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汇总8篇)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能力,通过丰富的阅读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副班及二、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回顾5个月前的我,那时还踟蹰在学生向老师过度的关卡处,我不知道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学生还是老师,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我现在完全可以很自信的告诉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是一名特殊教育教师。我知道,这是那些特殊孩子给我的,也是常德特校给我的,但更是这学期170多个课堂给我的,感谢帮我实现蜕变的一切一切。
本学期,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争取多听课,深刻剖析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也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工作方法及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我始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快乐学习进而主动学习。
智障儿童的个别差异十分明显,不能对其采取同一教学,对此,我参阅了多种资料,也进行过多种尝试,最终选择在课堂中实行分层教学,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有所收获。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我会继续努力,让我的世界变得更美丽。
语文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篇2: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各位老师交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心得。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老师们交流交流,以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取长补短,改进教学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 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把多读多练,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因此我对学生进行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一 ,课前预习 开学初每接一个新班,我首先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 方法, 把预习的 具体要求让学生逐条逐条地熟记 ,并写在纸上,贴在语文书的 第一页,学生每学习新课之前都要严格按这几条去做:预习的第一个要求:读书五遍。每遍又都有具体的 要求:第一遍要求,清除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义,并将拼音和 查出的词义工工整整的写在书的空白处。第二遍,要读得通顺流畅。第三遍,每读一段时,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或者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一个意思)全文主要内容是什么?第四遍带着课后问题边读边思考。第五遍,读后提出自己不懂 的问题,并把问题写在卡片上夹在书中,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课,参与课堂活动。预习的第二个要求:查阅课文有关的资料,图片。然后摘抄,粘贴在资料本上,(这是我特别设计的,要求统一的16开软皮的本子)。这项作业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 家长一块查阅资料共同完成。
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至少能积累两本资料,同学之间能资料共享,也为语文总复习备好了材料。许多家长打电话,开家长会都说,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和孩子共同学习,也 增长 了 不少知识,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孩子的 知识面。他们的资料本每一页都像一幅漂亮的内容丰富的手抄报,写什么样的标题,用什么字体,什么颜色,怎样排版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再加上同学之间交流时的欣赏与羡慕,使每个学生对这项作业都乐此不疲。这项作业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老师再抓住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强化理解训练,就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第二,关于读书一是课内的,一是课外的,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先说课内的文章,我们教科书上都是精编的经典名文,所以我们要很好的运用。因此我要求学生每篇课文至少也要读20遍,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原汁原味的背,不能多一字,不能少一字,更不能走了样。不要求背诵的课文,不看书也要知道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是重点段?哪个词哪个句子是老师重点讲的?这就要求学生读书时用心读,听课时认真听。对此我又教给学生复述课文的方法,复述课文是学习语文的好办法,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表达出来。我 把复述细分为三种,第一是详细复述,不是背诵,只是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段和重要细节来复述。第二是简要复述,就是抓住文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复述。第三种是创造性复述。可以变换人称复述,续编故事复述。颠倒顺序复述。学生明白了复述的不同要求,平时我就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学生复述课内课外的优秀文章。这样,不仅积累了优美词语和段落。还掌握了一些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的过程就是能力转化的过程,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习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再说读课外书,我们知道,要学好语文必须多读书,怎么读?我也迷茫了好久。在不断的摸索中,我采用了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拿起书走进教室和学生一起读。所以每学期我采用了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一是师生共同读一本书,我每天至少要挤出10分钟的时间来,给学生朗读故事书。从《爱的教育》这本书开始,因为这本书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日记的形式来写的,和他们同龄,内容也是他们喜欢的,还有利于学生写日记。
