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学习心得-
主题教育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实践能力,激发了服务群众的热情,推动了自我提升与集体进步。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主题教育学习心得”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目录
1. "起承转合"写实农村党员主题教育文章 3
2. "小处着手"做实调查研究"大文章" 7
3. "以学正风" 让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10
4. "以学正风"让主题教育有"深"有"色" 13
5. 擦亮主题教育"三字招牌" 16
6. 从"滚石上山"中体悟"三北"攻坚之道 19
7. 调查研究"关键三点"等你来"闯关" 22
8. 调查研究要"方向明""问题清""对策准" 25
9. 讲好新时代"千万工程"故事 28
10. 解锁"以学正风"的"正确打开方式" 31
11. 解锁"以学正风"中蕴含的"成长密码" 34
12. 品鉴"真理之甜" 激发"奋进之力" 36
13. 勤修"内功"让以学正风"蔚然成风" 38
14. 让"千万工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41
1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从"心"出发 44
16. 下足调查研究的"千万功夫" 47
17. 以学正风树"新风" 50
18. 以学正风在基层实现蹲苗成长 53
19. 在"勿忘"与"铭记"中擦亮主题教育底色 55
20. 在"以学正风"中擦亮"主题教育"底色 57
21. 在"以学正风"中省身育己 60
22. 在调查研究中破题"急难愁盼" 63
23. 在主题教育中把握四个"关键词" 66
24. 在主题教育中常增"三感" 69
"起承转合"写实农村党员主题教育文章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一大法宝,是深化党员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基层党组织要想写好主题教育"命题作文",当用好"起承转合"之法,紧扣"三农实际",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深度融合,在主题教育中升华"农村党员教育"。
"起"于"字斟句酌",理论学习求"深",强化"目标导向"确保农村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开展理论学习、接受政治洗礼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理论学习不能"一蹴而就",要以"久久为功"的信念用心用力用情深凿理论之"深井"。基层党组织要立足"三农实际",不断强化"目标导向",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著作选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尤其对于理论著作中关于"农村发展现状""农村未来规划""农业现代化之路"等方面的重要论述要做到"如数家珍""学深悟透"。基层党组织要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聚焦"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厕所革命""乡村移风易俗"等内容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交流研讨""案例分享",从而助力农村党员干部将理论学习学到"实处"。
"承"继"凿井精神",调查研究求"沉",强化"问题导向"确保农村党员干部"学如穿井"。"坐在办公室碰到的全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调查研究绝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也不是打开手机"看图片",打开报告读"故事"。基层党组织要强化"问题导向","沉入基层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工作,要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重大任务将调查研究的报告写在基层大地上。基层党组织要培养农村党员干部的"韧劲儿"和"钻劲儿",要让他们能够"扎进方志典籍书堆"之中,还要"钻入人民百姓生活"之内,要做到身入基层一线,迈开步子、走上田间地头,一本方志紧跟一本方志地查阅、一片森林接连一片森林地寻找、一户人家挨着一户人家地走访,摸准"三农问题"的根脉,唤醒广袤乡村的"沉睡资源",不断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摸到真实存在的情况,拿出切实管用的解题路径。
"转"向"实干创新",推动发展求"真",强化"应用导向"确保农村党员干部"学以致用"。"三分调查,七分研究",在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后,要注重对调研成果的转化。基层干部要系统梳理调查研究而来的具体情况,不断强化"应用导向",将好的经验和方法形成科学详实的调查研究报告,再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对调查研究成果进行科学性、适用性的探索,推动调查研究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闭环模式。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调研的科学性、有效性的评判标准,助力农村党员干部对调查研究成果的运用求"真",让他们以真抓实干的精神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意见,对"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开展情况、面临的重点难点任务、关键紧迫问题、农民急难愁盼等进行系统梳理,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端正业务作风、修正工作不足的有效举措和重要途径,让幸福之花永远绽放在人民脸上。
"合"于"严谨态度",检视整改求"严",强化"结果导向"确保农村党员干部"学有质效"。开展主题教育绝不能是一阵"风雨",一阵风,一场雨,主题教育能够补足"思想之钙",蓄足"行动之力",为实践工作"赋能添彩"。如果说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是工作的出发点,那检视整改就是最终落脚点。基层党组织要将"检视整改"贯穿整个主题教育之中,强化"结果导向",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让他们在"边学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中将问题进行分类分析、集中整改,将自身、实际工作和职责使命摆进去,聚焦"立即整改问题""长期整改问题""反复整改问题"进行"订单式"整改,基层党组织要紧盯"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企业发展改革"等问题进行专项、专题整治,将发现的问题系统梳理为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等各领域问题,助力农村党员干部在解决问题时做到追根溯源、抓点带面、防微杜渐,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效,从而引领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小处着手"做实调查研究"大文章"
