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教学体会8篇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自闭症教学体会8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自闭症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篇】
对于任何父母来说,孩子,无疑都是家里最亮的那颗星。但是,对于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来说,这个孩子却也是最遥远的人。他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远方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与别人交流,甚至是没有这样的意识。其中,同样也包括他们的父母;他是“星星的孩子”,也是自闭症儿童患者——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该症最早发现于1943年。当时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州费雷斯特的一个名叫唐纳德的10岁孩子被确诊患有自闭症,他被称为“第一病例”,简称“donaldt”。而进入1990年代后自闭症患者激增,平均每110个孩子中就有1个表现出自闭症症状。随着统计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这一疾病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正视。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个存在于社会角落的孤独群体:学者探究病史及病灶为预防与治疗方案提供最大的科学依据;爱心人士成立公益组织给予关怀与呵护;一些机构甚至是设立专门的学校让他们得到相应的教育,同时以便于为病症的治疗提供辅助性的帮助。时至今日,自闭症已然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然而迄今为止,作为一种先天性障碍疾病,对于自闭症,目前国际上尚没有“完全治愈”或”根治“的方法。据东方启音技术总监崔广利介绍,“目前只是经过正确及时的干预和训练,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和提高孩子的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让孩子融入校园、融于社会。有很多自闭症的孩子经过正确和及时的干预和训练,已经可以达到去学校上学的程度。就干预和训练而言,目前社会上普遍的做法无外乎都是坚持药物与非药物两者搭配从而进行相互促进的综合化治疗,并且必须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多年来,“东方启音”致力于解决自闭症患者语言能力发展、促进其成长的研究与治疗。他们开设star(自闭症、发育迟缓、自闭症倾向课程)课程,严格按照美国star原版课程(level1-3)的课程内容(接受性语言、表达性语言、学前概念、游戏及社交技巧及日常功能性互动等方面)进行授课,运用三大策略”dt/prt/fr“按照star数据记录表对孩子情况进行精准量化跟踪,对孩子言语能力不同方面进行干预和训练;同时在评估师对孩子进行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为孩子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口肌训练、启智认知及逻辑表达训练、运动表达、多感官训练、视听训练、专注力及社交行为能力训练等方面。
2017年4月2日,在第十届世界自闭症日到来之际,东方启音携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明天”公益基金启动“自闭症早期干预公益联盟计划。”联合美国、澳大利亚、香港专家团队通过自闭症早期筛查、干预康复等形式帮助贫困及偏远地区儿童得到专业的康复训练,建立自闭症家庭与社会融合的渠道,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自闭症治疗专家曾表示,虽然自闭症儿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交流、不会沟通,拥有完全异域的思维方式。但来自社会的关注、了解、接纳、包容、关爱,可以为自闭症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促进其融入社会大家庭。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足以温暖人心,催人奋进。就这一层面而言,很显然来说父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般情况下,孩子出现病症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原因也能有迹可循。但也有部分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产生退行性变化从而毫无征兆地出现语言沟通障碍,以至于在一开始家长往往无法察觉。如果家长有留意到孩子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落后于同龄孩子,缺乏目光对视,兴趣狭隘或有刻板重复动作,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等情况,就要及时找专业言语治疗师进行干预和训练。
作为父母,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后,首先必须要勇于接受现实,并且要懂得自闭症儿童跟其他孩子一样,他们的一些特征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也许他们会用一个特别的方式去看待和理解我们的世界,但这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
其次,一般来讲缺乏交流和关爱往往是自闭症儿童的病源所在。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积极地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出孤独,做一个懂得孩子心理需要的父母。要积极地创造机会与孩子沟通,每天保证有固定的时间单独跟孩子交流,可选择在饭后、睡前与孩子交谈。时间控制在15至20分钟内,因为这段时间孩子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谈话的内容要以孩子喜欢的话题为准。每周至少要抽出半天跟孩子在一起,把自己交给孩子。平时,选择一些能激发孩子交往愿望、培养良好交往技能的读物进行亲子阅读。
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对于自闭症的儿童,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采取教育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而且实践证明,教育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提高的确有明显的效果,抓住6岁以前的最佳干预期进行有针对的教育训练,将对孩子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宝贝你把自己关进了房间,。
留给爸爸妈妈一片阴雨天,。
你吝惜每一句简单的语言,。
喊一声妈妈真的太难,。
妈妈要怎样做才能走进你的世界,。
怎样让你认知外面的世界,。
牵你的小手和孤独告别,。
是妈妈今生要做的一切……。
——这是一首写给自闭症儿童的诗,联合国的报告称,全球现有自闭症患者3500万人,其中40%是儿童,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名自闭症儿童诞生.在中国,自闭症患儿人数达100多万,发生率是1%,且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自闭症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患者如果不能获得康复,可造成终生残疾,影响患者终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学习、生活、就业,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一、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
自闭症(autism)又称为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是一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简单来说,就是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和活动的局限、智力发育障碍.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缺乏与他人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重复刻板行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而自闭症最典型的特征是社会交流障碍,这是自闭症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
自闭症的病因极其复杂,至今在医学上也尚未完全阐明,所以对于自闭症的儿童,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采取教育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而且实践证明,教育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提高的确有明显的效果,而且抓住6岁以前的最佳干预期进行有针对的教育训练,将对孩子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社交发展方面: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沟通方面: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行为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兴趣狭窄,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感知模式:对某些声音、颜色、食物或光线会产生焦躁不安或强烈的反应;对冷、热、痛楚的反应很弱,所以对危险行为缺乏警觉及适当的反应;会不断转动身体或用异常的方法探索物件,把自己沉迷在某种感官刺激中.
发展方面: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智力发展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发展迟缓或者智商会在七十或以下;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平均,而且发展过程和一般儿童有差别.
情绪及行为方面:由于沟通上有困难,加上未能适应转变,所以比较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
生活习惯:会抗拒某种味道、颜色或未曾吃过的食物,因而形成严重的偏食行为;会有难以入睡的情况.
强项和兴趣: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异常的记忆力;在个人兴趣和技能方面可能有特别超卓的表现.
三、幼儿园教师应如何积极应对自闭症儿童。
以个案分析为例:。
(一)问题的发现。
(二)问题的症结。
为此,我特意约彦彦的妈妈进行了访谈,向家长了解情况.情况是这样的:在她出生后十二个月內即出现异常行为,经检查是自闭症,自闭症的她并不是父母后天的疏忽伤害所造成的.了解了这些情况,我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再加以分析.我们知道,自闭症倾向的幼儿不会像正常的幼儿一样,正常的去玩去参与游戏,只会独自玩耍.况且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她玩时表现躲避、反抗,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对周围的事不关心,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她无关,很难引起她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她注意的事情上面,她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她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飘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单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我们打招呼.
一、机构理念。
家长的选择一所机构时,首先需要了解这所机构的理念,尤其是机构领导者的理念,也就是他认为机构整体的理念是什么。自闭症儿童的训练目标不同于正常儿童,它不在于测试分数可以达到多高,不在于研究探索的脚步走得多远,它更多是通过训练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发展与进步,最终帮助其融入社会。
二、教学规模。
好的自闭症治疗机构并不一定是规模大的,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干预过程中适宜小班教学。因此,选择一所机构时需要了解该机构对“数量”与“质量”矛盾的看法。目前,国外很多机构师生的比例都是1:1的,但是它的收费很高。在我国,还做不到这样,但是我们强调的是师生比例越接近越好,一般是1:2或1:3,如果出现1:6的情况,这样的机构可以说不是一个好的机构。
三、教学方式。
当家长走进一所机构,不要看它的房子有多么漂亮,也不要看它的绿化有多么完善,这些都是次要的,应该观摩一下他们如何进行教学,如果没有现场的机会,也应该与他们的老师了解教学的方式。自闭症儿童的教学应该是“轻知识、重能力”的,例如教孩子认识什么是绿色,不仅是能在一堆图案里找出哪个是绿色,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懂得交通灯是绿色时才能过马路。
网友阿yan:刚进小学一周担心老师劝转校或退学。
孩子上学了,刚一周,老师就反映出很多问题。
首先,上课不太跟得上,虽然以前教过他,但他很快就忘了不少,老师留作业也记不太明白。
其次,下课上厕所时总推别人或踩其他同学的脚。我知道孩子是想第一个上厕所的,他干什么事情都想是第一个,要不就不乐意,阻拦或抢在其前面的人。
再次,孩子上体育课不听指令,在操场上乱跑,老师叫也不听。刚好体育老师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女教师,追不上孩子,嗓门也不大。她建议不让孩子上体育课,我们哪能希望孩子这样呢!没办法,只好在他上体育课的时候去陪着,监督孩子。
孩子上学也只是一个人自己玩,这也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其他正常的孩子不愿跟孩子玩,孩子也不太懂得如何玩,回家问他跟孩子玩吗?他说不,就自己一个人玩。让我们很是头疼!对孤独症了解的人能理解咱们,对这不了解的人可很不友好!而咱们也不可能给他们一一解释。我们都知道老师都是喜欢带好带的孩子的,听大夫说好多类似的孩子最终都给退了回来,不能上正常的学校,只能上培智学校,心里好忐忑和忧虑啊!!
