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习张桂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精编10篇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2024学习张桂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精编10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2024学习张桂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第一篇】
“疫”线最美班长
某某作为少儿公园生产班班长,自疫情防控启动以来,他时刻关注着名胜区战“疫”的消息,积攒力量,随时准备冲向一线加入战斗。
主动请战,先锋意识强
2月1日,少儿公园党总支发出“党员突击队征集令”,某某看到后主动请缨“我报名!24小时待命,随时都可以来!”
公园闭园,没有园林工人,园林养护工作耽搁了下来,某某心里着急,主动提出“我来给病虫害打打药”。
这是某某一贯的作风,十几年如一日,遇到应急抢险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嘱咐组员在家待命,以防交叉感染,独自值班承担养护工作。
值守一线,敬业意识强
2月5日晚,少儿公园党员突击队奔赴翁家山,开始了疫情防控一线卡点值守和留观人员管控。
翁家山是海拔最高的景中村,夜间值守风特别大特别冷,又冻又饿,村里的人让他去亭子里暖一下,他却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心系公园,主人翁意识强
疫情爆发后,他时刻关注防疫工作动向,获知一线值守人员口罩告急,他心急如焚,1月31日一早赶到公园,把原本买给家人的100个口罩捐给单位。2月6日一早, 在完成夜间值守后,他顾不上休息又给单位送来了急需的消毒酒精。党员初心昭昭可鉴。
党员某某用一颗共产党员的初心,践行着抗击疫情的使命,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2024学习张桂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第二篇】
国电集团和国电科环集团党委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向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同志学习的活动,并下发了《袁隆平传》一书,我怀着崇敬而好奇的心情开始翻看了这本以政治教育读本身份出现的书籍,但是,它传奇的色彩,丰富的内涵和感人的事迹立即吸引了我,使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将它读完。袁隆平同志的传记,他代表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和高贵品质。
学习袁隆平,首先要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党员,身处环保工程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国电集团的环保事业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的环保产业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兴国的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做实、做大、做强着眼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第二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职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我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024学习张桂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第三篇】
根据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1月25日,某街道迅速设立集中观察点,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面对疫情迅速反应,精准施策,街道党工委决定成立集中观察点临时党支部。支部党员挺身而出带领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守望相助,共筑联防联控红色防线,有序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组织有号召,我们就有行动”
“爸爸,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大年初一,在孩子们的送别声中,社区干部王亚军早早结束了春节假期,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街道党工委根据区防疫工作部署要求,第一时间建立了集中隔离观察点,并成立了由张志平担任书记的锦江之星临时党支部,支部共有4名党员。党支部积极响应街道党工委号召,明确职责分工,将任务精确到人,认真落实隔离点值守巡查,定时查看隔离点人员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状况,密切关注思想动态,确保隔离观察点运行平稳有序。
“组织如果有需要,我愿意前往一线”,入党积极分子王亚军得知消息后主动向党组织表明了想法,请缨到最危险、最辛苦的一线参与防控工作。与王亚军一道加入的还有来自疾控中心、服务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酒店工作人员、志愿者等23人。春节以来,他们放弃休息时间,舍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24小时值守隔离点,每日做好隔离人员的排摸与服务工作,在隔离别人的同时也隔离了自己。
