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宪法宣传日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汇编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国家宪法宣传日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汇编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4年国家宪法宣传日的心得体会大全【第一篇】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议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为纪念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由我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主办,法学院承办的“国家宪法日”普法活动在我校隆重开展。活动主场地设在南校区二食堂前坪,并在校本部升华广场、科教南楼、铁道校区、湘雅校区分别设立由法学院师生组成的法律宣传咨询站。

简短的开场后法学院院长陈xx教授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带领在场师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我是光荣的法律人,忠实履行法律人的神圣使命,忠于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努力学习,诚信廉洁,我将倾毕生之力,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保护公民权利、为捍卫宪法的尊严而努力奋斗!

宣誓后开展了文艺表演、现场宣誓签名、问卷调查、法律知识竞答、法律知识现场解答、分发普法宣传册等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参与度高。陈云良教授谈到:“中国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意义非凡,在首个宪法日之际法学院承办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旨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法律氛围,提高公民宪法和法律意识,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维护宪法权威。中国的法律发展关乎每一个人,希望全校师生都投入到“法治梦,中国梦”的建设中。”现场还进行了“中国宪法之路”大型图片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我国的宪法发展历程,包括四部分:晚清的立宪运动、民国立宪的曲折过程、红色革命政权的宪法探索及建国后的宪法发展过程。

当天,我校法学院师生组成的各个法律咨询点向在校师生和工作人员分发宪法宣传资料1000余份,活动现场为全校广大师生提供法律咨询。法学院的师生们从法理角度分析各种行为的性质、效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运用法律知识为公民解决实际问题。咨询点的法学院团学会主席王远征介绍:“在国家宪法日这个标志性的日子里作为法学学子投入到宣传活动中感觉到无比神圣,希望学以致用,呼吁更多的师生们关注宪法,学法守法。”

本次活动以宪法日为契机,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弘扬宪法和法治精神,普及宪法知识,推动全校、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了解宪法、崇尚宪法、遵守宪法和贯彻执行宪法的良好氛围。

背景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一、活动主题。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二、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三、活动重点内容。

(一)深入开展宪法教育活动。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宪法教育是法治教育的首要内容;培养尊重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意识是树立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核心要求。要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大力宣传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原则、活动准则,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教育引导全校干部师生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履行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在近期认真学习贯彻全会《决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要求,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深入学习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学习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四、活动主要形式。

(一)在国家宪法日当天,校内各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报告会、集体学习会、主题班会、宪法教育课等形式,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校团委组织升国旗仪式。

(二)党委宣传部和有关单位要运用校内媒体资源、展板、宣传页和微博、微信等平台,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等作为宣传口号,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宪法教育浓厚氛围。

(三)校“六五”普法办公室要购置发放有关学习材料,做到《宪法》单行本全校教职工人手一册。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要积极组织相关专业师生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各院系要组织师生在校内外广泛开展宪法教育实践活动。

(四)发动校内专家学者、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对全校干部师生开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总体性宣讲;以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宪法学术研究成果为支撑,引导广大师生形成对宪法原则与实践的正确认识;加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基础的宪法研究,鼓励和支持有关宪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五、时间安排。

活动从11月下旬开始,12月底结束。

六、工作要求。

(一)保证全员参与。校内各单位要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活动的组织工作,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落实,做到全校干部师生知晓国家宪法日,全员参与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

(二)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开展宪法教育,不仅要学习《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内容,学习立法法、选举法、人大及各类国家机构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相关宪法性法律,还要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

2024年国家宪法宣传日的心得体会大全【第二篇】

为了进一步把我校法制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201x年“”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根据市教育局指示精神,我校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把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作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培养文明之花的重要工作来抓。给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强化教师法制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非常明了“身教胜于言传”的内涵。要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因而我们成立了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学校利用每周一的例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

二、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法制宣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校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力争让学生在健康、洁净的环境和“团结进取,努力创新”的校训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我们还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学校led屏幕循环播放相关的宣传标语等,营造氛围。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剖析法律案件,通过班会、晨会向学生进行“法在身边”的法制教育和现场讨论会,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校园氛围中受到教育,从而明确了真善美、假丑恶,提高了对外来文化,各种犯罪违纪诱因的免疫力。

