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精彩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第三集展现了坚定信念与不懈努力的精神,强调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推动事业不断向前,激励人们勇于担当,追求卓越。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1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该专题片“主角”正是已落马的多名“大老虎”。这也是多位落马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对于这些腐败行为,使自己真正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憾和教育。看着这些人,哪一个过去不是热血方刚、踌躇满志的同志,而今天却成为阶下囚,这就是因为他们在这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没有时刻进行理想信念的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宗旨观念淡薄,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价值观发生偏离,堕落为犯罪分子。观看结束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存在的这些社会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这些人在他们强取豪夺完成由腐而败的进程中,为什么会一路畅通呢?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深挖其根源有如下几点:

一、执法观念严重错误,权力异化,把党和人民赋予权利当作自己的东西。贪婪成性,手中的权力就是他们敛财、“称霸”的“法宝”。那么权力的本质是什么?权力因何而生,又应为谁而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在他们手中的权力却蜕变为强取豪夺、祸国殃民、实现个人私欲的工具。

二、缺乏执法监督机制、体制漏洞,民主建设形同虚设,出现利用手中职权为所欲为,以个人意识代替法律。从外部环境分析,这十几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新旧体制转轨,两种体制并存,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体制上漏洞为他们的犯罪提供了空间和土壤,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使一部分公职人员对自己手中的权力产生了错误认识。从制度层面看,我们的一些制度缺失,也是他们犯罪的重要原因。虽然党和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予以遏制,但是收效仍然不很明显。从法制层面来看,“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群众在恶权面前的是无奈和妥协。从深层次看,是社会法律意识的缺失和法律的不完善。因为前者的缺失使人们不懂得、不善于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唯有妥协;制度的缺失,则导致无法可依,对霸权的滋生横行无能为力,为权钱交易留下空隙。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防腐拒败的基础,务必长抓不懈;现有的法律规范更多的是关注和惩罚已然的职务犯罪,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性立法远远不够。立法的欠缺和法律监督权限设置上的结构性缺陷,也给现阶段预防职务犯罪的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

因此,我们认为要从根源上防止腐败,应该作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

三是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这些腐败分之地下场警示我们: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2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昔日权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镜头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这样的画面,令不少观众直呼震撼。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对象化的新媒体时代,一部传统的电视专题片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采访扎实、案例典型、故事鲜活,呈现了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现身说法等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专题片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为主题线索,契合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击中了反对腐败的社会心理。

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贪腐细节,可说是触目惊心。白恩培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资、地产开发等项目搞权钱交易,结果光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周本顺一边对河北干部提出廉洁“四清”等要求,一边却热衷结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台等方式肆意敛财、为子牟利,同时个人生活奢靡享乐,竟然还配有专职照看宠物的保姆。凡此种.种,直观展现了腐败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贪似火,无制则燎原”的朴素道理。

“我自己腐败了,但是我非常期盼中央能够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执政实践当中,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从白恩培、周本顺到李春城,作为党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落马后所作的忏悔不可谓不真诚。然而,无论怎样反思,都无法弥补人生留下的遗憾,更无法挽回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事实表明,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放松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就有极大可能被腐败细胞吞噬,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惩治贪腐毫不手软,正风肃纪久久为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力反腐、刚性执纪,证明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空话,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现实中,仍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三观”损毁、价值错乱、行为失范。有的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讲的是理想信仰,实际上却是“双面人”;有的人贪图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乐在前、吃苦在后,有半点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为一己之私不惜多贪多占,屡屡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这些人不妨看一看郭伯雄、徐才厚、苏荣等人落马后的幡然悔悟,相信会有很深的触动。

反腐败是一场攸关执政党前途命运的持久战,是“绝不能输”的价值观较量。观察梳理近年来中央纪委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通报,“理想信念丧失”往往被置于“严重违法违纪”之前,是首先需要强调的问题。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当此之时,全面深化改革风潮已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渐行渐近。以长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延伸阅读:

永远在路上是系列反腐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从多个角度分析、讲述了落马官员的细节,可以说人心向背这一集开了一个好头,也为后续的永远在路上奠定了基础,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心得体会,请参考。

观看完了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想必大家对以上率下这个词有了一定的理解,以上率下对领导干部更应该有警示作用,不仅要起到表率,更应该廉政,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心得体会,请参考。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是踏石留印,本片讲述了原茅台酒长董事长袁仁国等人的作风问题,观看了踏石留印这一集,本集就是要告诉大家爱不要将作风视若罔闻,作风问题是当前党在执政过程中严抓的问题,只有严抓作风问题,才能牢固党的根基,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请您欣赏。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3

从查处的贪腐案件来看,大多数贪官的倒下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君子不可以不慎其身,在保持自身廉洁上,必须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特别是在与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接触上,千万不要抱有侥幸之心。

连日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迅速成为舆论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其中第三集《踏石留印》,讲述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言出纪随、一寸不让,作风建设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在第三集《踏石留印》中,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张**说,“这么多年的一起吃喝当中,认为这都是哥们、是朋友,所以对他们就不再设防了,开始由设防最后变成一种撤防”。

南京市委原书记杨**也讲,自己“一开始的想法就是不能沾”,后来是“小的可以收”,到最后是“不收白不收”。

虽说贪官的最后结局都是咎由自取,但是追述他们的贪腐历程,常常让人觉得痛心不已。

很多贪官在刚走上领导岗位时,在贪腐之前,往往都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大事的干才。

就拿张**来说,“在工作上是位能人,他担任主要领导的十年里,医药集团从濒临破产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超过300亿元的行业巨头”。

