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范文精编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范文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1
本文讲了毛主席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的1篇演讲词,号召大家学习张思酝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读过后,我明白了,不仅要正确的对待生死观,还要正确的对待批评。我长大后也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时时刻刻为人民的利益着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学习《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2
在那全国一片红的时代,《为人民服务》是我以前背诵过的毛著之一,但那时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对于其中含义并没有深刻理解。以后在各种学习中也曾再学过、讨论过《为人民服务》,可真正读懂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却是在这天结合持续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理论学习中。再次读到《为人民服务》,使我真正领会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涵,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人民服务》已发表了61年,虽然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不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和行动的永远宗旨。“为人民服务”思想,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共产党人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把执政党的领导作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地联系起来,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强调把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落实到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引导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并团结起来为之奋斗,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共产党员持续先进性务必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因此要求全党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员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最重要体现,只有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才能明确人生道路上的奋斗目标,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是全心全意的,而不是三心二意,更不是假心假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克已奉公、不谋私利,要顾局、识大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共产党员永远就应具备的精神品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人民服务可能会有不同的形式,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首先体此刻思想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党章的要求,是每一个党员务必具备的,每个党员的岗位不同,但好处相同。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要时刻想着居民群众,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象焦裕禄、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同志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多年来,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和绚丽多彩的人文环境下,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思想意识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但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需要所有党员不懈努力与不断追求。我们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需要深刻领会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历史好处和现实好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实质。
我们不可能回到张思德那个年代,但就个人来说,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社区工作者就应结合自身实际,立足本职工作,踏实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正确对待职务、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地位和荣誉,以及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踏踏实实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始终持续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简而言之,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个政党。
回顾党的历史,党的成立与建设充满了不易和艰辛。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先是遭到北洋军阀的镇压,后又面临国民党的多次迫害与围剿;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由于党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几次险些将党的事业推向悬崖边。面临着这些挑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最终存留下来并成为我们国家唯一的执政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多次脱离实事求是,大搞“大跃进”、“共产风”,但由于没有真正脱离人民群众,没有丢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在自我反思中渐渐的成熟了起来,并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也就是一些人所说的致富道路,这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标志。
然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是什么呢?尤其是指在当代的内涵。再者,为什么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屡次提出来呢?有什么现实意义吗?最后,党又应该怎样具体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呢?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据笔者的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毛泽东时代主要是指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困难,正如毛泽东在他的文章《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所说的,“我们应该深刻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
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们放在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他还在另1篇文章说,“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而在当今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继承了毛泽东对它的理解,还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时刻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求、权为民所用。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
三、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屡次提出之因
在当今时代,为什么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进行多次地提出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党在建设和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要让每一个党员时刻铭记这一党的宗旨。
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很难有生存的可能。但是,在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党的地位、任务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部分党员和党员干部逐渐丧失了战争年代那种与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态度,也逐渐地淡泊了群众观点。随着工作条件的改善,在一部分党员和党员干部中滋长了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衙门作风,这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突出。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各种利益和政治、经济权力的诱惑下,许多党员和党员干部逐渐走向了腐败的道路。他们渐渐地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的唯利是图思想。在这样的不良思想之下,许多党员和党员干部所作所为渐渐地远离了人民群众,许多政策和工作不再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了,他们不再怎么去关心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而更加关注的却是自己的生活和利益及权力。刘少奇于1945年5月在中共七大所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这就深刻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时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有自己个人的特殊利益,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坚持群众标准,始终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准则,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通过以上的论述,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屡次提出的现实意义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一个是给已经入党了的党员提个醒,让他们千万不能忘记党的宗旨,另一个是为了端正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入党动机,引导他们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入党的最大的动机。总而言之,在这样许多党员和党员干部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抛之脑后的时代,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进行多次提出是有其重大必要的,这关系到我党的健康发展问题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也就是说只有每一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时刻铭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并付出自己真实的行动,我党才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保持其纯洁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党员和党员干部也不会轻易走向腐败的犯罪道路。