所以同学们很喜欢听,读完后我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再让学生抄在摘抄本上,再抓住空闲时间,给学生讲这些词语段落的好处及用法。给学生朗读课外书,不仅锻炼了老师的朗读水平,也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另一种是学生每人每天书包里都要有一本课外读物,有空就看,看完自己的,再和同学交换着看,每月把自己看的书的内容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手抄报上有本月所读的书的主要内容,作者简介,精彩片段及体会感悟。这就是每月一次的课外读书笔记交流。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乡村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每期都有一个热门话题,如“今日我们怎样读经典”、“当名家名篇进入教材”、“用声音复活经典”等,对每个话题都有深入地研究,给我许多思想上的启迪,教育教学上的引导和帮助。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问题。“问讯处”这个栏目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如偏旁笔画、语音文字、词语句子、语法修辞、标点符教材教法、资料等方面为读者做解答,为我的教学提供方便。如20xx。12期的“问讯处”栏目中,有一位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作文批改中常用哪些修改符号?”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模糊不清,几次问讯其他老师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当我看到令怡老师的解答后,一下子感觉很明了了,心常感激令怡老师,非常感激《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等都为我们想到了。从阅读精品课堂、备课室、案例与反思这些板块,可以为我们打造高效课堂提供有益的帮助。今年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20xx。01期刊。其中“备课室”中的“寒假备课专辑”深受我的喜爱。《燕子》是1篇经典课文,我去年时教过这篇课文,甚至能流利的背下来,可在课堂上的教学却并不尽人意,没能让学生和我一道进入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燕子的活泼机灵、可爱,春天的美好。我读了贺秀丽老师的《一支春天的赞歌》时,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我虽然对《燕子》这一课非常熟悉,但是对文本的解读却不够,提供最新和造成了教学方法上运用不当。没有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增强课的趣味性,作业设计也不够开放性。我想再次教学这一课时,我的课堂肯定会焕发出以前没有的光彩。
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了“园丁”、“封面人物”等,这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徐根容、窦桂梅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感染和滋润着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汲取。
《小学语文教师》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园丁故事动人,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我想我会静下心来读《小学语文教师》这本教育杂志,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以《小学语文教师》为导航,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寻到教学的“亮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
最近,在高一年级初试新课改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课上先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然后请同学走上讲台,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勾画,并说明自己的学习心得、感悟,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总体来说,效果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看书,不勾画知识点,一味的聊天、扯淡,东瞅瞅,西看看,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就是不学习。等到找同学上去讲的时候就开始嚷嚷还没看完呢,很是头疼!
其次,在台上讲课的同学虽然课前有让他们准备,但可能是紧张的缘故,他们在台上讲的时候不能自由发挥,条理不清,思路不畅,而且和下面的同学交流甚少。有的时候台上同学已经开始讲下一个问题了,可是下面的同学还停留在上一个问题上,不知台上同学到底在讲些什么,真替他们着急!
第三,同学讲课的时候课堂气氛很活跃。可是,这活跃里面却有很多人是在起哄。庆幸的是,通过这次课,我发现了他们班的问题:帮派现象。大哥级的人物只要说句话,其他人肯定会附和,而且声势不小!以后上课时我就有办法了:只要制服那几个挑头的,课堂秩序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了!
第四,有的同学讲课时声音实在太小了,以致于即使全班没有一个人说话,后面的同学也还是听不清台上的同学在讲什么,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一现象给我敲响了警钟:以后上课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声音洪亮,要让最后一排的同学听清楚我所讲的每一句话。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我自己一人在讲台上表演,其他人在下面“看戏”。
以上便是我初试新课改教学模式的一些感悟、教训。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善,将课讲的越来越生动、有趣,让学生开心地学、主动地学!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5:
辨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彼此联系,相互关联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把联系得比较紧密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形态称之为“场”,如“电场”“磁场”等等。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处于立体的、互动的、多层次平等对话的教师、学生、文本实际上也存在一个“场”。在这个“场”中,教师、学生和文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学生身心无比愉悦,知识体系得以建构,能力得以形成,方法得以掌握,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养成。我们把这样的理想化的课堂教学境界可以称之为“对话场”。而这个“对话场”的创设与形成,正是我们改变课堂教学现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以至于最终形成和谐、融洽的“对话场”呢?