“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党支部书记张志平经常激励大家“战役打响,绝不退缩”,并根据观察点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形势,支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贴墙立誓,确保落实好安保、送餐、保洁、疾控、人员安置心理疏导等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由于集中隔离点承担了区级隔离任务,这里安置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人数众多、情况复杂。大年初四(1月28日)深夜,寒风凛冽,正当人们都宅在家中欢声笑语时,在某街道防疫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外,一名辗转三地、漂泊了三天四晚的某妹子小娜悄然来到这里,因为自己去过某,希望政府能够收留她,这就给王亚军出难题了,按照有关规定,由于她的身份情况不明,为了确保集中隔离观察点内人员的安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让她进来。但是,如果把她推出门外,不但有违人道主义救助精神,而且还存在疫情扩散的风险。为此,王亚军迅速向街道指挥部报告,经过街道防控疫情办连夜开展多方面核查,终于初步核实其身份情况,经慎重研究,决定对其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备。凌晨时分,某妹子小娜经过驻守医生的检测消毒,终于踏入了暖暖的客房,终结了多日的惊恐和彷徨。王亚军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1月30日,一位美籍隔离人员被送到了集中隔离点。在得知需要被集中隔离的消息后,他情绪激动,工作人员无法与其正常沟通。王亚军第一时间报告指挥部,协调安排翻译志愿者参与沟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劝说和解释,终于稳定了外国友人的情绪。
“我们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
每一次面对棘手问题时,王亚军总能想尽办法,竭尽全力,帮助隔离人员解决困难。在集中隔离点的第一天,他就建立了隔离人员微信群,及时将政府发布的各类信息转发在群里,并时不时地在群里为大家加油鼓劲。“其实这里的人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与支持,在这里,我们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王亚军这样说道。同时他也积极鼓励大家发挥作用,对那些不理解、不配合的隔离人员开展劝说与安抚工作。42岁的王亚军是2个孩子的父亲,连日来的工作也隔离了他和家中的孩子。困难时期,他的妻子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成为了他最为坚强的后盾。
2月3日,是王亚军与“战友们”在集中隔离观察点一起奋战的第十天。一股来自组织的力量,一股团结的力量,一股信赖的力量支撑着他们攻坚克难,未来形势或许会更严峻,但他们坚信终会赢下这场艰难的战“疫”。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坚实的战斗堡垒,激发基层党组织自生动力,激发党员干部的战斗力,才能更好地防控疫情,在隔离观察点党员群众群策群力,努力展现某人的风采与担当,凝聚疫情防控强大合力。
2024学习张桂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第四篇】
近日,在全国上下鏖战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病魔的特殊时刻。强调各级党委(党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唯有众志成城,把抗击疫情作为践初心、担使命的实际行动,才能筑起一道道红色的疫情“防火墙”,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树起“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屏障。“生命重于泰山,疫情等于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一边嘱咐公众“尽量不要去疫情区”,一边却挂帅出征。面对疫情,一批批无名英雄们选择负重前行,把“小家”放在心里、把“大家”扛在肩上。慷慨请战,逆行而上,报名去抗疫一线。“我们在医疗上可能帮不了忙,但是防控知识宣传、入村摸底排查我们最适合!”面对严峻的疫情,大量基层党员立即返岗就位,入村入户开展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他们将“初心”写在行动上,将“使命”落在岗位上,众志成城,为战胜“新冠”病魔奠定坚实的基石。
树起“科学统筹,精准把控”的屏障。各级党委要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专家预计疫情高峰还未到来,所以,指挥要有力,调度越要统一,限度发挥基层干部在防控一线的作用。上级部门要做好规划部署和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避免重复报送各类表格,产生同一件事多个部门作不同要求等形式主义,让基层匀出更多的精力切实投入到对抗疫情的战斗中。
树起“担当作为,守土尽责”的屏障。疫情面前,没有“谁应该、谁不应该”之说,切忌“拈轻怕重”,每个人都有责任。公群众有做好自身防控,配合党和政府的防控工作之责;企业有发挥社会责任担当之责;党员干部有维护人民利益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之责。担当作为无小事,在病魔面前,每个人守土有责,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争当执行防控措施的表率,争当坚守岗位的表率,主动承担党组织分配的任务,认真做好防疫宣传、监测检查、跟踪摸排等工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装在心里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保障。
病毒凶未已,万马战犹酣。相信在党的领导下,英雄的中国人民定能齐心协力,战胜“新冠”病魔,中国加油!
