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5篇
通过培训,深刻认识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了对课程实施的信心,提升了教学方法与理念,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小编整理的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
随着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些新兴体育项目,诸如攀岩、轮滑、滑板、飞镖、滑雪等开始进入了校园,这当中滑板、攀岩是奥运会新增项目,凸显了当前我国校园体育对竞技体育的支撑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所以要对体育课程提出新的要求,体育教育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义务教育体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全方位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在校园体育中加入新兴体育项目,甚至是一些小众项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校园体育场地设施的不断完善,具备了开展更多新兴项目的水平,代表着校园体育教育的进步。
长期以来,我国校园体育的教育主要以广播操、田径、足球、篮球等大众项目为主,由于场地、教学实际和师资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小众项目在学校体育课程中长期处于缺失状态。
而如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校园体育也正式迎来了改变。新课程将过去以外在与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技术战术作为课程研制逻辑起点改变到以培养内在于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逻辑起点,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体育教育。
《课程标准(2022)》开宗明义指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新的体育项目,尤其是奥运项目的加入,正是学校体育思路转变的体现。首先,奥林匹克教育秉持的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殊途同归。奥运项目能够很好融入体育教学、课外体育、竞技体育、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大体育工作格局,其次,奥林匹克教育核心载体竞技运动是实现新时代“四位一体”学校体育目标不可替代的独特资源,最后,奥林匹克教育倡导基于竞技运动的跨学科、跨课程融入,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奥运会竞技项目也在日趋年轻化,年轻项目的加入,是奥委会对年轻群体的挖掘。近几年年轻人对奥运会的关注度逐年下降,诸多项目已经不符合当前年轻群体的审美,举重、拳击和现代五项被剔除后,滑板、冲浪和攀岩进入,无一例外的都是极具年轻元素。
滑板和攀岩都属于小众项目,参与群体较少,且参与难度较大,而通过校园体育提前让青少年接受训练,这对于扩大运动群体将是重要保障,同时也为我国在新兴运动项目中争金夺银,提供了群众基础。
校园体育的开展,还能够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输送人才,当前我国竞技体育选材面不断萎缩、学校运动队效率不高,难以输送后备人才,如今新的校园体育课程或将逐渐改变这一现状。
更为重要的是,一些普通的中小学,通过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全面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奥林匹克宝贵的经验,在教育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对于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新兴体育项目进入校园,既符合新时代要求,也符合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引进较为流行、成熟的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新兴体育项目,能够重新激发青少年参与运动的热情,进而真正让青少年爱上体育,提升身体素质。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参加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是一次深刻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融合的学习体验。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标准、新要求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还深刻体会到了体育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几点主要的心得体会:
1.理念的更新与深化
新课标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不仅仅是对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简单重申,而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价值的重新定位。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提升,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一理念的更新,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体育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即要成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引路人和守护者。
2.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培训中,我接触到了许多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通过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智能穿戴设备、教学软件等,实现教学过程的精准化、个性化;以及强调“学练赛”一体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比赛中成长。这些创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更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体验。
3.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与全面发展
新课标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运动技能、体能素质、心理品质、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一要求促使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路径和成长空间。
4.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培训还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这包括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掌握先进的体育教学技术和手段、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更富有成效的体育教学服务。
5.结语
总之,参加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经历。它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专业的态度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努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3: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于4月21日正式公布,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比例的设定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未来可以断言这些设定都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中得以实施。
探索一条适合目前中小学生的培养方式和方法,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们都在共同探索的方向。但是即便新课标公布,我们依然知道,读书仍然是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进入社会的门槛条件。即便是新课标发生了内容上的比重变化调整,也不会改变这一社会现实。
一、体育上位成主流?
最为显著的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比重调整到10%-11%,超过了英语的比重,成为了第三大主课?
