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心得体会范文热选优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文化传承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心得体会范文热选优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文化传承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心得体会【第一篇】

孝这个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形似一个少年人牵着一位老人的手,慢慢的走着。孝字从右上到左下那长长的一撇,正如老人飘荡的胡须。。。这种说法体现了一种恒远的温馨,一种人类对生命的感怀,一种年轻的个体对老去的长者的敬重和挽留。《诗经》中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感叹和赞美了父母养育之恩。孝,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更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现代社会,孝道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和破坏。 也许在走向现代文明的时候,实在难以腾出个地方留给传统,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镜头: 遇见长辈可以直呼其名,遇见老师可以无需行礼,而遇见家长则完全可以视若不见。 孝道,似乎离我们,离现代的中学生越来越远。 当代中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进取心强的群体,他们有思想有活力,看问题尖锐,敏感,但是他们 多出自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长辈的宠爱,生活环境的优越,使他们身上传统美德的烙印越来越淡,孝道离他们的生活也是渐行渐远:不能说孩子们不爱他们的父母,但是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感情转淡是普遍现象;不能说他们对于传统孝道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道德实践远远跟不上道德认知也是不争的事实-- 中学生身上自我中心,自私任性,不会关心他人等不良现象,随处可见。

难道,孝道过时了? 中国有句老话 说 :“百行孝为先。”孝 , 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当代不少伦理学家 也 把孝敬父母看作是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的行为准则 , 处理人际关系 的起点, 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等到品德形成的基础 。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孝道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 是营造谐融洽家庭气氛的良药。家庭是心灵栖息的港湾,人回到家里都想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休养,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和学习,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取决于家庭氛围的融洽与否。而孝道就会使父母保持精神愉快,为家庭营造融洽的气氛。同时,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也有利于学习成长中的孩子自身的健康,他们心理还比较脆弱,良好的家庭氛围会增强他们的自信,使他们心无旁婺地投入学习。其次,它 是提高当代 中学生 道德素质的起点。 孔子说:“孝,德之本也。”也就是说孝是人伦之爱的基础,一个人能爱其父母,才能进而爱兄弟,爱朋友,爱社会,爱国家,爱民族。 子女生下来后,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是父母,最先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人间的爱,这种爱必然培养并生发出子女对父母以及通过他们对人类的爱。孝的本质是一种爱与敬的情感与行为,因此,它是一切道德之本源 。再者, 它 是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 。 美国人际关系学家 卡耐基说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中学生走上社会后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外在资源。此外,中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必须想办法排遣,这时,很可能会想到寻求社支持,而这个社支持之一就是良好的师生,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最后,孝道是爱国报国心的发端。祖国是从祖籍 — 祖先生息的地方演变而成。爱国就是爱祖国,源于爱亲祖。爱国思想是亲亲感情的连锁效应,爱国是孝意识的延续。我们中学生,首先要爱自己的家,推及爱自己的祖国,孝,有助于他们爱国心的养成。

孝道,应该成为我们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 中学生孝道现状让我们感到坐立不安,传统道德的传承任务迫在眉睫。与其坐着说,何如立起行?学校,家长,中学生应合作共进,为孝道教育作出切实的努力:

一, 学校教育 , 润物细无声

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孝道教育。确实,在本应成为孝道教育主战场的中学,教育资源贫乏,手段简单,时间缺失。虽然一些学校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但是相对于整个中学教育而言,仅为沧海一粟。所幸的是,那些先行者们为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让后来者们有了可供借鉴的蓝本:北京,上海,天津一些学校开展孝星评选活动,济南一中设立“孝敬日”,大连二十四中开了孝敬课,教育学生尊敬父母,并将之付诸行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取得良好效果。这也说明,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开展孝道教育,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具体方法可以如下:

