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范文【推荐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第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范文【推荐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第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第一篇】
12月13日,是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回望79年前的寒冬,古城沦陷,同胞被屠,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在外敌入侵时无力挣扎。究其根本,贫穷落后是挨打的主因。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让近代中国受尽欺凌,发展受阻。历史的车辙留下的印记告诉我们,只有富强才能不受欺辱。
精准扶贫摆脱贫困。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经过多年努力,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人民矢志不渝、接力奋斗,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让7亿人快速摆脱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70%,在世界减贫史上铸刻了“中国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第一个百年梦想。还有4年时间,还有3000多万人口的脱贫任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中央要求东部地区“率先探索减少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有效途径”,江苏没有辜负中央的这一期望。截至年底,我国有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江苏榜上无名;全国还有5575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而江苏的411万农村低收入人口整体实现4000元脱贫目标。到20,确保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是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场硬仗,也是“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追求。
近年来,没有国家级贫困县的江苏,以精准扶贫的理念参与到“携手奔小康”的东西援建之中,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到西藏拉萨市,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到贵州铜仁市,处处可见江苏人的身影。
聚焦富民迈向全面小康。
如今站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善港村的村口,怎么也想象不到,这座拥有120多家企业、村可用财力达2200万元的江苏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曾是张家港有名的经济薄弱扶贫村。
35岁的年轻企业家葛剑锋“临危受命”被推上善港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挑起了强村富民的重担。他以企业家独有的思维理念带领善港村改造用活工业闲置区盘活存量土地90亩新、改、扩建标准型厂房及三产用房3万平方米使得村里每年增收500万元;在村里开设“有机农场”运用“互联网+”模式使得善港产的日本越光大米、无花果冻果、美国金瓜等产品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全村200多名闲散劳动力实现就业……7年光景善港村便成为了江苏省生态村、三星级康居乡村。
善港村的变化仅仅是江苏人“聚焦富民”的缩影,“百姓富”是“新江苏”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和直观反映。“十二五”末,江苏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万亿元,江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173元和16257元,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江苏占了四分之一,前十名占六名。聚力创新,引领发展转型升级;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两聚一高”,是新时期江苏发展的期许和承诺。
少年强则国家强。
“在知道我的外婆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更加坚定了我向世人讲述这段历史的决心,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曾经的屈辱历史,激励他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在今年国家公祭日系列活动之一——“众筹声音、讲述历史”传承历史记忆志愿者行动的启动仪式上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外中国留学生,选择学成之后报效祖国,南京大学80后教授王欣然便是其中之一。
已在美国深造7年的王欣然看着祖国的国力蒸蒸日上回国奋斗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回到母校后他带领团队瞄准国际前沿的二维电子材料领域埋头苦干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多项创新成果为二维材料在下一代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在祖国我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祖国需要我我更需要祖国。”正是这样一份爱国情让王欣然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如今,江苏每年有50多万大学毕业生,更有数以万计的为了家庭幸福和个人梦想在各行各业诚实劳动、勇于创新的年轻人,他们一起撑起了江苏未来的希望。
第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第二篇】
教学内容: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勿忘国耻。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长大后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强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x周年的纪念,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从而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以维护和平。
2、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回顾历史。
二、奏国歌。
1、全体起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请全体同学为在南京大屠杀中牺牲的同胞默哀1分钟。
三、图片展示(痛苦的回忆)。