虽然从数据上看是这样的,但是还要考虑课程中健康课程的存在,所以体育课程大致跟英语比重持平应该更为合理。(试想如果是体育老师去给孩子讲解健康课,画面感十足啊)而艺术课程的9%-11%的比重,也要分成音乐和美术两项,所以这两门课程的比重提高,但是并没有影响到英语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标除了在球类、田径、体操等项目基础上的基础上进行了体育课程的覆盖。还将时下流行的水上、冰雪、飞盘、滑板、轮滑等项目也收入其中,目的在于鼓励学校突破原有基础教育课标对于运动项目的限制,让孩子们从个人兴趣出发进行体育锻炼。
不过如何引导和不让家长背负更多的经济负担也是值得思索的方向,毕竟这些流行的项目每一类都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才能做到精通,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孩子。
二、英语主科地位下降成定局
降低英语在教学中的比例早有各种流言和说法,此次新课标的公布无疑实锤了将英语比重降低的现实。从课程上看,确定了开设的年级和对学习基础的把控,意图扭转在很多家庭中,让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教学,额外给孩子童年增加的负担。力图实现英语零基础入学。而语文和数学分别在20%以上和13%以上,对比外语的6-8%,比重下降明显。(为何说外语而不说英语,因为在某些学校外语可能是日语或者俄语等其他语种)。
三、课时减少,英语难度未必下降
这也是很多老师和家长的内心想法。“新课标”已经写明是一项十年的教学调整,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参考,从今年秋天起实行,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长学生和老师学校,也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也预示着未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步调,这次将会从2022秋季学期开学后,进行落实。但是会给学生们适应的时间。也不能因此理解为英语不重要,可以不学或者忽视。
四、未来高中教育是否会实行类似的模式
这一点其实是很多家长所关心的,但是目前看来短时间内并不会如此,假如也如此调整的话,不如跟义务教育阶段同时并行。这样反而更容易衔接。
但可见的是未来高考英语为主科的地位仍然没有动摇。
虽然课程占比在义务教育阶段明显缩减,未来的考试难度应当不会有所降低,反而更加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的教学能力和家长的重视程度了。
英语和体育这两门学科比重的增减,无非是义务教育阶段体现素质教育的尝试,目的就是改变学生们机械化、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为未来人才培养提供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分高低能的考神考霸。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参加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充电,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深刻洗礼。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1. 教育理念的更新
首先,新课标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的不仅仅是体育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我们的职责远不止于教会学生如何跑步、如何打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让他们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2.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培训中,我接触到了许多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游戏化教学、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体育技能;通过小组合作、竞争与合作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我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
3.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新课标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下学习和成长。
4. 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培训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和技巧。例如,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通过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通过共同参与体育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任。这些方法和技巧让我更加明白,只有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5. 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
最后,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新时代体育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总之,参加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它不仅让我更新了教育理念、掌握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了师生互动和构建了和谐师生关系,更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将把这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努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们通过标准读本、网络视频、专家讲座等形式进行了前期的学习,通过学习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小认识。所谓新与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两方面。这其中的课程标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育人导向与学段衔接”、“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课程实施”几个方面。我就捡其中的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两块内容说一下自己的认识。
什么是学业质量呢?它的定义是学生在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某一水平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用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直白说就是“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学到了什么,学成了什么样”。新标准的变化就体现在“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水平、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新标准能够更具体的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我想从“体质健康测试”这个点进行一下举例说明。体质健康测试中根据各水平、各年级段特点,测试项目有递增,同项目要求和权重有差别。
水平一:小学一、二年级3项
水平二:小学三、四年级4项
水平三:小学五、六年级5项
从坐位体前屈这个项目上看,他在三个水平段的权重是不一样的,逐级递减,这是符合学生身体发展特点的学业质量标准。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层面的变化体现在: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实用、管用”。
我们更关注的教学活动定义为选择合理、有效教学内容;广泛运用各种资源,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指导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学科素养。具体到实际课堂还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倡导的“教会,勤练,常赛”。
以上是我学习中的一点小认识,拿来与大家分享是想通过交流得到大家的指导。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新课标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新课标的实施将对促进和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新课标背景下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面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学习中,我根据学校现状和教学平台,以及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情况分析,进行了教学的重新定位.以下是这次学习新课标的学习心得.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课程是经验.
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
新生入学后,从介绍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水平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例如:球类教学,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学生的兴趣等因素,篮球、足球教学计划在第一个学期就完成基本技术教学,达到水平要求:基本了解熟悉一两项球类运动的技战术.以后的教学以巩固提高为主.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
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体育理论考察:学生自己命题,写好答案,填上自评分,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实践后的一点体会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获得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学生走向学生.前者是在仔细的“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以单位时间传授知识为主,后者是在仔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课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课堂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课堂才能生动,有活力.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便于进行教学.
