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八百矿工上井冈》心得体会范文(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观看《八百矿工上井冈》心得体会【第一篇】

拍好一部叫卖的红色基因主旋律电影不容易,电影《八百矿工上井冈》就是这样的“少数”。影片主题突出,讲述的是100年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湖南水口山矿工,在党组织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指导下,为了争取工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大罢工,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并在斗争中建立起工人武装队伍。除了故事传奇,光影色彩、镜头技术、意象场景也让人印象深刻,达到了“一切镜语皆时语”的效果。

一、“光”与“影”推拉交错。整个色调呈现暗黑色,尤其是开篇6分钟的长镜头,直观展示矿区恶劣压抑的环境和矿工极度困窘的生存状况,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画幅比例由窄而宽、逐渐放大到满屏,营造了一种暗黑恐怖气氛。对比矿井塌方后几次出现的“光”、火光中逃离的矿工百姓,象征矿工求生求尊严意识的觉醒。绞杀猛子的时候,给了“太阳”一个特写,暗示猛子坚信终有云开见月明的那天。猛子就是早期革命的觉醒者,“光”与“影”就是声画蒙太奇矿工坚定信念与艰苦生活的写照。

二、无声为有声烘托。无声的是几次音乐声,如矿工给矿警队谢文斌送羊时拉了一段二胡,是文斌内心的起伏,实际是文斌在“接收”革命信号;为了给大哥谢长子安葬,大嫂卖身筹钱后上吊守节,猛子得知后崩溃,用的是抽搐的嘶哑而不是嘶声裂肺的哭喊,契合猛子武夫和矿工的角色定位,展现了他失去亲人内心的痛苦和“觉醒”,为他后来出头“讨说法”埋下伏笔,塑造了一个柔情硬汉形象。“音响蒙太奇”和“声画蒙太奇”大大丰富了电影语言,使得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取得极大的自由。

三、普通意象不普通。形象被赋予了符号价值之后,就成为了具有表意价值的意象。一是“活”在电影的前面五个章节通过很多人的口中说出,且反复说唱,为后来“争取活”而斗争埋下暗线;二是“镰刀”是本部电影中十分重要的意象,首次以男主角宋乔生打的镰刀型铁出现,“镰刀”象征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重要革命力量,宋乔生恰好是工人身份;磨打“镰刀”就是磨砺宋乔生的革命意志,经过女主角夏之华几次做思想工作和几次见证参与斗争,宋乔生的“镰刀”越打越红亮,暗示宋乔生在党的引导下逐渐找到了对党的信仰;三是夏之华送给宋乔生的“笔”,是他们的情感脉络,暗示革命之下爱情之不易,与“镰刀”一起构成了革命的武器,都是革命宝贵的精神财富——共产党是在革命中锻炼和成熟起来的,但是革命不可避免会有流血和牺牲,经过刀光血火洗礼的共产党,一定要坚强也必须坚强,才能走向胜利。

202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我国工运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坚持党对工会的全面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偏离。《八百矿工上井冈》充分证明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工人阶级翻身做主人,工运事业逐步走向胜利。一百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个根本依然没有改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仍然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投身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这部电影也填补了水口山工人运动在中国工运史上电影作品的空白,对于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全片7个章节,创新的结构、创新的画幅、创新的色彩,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交织的叙事和虚实相生的意象表达让这部电影值得一刷。

观看《八百矿工上井冈》心得体会【第二篇】

有幸观看了电影《八百矿工上井冈》,内心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久久无法平静。这一份震撼,不仅来自于电影对于上世纪20年代震惊中外、声势浩大的水口山工人运动的刻画;对于宋乔生、耿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水口山建立工人武装队伍、取得声势浩大的大罢工胜利的记叙;对于八百多位矿山儿女不畏强暴、在党的带领下毅然前行、投身红色革命事业的抒写。更让我这个在水口山长大的孩子,第一次从影视画面的角度,对水口山那段光明而曲折的历史有了一次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理解,让我从灵魂深处认识到了“水口山,我的根”这句话朴素而浑厚的真意。

我是水口山的孩子,对于水口山有着深厚的感情。于我而言,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着割舍不断的情谊。自1991年跟随父亲退伍转业来到水口山,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经历了学生时代。大学毕业后,我又响应父母的号召来到了水口山,加入了矿山工人的队伍,光荣的成为一名新时代产业工人。直到2008年,因工作调动而不舍地离开了水口山。

弹指一挥间,在水口山十七年的人生经历,让我像许许多多的矿山儿女一样,烙下了深深的矿山印记、形成了独有的矿山性格。让我像每位矿山儿女一样、每当说到水口山,言语中都透露出满满的自豪。这份自豪,就是水口山给我们每个矿山儿女留下的丰厚财富。