(一)在学生的独立阅读中进行对话。
学生和文本的独立对话,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话场”得以形成的基础。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学生自身在外因和内因的相互作用下,自我建构的过程。没有学生和文本的独立对话,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理解,内因不发挥作用,学生是很难无法完成知识体系等方面的自我建构的。
怎样才能使学生和文本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对话呢?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学会做一个“隐藏者”,在课堂中隐去我们的身影,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而要确实做到成为一个“隐藏者”,我们的教师要努力做到“两个保证”。一是要保证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时间。二是要保证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空间。
第一个保证中要特别注意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质疑问难是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帮助学生形成“对话场”,完成意象建构的一种基本策略。它能引导学生真正经历与文本对话的全过程,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明确学生与文本对话时出现障碍的真正原因,便于集中火力,解决根本问题。学生也能通过在“对话场”中解决这些问题,而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阅读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进一步树立学生自主阅读的信心。
二是要保证学生和文本独立对话的空间。一个教师在教学《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时,在总结阶段,让学生完成了这样一个填充题:� 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谈一谈对花木兰的整体印象,相互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受。但学生交流起来很困难,甚至出现了“花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的女英雄”的状况。这就是因为这位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和文本独立对话的空间,学生被紧紧地束缚在一个小小的框子里。如果我们这样问:学完了课文,你想对花木兰说些什么?你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则对话的空间要大出许多。
(二)在教师的科学整合中进行对话。
学生和文本的独立对话,是“对话场”得以形成的基础,但它并不是全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学习之初,肯定是肤浅的,不完整的。仅仅依赖这种对话,是不能完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的。而教师的科学整合,则是对话场得以形成的关键。
教师的整合一般有这样的两种形式。
1、预设性整合。
一般在上课之前,教师都要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都会设想如何在学生独立对话的基础上,通过一两个大的问题,不断把对话引向深入。而这一两个问题的确定,关键是要看教师是如何对“三个思路”进行整合。“三个思路”即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教者的教学思路。而对“三个思路”整合的关键,则在于教师确定怎样的“三个思路”的交叉� 这种预设性整合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话场”是否最终形成。
2、生成性整合。
上课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中形成的一些生成性问题给予及时的整合。学生课堂中形成的一些生成性问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教师在第一课时,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时所产生的问题。对这些生成性问题的整合,我们教师一般有三种处理办法:①当场解决。②整合后作为第二课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来解决。③在语文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解决。第二种形式是教师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突然提出的一些问题或出现的一些意料之外的答案。对于这种形式的问题,一种方法是学到相关的内容时,教师随机给予解决;另一种是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形成一两个有价值的核心问题,临时改变自己的预设性教案,并围绕着这一、两个核心问题组织教学。这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机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在文本的多向拓展中进行对话。
文本,不仅仅指教材这种文本,也包括其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其他各种教学资源。“文本拓展”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一个层面是从“客观文本”的拓展来说的。什么叫“客观文本”的拓展呢?我们说,教师、学生、文本三者进行对话时,教师不仅仅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还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以及其它各种背景资料、音像资料来共同参与对话,我们就认为它对“客观文本”进行了拓展。这种拓展是文本在外延上,在横向上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另一个层面是从“主观文本”的拓展来说的。学生对文本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关键是要看学生头脑中的“主观文本”是否已经通过对话,经过激活,而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是要看文本中的那些冰冷、生硬的铅字是否已变成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充满情感的画面。这就是以往我们所说的人物形象是否“立”了起来,课文内容是否“活”了起来。这是从纵向来说的,从文本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丰满的过程来说的。
1、在“客观文本”的拓展中进行对话。
