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感动中国顾诵芬事迹学习心得精编10篇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2024感动中国顾诵芬事迹学习心得精编10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2024感动中国顾诵芬事迹学习心得【第一篇】
决定号召广大妇女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她人民至上心有大我的家国情怀,学习她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发扬奋斗精神,强化使命担当,立足岗位建功,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巾帼力量。
今年63岁的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滇西深度贫困山区,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带领1900多名女孩圆了大学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20__年,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59人才加高考,150人上本科线,她却觉得不满意,和大城市存在差距。她就是这样一个执着坚守认真十年如一日的人。
懂感恩,敢担当,她是孩子们的希望。她说她总想为这个县城做点什么,她做到了。她救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命,她为那些穷困山村的孩子带去希望,但是山区人们的观念十分老旧,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很严重,只是把孩子们养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只有从根源上入手才能解决问题,只有让山里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能让孩子真正摆脱山区。她想应该让山里的孩子接受教育,并在不懈努力下创办了学校。
有信仰,敢作为,她是孩子们的依靠。为了感恩,为了让更多家庭摆脱贫困,她开启了十几年漫长的走访工作,看着张桂梅娇小的身躯有些许脆弱的面容,很难想象她走访了800多个家庭,带出了1900多个学生,改变了一个女孩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代人的命运。孩子说,只要有她在,就可以安心的学习读书,她就是孩子们最信任的校长。
记初心,担使命,她是新时代的榜样。23年,始终默默无闻的坚守着“培养贫困山区孩子”的初心,她说她把这个初心想的很简单,就想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操场里“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几个大字,在青山之间更加醒目,也许正是这样一种信仰,让她坚守着初心与使命,让她守护着一个个贫困家庭的希望。
每一个时代都有值得歌唱的人,每一个小小的信仰都应该用尽全力守护,张桂梅一生都在为孩子们着想,她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新时代的年轻人有很多诱惑,也有很多迷茫,只有找到自己的目标,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不负入党誓言。
2024感动中国顾诵芬事迹学习心得【第二篇】
辗转5个乡镇,奋战96小时,出警411次,历程600余公里,成功转移和救出被困群众2665人。一个个数字如陈陆迎战洪水时激起的朵朵浪花,折射出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形象风采。
面对浊浪滚滚的洪水,是进是退;本已疲惫不堪的身躯,是战是休;回望群众的殷殷期盼,是留是走……陈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陈陆快速反应,连续作战,36岁的年轻生命被永远定格在抗洪抢险途中。
陈陆短暂而闪耀的人生,为我们标定了前行的坐标,点亮了奋进的灯塔,树起了光辉的榜样。向英雄学习、向先进看齐,就是学习陈陆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竭诚为民的崇高品质、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旺盛的斗志,投入到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崇高事业中。
以陈陆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党中央对防汛救灾各项工作高度关注,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庐江防汛救灾中,陈陆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时刻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哪怕已经连续奋战了96小时,哪怕被洪水浸泡得全身浮肿,他依然初心如磐,自觉扛起如山重任,向着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逆水而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履行使命、恪尽职守,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将火红的党旗和鲜艳的队旗牢牢插在抗洪阵地上。
以陈陆为榜样,学习他赴汤蹈火、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加入消防救援队伍以来,陈陆参加灭火救援战斗1500余次,曾奋战两昼夜抗击特大冰冻雨雪灾害,也曾千里驰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在此次防汛救灾中,他多次请缨打头阵、当先锋,执行生前最后一次任务中,主动要求上首艇,为后面的救援队伍开路。作为教导员,他有着清晰的使命自觉和责任担当,有他参与的任务都是急难险重,但他越是艰险越向前。在他的感染下,指战员个个勇敢、人人争先,始终冲在抗洪抢险的最前沿。在他牺牲后,他那种身先士卒的精神依然激励着广大消防指战员在防汛一线再立新功。
