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关于课改学习心得体会【参考10篇】
课改推动教育创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值得深入探索与实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2024关于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篇】
为响应国家的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新田教育教学事业逐步向先进教育靠近,打造教育强县,县教育局组织我们到湖南“新课改”示范区——益阳市南县进行学习观摩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所得总结如下:
一、课堂改革首先要改变老师的观念
1、教师的讲授包办了学生的学习
我县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老师的讲授占总课堂的2/3以上,老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作用。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导致相当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2、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不可取
为提高教育质量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老师无偿地加班加点,而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发给学生的席卷满天飞,累得师生都喘不过气来,其结果是高分低能、低分低能。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
3、教师的教学观点陈旧
我县大部分教师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以上,早已形成了他们的教学套路。在他们的心中,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是神圣而不可动摇的。教师要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这很难一下子改变他们的观念。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组建小组学习机制,最主要的是先改变教师的观点。
二、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循序渐进
1、在改变教师观念的'同时,改变家长的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
要搞好课堂教学改革,除改变教师的观念外,还得改变家长和学生的观念。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不讲什么,基本上由学生在课堂上讲,孩子们这么小他们懂什么,所讲的知识是否正确,他们能学到知识吗?针对这一问题,南县实验小学是这样做的,他们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让家长参与课堂听课,问卷调查,博客,QQ群等进行探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针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大部分学习活动放在课前,学生认为其一教师好懒,他们应备课,查资料等解决的问题,全部交给我们学生。其二,课堂上都不爱学习的学生,课前教师反正不知道我学了没有,,第一天下发的预学案,第二天到学校我抄好就可以了,但南县通过小组学习机制的建立(把一个班分成八个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组长、观察员、记录员、主题发言人等)较好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
2、搞好培训工作
①学校组织专人到全国有名的学校进行学习,至少学习半个月以上,把名校的管理方法、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学回来。
②学校组织外出学成归来者进行交流总结,形成本校的经验,然后培训教师,再由教师培训组长,由组长培训本组成员,解决表达、合作、交流等问题。
③学校先培训一个班的一个组(即标准组)展示给其他学生看,然后培训一个班,再培训一个年级,最后延伸至整个学校。
④充分运用骨干教师
A.由骨干教师编写课堂改革,高效课堂等知识,提升教师的能力。
B.由骨干教师引路,向教师介绍为什么这样设计教案,有什么好处。
3、运用本校资源,搞好合作交流
①实行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制度
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一备就是一个单元,每次至少两个小时。首先确定每个年级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主备课者)将所备的课研讨前的三天打印交给本组其他教师。教师在意见栏中签署本人意见,然后再探讨时提出,再交给主备课者进行修改。再下发到每个组员手中,在同一时间进行上课,上课后再将意见交给主备齐者进行修改,使学生的预学案和教师的教案逐步完善。
②切实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名称,如先锋组、超越组、努力组、奋斗组、勤奋组、阳光组、自信组、快乐组等。都有一个奋斗目标,小组评价表,个人记分,同学记分,促使学生合作学习凡每周学习不是80分者都要爱到处罚。
③抓好四课,即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过关课。特别是过关课是这样的,学校的每个骨干教师带2—3个徒弟,师傅每期至少听5节徒弟上的课,直到过关。
④运用特殊课堂,开放课堂向其他学校和家长展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三、推行新课改,根在学生,利在未来
推行新课改虽任重而道远,需要领导的改革奋进,教师的激情,需要全体教师学好先进的理念和后势文化,潜化教育资源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上。逐步推进新田教育教学改革。
2024关于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第二篇】
为了使课改推向新的阶段,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我校组织我们赴课改之前沿阵地的太谷观摩学习,取经解惑。而今实地感受,确是印象深刻,触动颇深。那里的课堂改革搞得真是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下面就谈谈我的收获和体会。
一、促进了我的认识。
1、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
通过学习和听课,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要懂得只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
通过学习,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新的感受。
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课改以来,他们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在设计导学案时,集体备课,集体研课,并装订成册,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很值得我们学习。
2、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一直以来,他们坚持使用学案课堂模式来进行英语教学,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每一位学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胆放手,耐心指导。
在课程改革的教学中肯定会失败。面对失败,不要气馁,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他们继续大胆的向前迈进。在展示环节中,要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主讲或当小老师。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学生,也要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要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将倍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只要耐心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不用着急教学内容是否能及时完成,不必担心教学质量暂时是否受到影响,只要让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点奖励,少点批评。
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语音语调相当漂亮!真有创意!等等。并在教学当中采用激励性评价,如加分或发卡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课改过程中,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内容主要以口语检测和笔试相结合,形式可以多样。时间充足的话,可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也可利用早自习或晚自习对部分学生进行综合抽测;还可在课余时间,让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每天的导学案检查也是一种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不让一个学生因此而掉队。
三、我的收获
在经历了这两天的思想洗礼之后,增强了我们课改的动力。促使我们努力在教学中尝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了笑语,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的非常好,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尽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单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短文,从对话表演到知识点讲解,尽量让学生说,讲;尽量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让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团结友爱;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四、我的反思
在观摩回来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忆我们走在课改的旅程上,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课堂用语母语使用过多,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积极性出现差异等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要把课改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去做,同时还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让我们的课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4关于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第三篇】
在此,将我校围绕课改所作的尝试做一小结,并将下一步的课改工作向大家汇报,以期得到各位的批评批正!
