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山流水读书声心得体会范文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读《青山流水读书声》心得体会

同志们:

按照区党工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读书月”的活动安排,结合近期我的读书学习情况,下面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书院,作为古代一种独具风格的教育机构,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成为中华教育思想宝库的珍贵财富。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近年来在“钱学”研究中崭露头角的学者庞惊涛,以杭州为背景,以人物为主线,串联起从北宋中期到民国初年这近千年来杭州书院的沧桑历史,写出这本《青山流水读书声》。阅读此书,似乎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那一泓清泉,在时间的长河里千回百转,昼夜不舍;汩汩流淌,绵延永祚,指引前行的方向。

《青山流水读书声》用一个退休语文老师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开启对杭州书院沧桑历史的追忆。全书由“儒学津梁、遗民兴学、心学言传、实学普及、西学东渐”五章组成。每章又由若干个独立的故事构成。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一则则扣人心弦的故事,呈现出杭州书院的沉浮变迁,让人看到中华文明在传承过程中的筚路蓝缕;同时也感受到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书的开篇“范仲淹的睦州岁月”,作者用文学的手法,散文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睦州期间,修复严子陵钓台、创办龙山书院的故事,使杭州过去仅仅将西湖边的寺庙作为“书院”的格局发生了质的飞跃。范仲淹的举动,无疑开创了杭州书院的先河。接着,章岷、王安石、朱熹、韩侂胄、黄榦、赵孟頫、鲜于枢、周密、刘宣、黄公望、徐琰、吴澄、罗廷玉、张士信、周木、王守仁、洪钟、周积、聂心汤、张居正、顾宪成、高尔修、张鹏翮、陆堦、徐元梦、杨绳武、袁枚、阮元、俞樾、井上陈政、陈子德、章太炎、龚自珍、裘德生、廖寿丰、林启、胡乃麟、陈叔通、夏震武、刘可培等一个又一个鲜活人物,从历史的天空款款而来。他们,有的为开办书院四处奔波,呕心沥血;有的不顾年老体衰,坚守在书院讲台,培育英才;有的在书院获得知识的浸润,成长为杰出人才;当然,也有的出于政治的需要,查封书院、损毁书院,企图中断儒家文化传播的渠道。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把不同朝代、各色人物与书院的交集、纷争、矛盾讲得既通俗易懂,又发人深思。

透过作者讲述的故事,我们看到,在书院与儒学传播的过程中,尽管遭遇无数的坎坷与挫折,但由于有无数热爱中华文化的仁人志士的坚守、坚持,书院在杭州这片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在近千年的历史中,先后涌现出:瀛山书院、钓台书院、西湖书院、万松书院、两峰书院、万峰书院、天真书院、虎林书院、太和书院、敷文书院、诂经精舍、求是书院、之江书院、安定中学堂、灵峰精舍讲堂等众多书院。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

作者对于杭州书院沉浮的历史,应该说是下过一番苦功的。他在浩如瀚海的典籍中跋涉、钩沉,打捞出不少鲜为人知的隐秘细节,不但让人对历史人物有了新的认知,也让人看到人性的多样性、复杂性。提起赵孟頫,大家都知道他是自成一格的大书法家。但是,通过作者的梳理才让人恍然大悟,除了书法,他还是一个兴学重教,助力书院发展的好官员。在“草窗老人在酒席上推荐了一个贤人”“松雪道人的杭州朋友圈”这两节中,作者讲述了赵孟頫“提举”杭州十年期间,“缓缓掀开以杭州为中心、辐射闽浙赣三省书院发展的大幕”的故事。张居正是明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却是书院的破坏者。在“留在杭州记忆里的天真书院”一节中,作者讲述了张居正在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凭借首辅的地位,鼓动万历皇帝朱翊钧下诏毁书院。很快,全国64处书院,一夜间变身为“公廨”——官府的办公处。作为传播儒学重要场地的杭州天真书院也未能幸免。曾经书声琅琅的书院所在地,变成了一幅“皆是野草野花,山鸟飞来飞去”的山野图景。

《青山流水读书声》一书在颂扬书院对于传承儒家文化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通过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反思书院教育的缺憾与不足。在“优等生袁枚”“敷文风雨读书灯”这两节中,作者讲述了清代著名学者袁枚的故事。袁枚12岁就中了秀才,获得“天才少年”的美誉;浙江总督王兰生,浙江督学李清植,亲自为他张罗名校。很快,袁枚走进了敷文书院,拜书院山长杨绳武为师。然而,命运却偏偏对这位天才少年开了很大的玩笑,他“多次举人考试而失败,又在博学鸿词科考试中落选”,直到23岁那年,才考中举人;次年,以名列第五的成绩中进士。晚年的袁枚,在自己的诗中“响亮地提出‘性灵’主张,他是想用性灵说,理直气壮地反对书院教学重应试科场的现状”。袁枚的反思,无疑对于今人应该如何正确传承书院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39 3068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