其实,在孩子今年是否上学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是很纠结的。深怕他不能适应正常小学的教学,但是大夫说得也很有道理——孤独症的孩子你不知他未来是啥样,如果来年还是这样又该咋办?所以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早一年上学还能给我们一年回旋的时间。
虽然才开学一周,孩子的问题多多,但是变化也很大。以前在训练机构都是面对同样的星儿,在家里也是一个孩子,也没有条件让他跟正常孩子一起玩。现在,他走进了小学,真正地与正常的同龄人在一起,希望这能锻炼他适应社会的能力。
声音:我国自闭症儿童学龄期的困惑与无奈。
如果说“早发现、早干预”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一场“及时雨”,那么当自闭症儿童接近学龄期时,“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则成为了一场“拉锯赛”。
一、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拉锯赛”
自闭症孩子本来就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比如说语言的障碍,沟通障碍,社交障碍等,在学龄前进入自闭症治疗机构的孩子,经过系列专业的干预训练后,可能在这些障碍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程度的改善。但是,自闭症儿童脱离了特殊机构的教育,走进融合教育时,也意味着他离开了干预与强化,并需要面对陌生的世界。
他们第一个需要面对的就是“正常儿童”的异样眼神。因为自闭症所导致的种种障碍将最大化地得到对比,随即而来的是取笑、捉弄甚至歧视。更严重的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孤立和排斥,使得自闭症孩子的自尊心受打击,从而更自卑,更叛逆,更远离集体,更爱跟集体有一种对立的情绪,然后这样的对立使得他就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长期处于这种恶性循环中,自闭症孩子之前所得到强化的能力将慢慢退化,最终可能又回归到原点。
电视台曾经播过一个关于自闭症的节目,说真的以前还真不太清楚什么自闭症。其中的一些内容吸引了我,比如说到米开郎琪罗、牛顿、爱因斯坦、凡高都有自闭症的倾向,或者说也正是因为他们有这种倾向才成为天才,但大多数的自闭症患者就没有他们这种荣幸了,更多的却成了别人的累赘和笑柄。
症状:
1、人际关系有所障碍,对人欠缺反应。
自闭症患者缺乏学习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基本社交应对的能力,因此表现出不理人、不看人、对人缺少反应,无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不会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多方面的困难。
2、语言和沟通有所障碍。
约有50%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有语言沟通的自闭症儿童,也常表现出鹦鹉式的仿说、代名词反转、声调缺乏变化、答非所问的情形。
3、对于非口语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同样有程度不同的困难。
4、行为同一性。自闭症的儿童常有一些奇特的固定习惯或玩法,如出门走一定的路线,走路时手摸墙壁前进、玩法单调、反复缺乏变化,抗拒任何改变。
这可以算是对自闭症的专业描述,刻板了些,与我看过节目之后想到的并不一样。在我看来像爱因斯坦这种天才的自闭症完全就是给他们量身定做的,因为自闭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专心致志,极端的回避开外界的干扰,仅此一点就是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我甚至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一个自闭症患者,但我又怕自闭症是有了,成就却没有,那还是不要想入非非吧。毕竟自闭症是一种疾患,轻度还可以,重了就不叫回事了,否则人们都争当自闭症了。
但如果把这种轻度自闭症症状引申一下,我想还是能从这里感觉到一点什么的。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三岁以前就可以被发现。自闭症患者从小开始便表现出语言理解及表达困难、难以与身旁的人建立感情、对各种感官刺激的异常反应及一成不变固定的玩法与行为等与一般儿童不同的特征。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未能成才是因了社会的干扰;另一方面则是自闭症者无法抗拒干扰不能专心致志。
而这种状况其实不仅存在于自闭症者这里,在大多数人那里也都程度不同的普遍存在着,也不仅仅限于自闭症这一种类型。
曾经听一位知名作家说过,当他听说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非常着名,已经被奉为二十世纪文学经典之后,就找来读,当然之前他已经听说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但他还是想看看怎么个难读,毕竟算是知名作家,又大学中文系毕业,这样的经典怎么也该拿来看看——但结果是他怎么也看不懂看不下去。最后他把这本书拿给了妻子看,他妻子是精神病院的大夫,大夫看了以后说怎么这个经典的东西和我们精神病院里的那些病人写的有点像啊,他们也是这样自言自语语无伦次的。
作家不明白了,难道大家都看走眼了?还是自己的欣赏水平实在太差,竟郁闷了很长时间。那么乔伊斯本人是有精神疾患呢,还是在超越了那种病症之后写出的《尤利西斯》呢?没有答案。后来他想明白了,不管这是不是经典,他也只能是“这一部。”了。相信以后也不会也不敢有人这样写了,好在文学的路有很多很多,不一定非学乔伊斯吗。
自闭症,此词于1943年由美国儿童精神科医生凯纳正式提出,它被确认为一种全面发育性障碍,并且是跨越一生的障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可以治愈自闭症的方法,纵然如此,我们有办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自闭症儿童是可教育的,经过适当的治疗和训练,他们可以在认知、情绪、社交及自理等方面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遵从的原则。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要与生活相融合在生活中训练自闭症儿童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生活中处处是教学场景、因势利导注意延伸、贵在坚持等。
1善于抓住每个时机。
善于抓住每一个时机训练自闭症孩子,在孩子起床、穿衣、洗漱、上厕所、吃饭、出门、坐公共汽车等活动时,要求孩子的行为尽可能符合社会规范。穿衣服:能自己穿吗?能自己分辨前后反正吗?能分辨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吗?吃饭:能自己吃吗?能坐在餐桌旁边吃吗?能不挑食吗?吃完饭能帮助大人收拾餐具吗?上厕所:能自己完成吗?能选择正确的排便地点吗?能在穿好裤子之后再走出厕所吗?坐公共汽车:能按顺序上、下车吗?知道坐公共汽车要买票吗?知道售票员验票时出示车票吗?知道不能丢掉票吗?在商场里:知道先交钱才能打开饮料吗?知道把钱交给谁吗?在朋友家: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吗?想拿东酉时知道问谁吗?教孩子按照社会规范行事,就必须向孩子提出要求,这些要求就是指令,而帮助孩子理解和遵循指令就是训练的开始,行为训练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也就贯穿于其中了。
2抓住孩子与要求的时机。
当孩子想要拿什么、吃什么、喝什么、做什么时,家长首先要把握此时此地是否应该满足他的要求。如果应该,就要要求孩子的行为符合规范(循序渐进地要求);如果不应该,就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并对他提出反要求。即他应该先做什么。这种情况下,孩子提出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强化物,而反要求就是指令的开始。
3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寓教育于生活之中,这是儿童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知道,正常儿童的语言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习得的,而孤独症儿童由于缺乏沟通的动机和兴趣,对外界丰富的语言刺激常常充耳不闻,一般不能自然习得语言。即使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语言习得和正常儿童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常儿童是在对语言符号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使用语言符号的,而孤独症儿童说出的话对交际而言大都是无意义的声音,不具有交际工具的功能。因此孤独症儿童需要在教师、家长的正确引导下,有目的地学习语言。但是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并不是可以通过你教我学的过程来完成的,它必须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进行实践才能掌握。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目的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让孤独症儿童学会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学习。因此,语言教育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学习的内容应与孤独症儿童的生活密切相连。既要引导孤独症儿童向正常儿童一样,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言,需要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同时又要根据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创设典型的生活场景,引导他们理解并掌握语言。
自闭症儿童是不幸的,他们患有伴随终身的障碍。身为特教教师和家长,不仅要正确看待自闭症,更要锲而不舍、尽职尽责,努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帮助他们从“自我的小世界”里走出来,迈入新的环境中,接纳新的生活。播种总会有收获的,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朵小花会散发出沁人的芳香。
与你同行自闭症心得体会【第二篇】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它对思维、交流和社交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与自闭症的人相处需要特殊的技巧和耐心,但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珍贵的经验和体会。在与你同行自闭症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欣赏不同之处、培养耐心和开放心态、寻找沟通的方式,并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个瞬间。
首先,与你同行自闭症让我学会了欣赏不同之处。自闭症的人通常有自己独特的兴趣、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他们可能表达不出对他人情感的需求,但他们对某些特定领域却有着特别的热情和专注力。与他们一起相处,我发现他们常常能够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和理解。通过与他们交流,我们能看到世界上更多的可能性和多样性,更加尊重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和差异。
其次,与你同行自闭症让我学会了培养耐心和开放心态。与自闭症的人交往不像与其他人那样直接和简单。他们可能很难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且,他们的行为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规律和习惯,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与他们相处,我学会了放慢脚步,用更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他们所展示出的行为和表达方式。我学到了仔细倾听和观察的重要性,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适应新的环境和情境。
第三,与你同行自闭症让我学会了寻找沟通的方式。自闭症的人可能有着非常独特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不同于我们常用的语言和肢体表达。为了与他们建立联系,我们需要耐心地观察和了解他们的行为、表情和声音的含义。通过观察他们的非语言沟通,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绪,并给予他们更合适的支持和陪伴。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使用图片、画笔、音乐等其他形式的沟通方式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
最后,与你同行自闭症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个瞬间。自闭症的人通常对身边的环境和细节有着更敏锐的感知能力。他们可能会对一些微小的变化产生强烈的反应,或者对一些看似平凡的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兴趣。通过与他们相处,我开始更加留意和感悟生活中的种种美好,学会了在平凡中寻找快乐。他们的喜怒哀乐常常能够引发我内心深处的共鸣,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细小的瞬间都是如此珍贵和不可多得。
与你同行自闭症的经历是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在与自闭症的人相处中,我学会了欣赏不同、培养耐心和开放心态、寻找沟通方式,并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尽管与他们相处可能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我们的包容、理解和支持,我们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温暖的社会,为每个人的成长和幸福贡献一份力量。
自闭症教学个人教学心得【第三篇】
孤独症儿童与结构化教学(一)。
历史结构化教育是1970年由ericschople创建的,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训练项目。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那州议会通过立法建立了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教育部门该部门设在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该教育称结构化教育。
目前,“teacch”已成为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和教育的代名词。teacch项目是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的一个公共卫生项目,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旨在改进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与家庭、亲人、社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项目。经过三十年的研究,teacch已成为一项对孤独症儿童治疗和教育非常有效的综合性教育措施。据统计,经过teacch训练的孤独症儿童中有47%可回归社会。
该教育项目曾获得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成就金奖,被认为是一种杰出的服务、训练和研究模式。