1、开设孝敬课,注重知识性: 孩子们耳濡目染都是 孝敬 ,自然会在他的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 。 学校可编制 校本教材,中国传统古籍中孝文化珠砾并存,其中许多东西一旦被赋予新意,便可成为我们新的道德体系的思想资料,将孝文化潜移默化。还可收集一些浅显上口的歌谣,象“父母养活儿,恩情重于山。人老年纪大,千万不能嫌。衣被勤换洗,饭菜应煮烂。生病请医生,侍奉在床前。入冬添衣被,老人怕天寒,入夏蚊子多,挂帐睡的安。”这样浅显上口的歌谣,可以给学生很好的具体影响。传统道德中许多警语名言,民间传说至今仍闪烁着哲理的光辉,收集古今名人关于孝敬的名言,陈述一些古今生动的孝道故事等等方式也是可行的,象陈毅同志为卧病在床的老母洗尿裤的故事,现在的学生就会感到既新鲜又可敬。

2、 辅之具体措施,注重实践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被学生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实践是学生们良好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在学生中利用班会,黑板报开展宣传活动 , 利用 征文比赛和互联网等平台展开讨论,在日常作业中补充 " 家事 " 作业,在学生中树立关于 " 孝道 " 的先进典型,营造 " 尽孝为荣 " 的校园氛围。 如 邵阳市资江学校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的让学生担任一天 " 小家长 的 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学会理解父母,体贴父母,关爱长辈。学校对学生当一天 " 小家长 " 之后的表现进行跟踪,与家长保持联系,交换意见,达到让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孝心的目的。

3 、老吾老及人之老,注重 深入 性:孝敬,不应该仅仅只局限于父母;尊重,也不应仅仅只局限于家庭。 对父母的 “ 孝 ” 还应该 引伸为一种对别人的关心、一种奉献 , 化小爱为大爱 。如在学生中开展 “ 一个都不能少 ” 的资助贫困生活动和 “ 你的不幸让我心痛 ” 的助残行动,以及 “ 三农 ” 问题的调查等。这些活动 可以 让学生的 “ 社会心 ” 明显增强 。 这样,学生由 " 亲亲 " 起逐渐积累德行,使思想升华,今后能以国家利益为先、以民族责任为重,达到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的境界 。总之,学校有着充足的教育优势,只要对孝道教育加以重视,即可发挥出巨大的正面影响。古人说,小胜在智,大胜在德。真正懂教育的人是不会放弃孝道教育这块宝贵的德育园地的。

二 , 父母传教,身教重于言教

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灵的最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品德老师。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家庭生活在儿童生活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家庭中的孝道教育,必须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且要持之以恒。具体来说,父母可在以下方面努力:

1。让孩子体会理解父母的艰辛。不少中学生聚在一起,喜欢吹嘘自己父母的地位怎么显赫,家里怎么有钱,事实上,很多中学生根本不知道父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来得如何不易。由于不了解,当然谈不上尊敬和孝敬 , 行动上就只知道向父母要这要那。如果父母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工作场所,让其亲身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再让孩子观察自己忙了一天下班还要为家务操劳,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心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意。如有可能,还可以让孩子适当参加父母的劳动,以加深其体会。

埋和泯灭了。因此父母要“舍得教育”,不要因为担心孩子不会做不好,担心他们太累,担心他们学习分心,就不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如果孩子觉得父母不需要他们的和帮助,时间长了,就会对父母的劳累和难处无动于衷,对家庭事务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态。因此,父母平时可以有意识的要孩子给自己倒杯水,捶捶背,父母生病时让孩子来陪护照顾,孩子放寒暑假时给上班回来的父母准备好简单的晚饭,购物时让他们分担负担等。只要父母舍得,让孩子有机会为父母付出,时间长了,他们对父母长辈的付出就会发自内心觉得理所当然。

用诲言之谆谆也”。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给孩子作出尊老敬幼的表率,对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尊重孝顺,对待所有长者要礼貌有加。父母作为孩子心目中的楷模和权威,应注意自身形象,为子女树立良好的道德模范。应当指出,这种行为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做给孩子看。孝心是真是假,瞒不过孩子。孩子一旦发现父母是作秀,它将给孩子的心灵毁灭性的打击。另外,以父母的言传身教来启发孩子的孝心,决非朝夕可就,那种认为“讲清道理,做一遍就行”的想法,是非常幼稚可笑的。中学生绝对是不可以也不可能糊弄的。

4、让孩子感到孝敬父母时的幸福。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孝敬父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对父母的恩赐,是一种强迫劳动。因此,一旦孩子表达了孝心,父母应及时表现出欣慰和满足,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行动非常值得,非常快乐,非常有满足感。毋庸赘言,孩子若能一次次满腔幸福地付出对父母的爱,那么,离孝心最终养成,为期不远矣。