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
对于每一个党员和党员干部,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的是每一个党员和党员干部首先要爱人民群众,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的一员,时刻为人民群众着想,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然而,这些都只是一些抽象的说法,更重要的是党员和党员干部能够付出具体措施。鉴于对我国当今社会现状的理解,笔者在下面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思想对经济工作、政治工作、文化工作和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对党员和党员干部关于如何做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点阐述。
第一是经济工作。毛泽东认为,在经济工作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要强调发展经济,要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在当时看来,毛主席这种说法是有一定时代意义的,而在现代,经济工作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能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国际竞争力。”从这一讲话中,我们看出了国家对于经济的发展予以了很大的重视,强调了自主创新能力,也强调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加快科技进步,牢记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讲话,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使中国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而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在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科学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推进,使得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然而,经济工作仅仅做到上面两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党中央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但是,我们在将蛋糕做大的同时出现了发展成果由少数人共享的现象。城乡发展差距被逐渐拉大、区域发展极其不平衡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虽然邓小平曾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后消除贫富差距。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贫富差距逐渐被拉大,虽然有人说,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些问题的出现是难免的,然而,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孙立平已经告诉我们“要警惕转型陷阱”,这也道出了我国当今的经济秩序和发展成果仍然是有少数人把持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三个代表”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党和政府应该更加注重“两个统筹”:一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立城市反哺农村、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使农民也能真正走向富裕的道路;二统筹区域发展,注重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人均收入差距、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从而促进各地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另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节约,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都是我党和政府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下所应该去做的。
第二是政治工作。毛泽东认为,在政治工作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实行民主政治,维护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我国,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建立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基层民主是整个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它是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最直接的形式,它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兴衰。以下笔者就以基层民主为切入点谈谈我党如何在这一方面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晚很多年,但它的建立使得我们国家的民主进程得到了大大的推进。那基层民主在我们国家的含义是什么呢?基层民主,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组织、企事业单位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值得一提的是,基层民主制度基本确立后,有《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乡镇企业法》等法律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然而,我们的基层民主制度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诸如财务管理不明,监督不力,民众基本权力没有得到充分行使,群众民主权利意识淡泊等等。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党和国家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改进和规范财务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逐步确立民主监督机制。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都应该公开,只有做到公开,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公正,才能使监督机制得到有效发挥,各党员和党员干部才能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是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提高群众民主意识。一方面,进行普法宣传,使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深入到群众和干部的头脑,强化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另一方面,在民主实践过程中,建立健全保障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规章制度,激发群众的参政热情、提高群众的参政能力,使之成为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公民。而这些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基层建设,推进我国政治民主进程,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应该也是必须做到。
另外,我们党还要把民主和法治进行有机地结合,正如孙立平在《打造公平正义取向的改革新共识》中所说的,“真正的公平正义,只有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因此,我们在推进民主进程中,要让法治紧跟上去。
第三是文化工作。毛泽东认为,在文化工作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注重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党的十七大对文化的发展要求做了补充,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另一方面,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了发展先进文化的科学含义,明确指出先进文化就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而党的十七大报告则阐述了怎样发展先进文化以及发展先进文化对提升人们精神风貌的作用,不难看出,在文化工作方面党的十七大是对党的十六大的补充。那我们党和国家具体应该怎样进行人民大众文化服务工作呢?
首先,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其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引导文化产业向公益性方向发展,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创造出更多反映人民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再者,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先进文化相结合起来,并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性。在这一点,毛泽东做得比较好,他曾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以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政策,例如他那“为人民服务”的民本思想就是将儒家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成果。
优秀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精神食粮,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我党必须坚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发展优秀文化,使优秀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是社会建设。毛泽东认为,在社会工作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搞好社会管理。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在。党和政府要以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首先,优先发展教育,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公平配置;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让教育成为底层人民向上流动的一种机会和方式。其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为有意创业者提供最全面的服务,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再者,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尤其是低收入者。同时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孙立平教授在《以重建社会来造就经济》中指出:“中产阶层就是市场,耐用消费品的市场。”虽然孙教授在这里强调的是中产阶层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建立这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是符合大众意愿的,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最后,加快建立并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养老金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但是,单纯将这些制度建立起来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这些制度是不是得到有效地实施,人民群众是否从这些制度中真正获得益处,其中的益处又是否惠及全体人民群众。这些都考验着党和政府能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结语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在艰难困境中间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政党组织,要保持其执政地位和先进性,就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将其化为实际行动,使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并一步一步走向辉煌和壮大,迎接党的顺利召开。