这是现在很多老师经常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位教师在教学《孔子游春》一文,引导学生体会的“泗水春景”之美时,学生卡住了。让学生讲出美在何处十分困难,教师尝试着让学生读出景色之美,学生读得也不行。这时,学生和文本对话出现了障碍。但这位教师处理得十分巧妙:播放课件,让学生一边听描写春天景色的音乐,一边欣赏描绘春天明媚景色的画面,唤醒学生对春天美景的已有感知。再让学生吟诵一下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这时,学生的朗读果然出现飞跃。“不着一言,而尽得风流。”为什么这里他教得如此成功呢?关键是因为教师在这里,对“客观文本”进行了拓展。这时参与对话的文本,不再仅仅是教材了,还包括了一些能激活学生对春天已有感知的音乐、图画,诗歌等等各种教学资源。正是在这种与多种文本的对话中,正是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感交流以及和谐、融洽的“对话场”的形成过程中,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意象建构和情感表达。这是烦琐分析所不能够达到的。
2、在对“主观文本”的拓展中,进行对话。
学生的“主观文本”,是他们头脑中建构的一种意象,教师是无法直接看到、触摸到的,但教师可以在倾听、观察,了解学生已有“主观文本”建构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对话,对学生既有的“主观文本”进行修正、补充和拓展。从而在形成“对话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主观文本”重新建构。
情境表演是对“主观文本”进行拓展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很多老师认为,对话就是指语言上的平等交谈,实际上,学生的倾听,教师的一种姿态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眼神,都在传递着某种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集语言、动作、表情一身的情境表演,则更是一种对话。而这种对话,更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主观文本”的建构与拓展。于永正老师在这个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个“高手”和“大师”。在情境作文《捕鸟》中,教师在让学生听音乐,感受并描写森林、小鸟的美丽和可爱之后,教师竟扮演成一个偷猎者,在大森林中偷猎。在学生义愤填膺之时,请全班同学推荐一个同学扮演“红领巾”上台对教师的“偷猎”进行劝阻。在这个情境表演中,教师创设了一个鲜活的“文本”在与学生对话,这里的教师即文本,文本即教师,教师和“文本”已经融为一体。学生正是在与教师这个“活化”的文本的对话中,顺利地完成“主观文本”的建构和拓展。这也正是后来学生“主观文本”物化后的作文,十分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管是在学生的独立阅读中进行对话,还是在教师的科学整合中进行对话,还是在对文本的多向拓展中进行对话,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真正经历和文本完整对话的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有的指导作用,并通过这种和谐、融洽而又高效的对话场的创设,确实提高学生的各项语文素养,使学生不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或许就是新课改要求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归宿吧。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前不久,我非常荣幸听了教育局举办的“六环”“三步”教学模式展示与总结中优秀教师讲授的语文课。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啊!作为新教师的我在教学方面自知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听过课之后,对我今后的教学之路知名了明确的方向,因为这次教育局举办的优秀课展示真的是太精彩了。在教学教法上各具特色。我认为是对“六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清晰明了的诠释。听课之后回到工作状态中我还不断的琢磨着如何在课堂运用好“六环三步”教学模式,结合我所听的课,深深的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一、了解了六环三步的具体内容:第一环节,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整合问题;第三环节,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第四环节,归纳概括;第五环节,拓展应用;第六环节,生成创新。明确了这几个环节的内容后,我认为解决这六个环节需注意以下两点:
1、前一步都是后一步的基础,是后一部的前提,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能跳跃,只有认真落实好前一环节,下一环节才得以顺利进行
2、在某一环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功,让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对文章有初步的感悟,合作学习才可有的放矢,对文章的领会方可再深入一步,每一环节必须落到实处,课讲不完是正常的,必须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
二、在第一环节中,首先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乐学,他们才能主动的提出问题,思维活跃,学生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在上课的第一步,必须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拉到课堂上来。可以用流行歌曲、可以用视频资料、可以用有连带关系的问题、可以用小故事、小笑话来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然后通过阅读,思考,提出问题。第二环节中,需要教师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提出来的问题重新整理一遍,合并类似问题,提炼出和教学重点,难点有关的问题,并板书出来,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第三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也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权利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交流,争取解决大部分问题,稍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必须适当点拨和提示,启发学生理解,再通过交流研讨得出结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者给出答案,或者交给学生课下查找资料、整理资料来解决。第四环节,一般由学生来总结,从教材内容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来总结,可以由多名学生来总结,最主要说出自己的`收获,总结学习经验,以便后面的学习。
四、第五环节,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本节课新的收获,用来解决身边的问题,通过讨论解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力再提升一步。第六环节是生成创新部分,主要是解决在上面的学习过程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又新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课下查找资料,分析讨论,合作解决上面的问题,再利用课余时间,由课代表组织完成或课上解决这些问题。