三,身体力行,善小亦为之

1、唐代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不具有起码道德观的孩子,其精神世界是不完善的,中学生应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 1、谨身节用,学会体贴父母。中国古代有句话,叫作:“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是说,当子女的自己要节约一些,省俭一点,这样就能有充分的物力来赡养自己的父母。虽然,现在的父母不需要上中学的子女赡养,但经济上需要子女对父母的体贴与理解。一些中学生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电视广告上最新推出什么,他们就攀比着吃喝什么,什么最流行,他们就穿什么;什么最高档,他们便用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为自己买面子,给同学点歌,庆贺生 part y……一些工薪阶层的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只得勒紧裤带,那些亏损企业提前下岗的学生父母更是苦不堪言。针对这些现象,可以布置学生开展一次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让班级干部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论节俭的警句和名人故事,让家长对孩子亮家底、讲苦衷,通过这些活动,让中学生感受父母的辛苦和压力,学会体谅父母,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2、思想沟通,学会尊敬父母。“敬”是“孝”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于父母,不仅要“养”,更要“敬”,他点明了孝的本质在于敬。现代社会,父辈与子辈之间减少了一些可以触摸的,物质化的内容,因此,表孝心必然更加心理化,对父母表达依恋,尊重,关切,感激成为现代人孝心的主要内容:中学生和父母分享一下成绩和进步,让他们体会付出后的回报感。多向父母请教自己的困扰,增强父母对自身生命的价值感。常和父母沟通谈话,消除他们的孤独感。每天问一问父母上班累不累,让他们陶醉于养儿育女的快乐感。许多父母都表示希望与孩子在思想上能不断沟通,大多数事情的看法能够统一,彼此能原谅对方的错误行为,父母遇到工作或生活的烦恼了,孩子能对父母加以抚慰和支持。总之,父母希望孩子在思想上能尊重孝顺父母,这正是中学生孝道要努力的方向。

3、 小事入手,学会关心父母。古人云: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父母为了子女更专心学业上的竞争、包揽了一切家务,以至于大多数中学生“高分低能”,自理能力弱,有些学生习惯于父母对自己的悉心照顾,却很少关心整日为自己操劳的父母。为了促使学生将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转变为关心父母的道德行为,可以让学生在家做些力所能及家务:每天早起自己叠被,自己收拾房间,自己动手刷鞋、洗袜子和内衣裤。双休日还可以帮父母买菜,打扫家庭卫生。暑假里给父母当帮手参加一些劳动等。还要懂得从点滴小事入手学会体贴父母:父母下班了,问候一声,父母劳累时,请父母休息一下,父母外出时,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父母有病时,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吃饭要等父母到才可以开饭,父母吃完才可以离开饭桌。对一度出现的“教育创新之举”———“洗脚作业”,笔者不以为然,孝道教育不能简单化、模式化。孝敬父母完全可以选择多种方式,但像布置作业一样,让每个学生按照统一的“洗脚”模式来“孝敬父母”,而且只洗一次,不可能从内心触动学生,涟漪过后很快会水面无痕。德行的培养应如涓涓细流,所谓静远流深。平时于细微处培养有助于他们养成一种习惯;回到家不是向父母要这要那,而是给予父母自己所能给予的,不是习惯于父母的照顾,而是习惯于去照顾父母。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灵支柱,他们的给予和照顾不仅能让父母感到无比温暖无比自豪,更能净化孩子自身的心灵,让他们体会父母平日的辛劳,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4、 自尊自强 ,学会回报父母

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养育孩子的目的之一就是光耀门楣,因此,孩子是不是争气是父母关心的大事。父母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只要孩子争气,做父母的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得。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父母就觉得无比光荣。这里,父母养育孩子固然有某些功利色彩,但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父母的殷切希望未尝不可以成为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中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努力发展自己,既培养了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将来的事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又满足父母的殷切期望,让他们获得极大的心理愉悦,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当代社会,继承父母志业,实现父母期望,为父母争光,令父母感到荣耀,依然是许多子辈的心愿,父母对子女的情感价值蕴涵其中。 当然, 我们 也反对为了父母的面子和虚荣,一味的在学习上给自己难以承受的压力。更反对只注重学习忽视其他的行为。