3、评价方法的改革: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反馈调整.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评价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表现出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6、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学生讨论、评价、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鼓励性语言,学习内容宽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更高.
7、加强引导.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防止这种情况:教师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同学间的言行伤害另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8、教师要多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同时体育教师应由教练型向陪练型转变.
总而言之,只有不断学习,总结教学经验,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业务素养,才能超越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7: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新课标将于2022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作为一名一线和体育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我认为体育课有以下几个问题急待解决。
第一,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
2022版课标强调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致的学习,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钟;不仅专门设置了体能学习内容,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以保证每节实践课具有足够的运动负荷,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第二,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摒弃“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解决“学生学了9年体育课,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
2022版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或展示等)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3-6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7-8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的四类中各选择1个运动项目,然后对每一个运动项目实施完整、系统的大单元教学,9年级让学生结合学校实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练帮助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学会1-2项运动技能,并能够在比赛中得以运用。此外,2022版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第三,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
2022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能练习、“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终身健康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在学业质量中增加了与锻炼习惯有关的评价指标,如,水平四球类运动的学业质量中规定,“每学期通过现场或多种媒介观看不少于8次所学球类运动项目的比赛,并能够对某场高水平比赛做出分析与评价”,以及“每周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能进行3次(每次1小时左右)课外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
新课标已经出台,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是关键。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快速有序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要真正落实体育课程教学方案里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对体育课的要求高了,相应对我们体育老师的要求也在提高。对于我们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以便更好的理解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将赛事活动举办得更加有趣……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8:
大学的体育课即将结束了。总结这几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与感受就是:在开心中运动,在运动中流汗,在流汗中健身!
每学期最激动人心的就是体育课的第一堂课——选择项目。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让我们学到我们真正感兴趣和喜爱的运动项目,特别选择了这种自由选择体育项目的授课方式。
每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前,选择什么项目就成为了每个寝室卧谈会的主要内容,为的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去挑选自己最喜爱的项目。经过大家精心的备战和激烈的现场争夺,绝大部分同学都选到了自己最为称心如意的体育项目。因此,大部分同学在上体育课时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每节课都能看到大家笑意盈盈,脸上荡漾着青春的笑容。
体育课,感觉就是在开心的玩儿!
心情愉快了,每个人自然也能全身心投入。大家忘记了一切烦恼,每堂课紧随老师的课程进度练习着选定的项目。无论是在寒冬,还是在酷暑,大家都全身心投入,整整一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尽管如此,脸上的笑意还是不减。
体育课不仅仅是让我们学习某几项体育技能,更基础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因此,必要的素质训练是不可少的,比如每堂课穿插的跑步、跳远等训练。既然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好,同学们对这些训练依然是全力以赴,认真练习。
一个半小时过后,汗流光了,身体顿时也感觉轻松不少!
进入的大学的学习生活,没有了中小学每天的必修课——广播操,唯一定时定量的运动就是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了。在缺乏运动的学习生活中,体育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调节身心的机会。几乎所有人都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在四个学期期末的体能测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部分同学都保持着成绩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了体育课上的锻炼,确实在一点点提高着同学们的身体素质,达到了健身的目的!
