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官心得体会范文汇聚【热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古代清官心得体会范文汇聚【热选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古代清官心得体会【第一篇】

唐太宗李世民为劝诫臣下恪尽职守,廉洁勤政,给文武百官写下了《百字箴言》:“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之言,富贵功名可久。”此《百字箴言》可谓用心良苦,语重心长,至今对我们仍有教益。

古代清官心得体会【第二篇】

杨炯(唐)。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古代清官心得体会【第三篇】

徐勉,南北朝时梁朝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他一生身居高位,但从不营置家产。平时所得的俸禄,大都分给了亲族中的穷困者,因此家里没有积蓄。他的门客和老朋友中有人劝他为后代置点产业,他回答说。“别人给子孙留下财产,我给子孙留下清白。子孙如果有才能,他们自会创家业;如果他们不成材,即使我留下财产,也会转到别人手中去。”徐勉曾写信告诫儿子徐崧说:“我们家世代清廉,所以平常日子过得清苦。至于置办产业这件事,从来就没有提及过,不仅仅是不经营而已。……古人说:‘以清白的名声留给子孙,不也是一份很丰厚的遗产吗!’又说:‘把整筐的黄金留给子孙,不如教他们攻读一门经书’。仔细研究这些言论,的确不是空话。我虽然才能低下,但有自己的心愿,幸得遵奉古人这个教训去做,就不敢半途而废。自从我身居高位以来,将近三十年,一些门人和老朋友极力劝我趁有职有权时见机行事,有人劝我购置田园;有的人劝我开设商店客栈,或者搞点水上运输,也会经营生利,发财致富。像这样一些意见,我都拒绝采纳。这并不是我要学汉朝的公仪休那样不与民争利,只是想避免后代为争夺财产而闹得一塌糊涂……”徐勉终生洁身不贪,言传身教,为子孙树立了榜样。更有远见的是,他不为子孙置办产业,而是将宝贵的清白遗给后代,让后人享用无穷。

古代清官心得体会【第四篇】

苏焯是西魏时期的廉吏,权大不贪,堪称当朝楷模。

大统十年(544),苏焯任大行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管财政,司文墨,可谓位高权重。官这样大,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的安危,并向朝廷提出了6条建议,全部被采纳,并作为“六条诏书”颁发。这6条之首是为官要“先治心”,他把“清心”列为第一要务。“清心”,就是不贪财。他说到做到,自己带头毕生奉行。

苏焯认为,要做到“心如清水,形如白玉”,其关键在于自奉俭约。为此,他不为自己谋置宅地田产,严禁家人仗势聚敛钱财,保持清廉洁白的家风。由于他家教严明,他的儿子苏威做了隋朝的重臣后,仍然秉承父命,“行已清俭,以廉慎见称”,被史家所称颂。

苏焯“心如清水,形如白玉”,便成了朝中楷模。当时,西魏的大权握在丞相宇文泰手上。宇文泰敬重苏焯的人品,对他十分信任,每次外出,便预先留下一些署过自己印章的空白公文纸,让苏焯“随事施行”,允许他以丞相之名行使临时处置的权力。但桩桩件件,苏焯都秉公办事,绝无偏私。

苏焯49岁去世时,人们发现,他家无余财。秉承苏焯的遗志,宇文泰用一辆素车,将他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启程之日,宇文泰率满朝文武徒步跟在车后,哭送灵车达于郊外。到灵柩下葬的当天,宇文泰又派专人,以祭祀的最高规格——“太牢”祭奠他,并亲自写了祭文,盛赞苏焯。

古代清官心得体会【第五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他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鲁国的国君觉得这样的名人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有失鲁国的体面,于是,就派人对曾子说,国君要封给你一块采邑,用来供给你的衣食之用,请添置几件像样的衣服吧。可是,曾子并不接受。使者往返了多次,曾子都坚持不受。使者对曾子说:“这又不是你向人要求的,而是别人赠送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回答道:“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好品德,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古代清官心得体会【第六篇】

姚崇曾先后在唐朝三位皇帝手下任宰相,并协助唐玄宗实行改革,除掉弊政,为实现“开元盛世”做出过重要贡献。但他自奉俭约,清廉寡欲,曾作《五诫篇》,提出“为政以公,毫厘不差”,“其身既正,不令而行”,“与其浊富,宁比清贫”等主张,带头移风易俗。他身为宰相,却不置府第,住在离朝廷很远的地方。他上朝处理完公事,往往因路远,天黑前不能回家,就住在附近的罔极寺里。唐玄宗批准他全家搬入四方馆(属中书省)居住,但他以那里有众多文书,不适合家人去为由,始终住在旧址。开元四年,姚崇因儿子广通宾客,受人馈赠,觉得自己身为宰相,愧对国家,加上中书省主簿赵诲“受胡人赂”,便自请辞职。开元九年,姚崇因病去世,留下遗嘱,要求自己死后入殓,只穿平常衣服,一切从俭,并告诫子孙:“汝等身没之后,亦应由子孙依吾此法。

古代清官心得体会【第七篇】

田豫,三国时期官拜魏国大将军。田豫是位难得的清官,据《三国志》记载,他清廉节俭,赏赐给他的东西,常常分送给将士们。凡是胡、狄部落偷偷送给他的财物,他都记录在册并送入官仓,从不拿到家里去,所以他家非常清贫。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中记载了田豫不收怀金的故事:鲜卑族素利等部落,常来拜见田豫,并送上牛马等礼物,田豫就把这些礼物转送给官府。这些部落的使节认为以前送给田豫的礼物太显眼,不如送黄金,就秘密地怀藏三十斤黄金,对田豫说:“希望避开左右的侍从,我有话要说。”田豫让身边的人回避,部落来使跪下说:“我们看到您十分清贫,所以送您一些牛马,但您却把它们交给了官府。今天秘密地送些黄金给您,可以作为您家中的财产。”田豫暗想,如果当面拒绝,恐怕会伤了和气,于是就故意张开宽大的衣袖,收下了黄金,并感谢他们的好意。等到部落使节回去后,田豫立即将这三十斤黄金全部交给官府的库房。魏文帝了解这一情况后下诏表彰他说:“春秋时有个魏绛,为表示与戎族友好,光明正大地接受他们送来的礼物。现在你举袖接受鲜卑送来的黄金而交公。你这种做法,我十分赞赏。”魏文帝还赏赐他绢五百匹。他分一半藏在公家的小仓库里,以备奖赏给立功的将士,另一半则送给部落使节,以答谢他们送来黄金的情意。

古代清官心得体会【第八篇】

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属山东)人。南朝萧梁时曾任新安太守。任昉一到新安,就经常访查四乡。他衣着普通,手持拐杖,带着几名随从,徒步在乡间小道上。遇到百姓申诉,就在路边迅速处理。任昉关心民众疾苦,他有这样的规矩:凡郡内八十岁以上的老者,每年都派遣郡、县属官上门访贫问苦,了解情况,遇有困难,马上解决。郡内产有杨梅等山珍,历来每年都要为太守采办一些。任昉看到采办危险很大,就下令停止。老百姓都高兴地说:这真是百余年来没有过的好事呀。很不幸的是,任昉因病在任上去世。临终留下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他的后事也十分简单:杂木为棺,旧衣入殓。办完丧事,他家里除了还有二十石桃花米之外,就别无他物了。

39 2358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