文化传承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心得体会【第二篇】

五千载中华历史浩如烟波,五千载文化灿若星河,然而如今有人担忧她已被岁月无情吞噬,逐渐没落,遗失,从小吃着炸鸡,喝着可乐,沉着ipad的我们将成为忘本的一代。

她是我们班一个特殊的存在,灰黑色的脸,塌塌的鼻梁,两只分得很开的眼睛以及里面与年龄不相称的空洞与呆滞,长而凌乱的头发搭在一成不变的红外套上,她是个孤儿。

“哎呀!”后面传来一阵惊呼,一片粉笔末散落在不少同学的椅子了。“对不起,对不起。”拿粉笔的同学一边手忙脚乱地擦一边连声道歉,却独独落下她的椅子,怎么这样啊,完全不尊重人家嘛,正当我怀疑那位同学是不是故意的时候,她捏着作业快步进来。完了完了,事儿大了,几个爱看热闹的同学凑了过去。她静静地站在那儿。半晌,抬起眼怯生生地看了看周围,弱弱地抗议了一句:“你们一点也不尊重我。”她扫视一周的目光停在我身上,像是在祈求什么,又像在等待什么,我却不由自主地低下头,我没有勇气对抗群体,选择了协从。丝丝窃笑传过来,我的脸开始发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教会了我们尊重;”“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恒敬之”孟子教会了我们关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同样教会我们勇敢……如果你我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关爱与尊重,社会上就少一些孤儿,少一些霸凌,或许我们曾经怯懦过,迷惘过,但骨子里总有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总会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拾起,擦拭,奉还于,我们的神坛!

中华文明经千年滇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厄而总然重生,就是因为她是我们的根!她奠定我们的基因,融入我们的血脉,她,将不断地在我们一代代人身上发芽,开花,结果,永不凋零!

文化传承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心得体会【第三篇】

斗转星移,白驹过隙。壮美秀丽的紫云山,泱泱东流的伊水河,见证了化安一中这所因蕴含着百年的文化积淀而古老,因闪烁着现代文明之光而年轻的学校的沧桑历程。

这是一所风雕雨琢的学校。从1692年开始,由中梅书院、崇文书院、县城高等小学堂、乡村简易师范、县立中学而化安一中,可谓一路风光,一路高歌,几百年薪火相承、自强不息的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品位不断提高,“公、勇、诚、朴”的校训,“让每位学生成才,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理念,团结、务实、爱岗、奉献的敬业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这是一所人杰地灵的学校。早在科举时代,从这里走出的陶澍、罗绕典、黄自元等著名人物为湖湘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从1902年开办新学以来的一个多世纪的如歌岁月,收获的是芬芳桃李,谱写的是发展之歌。一百多年的春华秋实,一百多年的春风化雨,铺就了莘莘学子的成才之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创业之士、学术之师、治国之才。从这里走出的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普通劳动者,都成为了化安一中史册上最耀眼的页面。

这是一所朝气蓬勃的学校。如今,化安一中已成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规模达61个班,学生近4000人,学校稳步持续发展,高考成绩连年攀升。百年砥砺,百年积淀,征途迢迢,硕果累累。如今这一方沃土之上,桃荣李茂,满园芬芳,这得益于一批批志存高远,毕生勤勉的志士贤达,无数教师严谨治学,爱生如子,陶铸群英。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育思想,严谨的教风学风,使化安一中这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永葆青春,生机勃勃。

抚今思昔,我们倍感自豪与荣耀;放眼未来,我们深知任重而道远。时代在呼唤教育的创新,社会在鞭策学校的进步,改革在促进一中的发展。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如何书写百年名校新的辉煌,为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所关注。每个一中人,每位校友,都应该成为一中发展的思考者、建设者、推动者。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历史将百年学府的接力棒传给了我们,我们不能观望,不能懈怠,唯有立足新的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优良传统,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发展理念,寻求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同舟共济,攻坚克难,才能促进化安一中的持续健康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春晖永驻,教泽长存。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著名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文化传承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心得体会【第四篇】