2024年国家宪法宣传日的心得体会大全【第三篇】

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哈尔滨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组织各类审判业务骨干14人,在党组书记、院长罗振宇和政治部主任郭云祥的带领下,利用周末时间来到哈西火车站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

在活动现场,法官们设立了法律咨询台、悬挂宣传标语并设列宣传展板,向进出火车站和候车的旅客发放法制宣传单,介绍宪法知识。宣传板引来了众多的围观群众,他们不时地向法官询问展出的内容和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台前,来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法官们耐心细致地为群众解答诸如劳动合同纠纷、交通肇事后申请执行、相邻关系纠纷等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向群众赠送相关内容的资料和书籍,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来咨询的李先生向法官讲述,其刚购买没几天的房子因水管漏水泡了楼下住户,人家向他索要4万无的损失费,自己觉得漏水跟自己家没有关系,不应该赔偿,可不赔对方就不让自己装修,整天和对方争吵,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听了法官的耐心解答,李先生刚来时紧锁的眉头舒展了,满脸笑容向法官表示感谢。

此次活动,哈铁中院共接待旅客340余人,回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420余个,发放法律书籍、诉讼指南等法律资料200余份,宣传单近千份。旅客和车站工作人员纷纷表示,希望今后多举办这样的宣传活动,使自己更多地掌握宪法和法律知识,增强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2024年国家宪法宣传日的心得体会大全【第四篇】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具体时间是每年的12月4日。从此,12月4日将重点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因此,也称为“宪法宣传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14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国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2年对现行宪法作过四次修改。。

三、我国宪法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我国宪法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组织国家政权方面的作用。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审判机关以及其他重要的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二是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上述规定为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最基本的宪法依据。

三是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基本制度方面的作用。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外,宪法序言肯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

四是在实行法治方面的作用。我国宪法充分肯定了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要素,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等。只要在实施宪法的实践中,真正地使宪法的上述规定落到实处,就基本符合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的要求。

四、什么是国体?

国体亦称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五、我国的国体是什么?其本质特征有哪些?

就我国而言,现行宪法第1条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精神文明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原则有:

(一)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二)各民主党派是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党的领导的,与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

(三)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五)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六)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是参政议政和互相监督;。

(八)以宪法为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九)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负有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责任。

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有哪些?

(三)它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重要事务、政策和法律的贯彻、群众生活和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它不同于一般人的人民团体,而是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

八、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体现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主人翁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关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经济制度。

九、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它在我国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如何?

社会主义公有制又称“社会主义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或劳动者集体所有的形式。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和主体。

十、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有哪几种?它们在我国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如何?

现阶段,我国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并不排斥其他非主体经济的合法存在,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宪法第1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十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怎样的分配原则?有哪些分配方式?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由于存在多种经济形式,在分配方式上就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除按劳分配这种主要的分配方式外,还有: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由此而出现凭债权取得的利息;随股份经济的产生,股份分红相应出现;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中包括部分风险补偿;私营企业雇用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分非劳动收入。

十二、什么是物质文明?什么是精神文明?两者的关系如何?

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进步,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精神文明是指人类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精神成果,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等事业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最终决定着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反映,对物质文明的发展有能动的反作用;二者总的发展状况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但又不完全一致,精神文明可相对独立于物质文明而发展。

十三、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

(一)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科学事业、卫生和体育事业、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

(二)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包括:普及理想、道德、文化和法制教育,培养“四有”公民;提倡“五爱”教育,树立和发扬社会公德;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反对各种腐朽思想。

十四、什么是政体?

政体又称政权组织形式,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的代表国家行使权力以实现阶级统治任务的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体制。

十五、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它是指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并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十六、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什么?其特点有哪些?