美国有45个州,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已开始进行结构化教育,包括美国、英国、丹麦、瑞典、法国、比利时、冰岛、巴西、新加坡、沙特、科威特、俄罗斯、波兰和我国的台湾、香港等。
通过三十年的应用和研究,teacch已得到世界的认可,被认为建立和推动了儿童发育疾病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结构化教育的内容结构(structure)。
这个名词,最初是用于建筑学的,指将东西按一定的形式排列起来。
例如,一个园艺师在设计一个成功的花园时,必须采用结构化的概念,种子、植物必须以一定的组合形式来安排,既要考虑到各种植物对树荫、阳光和水的偏爱不同,又要系统地考虑彼此间的紧密关系。使用这种结构化的概念,既可使每种植物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又能弥补和避开各自的弱点。这样,植物就可长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结构化的概念也可适用于教育,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而弥补和避开其弱处。
结构化教育不同于感觉统合治疗或听觉统合治疗,它不是使用单一的技术或方法。teacch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孤独症患儿在长大成人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包括帮助他们理解周围世界,获得与人群交流的交往技巧,并教会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如何做出选择和决定。
teacch项目包括:诊断、评价、结构化教育、个体发育计划、社会技巧训练、职业训练、家庭和社区计划,以及父母训练和咨询。
个体发育计划必须根据孩子的成熟度、进步情况而不断修改。定期对个体的能力和潜力进行评价(注意不是评价缺陷)。
对孤独症患儿的评价称pep(psycho-educationalprofile),其实是心理教育剖面图,可以发现孤独症患儿的技能在哪个区域还没有达到,哪个区域已经达到。将这些评价结果融入到个体发育计划中去。
teacch在不断改进各种训练方法,挑战一些旧的观念和治疗方法,增加新的研究成果。
的特点。
个性化原则是结构化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个性化原则强调治疗中心是个体,在孤独症患儿现有的技能和兴趣上建立广泛的干预计划。用评价来了解孤独症患儿,不管其严重程度如何,功能高低,作为个体来对待,制定计划时因人而异。每人有适合自己的一套训练教育计划。
个性化原则非常重要,不是在评价患儿个人兴趣、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制定的干预计划,最后是不会成功的。
父母参与式。
将孤独症患儿的父母作为治疗的合作者,参考他们对孩子的理解、看法,对父母进行咨询、培训,让父母也变为治疗者。
覆盖面广。
teacch对任何型式的孤独症都可训练,从婴儿孤独症到成人孤独症,从低功能孤独症到高功能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
适用性强。
不仅在美国适用,从三十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同样也广泛适用于其他国家,目前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在使用。
反应性好。
几乎所有参加训练的孤独症患儿都能很高兴地参与到训练中来,并能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能力。
2结构化教育的模式。
结构化程序。
在应用结构化的概念去训练孤独症儿童以前,有必要对孤独症儿童的一些缺陷重新理解一下。过去对孤独症儿童的一些表现仅观察外表,并没有深刻理解导致这些表现的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孤独症患者回归社会,许多患者将他们患病时的感受用文字叙述了出来,形成了西方所谓的“孤独文化”,从而为改进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众所周知,语言接受困难和缺乏基本的交流语言是孤独症儿童的特点之一。由于孤独症儿童对语言不能理解,不能表达他们的基本要求,别人不知道他们是累了,热了,还是饿了,他们只能代之以发脾气或攻击行为。
他们的逻辑记忆很差,不能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序地排列起来,即使是他们熟悉的事物。
他们感到熟悉的动作和舒适,因而不愿意去学习新的动作和日常规范。这也是他们出现刻板行为和不愿意改变环境的原因之一。
多数患儿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理解和接受科学规律,导致别人的另眼相看和自身孤独,由于他们缺乏社交能力,使他们可能毫无理由地取悦别人或对表扬无反应,这些原因使孤独症患儿看上去对学习有抵触。
对感觉输入的高敏感也是孤独症患儿出现不安、暴燥等行为的原因之一,也妨碍了对学习技能的掌握。
因此如何针对学生的理解水平、接受水平来设置训练计划,如何应用结构化这一概念去安排课程,以期有效地训练孤独症儿童。根据他们对结构化教育的需求进行训练,是孤独症儿童成功获得学习经验的第一步。
结构化教育对于行为问题的发生不采取直接的干预措施,而是寻找其发生的原因,譬如焦虑,当训练孤独症患儿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后,他们的焦虑就会减轻;训练了他们与人交往,对人理解,理解别人的要求,表达自己的要求时,许多行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结构化固然重要,但关键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个体化,只具结构化和组织性,而无个体特征的教育是不能成功的。
教学环境结构化。
教室的布局对孤独症患儿学习经验的获得至关重要。家具的排列,区域的划分合理与否,或帮助了患儿的独立功能和认识的发展,和对规则及限制的服从,或妨碍了患儿这些功能的发展。
教学环境的结构化让孤独症患儿从视觉感受上得到帮助,也帮助他们在学习时安静,减少情绪反应,理解教学的程序,独立完成学习目标,使训练更加有效。
教学环境结构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教室的组织,家具、物品(教具)的布置教室的大小,与其他教室的毗邻关系,电源数与位置,洗手间的位置,灯光,墙画,家具的特征都是需要考虑的。
太小的教室或没有贮存间的教室会使患儿感到不舒服,洗手间不应离教室过远,这样可使教师将精力放在课堂内容和结构化学习上,而不必经常提醒学生洗手间的方向。学生的桌子最好面向白墙,以避免干扰,家具的尺寸最好与孩子的年龄相适应。
环境区分。
明确划分各种活动区域。在游戏区,工作区,点心区,转换区都设出明确的界限,使患儿明确每个区域的功能。
工作区不要面对镜子或窗户,可用柜子围起来,使工作材料易于得到,也不要设计在门口,以减少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游戏区铺地毯,使患儿看到地毯就知道是玩耍的地方。
根据孤独症患儿功能的高低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好坏,来确定区域和界限的多少,以便更好地引导。
应注意要保证既有独自工作的场所,又有集体工作的区域。每个区域有明确的标志,使孩子能迅速找到。教师必须要能很容易观察到每个工作区域,物品摆放要接近工作区,游戏区要足够大,并远离出入口等等。
作息时间结构化。
作息时间结构化也是结构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多数孤独症患儿不能很好地连续记忆和组织时间,语言理解障碍也使患儿不知该做什么。因此除了指导他们在每天一定时间内学习以外,作息时间表可以帮助他们组织时间,进而预先安排一天或一周的事务,也可以帮助患儿主动地由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时间表让他们知道下来该到哪去,该做什么,对那些不愿离开的孩子,也可让他们知道下来的活动更有趣。
通常设计两种时间表,一种是整体的(集体的)作息时间表,一种是每一个学生的时间表。
集体作息时间表包括:学生到达时间,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吃饭时间,外出玩耍时间等。
作息时间视觉化。
用视觉图卡来表示作息时间,如工作时间画上桌子,吃饭时间画上餐具等。
作息时间个体化。
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理解力,控制力等等再具体化。
注意一定要明确提示让孩子做何种工作用语言,也可以不用语言,但一定是在患儿理解的水平上。语言指示要用最简练的,如不要说:“我想让你把这些豆子放在瓶子里,如果你放进去了,你就可以去游戏区选择你喜欢的玩具玩耍”。而要说:“先把豆子放进去,然后去玩”。同时,语言指示一定要伴有手势,使孩子更好理解,这不一定要建立目光接触,有些孩子对姿势语言和声音反应良好。也可使用视觉卡片、图片或实物。
明确指示做多少可以向患儿展示完成后的图片来说明要他们做到什么程度,做多少,了解完成的概念及教师的期望。卡片放在右侧,完成的顺序由左向右。卡片不能画得很复杂,要让孩子易于理解。要有完成工作袋,让孩子将完成的物品放入其中。
工作组织结构化。
根据孤独症患儿各自的能力,安排一定的训练内容。
视觉结构或视觉线索,要自始至终地出现在任何一个活动场所。
用视觉卡片标识活动区域,定作息时间表,告诉学生完成的工作,寻找信息等,这样可以使得训练工作更易进行,训练效果更好。
梯层教育法。
分为三层。
(3)第三梯层:更高一层的对话式活动,更有意义,参与后能获益的活动。
具体步骤。
(1)教会他们怎样加入到小组中去,用摇铃的方式和其他人打招呼;。
(4)将歌词用图片展示出来。也有些孤独症患儿对字母和文字感兴趣;。
(5)使用视觉线索。每一首歌的呈现必须伴随实物、图片、字母卡或韵文;。
(7)第二梯层的活动继续进行,是在更好的语言水平上。小组可以根据需要分很多层次。助手随时将需要离开的孩子带到独立的工作区或其他结构化的活动中去。
注意:。
a.歌曲的趣味性,孩子喜欢,老师喜欢。
b.将小组活动的顺序列表挂出。如在一块长板上,挂上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视觉线索,实物,图片、字卡。根据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将挂件取下。
c.必须确定当小组活动将结束时,有显示下一个活动出现的线索,并保证孩子顺利进入下一个活动安排。
孤独症儿童与结构化教学(二)。
在探讨如何在教室使用结构,以安排一个成功的学习经验之前,先简短地谈一谈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如何导致结构的需求将有所助益。
接受性语言的困难是孤独症学生的特征之一。常会发现学生不了解别人所说的话,但老师却认为他懂。于是发生攻击性行为,不然就是缺乏主动。除了发脾气或攻击行为外,他也许缺乏必需的语言进行适切的表达,所以老师不知道他是累了、饿了、做完了、热了或者无聊。
他的序列记忆也可能很差,所以记不住熟悉事件发生的顺序,或不能确定事件将在何时发生。他通常对熟悉的活动较为安心,且会抗拒学习新的事物或新的例行活动。他们常不能安排或控制自己的行为,且不了解或没有意识到社会规范,造成他们用不适当的方式来引起他人注意,或宁可自己一人独处。因为与社会缺乏关联,他很可能对取悦别人或赞美没有反应,结果似乎是在抗拒学习。对感官刺激的过分敏感,也常会引起困扰人的行为。容易分心以及时间意识与安排时间能力的缺乏,也常会妨碍学习。
依照学生的理解力来安排教室及其它学习环境,有助于这些问题和无效学习情境的减少与缓和。
这章节讨论结构化教学的特性,已经证明它对各种年龄的孤独症学生非常有用,这些特性包括空间环境的组织,时间的安排和教学方法。个别化是有效地利用这些特性的关键。除非个别学生的长处及需求在计划时就考虑进去,否则即使教室的空间与时间的安排都很好,学生也不一定受益。除非老师先评量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型态,否则他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发挥功效,例如提示及增强。
下面讨论结构化教学法每一种特性的用法。
空间组织。
老师应该要先把教室教给孤独症学生,才能有效教导他们。
在规划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经验时,教室的空间设计是重要考量之一。即使教室家俱的摆设都可能有助于或有碍于学生的独立,以及对规则、限制的认知及遵守。要将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缺陷牢记在心,才能有效地组织与规划教室的空间环境。很多孤独症学生有组织能力上的问题,不知道要去哪里,也不知道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因为接受性语言的困难,他们常不了解规则或指令,结构化的环境提供他们视觉上的线索去了解规则与指令。有些孤独症学生容易因外界事物而分心,老师们需将环境结构化,让环境较不会令人分心。
在规划一个特定的空间环境前,老师应先思考一下一般性的教室环境。如果教室中有其它问题,好的空间结构也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在学校,老师通常不能选择她的教室。但如果有选择权的话,应注意的教室特征有:教室的大小、附近的班级及学生、电源插座的数量及距离、最近厕所的位置、光线、会令人分心的墙壁及固定不动物体的特征。
有些不适切的教室特性可以忽视或加以调整,但某些情况是要改变的。有多重出口的教室(尤其是通到外面的出口)不适合会乱跑的学生。中学生教室也不应该安排在幼儿园里。因为不能提供学生社交互动的机会,且必然会对较大较长的学生贴上卷标。如果教室太小或没有足够的储藏空间,会令人不舒服;永远会有东西挡在路中间,不然做事时总是碍手碍脚。这样的环境无法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洗手间的位置是一个非常优先的考量。
一个正在训练学生如厕的老师,决不愿意每次如厕时长途跋涉。如果有其它选择的话,即使学生有独立如厕的能力,也不要把珍贵的时间浪费在来回洗手间上。一旦老师落脚在某间教室,他便准备好要依据教学重点与教学内容,来安排学习与训练区域。要有专门的区域让学生能学习特定的技能;要将区域画出清楚的界线;而且要让学生容易拿得到学习材料,这可以帮助学生知道应身处何处,应何处拿取学习材料。这样,老师便不需要一再提醒他们,也不需要一再重复指令,这可减少教室中的语言困惑。虽然如此,每个班级和学生需要的结构程度不同;功能较低的学生及自我控制较差的学生比高功能者需要更高度的结构、更多的规范限制、更多的界限和更多的线索。
幼小学生的老师则要安排游戏学习区、个别教学区、独立工作区、点心区和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区。也许需要一个团体活动区或一个特定的区域来发展学生的职前能力。年纪较大学生的教室会有休闲区,工作区,家事技能区、生活自理区、清洁区,和个别教学区。很多教室需要用隔离区,可让某些学生离开令其分心及刺激他的地方,以再度取得部分的自我控制。所有的教室都需要一个可放学生自己东西的地方,可以是小格子、或可上锁的柜子、或特别的盒子。老师的书桌或工作区亦应有一席之地。
规划安排教室各个区域可从自然的摆设开始,例如:工作区域就不适合安排在会令学生分心的镜子或窗户旁,如果真的无法避免,可用窗帘或纸板贴在窗户上,以减少分心情形。此外,将工作区安排在书架或储藏柜旁,学生便能轻易拿到工作材料。工作区最好设立在嵌入式柜子旁,学生可以很容易拿到材料。空白墙壁周围也是设立工作区的好地方。学生的桌子面对空白的墙壁可以降低分心的程度。重要的是,教室桌椅应适合学生的年龄大小,让他们可以轻易地、舒服地完成工作。一些学生单独工作的地方最好是不要靠近出口,如游戏区或休闲区,老师们便不用担心学生会跑出教室。地毯、书架、隔间、贴在地上的胶带和桌椅都可以用来当清楚的界线。例如,地毯区可以用来当作休闲区,下课时间学生不能在其它区域玩。摆满材料的书架或二至三个长桌也可用来当作工作区的界线,当学生去拿工作区的材料时,便可以坐在那里工作。另外,老师将要丢掉的地毯铺在洗手台前,可让他们知道洗手或洗碗盘时该站在哪里。
用具及材料也应该要依照学生的理解水平来加以清楚地标示和安排。有些教具只有老师能够使用,有些则不能在游戏或休闲时使用。图片、颜色、数字等都能帮助学生标示,可协助学生拿取材料及归还。
当老师在规划安排教室空间结构时,考虑学生的个别需求是很重要的。可由教室中结构不同的三种工作区来说明个别化。在工作区域两边安置装满工作材料的架子,这样可以界定工作区的范围。在工作区内中间放一张桌子和数张椅子,让不受其它活动干扰的学生或有分心事物仍可学习的学生使用。第二张桌子则面向空白的墙壁,而且在地上贴上胶带,以标示工作时椅子应该放的位置。这是为较易分心且在没有工作时会游荡的学生设计的。第三种工作区是在两侧置隔物板,第三侧面对空白的墙壁。这是为易受他人活动影响且有干扰他人行为的学生设计的。每一个学生所需的结构都是经过个别评估与计划。当学生的表现越来越独立时,空间的结构便可一点一点地减少。
老师们在安排教室环境时应考量下列问题:
工作区域。
1有个人和团体的工作空间吗?