过去一年的课改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教师的教育观念变了。
新课改不仅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因此,要推动课改工作,首先要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使教师们从思想观念上认同新课改,跟进新课改的理念,然后才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改革实践中来。
一年来,我们将课改理论作为学校宣传和教师业务学习的中心和重点。除了配合县教委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两次新课改的集中学习之外,坚持每周例会学习1篇教改文章,坚持每两周在教研组内进行一次课改学习的交流活动,要求教师业余加强自学,每月写1篇课改学习心得体会,学期末每位教师写1篇以课改为主题的专题论文。学校还利用例会、宣传栏、广播等途径及时传达上级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介绍课改文章和研究成果。此外,我们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举办的课改学习培训和研讨活动,通过这些课改的窗口,大家了解到课改的新理念、新信息、新动向。
通过学习和宣传,我校营造了较好的课改氛围。当初,教师们对课改可谓一无所知,敬而远之。现在,课改逐渐成为教师谈论的热门话题,大家乐于探讨,并且还有了自己的见解,对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提出自己的主张,还写出了颇有见地的课改论文。在今年暑期的课改培训通识会上,教师们积极参加,认真学习,小组讨论时畅所欲言,广征博引,观点新颖,气氛热烈,成为多年来教学研究过程中难以见到的火爆场面。与过去相比,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方法的训练,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在乎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和教科研的热情也更高了。新课改,改变的不仅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它还将改变教师们长期以来的平庸守旧、不思进取的工作状态。
二、加大教改力度,课堂教学方式更活了。
新课改是理论与实践并进的过程,作为实验区,我们更不能坐等观望。我校抓住县教委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的契机,大胆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改革的主要思路是:改变过去的“填注式”“满堂灌”的传统方法,积极引入“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入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一切从老师出发”的教学思路,转变为“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改革的基本方案是:先在部分年级学科试点,取得经验,全面推广。
我校首先在初一初二年级的语文、英语学科进行改革试点。鼓励教师在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灵活处理教材,大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上出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通过近一年来的尝试,一些教师的教学已初现成效,主要表现为:1、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析、讨论、操练、质疑,在学生的的不断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完成课堂教学。2、小组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3、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4、将课堂向课外延伸,除了课外阅读、课外练习、课外思考题之外,还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科活动,如读书小组、社会调查等。其中王占林老师初一语文“读、说、写一体化”教学、刘丽老师初二英语的“情境操练”教学和李玉梅老师初二语文“课堂教学融入课外阅读”试验都颇具特色,深受学生欢迎。
教改之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举手提问和回答问题的人多了,观点更新更多了,同学之间和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争论多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了,课堂气氛更是空前热烈,学生开始觉得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了改观,更为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积极地查找学习资料。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也是明显的,在上学期的末考中,初一初二年级的语文、英语成绩都有较大提高。
三、转变评价观念,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了。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调控器”,“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尽快转变评价观念,树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弱化教育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看到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自我需求。
首先,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大力推行即时评价,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允许学生在犯错误之后去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其次,完善过程评价,开展每月一次的“合格中学生评比”,对学生每月的思想、纪律、卫生、学习等情况进行一次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班级评价三个方面的结果予以综合评分,期中各班开展一次“学习汇报”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评价机会,让学生更及时的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再次,改革终端评价,要求全体班主任给学生写“鼓励性”评语,结合学生期末、期中、平时成绩和学习态度来核定学生的期评成绩。另外,学校不再向学生公布考试成绩排名,期末除对“三好学生”和各项积极分子进行奖励外,还设立了进步奖、守纪奖、优秀团员奖、优秀学生干部奖和各项文体书画竞赛优胜奖,奖励在各个方面取得成绩的同学,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转变了评价机制,学生在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中获得了自信,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发展了自己的特长。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主题班会上,大家就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外,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兴趣小组和学科活动。学生的兴趣有了,劲头更足了。上学期末,初一初二年级分别有十多位B层班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A层班。上学年,我校辍学学生三人,辍学率仅为百分之三点五,是我校开展“两基”工作以来辍学率最低的一年。
2024关于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第四篇】
现在小学生接触新事物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个教育极速变革的时代,知识的吸收,应该有更合理科学的引导,大胆的尝试,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模式,裹足不前。无论对与错,不尝识永远是错,是对现代教育的一种犯罪。我们肯定一切变革的勇气和胆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改,我的感触颇深,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老师真的轻松了吗?