我国采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在我国特定的国情下,有下列自己的特点:

(三)在单一制下,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建立特别行政区制度,允许特别行政区实行与国家其他地区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十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所赋予的,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基本权利具有综合性和不可转让性,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

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它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和禁止差别待遇。

(二)政治权利。

指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行为可能性。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三)宗教信仰自由。

指公民依据内心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它包括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出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四)人身自由。

又称身体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主要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秘密和通讯自由受法律保护。

(五)社会经济权利。

是指公民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的具有物质经济利益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继承权,劳动就业权和取得报酬权,休息权,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六)文化教育权利。

是指文化与教育领域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受教育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从事文艺创作的权利与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

(七)监督权。

是指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具体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十八、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基本义务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它决定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政治与法律地位。

我国现行宪法第52条至第56条规定公民有以下基本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义务。

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禁止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具体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主要是指公民必须树立祖国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同一切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进行斗争;保护国家的声誉和荣誉不受损害;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文面的利益。

(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主要指: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进行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都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六)其他义务。

1.受教育义务。指适龄的未成年人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的义务。

2.劳动义务。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必须参加社会劳动。

另外,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及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十九、什么是选举制度?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选举制度是指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与国家公职员的原则、程序与具体方法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有:

(一)普遍性原则。

我国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序、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二)选举权平等原则。

选举权平等的基本含义是:每一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能有一个投票权,不能同时参加两个或两个以上地方的选举;每一选民所投的票的价值与效力是一样的,不允许任何选民有特权;禁止对选民的投票行为的非法的限制与歧视;在各级人民代考大会代表的名额分配上,采取一定人口数为基础的原则。

(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主要是根据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具有现实的客观基础。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四)无记名投票原则。

选举法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写选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写。

二十、什么是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关如何分类?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权力,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而建立的具有不同职能的层次,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国家机关总称。在我国,按照国家机关的不同职能,又分为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按照国家机关的不同等级,又可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我国的地方国家机关包括:一般地方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及检察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及特别行政区机关(行政长官、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立法会及司法机关)。

二十一、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有哪些。

按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有: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三)联系群众原则;。

(四)民族平等原则;。

(五)精简、效率原则;。

(六)党的领导原则;。

二十二、什么是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任务及与基层政权的关系有哪些?

根据1982年宪法和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

(一)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二)村民委员会的任务是:

1.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2.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4.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5.村民委员会应当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村和村之间的团结、互相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6.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对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进行教育、帮助和监督。

7.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村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和引导村民加强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三)村民委员会与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关系为:

1.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2.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二十三、什么是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任务及基层政权的关系有哪些?

根据1982年宪法和1989年《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

(一)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二)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是:

2.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3.调解民间纠纷;。

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6.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此外,居民委员会应对编入居民小组的被依照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进行监督和教育。

(三)居民委员会与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的关系是:

2.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4.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可以对居民委员会有关的下属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导。

2024年国家宪法宣传日的心得体会大全【第五篇】

为持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根据市依法治市办《关于开展__年“”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南法组办﹝__﹞22号)文件安排,我局紧紧围绕12月4日国家宪法日,于近期开展多样活动,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国土法治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我局根据__年法制工作要点,进一步细化、量化了本次活动的进程安排。为扎实做好宣传教育,真正做到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我们首先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创建法治国土”宣传主题,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到法制宣传日活动中去。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参与,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研究制定了全国宪法日系列活动的具体措施和宣传方式,并印发了通知。充分利用全国宪法日全民动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机遇,发挥本部门的法制宣传优势,结合本单位实际和部门特点,深入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和法律法规,促进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

二、精心组织、突出主题。

我局充分利用“宪法日”,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土地法律法规及普及法律知识等相关政策。“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期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共计发放《国土资源读本》、《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汇编》、《乡镇国土资源办事指南》、《地质灾害防治常识》等宣传材料10000余份,悬挂“”专题宣传横幅57条,出动宣传车25辆,宣传人员近200人次,接受群众咨询和解答逾1000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是要求9县(市、区)局和开发区分局在加强干部职工宪法教育的基础上,还要在12月4日当天和乡镇的部分逢场日,设立宣传台,出动宣传车,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国土法律法规宣传,对老百姓提出的疑点、难点问题耐心解答。