他们都曾作出过贡献,只是背离了自己的信仰,成为自己曾经鄙弃的人。

没有天生的贪官,再大的贪官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从查处的贪腐案件来看,大多数贪官的倒下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很多贪官的倒下,往往是从认识几个人,以为“吃吃喝喝不是罪”,乃至“小的可以收”开始的。

“官商之间淡如水,要相敬如宾,不要勾肩搭背。”这是提醒各级官员,君子不可以不慎其身,在保持自身廉洁上,必须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特别是在与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接触上,千万不要抱有侥幸之心。

“上贼船易下贼船难”,如果一个官员不审慎自己的朋友圈,专门结交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别人的精心侍候和利益输送当成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距离倒下也就不远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石化原党组成员、总经理王天普忏悔,“希望今后的`企业家,要按照‘亲’‘清’二字,做好自己的事情。

要把握好自己,在利益面前也好,在诱惑面前也好,要经得起考验”。

这段忏悔的核心意思,同样还是要把握住自己。

对于官员来说,千万不要放弃警惕心理,不要“赴别人的局、上别人的套”。

一旦动摇了理想信念,人生走错了一步,就会“一步错、步步错”。

“踏石留印”的是思想防线,如果“人生的扣子”不能“从一开始就扣好”,那么从“不能沾”到“不收白不收”,就只有一步之遥。

这里关键还是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拧紧思想“总开关”、筑牢作风“防火墙”。

这是张**、杨**等人的惨痛教训,希望不要再有后来人。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

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7日晚开播。

当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周**、李**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

这部大型专题片才刚刚开播,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众所不知的高官贪腐细节。

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细节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周**独占一座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军区招待所,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豪宅”里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其中一个保姆专门负责养宠物。

另一个贪官白xx,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等职,在办案中,从白家查获的贵重物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其中不乏价值千万的翡翠手镯,仅清理这些东西就用了十几天时间。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

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

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周**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

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朽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

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朽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朽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朽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

如果说,中央严惩周xx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朽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

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朽“老虎”“苍蝇”一起打。

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

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

包括白**、周**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

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

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

反腐朽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朽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4

昨晚,以反腐为主题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播放第六集《拍蝇惩贪》,与往集都有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不同,这一集镜头对准的是基层腐败。

近年来,随着基层腐败案件的曝光,人们才发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整治“高官巨贪”也好,惩处“小官巨腐”也罢,核心的问题并不在一个官员权力位置的油水厚薄,也不在贪腐官员的胆子大小,而在对于权力的监管机制,是否构成了无处不在的监督。这也正是《永远在路上》播放第六集《拍蝇惩贪》反映出的问题。

在反腐警示片中,出现的一个个案件让人既感到吃惊,又让人为基层权力监督捏了一把汗,不仅仅贪腐数额一次次刷新记录,同时也在基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如西安市社区居委会主任于凡利用社区拆迁改造项目为自己牟利,单笔受贿5000万,涉案总金额高达亿元;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原党委书记纪海义受贿9000余万元;海淀区西北旺镇皇后店村会计陈万寿挪用资金亿元,等等。这样贪腐亿元的案件不胜枚举,虽然各级纪委的惩治力度一向在不断加强,但基层腐败仍然屡禁不止,这点值得深刻反思。

俗话说的好,“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惠民补贴的增多,使一些基层官员手中的“财权”也在增大,最终导致补偿资金、惠民资金被挪用、骗取、套取、挥霍等渎职犯罪案件频发。上述这些都构成了“小官”能够“巨贪”的前提条件。

“小官巨贪”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这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群众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其次,导致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承诺难以真正落实到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三是,若基层腐败问题解决不好,甚至长期积累,就有可能由小变大,导致矛盾在一些关键点上凸显出来,造成党和政府工作上的被动,因此绝不容小觑。

透过这些基层贪官的案例能够看出,他们在基层都掌握着一些各种各样的权力,这种权力或是资源审批权,或是统计上报权,都反映出了基层权力严重缺乏监督。因此,要治愈基层的“小官巨贪”,需要明确官员手中的权力与职责,加强监督,用制度把权力关在“笼子里”,此外,还需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职责制,切实起到监督好下属的职责。

期望,基层的广大党员干部能够认真观看《永远在路上》播放第六集《拍蝇惩贪》,深刻反思,时刻用里面的案例警醒自己,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干部,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基层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5

《踏石留印》是反腐系列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第三集名称。讲述了国家反腐工作的一系列成功,收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以下是《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从八项规定出台后,领导干部更加坚持把严守纪律作为思维底线,努力在清正廉洁中永葆本色。

管党治党成于严。

唯有在“严”字上继续努力、持续发力、不断给力,适应和习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才能真正成为每个人发乎自然的好习惯、好状态。

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必须“坚持言必信、行必果,认认真真管、实实在在严”;必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抓具体、抓深入,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因此,加强干部的,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队伍活力,就成了当下干部管理的重要工作。

冲一线,是的前提

《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深刻阐释了领导以身作则的重要性,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

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

这些启示和经验,其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

作为一名领干部导,就是要在干部中起到带头作用,要从自身做起,高标准、严要求,形成工作合力,唯有这样,才能在干部当中树立起绝对权威,发挥出表率作用,才能激励、影响和带动基层干部职工,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动真格,是问责的关键

毛主席曾经说过,凡事就怕“认真”二字。

在目前大力提倡转作风、提效能的大前提下,少数干部依然如故地在那儿“作风问题上”,这就警示我们,要改进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必须动真格。