2工作区域安排在最不受干扰的地方吗?
3所有的工作区域都标示好了吗?学生都可以找得到自己的区域吗?
4有前后一贯的工作区域,让需要的学生来用吗?
5老师容易看到各工作区的活动吗?
有摆放学生已完成作品的地方吗?工作所需要的材料放置在中心地带且接近工作区域吗?
8学生能容易拿到材料,且能将他的材料标示清楚吗?
9游戏或休闲区是否尽可能地大?它们是否远离出口呢?
10这些区域是否远离学生在自由时间时不该去的区域和材料?
11这些区域的界线都很清楚吗?
12老师能够从教室中任何其它区域都看得到本区的情形吗?
13在游戏区或休闲区的架子上,夹杂着损坏或没人用的玩具吗?
时间表的安排。
一个老师必须要有一个教学架构,以便有效地教导孤独症学生。
两个学生与教师助理正在厨房从事烹饪活动。一个学生在休闲区的门闩上挂了一片地毯。另一个学生正在工作区独力地完成工作单上所列的活动,第五个学生则和老师一起做一些个别的数字作业。在他们的背后,一个定时器正在滴答滴答地计时,它的响声预示着有一场潜在的混乱要到来了,此时材料被拿走了、椅子移动了、老师的赞美与增强正在进行、指示学生、每个人都在动往新的区域,然后又要工作一段时间了。大家怎么知道要去那里,又要做些什么呢?老师们又怎么知道他负责的学生是谁呢?为什么一切都进行地那么顺利?毫无疑问地,这个教室的时间表是有目标的、清楚的、前后一致的,用以框出人、事、时、地的轮廓来。
时间表是孤独症学生所需要的教室结构之一。很多学生有序列记忆和组织时间的问题。接受性语言的困难也让这些学生很难了解他们该做些什么。除了在每天的固定时段给予学生说明与引导外,时间表也可以帮助学生组织和预测每天、每周的事件。这减少了因为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所带来的焦虑。除了可以用来知道某个时段会有什么活动外,时间表也可以帮助学生自己进行活动之间的转衔,因为时间表让他们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此外,主动性较差的学生从时间表上看到他们喜欢的活动就在后面,可能会较愿意完成较难或较害怕的工作。
通常教室中会同时使用两种类型的时间表。第一种是整体教室时间表,第二种是个别学生时间表。
整体时间表框出每天所有的事件,它并不规定学生要做些什么活动,但它告知整体性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等等。以下是一个中学教室典型的时间表:
8:30学生到达学校,放好私人东西,向人打招呼。
8:45工作1。
9:30工作2。
10:15休息。
10:30休闲、找朋友。
11:45准备午餐。
12:00午餐。
12:30户外游戏、体育。
1:00打扫自助餐厅桌椅和地板。
1:45工作3。
2:30放学。
这个时间表指出工作与非工作的时段。在工作时间时,学生和老师从事各式各样的活动,包括独立职前训练、个别的生活自理训练、其它学校工作。这些会反映在学生个别时间表中。除了校外教学、特别活动,或社区训练的安排外,整体时间表也可以当作一周的时间表。
整体时间表通常张贴在所有的人看得见并用得到的教室位置。通常会在学生刚到学校或在团体活动时,温习一遍时间表。这个时间表的型式可以是用写的,就像前面的例子。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看得懂文字时间表。所以,上例的时间表也可以用照片或图画来代表各项活动。例如:一张书桌或桌子的照片或图画可以用来取代「工作时间」这几个字。可以由上而下或由左至右将照片贴在一张大的海报纸上。
有了这个整体时间表,老师们就可以分配每天或每周的教学责任。用笔记板来夹时间表,老师就容易拿和也容易看。教师分配教学责任时,要考量:那些学生在小团体教学时表现较良好、那些学生较有独立的工作技巧、那些活动需要外来老师来带学生、那些学生有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两个老师(以及也要用时间表的义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教学责任及负责的对象。
历史。
结构化教育是1970年由ericschople创建的,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训练项目。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那州议会通过立法建立了自闭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教育部门该部门设在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该教育称结构化教育。
目前,“teacch”已成为自闭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和教育的代名词。teacch项目是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的一个公共卫生项目,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旨在改进自闭症和社交障碍儿童与家庭、亲人、社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项目。经过三十年的研究,teacch已成为一项对自闭症儿童治疗和教育非常有效的综合性教育措施。据统计,经过teacch训练的自闭症儿童中有47%可回归社会。
通过三十年的应用和研究,teacch已得到世界的认可,被认为建立和推动了儿童发育疾病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结构化教育的内容结构(structure)。
这个名词,最初是用于建筑学的,指将东西按一定的形式排列起来。
例如,一个园艺师在设计一个成功的花园时,必须采用结构化的概念,种子、植物必须以一定的组合形式来安排,既要考虑到各种植物对树荫、阳光和水的偏爱不同,又要系统地考虑彼此间的紧密关系。使用这种结构化的概念,既可使每种植物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又能弥补和避开各自的弱点。这样,植物就可长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结构化的概念也可适用于教育,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而弥补和避开其弱处。
结构化教育不同于感觉统合治疗或听觉统合治疗,它不是使用单一的技术或方法。teacch的主要目标是帮助自闭症患儿在长大成人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包括帮助他们理解周围世界,获得与人群交流的交往技巧,并教会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如何做出选择和决定。
teacch项目包括:诊断、评价、结构化教育、个体发育计划、社会技巧训练、职业训练、家庭和社区计划,以及父母训练和咨询。
个体发育计划必须根据孩子的成熟度、进步情况而不断修改。定期对个体的能力和潜力进行评价(注意不是评价缺陷)。
对自闭症患儿的评价称pep(psycho-educationalprofile),其实是心理教育剖面图,可以发现自闭症患儿的技能在哪个区域还没有达到,哪个区域已经达到。将这些评价结果融入到个体发育计划中去。
teacch在不断改进各种训练方法,挑战一些旧的观念和治疗方法,增加新的研究成果。
2、结构化教育的模式结构化程序。
在应用结构化的概念去训练自闭症儿童以前,有必要对自闭症儿童的一些缺陷重新理解一下。过去对自闭症儿童的一些表现仅观察外表,并没有深刻理解导致这些表现的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自闭症患者回归社会,许多患者将他们患病时的感受用文字叙述了出来,形成了西方所谓的“自闭文化”,从而为改进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众所周知,语言接受困难和缺乏基本的交流语言是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之一。由于自闭症儿童对语言不能理解,不能表达他们的基本要求,别人不知道他们是累了,热了,还是饿了,他们只能代之以发脾气或攻击行为。
他们的逻辑记忆很差,不能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序地排列起来,即使是他们熟悉的事物。
他们感到熟悉的动作和舒适,因而不愿意去学习新的动作和日常规范。这也是他们出现刻板行为和不愿意改变环境的原因之一。
多数患儿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理解和接受科学规律,导致别人的另眼相看和自身自闭,由于他们缺乏社交能力,使他们可能毫无理由地取悦别人或对表扬无反应,这些原因使自闭症患儿看上去对学习有抵触。
对感觉输入的高敏感也是自闭症患儿出现不安、暴燥等行为的原因之一,也妨碍了对学习技能的掌握。
因此如何针对学生的理解水平、接受水平来设置训练计划,如何应用结构化这一概念去安排课程,以期有效地训练自闭症儿童。根据他们对结构化教育的需求进行训练,是自闭症儿童成功获得学习经验的第一步。
结构化教育对于行为问题的发生不采取直接的干预措施,而是寻找其发生的原因,譬如焦虑,当训练自闭症患儿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后,他们的焦虑就会减轻;训练了他们与人交往,对人理解,理解别人的要求,表达自己的要求时,许多行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结构化固然重要,但关键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个体化,只具结构化和组织性,而无个体特征的教育是不能成功的。
教学环境结构化。
教室的布局对自闭症患儿学习经验的获得至关重要。家具的排列,区域的划分合理与否,或帮助了患儿的独立功能和认识的发展,和对规则及限制的服从,或妨碍了患儿这些功能的发展。
教学环境的结构化让自闭症患儿从视觉感受上得到帮助,也帮助他们在学习时安静,减少情绪反应,理解教学的程序,独立完成学习目标,使训练更加有效。
教学环境结构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教室的组织,家具、物品(教具)的布置教室的大小,与其他教室的毗邻关系,电源数与位置,洗手间的位置,灯光,墙画,家具的特征都是需要考虑的。
太小的教室或没有贮存间的教室会使患儿感到不舒服,洗手间不应离教室过远,这样可使教师将精力放在课堂内容和结构化学习上,而不必经常提醒学生洗手间的方向。学生的桌子最好面向白墙,以避免干扰,家具的尺寸最好与孩子的年龄相适应。
环境区分。
明确划分各种活动区域。在游戏区,工作区,点心区,转换区都设出明确的界限,使患儿明确每个区域的功能。
工作区不要面对镜子或窗户,可用柜子围起来,使工作材料易于得到,也不要设计在门口,以减少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游戏区铺地毯,使患儿看到地毯就知道是玩耍的地方。
根据自闭症患儿功能的高低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好坏,来确定区域和界限的多少,以便更好地引导。
应注意要保证既有独自工作的场所,又有集体工作的区域。每个区域有明确的标志,使孩子能迅速找到。教师必须要能很容易观察到每个工作区域,物品摆放要接近工作区,游戏区要足够大,并远离出入口等等。