中华美德,它博大精深,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时光,却依然还能代代相传,它诲人不倦,教导了一个又一个文人雅士。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的总和。它让处事的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从而弥补了人们的愚昧,丑陋与缺点。

中华传统美德包括“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勤、勇、敬、恕、谨、俭、忍、友、慈、和”

中华美德的基础是德性,无时无刻在提醒我们做人要刚正、廉耻、为善、勤学。也正是这些正确的思想,引领着我们步入正轨,使我们不再迷茫,误入歧途。

中华美德中对人格修养要求“情操、自省、舍己、虚心、淡泊、大度。”正是这些要求时时鞭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相信只要能按照这些要求去做,所有人都会对你刮目相看,你的人格修养的的提高,也将是你终生受益。

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让我们学习中华美德,守护中华美德,让这个在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优秀美德继续传承下去,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华美德会传遍每一个角落。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忘不了这种早已刻在心中,流淌在血液中的中华美德。

文化传承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心得体会【第五篇】

从以追求物质生活为乐,转化为以追求精神生活为乐,是整个民族的跨步。

——题记。

纵观中国历史,可谓多喜多悲。中国曾是享誉世界的第一大文明古国,也曾是受尽欺凌的东亚病夫。归结原因,中华民族的兴衰盛与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在隋唐时期更是辉煌。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励精图治,实行一系列开明正常,使唐朝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孕育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思想开明的诗人,他们将诗词等文化发扬光大,老百姓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这样一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二来为唐朝文化发展提高社会基础,三来为中华民族在时间的地位迈出新的跨步。由此可见,文化的影响力不可小觑的,它在提高人的素质的同时,更在提高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

中国唐朝打的繁荣依靠文化软实力的支撑,而中国近代的衰败恰是因为对文化的束缚而致。

近代中国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导致经济衰败,国防实力落后,人们的思想素质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西方迅速崛起的经济强国逐渐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对中华民族实行掠夺、侵略、欺凌,一个享誉时间的经济强国从此不便存在,“东亚病夫”的称谓也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打上烙印。

深知文化对经济影响后,近代中国不断学习西方文化,不管好的坏的,都照搬照学,中华民族文化逐渐失去自身的色彩。西方前卫、大胆,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许多人学到的只是表层,往往只是生搬硬套,缺乏创造力,没有创新精神。更严重的是,许多人乐衷与学校西方的追星、时尚等非主流的东西,这更是对文化的践踏,造成民众整体素质低下。

从中国古代与近代比较可知,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很大,但要真正找到适用于自身的文化还是需要去不断思索。当今中国若要找寻一条强国之路,就不能一昧盲目追求物质上的成就,造成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我们要倡导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要大力引进西方先进开明文化,提高民族整体的精神文化素质,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制定更符合现代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这才是使中华民族振兴之根本。

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是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愿中国能开启一条以文化促经济之路,迈出全新的一步,是中华民族这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再次焕发新的活力!

文化传承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心得体会【第六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发展长卷。我们要努力的去传承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为这幅文化长卷,添上异样的色彩。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崇礼重德,尊师重道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做起,遇到老师,要说老师好,要礼貌地对待每一个人,不能乱讲脏话,当别人有困难时,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更要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如果我们都这样做,生活才会更加地美好。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曾经有那么一群人,为自己的国家而费心费神,为自己的国家而浴血奋战,他们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只为国泰民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辛亥革命”的孙中山……他们都在为祖国而奋斗,他们的目标也只有一个——保卫家园。

在历史的舞台上,中国从未拉下过帷幕,“她”在那散发着耀人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龙的传人,我们不仅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要努力的学习、奋斗。让她在历史的舞台上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会告诉你。“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

文化传承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心得体会【第七篇】

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重阳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每年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吃团年饭,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人们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就会拿出礼花放。到了晚上8点春节连欢晚会开始了,人们坐在电视前收看。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猜灯谜,还会到公园里观灯。重阳节,是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重九节”。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窗联,穿新衣吃饺子,然后爷爷奶奶还要给我发小红包,我家还会把我写的春联贴在门外。记得有一次过年的时候爸爸买来了烟花,在我家楼下放了起来。只听“呯呯”几声,一束束烟花飞上天真美呀!各种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有的像一条巨龙腾空而起,在空中摇头摆尾,有的像一枚枚子弹直冲天空,还有的像一朵没有开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春节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下面我就给你们说说吧!

