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见习的心得体会范文精编3篇
【导言】此例“学前教育见习的心得体会范文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前教育见习的心得体会1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幼儿园实习已经四个月了,四个月的实习生活除了工作经验和知识上的丰硕外,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转变”二字。从校园思维模式到职场思维模式的转变,为今后尽快适应融入职场生涯奠定了基矗说到从校园模式到职场思维模式就不得不把角色定位。从进幼儿园开始,就要求自己以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能将学生行为带到工作环境中,但是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四个月的实习快要结束了,我的感受只能用八个字来概括“虽然辛苦,但很充实”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时间好漫长,四个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啊,可是,转眼间,最后一个月已经来到了。当这一天真来时,突然对实习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幼儿园的实习让我在快乐中获取很多知识,学到了许多幼儿园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矗成为我珍视的宝贵财富。
当我迈入幼儿园的大门时映入眼帘的是孩子们的小作品,吸引人眼球的装饰品以及幼儿一天的食谱,然后就是幼儿大型的游乐场地。看到眼前的一切,我感觉顿时回到了童年时光,进入了童话的'王国,孩子们的世界。
走进教室,我看见满地是雪花片、玩具、积木和教具,就像当初,他们个个从不同家庭被送到这儿来的状况一样,他们又失序了。这几个月来,我辛苦地训练他们,从不要求他们要将课文读熟,我只要他们懂得礼貌,知道何时该说对不起、何时该说谢谢、何时要问好,从不要求他们唱歌要把调音唱准,我只要他们尽兴地唱歌,快乐地跳舞,从不曾在他们游戏欢笑的时候制止他们,我只要他们记得将玩具归位、只要他们别去剥夺同伴们的快乐。跟他们相处这些日子来,我总是用于其它老师的方式跟他们沟通,不必大声地管教他们,他们就比其他大哥哥大姐姐乖巧听话,不必打骂他们,只要抱着他们说说话,一次、两次他们就不再犯错。一天有三之一的时间,他们都在我身边。每个孩子都一样,他们是我的,他们的父母把孩子交到我手上,这群平均不到三岁的孩子,此时应在父母身边,享受着呵护的,却因为父母的工作无暇照顾,所以把他们放到这里。
某些孩子的父母说,孩子的成长就这么一次,很遗憾错过这么多,而我何起有幸,看到这么多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爸**忙碌,所以还不到上小班的年龄,就得把孩子送到园所来,我无法一一喂他们吃饭,所以,他们必须自己学着自立自强,他们必须从闹脾气、一直到学会自己拿汤匙吃饭,从总是吃了满地饭渣到能自己收拾桌边环境,我脑中收集了无数个他们成长的画面,而这些画面连他们的父母都没机会看见。我很珍惜这一切的,我给他们的是他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的,但他们给我的,却是特别的、很无价的。
每天下午三点多,我总是帮着吃完点心的他们,整理着服装仪容,梳理小女生们的头发,等着家长们来接他们回家。
实习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可以看清楚自己的能力,更可以找到和书本上完全不一样的知识面。古人常说:听不如看,看不如做。人可以发展到如此强大,当然不是由想象而来,没有一步步的做,又何来一步步的发展。在本次长达四个月的实习期间,我从各方面了解了自己将来的工作性质、义务与责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这3篇学前教育见习的心得体会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齐物论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前教育见习的心得体会2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黄金九月,正式开学的季节。年少的我怀着满怀憧憬的心,亦步亦趋地向广财大走来。看着金碧辉煌的“广东财经大学”的六个大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一种兴奋与期待犹如破土而出的青草般伺机待发。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经过了悲喜交加的高中人生,我的人生轨迹似乎走**正道。但,我内心清楚的明白,这远远还不够。我的历练还不够,因此,我不能沾沾自喜,而是应该发愤图强,更上一层楼。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发言震撼人心,而我将会铭记于心。日后,我坚信每当我遭遇困难与挫折,心中自会浮现校长对我说的话:“世界是你们的。”校长的话充满了力量,犹如德玛西亚之力向我**,使我顿时倍感活力,忍不住仰天长啸一声“别怕,我来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广财大的图书馆,乃龙中之龙。现代化高科技的管理方式与传统经典的图书糅合在一起,简直就是新时代与旧时代的结晶。对此,我只想说一句话:“高贵洋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四大书库,免费开放,**取阅,如此完美的设备,我们还有什么可求的!a—v,22个字母,条形码适用于3—4楼。读书才是我们进步的阶梯,还等什么?赶紧行动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广财大以提高素拓为标准,建议学生多参加活动,更提出高端的选课系统,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交友能力,动手能力,还有应变能力。素拓系统就是这么棒,谁用谁知道,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在我看来,颓废与堕落就是大学四年最大的敌人,为了素拓,为了广财大,我愿奉献我的青春为人民服务!我用双手成就你的梦想!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我们不能被困难之类的的束缚我们,我们需要学会规划人生。老实说62%的大学生没有规划,导致被企业拒绝。因为他们没有职业定位,然后错过了人生中最灿烂的时刻。这并不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而是心态没有端正而导致在就业上gg。就像我校的艾晨思咖啡厅,经过了全国挑战杯,一步一步创业,这才是真正正确的选择。掌握自己,掌控别人,这是我学会的道理。