自己算得上是一个地道的“矿二代”,也算得上是跟随父母与矿石打了半辈子的交道,见证了水口山的沧桑变幻。

记得小时候,每天早上一打开窗户,就会不自觉地眺望那根高耸入云的烟囱,也让自己纠结了这根号称“亚洲第一高”的大烟囱,“到底有多高、怎样才能爬上去、这是怎么建成的”等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心头多年。而自己也会自豪地告诉别人,“我的爸爸妈妈,就在大烟囱的下面上班”。

求学过程中,许多美好的回忆一直到现在都留在脑海中,而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趟日日夜夜、无比准时地陪伴着我们矿山子女的大班车。记得当时,这趟加长的大班车风雪无阻、稳稳地行驶在这条仅有几公里的矿山大道上,迎来送往中,成为我们莘莘学子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来是用来接送职工的班车,可在每天的上学、放学过程中,不知觉间就成了我们这批矿山孩子固定的“专车”。甚至是我们的父辈们也会有意地避开上学、放学时段乘车,以方便我们这群叽叽喳喳、无忧无虑的矿山孩子们早点回到一个个温馨的小家。我们形容为“准点得很”的班车,成为大而无垠的矿山连接千家万户的纽带,成为奔流不息的湘江托起千家万户莘莘学子求学的信物。

在水口山工作的两年多时光,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让我真正地了解到水口山那厚重的历史。因为工作的缘故,我跟随着师傅、同事们深入井下,拍摄了矿山人辛勤采矿的汗水;走进电铅生产车间,记录了工人们智慧炼铅的精湛技艺;爬上了火车一节节满载铅锌的车厢,迎着朝阳画下了水口山的产品走向海外的美景。

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天,父亲就拿出了那本他珍藏多年的《水口山志》,叮嘱我一定要好好地阅读,以一个水口山参与者的身份,去了解水口山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并继承好他们的事业,将水口山建设好。在书中,我知晓了水口山于1896年在“洋务维新、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清朝政府设立水口山铅锌矿局,成为中国矿产业的先驱。在书中,我知晓了水口山在1922年建立水口山矿党组织,传播马列主义思想,毛泽东亲自点燃水口山的革命火种。在书中,我知晓了震惊中外的水口山工人运动,宋乔生、耿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由矿山走上井冈山,走向光辉神圣的革命征程。

山仁水智、金石为开。说起水口山,许多人都知道他是“世界铅都”、“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都知道他是以出产有色金属而闻名海外的特大型铅锌矿山。而我要说的是,水口山赓续的红色血脉、传承的红色基因,这份“红色”已然传递到我们这代人的手中、并通过我们传承发扬下去。

八百矿工上井冈的革命壮举早已妇孺皆知,关停落后产能、守护湘江碧水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人心,水口山蝶变新生的改革历程更是前景光明。无论我们是深处矿山,走在小镇宽敞的道路上,还是在外求学,暂时远离矿山的怀抱;亦或工作谋生,逐渐少去了回家的频次,可我们目光都时刻聚集在水口山的大地上,我们的心脏都跟随着水口山的脉搏在跳动。那怕仅仅是水口山的只言片语,都会吸引我们矿山儿女们的关注目光,让我们口口相传水口山的发展巨变。

水口山,我的根。这句1996年百年矿庆的口号,早在宋乔生、耿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手中建立起来,早在新中国成立后产业报国的奋斗历史中得到传承,早在改革开放出山入海的市场搏击中开创新局。如今,正随着十里矿区绿水青山的画卷徐徐展开、而深入一代代水口山人的灵魂。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也将用自己的青春为这片土地添上一抹靓丽的色彩。

观看《八百矿工上井冈》心得体会【第三篇】

初中时的乡土地理课程,让我知道了常宁水口山铅锌矿。但直到这部《八百矿工上井冈》,才让我重回那段血与火、情与泪、生与死的岁月,让以宋乔生为代表的八百矿工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对水口山矿工的评价,朱德的回忆录中曾记载:“在所有的革命队伍中,老铁军战士和水口山工人是最敏捷、最有纪律性、最有警惕性的,政治上是最先进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井冈山斗争”中记载:“边界红军的来源,有湘南的农民和水口山的工人;水口山工人武装是红军的中坚力量。”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未能活着到达延安,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甚至连姓名都没留下,但水口山工运精神穿越百年,仍历久弥新。

影片中的很多情节都令人印象深刻,例如矿当局要封窿时,那只破洞而出的手,象征着大多数中国人“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朴素愿望,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朴实善良,从不主动惹事。正如以江上云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们最初到矿上发动工人运动时,矿工们顾虑重重,认为当前至少能勉强活下去,如果和资本家、官僚作对,可能连仅存的希望都不复存在;例如片尾那决然的同归于尽:“我是共产党!”,坚信活着就有希望的中国人似乎又不怕死。这其实并不矛盾,数百年来无论多少国家虎视中国,想从这片古老富饶的土地上窃取利益,最终的结果都是落荒而逃。无数先辈前仆后继,抵御外敌,反抗欺凌,不是他们不想活,而是他们不怕死!甚至不是不怕死,陈乔年烈士的就义遗言“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被铭刻在上海龙华烈士馆墙上,也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平凡而坚定的中国人,虽屡经黑暗,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从未停止过前行。在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中,共有48000多名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其中许多战士都如同水口山八百矿工一样,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愤怒和不满达到极限,当连活下去都成为奢望,反抗便是唯一的出路。