近日,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从"小"处着手,"小切口"选题、"小板凳"恳谈、"小建议"破题、"小幸福"落脚,围绕"细""深""真""实"下足功夫,以高质量调研成果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小切口"选题,下足抽丝剥茧"细"功夫。"细"是调查研究的精髓所在,也是调研工作的核心所在。所谓"细",就是要把问题找准,把根源找全。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摸清实情、找准症结,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与群众打成一片,面对面倾听意见建议,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把调查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实处着力,切实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小板凳"恳谈,下足贴近群众"深"功夫。"深"是调查研究的关键,也是调查研究取得成效的重要法宝。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就是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采取"四不两直"下基层方式,以群众听得懂、能理解的方式交流,以群众爱听、想听的方式宣讲,不事先通知、不提前准备,让群众说出真话、实话和心里话。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搬几个小凳子,围一个小圈子,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宣讲调查研究成果,做到讲清情况、讲透道理、讲明要求。要与基层干部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心连心交流,诚恳地听真话、察实情、纳诤言,善于透过客观现象看到问题本质,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和基层真实情况。
"小建议"破题,下足真抓实干"真"功夫。"真"是调查研究的要义所在,也是调查研究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要坚持求真务实,少一些"拍脑袋",多一些"沉下去",通过面对面交流、实地走访、电话抽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全面收集群众意见,形成一个个管用、创新的"小建议"。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出发,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全面遴选分析透彻、见解独到的优秀调研成果,将群众的"小建议"汇聚成行之有效、务实精准、灵活管用的"好对策",力促"小建议"能及早发挥"大作用"、产生"大效应"。
"小幸福"落脚,下足为民服务"实"功夫。"实"是调查研究的落脚点,也是调查研究取得实效的最终目标。调查研究工作要贴近百姓民生,做到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不断用调研成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要坚持为民服务,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入手,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入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以一个个急难愁盼的有效解决,汇聚成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生动实践。要科学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强大动力,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学正风" 让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以学正风"的丰富内涵,当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有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大兴"行远自迩,笃行不怠"的务实之风,传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担当坚守。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只有"贴近土壤",才能真正听民声、知民意,做到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有效地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起来。"调"是"研"的前提,"研"是"调"的升华,调查研究前应充分收集研究对象的信息,熟读相关参考资料,并制定详实、清晰的调研计划;调查过程中既看"高楼大厦",又走"背阴胡同",不搞"抱团式"调研,也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打卡签到";主动下农田、卷裤脚、沾泥土,与群众相谈甚欢、和百姓促膝交流,愿意听群众的"辛言辣语",努力寻百姓的"妙招良方";发现问题后要善于"抽丝剥茧""顺藤摸瓜",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深研细究解决之策,落实落细整改措施,确保调查研究做到实处。如此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步步为赢,方能对调查研究全过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弘扬"正心明道,怀德自重"的清廉之风,传承"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的正直风骨。《慎言·见闻篇》有曰;"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纵观历史长河,唯有清廉干部才会受到人民衷心爱戴与拥护,才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才能在历史上流芳百世。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党员干部的"第一美德",更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一以贯之弘扬清廉作风,始终保持廉洁的操守,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要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纪红线,持之以恒对标党风、对表党性、对照党纪,加强党性锻炼,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确保思想"不偏航";在小事小节中不随意、在大是大非面前特清醒,守得住清贫,抵挡得住诱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养成"静以养身,俭以养德"的俭朴之风,传承"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朴素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的传家宝。""