五、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参与面广,参与率高,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发展。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很多合作学习中的不合作现象,克服这些负面效应将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
1、增强公平感与责任感,避免责任分散。使学生明确共同的学习目标,明确细致的分工,落实责任,严格检查反馈可以有效控制小组成员的你推我让,抱怨分配的任务太多或者不喜欢,习惯把困难推给其他成员,最终不能完成任务。
2、加强训练,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合作机制。合作学习事先应该加强训练,统筹安排。使学生明确合作的规则,清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3、关注全体,为后进生营造和谐的参与氛围。教师一方面注意安排给学生的合作任务应该是有层次性的,使后进生接受他们能够胜任的工作并能增强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在给后进生表现机会时注意不要仅仅停留在提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而应通过各种形式给后进学生更多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7:
今天下午,有幸参加了实验小学承办的省教科院基地学校对外活动。聆听了滕州 市实验小学刘文婷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感受颇深。
《夹竹桃》中有这样一句话:“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我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我感觉刘老师也具有夹竹桃的品质,虽然衣着朴素,课也非常质朴,但却处处闪耀着她对小学语文独特理解和独到追求,让人回味无穷。
一、“我要教会学生阅读”
这是刘老师对语文教学的一个朴实的追求。上课伊始,她就问学生:我们已经阅读了不少经典佳作,也积累了不少阅读文章的方法。平时,你看到1篇新课文,会怎么做呢?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的学生说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的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有的说要学习写作的方法??在不经易间,教师渗透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在结束全课前,刘老师给学生们推荐了1篇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杨柳》。这是1篇与《夹竹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文章,教师的推荐意图不言自明。她是把课文当作了拐杖,在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如此设计,不光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渠道,更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巩固课堂上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我要教给学生表达方法。”
这是刘老师对语文教学的另一个朴实追求。在平时所听的公开课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老师给学生渗透写作知识。但那只是浮光掠影,如蜻蜓点水一般,有“作秀”的嫌疑。但今天的课堂上,却让我有了很深的感动。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口头表达,一种是书面表达。刘老师在课堂上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她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自然段的内容。这在公开课上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样的设计不仅枯燥,而且会比较费时。但刘老师不急不躁,不厌其烦引导学生如何既准确又精练地说出主要内容。当孩子们终于能比较自如地概括段意之后,奚老师笑了,我也在心里笑了!刘老师还非常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如讨论此文开篇的方法,指出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并由作者先写夹竹桃外在的特点,再与内在的品质这个写法,告诉学生“由表及里”的写作手法。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将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言论穿插其中。让学生学习大作家对写作的态度和做法。有些时候,语文是需要“告诉”的。相信孩子们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对写作文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组织材料,一定若有所悟。
整堂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教师想要给予学生的是什么。没有花里胡哨而没有价值的刻意设计,真是“简简单单上语文”的好课例。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8:
非常感谢科组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对于语文教学,我是一个新手,新手上路,还望大家多多关照。
语文教学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应该看
若以听课老师有东西可听可看,那肯定要求“互动”“层层设问”,从教师的“巧问”到学生的“妙答”,能引向高潮的便是好课!
若以学生听得有趣为标准,风花雪月武打言情迎合学生趣味,也无可厚非,因为往往是学生说了算。
若以中考应试分数为标准,任何先进高明的理论都无济于事,任何花哨的'教学都只能昙花一现。能考出高分就是好样的,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很显然,我们不谈学生成绩是不行的,我们今天就谈谈“抓老鼠”的问题,谈谈怎样做个好猫?