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4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了党必须始终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透彻地阐明:“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和利益。”
这就是说,共产党的性质要求它不只是代表某一个民族的利益,而是代表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不只是在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某一个阶段代表人民的利益,而是共产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在革命时期的任务,就是要领导人民群众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和剥削制度,实现人民的翻身解放;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任务,就是要带领群众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八十多年的实践深刻说明:始终不渝地代表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执政党的条件下,都是我们党生死存亡的根本宗旨。在革命战争年代,残酷的斗争环境下,我们党特别重视党群关系,自觉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在执政以后的和平建设时期,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没有了以往那种生死考验,环境和生活条件也大大改变,但是,保持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仍是保持的党的生命力和获得力量源泉的关键所在。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国家巨变的教训已深刻告诉我们,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抛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被人民唾弃,就会丧失执政的地位,就会被历史淘汰。所以,党能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自己的宗旨,不仅仅关系到党的性质,而且执政党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也寄于此。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我们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必须执行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帮助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实现和保卫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党的历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党都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化解各种困难风险和巩固执政之基的根本性问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决定着党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在于领导人民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消灭剥削和压迫,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的主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首先体现在党能够代表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站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第一线,取得推翻剥削制度的胜利。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则是首先体现在党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并进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应当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正是基于这一点,江泽民同志提出用“三个代表”来建设新时期的党,通过“三个代表”,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担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同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就是要统一体现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集中体现于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党一方面要依靠人民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执行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始终把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又是这一历史任务的内在要求。另外,党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不仅要在思想和作风上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更要在实践中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促 进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党的执政才能为群众所拥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制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真正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迅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正如群众总结的那样,“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江泽民领导中国人民强大起来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归宿。人民群众才拥护共产党,才做到民心所归,我们党才能团结、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
三、在新时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和敌人的界限分明,为人民服务的对象十分清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经消灭,社会的阶级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党怎样才能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才能忠实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现实表明,真正把这种关系体现出来并不容易。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不是天然的,也不只是主观上认定就等于解决了一切问题。相反,无论是获得执政地位,还是驾驭市场经济,本身都是对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新的考验。如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键就在于“首先考虑和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原因很简单,为人民服务就是为最大多数人服务,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反映了社会最根本的愿望和需求,体现了社会历史的基本趋势。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的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
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人民群众的利益总是由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每一件事情本身又是一个利益矛盾。各种社会事物所体现的利益矛盾相互交织,构成一个利益矛盾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事物的利益矛盾总是处于不同的层面,党和政府对各种事物、利益矛盾的处理不可能同时进行,这就要求党善于抓住矛盾主要方面,处理急需处理的问题,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样做本身就是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要包括经济利用、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从时间上来划分,还可以分为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因此,江泽民同志严肃地指出,“这始终是关系党的执政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的口号,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3](P280)党和政府要正确的处理这些利益关系,人民群众也要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党之所以为党,就在于它既能够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又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引导人们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
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需要