以陈陆为榜样,学习他牢记宗旨、竭诚为民的真挚情怀。面对被洪水围困的群众,陈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不顾个人安危和身体疲劳,义无反顾带领指战员营救转移灾区群众。作为基层大队主官,他带领大队不断提高消防执法水平,满腔热忱地为群众服务,坚持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筹建乡镇消防救援站,为沿街商业门面、弱势群体居住场所等安装独立式烟感报警器,千方百计为贫困户拓展销路……他用一点一滴的行动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时时刻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以陈陆为榜样,学习他扎根基层、担当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合肥支队纪保科工作仅一年,陈陆便主动提出到基层去,并服从组织安排,到了防火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庐江县。到任之后,陈陆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与基层指战员同甘共苦、并肩战斗,以自身的过硬作风感染带动部属,带出了过硬的班子和队伍。改制后,陈陆本可转业,但他说自己喜欢基层,热爱消防事业,而且群众家门口的消防站还未建设完成,便毅然选择留下,继续在火热的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在防汛救灾的关键时刻,陈陆坚守岗位,寸步不离。自己的手术一推再推,家人的团聚一盼再盼,陈陆却一直坚守在抗洪一线,与基层指战员肩并肩、同作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陈陆的一生已在人民心中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激励我们扎扎实实干事业、兢兢业业作奉献,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每一次救援、每一次值守中体现责任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应急人”的奉献之歌,将个体生命融入应急管理改革发展大局,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感动中国顾诵芬事迹学习心得【第三篇】
“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张海迪的这句话用在朱丽华身上或许再合适不过。
18岁失去光明,却依靠自身努力成为嘉兴首位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28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达333万元,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当62岁的朱丽华站上讲台娓娓道出自己的初心时,人们说:“她失去了光明,却用爱与温暖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路。”
黑暗中追光:身体残疾人生不能残疾
“一个人可以没有视力,但不可以没有事业。我叫朱丽华,是一名盲人党员,也是嘉兴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在千余名听众的注视下,年过六旬的朱丽华由志愿者搀扶着缓缓走上嘉兴大剧院的讲台。
朱丽华并非先天失明。18岁,是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两次意外事故让她彻底看不见了。
“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我就是想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时隔40多年,当时的彷徨、无助和绝望,朱丽华还记忆犹新。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榜样“海迪姐姐”的激励,让朱丽华渐渐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她决定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吃螃蟹的盲人”。从学习时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到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学成归来后,精湛的技术让她赢得众多回头客。
“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在朱丽华心中,这个目标从未改变。拿到中医师证书的那一刻,她潸然泪下:“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优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中医师证书,也见证了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朱丽华用勇气与双手“推”开的人生新大门。
为盲人造光:让他们活得有尊严
经历过痛苦和绝望,才知黑暗中的那一丝光亮何其珍贵。
上午9点左右,位于嘉兴市区和兴北路353号的丽华推拿诊所内,已经忙碌起来了。诊所有13位推拿师,全都是盲人。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处求索、四处碰壁的艰辛。”朱丽华说,随着推拿诊所的名气日增,让自己好好活着对她来说已不成问题,但她明白:“仅仅满足个体的谋生,绝不是生命的意义。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义。”于是,她希望用诊所“造光”,为更多盲人照亮前行的方向。
“如果当年没有碰到朱医师,我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是啥模样。”在福利院相识后,盲人吴阿姨与朱丽华已相伴28年了。“从斜西街‘征战’到吉水路、砖桥弄、禾兴北路,朱医师走到哪里就把我带到哪里,比自己亲姐妹还亲。”
吴阿姨说,诊所的工作不仅让她生活上有了稳定的依靠,还拥有了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严,“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生活践踏。”
1991年,朱丽华开始收徒弟,而“盲人”是她收徒的唯一条件。一旦接收,不但包吃住,还免学费。如今,100多人在她手把手传授下走上了就业岗位。
“朱医师,就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每当有人不解发问时,朱丽华总会淡然答道:“账,不能这样算。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人活着,有的东西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再说,我无儿无女,能走到今天,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朱丽华对自己很抠,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实在破旧才坏。
用余生发光:梦想的传递是一辈子的事
除了盲人,在朱丽华的生命中,还有一群十分重要的人:“我有一大帮孩子。”
1991年,朱丽华第一次在广播里听到“希望工程”这个词,一下子被触动了。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她,一口气拿出近3个月的工资140元,资助了云南两名贫困学生,也开启了她的助学之路。
在朱丽华居住的20平方米屋子内,“藏”着一沓沓汇款单,以及受助孩子们给她寄来的成绩单和感谢信。“这才是我最珍贵的无价之宝。”朱丽华摸着一张张信纸,不自觉地笑了。
对于即将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的朱丽霞来说,朱丽华是她梦想的领路人。20__年,品学兼优的朱丽霞如愿考上大学,却因学费发愁,好在朱丽华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5000元的学费,为朱丽霞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6年了,与朱阿姨没有血缘,胜似血缘。”朱丽霞说:“我知道张海迪是朱阿姨仰慕已久的人,她对朱阿姨的人生有着重要影响,而我想对朱阿姨说:‘朱阿姨,您也是我仰慕已久的榜样!’”