2024学习张桂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第五篇】
20xx年8月26日的体育场被中国红点燃。备受关注的“飞人大战”结果终于揭晓,在亚运赛场最受瞩目、最激动人心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中国男子百米飞人苏炳添以9秒92新的亚运会纪录摘得金牌,引起了全场沸腾。“中国飞人”苏炳添加冕“亚洲飞人”,其9秒92的成绩不仅刷新亚运会纪录,与亚洲纪录也仅有0。01秒之差,他也是参加决赛的8人中唯一一个跑进10秒以内的选手。苏炳添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荣耀。
决赛前,苏炳添的外教兰迪·亨廷顿曾说:“如果比赛的氛围、环境和气候都合适,加上运动员感觉良好的话,苏炳添能在雅加达给中国带来一个奇迹。”外教在训练场上信心满满地留下这番话,而苏炳添果然也不负众望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骄傲。
在本届亚运会前,苏炳添两度跑出平男子100米亚洲纪录的9秒91,追平了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创造的亚洲纪录,成为“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带着这样一份辉煌的成绩单第三次来到亚运会赛场,苏炳添的目标很简单——拿到男子100米的金牌。最终以9秒92的成绩夺冠,苏炳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说:“我觉得今天已经破了我的魔咒,作为男子百米选手训练了十几年,我参加的所有运动会都没有尝试过拿一个冠军。29岁,我终于在亚运会上证明了自己。”手捧亚运金牌,苏炳添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飞人”。是的,苏炳添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中国速度不容小觑。
20xx年,那些关于“苏炳添退役”的新闻不胫而走,苏炳添的确动了这个念头。然而,苏炳添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于是,他坚持了下来,日复一日训练比赛。数年如一日的封闭训练,肩上积攒的各种压力,局外人统统无法体会。正是这样的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才成就了如今的亚洲飞人。
在整体水平依然无法与欧美抗衡的亚洲,亚运会百米飞人大战的意义不言而喻,正如苏炳添所言,“这是打破魔咒、扬眉吐气的一晚”。辉煌背后总是藏着无人言说的艰辛,不过还好,苏炳添坚持下来了,用辛勤和汗水成就了自己也铸就了中国的骄傲亚洲的骄傲。
2024学习张桂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第六篇】
乡镇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线,切断病毒在农村的传染途径,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__镇党委迅速行动,启动应急机制,充分发挥各村党支部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全区联防联控,大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迅速部署落实领导责任。针对疫情形势变化,__镇党委第一时间作出部署,迅速成立了__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坚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具体。各村(居)、各部门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以担当精神和过硬作风,扛起疫情防控责任,做到人人领任务、人人有责任。成立专门督导组,强化督促指导,发现问题立即抓整改落实,绝不允许疫情防控工作出现纰漏,确保防控工作高效有序。
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__镇各基层党组织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践考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争当志愿服务者,带领广大群众认真落实防治疫病的各项措施,积极进村入户宣传,主动要求站岗轮班,勇当抗击新型肺炎战役的战斗前锋,始终坚守在“战疫”的第一线。
筑起“战疫”最强防线。__镇结合实际,针对疫情形势变化,从“摸底数、防输入、筛存量、强协调”等多方面发力,多措并举,压实责任,确保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最终胜利。一是挂图作战,上墙上心。成立指挥部,将职责任务、监管工作上墙,并每日统计更新,以实现疫情防控动态监管、追踪疫情形势变化。专项工作明确到组,细化到人,确保工作有方向、行动有目标,切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二是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形成全镇网格化模式,制定镇领导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小组、小组长包户的责任人制度,实现区、镇、村、小组四级联动,每村配备“公安+医护+镇村干部”三人小组,做到摸排监测全覆盖,有序稳定开展防疫工作。三是重点排查,不留死角。集中力量对围绕辖区内出租屋、娱乐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人群进行排查防控,全面排查造册登记,分类处理,确保如有情况能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理”。