干部队伍中之所以存在“差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常说的“动真格”还有诸多疏漏。

要实现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的目标,就必须施以铁腕、铁拳、铁律,动真格地予以整治,方能奏效。

任何无关痛痒的处罚,无法让患有“庸懒散”症的干部得以醒悟,对勤奋敬业、克难攻坚的干部还是一种伤害,久而久之,还会产生更为可怕的耐药性和后遗症。

因此,要想解决问题、根治弊病,关键就是要动真格。

“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干”的情况,是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通病,大大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清理在编不在岗的人员,出重拳,动真格,不走形式,产生一种震慑作用,让慵懒者不敢慵懒,只有真正抓起来、管起来,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作风庸懒懒”方能见真效。

强监督,是的保障

监督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是文明进步的基础。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这次总结大会上,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

这是我们深入推进、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

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它是一剂猛药,要始终将监督作为促进干部不断深化的重要手段,贯穿于干部全过程。

“庸散懒”最怕阳光,只有把领导干部的工作全部置于监督之下,“作风庸散懒”才能无地自容,无处藏身。

柘荣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朱玉宝常常提一句话:“除了通过组建内部监督机构以外,还要加强群众监督、构建网络监督等形式,打造一个立体监督体系,只有不断地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让人民群众更加方便有效地监督领导干部的工作,才能庸散懒问责的成功。

抓机制,是的根本建立的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

进领导干部作风不仅是思想上的洗礼,也是制度机制上的变革,要抓好建章立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围绕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做好建章立制工作,用制度来保证问题不重现,确保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做到用好的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将活动成果长期保持并扩大下去。

要强化制度规范的执行力,使各级领导干部从心底里把党规党纪当成高压线、警戒线,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 使规章制度真正起到防火墙、防波堤的.作用。

贯彻群众路线、加强,扭亏增效是标尺。

改进领导干部作风,最终的成果要体现到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上,这既是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职工群众的共同意愿。

把坚决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作为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有力抓手,形成了万众一心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的生动局面。

当前,我们已踏上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坚决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的新征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抓经营上来,把成果转化为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的具体举措,体现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上,真正实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用扭亏增效的成绩来衡量的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以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强无畏的政治勇气、坚韧不拔的政治定力,强化正风肃纪,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管党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到25日每晚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当晚21:30及次日13:00在央视新闻频道重播。

该片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化斗争,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化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化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组织党员干部收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加强指导。

要把收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与抓好巡视整改工作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典型案例为镜、为戒、为鉴、为训,自觉把讲政治、对党绝对忠诚放在首位。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同以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对党的绝对忠诚推进巡视整改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把学习宣传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作为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

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力度有目共睹。

党中央把管党治党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

近4年来,党中央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反腐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

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

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化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化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专题片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周x康、薄x来、徐x厚、郭伯x雄、令x划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

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周x康、薄x来、徐x厚、郭伯x雄、令x划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讲述了一些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第一集《人心向背》。

在每年的新年到来之际,中国国家主席发表新年贺词已经成为惯例。

新年贺词往往凝结了国家过去一年的大事,也可以从中预见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每一年中国领导人的新年贺词会说些什么,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中纪委、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了八节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10月17日起于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各地都在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党员干部认真自行观看,以此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

昨晚看了第一节《人心向背》,很受启发,觉得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认真思考怎样加持永远守法守纪,做到一生清白、一生清廉。

党员干部必须随时保持清醒,警钟长鸣在耳边。

因为作风建设是大事,律人律己要加鞭。

观看《永远在路上》,我们可以看出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意志,是中央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是有为国为民谋良策的良苦用心的。

要使红色江山永远巩固,风清气正并持之以恒,必须要明白民心向背是关键。

制作和播放八节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根本目的是拒腐防变,是为了让普天之下的党员领导干部都引以为戒、牢记教训、警钟长鸣、遵规守纪保平安。

只有政通人和、风清气正才能实现国泰民安。

当年黄炎培和毛主席的著名的“窑洞对”,就指明了“全民监督促清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起“窑洞对”,我们不由得忆起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诸葛亮关于治国理政方略的著名的《隆中对》和《出师表》,其中关于政治清明、管理官吏、担当责任、发展经济等很多道理至今仍然值得借鉴。

那么,如何做到遵纪守法和清正廉洁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如今,中国共产党以压倒一切的态势和“零容忍”的态度坚持反腐,要求党员干部在严以修身和律己的同时,纪检监察机关也必须要严以执纪和严以用权,要求全党上线都务必践行“三严三实”、“四讲四有”争当“四铁干部”,严守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党章等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宣传和教育,巡查惩戒不手软,“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显党纪国法的威严。

因此,党员干部要管好自己戒贪欲,管好家人和身边人;管好下属和亲朋好友,必须依规依矩立身处世。

必须坚持正别人先正己,才能实现令行禁止。

公正无私传美名,根正苗红留美谈。

青松高洁人敬仰,便是核心价值观。

岂不闻中国名言警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吗?还有“心中无冷病,哪怕吃西瓜!”“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日影斜!”心中如果没有鬼,何必“求神”“摆香案”!那些落马贪官们以为整日烧香拜佛鞥掩盖和“减轻”自己的罪过。

那兼职还是痴人说梦和痴心妄想,真的缺乏智慧哦!这样的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拯救灵魂只能靠自己,只有自身的廉洁公正和一心为民才能保平安。