新课改课上,有时候一节课下来老师说不了几句话,有时候也就是一两句,与以前的课堂相比老师的教学任务轻了,但是老师们真的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提纲包括:预习目标、预习重点难点、预习过程、预习方法、拓展提升等由于教师备课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二、学生们真的是“疯”了吗?
新课改课上的学生们再也不是安分守己、各就各位的小绵羊,他们有的或者站着,或者斜靠在桌子上,有的干脆直接走到黑板前手舞足蹈,滔滔不绝说个不停,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学生“疯”了?不是的。学生们上课形态各异,干什么的都有,好像很散乱,但他们都围绕着学习目标而动,精力集中,所以神并不散。相信学生,相信我们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让学生去亲自经历知识,获取知识,而不要我们教师再一味的去灌输给孩子们知识。当然这还要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全员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们先“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参与每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力争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动中学”、“容量大”、“落到实”、“高效率”、“快节奏”、“收获多”。
三、创新离不开双基的落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展示课上不论是语文课堂上学生自创的诗歌,小品的表演,还是数学课上体现出来的积极的思维,敏捷的答辩,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夯实基础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任何地方都是学习的天地,我们可以利用黑板、地板、墙壁等等让学生写、算。有布置就一定要有检查,有反馈,可以发动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来帮助老师检查,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教师不要再只靠自己单干,要相信并培养班干部、课代表和小组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特别是小组长的带动和管理作用。落实"兵练兵,兵强兵",使更多学生有提高的机会。
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每个人都动起来
1、每一个小组中,都有好学生也都有许多较差的学生.其中还有这样许多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没问题但是就是不敢或者是不愿意在班内表现自己.针对这种情况可由组长选出最活跃的和最不活跃的学生各一个.几天下来,效果不错.因为他们也都意识到,这样的确能让自己的精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
2、善于激励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及时的肯定是让他们动起来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最可怕的是讽刺挖苦。如果一位同学的发言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教师当堂予以明确的否定,并表示出对该生的不满,甚至让他难堪,那么这位同学将永远不会在你的课堂上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也就是说因为你的一句话或一种态度或者是一个表情,都能影响该生的这一节课或者这一门学科.
3、要有耐心
没有比学生更坚强的意志,是不能让他们动起来的。关键时刻必须挺得住。当学生不想开口或不习惯开口的时候,当学生停停顿顿、结结巴巴地读句子和课文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之后剩下的就是启发和等待了。只要问题适当、时间充分、善于启发,学生很快就会奋起而参与。这时候教学就开始轻松愉快了。
课改的大潮涌动着,我们也努力去做一个好的弄潮儿吧!尽管比较艰难,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2024关于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第五篇】
我们学校实行课程改革。我们英语课堂也不例外,课堂教学改革搞得是热火朝天,如火如荼。课堂改革我的感受很深,下面我就谈谈我收获和心得
一、 我的认识
1、新教学观念。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教师要懂得只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通过实践,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我的尝试
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课改以来,我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2、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一直以来,我坚持使用课堂模式来进行英语教学,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每一位学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胆放手,耐心指导。学生初次接触课改,好奇而又陌生。第一堂课改实验课真可谓笑料十足,漏洞百出。面对失败,我没有气馁,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他们继续大胆的向前迈进。在展示环节中,我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主讲或当小老师。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学生,我也会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会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将倍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我坚信,只要我耐心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不用着急教学内容是否能及时完成,不必担心教学质量暂时是否受到影响,只要让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点奖励,少点批评。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语音语调相当漂亮!真有创意!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记得有一位叫陈闪的学生,学习成绩是全班最落后的。由于基础太差,他那笨拙的口语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窘迫的他一时满脸通红,不知所措。我立刻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并微笑着对他说:“不错,声音非常响亮,讲解也很有个性,继续努力。”果真,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越说越流畅,越讲越精彩,其他同学也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尤其是那些后进生,倍受鼓舞,信心大增。为了更好的激励大家,我又设立了奖励机制,如积分量化制度,夺红旗制度等,在这浓厚的竞争氛围中,绝大多数学生不甘落后,处处争当学习的主人翁。
3、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课改过程中,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内容主要以口语检测和笔试相结合,形式可以多样。时间充足的话,可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也可利用早自习或晚自习对部分学生进行综合抽测;还可在课余时间,让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每天的导学案检查也是一种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不让一个学生因此而掉队。
三.我的收获
在经历了这一个多月的风雨历程之后,我们的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笑语,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从单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短文,从对话表演到知识点讲解,同学们个个都能朗朗上口,轻松应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培养了,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团结友爱;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四、我的反思