作息时间结构化。
作息时间结构化也是结构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多数自闭症患儿不能很好地连续记忆和组织时间,语言理解障碍也使患儿不知该做什么。因此除了指导他们在每天一定时间内学习以外,作息时间表可以帮助他们组织时间,进而预先安排一天或一周的事务,也可以帮助患儿主动地由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时间表让他们知道下来该到哪去,该做什么,对那些不愿离开的孩子,也可让他们知道下来的活动更有趣。
通常设计两种时间表,一种是整体的(集体的)作息时间表,一种是每一个学生的时间表。
集体作息时间表包括:学生到达时间,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吃饭时间,外出玩耍时间等。
作息时间视觉化。
用视觉图卡来表示作息时间,如工作时间画上桌子,吃饭时间画上餐具等。
作息时间个体化。
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理解力,控制力等等再具体化。
注意一定要明确提示让孩子做何种工作用语言,也可以不用语言,但一定是在患儿理解的水平上。语言指示要用最简练的,如不要说:“我想让你把这些豆子放在瓶子里,如果你放进去了,你就可以去游戏区选择你喜欢的玩具玩耍”。而要说:“先把豆子放进去,然后去玩”。同时,语言指示一定要伴有手势,使孩子更好理解,这不一定要建立目光接触,有些孩子对姿势语言和声音反应良好。也可使用视觉卡片、图片或实物。
明确指示做多少可以向患儿展示完成后的图片来说明要他们做到什么程度,做多少,了解完成的概念及教师的期望。卡片放在右侧,完成的顺序由左向右。卡片不能画得很复杂,要让孩子易于理解。要有完成工作袋,让孩子将完成的物品放入其中。
工作组织结构化。
根据自闭症患儿各自的能力,安排一定的训练内容。
视觉结构或视觉线索,要自始至终地出现在任何一个活动场所。
用视觉卡片标识活动区域,定作息时间表,告诉学生完成的工作,寻找信息等,这样可以使得训练工作更易进行,训练效果更好。
梯层教育法。
分为三层。
(3)第三梯层:更高一层的对话式活动,更有意义,参与后能获益的活动。
具体步骤。
(1)教会他们怎样加入到小组中去,用摇铃的方式和其他人打招呼;。
(4)将歌词用图片展示出来。也有些自闭症患儿对字母和文字感兴趣;。
(5)使用视觉线索。每一首歌的呈现必须伴随实物、图片、字母卡或韵文;。
(7)第二梯层的活动继续进行,是在更好的语言水平上。小组可以根据需要分很多层次。助手随时将需要离开的孩子带到独立的工作区或其他结构化的活动中去。
注意:。
a.歌曲的趣味性,孩子喜欢,老师喜欢。
b.将小组活动的顺序列表挂出。如在一块长板上,挂上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视觉线索,实物,图片、字卡。根据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将挂件取下。
c.必须确定当小组活动将结束时,有显示下一个活动出现的线索,并保证孩子顺利进入下一个活动安排。
总之,teacch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训练项目,它需要专业人士、教师,以及社区的共同参与.
自闭症与结构化教学【第四篇】
历史结构化教育是1970年由ericschople创建的,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训练项目。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那州议会通过立法建立了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教育部门该部门设在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该教育称结构化教育。
目前,“teacch”已成为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和教育的代名词。teacch项目是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的一个公共卫生项目,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旨在改进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与家庭、亲人、社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项目。经过三十年的研究,teacch已成为一项对孤独症儿童治疗和教育非常有效的综合性教育措施。据统计,经过teacch训练的孤独症儿童中有47%可回归社会。
该教育项目曾获得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成就金奖,被认为是一种杰出的服务、训练和研究模式。
美国有45个州,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已开始进行结构化教育,包括美国、英国、丹麦、瑞典、法国、比利时、冰岛、巴西、新加坡、沙特、科威特、俄罗斯、波兰和我国的台湾、香港等。
通过三十年的应用和研究,teacch已得到世界的认可,被认为建立和推动了儿童发育疾病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结构化教育的内容结构(structure)。
这个名词,最初是用于建筑学的,指将东西按一定的形式排列起来。
例如,一个园艺师在设计一个成功的花园时,必须采用结构化的概念,种子、植物必须以一定的组合形式来安排,既要考虑到各种植物对树荫、阳光和水的偏爱不同,又要系统地考虑彼此间的紧密关系。使用这种结构化的概念,既可使每种植物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又能弥补和避开各自的弱点。这样,植物就可长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结构化的概念也可适用于教育,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而弥补和避开其弱处。
结构化教育不同于感觉统合治疗或听觉统合治疗,它不是使用单一的技术或方法。teacch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孤独症患儿在长大成人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包括帮助他们理解周围世界,获得与人群交流的交往技巧,并教会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如何做出选择和决定。
teacch项目包括:诊断、评价、结构化教育、个体发育计划、社会技巧训练、职业训练、家庭和社区计划,以及父母训练和咨询。
个体发育计划必须根据孩子的成熟度、进步情况而不断修改。定期对个体的能力和潜力进行评价(注意不是评价缺陷)。
对孤独症患儿的评价称pep(psycho-educationalprofile),其实是心理教育剖面图,可以发现孤独症患儿的技能在哪个区域还没有达到,哪个区域已经达到。将这些评价结果融入到个体发育计划中去。
teacch在不断改进各种训练方法,挑战一些旧的观念和治疗方法,增加新的研究成果。
的特点。
个性化原则是结构化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个性化原则强调治疗中心是个体,在孤独症患儿现有的技能和兴趣上建立广泛的干预计划。用评价来了解孤独症患儿,不管其严重程度如何,功能高低,作为个体来对待,制定计划时因人而异。每人有适合自己的一套训练教育计划。
个性化原则非常重要,不是在评价患儿个人兴趣、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制定的干预计划,最后是不会成功的。
父母参与式。
将孤独症患儿的父母作为治疗的合作者,参考他们对孩子的理解、看法,对父母进行咨询、培训,让父母也变为治疗者。
覆盖面广。
teacch对任何型式的孤独症都可训练,从婴儿孤独症到成人孤独症,从低功能孤独症到高功能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
适用性强。
不仅在美国适用,从三十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同样也广泛适用于其他国家,目前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在使用。
反应性好。
几乎所有参加训练的孤独症患儿都能很高兴地参与到训练中来,并能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能力。
在应用结构化的概念去训练孤独症儿童以前,有必要对孤独症儿童的一些缺陷重新理解一下。过去对孤独症儿童的一些表现仅观察外表,并没有深刻理解导致这些表现的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孤独症患者回归社会,许多患者将他们患病时的感受用文字叙述了出来,形成了西方所谓的“孤独文化”,从而为改进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众所周知,语言接受困难和缺乏基本的交流语言是孤独症儿童的特点之一。由于孤独症儿童对语言不能理解,不能表达他们的基本要求,别人不知道他们是累了,热了,还是饿了,他们只能代之以发脾气或攻击行为。
他们的逻辑记忆很差,不能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序地排列起来,即使是他们熟悉的事物。
他们感到熟悉的动作和舒适,因而不愿意去学习新的动作和日常规范。这也是他们出现刻板行为和不愿意改变环境的原因之一。
多数患儿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理解和接受科学规律,导致别人的另眼相看和自身孤独,由于他们缺乏社交能力,使他们可能毫无理由地取悦别人或对表扬无反应,这些原因使孤独症患儿看上去对学习有抵触。
对感觉输入的高敏感也是孤独症患儿出现不安、暴燥等行为的原因之一,也妨碍了对学习技能的掌握。
因此如何针对学生的理解水平、接受水平来设置训练计划,如何应用结构化这一概念去安排课程,以期有效地训练孤独症儿童。根据他们对结构化教育的需求进行训练,是孤独症儿童成功获得学习经验的第一步。
结构化教育对于行为问题的发生不采取直接的干预措施,而是寻找其发生的原因,譬如焦虑,当训练孤独症患儿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后,他们的焦虑就会减轻;训练了他们与人交往,对人理解,理解别人的要求,表达自己的要求时,许多行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结构化固然重要,但关键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个体化,只具结构化和组织性,而无个体特征的教育是不能成功的。
教室的布局对孤独症患儿学习经验的获得至关重要。家具的排列,区域的划分合理与否,或帮助了患儿的独立功能和认识的发展,和对规则及限制的服从,或妨碍了患儿这些功能的发展。
教学环境的结构化让孤独症患儿从视觉感受上得到帮助,也帮助他们在学习时安静,减少情绪反应,理解教学的程序,独立完成学习目标,使训练更加有效。