警钟长鸣在耳边,需要党员干部认真思考怎样才能不迷失自我、不利欲熏心,不疏忽放纵酿祸患。

正如曾经是高官因贪欲膨胀而落马的原四川省委副书记李x城说的那样:“人生就是一场现场直播,无法回头和重返。

必须要算好政治自由帐,如入“铁窗”则悔之晚也,任何人都无法拯救他了。

无论高官和小官,只有把为民宗旨牢记在心间,珍惜亲情名誉和一生清白,才能受人陈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些前车之辙是后车之鉴,我们党引以为戒。

为官为民都需要讲诚信,要弘扬和传承传中华美德,要以艰苦奋斗为政治本色和作风,以红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实践,做人处世守住底线和红线,才能名垂青史。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个“丹心”运用到如今的时代,就是指为国为民、爱党护党、遵纪守法、大公无私、伸张正义、敬业奉献、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嫉恶如仇、清正廉洁。

只有如此才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否则就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反腐倡廉是一件顺应民心民意的事,党风廉政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党员干部要以八项规定作行动指南,以接受监督为幸福,以廉洁为立身之本,以心底无私天地宽和一生勤俭赢得名节荣誉和尊重称赞。

要赢得太平盛世万民安,就要不惧任重和道远,严查违规和违纪,严执法纪和制度,严惩贪腐。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6

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宣誓着我们党自我更新、自我净化的决心,同时也在号召党员干部秉持廉洁公正的从政原则,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反腐倡廉也一直在路上,这不仅仅代表了一份承诺,也是代表了一份嘱托。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对象化的新媒体时代,一部传统的电视专题片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采访扎实、案例典型、故事鲜活,呈现了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现身说法等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专题片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的主题线索,契合了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击中了反对腐朽的社会心理。

该片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朽斗争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示了“正风”“反腐”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警钟长鸣,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都能认认真真看一下这部专题片,为自己装上一个“摄像头”,让人生的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唯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考验的党员干部!

人生是现场直播,不可重来。

作为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一要以反腐警示片反面案例为鉴,领悟人心向背的道理,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管好自己及配偶、子女及亲属,守好每一个节点,走稳每一步,筑牢拒腐防线,认真履好职;二要带好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传递正能量,风清气正,气正心齐,心齐事成,把“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再学习、再研读,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不要让任何客观理由成为贪腐借口,反腐工作永远在路上;三要经常深入群众,工作在最基层,要用暖心的话与老百姓交流,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干好工作。

国之巨蠹无论怎样忏悔也无法开脱罪责,但对于反腐朽来说,他们的反思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警示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没想到老了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将近一生了,居然因自己的错误这样收场”,可惜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唯一的办法只有把住第一次。

警示二:干部要“四清”。

党员领导干部讲人情,但更要讲党性,自己两袖清风,管住身边人,对妻儿则为之计深远,对亲友划明“清”和“情”,否则糊里糊涂的爱,只会变成彻头彻尾的害。

警示三: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小事小节不是小问题,里面既有五光十色,更有刀光剑影,缺乏定力就会迷失方向,任其发展难免大节不保。

每一个案例都是活生生的教材,看了贪官们的幡然悔悟,相信每个领导干部都会有灵魂的触动。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7

专题片通过白培恩、周本顺、李春城等人落马后的自白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8

正如中纪委网站介绍所说,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坚决纠正“四风”,查处了大量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有力地推动作风改进。但同时,由于作风之弊积习甚深,“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面对这种情况,中央纪委宣传部认为有必要制作一部专题片,一方面展示两年来正风肃纪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客观描述改进作风任务的艰巨复杂,通过全景展现,展示党中央改进作风的坚强决心,坚定党员干部的信心,为进一步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凝聚人心、营造氛围。”

看看“两场”—既有“现场”又有“立场”

“广州市委原书记多次出入高档会所的具体场景是怎样的?格力集团‘学酒哥’当时的现场情况究竟如何?这些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都进行了独家还原和披露。”做到了“当事人现身说纪,既能还原故事情节,又能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但是许多当事人违了纪,受了处分,不太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露脸。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做了大量沟通协调工作,有关地区纪委也给予大力支持,最终一些当事人才同意站出来谈反思、谈教训。”

看看“两者”—领导和专家深入解读。

中央纪委宣传部还协调采访了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领导、部分专家学者和文化名人共计30余人,包括贾平凹、熊召政、胡鞍钢、房宁、谢春涛、杨凤城、辛鸣、高波等,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了实践和理论上的阐释和解读。为确保片子准确传递中央精神,中央纪委宣传部对专题片后期剪辑制作投入很大精力,多次会同专业人员一个画面一个画面推敲,一句话一句话琢磨,一个职务一个职务核对,确保不出任何差错。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9

矿泉水瓶装茅台,这并非网络段子,而是发生在天津的一个真实案例。想出这种荒唐招数的,是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津。

张建津说:“你明显地在桌上摆个瓶子,你放的是茅台或是五粮液,如果人家用手机给你拍个片子,那网上不就有证据了吗,所以就把那个茅台酒倒在矿泉水瓶里面,然后拿矿泉水瓶子在大家分酒的时候,再分着倒着喝。”

张建津爱好喝酒,讲究越醇越好,年份越高越好。其他的私企老板也是迎合他这个爱好,他们的车后备箱里长期放有各种茅台,有20xx年的茅台、30年的茅台。张建津在吃的上面也追求上档次。在海鲜为主的餐厅里面,都是一些活的,像龙虾、鲍鱼、海参、东星斑鱼,有的一开始吃的是清蒸,后来就是吃火锅。