依靠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家长会就是动员令,常态化宣传就是不间断动员。__镇各党支部密切联系群众,发放倡议书、张贴宣传标语、循环播放村内广播、开好家长会,增强群众自我防疫意识和社会信心,引导群众力量参与抗击疫情,做到群防群治。在全镇动员号召下,群众纷纷积极响应,自发采取防控措施:小组村民纷纷自主在村道设卡排查,在村庄构筑起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邻里邻舍间相互监督,自觉上报疫情发生地相关人员流入信息;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村村户户搞卫生,加大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力度,堵塞病毒传播渠道。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众志成城,没有越不过的坎。__镇党员干部勠力同心、严防死守,全镇上下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全镇社会大局稳定,展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
2024学习张桂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第七篇】
20__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成为中国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
9秒区,代表百米世界顶级水平,曾是亚洲人禁区,1932年,第一位站上奥运赛场的中国运动员,参加的也是男子田径一百米,他叫刘长春,最终以11秒1的成绩被淘汰出局。直到83年后的20__年,亚洲人才跨进9秒区,这个亚洲人就是苏炳添。
这样的突破,源自于他20__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苏炳添遇到了最强大的对手,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
此次比赛,让苏炳添知道自己与奥运选手的差距,所以他给自己制定了目标,首先就是要过10秒区进入9秒区。
苏炳添:20__年的时候,我把起跑脚换成左脚,改变的话,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了,就好像重新学习跑步一样。
苏炳添坚持每天练习起跑几百次,即使走路也是练习起跑的样子,连睡觉也在思考如何跑得更完美。
20__年北京世锦赛半决赛,苏炳添又与博尔特站在了百米赛道上,这一次苏炳添跑出9秒99的成绩,博尔特则以9秒96险胜第一,两人仅相差秒。
但那一年,苏炳添已经到了退役的年龄。
苏炳添:我觉得现在才开始掌握到百米的一些精髓,我还想继续跑。
9秒987、9秒92、9秒91……作为年龄偏大的运动员,任何微小突破,苏炳添都要付出成百上千倍的努力。
20__年,苏炳添以32岁的年龄备战东京奥运会,然而,在之前的20__年,苏炳添受腰伤困扰,接连退出亚锦赛、全国田径锦标赛等重要比赛。
苏炳添:当时受伤的时候确实挺难过的,差点就废了,真的,其实我当时没有,打算什么再突破了,毕竟以前的观点就是说,只要到这个岁数了,你还受伤的话,要重新回到巅峰,那还是很难。
苏炳添:我还想努力地去完成东京奥运会,因为,100米是全世界最受瞩目的运动项目,基本上大家的印象里面。我们的百米水平跟世界水平相差太远了,所以说我们去参加奥运会,希望我们与世界水平距离要缩短。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
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中,苏炳添以32岁的年龄跑出9秒83的成绩获小组第一,震惊世界,这个成绩比他20__年9秒91的亚洲纪录快了秒,百米飞人世界排名高居第8位,苏炳添做到了,他超越了年龄,超越了伤病,超越体能的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亚洲之光。
颁奖辞
世界屏住了呼吸
9秒83
冲出亚洲的速度
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
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2024学习张桂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第八篇】
钟南山是中国人的定心丸。
一、敢为人先
从十几年前再到如今中国医疗事业的发1653展,离不开钟南山在背后的付出。而且每当重大传染病来临时,都是钟南山院士冲在了最前头,可以说他拯救了中国人。如今我们能有如此安宁幸福的生活,能让许多人逃脱疾病传染的恐惧,让社会经济再度发展起来,都是因为像钟南山一样医疗人员的贡献。钟南山院士在当时武汉最危急的时候,义不容辞的直接冲向武汉,通过了无数医护人员的努力,终于将陷入死亡深渊的武汉生生的给拉了回来。如今的武汉又再度有了烟火气,商业街道也慢慢开始走向了正轨,这都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啊。
二、谨慎乐观
在人民最惶恐的关键时刻,也多亏了钟南山院士以及他手下的那些医护人员的努力,才让社会不至于陷入恐慌之中。他教导人们不要多出去走动,一定要注意好各方面的防护措施,他的话就像是定心丸,也镇压住了许多蠢蠢欲动想要外出的人。他是一个非常爱国而且爱憎分明的老人,就算是一把年纪,也依然身体健朗,并且还热爱运动。他在人们都避之不及的时候,给所有人起到了带头作用,可以说钟南山是民族英雄。他的两次挂帅出征,把中国的损失降到最低,也成功解救了许多被病情折磨的中国人民。
三、无私奉献
普通人到了80多岁,早就在家颐养天年了,可是钟南山却依然忧国忧民,一把年纪了却不愿意歇下来,而是想要在帮助底下的人一把。他终日投身于工作中,在为了解救人民不断努力,他身上的无私奉献精神真的是令人感动。他是百姓都爱戴的专家,也是中国英雄。
2024学习张桂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第九篇】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
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初,全世界没有特效药,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病人。