在新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处在一个关键的战略机遇期,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核心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私有化、资本化。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权力可以用来做好事,造福社会;另一方面,权力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也可以用它来干坏事,造孽于社会。共产党执政后,党的干部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地位的变化,使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面临一个新的极大的考验:能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能不能正确的运用手中的权力?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永远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与为人民服务是密不可分的。首先,人民是无产阶级国家的主人,是一切权力的所有者。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者只是代表人民群众行使权力的“公仆”。因此,“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和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他们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只是职责分工不同。领导为民排忧解难,并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也不是对老百姓的恩赐,而是一种职责的约束,岗位的要求。这就要求领导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而不是权力意识。这不仅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就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4](P1128)权力与责任是密不可分的,领导必须把权力和责任统一起来,认识到权力背后所凝结的为人民服务的职责,真正做到秉公用权,为民尽责。绝不允许只看重权力而漠视责任,自觉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第三,公仆就是奉献,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是人民的公仆,这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时提出的思想。我们党继承了这一思想,要求党的干部做人民的勤务员,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在这里,公仆意味着牺牲与奉献,因此,作为公仆,就必须廉洁奉公,就要肯于付出,勇于牺牲,积极维护人民的利益,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人民。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是人民民主观,它与共产党的性质是一致的,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
从严治党,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当前,从严治党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党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坚持反对腐败、提倡廉洁奉公是坚持党的宗旨极其重要的两个方面,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历史性课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反对腐败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反腐必须廉政,廉政必为人民。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就是当时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政府。边区老百姓把边区政府看做自己当家作主的政府,敬赠“人民救星”、“爱民模范”、“民主政治”、“廉洁政府”的锦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种空洞的口号,边区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来防腐倡廉,为民尽责。1937年边区政府成立之后,就及时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了边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政策,体现了真正的人民政权和民主政治。1938年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严格规范权力的运用。同时制定了《政务人员公约》,约束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强调公正廉洁、奉公守法是我们公务人员应有的品格。边区政府的行为反映了当时我党的整个精神面貌。因此,当1945年黄炎培先生担心共产党执政后会逐渐腐败,陷入由兴至衰的历史“周期率”时,毛泽东同志充满自信地回答,共产党能够跳出这周期率,这就是民主,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要坚持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就不会人亡政息。显然,反腐倡廉、从严治党,依靠人民群众是根本,这是我们党五十多年执政的重要经验。惩治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哪一个环节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都必须以人民群众为标准。
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党就可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面前,既能解放思想,又能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永远保持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定性;就可以克服腐化和特权思想,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使党成为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精诚团结,形成任何风浪都摧不跨、打不散的铜墙铁壁;就能抵制和克服自私自利,营私舞弊,软弱涣散,故步自封,萎靡不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的坏作风,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战斗堡垒,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因此,发扬延安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为人民服务5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鸿毛、送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课
1、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主席,同学们对他了解多少?(教师相机引导,初知毛泽东。)
2、析课题:这篇课文是1篇演讲稿,是毛泽东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资料袋”后回答。)
3、究主人公: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会令毛泽东如此敬重?(可以用课件播放相关资料,教师随机引导并补充。)
4、明背景: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不幸牺牲。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注意不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知作者→析课题→究主人公→明背景”四个教学环节层层剥笋,环环紧扣,一则展示预习情况,增加课堂信息量;二则链接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对这篇看似“平铺”的文章有一个立体的认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是整合处理教材的一个奠基环节,需要的时候教师要敢于“讲”,力争“点石成金”。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读通课文:指定6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要求:达到演讲的第一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有一定的语气变化。
2、学会字词:可以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上讲台带领大家学习。
①生字:鸿、鼎、旺、炊。
(可以点4名同学上台板写并组词,其他同学观察笔顺、字形是否正确,尤其是“鼎”字,共12画,第6画为重点。注意读准字音:悼dào炊chuī受难nàn送葬zàng)
②词语:固、鸿毛、法西斯、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
(可以采用互问互答、替换词语、举例子、造句等方式来理解。)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这是一个比较单调且往往被老师轻视的环节,这样设计,以期让每个学生扎实有效地读书、写字、积累好词。
三、再读,梳理文络
1、默读,用“~~”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者自己概括出小标题批注在课本上。(可以放一段轻音乐)
2、交流找出来的中心句,适当修改后,让学生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小标题予以批注,旨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五层意思,每一段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列提纲既符合“把厚书读薄”的理念,又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概括能力。
四、复述课文
1、依据黑板上的提纲,同桌之间复述课文。
2、师生集体复述课文。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传统但却很有效的环节,放在课堂结尾,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又能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使课堂回归到课文的整体。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著名演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2、将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概括,并板书。
(党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准──具体做法──形成制度)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提问不浮、不泛,紧扣文本,既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他们注意力回归,无需过多组织课堂,便使学生进入到思考状态。
二、自主选段学习
1、要求:
①弄懂段落中的知识点,如句子之间的关系、表达方面的特色及相关的知识信息等等。
②能带上表情和动作把本段演讲出来。(最好脱稿)
③参考本段的表达方式,仿写精彩片段。
2、学习方式:先默读再自由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段落,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三点要求层层拔高,有梯度。在教师的巡视和点拨下,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发现文本中的亮点,再经过演讲和仿写形成语文能力。
三、交流学习收获
以“说”和“读”的方式进行交流课文知识点,教师予以巧妙引导,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反驳。(主要内容为各段知识点)
设计意图:给学生较大的发言空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驾驭课堂。拟形成一种全体师生争先发言的热烈气氛。
四、展示演讲风采
1、自选课文一段登台演讲。
(师生从声音、停顿、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评价。)
2、演讲自己仿写的片段。
3、即兴拔高演讲。
(用简短的语言演讲古今中外“为人民服务”的人。)
设计意图:层层拔高的演讲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前两个环节可以让多数同学展示,最后一个环节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可以起个头,学生的演讲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语句通顺并把握好演讲的语气、表情即可。及时通过演讲内化党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准等等。
五、总结升华
同学们,在你们的汇报中,我知道了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还知道了张思德同志──我们队伍中的一员,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时候,我想起了臧克家写的纪念鲁迅的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让我们谨记党的宗旨及毛泽东爷爷的教导,从现在起,好好掌握本领,将来服务人民,造福社会!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升华环节尤为重要,师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在心里埋下一颗“要活在人民心中”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