天津市医药集团是一家大型国企,张建津在工作上是位能人,他担任主要领导的十年里,医药集团从濒临破产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超过300亿元的行业巨头。在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之时,张建津周围也聚集了几个交往密切的私企老板。作为国企负责人,张建津掌握着不少合作项目的决策权,一些私企老板就投其所好,和他拉近关系。

为了和张建津处好关系,私企老板也不惜花大价钱。20xx年张建津因公务出访意大利,期间正逢他过生日,陪同的老板在米兰一家高档餐厅为他庆生,聘请外籍名厨,吃高档西餐,喝名牌洋酒,花费上万欧元。还有一次张建津到香港开会,私企老板为他安排的晚宴可谓奢华。

张建津说:给安排了一条“鳄鱼的一个尾巴,那条尾巴很大,差不多得有一米,当时摆的是整个带形的,也很好看,但是我觉得应该是很贵的,肯定也是预定的,反正就是显示他的热情。”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私企老板通过和张建津的交往得到了药品的独家代理权,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张建津也在觥筹交错中越陷越深。

观看10月17日一10月25日播出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本人感触很深。

一是改进作风,关键在情感上。我们都非常清楚,焦裕禄同志担任xx省xx县委书记仅一年半时间(1962年12月-1964年5月),但是群众对他的感情和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工作几十年,甚至工作一生都无法超越或达到的,这就是源于他对老百姓的真情、真心的付出。我们局机关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来自于农村,“血液”中先天就有群众情怀的“基因”,应该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因此在工作中应该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先把自己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

二是改进作风,核心在思想上。改进作风,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作为基层局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体现宗旨意识,这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是检验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因此我们应按照“自加压力、自我锻炼、自强不息、自律有为”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党性锻炼与修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榜样的正能量,引导机关干部职工为市场监管事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三是改进作风,落实在行动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作风建设重在行动上。党员干部代表党的形象、代表政府的威信。抓好作风建设,党员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这是改进作风最基本、最现实、最直接的要求;同时,在服务上要搞清服务与监管、服务与发展、监管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沉下身,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诉求,有效解决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改进作风基本途径;第三,在实践上要始终把保障民生、实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为载体,切实提升自己对落实工作的执行力和担当力,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带给我们是心灵上的触动、思想上的教育、行动上的推进,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认真审视自己、检讨自己、改造自己,以优良的工作作风促进局机关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20xx年9月26日,时任中石化总经理的王天普公款宴请同学,一顿饭就消费了4万多元。

史恕(中央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说:“当时共宴请26个人,每个人是按照400块钱的标准,还有随行的一些人员是按照自助餐120块钱的标准,除此以外比较大的部分就是酒水,当时喝了8瓶茅台,7瓶红酒,酒水费用就是2万3千多。”

一顿饭花4万多块钱,对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王天普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子弟,生活习惯也曾经勤俭朴素,但是随着职位的升迁,周围环境的变化,他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作为一名大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王天普对身边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从见怪不怪到随波逐流,不管是别人有求于他,还是他有求于别人,他觉得最便利的办法就是在酒桌上解决。

不重视作风问题,就容易出更大的问题。王天普因为收受礼金、收受私企老板钱财、纵容亲戚参与中石化项目获得利润等等,涉嫌犯罪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王天普说:“我本人现在也在反思,吃吃喝喝这种“大方”,特别是违法乱纪的事情,出现了这么多,确实是丢了国企的脸。”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10

所有的结束,都是新征程的开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

在党的群众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

转作风,关键在行动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是手段和方式,走进群众、为了群众是目的和关键。活动有时限,但文体系统践行群众路线,为民、惠民永无“休止符”。我们需要更多的行动、更多的执行来赢得群众满意度。乡镇文化站的体制机制去年已进一步理顺,如何给基层群众更多的文化盛宴和精神套餐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必须努力的重要方向。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同志在会上强调,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态度真诚,加强引导,讲究方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笔者认为,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路线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既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纠正根深蒂固的拖、懒、散的不良思想,将为民服务的思想植根于党员干部的心中并切实落实到具体的行政工作中,又要提高领导班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把敢于担当、为民务实落实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11

作为一个党员,我认为,作风建设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让“软建设”成为“硬约束”,从根源上改变“生态环境”,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使作风建设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

正风肃纪就是要对每一级的干部进行约束,不仅要设有高压线,也要设有低压线,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看一个党是什么样的党,一看性质,二看宗旨,三看作风,而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认真学习《党章》、《党员干部管理条例》等规定,务必要时刻谨记,为民是宗旨和信念,务实是职业操守和行动准则,清廉是思想底线、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基本要求。要时刻警醒着:奢迷之始,危亡之渐;只有凡事都按章办事,按规做人,明确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才能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只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才能让居民群众愿意相信我们,主动配合工作。通过此次学习,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引以为戒,恪尽职守,以实际行动践行自身价值,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12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

要说《永远在路上》的最大看点,非贪得无厌与悔不当初莫属。贪得无厌体现在根本不在乎能不能拿、拿了多少、怎么拿的;而悔不当初则是根本不知道或者不相信自己会被逮住、被处理。“昨天”还在台上口若悬河的告诫他人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今天就在人民群众面前痛哭流涕。

在腐败了路上,他们越走越远,开始的时候还是胆战心惊,到后来就是无所畏惧,再到后来就变成了“本该如此”,走到哪里贪到哪里。漠视的党的规章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完全忽略纪委的存在。

十八后,反腐倡廉成了主题词,在纪检部门的努力之下,落马“老虎”一个接一个,但是依旧有一部分人没有前车之鉴,继续跟随“老一辈”的脚步前仆后继。他们变换各种花招,使用各种道具,但终究还是被纪委识破并且送进监狱。