教学环境结构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教室的组织,家具、物品(教具)的布置教室的大小,与其他教室的毗邻关系,电源数与位置,洗手间的位置,灯光,墙画,家具的特征都是需要考虑的。
太小的教室或没有贮存间的教室会使患儿感到不舒服,洗手间不应离教室过远,这样可使教师将精力放在课堂内容和结构化学习上,而不必经常提醒学生洗手间的方向。学生的桌子最好面向白墙,以避免干扰,家具的尺寸最好与孩子的年龄相适应。
环境区分。
明确划分各种活动区域。在游戏区,工作区,点心区,转换区都设出明确的界限,使患儿明确每个区域的功能。
工作区不要面对镜子或窗户,可用柜子围起来,使工作材料易于得到,也不要设计在门口,以减少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游戏区铺地毯,使患儿看到地毯就知道是玩耍的地方。
根据孤独症患儿功能的高低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好坏,来确定区域和界限的多少,以便更好地引导。
应注意要保证既有独自工作的场所,又有集体工作的区域。每个区域有明确的标志,使孩子能迅速找到。教师必须要能很容易观察到每个工作区域,物品摆放要接近工作区,游戏区要足够大,并远离出入口等等。
作息时间结构化也是结构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多数孤独症患儿不能很好地连续记忆和组织时间,语言理解障碍也使患儿不知该做什么。因此除了指导他们在每天一定时间内学习以外,作息时间表可以帮助他们组织时间,进而预先安排一天或一周的事务,也可以帮助患儿主动地由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时间表让他们知道下来该到哪去,该做什么,对那些不愿离开的孩子,也可让他们知道下来的活动更有趣。
通常设计两种时间表,一种是整体的(集体的)作息时间表,一种是每一个学生的时间表。
集体作息时间表包括:学生到达时间,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吃饭时间,外出玩耍时间等。
作息时间视觉化。
用视觉图卡来表示作息时间,如工作时间画上桌子,吃饭时间画上餐具等。
作息时间个体化。
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理解力,控制力等等再具体化。
注意一定要明确提示让孩子做何种工作用语言,也可以不用语言,但一定是在患儿理解的水平上。语言指示要用最简练的,如不要说:“我想让你把这些豆子放在瓶子里,如果你放进去了,你就可以去游戏区选择你喜欢的玩具玩耍”。而要说:“先把豆子放进去,然后去玩”。同时,语言指示一定要伴有手势,使孩子更好理解,这不一定要建立目光接触,有些孩子对姿势语言和声音反应良好。也可使用视觉卡片、图片或实物。
明确指示做多少可以向患儿展示完成后的图片来说明要他们做到什么程度,做多少,了解完成的概念及教师的期望。卡片放在右侧,完成的顺序由左向右。卡片不能画得很复杂,要让孩子易于理解。要有完成工作袋,让孩子将完成的物品放入其中。
工作组织结构化。
根据孤独症患儿各自的能力,安排一定的训练内容。
视觉结构或视觉线索,要自始至终地出现在任何一个活动场所。
用视觉卡片标识活动区域,定作息时间表,告诉学生完成的工作,寻找信息等,这样可以使得训练工作更易进行,训练效果更好。
梯层教育法。
分为三层。
(3)第三梯层:更高一层的对话式活动,更有意义,参与后能获益的活动。
具体步骤。
(1)教会他们怎样加入到小组中去,用摇铃的方式和其他人打招呼;。
(4)将歌词用图片展示出来。也有些孤独症患儿对字母和文字感兴趣;。
(5)使用视觉线索。每一首歌的呈现必须伴随实物、图片、字母卡或韵文;。
(7)第二梯层的活动继续进行,是在更好的语言水平上。小组可以根据需要分很多层次。助手随时将需要离开的孩子带到独立的工作区或其他结构化的活动中去。
注意:。
a.歌曲的趣味性,孩子喜欢,老师喜欢。
b.将小组活动的顺序列表挂出。如在一块长板上,挂上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视觉线索,实物,图片、字卡。根据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将挂件取下。
c.必须确定当小组活动将结束时,有显示下一个活动出现的线索,并保证孩子顺利进入下一个活动安排。
在探讨如何在教室使用结构,以安排一个成功的学习经验之前,先简短地谈一谈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如何导致结构的需求将有所助益。
接受性语言的困难是孤独症学生的特征之一。常会发现学生不了解别人所说的话,但老师却认为他懂。于是发生攻击性行为,不然就是缺乏主动。除了发脾气或攻击行为外,他也许缺乏必需的语言进行适切的表达,所以老师不知道他是累了、饿了、做完了、热了或者无聊。
他的序列记忆也可能很差,所以记不住熟悉事件发生的顺序,或不能确定事件将在何时发生。他通常对熟悉的活动较为安心,且会抗拒学习新的事物或新的例行活动。他们常不能安排或控制自己的行为,且不了解或没有意识到社会规范,造成他们用不适当的方式来引起他人注意,或宁可自己一人独处。因为与社会缺乏关联,他很可能对取悦别人或赞美没有反应,结果似乎是在抗拒学习。对感官刺激的过分敏感,也常会引起困扰人的行为。容易分心以及时间意识与安排时间能力的缺乏,也常会妨碍学习。
依照学生的理解力来安排教室及其它学习环境,有助于这些问题和无效学习情境的减少与缓和。
这章节讨论结构化教学的特性,已经证明它对各种年龄的孤独症学生非常有用,这些特性包括空间环境的组织,时间的安排和教学方法。个别化是有效地利用这些特性的关键。除非个别学生的长处及需求在计划时就考虑进去,否则即使教室的空间与时间的安排都很好,学生也不一定受益。除非老师先评量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型态,否则他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发挥功效,例如提示及增强。
空间组织。
老师应该要先把教室教给孤独症学生,才能有效教导他们。
在规划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经验时,教室的空间设计是重要考量之一。即使教室家俱的摆设都可能有助于或有碍于学生的独立,以及对规则、限制的认知及遵守。要将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缺陷牢记在心,才能有效地组织与规划教室的空间环境。很多孤独症学生有组织能力上的问题,不知道要去哪里,也不知道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因为接受性语言的困难,他们常不了解规则或指令,结构化的环境提供他们视觉上的线索去了解规则与指令。有些孤独症学生容易因外界事物而分心,老师们需将环境结构化,让环境较不会令人分心。
在规划一个特定的空间环境前,老师应先思考一下一般性的教室环境。如果教室中有其它问题,好的空间结构也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在学校,老师通常不能选择她的教室。但如果有选择权的话,应注意的教室特征有:教室的大小、附近的班级及学生、电源插座的数量及距离、最近厕所的位置、光线、会令人分心的墙壁及固定不动物体的特征。
有些不适切的教室特性可以忽视或加以调整,但某些情况是要改变的。有多重出口的教室(尤其是通到外面的出口)不适合会乱跑的学生。中学生教室也不应该安排在幼儿园里。因为不能提供学生社交互动的机会,且必然会对较大较长的学生贴上卷标。如果教室太小或没有足够的储藏空间,会令人不舒服;永远会有东西挡在路中间,不然做事时总是碍手碍脚。这样的环境无法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洗手间的位置是一个非常优先的考量。
一个正在训练学生如厕的老师,决不愿意每次如厕时长途跋涉。如果有其它选择的话,即使学生有独立如厕的能力,也不要把珍贵的时间浪费在来回洗手间上。一旦老师落脚在某间教室,他便准备好要依据教学重点与教学内容,来安排学习与训练区域。要有专门的区域让学生能学习特定的技能;要将区域画出清楚的界线;而且要让学生容易拿得到学习材料,这可以帮助学生知道应身处何处,应何处拿取学习材料。这样,老师便不需要一再提醒他们,也不需要一再重复指令,这可减少教室中的语言困惑。虽然如此,每个班级和学生需要的结构程度不同;功能较低的学生及自我控制较差的学生比高功能者需要更高度的结构、更多的规范限制、更多的界限和更多的线索。
幼小学生的老师则要安排游戏学习区、个别教学区、独立工作区、点心区和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区。也许需要一个团体活动区或一个特定的区域来发展学生的职前能力。年纪较大学生的教室会有休闲区,工作区,家事技能区、生活自理区、清洁区,和个别教学区。很多教室需要用隔离区,可让某些学生离开令其分心及刺激他的地方,以再度取得部分的自我控制。所有的教室都需要一个可放学生自己东西的地方,可以是小格子、或可上锁的柜子、或特别的盒子。老师的书桌或工作区亦应有一席之地。
规划安排教室各个区域可从自然的摆设开始,例如:工作区域就不适合安排在会令学生分心的镜子或窗户旁,如果真的无法避免,可用窗帘或纸板贴在窗户上,以减少分心情形。此外,将工作区安排在书架或储藏柜旁,学生便能轻易拿到工作材料。工作区最好设立在嵌入式柜子旁,学生可以很容易拿到材料。空白墙壁周围也是设立工作区的好地方。学生的桌子面对空白的墙壁可以降低分心的程度。重要的是,教室桌椅应适合学生的年龄大小,让他们可以轻易地、舒服地完成工作。一些学生单独工作的地方最好是不要靠近出口,如游戏区或休闲区,老师们便不用担心学生会跑出教室。地毯、书架、隔间、贴在地上的胶带和桌椅都可以用来当清楚的界线。例如,地毯区可以用来当作休闲区,下课时间学生不能在其它区域玩。摆满材料的书架或二至三个长桌也可用来当作工作区的界线,当学生去拿工作区的材料时,便可以坐在那里工作。另外,老师将要丢掉的地毯铺在洗手台前,可让他们知道洗手或洗碗盘时该站在哪里。
用具及材料也应该要依照学生的理解水平来加以清楚地标示和安排。有些教具只有老师能够使用,有些则不能在游戏或休闲时使用。图片、颜色、数字等都能帮助学生标示,可协助学生拿取材料及归还。
当老师在规划安排教室空间结构时,考虑学生的个别需求是很重要的。可由教室中结构不同的三种工作区来说明个别化。在工作区域两边安置装满工作材料的架子,这样可以界定工作区的范围。在工作区内中间放一张桌子和数张椅子,让不受其它活动干扰的学生或有分心事物仍可学习的学生使用。第二张桌子则面向空白的墙壁,而且在地上贴上胶带,以标示工作时椅子应该放的位置。这是为较易分心且在没有工作时会游荡的学生设计的。第三种工作区是在两侧置隔物板,第三侧面对空白的墙壁。这是为易受他人活动影响且有干扰他人行为的学生设计的。每一个学生所需的结构都是经过个别评估与计划。当学生的表现越来越独立时,空间的结构便可一点一点地减少。
老师们在安排教室环境时应考量下列问题:
工作区域。
1有个人和团体的工作空间吗?
2工作区域安排在最不受干扰的地方吗?
3所有的工作区域都标示好了吗?学生都可以找得到自己的区域吗?
4有前后一贯的工作区域,让需要的学生来用吗?
5老师容易看到各工作区的活动吗?
有摆放学生已完成作品的地方吗?工作所需要的材料放置在中心地带且接近工作区域吗?
8学生能容易拿到材料,且能将他的材料标示清楚吗?
9游戏或休闲区是否尽可能地大?它们是否远离出口呢?
10这些区域是否远离学生在自由时间时不该去的区域和材料?
11这些区域的界线都很清楚吗?
12老师能够从教室中任何其它区域都看得到本区的情形吗?
13在游戏区或休闲区的架子上,夹杂着损坏或没人用的玩具吗?