28年来,朱丽华累计捐助贫困优秀学子480多人次,助学款达333万元。可对自己,她抠到了极致:脚上穿的布鞋18元,白大褂穿了10多年实在破旧了才换一件。“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朱丽华说。
去年4月27日,在母亲去世25天后,朱丽华还签下了器官捐献书。她说:“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我愿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间一寸土,将把此生献祖国。”
2024感动中国顾诵芬事迹学习心得【第四篇】
1948年春,叶嘉莹离开北平南下结婚,之后便再没机会见到顾随。叶嘉莹在怀念顾随的文章中这样写道:“(离开北平)三十年来我的一个的愿望,便是想有一日得重谒先生于故都……”然而直到1974年叶嘉莹第一次回国探亲,她才得知顾随早于1960年在天津病逝。
关于婚姻,对于很多女人来说可能是人生的全部或者说绝大部分,但是对于叶嘉莹来说,只是不愿提起的一小段往事,尽管她不愿提起,然而这段婚姻还是给她带来了太多的不幸,1948年,叶嘉莹在上海和赵钟孙结婚,对于这段婚姻没有爱情的基础,婚后也没有产生任何的爱情,两人的结合不过是叶嘉莹一时错误的选择,这一错,便错了一生。
婚后两人没有住所,借住在大姑姐家,生下大女儿后,初为人母的快乐还未来得及享受,丈夫就因思想问题入了狱,刚刚安下的家也被抄了个干净,叶嘉莹后来也连母带子的被抓入狱,后来她找到警察局长写了自白书出来,带着四个月大的孩子居无定所,借住在朋友家的过道上,晚上不敢早睡,白天不敢晚起,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为了生活她到处去找工作,同时去很多所学校任教,夜以继日的像个机器一样工作,勉强能够养活女儿和自己,丈夫出狱后,叶嘉莹还未来得及欢喜,另一个阴影立马笼罩上来,丈夫性情大变样,心理扭曲,对叶嘉莹多次实施家暴,在千难万险中都坚强的走过来的叶嘉莹,看见自己遍体鳞伤的那一刻陷入了绝望,她多次产生了自杀的想法,却为了孩子不得不活下去。
随着在教育界的成就越来越大,对诗词的研究愈加深刻,叶嘉莹的教学事业也逐步上升,由中学转到中国台湾大学任教,后来作为交换教师去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任教,受到了很多外国诗词爱好者的喜欢。
1966年,叶嘉莹带着两个女儿来到哈佛做交流者,她打算回国把父亲接到美国,在美国定居,不料遭到阻击,无法返回美国,只得去加拿大,再把女儿丈夫都接到加拿大,在加拿大那段时间,叶嘉莹一个人承受了很多压力,几乎要把她压垮。
首先是语言关,加拿大的UBC大学要求叶嘉莹用英文给学生们讲授中国古典诗词,虽然之前在美国的时候已经接触了英语,但是要用它来授课谈何容易,但是为了生计,她只得答应下来;
第二个是生计,改居家拿大是突然之举,两个女儿要从美国接来加拿大,父亲也要接来加拿大,丈夫也要来加拿大,于是叶嘉莹独自一人到处找合适的房子,添家具和生活用品,这些繁杂的工作在对于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弱女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三是家庭关系,错的人永远不能指望他会改变,尽管叶嘉莹无数次的容忍,宽容,沉默,丈夫既无用又大男子主义的恶劣性情丝毫都不知收敛,家内家外什么都做不好,那大男子主义的虚荣心和存在感怎么捍卫?那就家暴好了,通过对妻子发威来显示做丈夫权威的作风。这让叶嘉莹身心俱疲,她把所有的苦闷都写进了诗里:
异国霜红又满枝,飘零今更甚年时。初心已负原难白,独木危倾强自支。忍吏为家甘受辱,寄人非故剩堪悲。行前一卜言真验,留向天涯哭水湄。
独木危倾强自支,多么无助,多么无力又多么无可奈何呀!
因为在授课方式和学术成就得到了UBC大学的肯定,不到半年时间,叶嘉莹就被授予了终生聘约,本以为一生的苦难已经结束,不料人生的痛苦还在后面,
1971年,父亲因病去世,叶嘉莹悲痛万分,从此叶嘉莹的人生就没有了来处,写下一首挽诗《父殁》后,开启了自己的欧洲之行。
老父天涯殁,余生海外悬。更无根可托,空有泪如泉。昆弟今虽在,乡书远莫传。植碑芳草碧,何日是归年。
好不容易走出了痛失慈父的痛苦,好景不长,1976年春天,她的大女儿又出事了。在送母亲去机场参加亚洲学会回来的路上,夫妇俩开车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出了车祸,双双身亡。
女儿的骤然离去,让叶嘉莹的人生猝不及防,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见任何人,她知道:
人与人的理解谈何容易,哪里有什么感同身受。那切肤之痛旁人是无法想象的。因此,所有劝慰的话都是那么的乏力。既然如此,就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和精力。她宁愿自己忍!