1、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走在中国的.大地上,抚摸着大地的脉搏,但是,你可曾想道,这片丰饶的土地曾经伤痕累累,曾经流过泪,流过血?只有爱自己的国,我们的民族才能成为这个星球上的最富强、最不可战胜的民族。同学们,中日疆土隔海相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很长一段时间,两国曾在相对平静之下和平共处。然而到了近代,日本图谋吞并中国,以其血腥之手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永世昭雪的滔天罪孽。面对历史,如今的日本却不思悔改,军国主义仍阴魂不散,屡屡起事,变本加厉地一次又一次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1周年,71年了我们远离炮火,却从未熄灭对黑暗的怒火;我们告别战争,却一直持续同愚昧的战斗。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国耻不雪,没齿铭记。
2、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下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在6周内烧杀淫掠,杀死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烧毁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下面请大家看一组南京大屠杀的血腥图片。大家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四、历史不容更改、诗歌朗诵。
1、日本认识到自己对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真心悔改了吗?(学生讨论、回答)。
2、投影出示以下文字:
(1)日本议员团声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仅两万人。
(2)日本审定通过歪曲史实的“新历史教科书”
(3)日本首相小泉再次参拜神社。
(4)神社的介绍。
3、投影出示以下图片:
(1)日本军国主义的招魂社神社。
(2)日本首相小泉参拜神社。
4、诗朗诵《我们不会忘记》。
五、珍爱和平(讨论为主)。
1、我们不忘这段惨痛历史是为了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
2、我们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平呢?(学生讨论、回答)。
六、总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让我们一起宣誓。(领诵——我是中华儿女)。
第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第三篇】
南京大屠杀,一个让中国人胆战心惊的日子;南京大屠杀,一个让全中国怒发冲冠的日子。南京啊南京,你本来是一座美丽又富饶的城市,却因日本人的残忍,让你成为了一座死城,一座充满着血腥味的城。南京大屠杀是一段不容忘却的史实。
昨天,那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昨天,这里血流成河;昨天,百万中国同胞在这誓死奋战打破了日本天皇不同战胜的神化。
这次抗战我们虽然胜利了,但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3500万中华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
看了视屏,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的脑海里至今还萦绕着那扣人心弦的情景,多么痛恨日本人。
朋友们,我们的责任就是为将来建设富强的祖国做好准备。在我们这一代,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我们决不再受欺负,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祖国的未来,奋发图强。
第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第四篇】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国文化灿烂,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骄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自豪,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我们中华民族曾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们的祖国也有过屈辱的历史。特别是近代,她落伍了,她衰弱了。我们的母亲病了,这一病就是一百年。这一百年,中国人流了多少悲愤的泪呀!这一百年,中国人流了多少抗争的血呀!这一百年,中国人又是牺牲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呀!
英国人来了,无耻呀,他们不是带着友谊,而是带着毒品鸦片来的,仗着他们的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英法联军来了,野蛮啊!强盗们不是带着和平,而是带着抢劫之心来的,他们烧毁了文明世界的瑰宝——圆明园。
当历史回顾在眼前,我们要记得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第五篇】
今天是12月13日,从日历上看,这不过是一年中一个普通的日子而已,可是这一天,尤其是1937年的12月13日,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是一个不该忘却的日子,是一个让人的心会流血的日子。
1937年12月13日,是一个饱蘸鲜血的日子,那一天,可恶的日本人,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血腥的屠杀。一幕幕悲惨的情景不堪回首。日军在南京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残杀了三十多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这些人中,有的被当作活靶子练习射击、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活生生的推进长江、有的成为细菌实验的牺牲品,甚至连未满月的孩童都不放过!
整个八年抗战期间,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蹂躏祖国的土地,列强的士兵耀武扬威地走在中国的马路上,外国军舰在黄浦江上任意来去……只有尝尽失去自由和被压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国耻”这四个字的含义。
多少年风雨沧桑,河山巨变,我们的祖国早已摆脱了屈辱和苦难。黄皮肤的民族,终于在屈辱中站起来了,她挺直腰板,高抬头颅,终于扬眉吐气了。冲天而起的蘑菇云,打破了苏美两国的核垄断;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向世界宣示中国再不是“东亚病夫”,建__周年庆典,使世人再次认识了一个生机勃勃、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站在国旗下,我们为祖国的腾飞而骄傲自豪,我们为祖国的繁荣而心潮澎湃,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同学们,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记住“耻辱”,记住祖国历史的创伤,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第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第六篇】
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
__年前的12月13日,一个比今天还要冷的日子。那一天日军的炮火轰开了南京的大门,灭绝人性的侵略者用机枪扫射、活埋、把人当做刺杀的靶子,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他们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屠杀了我30万余同胞!惨叫四起,撕心裂肺;尸骸遍地,触目惊心。
这是历屈辱的一天,这是让我们中国人心痛的日子,这是一段永远无法让中国人忘却的国耻。
国家公祭,既是对自己死难同胞灵魂的安抚,也是对那些犯罪者的警示,警告这个罪孽深重又不愿悔改的邻国,更是告诫我们的国民,保持清醒状态,不要有片刻的忘却与麻木,绝不能忘却历史、忘却苦难。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在共同悲痛。