时间表的安排。
一个老师必须要有一个教学架构,以便有效地教导孤独症学生。
两个学生与教师助理正在厨房从事烹饪活动。一个学生在休闲区的门闩上挂了一片地毯。另一个学生正在工作区独力地完成工作单上所列的活动,第五个学生则和老师一起做一些个别的数字作业。在他们的背后,一个定时器正在滴答滴答地计时,它的响声预示着有一场潜在的混乱要到来了,此时材料被拿走了、椅子移动了、老师的赞美与增强正在进行、指示学生、每个人都在动往新的区域,然后又要工作一段时间了。大家怎么知道要去那里,又要做些什么呢?老师们又怎么知道他负责的学生是谁呢?为什么一切都进行地那么顺利?毫无疑问地,这个教室的时间表是有目标的、清楚的、前后一致的,用以框出人、事、时、地的轮廓来。
时间表是孤独症学生所需要的教室结构之一。很多学生有序列记忆和组织时间的问题。接受性语言的困难也让这些学生很难了解他们该做些什么。除了在每天的固定时段给予学生说明与引导外,时间表也可以帮助学生组织和预测每天、每周的事件。这减少了因为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所带来的焦虑。除了可以用来知道某个时段会有什么活动外,时间表也可以帮助学生自己进行活动之间的转衔,因为时间表让他们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此外,主动性较差的学生从时间表上看到他们喜欢的活动就在后面,可能会较愿意完成较难或较害怕的工作。
通常教室中会同时使用两种类型的时间表。第一种是整体教室时间表,第二种是个别学生时间表。
整体时间表框出每天所有的事件,它并不规定学生要做些什么活动,但它告知整体性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等等。以下是一个中学教室典型的时间表:
8:30学生到达学校,放好私人东西,向人打招呼。
8:45工作1。
9:30工作2。
10:15休息。
10:30休闲、找朋友。
11:45准备午餐。
12:00午餐。
12:30户外游戏、体育。
1:00打扫自助餐厅桌椅和地板。
1:45工作3。
2:30放学。
这个时间表指出工作与非工作的时段。在工作时间时,学生和老师从事各式各样的活动,包括独立职前训练、个别的生活自理训练、其它学校工作。这些会反映在学生个别时间表中。除了校外教学、特别活动,或社区训练的安排外,整体时间表也可以当作一周的时间表。
整体时间表通常张贴在所有的人看得见并用得到的教室位置。通常会在学生刚到学校或在团体活动时,温习一遍时间表。这个时间表的型式可以是用写的,就像前面的例子。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看得懂文字时间表。所以,上例的时间表也可以用照片或图画来代表各项活动。例如:一张书桌或桌子的照片或图画可以用来取代「工作时间」这几个字。可以由上而下或由左至右将照片贴在一张大的海报纸上。
有了这个整体时间表,老师们就可以分配每天或每周的教学责任。用笔记板来夹时间表,老师就容易拿和也容易看。教师分配教学责任时,要考量:那些学生在小团体教学时表现较良好、那些学生较有独立的工作技巧、那些活动需要外来老师来带学生、那些学生有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两个老师(以及也要用时间表的义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教学责任及负责的对象。
历史。
结构化教育是1970年由ericschople创建的,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训练项目。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那州议会通过立法建立了自闭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教育部门该部门设在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该教育称结构化教育。
目前,“teacch”已成为自闭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和教育的代名词。teacch项目是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的一个公共卫生项目,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旨在改进自闭症和社交障碍儿童与家庭、亲人、社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项目。经过三十年的研究,teacch已成为一项对自闭症儿童治疗和教育非常有效的综合性教育措施。据统计,经过teacch训练的自闭症儿童中有47%可回归社会。
通过三十年的应用和研究,teacch已得到世界的认可,被认为建立和推动了儿童发育疾病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结构化教育的内容结构(structure)。
这个名词,最初是用于建筑学的,指将东西按一定的形式排列起来。
例如,一个园艺师在设计一个成功的花园时,必须采用结构化的概念,种子、植物必须以一定的组合形式来安排,既要考虑到各种植物对树荫、阳光和水的偏爱不同,又要系统地考虑彼此间的紧密关系。使用这种结构化的概念,既可使每种植物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又能弥补和避开各自的弱点。这样,植物就可长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结构化的概念也可适用于教育,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而弥补和避开其弱处。
结构化教育不同于感觉统合治疗或听觉统合治疗,它不是使用单一的技术或方法。teacch的主要目标是帮助自闭症患儿在长大成人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包括帮助他们理解周围世界,获得与人群交流的交往技巧,并教会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如何做出选择和决定。
teacch项目包括:诊断、评价、结构化教育、个体发育计划、社会技巧训练、职业训练、家庭和社区计划,以及父母训练和咨询。
个体发育计划必须根据孩子的成熟度、进步情况而不断修改。定期对个体的能力和潜力进行评价(注意不是评价缺陷)。
对自闭症患儿的评价称pep(psycho-educationalprofile),其实是心理教育剖面图,可以发现自闭症患儿的技能在哪个区域还没有达到,哪个区域已经达到。将这些评价结果融入到个体发育计划中去。
teacch在不断改进各种训练方法,挑战一些旧的观念和治疗方法,增加新的研究成果。
2、结构化教育的模式结构化程序。
在应用结构化的概念去训练自闭症儿童以前,有必要对自闭症儿童的一些缺陷重新理解一下。过去对自闭症儿童的一些表现仅观察外表,并没有深刻理解导致这些表现的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自闭症患者回归社会,许多患者将他们患病时的感受用文字叙述了出来,形成了西方所谓的“自闭文化”,从而为改进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众所周知,语言接受困难和缺乏基本的交流语言是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之一。由于自闭症儿童对语言不能理解,不能表达他们的基本要求,别人不知道他们是累了,热了,还是饿了,他们只能代之以发脾气或攻击行为。
他们的逻辑记忆很差,不能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序地排列起来,即使是他们熟悉的事物。
他们感到熟悉的动作和舒适,因而不愿意去学习新的动作和日常规范。这也是他们出现刻板行为和不愿意改变环境的原因之一。
多数患儿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理解和接受科学规律,导致别人的另眼相看和自身自闭,由于他们缺乏社交能力,使他们可能毫无理由地取悦别人或对表扬无反应,这些原因使自闭症患儿看上去对学习有抵触。
对感觉输入的高敏感也是自闭症患儿出现不安、暴燥等行为的原因之一,也妨碍了对学习技能的掌握。
因此如何针对学生的理解水平、接受水平来设置训练计划,如何应用结构化这一概念去安排课程,以期有效地训练自闭症儿童。根据他们对结构化教育的需求进行训练,是自闭症儿童成功获得学习经验的第一步。
结构化教育对于行为问题的发生不采取直接的干预措施,而是寻找其发生的原因,譬如焦虑,当训练自闭症患儿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后,他们的焦虑就会减轻;训练了他们与人交往,对人理解,理解别人的要求,表达自己的要求时,许多行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结构化固然重要,但关键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个体化,只具结构化和组织性,而无个体特征的教育是不能成功的。
教室的布局对自闭症患儿学习经验的获得至关重要。家具的排列,区域的划分合理与否,或帮助了患儿的独立功能和认识的发展,和对规则及限制的服从,或妨碍了患儿这些功能的发展。
教学环境的结构化让自闭症患儿从视觉感受上得到帮助,也帮助他们在学习时安静,减少情绪反应,理解教学的程序,独立完成学习目标,使训练更加有效。
教学环境结构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教室的组织,家具、物品(教具)的布置教室的大小,与其他教室的毗邻关系,电源数与位置,洗手间的位置,灯光,墙画,家具的特征都是需要考虑的。
太小的教室或没有贮存间的教室会使患儿感到不舒服,洗手间不应离教室过远,这样可使教师将精力放在课堂内容和结构化学习上,而不必经常提醒学生洗手间的方向。学生的桌子最好面向白墙,以避免干扰,家具的尺寸最好与孩子的年龄相适应。
环境区分。
明确划分各种活动区域。在游戏区,工作区,点心区,转换区都设出明确的界限,使患儿明确每个区域的功能。
工作区不要面对镜子或窗户,可用柜子围起来,使工作材料易于得到,也不要设计在门口,以减少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游戏区铺地毯,使患儿看到地毯就知道是玩耍的地方。
根据自闭症患儿功能的高低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好坏,来确定区域和界限的多少,以便更好地引导。
应注意要保证既有独自工作的场所,又有集体工作的区域。每个区域有明确的标志,使孩子能迅速找到。教师必须要能很容易观察到每个工作区域,物品摆放要接近工作区,游戏区要足够大,并远离出入口等等。
作息时间结构化也是结构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多数自闭症患儿不能很好地连续记忆和组织时间,语言理解障碍也使患儿不知该做什么。因此除了指导他们在每天一定时间内学习以外,作息时间表可以帮助他们组织时间,进而预先安排一天或一周的事务,也可以帮助患儿主动地由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时间表让他们知道下来该到哪去,该做什么,对那些不愿离开的孩子,也可让他们知道下来的活动更有趣。
通常设计两种时间表,一种是整体的(集体的)作息时间表,一种是每一个学生的时间表。
集体作息时间表包括:学生到达时间,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吃饭时间,外出玩耍时间等。
作息时间视觉化。
用视觉图卡来表示作息时间,如工作时间画上桌子,吃饭时间画上餐具等。
作息时间个体化。
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理解力,控制力等等再具体化。
注意一定要明确提示让孩子做何种工作用语言,也可以不用语言,但一定是在患儿理解的水平上。语言指示要用最简练的,如不要说:“我想让你把这些豆子放在瓶子里,如果你放进去了,你就可以去游戏区选择你喜欢的玩具玩耍”。而要说:“先把豆子放进去,然后去玩”。同时,语言指示一定要伴有手势,使孩子更好理解,这不一定要建立目光接触,有些孩子对姿势语言和声音反应良好。也可使用视觉卡片、图片或实物。
明确指示做多少可以向患儿展示完成后的图片来说明要他们做到什么程度,做多少,了解完成的概念及教师的期望。卡片放在右侧,完成的顺序由左向右。卡片不能画得很复杂,要让孩子易于理解。要有完成工作袋,让孩子将完成的物品放入其中。
工作组织结构化。
根据自闭症患儿各自的能力,安排一定的训练内容。
视觉结构或视觉线索,要自始至终地出现在任何一个活动场所。
用视觉卡片标识活动区域,定作息时间表,告诉学生完成的工作,寻找信息等,这样可以使得训练工作更易进行,训练效果更好。
梯层教育法。
分为三层。
(3)第三梯层:更高一层的对话式活动,更有意义,参与后能获益的活动。
具体步骤。
(1)教会他们怎样加入到小组中去,用摇铃的方式和其他人打招呼;。
(4)将歌词用图片展示出来。也有些自闭症患儿对字母和文字感兴趣;。
(5)使用视觉线索。每一首歌的呈现必须伴随实物、图片、字母卡或韵文;。
(7)第二梯层的活动继续进行,是在更好的语言水平上。小组可以根据需要分很多层次。助手随时将需要离开的孩子带到独立的工作区或其他结构化的活动中去。
注意:。
a.歌曲的趣味性,孩子喜欢,老师喜欢。
b.将小组活动的顺序列表挂出。如在一块长板上,挂上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视觉线索,实物,图片、字卡。根据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将挂件取下。
c.必须确定当小组活动将结束时,有显示下一个活动出现的线索,并保证孩子顺利进入下一个活动安排。
总之,teacch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训练项目,它需要专业人士、教师,以及社区的共同参与.