还有的人错在了对反腐倡廉的认识,以为反腐只是一阵风,吹过了就完了。但是没有想到反腐倡廉工作已经成为我们的基础工作,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

做人不能抱侥幸心理,做官不能为一己私利。党和国家对贪污腐败的查出的列车才刚刚启程。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13

中纪委、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了八节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10月17日起于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各地都在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党员干部认真自行观看。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xx永远在路上踏石留印。

腐败问题,一直是社会的毒瘤。腐败不除,党无宁日,国无宁日。今年12月份以来,以每天一个“老虎型”腐败分子落马的纪录,敲响了腐败分子的丧钟,党心民心大快。最近,“打虎行动”巳经剑指中央政法委高层,打虎实绩昭示了反腐新局,无论地位多高,有腐必反。反腐五年规划的发布,说明反腐不是一阵风,正未有穷期,是一场持久战。

建立健全惩治预防腐败体系,是从严治党、从严治吏、重拳肃贪的重要举措。用党规党法的形式,将反对腐败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治理当前出现的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下的一剂猛药,是对腐败行为的零容忍。

这次反腐五年规划有一个亮点,就是下属违纪要追究上级责任,有可能同上级的“乌纱帽”挂起钩来,势必倒逼上级加强防范腐败行为,形成全面防范腐败行为的制度“笼子”,进一步严明纪律,从源头建立健全长效的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机制,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和提高党的战斗力,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反对腐败,加强作风建设是根本。这个作风,说到底,就是当好人民公仆,以人民利益为重,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干部带头过紧日子,作风廉洁,为人正派,抵制诱惑,拒腐蚀,永不沾,不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做一个人民信赖的好干部,用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利益,取信于民。做到了这一点,腐败行为就没有空子可钻了。

反对腐败,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反腐五年规划的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坚决改进作风,从严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长城,经受执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并把自己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廉洁从政,干净做人,给党旗添光辉,为人民办实事。

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中国反腐力度的加大,可以讲,境外不再是中国贪官避罪的天堂。去年7月份开展的“猎狐”专项行动,一大批外逃的贪官被抓回国内,接受人民的审判。今年,中央又研究部署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决定启动“天网”行动,此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启动“天网”行动,彰显了中央反腐惩贪的坚定决心。党的以来,尤其是过去的一年,中央在改进作风、反腐倡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惩治腐败方面连出重拳,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仅查处了众多的国内贪官,而且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国际追逃追赃工作,让腐败分子无路可逃、无处藏匿。启动“天网”行动,是反腐纵深开展的一个显著标志,彰显了党中央反腐惩贪的坚定决心。

其次,启动“天网”行动,可以震慑腐败分子,让他们断了外逃避罪的念想。中国这两年大力推动反腐行动,时间持续之长,力度之大是历史上所罕见的,甚至出现了“官不聊生”的说法。启动“天网”行动,表达出中央“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抓捕回国”的反腐意志,对那些仍存有贪腐念头的侥幸官员无疑有很强的威慑力;同时,也提醒所有官员—“手莫伸,伸必被缚”,要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

再者,启动“天网”行动,有利于赢得民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腐败分子便是一个个“蚁穴”,随时可能葬送改革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人民群众对腐败分子是深恶痛绝的,尤其是对那些外逃贪官更是切齿痛恨。中央高压反腐、铁腕治官,启动“天网”行动,将外逃贪官绳之以法,人民群众打心眼里高兴,这有利于赢得民心,也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群策群力。

当然,启动“天网”行动,还有利于打造中国政治清明的国际形象,赢得世界的尊重等等。我们有理由相信,“天网”行动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腐败问题,一直是社会的毒瘤。腐败不除,党无宁日,国无宁日。今年12月份以来,以每天一个“老虎型”腐败分子落马的纪录,敲响了腐败分子的丧钟,党心民心大快。最近,“打虎行动”巳经剑指中央政法委高层,打虎实绩昭示了反腐新局,无论地位多高,有腐必反。反腐五年规划的发布,说明反腐不是一阵风,正未有穷期,是一场持久战。

建立健全惩治预防腐败体系,是从严治党、从严治吏、重拳肃贪的重要举措。用党规党法的形式,将反对腐败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治理当前出现的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下的一剂猛药,是对腐败行为的零容忍。

这次反腐五年规划有一个亮点,就是下属违纪要追究上级责任,有可能同上级的“乌纱帽”挂起钩来,势必倒逼上级加强防范腐败行为,形成全面防范腐败行为的制度“笼子”,进一步严明纪律,从源头建立健全长效的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机制,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和提高党的战斗力,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反对腐败,加强作风建设是根本。这个作风,说到底,就是当好人民公仆,以人民利益为重,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干部带头过紧日子,作风廉洁,为人正派,抵制诱惑,拒腐蚀,永不沾,不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做一个人民信赖的好干部,用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利益,取信于民。做到了这一点,腐败行为就没有空子可钻了。

反对腐败,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反腐五年规划的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坚决改进作风,从严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长城,经受执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并把自己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廉洁从政,干净做人,给党旗添光辉,为人民办实事。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14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永恒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作风建设“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伊始,就顺应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期待,作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好作风只能在从严治党中形成,在党建实践中铸就。“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八个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向全党发出了扎实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以良好作风正党风、纠政风、转民风的时代强音。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严肃认真、坚定自觉地抓好作风建设。

一是要有一股真抓真改的冲劲。只有着眼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紧紧扭住那些主要矛盾、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抓落实上,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魄力,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才能确保作风建设要求逐项落地、取得实效。