三、效果显著,反响强烈。

在此次宣传活动中,我局紧紧围绕宣传主题,坚持从实际入手,突出重点,做到经费落实、宣传到位,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国土资源干部以及广大群众对土地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防灾、减灾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认识,提高了广大人民对国土资源国情及基本现状的认识,拉近了干群关系,为全社会自觉遵纪守法,保护国土资源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宣传,进一步在职工中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政为民,依法维权的观念。我局将以这次活动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服务能力,继续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建设科学社会主义打好坚实的基础。

2024年国家宪法宣传日的心得体会大全【第六篇】

2016年12月4日,迎来现行宪法颁布32周年暨全国第14个法制宣传日。大东区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加强“以法治国”理念为契机,紧紧抓住以“构建和谐大东、法治大东、平安大东”主线,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以“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为主题的“12·4”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现将我区开展活动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精心筹划,周密部署,为“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扎实有效地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今年的“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深度和广度,11月18日和20日,我区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两度修订和完善我区2016年12·4宣传活动方案,把原来拟开展的“八个一”活动,精减至“四大主题”活动,并根据近段的雾霾天气变化情况,把以室外普法宣传为主调整至以室内普法讲座、法律咨询为主的活动方式;结合我区目前工作重心,把普法宣传重点由区所属的街道向区直机关执法职能部门延伸,有重点地对区56个机关、事业单位提出了普法宣传的内容要求和建议;对关乎民生的老人、妇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物权法释义,土地流转等内容进行重点普法宣传。区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两次向区主管领导、区政法委领导汇报了今年我区“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根据区办公会决定,为“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提供2万元专项资金。各街道也相应提供了活动保障经费。确保了此项活动顺利开展。

二接地气,务实风,使“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成为为百姓解难的法治平台和阵地。

根据党的十八大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今年“12·4”普法活动重点突出宣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正值我区刚刚荣获“全国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12月4日10时,在区政府一楼大厅,由辽宁省司法厅法律宣传处周文处长、沈阳市司法局董华光副巡视员向大东区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杨大巍、副区长牟丽博颁发了牌匾和证书,同时也宣布大东区“12·4”普法宣传日活动正式开始。大东区前进街道位于城乡结合部,恰逢栅户区改造和农村土地流转的攻关时期,老百姓热盼着对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诠释和解读,在“12·4”法制宣传日上午,组织“双联服务惠民生,律师送法进社区”主题宣传活动,主会场设置在可以辐射前进地区10个自然村的望花村,前进街道司法所、前进街道管辖的社区及村委会工作人员与辽宁铭博律师事务所三名专业律师与前进地区约有400余名群众参与了此项活动。结合前进地区实际情况,解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重点对百姓关注的土地流转、农民权益、物权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现场咨询答疑,将法治意识灌输到民众心中,引导民众学会理性维权、合法维权,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称赞,据统计,全区14个街道119个社区与区内34个律师事务所180名律师共同开展并组织了活动法律讲座26场、开设法律咨询服务台69个,法律咨询及服务达1730余人次,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促进社会和谐。全区近30个委、办、局以不同的形式组织并参与了法律宣传、咨询、服务等活动,重点宣传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消防安全、婚姻法、物权法、继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共向市民发放《法律服务便民手册》、《市民最关心的200个法律问题解答》等6种法律服务手册5600本,普法宣传方便兜1400余个。创新新型媒体普法传播模式,开通“惊涛读法”微博和“惊涛读法”微信,发送和转发法律及普法信息和报道80余条,收到了众多的关注和正面的评价。辽宁省司法厅法律宣传处周文处长、沈阳市司法局董华光副巡视员等省、市检查组在区司法局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到莱茵河畔社区,一同与社区居民参与“12·4”普法宣传日活动,观看了莱茵河畔普法歌曲演唱、法治社区书画摄影作品艺术展览,并对我区开展的“法律服务七进社区”活动、社区“法治文化”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三突出重点,抓实铸牢,把“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引向纵深发展的良好局面。