在感受成绩的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课堂用语母语使用过多,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积极性出现差异等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要把课改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去做,同时还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让我们的课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4关于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第六篇】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教材建设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语文学科统编教材的使用,3月12日上午,禅城区20__年义务教育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下)网络培训学习会在澜石小学。禅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赖李真、澜石小学黄艺副校长以及区内多所学校的语文老师汇聚在二楼报告厅,聚精会神地倾听专家们对统编教材的解读。
此次会议培训时间分为上、下午两个阶段,分别由林孝杰、张立霞、武琼、段宗平这四位专家为大家解说培训。
培训伊始,由林孝杰老师对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体系结构和内容编排进行分析解说。本册语文教材延续二年级上册的编写思路,以“夯实基础,平稳过渡”为主要特点来进行编排。林老师在解说中提出了两个新颖的观点:一是“回归常识,回归文本”,提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文本,而非仅从文章的语言来进行主观判断;二是“借助提示讲故事”,利用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故事脉络。这两个观点对于语文教学都有非常高的借鉴价值。
作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的张立霞老师,在深入研究和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教材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几点使用建议:1、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保护儿童天性。她认为教材的选文应注重借助学生对应年龄段的丰富想象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2、注重文化传承,立德树人自然渗透,涵养品格。教科书中统筹安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3、关注方法、策略,鼓励发现、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发现规律、展示交流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紧密联系生活,重视迁移、运用。5、统筹规划,引导大量阅读。6、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平稳过渡。教材内容注意难度和梯度,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安排教学进度,让学生能在循序渐进中牢固掌握知识。
两位老师解说后,十分钟的答疑环节开始了。针对众多热衷教育的网友们对新教材提出的问题,主持人筛选出大家的共性问题并请专家一一作了详细解答。网友们对部编教材都一致好评,认为其能够引领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特点,为老师的教学指明方向。
经过短暂的休憩,下午的培训继续进行。全国特级教师武琼老师在教材识字与阅读部分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强调阅读重点在于清晰意识到“教什么比怎么教更有价值”,注重引导学生建构对文本的主观感受,把教学内容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以此达到客观教学与主观收获的完美结合。张老师细致的讲解让在场培训的老师茅塞顿开,也开始反思自己日常教学生活中的不足,将所聆听到的知识规划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当中。
段宗平老师的口语交际与写话教学建议也让许多教师感慨良多,讲解十分清晰全面,对一线的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口语交际方面,围绕部编教材不同单元的多元主题,段老师以“提高主动性、拓宽思维力、表达高要求”来总结部编教材的编排特点;在写话教学方面,强调以激发学生想象力为前提,让学生学会以“易趣美、心动美、乐赏美、真实美、养习美”为根基来进行写作。
此次培训,将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成果分享给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指引教师利用开放、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进行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次培训会结束后,许多教师都表示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老师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在提高自身认知的同时对如何上好统编教材有了更深地体会,自信心更足了。
2024关于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第七篇】
一直都听说,云台乡中的新课改领全县之先锋,新课改的效果好。今天,终于有机会随年级组全体成员去云台乡中参观学习。我们一到云台乡中,就一口气看了、听了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及地理共七节课,总体感受获益良多,对我的教学有很多启发和帮助,同时对我今后实施新课改也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感受一:云中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课堂的十个转变”
在云中教学楼的正中有一块醒目的大幅宣传标语“课堂的十个转变”,让人难以忘怀:
1.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策划者。
2.课堂教学由一言堂变为百家鸣。
3.问题答案由单一答案变为多元解答。
4.教师由教学生知识变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5.教学由关注精英变为关注全体。
6.课堂安排整齐划一变为灵活多变生动活泼。
7.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听、说、读、写变为演、唱、画、作。
8.知识学习由背记式变为体验式、感受式。
9.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变为探究式。
10.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由安分守己变为超市自眩
通过在云台乡中的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及地理等这七节课的看、听,感觉云中基本做到了“课堂的十个转变”,这与我校比较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课堂教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感受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者的教学模式尤为突出
在云中看、听的这七节课,特别是九年级二班肖静老师的语文课,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一个真正的教学策划者。她在幕后已经策划好了一出精彩而又吸引观众的电视短剧。课堂上由学生“小老师”主演并主持了《中国人失去了自信了吗》的驳论文,其他各组 “演员”争先恐后力求“演”的精彩、无以伦比。在这一堂课里,肖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很强,相互合作、交流、讨论热烈,发表观点时姿态大方,语言流畅,而且课堂气氛积极、活跃。
感受三:课堂教学没有了“一言堂”,体现了“百家鸣”
