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心得体会范文
读《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心得体会
同志们:
按照区党工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读书月”的活动安排,结合近期我的读书学习情况,下面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读书即是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素质、增强本领的有效途径,把读书当中一种生活乐趣,经常充电才能解决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近期我主动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读完了《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这一本书。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了自己对党的坚定信仰,并意识到自己从今以后必须要继续加强知识理论学习、做好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传承和发扬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充分吸收党的宝贵经验,解决好实际工作中新问题、新矛盾。
一是勤于学习不断自我提高。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由此可见“学”和“习”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是有一定区别的,“学”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习”指的是通过实践来消化知识的过程。“学习”一词其实包含了实践的过程,实践是学习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中国古代哲学历来重视“笃行”“践行”,强调“知行合一”,而中国共产党提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根据中国具体实际进行实践相结合。正是确立了这样实事求是的学习观,中国共产党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能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虚心研究借鉴他人所长,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试错和提炼,最终形成新的政策方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才能避免把学习停留在口头上、只是走马观花,才能真正把理论学懂弄通,作为自己工作实践上的指导,不断在反复学习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各项政治素质、业务能力。
二是善于调整持续自我完善。有种说法是“调整”只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被动反应,这一说法当然不够全面。外部环境的变化当然需要调整,但是朝什么方向调整、用多大力度调整、如何采取调整措施,这些都是取决于我们自身,是主动的反应。因此,成功的调整往往都是主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跟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重大主动调整息息相关的。60年代,针对1958年以来一些偏“左”的做法和长达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取得了明显成效。1975年,为了走出“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泥淖,邓小平采取了“整顿”措施,针对党的基本工作方针作出重大调整,实行改革开放。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及时调整、主动调整,才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执政党。调整意味着做出改变,但并不是完全否定过去,而是在继承过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共产党的历次调整不但从未背离过马克思主义,而是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党的价值阵地。反观苏联经过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却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致命错误,最终葬送了自身。因此,面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我们自身也要积极主动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去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持续自我完善。
三是勇于吸纳实现自我革新。如果说学习是调整的前置条件,那么吸纳则是调整的成果。对于人有我无、人长我短的,要用于借鉴、吸纳。吸纳比借鉴更高一层,不是看着对方照葫芦画瓢,而是把本不属于我的因素转变成我自身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吸纳他人的优点、长处的过程中始终立足自我,从而实现自我革新。中国共产党不仅擅长在阶级队伍、组织力量、管理机制和良言善举上广泛吸纳、积累社会治理的良方妙计,也擅长在思想精神层面有效地吸纳。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党的历史上重要的思想理论无一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真正将外来的吸纳转化为自身的,同时又保持了自身的宗旨不改弦易辙。具体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上,就是要立足自身、博采众长,多
向有经验的领导和同事请教,多向人民群众学习,将工作上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吸纳转化为自己能力素养的一部分,真正实现自我革新。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上一篇:寒假社会实践心得2024年
下一篇:2024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