她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哭女诗,在她人生最痛苦之际,又是诗歌给了她光明和安慰,或许是一个人一生要经历的灾难也是有限的,叶嘉莹之后的人生倒是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了,该经历的都经历了,再有什么也只是一阵小风罢了。
1990年,叶嘉莹从UBC大学光荣地退休了。得知叶嘉莹退休后,国内不少大学,包括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都先后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但叶嘉莹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留在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决定建立一个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由叶嘉莹担任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开始雷厉风行的去海外筹款,还把自己在美国领到的九十多万人民币退休金捐赠出来,设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她由衷地希望领到奖学金的同学,所看到的不仅是这一点微薄的金钱,而是透过“驼庵”的名称,了解到薪火相传的重要意义和责任。
南开大学也对这个一生漂泊,半世艰辛的老先生做出了回报,为叶嘉莹先生在南开大学校园里修建了一座以她的号为名的四合院式的书院——迦陵学舍,以此作为叶嘉莹的归宿,庭院种满了莲花,莲心不死,先生永在!
2024感动中国顾诵芬事迹学习心得【第五篇】
在一些人看来,商人和企业家其实是不一样的概念。就商人而言,他们的目的就是赚钱,很少会从中拿出部分回馈社会或者是做一些实事。与之相比,企业家的概念则相对较广,虽说同样是赚钱,但真正能够称得上是企业家的人其实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和奉献之心。就目前而言,其实排行榜上有很多富豪都是纯粹的商人,而不是企业家。自外资进入内地以来,其实第一位真正的意义上的企业家并不是李嘉诚,而是一位女性,她的名字叫做伍淑清。
搜索引擎上对伍淑清的介绍十分简单。伍淑清出生于1948年,毕业于香港嘉诺圣心书院、美国加州Armstrong学院,最为重要的是,她是美心集团老板伍沾德的女儿。1970年,22岁的伍淑清从美国留学归来之后便回到了香港,并出任香港WTC(俱乐部)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但事实上,伍淑清的传奇事迹并不只是如此简单。
1978年,伍淑清刚好30岁,也恰逢改革开放正式开始,但合资企业的条文尚未正式出台。不过尽管如此,伍淑清却下定决心开展内地投资。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当时绝大多数人的普通话都讲不标准,伍淑清更是只会说粤语,听不懂内地人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为了方便交流,伍淑清特意学习了2个月的普通话之后才去到内地考察。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伍淑清从香港去内地只能是乘坐民航飞机。不过当时飞机上的食物却没有现在这般美味,当时飞机上的东西都是冷的,空姐还是到处提着暖水瓶走来走去为乘客冲茶。
2024感动中国顾诵芬事迹学习心得【第六篇】
为进一步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志愿者证有什么好处,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经过推荐评审和社会公示,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周秀芳等28 名同志“浙江省道德模范”称号,义工证有什么优惠政策,别出心裁的志愿者活动,并予以通报表彰。
“支教奶奶”周秀芳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20__ 年以来,年已古稀的她心怀支教梦想,不远千里深入溆浦边远山区支教助学。她在宁波、上海、杭州发起爱心接力,将数万市民的爱心和物资源源不断地搬运到溆浦山区,为山区孩子捐建了29所希望小学,已建成启用 18 所,创设了沪杭甬(鄞州区) 研学实践基地,被溆浦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爱心搬运工”。
近年来,周秀芳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央主要媒体和湖南、浙江两地媒体报道,志愿者活动心得与收获,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周秀芳也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最美志愿者、“最美浙江人”“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最美湘女”、宁波市道德模范、怀化市道德模范等荣誉,并已入围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据悉,“浙江省道德模范”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单位主办,共设“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孝老爱亲模范”五类,周秀芳获评“助人为乐模范”。
2024感动中国顾诵芬事迹学习心得【第七篇】
“女排精神,洪荒之力!”“中国女排一直是我心中的神!”“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当近10亿中国观众聚焦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当全世界华人瞩目这场意义远超体育竞赛的巅峰对决,一份久违的感动像闪电击中亿万观众,一股雄奇的力量穿越重洋,叩响每个中国人的心扉。