二是要有一股敢于“碰硬”的狠劲。抓作风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过程。无论“踏石”还是“抓铁”,实质上都是“碰硬”。只有增强“敢抓”的意识,动真碰硬、严查严纠,对不良现象“亮剑”,敢于打破陈旧的经验、过时的套路、失效的做法,才能切实根除作风建设中的“顽症”。

三是要有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作风建设既是苦功夫也是长功夫,能否打消干部群众对改作风的疑虑,能否使各级干部的作风有一个深刻转变,关键就看能否持之以恒、持久发力。如果不能坚持下去,抓一抓、松一松,虎头蛇尾,最终就会失信于民。只有以坚定的决心与毅力真改实转,让人民来监督,让群众看到变化,让百姓得到实惠,才能使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使党执政的根基更加牢固。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15

永远在路上中的踏石留印意思是人踏在硬石上也能留下印痕,所以如果为官一旦陈腐必能查出来。那么关于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的观后感又如何写呢?下面小编带来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一个星期前,我从1月28日的《人民日x》中看到了“人民论坛”的1篇文章《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作者:石家友),文章的标题就让我眼前一亮,我一口气读完又重读了几遍。

至今,我还在回味,总觉得说得很实在很铿锵,不得不浮想联翩。

文中谈到:“如何抓落实?这既是一个思想问题,也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

前不久,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用了8个字:‘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

他说,对重大决策、重要部署、主要矛盾、关键环节,要时刻放在心上,亲力亲为,抓出实效,做到‘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

我们开展工作,应该象张庆黎书记那样,做到“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

但我们往往是在开展工作时爱说上这么一句“要把工作落到实处”便了事,而做起来,却是蜻蜓点水,似痕无痕,思想不重视,只顾眼前利益,工作不讲方法,敷衍了事。

不是吗?工程,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不少吧;活动,只有计划和总结,而没有过程的,比比皆是吧。

所谓的落实,也只不过总结写得好罢了。

文中还谈到:“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的背后,凝聚着强烈的责任心;“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浸透着那么一股劲。

我从中读出:责任+干劲+方法=落实。

目前,我县开展的“杜郎口模式”实验工作已一年多了,抓落实正当时吧。

读罢此文,结合实际,我依然感到,我们的课改“踏石”鸿毛落地,“抓铁”微风掠过。

我妄自认为,我们责任心是有的,方法是有的,就是少了点儿干劲!愚公可以移山,劲头使然也。

劲,要往一处使,才是干劲。

我们的课堂应该关注的是学生自主“练”的多少,而不是自主“闹”的多少。

“闹”只是形式,“练”才是本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本质只有一个。

要大伙起干劲,评价的指挥棒最为重要,指向“闹”处便闹,指向“练”处便练。

正如谷歌副总裁李开复先生所说:“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所以,对落实有用的评价才最为重要,才能让大伙起干劲!

我们的课改需要“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的落实,也需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坚持。

在落实中坚持,在坚持中落实,我们的课改就会在“踏石”与“抓铁”中,不断地“更上一层楼”!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

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陈腐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陈腐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专题片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第一集《人心向背》。

在每年的新年到来之际,中国国家主席发表新年贺词已经成为惯例。

新年贺词往往凝结了国家过去一年的大事,也可以从中预见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每一年中国领导人的新年贺词会说些什么,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共产党员永远都是劳动人民中的普通一员,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可以说,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在,也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做人的基本原则。

近日开始观看网络上流传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让我有很深的感想。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 " 四风 " ,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总书记强调,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昭示了我们党在上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恒心,为巩固和扩大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永久 " 扎根 " 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引。

贯彻群众路线,加强,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执政之基是否牢固。

只有把改进作风的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 " 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 " ,才能打通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 " 最后一公里 " 。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是打通 " 最后一公里 " 的关键之役。

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尾阶段,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展开之际,总书记再次发出的.动员令,进一步动员全党从思想上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必将保证教育实践活动 " 不歇脚 " " 不断线 " ,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 治大国者先治吏 " " 吏治则国治 " 。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力度之大,效果之好,广受赞誉。

人们普遍感到,以习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狠抓,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说到做到,有诺有践,旗帜鲜明,斩钉截铁,得到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广泛拥戴。

按照 "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 的总要求,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等不靠,立行立改;民主生活会,座谈会等不绕弯子,真刀真枪,真正起到了红红脸,出出汗,触及思想,触及灵魂的效果。

作风方面的各种问题一项一项来抓,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来破, " 四风 " 顽症被涤荡,干群关系融洽回暖,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同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相比较,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领域宽,数量大,与群众贴得更近,联系更直接。

因此,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被称为 " 开在百姓家门口 " 的活动。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最朴素,也最直接。" 民之苦乐,皆系于官之贤否。

官贤则民安,否则民之困苦无所底止。

" 基层单位干部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直接关联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应当说,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恪尽职守,真诚为民的,但确有一些害群之马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危害党的执政之基。

" 理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 " ,这是古训,但有的干部将手中的权力当作了个人谋私的工具,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毫无忌惮地公开敛财,群众敢怒不敢言。

如去年以来曝光的多起 " 亿元巨贪 " 案中,绝大多数居然是市县乃至镇村干部,这些人 " 靠山吃山 " ,疯狂蛀蚀公家资产,教训极其深刻。

也有的干部满足于当撞钟和尚,得过且过混日子,纯属 " 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 " 的尸位素餐,群众意见很大。

还有的干部在新的考验面前出现 " 本领恐慌 " ,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捉襟见肘,老百姓打心眼儿里瞧不上。