车道山前必有路,怨天尤人不可行。
在广财大的生活,不能只是在扣扣群上聊天,玩英雄联盟,原地打转之类的。要有高尚的生活层次,这才是重点。积累、探索、了解,才是大学生活的真谛。成功的人改方法,失败的人空抱怨,我们要确立自己想要的形象,才能走向成功。
以终为始,厚德励学,笃行拓新。
庄子的《齐物论》思想探究3
摘 要:在庄子看来,万物齐一、是非齐一,要想成为大圣,必须黜聪明,即达到大智若愚的境界。宇宙万物,世界人文,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展现形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准则,那么,万物的差异该如何去区分,每个人的是非又该如何去判断呢?庄子明确地给出了答案:齐万物、泯别异。事物无差异,是非无标准,即庄子看待人世的态度。最终,庄子要提出的就是“天人合一”这一观念,即天道不可违,人要遵循天道做事,天与人合而为一。
关键词:齐万物 泯别异 天人合一
一、以道观物,万物齐一
宇宙万物的根本在哪里,在庄子看来,“以道观物”就是其根本所在。庄子强调道与宇宙万物并生。在庄子看来,天下万物的根本为道。道具有自己的信念与感情,没有具体的形态和规定,道可以代代相传但是不可以亲身讲述,由此可见,可以得道却不可以看见道。道本来就存在于万物之中,是万物的根本,比天地的生成更久远,是本来就有。有了天和地后,更显得道有多深厚,多高尚。而且道是永恒的。以及万物的生与死,各种形态变化,都不知道它们的根本到底是什么,在万物之中的道是不可改变的。大的事物离不开道的发生变化,小的事物也离不开道的形形态态,万事万物的生死都是依照道运行的,四季的交替也是依照道的规律进行是。这就是所谓的万物的根本,可以参照天道的运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么看来,道是根,万物就是枝叶。它们组合到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机体。道与万物互相脱离都只能说是不完整的,只有两者结合才可以说是完整的。那么,道与万物是一个整体,道与万物单独罗列出来,都只能算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如果万物各行其是,不与道有机的联系,就不能展现各自的生命活力了。万物中的道是固有的,而且关系着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庄子在这里谈到道的普遍性,以及抽象的道与具体的物之间的统一关系。在此意义上,庄子提出万物齐一。万物都是道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在“道”面前,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对于人来说,人在“道”面前也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世界只有一个,只能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寻找“道”。
二、是非为一,泯别异
在庄子看来,事物是不存在明确的是与非的,如果人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只顾自己的立场和站在自己的角度,事物的存在就]有自身的意义可言了。这便可以看出,庄子所理解的事物是一种现实的、可见的。但是事物是不存在是与非的,争辩事物的是与非是没有意义的。道隐藏在万物之中,没有真伪一说,道就是万物存在的真理。人的语言措辞是不可以用是非标准来判定的,道只有在有所收获之后才可以得到,语言的好坏是不可谈论的。想要清楚地知道一件事的是与非,那就要用道来评判。庄子以“道” 的方法去认识和观察事物,这样出现可以超脱真伪、是非的现象的概率就会很小。在他看来,事物中不存在彼与此以及是与非。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是非是不明智的,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就可以看出是非曲直的不确定性。认为自己是对的,是因为只站在了自己的立场上,生和死只是人们的一念之差,没有明确的区分。做事情不必非得遵从是非的原则,自己认为合理便去作为。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追求自己内心的信念即可。但不可违背天道。是非彼此不用分的那么清楚,也就是所谓的道一。在庄子看来,事物彼与此是没有明确区分的,彼与此便可以成为认识和判断对方的把握标准。万物的生与死都是相对的,这种存在的状态是难以捉摸的,是与非又是难以辩解的。对于圣人而言,不走是非难辨的路,而用天道去观察事物。因此,实际上不存在彼与此,也不存在是与非,而这种超脱了彼此、是非的存在,庄子称之为”一”的关系。庄子提出了一种超脱彼此、是非的认识方法,即“道枢”。然而“道枢”实际上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庄子认为,两个人争是非是可笑的,双方各自坚持着自己说的是有道理的,可是那么多的人和事,各自又有各自的看法,是和非是很难说清楚的,所以庄子强调不要光顾着追求是与非,从而使双方陷入一种无知的状态,而是要站在客观的观察事物的角度分析问题,这样便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按照庄子的说法,无论是谁提出是非之道,或者无论与谁争论是非,都是争论不清的,谁是谁非是没有标准的,而且是无法判定的。是非是无法辩驳的,在庄子看来,不必争论谁是谁非,只有等待造化了。由此看来,庄子深刻认识到是非标准的不确定性,并指出了导致不确定性的原因,人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位置上来观察事物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庄子认为事物都是没有特定性质的,即事物没有绝对如此,或者绝对如彼。庄子认为,从道一的角度看待,事物之间是不存在差别的,都是相等的。站在自身的角度看待事物,认为只有自己是正确的,相互之间就会有所嫌隙。站在人生世俗的角度来看,事物自身是不存在贵与贱的。