即将告别体育课了,其实在体育课上学到最多最有用的是锻炼身体的科学的方法。每学期的理论课,以及每堂课上老师为我们一点一滴渗透的,都是这方面的知识。到了大三,这些知识就要发挥它的作用了。没有了体育课,我们也不能不锻炼,否则身体会垮掉。利用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科学的锻炼,不仅可以强壮体质,而且还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排球运动是深受广大大学生喜爱的体青项目,对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经常参加排球运动与比赛,不仅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还能发展力量、弹跳、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身体体质。
(一)大学生通过有目的系统的排球运动技能学习,能促进大学生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机能、体能良好的发展,可有效地实现身体健康学习领域水平目标。
(二)体育对心理健康有良好影响,心理健康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凋节情绪状态,增加自尊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尤其排球运动具有攻防对抗性、技巧性、变化性、集体性、合作性等特点,对大学生学生心理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排球运动是一项通过集体配合取胜的竞赛项目,在双方水平相当对抗越激烈时,其默契配合越要紧密,更能体现出集体性,需要场上六名队员相互支持、相互理解、默契配合、机智灵活、顽强拼搏,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经常参加排球运动的训练或比赛,会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如连续失误时,如何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而且不灰心;比分落后时的沉着和不气馁;关键比分时进攻不手软的自信心等,都是对自己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经常参与排球运动的'练习和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良好品质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三)有助于社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从现代社会中获得体育与健康信息的能力。首先,排球运动就是一个集体性项目,大学生在参与排球学习或比赛活动的过程,即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这都有助于大学生的交际能力的提高,具备了交往能力,待将来走向杜会时,能应对社会中的各种复杂的关系和交往。第二,排球学习和比赛时,运动技能运用以及场上的各种变化,可以培养学生瞬时的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社会适应的重要能力。第三,在排球练习和比赛中,通过技术动作组织,变化组合内容结构,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是社会适应和发展的关键能力,还有通过比赛场上技战术的运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和应对能力。这些都有助于社会适应学习领域水平目标的实观。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9:
4月21日,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发布。
相较于上版课表,新版《课标》理念主要集中在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变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六个方面。总的来说,新版课标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运动技能的习得两个部分。
新版《课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1、完善了培养目标;
2、优化了课程设置;
3、细化了实施要求;
4、强化了育人导向;
5、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6、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7、增强了指导性;
8、加强了学段衔接性。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及县级体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深知自己应起到辐射传播的作用。首先,应及时组织名师工作室会议,将新版课标的新变化、新要求准确传达给名师工作室各位骨干教师,使工作室的骨干教师对新版课标有一个整体认识,使新课标能够更好的指导工作室的骨干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并辐射到县域内其他体育教师,做到“有的放矢”;其二,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积极推动体育课堂改革,体现“立德树人”基本要求,突出单元教学,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着力解决当下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牢、各学段教学内容不衔接问题;其三,通过工作室的骨干教师,积极指导鼓励一线体育教师积极探索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路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在本届优质课大赛上,各市地教师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以运动技能的传授和学生的身体练习为载体,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融入其中,强调课程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
首先,参赛课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本次初中优质课的比赛,授课老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授课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能根据学情对学生课外、校外体育锻炼提供帮助,与体育锻炼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未来体育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如田径、球类、武术、健美操等教学内容,都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其次,参赛课教师体育专项技能和教学基本功扎实。体育教师专项技能与教学基本功是一堂优质课的前提和要求,也是教师教学魅力所在,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次参加优质课比赛教师体育专项技能好,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驾驭能力强。体育教师专项技能和学生专项技能共同进步提高。
再次,参赛课老师教学设计体现学科性质,都能选择比较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堂优质课的成功与否,除了教师体育技能和扎实的基本功外,关键是对教学科学合理的设计及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效。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的选用,适合教学对象,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能把教育法、教学法、锻炼法揉合在一起,在继承传统教法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丰富、发展,实现了体育课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和最优化,进而促成教、学、练结构。教学手段的运用应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实际,注重教学器材的创新和“一物多用”,有效提高课的练习密度,使组织教法创新提高。
总之,本次学习之行让我深深感触到上好一堂体育课是多么的重要,平时应多注重学习和总结,使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让体育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参加本次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与成长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对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新的思考和规划。
一、理念更新,认识提升
首先,新课标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体育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和体能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培训中,专家们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我更加清晰地理解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理念的更新,使我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内容丰富,方法多样
本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课程设置、教材分析到教学方法、评价手段,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演示。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一些新的评价手段,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这些评价手段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我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实践反思,教学改进
在培训过程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发现自己在以往的教学中,虽然也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但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我过于注重技能的传授和体能的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也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通过本次培训,我认识到这些不足并找到了改进的方向。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也将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展望未来,信心满满
参加本次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深知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但我相信,在学校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将积极传播和践行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根据课改的要求,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教师和学生逐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对新课程有了一些具体的感性认识。下面谈谈自己在学校一个学期课改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新的课程标准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初一新生入学后,从介绍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 共同制定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的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例如:球类教学,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学生的兴趣等因素,篮球、排球教学计划在初二第一个学期就完成基本技术教 学,达到水平四的要求:基本掌握一两项球 类运动的'技战术。以后的教学以巩固提高为主。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体育理论考察:学生自己命题,写好答案,填上自评分,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实践后的一点体会。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 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在于教 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获得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学生走向学生。前者是在仔细的“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以单位时间传授知识为主,后者是在仔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课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课堂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课堂才能生动,有活力。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以往在小学或高中教材内容,现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在初中进行教学。