1980年,李桓英被派往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试验数据。为此,李桓英从世卫组织申请到了免费药物和项目支持。
在云贵川的项目试点村,为了拉近与麻风病人的感情,李桓英从不穿戴任何防护服与麻风病人接触,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此后,李桓英每到一个村寨,都会受到村民的欢迎:“北京来的女医生,不怕麻风!”
为了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她走家串户,不辞劳苦。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仰头就喝。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病人的手长时间不放。见到老病人,她总是亲切地拍拍肩膀,甚至还主动拥抱。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李桓英说。
多少年来,李桓英一直奔波在贫困边远地区。云贵川3省7个地州59县,每一个有麻风病人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迹。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南醒村曾是一个“麻风寨”。1990年4月17日,南醒村“麻风寨”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了。南醒村更名为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
经过不懈努力,李桓英将麻风病人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使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
1994年,李桓英选用的世界卫生组织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全球推广。1996年,她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特别行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20__年,李桓英获得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
“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20__年12月27日,是李桓英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特意围了一条大红的羊绒围巾。她仔细捋顺两鬓的头发,庄严肃立。站在一群新党员中间,她举起右拳,苍老的声音饱含真诚和笃定:“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终于梦想成真,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桓英说:“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几十年来,李桓英解决了许多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和关键技术问题,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她带领课题组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麻风病早期诊断、耐药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创造性突破。
“麻风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该终结了!”如今,李桓英依然关注着全球麻风病防治进展。她说:“虽然中国已基本消灭了麻风病,但还没有彻底消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她殷殷嘱咐前来探望的后辈,科研工作者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这是党和人民的重托。
疾病无国界,大爱无疆界。为了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一位百岁老人依然在奋力前行……
2024学习张桂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第十篇】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只要一提到春节,人们就会兴奋不已,而且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烟花、春晚之类的喜庆景象。可今年的春节对我来说却是非常的不一样。
除夕夜里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爸爸在厨房做着美味的菜肴,没过多久爸爸就把一盘盘菜端上餐桌,香气扑面而来,我光闻香气就感觉会很好吃。我看见了我最爱吃的炸春卷,就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夹了一个素菜馅的春卷,放到嘴里咬了一口,脆脆的外皮加上酥酥的菜馅,简直是人间美味啊,可惜遗憾的是,今年的年夜饭,妈妈因为工作原因第一次没有和我们在一起。
我的妈妈是一名护士。今年春节不能跟我们一起回老家了,我看她那么辛苦又那么努力,就问她:“过年您还要工作,要不是因为这可恶的病毒你也不用工作的,难道您不抱怨吗?”她坚定的回答我:“不会抱怨,因为我是护士,我要对这个岗位负责,更要对病人负责。”我听了非常感动,并竖起大拇指为我的母亲点赞。
今年的春节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让人们手足无措。因为这场病毒让我们不能拜年、不能串门、不能聚会,节日气氛变得十分冷清。此刻全国人民都在为医务人员加油,希望他们能早日拯救那些已感染病毒的病人们。
这真是一次不一样的春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