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让人忆起曾经的光辉岁月。35年前的冬日,女排姑娘首次荣获世界冠军。咚咚的“铁榔头”,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这支光荣的队伍不仅是竞技舞台上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励志榜样。“三连冠”“五连冠”,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人民呼唤精神力量的时代,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精神跨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帜,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爱国精神、自强意志,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能创造怎样的奇迹。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价值标签。
2024感动中国顾诵芬事迹学习心得【第八篇】
20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等。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
最让我感动的是张渠伟。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后来看了他的事迹,更加感动。
张渠伟同志自20xx年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患上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从不惧怕,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
他/她的颁奖词是扶贫必须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祝福您们健康长寿。
2024感动中国顾诵芬事迹学习心得【第九篇】
“老毛胆大心细、有责任心,工作专挑‘硬骨头’。”在同事眼中,毛卓云是一名英勇的战士。
20__年,宁波市看守所设立艾滋病监区,承担全市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羁押任务。这些人多数与犯罪有关,因吸毒感染上艾滋病的他们脾气暴躁,抵抗心理强烈。
在那个“谈艾色变”的年代,面对职业暴露的高风险,很多人顾虑重重。谁来接手这个“烫手山芋”,看守所领导犯了难。毛卓云却主动站了出来,还拍着胸脯立下了“军令状”:“给我半年时间,管得好,让我干;管不好,我主动退下来。”
“老实说,没有思想斗争,那是不可能的。”回忆起第一次进入监室的情形,毛卓云坦言,自己的内心是发怵的。因为害怕被感染,那时他常常自费去做HIV检测,却连检验报告都不敢去拿。“可风险再大,也总得有人干,何况我是党员,应该冲锋在前。”
为了克服恐惧,干好这份工作,毛卓云下了狠功夫,不仅自学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还学习心理学、病理学,掌握了疏导艾滋病患者心理的办法。渐渐地,毛卓云成了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
2024感动中国顾诵芬事迹学习心得【第十篇】
胸前的白花,已被泪水打湿。颤抖的双手反复摩挲着手机,屏幕亮起又暗。她叫宫济辉,是王娅居住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在过去的上百个日夜中,对王娅的牵挂是几十通简单的电话,她在这头,王娅在那头。如今,牵挂是一排忧伤的菊花,她站在人群中,王娅躺在里头。
“她喜欢安静的生活,喜欢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了不打扰她,我两天去一次。她嫌我烦,我就按照她的作息时间,在早上给她打一通电话,确保她平安。”宫济辉说。电话里的嘟嘟声,紧密地连着宫济辉的心跳。每响一声,她的心就揪紧一下,直到听见王娅的声音,她才踏实下来。如今,为王娅设置的特殊铃声再也不会响起。如今,与王娅相处的点滴时光化成无声的泪水肆意流淌。
20__年,王娅搬到西青区中北镇居住。“我特别爱这里,推开窗就能看见绿色。这里的人热情善良,每次看到他们在广场上活动,我都特别开心,能感觉到他们身上那股劲儿。”王娅曾对宫济辉这样评价左邻右舍。
是呀,这里的人朴实善良,这里的人热心周到。王娅患重病的消息被媒体公开后,许多人都想来探望她。宫济辉和同事们都婉言谢绝了。“病人需要休息,不能总被打扰,况且王娅喜欢安静。”宫济辉告诉记者,社区每一名工作人员,都知道王娅的喜好,他们从不轻易打扰。由于王娅是独居生活,作为居委会主任的宫济辉每两天就会厚着脸皮去看看王娅。“她病重时已经无法走路了。我就自己开门进去,看看她。哪怕一眼,我也安心。”说着,宫济辉又哭了。为了既保证王娅安全又不打扰她,每早一个电话,成为常态。今天,接电话的人要走了,然而,手机里五十几通已接电话,把这份关爱永久地保存下来。
今天,邻居们与王娅道别。
新春佳节,社区书法活动队送给王娅的春联还散发着油墨的馨香,静静等待女主人回家。楼里居住的小朋友,习惯了还没进单元门就伸出小手捂住嘴巴,为王奶奶保持安静。没有锣鼓喧天的口号,没有锦旗和鲜花,左邻右舍把关爱化成无声的行动守护王娅喜欢的岁月静好。王娅喜欢网购,得知王娅生病,负责接收王娅包裹的菜鸟驿站工作人员,经常把包裹送到她家门口,不让王娅个照顾她的人再跑一趟。物业的工作人员,每天早晚总会在她家附近转上一圈,确保她的安全。无声无息的爱意,在每个人中间涌动。“她是好人,好人一生平安啊。”“比起王娅,我们做这些根本不算什么。”朴实善良的西青人啊,他们早已是王娅眼中的美景,被记在心底。
这一刻,西青人的名字是王娅。
这一刻,王娅的名字,是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