(3)、评价方法的改革: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反馈调整。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评价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充分利 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 的兴趣,学生学习表现出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我现在正在探究:根据学校的体育竞赛,确定教学计划和进度,让学生学与用结合,提高兴趣,进而形成学校制度,促进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使体育 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6)、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 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学生讨论、评价、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鼓励性语言,学习内容宽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更高。
(7)、加强引导。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 意引导。防止这种情况:教师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同学间的言行伤害另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8)、教师要多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同时体育教师应由教练型向陪练型转变。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10月16日,上午八点半,我们迎来了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汪教授,她给我们带来了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讲座。汪教授全面的讲解了我们当代体育课堂出现的问题,以及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让我对体育课堂又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
首先,那么我们的课堂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呢?汪教授给了我们全面的总结:
1、课堂出现两个极端现象,“军事课”,“等待课”,“放羊课”,等等低效课堂普遍存在。细细回想,我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出现这种状况吗?我想没有几个老师敢拍着胸脯讲没有。
2、安全隐患,体育运动负荷不足,怕是没有几个老师敢说自己课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那么这些都是意外吗?恐怕不全是。
3、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这一点总结很尖锐,孩子们爱玩是天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爱上体育课,甚至害怕上体育课呢?答案不言而喻。汪教授帮我找到了问题所在,接下来应该是看我们每个体育老师的了,让我们行动起来,刻苦磨练课堂艺术,把哪些已经对课堂产生厌恶与恐惧的学生再重新拉回课堂,让所有的孩子们在新的阳光下尽情沐浴。
其次让我感到最为震惊的是:汪教授给了我们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的子代寿命将比我们缩短5年。按理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寿命应该更长,可是事实就是事实,汪教授用正负两个循环清晰的告诉我们之间的连锁反应,而导火索恰恰是我们的孩子们缺乏真正有效的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只有让我们的孩子们动起来,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强大起来,我们体育老师已经没有时间在等待了,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与孩子们一起,行动起来!
最后是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汪教授以国外的.一个学期36节课为例,以篮球联赛为载体,帮助学生组织小型联赛,中间分成多个团队,每个团队里的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共同来打造自己的队伍。从训练到常规赛,再到最后的季后赛,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辅以指导,结构完整,规则制定详细。有比赛的指导原则,季后赛的各类活动,以及庆祝活动,确实让每个学生体验了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自主管理,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学生整体素质要求很高,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一种简单的模式对于所有的学生显然是不够的,有时候针对一个班的不同学生都不能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所以我觉得我们运用这种模式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身学生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牵强搬套,北京的特级教师张立新给我们做讲座的时候说过,没有所谓的最好的教学方法,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说的就是这个。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是我们老师要找到合理的教学模式,找到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方法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老师付出巨大的努力,做出大量的研究调查,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才有可能达到的。
所以不管前进的道路有多崎岖,我们体育人必须首当其冲,只有我们努力了,我们的孩子们才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前行!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新课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训,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对体育教学的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此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标强调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和体能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的习惯。在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享受运动的乐趣,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要求我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同时,我也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体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更需要与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竞赛等相结合,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因此,我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我也需要积极与家长和社会各界沟通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新课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期待与更多的同行交流学习,共同推动新课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深入实施和发展。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参加本次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而宝贵的学习经历。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促使我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并激发了我对未来体育教学的热情与期待。
首先,新课标的核心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这与我之前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但更加具体和深入。新课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通过运动促进身体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全面的健康观念让我深感赞同。
在培训过程中,我学习了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些方法不仅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还强调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例如,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些教学策略的引入,让我看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多的可能性和潜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改革教学方法的决心。
此外,培训还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这让我意识到,体育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还可以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例如,在体育活动中融入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跨学科的教学理念,为我今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这次培训,我也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例如,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可能过于注重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关注;我可能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这些不足让我深感自责,但也更加坚定了我改进教学的决心。
展望未来,我将以新课标为指导,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打造一个既有趣又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我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我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交流,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全面发展;我还将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总之,这次新课标体育与健康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还为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支持。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