在云中看、听的这七节课里,每一位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或引领者,课堂上看不到,也听不到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的“一言堂”,看到、听到的是各小组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和补充发言,以及比较热烈的交流讨论,真正体现了“百家鸣”的味道。
感受四: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听说、读写向演唱、画、作过度
在云中看、听的这七节课中,物理、数学、历史课最能体现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听、说、读、写向演、唱、画、作过度。王华老师的八年级物理课,让各小组学生合作板演做照相机、投影仪的光路图,选择做的比较准确的让其讲解,然后点评订正;那节数学课,除了让学生板上做题外,还让学生相互出题、解题,很有创新和挑战性;七年级历史老师的课,让各小组学生合作板演分类别、作图表、填写内容,然后共评修正。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相互合作共事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积累了实践经验,有利于交际和合作共事。
感受五: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大安分守己,有点象自选超市
在云中看、听的这七节课中,语数英、物理等“主课”新课改的力度很大,做的很到位;历史、地理等课感觉正在进行中。从学生课堂互动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看书、找答案、整理资料内容,查漏补缺,改好错题,一般不离开自己的座位;少数学生离开坐位,自由选择,但是看这学生的情况不是为了玩,而是想吸收到更多更好的营养。看来,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大安分守己,有点象逛自选超市”的境况还真有值得借鉴之处。
感受六: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在云中看、听的这七节课中,每个班级的三、四十名学生很少有人不注意场合、弄闲事情的,大多数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在老师的引领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互动的每个环节中。肖静老师的语文课,学生按照老师课前发的“学案”环节一一的预习,看书、找答案、整理资料内容;然后再由“小老师”引导下按课堂环节,分组简介作者、背景,辨析字词,了解驳论文,层次划分,分组读课文,按学案要求讨论、交流每一个问题并结合课文及句子谈自己的观点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展示各小组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课堂发言踊跃,语言流利,姿态大方,学生感觉轻松愉快,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总之,云台乡中的新课堂就是“把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权利,学习的快乐,学习的自由”基本上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学生当然将会终生难忘。云台乡中课改的成功经验对我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促使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新课改,帮助和指导我积极地搞好新课改。
2024关于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第八篇】
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一年多的时间,我对“导、学、议、练”的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谈谈我学习“导学议练”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 我们知道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导、学、议、练”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所以我调整了教学方式,现在我大多以引导为主,实施学生自主学习,把教学的主攻点由过去的教会知识,变为教会学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达到更多的是由学生自己去学会知识。并且转换了师生关系,我认识到我应该站在学生获取而不是教师给予的角度去设计和实施教学。
二、 课堂教学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习思路,丰富课堂学习。运用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拓宽课堂学习的功能,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竞赛和展示的平台,作为拉动学生在课外进行学习的兴趣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磨课活动中,同一节课我讲了两次,其他同事又讲了两三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同事们的帮助,每一次讲课后,我们大家都会凑在一起,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我们一起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甚至细到一道题如何出示更加合理,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 是通过磨课,让我更清醒地知道要上一节好课是多么地不容易,你需要付出很多劳动、智慧与汗水,一次次地思考、尝试、反思、实践,一次次地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磨思路、磨重难点、磨方法、磨环节细节、磨学生,最后苦尽甘来。
总之,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和磨课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由于自身的素质、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不断努力,不断琢磨,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2024关于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第九篇】
我反复认真地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 许多 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
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1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分享的“2024关于课改学习心得体会【参考10篇】”,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 须在 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2024关于课改学习心得体会【第十篇】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
(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
(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
(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
(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
(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
(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
(1)先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
(2)利用软件Excel来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
(3)根据表中的数据来选择设计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搜集的材料和他们的活动过程,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请他们作自我介绍,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探讨。这样做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