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自古有之。虽然历朝历代的兴衰成败都彰显着这一思想的重要性,但总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而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便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大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百余次提到“人民”,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时光穿梭百年,沧海桑田,从“五四”运动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一次次工人运动将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推向高潮,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中国各族人民同中国共产党并肩奋斗、生死相依。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曾提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英雄之名难寻,英雄之迹永存。宋乔生带领八百矿工上井冈山伟大,下井冈山掩护大部队同样伟大,虽然他们没能看到胜利到来,但水口山工运精神永垂不朽。他们曾开展革命运动的水口山,今天已发展成为集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国有企业。如今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下,内心充实,生活富足,这便是对“宋乔生”们最好的告慰与铭记。

观看《八百矿工上井冈》心得体会【第四篇】

《八百矿工上井冈》描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水口山矿工为争取工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在毛泽东同志和党组织领导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大罢工。水口山大罢工不仅取得了胜利,并且在斗争中建立起工人阶级武装部队,最后800多矿工在共产党员宋乔生的带领下,走上了井冈山,成为早期井冈山革命队伍的主力之一。

看完电影,我深受触动。这部影片以镜头语言,唤醒人们对工人运动的红色记忆,展现了政治上工人阶级对党的忠诚本色,凸显出水口山工人运动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辉煌成就。

该影片通过黑暗这1篇章,重现了过去在封建剥削制度下,工人阶级受尽苦难,过着暗无天日生活的悲惨过去。“黑夜茫茫盼天亮,劳工何日见太阳?”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的双重掠夺盘剥之下,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矿工们日夜盼望着自己的救星。各幕场景无不让人感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

影片从黎明篇章开始,有了中国老百姓盼望的大救星,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一心为人民,哪里有中国共产党哪里就有光明。

初心如警、使命如山。一艘小红船从衡阳出发逆湘水而上,党组织派出的三位党员不负使命来到了水口山,给水口山矿区送去了曙光,3000名矿工从此有了希望,走向了光明。水口山的历史启示我们:要取得革命成功就必须斗争,要解决困难只有不断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解放了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真正成为了中国的主人。解放初期中国贫困落后,百废待兴,是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斗天战地,掀起一个又一个社会主义建设巨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甩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在近三四十年内,中国又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人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和幸福的好日子。十八大以后,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举世瞩目的新时代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面向未来我们更要坚定信仰,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复兴谱写新篇章。

观看《八百矿工上井冈》心得体会【第五篇】

湖南是一片红色的沃土,上百年来,孕育了无数英雄人物,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革命故事。

《八百矿工上井冈》是一部讲述百年工运传奇故事、挖掘中国工人运动的红色基因而创作的电影作品。本片通过”黑暗、黎明、曙光、烈日、乌云、艳阳天、上井冈”七个篇章,讲述了水口山矿工在党的领导下,由懵懂到觉醒,从为争取基本生存权利发动声势浩大的大罢工,到取得彻底胜利并建立工人武装,最终走上井冈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的光辉历程。影片生动展现了工人阶级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诠释了工人阶级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先锋作用和历史担当,凸显了湖南工人运动在中国工运史上的精彩一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提出开展全党党史学习教育的决定,为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和传播提供政策指导和精神引领。“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中诞生过无数信仰坚定的革命人物,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最悲壮和最伟大的诗篇。

影片中,“宋乔生”这个人物令人印象深刻。历史上,确有其人。他自幼家境贫寒,少年时期曾学习过打铁,后来到了距家几十里外的当时湖南省非常有名的常宁水口山铅锌矿,从此一步步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水口山矿,宋乔生一呆就是二十年。他为人豪气又仗义,很快便得到了工友们的肯定和拥戴。随着随着共产党员蒋先云、毛泽覃等人来到水口山矿,宋乔生凭着在工人中的威望,被选为工人俱乐部的代表,并担任了工人纠察队的队长。通过与蒋先云,毛泽覃等共产党人的接触,宋乔生的革命信念不断提高,他牵头积极维护罢工秩序,带队捣毁压榨工人血汗的矿局米油处,成为大罢工中的中坚力量,为水口山大罢工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于1923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株州县党史上最早的党员。

通过影片,我们不仅看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一路艰辛,更是从中读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伟大特质——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立党为公、赤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英雄们们留在光影里的传奇,会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迈向新征程!

39 2623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