自闭症行为教学【第五篇】
杨静雪。
一、什么是社交。
社交就是建立社会或团体内共同认许的行为,及与别人相处的技巧。社交可以包括两方面:第一,能够建立正面的、社会接受的行为;第二,减少问题行为(即异常行为)的产生。
二、自闭症儿童社交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增进自闭症儿童与别人相处的技巧,包括学习认识自己、发展自主行为、处理人际关系等;提高自闭症儿童在其他学习范围中的能力;学习不应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某段时间或某一节课,应在任何时间或进行任何活动时同时学习。
三、社交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作用。
儿童恰当的社交表现能为别人重视、接纳,由此可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质素。同时,社交技巧亦有助自闭症人士适应成人生活,如:独立能力、工作能力及表现出责任感。
四、社交训练情景设置。
(一).提高接纳亲近的程度。
1.与人接触:玩接触身体游戏,亲吻别人。
2.与物件接触:引导儿童把弄玩具。
3.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亲近:a)训练者观察自闭症儿童较容易与哪些人接触及接触身体的部位是哪些,然后让儿童慢慢适应,再逐渐接触不同的人及身体的不同部位。b)亦可观察儿童较容易接受什么物件,并由这些物件开始进行训练,当他完全接纳后,便逐渐让他接触至其他物体。
(二)建立自闭症儿童适当地运用物件及身体的技巧。
1.增强操作物件的技巧:摇木马、推车。
2.增强遵从简单的游戏规则的意识:轮候推车、叠积木、捉迷藏。
3.增强参与假想式游戏的能力:协助照顾洋娃娃的日常起居、假装手偶作对话、儿童自行扮演另一人物或物件(扮医生、扮树)或是演出简单的短剧。
4.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指示下协助成人做简单的工作(丢废纸),进而按口头、标志或文字批示完成一连串工作(收拾玩具、抹桌子、摆放食具等)。
(三)引发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的能力:
1.营造儿童喜欢的环境,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在[摇动游戏]中,当儿童玩得兴奋时突然停止,待他提出要求后才继续摇动。2.制造自闭症儿童需要别人协助的情景,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把儿童喜欢的食物放在很难拧开的瓶中,让他要求别人协助。3.在游戏中轮流进行某活动:轮流寻找躲藏的人。4.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他跟别人沟通的技巧:接听电话。
(四)建立适当的社交反应:
1.以动作回应别人的要求:注视别人、在要求下亲吻别人。2.用话语回应别人:能有礼地道谢。
3.明白别人的需要,并做出适当回应:知道别人感到寒冷便把衣服拿给他。
4.在游戏规则下回应别人:按规则轮候玩游戏。
5.能独立工作:a)在口头指示下,完成工作:按指示为他人丢废纸。b)在文字指示下,完成工作:按文字的指示完成某些项目,像[书屋]、[收拾玩具]等。c)在环境提示下,完成工作:下课时便抹桌子、进膳前便放食具。
(五)减少妨碍自闭症儿童发展的情形:
1.如果因为环境混乱以致自闭症儿童无法有效地学习,便须找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如:更清楚的视觉安排,让儿童明白环境对他的要求,以获得较佳学习效果。
2.如果改善了环境安排也不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学习效果,便要观察儿童感觉统合是否有问题,可咨询职业治疗师,共同商讨改善儿童因未能组织感觉刺激而妨碍学习的方法。
3.如果儿童因行为问题而妨碍学习,可参阅[处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或与心理学家商讨解决方法。
(六)减少因为环境转变而引起的问题:
1.可使用程序卡及时间表,让自闭症儿童清楚[看]到将会发生的事情或可预计的转变,以减少其不安。
2.如果儿童因为未能组织外界刺激而引起不安,便要先帮助自闭症儿童组织环境,当他明白环境的要求时,便能适应转变。
自闭症日活动心得体会【第六篇】
自闭症日是为了提高大众对自闭症的认识和了解而设立的专门活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一场自闭症日的活动,与自闭症儿童进行了亲密接触。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闭症儿童的独特之处,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收获。
在活动的第一天,我见到了一群可爱的自闭症儿童。他们有的专注地盯着手中的玩具,有的手舞足蹈地表达自己的喜悦,还有的则默默地坐在角落里。他们的行为和身体语言与我们平常接触的儿童有很大的差异,这让我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和他们进行交流,试着与他们建立起联系。
第二天,我主动参与了教师们组织的互动游戏。在游戏中,我结识了一个名叫小明的自闭症儿童。小明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孩子,尤其擅长数学。但是,他在和人交流方面却存在困难。我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与他沟通,让他感受到我的友好和关爱。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耐心,我逐渐与小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在游戏中互相帮助,共同取得了好成绩。
第三天,我参加了一场座谈会,与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医生进行了交流。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我了解到自闭症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关爱。他们通常喜欢事物的固定模式,对改变和新环境感到不适应。所以,在与他们交流时,我们应该用简单、直接的语言,并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表达。对于他们的特殊需求,我们应该提供专业的辅导和启发,并尽量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第四天,我有机会和一位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进行了交流。通过他的讲述,我了解到自闭症带给家庭的巨大压力和困扰。在他面对挑战的过程中,他一直努力坚强,给予了孩子充满爱心和关怀的教育。他告诉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闭症儿童的生存问题,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第五天,活动进入了尾声。我们一起进行了一场闭幕庆典,并为参与活动的每位自闭症儿童颁发了奖品。在这个庆典的氛围中,我感受到了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需要关爱和尊重的意义。在我的努力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这些孩子们也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通过这次自闭症日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自闭症儿童是我们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无法逾越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去理解,我们也能与他们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自闭症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并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包容和多元,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和幸福的生活。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第七篇】
每一个孩子出生之后都需要依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成人影响重大,对于罹患自闭症的孩子来说,天然的依附在他们眼中“形同虚设”,他们的世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是他们的典型临床征兆,也是阻碍他们通往正常世界的巨大牵绊,因此,他们被谓之“星星的孩子”。
如何为星星搭建通往天空的桥梁,如何让他们的人生不致在孤独与困苦中磨灭,是每个星星家庭拼尽全力努力的方向,也是这个社会向着美好与和谐之途发展的灯塔。9月初,国内首家公立自闭症学校--广州市康纳学校又迎来了新生入学的日子,这是康纳学校自去年成立小学部以来的第二次招生,又会有24名患有自闭症的学生成为这里的小学新生。
自闭症康复治疗需要医学、心理和教育全面介入。
作为这所学校的负责人,康纳学校校长樊越波带领39健康网的编辑走进自闭症孩子的世界,并分享在为自闭症孩子康复训练努力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及收获与成功。
如今,人们已渐渐认识到,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残智,而且需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难度不可小觑。作为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全国首家公立自闭症示范学校,樊越波校长直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很多,抛却经济能力与社会压力等大的问题不谈,其它方面,如教学人员搭配,班级学生搭配,课程的选择,教学方法等等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摸索,甚至于如何将单个孩子的个别教育计划体现在一个班级整体的上课过程中,都是让老师们时感心力交瘁的地方。
在原有的基础上,康纳学校去年成立了小学部,并成功招收进了第一批学员。这一年以来的办学经验,尤其是针对患有自闭症的特殊儿童群体,樊越波校长坦言,有困难也有收获,但有信心将这个为自闭症适学儿童专门开设的办学模式继续进行下去。
在交谈当中,樊越波校长认为,自闭症的孩子肯定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他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医学、康复、心理、教育的共同介入,因此,学校的教学人员在人员的设置上须充分考虑每一个孩子的特殊需求。
个性化的全面评估是不可或缺的治疗康复程度“晴雨表”
樊越波校长介绍,在自闭孩子接受教育的流程方面,应当特别注重评估环节。评估的团队由各种专业类型的人员组合,目前团队组成有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及教师。这样的评估团队,每人负责其中工作的一部分,包括社工会对他的家庭状况,父母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因为父母所具有的文化教育程度、心态、对孩子能够投入多少精力,家庭是否和谐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变化起到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事实上,在选择招生的过程当中,学校的工作人员就会格外注意到这些因素,因为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是一个终生的问题,他最终的归宿还会是家庭。每一对父母的配合,实际上对孩子的预后会产生很大作用。这一点不容忽视,为了达到目标,相比较普通儿童,学校方面必须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做更多的努力和工作。
在学校,医生会注重孩子在生物学相关方面的问题,如睡眠、饮食,是否用药,一直以来的发育状况,出生前后的情况,及其家庭相关病史等等。当然,也会对每一个孩子的现有能力进行评估,因为他们的患病程度都因人而异,有的孩子主要是社交障碍和语言障碍,而有的孩子会在认知和理解能力上与普通同龄人有所偏差。
评估分为社交部分,认知部分等几个大的方面,对其感觉统合能力、体能、行为、语言方面都会有详细的评估。经多位专业人士评估讨论后,会总结出一份完整的评估报告,交予孩子的班主任和父母,这样才会对孩子的康复教育起到全面而规范的指引作用。樊越波校长还补充,为了检查孩子的康复程度,这样的全面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
三个老师八个孩子的班级动态管理为有利达到“因材施教”
如何将训练目标融合在教案中去实现教学目标?现在的小学部每个班级有八个孩子,两名老师,还有一名助教,每个孩子各有差异,老师们手上都会有关于每一个孩子不同的评估结果报告。八个孩子聚在一起上课时,老师只可能出一份教案,却要顾全八位学生,在一份教案中如何体现对八个孩子的训练目标及如何去完成,对老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这是对老师教学能力及技巧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考验。
孩子们的表现和“主流”孩子不一样,表现也千差万别,正常孩子可以简单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的接受水平,而自闭患儿,这个孩子喜欢这样的接受方式,那个喜欢那样的接受方式,即他们每个人的接受方式不一样,更不用说接受能力的高低。因此,老师虽然只是备了一份教案,但有时候是分为三个等级,三个层次来设定目标。甚至为了最大可能满足孩子个人差异性的要求,到最后这份教案会分解成七至八个层次。樊越波校长表示,这一年以来,其实每一个老师所面对的压力与困扰都是相当大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自闭症教学反思【第八篇】
自从迈入特殊教育行业,自己就与一些特殊的孩子们建立的不解之缘。以前工作十多年里的时间里,接触的都是聋生。现在班级里有4名自闭症孩子,数量多,且程度重。跟这些孩子接触将近一学期的时间了,让我对自闭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在于他们的接触中也在不停的尝试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断地尝试对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教学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是让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的前提。接触过自闭症儿童的人都知道,自闭症孩子对一些事物的接受只要成为习惯,就能够很好的保持下去。所以,培养自闭症孩子课堂上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例如:简单点的,如老师叫到名字就起立或是到前面来;还有跟随老师读词语等等,哪怕只是机械性的重复也可以。时间长了,自闭症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配合完成学习内容,跟随老师适当地互动。这样就要求老师对自闭症学生“特殊关照”,不要觉得自闭症孩子没有参与学习,其实他们也在记忆课堂学习内容,老师每次课都适当的提问这些孩子,让他们把老师点名当成习惯,这样他们就也能跟随老师的教学来学习了。
与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感觉到孩子们都在或多或少地进步着。课堂上,有的孩子过去只要老师点到他的名字让他做最简单的重复,他都会大叫抵触,现在他能够站起来;有的孩子减少了在课堂走动的次数;还有的孩子不在课堂上自言自语了,能够回答简单的问题。有的孩子你我他不分,现在通过努力已经进步了很多。我相信,只要悉心培养,自闭症孩子也能够很好的参与课堂教学。
但是,每个自闭症儿童就像一个独立的小宇宙,独特、神秘需要探索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非常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和实践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上一篇:药学实践体会分享(最新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