事物之间是存在差距的,站在有所作为以及自身利益的角度,人生的价值通过有所成就才会有所体现,这样一来,人们相互之间的差距也有大小之分。人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起事来就会觉得这么做是正确的。在庄子看来,道、物、俗、差、功、趣等都是判断事物的标准,按照这些标准来看待事物,所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事物本身是不存在差异性的,只在于人们观察以及判断事物的角度。站在不同事物的立场,它们呈现的状态也会不同。在庄子看来,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从根本上来讲是一。庄子认为,想要对事物进行深刻的认识,就得认识到事物的客观存在,从事物自身的角度,深入到其本质属性的认识。即在概念与事物,抽象与具体之间,庄子似乎更倾向于把具体事物作为判断的依据。但是庄子真正要说的是事物没有定性:“道行之而成,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庄子・齐物论》)在庄子看来,概念与事物,抽象与具体,马与白马是没有什么不同的。由此看来,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不管是美的还是丑的,大的还是小的,此形态还是彼形态的,如果遵循道的运行,都是“一”。庄子指出,天下的事物如果有互相之间的对比,就会显现出各自存在的价值。天与地还有我是道同时造出来的,并且天地万物都是与我合而为一的。在空间上,万物之间没有大与小的分别;在时间上,万物之间没有久与暂的分别。因此万物是“一”。但是,庄子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了事物之间的差别,事物之间的同是从“道一”的角度来看的。而从事物之间差异的角度来看,美是美,丑是丑,小草√山草香★√是小草,柱子是柱子。庄子强调的是万物齐一,更愿意从“一”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事物。
但是当人们过分注重差异,就会被误导,使自己和现实割裂开来。就可能把“我”和“非我”对立起来,从而造成心灵的混乱,不能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就永远不会去“我”而与道为一,从而难以获得“至乐”,而且还不大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现实认识,也得不到道家那种顺自然、抱朴素之生活所带来的真正的快乐。
庄子在是非问题上提出了“黜智力”。庄子认为万物没有差异性,以及是非是没有标准的。对待差异与是非的态度应该从“一”的角度来看待,应该宏观的看待事物,而不是仅仅纠结于事物本身和两事物的对比。庄子在人智力方面的态度为:“黜智力”,这样就可以使人深入到宇宙世界之中,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对于事物的本质,庄子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并且认为人不可能认识它,因为认识事物的标准是不确定的,而且人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人是不可能完全掌握事物的知识的。更加显示了人在道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和无知。庄子认为人不知道事物的相同点,对世界万物究竟能不能被人知道仍持怀疑的态度;而且,一个人的内心对于知道还是不知道,外人是无从知晓的。这样看来,人的智力与浩瀚的宇宙相比是极其渺小的。在事物无限的知识面前,人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更不可能有深刻的认识。要想使人的智力起到良好的作用,就必须使人从"道”出发,使自己的内心与道相适应。
三、齐物论的现代价值
庄子在人生处世方面主张无为。他认为,无为是最大的有为,通俗的说也就是与世无争,无争也就是人生的最大作为。人在作为的时候应该顺应自然,也就是庄子所说的“顺其自然”。按照庄子的说法,动物是不应该屈从于人类的,因为人和动物同样是道生出来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并且动物和人应该遵从各自的发展规律来生存,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道,人不能改变动物的道。庄子视“自然无为”的天道为人道的最高原则。他认为一切“人为”对于自然都是有害的,而且这都是违背天道自然的。“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庄子・帝应王》)“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庄子?达生》)。在庄子看来,只有自然之道是人做事时必须依照的方法,人们遵从的道是有规律可循的,人是不能违背天道的。想要达到绝对的精神自由,就要去掉人世的浊气,恢复淳朴的自然素质。人要遵循天道做事,使天与人合而为一。
庄子讲述的“天”也就是道家所讲的“道”。在人生观方面,庄子主张“与道为一”,即在“道”的指导下,追寻精神的绝对自由。人应当以道为精神追求的目标,得道是最高的精神境界。从宇宙的角度看待人,人只是宇宙中的一部分,生于宇宙,归于宇宙,宇宙是无穷大的,人却是渺小的,想要得到精神的自由,必须从宇宙中寻得道的真理。人和万物是处于同等地位的,没有所谓的人比动物尊贵一说。庄子把人“去尊贵化”,目的是想人看清自己的真实存在。
齐万物、泯别异,是庄子看待事物的主要态度,这表现了他深刻的认识能力。庄子主要强调“道同”,在他看来,事物无差异,是非无定性,物与人都应该遵循道的发展规律,不可逆道而行,也就是说“道一”。知识是无限的,人获得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想要获得更高更深的知识,庄子表明要“黜聪明”。知识掌握的越深,表面上看起来就越“愚”,也就是现在讲的大智若愚。想要获得真知,就要保持内心的纯洁,从而能把知识学的更透彻。
参考文献
[1] 牟复礼。中国思想之渊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 刘坤生。《庄子》九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4]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上一篇:实用柳林风声读后感悟实用5篇
下一篇:轮岗实习心得体会范文【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