中小学阶段,读书是获取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源。可是,我们的现状是什么呢,读书变得十分功利,一些家长和老师甚至不允许学生读与考试无关的书。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写下多条教学目标,唯独不考虑如何去引发读书兴趣。反而是传统的语文教育是读书为主,先生很少去讲,学生一路读下来由不懂到半懂,由半懂到全懂,慢慢的让文化浸润了心灵。而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主要是1篇1篇地讲,一次一次地组织活动,却很少读整本书。我们不可能回到传统的教学中,但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的得与失,适当补充传统经验,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我们的'语文课,确实教了很多知识,但是若只顾内容而不重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难培养起来的。“授之以渔,教读书方法”,如何读一本书,我们可以在方法引领上下功夫。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文,阅读方法应当有所区别,老师要教给学生面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而不是全都分析性地提炼主题思想之类。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还有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也有区别,读小说和读诗歌不一样,读文学性的散文和读论述性的论文有区别,读历史、哲学和科学又各有门径。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把读书方法考虑进去,要聚焦在激发孩子学习包括阅读的方法和兴趣上。
“要唤起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在阅读上要给他们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说到这里,正是我们平时十分恐慌的,因为一旦看到学生看“闲书”,我们就担心影响了孩子的“正业”,就要不厌其烦的规劝孩子回归“正轨”,其实,我们的做法已经无形中打压了孩子的读书乐趣。我们应当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找书来读,这就是培养起阅读的爱好。要尊重学生的“语文生活”。他们愿意在微博、qq等社交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就是语文能力的一种锻炼,我们可以走近学生的生活圈子,与他们一同讨论问题,引导他们适时适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引导远远好于强硬的说教,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
我们需要改善和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在引导学生多多读书的路上,我们也会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相信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乐教乐学的心,我们定会探讨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第三篇】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了《论语》,它像一个无声的智者,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让我深受启发。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还知道了做人要守礼仪,守诚信,要自强不息,乐于向别人学习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知之为知之》,它是这么说的: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识是: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这就是孔子教给我们的,一种实事求是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敢于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说“不知道”,不仅仅是一种气量,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知其不是,才能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说过:“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最有智慧的人往往是最谦逊的,这也正是他们伟大的地方。
在《论语》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过则勿惮改》,里面是这么说的: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我理解为:孔子说:“君子如果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和威望,而且学问也不会牢固。行事当以忠厚诚信为本。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错不要害怕改正。”我心想:如果一个人要交朋友,那么他一定会交一个比他好的朋友,但优秀的人就会因为他不够好而不和他交朋友。想来想去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么做会导致人们不再有朋友!这么大的发现,怎么能不告知妈妈呢?二话不说,我立即飞奔到妈妈面前,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她。听我说完我的发现后,妈妈笑着告诉我:“傻儿子,孔子其实是告诉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和自己自同道合的人交朋友。”我这才恍然大悟。
《论语》中,还有许许多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让我受益匪浅,它让中华民族深邃的思想和智慧渗入我的血脉,伴随我茁壮成长。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第四篇】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白话释义:子华出使到齐国去,冉子代他母亲向孔子讨要大米。孔子说:“给她一釜(约六斗)吧!”冉子请求多给点,孔子说:“那就增加一庾(约十六斗)吧!”但是冉子实际给了子华五秉(约九十斗)。孔子知道后说:“公西赤(即子华)这次去齐国,车前驾着肥马,身上穿着轻柔的衣服。作为君子,应以资助有迫切困难的人而不是富人。”
原思当孔子的管家时,孔子给他九千斗米。原思觉得多了。孔子说:“不要客气,多了可给你的父老乡亲!”
解读:这句话我们需要了解三个人物,一个是公西赤,一个是冉子(冉求),还有一个是原思。
公西赤在前面章节出现过,孟武伯问“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可见,公西赤是孔子的弟子中善于外交,善于处事的人。难怪公西会赤出使齐国,而且当然应该享受鲁国的俸禄。这是一个不错的差事。不知道为什么公西赤为留守母亲担心粮食问题,也许是人在外接济家里不方便,不像现在可以网购;也许是怕自己出去的时间长了,未雨绸缪,多做准备。连他也不好直接找老师要粮食,于是就请冉求出面。
冉求在前面的章节也出现过,恰好与公西赤出现在同一句话里:孟武伯问: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冉求是一个很有经济管理能力的人。公西赤找他出面,算是找对人了。一方面冉求掌管老师的粮食比较有便利,另一方面请选择精打细算的人出面,便于说服,而且为母亲要粮食,看在孝顺的份儿上,孔子也不会拒绝。
事实证明公西赤的想法很奏效。在孔子只答应给少量的米以后,冉求追问:能不能多给点?孔子没怎么让步以后,冉求直接利用职权,给公西赤多拨付了很多米。按理说,自己的学生违背老师指令,是极大的不敬,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没想到孔子不仅没有责备冉求,反而讲出了不给那么多米的原因:把物资给真正匮乏的人,不匮乏的人,不给或少给。这是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打的是情感牌。以冉求的智商,在听到这句话以后绝对无地自容。
接下来孔子对原思的慷慨,就是截然不同了。法原思出身贫寒。孔子在鲁国当司寇(最高法院院长),俸禄比较高,原思既当他的学生也是他的家臣。孔子考虑他的家境,就给了很多米,原思不要,孔子坚持要给,还说,你不要可以给你的乡亲。
公西赤的巧谋,冉求的算计,原思的贫困与不屈,孔子的宽容与大度和因材施教,真是精彩。
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孔子对待财富的技巧:不仅不排斥财富,反而讲究用财富来平衡不同的需求,在其中贯穿着“仁”的财富观,即:获得或给予财富,都应当秉承仁的内核,财富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在孔子眼中,金钱祇不过是实现仁爱思想的载体。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第五篇】
其中有一段使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不也很欢乐吗别人不了解自我的才能,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最让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这一句。
我觉得这句话正好指明了我的缺点,我也要感激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如何改正。以前我总是学了的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而如今明白了学完的东西要时时去温习才行。并且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让我几次考试没得满分。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正在为一次期中考试做准备,我一个人却在漫不经心的读课外书,我心想:上课时我那么认真,这一次考试我必须大获全胜,我越来越得意,慢慢就放松了对考试的.警惕,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直到考试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场,我拿着试卷,就在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见那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我心里一急,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就毫不犹豫的写起来,我写一题错一题,心里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跃,到了最终我还有几道题没写,头上像炸开了锅。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了。
我经过这次失败加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我必须会改正缺点的。
上一篇: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通用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