强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感。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的教训,才能保证世间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反攻倒算,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荣辱兴衰强弱需要靠我们年轻的一代。国家看似很大,但爱国却是很具体的。为国家节约每一滴水,是爱国;为国家节约每一度电,是爱国;为国家珍惜每一粒粮食,是爱国;认真学习、高唱国歌、向国旗敬礼更是爱国。遵守国家的法律,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也依然是爱国。努力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更是爱国的表现。国家公祭日讲话稿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为了我们祖国的强大不再受欺辱,为了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人的尊严,为了我们个人美满幸福的生活,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吧。
第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第七篇】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铭记苦难,开创未来。响彻南京全城的凄厉警报,是对死难同胞的无尽缅怀,也是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暴行的厉声控诉。“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历经战争洗礼,从苦难走向辉煌,我们不曾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好日子。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从历史教训中激发奋进的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告慰逝去的同胞,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铭记是为了把历史真相传递给更多人。“我们必须把历史真相和被害者的伤痛告诉日本民众,告诉下一代人。”南京大屠杀历史学者、日本铭心会会长松冈环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日本至今仍在隐瞒、歪曲侵略历史,必须要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传递给更多人。揭露真相是为了让日本政府承认过去的错误,不再重蹈覆辙,也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日本曾经的加害真相,让人们懂得和平的珍贵与不易。
铭记是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才能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
铭记是为了坚持一种信念。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的威胁仍然存在,纪念战争正是为了避免战争,珍视和平。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和平才是世界各国人民之福。
让爱国主义情怀激荡精神力量。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需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获取智慧和启迪,把亿万人民的爱国心、爱国情汇聚成洪流,推动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复兴。
第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第八篇】
第三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一些来自国外的消息引人注目: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二读通过议案,意在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安大略省“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物理学家郑洪以大屠杀幸存者的真实经历为题材,历经创作的《南京不哭》问世;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第一次走进法国,名为《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的展览,突出了欧美人士对大屠杀的见证……作为惨绝人寰的战争悲剧,南京大屠杀的记忆正在更深切地进入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西方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和认识,如今到达新的阶段。去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入选的11组档案,均为最典型的南京大屠杀第一手史料。从南京市民罗瑾冒死保存下来的16张侵华日军自拍照片,到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的16毫米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从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判决书的正本,到美国人贝德士以及幸存者陆李秀英的证词,还包括亲历大屠杀人士的若干日记。这些具有毋庸置疑权威性、真实性和唯一性的材料,对于在全世界形成一种感性记忆,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很多人提起南京大屠杀,第一印象就是“30万”的死难者数字。作为二战三大惨案之一,在国际上却没有形成与其相适应的强大记忆,除了某些势力别有居心地掩盖罪恶和篡改历史,也跟大屠杀记忆在具体层面的建构不足有关。犹太人历史学家舒衡哲认为,大屠杀意味的不是数字,“而是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在一点一滴中显现军国主义的疯狂,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中显现人性的破碎,更能够让今天的人体味大屠杀受难者对战争犯罪的控诉。
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要求,针对的正是弥补和丰富人类共同记忆的重要工作。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史整理,其实是从新世纪才集中进行的,这些工作在近些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大部分已经整理完毕。通过这些资料,人们更能体会切肤之痛的无助与恐惧。就像杰弗里·哈特曼说的那样:“在奥斯维辛之前,我们是只能在想象中体验罪恶的儿童,而在奥斯维辛之后,我们已经不再是儿童。”南京所蕴含的“感情记忆”,只有在深深剖析精神创伤的基础上,才能真诚传递给外面的人,传递给后来的人。
走进每一个受难者的世界,是一件艰难的事,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说,其意义巨大。纳粹集中营幸存者保罗·策兰在《死亡赋格》中写道:每日每夜,我们饮下黑色牛奶,为自己挖掘一座不再拥挤的空中坟墓。所谓的“黑色牛奶”,指的就是无法痊愈的人道伤痛。属于南京的“黑色牛奶”,需要被今天热爱和平与发展的人们,特别是在心理上一直远离东方战场的人们所饮下。南京大屠杀应成为沉埋在人们心中的活生生的历史记忆,因为如果人类没有直面真正的黑暗,就无法解释光明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