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是普法工作的重点,我区在今年“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将这两大群体的普法内涵引向更高更深层面发展。一是根据市委组织部与市司法局于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学习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活动的通知》,区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区委组织部联合组织开展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的学习正式纳入普法宣传的内容,有力的促进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通过召开一次中小学青少年普法维权法律服务联席会议,2016年12月9日(原定12月4日),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区司法局、教育局、综治办、关工委、共青团、57所中小学负责青少年普法的领导及负责人召开一次大东区中小学青少年普法维权法律服务恳谈会,落实我区参加第二届全国“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和申报“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活动,并对此进行研讨和部署。目前,我区正式向市申报参加“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评选活动,9个中(小)学申报参加第二届全国“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

2024年国家宪法宣传日的心得体会大全【第七篇】

在今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中,我系统高度重视,加强了对“”法制宣传日活动领导,按照县委政府安排部署和要求,做到早计划、早组织、早部署、早安排,各中小学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法制宣传日来临之前,教育局就对全县“”法制宣传日活动提出了具体安排意见。同时成立了领导小组。

组长:郑华。

副组长:屈世康陈雨松。

组员:各中学、中心学校、县直学校校长,机关各股室长。

领导组设办公室在法规监审股,王荣同志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法制宣传工作的具体事务。

12月2日,教育局召开了“”法制宣传日活动筹备会,会议就“”法制宣传日活动作了具体安排。

1、12月3日,由教育局副局长领导,相关职能股室等部门进学校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共咨询人数1256人次。

2、书写张贴标语62条,散发传单10000余份,通过学生将宣传资料散发到村居农户家中。

3、本单位、各级学校结合自已工作职能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相关法律,同时有的还组织学习新修正公布的《劳动法》。

4、各中、小学校,开展了“我是守法小公民”学法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出专题板报、板刊和开展法制讲座。

5、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十不准》、《妇女儿童保护权益法》。

6、邀请法制副校长上法制课。

三、围绕主题,开展法律“四进”活动。

在今年的“”法制宣传日活动期间,我系统紧紧围绕“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开展法律进校,法律进机关,创造普法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提供法律支持,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024年国家宪法宣传日的心得体会大全【第八篇】

国家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职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是国家行使权力、维护公民权益的重要依据。国家宪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发展、法治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一个完善的国家宪法能够保障公正、公平和自由的社会秩序,为人民群众提供公正、自由和平等的生活环境。

第二段:宪法权威的渊源和特点。

国家宪法权威的渊源来自于人民的主权,它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的权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宪法的源于和代表性,它源于人民意志,代表着国家的最高法律地位;其次是宪法的法治性,它规定了国家行使权力的边界和范围,使国家行使公权力有法可依。宪法权威的体现给人民带来了安全感和公正感,对于国家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段: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作用。

宪法作为国家权力的边界,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最重要保障措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思想自由、财产权和平等权利等。这些权利的保障使得公民能够在法治环境下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益。同时,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使公民具有投进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宪法的保障作用使得公民能够依法行事,合法维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四段:宪法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石。

宪法作为国家法治建设的基本依据,规定了法律的形式和程序,保证了国家治理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和职权,保证了国家的决策合法性和有效性。宪法规定的国家性法律体系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基本框架,在法律制度的约束下,国家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第五段:宪法的完善与发展。

宪法是一个活的法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宪法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不断完善宪法,就是要及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使宪法更好地适应国家的发展。同时,宪法的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必须是民主和开放的。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宪法,才能使宪法更好地为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服务。

总结:

国家宪法作为一部权威的法律,对国家和公民的权益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促进了权力的合理行使和公正运行。同时,宪法也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基本依据,确保了国家治理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因此,完善和发展宪法是我们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法治进程的重要任务。

2024年国家宪法宣传日的心得体会大全【第九篇】

按照区普法办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辖区实际情况,以学习宣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为主,制定了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认真开展以宣传统计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主题和指导思想。

今年我街道“”法制宣传日的活动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精神,以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为载体,动员辖区内广大群众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与依法行政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与职业道德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进程,为促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活动步骤和内容。

弘扬法制精神、知法、守法、_是每个公民的崇高义务。我街道历来重视对干部职工法制精神的培养。此次“”法制宣传日活动,我街道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确定了本次活动主题和指导思想以及活动内容,明确了各部门在这次活动中的职责分工,在全系统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法律氛围,提_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具体活动内容有:

20__年12月4日,我街道责成司法所全体干警参加了由赛罕区司法局主办题为“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的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此次宣传活动在赛罕区金地广场隆重举行,活动现场人头攒动,鼓乐喧天,彩旗飘扬,活动紧紧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宣传宪法,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与服务保障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把全区法制宣传教育推向了又一个新_。司法厅陈处长、市司法局姜局长等一行人员莅临现场进行指导,区人大彭主任、区综治办高主任、区司法局云局长陪同。活动现场悬挂普法标语10余条幅,展出普法图片展20幅,出动宣传车15台,组织法制文艺一台,共分发《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青少年法律知识读书笔记》、《人民调解法》、《赛罕区全民普法实用手册》、《法进万家构建和谐20_年年历》及《赛罕区三项重点工作宣传材料》等法制宣传材料10000余份,免费发放法律宣传手提袋5000个,义务为老百姓提供了21人次法律问题的答疑服务。不少群众在向工作人员咨询法律问题后还捧着宣传资料认真阅读,不住地称赞这次活动举办得好。

三、活动意义。

通过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深入学习宪法,大力弘扬法制精神”为活动主题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不但在群众中掀起学法、守法的法制宣传热潮,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权利意识,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进程,为构建和谐统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活动主题和指导思想。

今年我局“”法制宣传日的活动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制精神”。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__大精神,以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为载体,动员统计系统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与依法行政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与职业道德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进程,为促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活动步骤和内容。

弘扬法制精神、知法、守法、护法是每个公民的崇高义务。我局历来重视对干部职工法制精神的培养。此次“”法制宣传日活动,我局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确定了本次活动主题和指导思想以及活动内容,明确了各部门在这次活动中的职责分工,在全系统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法律氛围,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具体活动内容有:

{1}利用__年报____年定报布置会时机,向全县报表单位宣传统计法律法规。

1、为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确保年报工作顺利完成,我局研究决定在我县年报期间进行统计法规宣传,要求各乡、镇统计站在此期间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以约束辖区内报表单位遵守统计报表制度,按要求完成年报、定报任务。在年报和定报布置会上相关业务股、室、队的同志们,结合__年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情况,对前来开会的'报表单位统计人员进行了《统计法》相关条款的重点宣讲。截至12月10日,共宣讲统计法律法规6场,年报会期间印制、发放法规宣传资料1000余份。

2、采用多种形式扩大法宣范围。充分利用网络、专栏、发放资料等形式,组织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增强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观念,为统计法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社会各界更加方便、深入的了解统计法律法规,增强了企业对政府统计信息的需求。

{2}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宪法知识竞赛。

为使干部职工对学习《宪法》做到入脑入心,我局组织了宪法知识测试,共发出试卷11份,收回11份,测试效果较好。

{3}采用多种手段宣传法制。

要求干部职工12月4日当天在家观看关于“12·4”法制宣传日的报纸和电视宣传,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资料,使大家更深层地了解法律宣传的重要性。在统计局信息公开网站”中专设了法制建设栏目,宣传统计法律知识,推广依法治理经验,以案说法,建成一个依法行政和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

{4}为了真正把普法活动落到实处,让干部职工学习掌握更多法律知识,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相关内容,在学习中,领导带头讲学法、普法、用法制服务于我们工作的重要性和体会。通过学习宣传,进一步在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执政为民,依法维权的观念。

2024年国家宪法宣传日的心得体会大全【第十篇】

每年12月4日是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今年12月4日是全国第三个国家宪法日,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预防未成年人违纪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氛围,烟台永铭中学开展宪法学习活动。

学校围绕国家宪法日主题,利用周一升旗时间时间由教师为学生讲授一次宪法教育课;围绕宪法学习日主题,开展一次“知法、守法、做合格学生”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师生集体学习宪法知识;并组织学生制作法制安全教育手抄报。使师生做到知法、守法、护法,营造了宪法教育的良好氛围。

国家宪法日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开展,营造了守法光荣、违法耻辱的良好风气,使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

39 2925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