传说中,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长着锋利的牙,尖尖的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爬上岸,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人知道会来怪兽,把门锁的紧紧,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

这一年的除夕,人们正准备避难。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他告诉村民“年”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准备了红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还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认真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心得体会【第八篇】

所谓的“美德少年”——就是有着至善至纯美好的少年,它不是一张纯粹简单的奖状,而是浸透着一言一行的修身品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传统美德是前人经过五千多年不断去其槽粨,取其精华的结果。

首先要良好的行为,良好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也是,习惯也是。《弟子规》里的“冠心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责,食适可,勿过则”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就是每天都要从小事做起,习惯也就是在这些小事上形成的。

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奉献的人。做人就必须在社会上立足,社会要我们合同建造,一个好的社会离不开具有美好品德的人。

我们现在正是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要记住“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养成好的习惯,争做美德少年。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充满着竞争,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对新一代祖国的花朵要求不仅是博学的才能,而且要有高尚的美德。

正因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更加激励着我们去提高自己的美德,让自己成为有修养的人,实际上社会也要求我们要成为一个美德少年。

文化传承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心得体会【第九篇】

最近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一本书,受益匪浅。书中“颜回煮饭敬师”的故事给我很大的教育。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孔子带领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他实在受不住了,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就想办法乞讨来一些白米给老师做饭。饭做熟了,孔子刚好醒来,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他很生气。后来知道颜回是把掉了炭灰的米饭吃掉了,把干净的米饭送给了自己,他深深感叹颜回是一个贤德的人。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尊师爱亲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美德。就是这样的传统美德,使得我们的国家成为有名的礼仪之邦。“尊师爱亲”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传统美德。

我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过去我在“尊师爱亲”这方面做得不够好,见了老师不能主动问好,老师留的作业多了还要满腹牢骚。在家里,妈妈做的饭菜稍微有一点不和自己的口味,就又摔又打,很少主动替爸爸妈妈做些事。现在我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尊师爱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灵深处。今后,不仅我自己要做好,还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让“尊师爱亲”的传统美德在我们小学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文化传承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心得体会【第十篇】

文明是相对于愚昧、野蛮而言的。恩格斯曾说“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350万年前,人类诞生,人猿揖别。地球上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文明上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包含了人类体质的进化,也包含了人类的心性,精神和思想情感的不断丰富、充实、积淀。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共有的财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

最阳光的生命

“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在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想处理在彩虹之巅,就想穿行璀璨的星河,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他是一个平凡的男生——黄舸。在他七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他的生命最多在18岁时就会结束。但他却并不感到害怕和难过。而是和父亲一起踏上了寻找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们。因为没有钱,父子俩坐的是一辆三轮摩托车。就是抱着这感恩的信念,支持真他们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汇款治病的恩人当面道了谢。“坐着父亲开的三轮摩托车,到好心人的家门口亲自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黄舸在2009年带着笑离开了。他把他的眼角膜捐献给社会上有需要的人,代替他继续欣赏这个美好的世界。虽然他走了,但他的精神却留在了我们心中。感恩,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感谢别人。

诚信

松柏不会因为几次雨雪的侵袭而背弃它对大地常青的诺言。

江河不会因为几次干旱的肆虐而违背它对大海永恒的约定。

山川不会因为一点龟裂的伤痕而收回它对草木坚守的承诺。

现在的我门正面临着中考的挑战,父母说这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老师说这是我们的一个分叉点。我其实也是知道的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考试,看到妒忌如山的作业和背不完的知识,真的压力很大。虽然我不知道为什幺中考,但是我知道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想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我们必须去努力。因为我想一个人承诺过我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无论会有多么艰难,无论会付出多少,我都会去做,因为这是一个承诺。我认为诚信就是答应别人的事,不论有多么艰难,都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承诺。

传承

感恩、诚信、尊重、礼貌、自强、勤学…。。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文明美德,这些是一直陪伴我们成长的指路明灯,而现在这些将由我们传承并发扬光大。如果你要问为什么,那么我会告诉你,因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文明美德,由我传承!

39 2558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