"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存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市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其不良作风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

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陈腐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陈腐和损害群众利益这两大问题,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勇于较真,敢于亮剑,让群众的急难愁有人问,有人解,让 " 四风 " 及其变种原形毕露,失去空间,让党员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坚定信念,提升能力,增强本领。

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突出问题导向,就需要红脸出汗,需要洗澡治病,就 " 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 。

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坚持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坚决不走过场。

要通过教育和实践两手抓,让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纤毫毕现,无处遁逃,使党员干部从灵魂深处受到洗涤和震撼。

干部作风好坏最直接和最终承受者是广大群众,因此,第二批活动更要 " 开门 " 进行,让基层群众对干部作风有置喙的机会和权利。

天地悠悠悬秤杆,百姓芸芸秤砣心。

严纲纪,正作风是一场大手术,唯有伤筋动骨,才能从根本上激浊扬清。

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变种又会冒出来,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

因此,总书记告诫全党: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

形成风气不在一朝一夕,改变风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抓作风要成为我们永恒的课题。

俄国作家契诃夫有言: "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 吏治败坏,作风不正,会如蚜虫与锈一般蚕食我们党的执政之基。

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制度,让 " 软建设 " 成为 " 硬约束 " ,从根子上改变 " 生态环境 " ,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使成为党内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16

10月17日,很多网友开始了一场特殊的“追剧”。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反腐会不会或者什么时候会降温这个“反腐之问”时时出现于网上,并伴随着各种江湖版的猜测解读。“永远在路上”,这个片名也许是一种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反腐决心,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以前的高官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

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个性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必须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务必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顺关于“站台”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齐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明白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简单一句话,道尽现实的复杂,反腐的困境。尽管权力的“笼子”在收紧,但永远都可能有疏漏。

从这些贪官的讲述来看,腐败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无非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车”等,这就意味着制度还不够严密,反腐还极有必要“永远在路上”。

那些以前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貌。这些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败的风险和可能的落寞结局,演绎得十分到位。从教育的层面说,可能比发文件、开会宣讲的千言万语更有直接效果。《永远在路上》还在继续,也许从这些“巨贪”的演绎中,能够进一步反思过去的问题所在,探寻未来的期望所在。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篇17

“我从小苦日子过怕了,内心对富裕生活有向往,虚荣心强,好面子,这是所犯错误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这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在接受采访时对自己作出的内心剖析。这位“苦日子过怕了”的前高官,经法庭认定的受贿金额达到3558万元,于12月10日被判处无期徒刑。(10月11日人民网)。

骆国清、丁卫东、王秀春……这些相貌不一的落马官员背后却有一颗相似的“虚荣心”,或“年少清贫老大贪”,或难舍“衣锦还乡”情结,甚至自身从事反贪腐工作也没落得个清白善终,车要好车、吃要美食,出入高档会所,动辄收受上百万元贿款,虚荣心壮了胆子、给了面子,却也葬送了一生仕途与名誉。

“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做官”,真知灼句本该令人警醒,可惜的是,一颗躁动不安、难安本分的心作祟不断,身居要职已是不易,还要贪享权力带来的地位与名望,沉醉于金钱带来的满足感,成了妄图“鱼与熊掌”兼得的无知。为人如此、做官如此,但凡被虚荣心所制,言行举止往往就偏离正向,甚至沉醉其中难以自拔,养成一种侵蚀正气的“慢性病”。细细想来,各类贪腐案例何尝不是虚荣心在作祟,招待餐具尽用金制、喝酒要设数千元“价格底线”,甚至喝牛奶都要韩国空运,骄奢病态令人震惊。而另一些官员,在贪腐圈子中盲目“攀比”,吃喝享乐尽为“筹码”,所收款项不花不存而是堆放起来“静静欣赏”,看到妻子儿女及亲属“分一杯羹”反以为荣,终究还是撇不下“重位子要面子”的陈习旧俗。

“臣门如市,臣心如水”,为官就当有这样的气节。常言官场诱惑纷纷,要树正气就必须先有一颗铁打的“初心”。归结来看,之所以对少部分官员的教育警示难有良效,恰恰就是始终止不住其虚荣心的膨胀,看似“人之常情”,掩藏的却是远甚于常人的祸心。曾有落马官员忏悔:“一切的顾忌与畏惧都会被欲望所代替”,习惯了前呼后拥、阿谀奉承,虚荣便也就转化为行动,成了一步踏错的贪腐痼疾。

在当前从严反腐的大环境下,确实再难有逃脱惩处的“漏网之鱼”,然而治是先驱,防则是根本,倘若为官的德育有所松懈,虚荣心便要泛滥成奢、恶化成贪。“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历览前贤,哪一种美名不是在清正廉洁中铸成,哪一个榜样不是在奉献与知足中凝塑,治下为官者的虚荣心,其后效远远要超出预计,能够始终淡泊名利、秉持原则,在各类诱惑牵涉之下也就能廉洁如一,做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深思细琢,贪慕虚荣何尝不是一种无知,在高调与张扬之间,唯一的成就便是成为一个“负面典型”。直白些说,为官就当“做人低调,做事高调”,切忌一颗如空中楼阁一般的“虚荣心”,躲着藏着撑面子、摆架子,到了忏悔时却彻悟哭诉。当然,对于官员的工作品格及生活品行,也当有一种长效监督方式,看看谁放不下虚荣、是谁搁不下面子,从小事入手、从日常规避,能够防微杜渐、教育为先,让一些险要误入歧途者得以挽回真本,善莫大焉。

39 3756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