参加工作以来,开过不少成绩分析会。好像领导说的最多的是:管理出成绩。我姑且不去评价这句话是否正确,但我确实存在一些疑惑:有些班级的考核分数遥遥领先,但考试成绩却一塌糊涂。有些班级的考核分数不尽人意,但考试成绩却名列前茅。但有些班级确实管理成绩和教学成绩都不错。由此看来,管理和教学不能说没有关系,确实有一定的关系。那它们存在关系的核心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精神状态以及班级所营造的良好学习环境。由精神,我想到了电视剧《亮剑》。我相信很多老师也看过,我喜欢看这部电视剧,尤其喜欢这样一句话: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道是个死,也要亮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这里提到亮剑精神,就是李云龙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我们不需要我们的学生同别人打架时拼的你死我活,但我们的学生学习时是否需要一种精神?我们的班级是否需要一种灵魂支撑?再说说环境,先讲一个简单的事例:我们经常去别人家做客,主人一打开门,如果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很干净的地板,那第一反应应该是要脱鞋。如果看到的是满地垃圾,我们肯定是直接进入。如果我们再脱鞋,那只有一种情况。我们的脑袋进水了。再说一个常见的现象:读大学时,如果一个女生宿舍6个人,有5个人在拍拖。那另一个女生出现的情况只能是两种:第一、快疯了,受不了了,因为每个女生都在说自己的不BF如何如何的英俊?如何如何的体贴?第二种情况是:第二天马上找一个男朋友,要求会很简单:只要是个男的。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中班级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学生把衣服的扣子扣好了,成绩就上去了。至于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也不知道。所以这个问题不展开讲。
下面谈谈一些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的做法:
一、将分层教学进行到底。
这里我重点讲一下作业的分层设计。我觉得班上学生可分为ABCD四组。A组同学是没有作业的,他们在语文晚休时可以看小说,可以做其它学科的作业,他们是绝对的自由。我绝对相信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上掌握的情况。我们能做的是给他们开一些书单。B组同学的作业一般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C组同学以课内文言文,阅读,古诗为主。D组同学只需要要默古诗和抄文言文的翻译。D组的同学能考上50分,我就能开心10多天。当然除了这四组,也许有些班上级还会有特殊人物,他们的成绩比较有稳定性,一般在5――10 分。他们属于“高智商型”的学生,我们实在教不了,真的不想放弃,但也无可奈何。
二、课堂上的时间多些给学生。
先说一个事实:上周三我们在舒早霞老师英明领导下开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备课组成绩分析会。我们没有按照以往的会议义务性轮流地说一些,而是每个老师都畅所欲言积极投入到讨论中去。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把自己的疑惑甚至好的建议拿出来一起交流,一起讨论分析。应该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获益匪浅。回去之后,我就在反思:我们能不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多些时间让学生去交流去讨论。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我把它做为我教学的宗旨。一堂课45分钟,如果整节课都是我们在讲,累不累啊?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我们整节课辛苦地自认为把重难点滔滔不觉地讲得滴水不漏。学生掌握情况呢?这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我们觉得把该讲的都讲了,应该是 NO PROBLEM 。也许只不过是我们在聊以自我安慰罢了。也许只不过是我们在求个心安理得罢了。
三、再来聊聊一个古老的话题:
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得确很有道理。我曾经无数次的对学生说:如果因为我教你们的语文,你们对语文感兴趣,自己会去积累,会主动去读,会主动去写。那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因为老师的原因,而对学科感兴趣,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我就经常觉得留有遗憾:因为我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老师都是55岁到60岁的男老师,把我学习数学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如果换成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那也许高考的数学成绩不至于那样“丢人现眼”。总的来说:要让学生对我们的语文学科感兴趣,得让他们对我们人感兴趣。所以我觉得一堂课的前三分钟先和学生聊聊别的,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如果学生见到我们就想K我们一顿。那无疑不管我们的课堂是多么的生动,不管我们是多么的有才华。不好意思,他们不感冒。他们只想早点下课去饭堂,或者整节课在想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扁我们一顿。
四、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在成为一句空话。
这里重点讲一下书写。我相信大家都 前段时间蓦然发现很多省的文科状元都是女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许和她们的书写有很大关系。其实,很多聪明的男生,理科成绩尤其突出,但恰恰就是写的字能和医生相媲美,龙飞凤舞说得是好听,其实就是乱草一把。为了阅卷老师少烧一点这些乱草,我们有必要重复N次地提醒学生书写工整。从初一开始开设书法课,这也是一种趋势。当然,初三的学生也可以在早读前三分钟默两首古诗。要求只有一个,书写工整。如果长期坚持下来,收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五、让“小组合作”在作业的跟踪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我们给学生下达的作业任务,需要跟踪到位。我们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借助小组长的力量。班级的语文学习互助小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排。可以四个人一组,一个小组长。如果班上有足够的语文精英,也可以两个一组,一个组员和一个组长。组长对组员必须严格监督。比方说今天的任务是默写三首古诗。组长必须督促组员完成,并负责组员的批改工作。如未完成,组长必须陪同组员在下午下课后相约教室,继续完成那没有完成的任务,争取做到日日清。坚决杜绝组长与组员共同作弊。一经发现,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或者给定一周的任务,周五下午还未完成的同学,在放学后继续留教室战斗。同时邀请其家长来校上演新时代的“陪太子读书”。
六、合理利用早读晚修时间。
早读时间为25分钟,分为集体读和自由读,或者集体读和听写两段。效果也许会更佳。默写和听写的内容仍由小组长负责批改。小组长必须把组员易错的字反馈给科代表。科代表必须找时间在黑板上给与提醒及订正。
晚自习的时间,应该给学生安排作业。作业的安排可分层设计。强调把作业当考试,保持考试时的高度紧张感。这里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差,如未安排作业,整节自习他们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发呆。
说了这么多,最根本的仍需要学生有好的学习态度,仍需要学生愿意去学。如果只是我们老师“一厢情愿”,我们再多的方法,再多的策略也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