勤俭节约"已经成为流淌在中国共产党人血脉里的精神基因。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生活作风是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追求。俭以养德,奢必丧志,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党员干部要接过勤俭节约的接力棒,树立艰苦朴素的良好观念,主动培养高尚情操、追求健康生活情趣、崇尚俭朴勤俭节约,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带头过紧日子",主动治理"舌尖上的浪费",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才能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时刻保持"赶考者"的奋斗姿态,共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以学正风"让主题教育有"深"有"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围绕"以学正风"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作风建设问题,事关人心向背,事关事业兴衰,事关工作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学思悟践上下足"深"功夫,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不断实现自我进化、自我提升,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实见效。
以务实之风"俯身沉心",在"调查研究"中"深入一步"擦亮真抓实干"为民底色"。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务必牢记自己是人民公仆的理念,牢牢把握人民的想法,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大兴务实之风,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调查研究中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在随机走访、抽样调查、座谈访谈、蹲点下沉中"深入一步","俯身沉心"到田间、工厂、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把调研结果转化为谋实招、求实效的切实作为,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以清廉之风"拒腐防变",在"检视整改"中"深挖一层"擦亮一心为公"廉洁亮色"。"廉洁奉公,树立新风",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五个具体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清廉之风,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全面查找廉洁风险点,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纪红线。弘扬清廉之风,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检视整改上狠下功夫,自觉消除恐惧心理、摒弃抵触情绪,以"勇于正视问题、敢于刀刃向内"的态度和决心,在查摆存在问题上"深挖一层",杜绝表面文章、蜻蜓点水,真刀真枪解决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不断筑牢自律防线、设立笃行底线、划正做人实线,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廉洁亮色"走稳走好从政路、人生路。
以俭朴之风"力戒奢靡",在"过紧日子"中"深谋一筹"擦亮艰苦奋斗"勤俭本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当年美国记者斯诺来到延安、看到艰苦朴素的共产党人后深受触动,他用"兴国之光"来形容共产党人的俭朴之风。养成俭朴之风,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工作和生活上树立俭朴的政风和家风,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付诸实践,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赓续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把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贯穿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比"阔气"、不讲"排场",把紧日子过成一种生活常态,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践行者""引领者"。
擦亮主题教育"三字招牌"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主题教育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广大党员干部要校准方向、坚定信念,要勇于斗争、顽强拼搏,要勤学苦练、厚积薄发,在投身事业、履职尽责中统一思想和行动,以"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心奔赴远征之路,擦亮主题教育"三字招牌",让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提升干事创业实效。
以"信之至诚、三省吾身"的坚定擦亮"志"字招牌,在方向上"始终如一"。思想上能始终如一,行动上就能坚定不移。理想信念一旦被撼动,就像堤坝决了口、大树拔了根、河流失了源,动摇了根基、失去了力量。作为党员干部,首先要把政绩观摆正,把"工作圈"和"生活圈"分清楚,能过"权力关"和"亲情关",不被私心杂念驱动而违背初心,不因个人得失而悲愤交加,要把情怀融入到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过程中,要将真诚纯粹的心奉献给事业,做到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做到默默奉献、用心耕耘,做征程的"奋斗者",做事业的"托举人"。党员干部要做到心中有坚守,行动能自律,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以"检身若不及"的态度常反思、常自省,擦亮清廉本色。
以"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拼搏擦亮"勇"字招牌,在力量上"丰盈充沛"。"夫战,勇气也",斗争越战越勇,意志越磨越强。在新的征程浩荡,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要有挺身而出的胆色,要有坚决斗争的魄力,要有一战到底的韧劲,以昂扬充沛的精神走好"远征之路"。党员干部还要练好斗争本领,把握时机时势,注重战术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抓住环境之变、形势之变和问题之变,及时调整应对的策略,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将脑中的智慧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将手中的本领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加速器",拿稳"实干之笔"作答,以斗争之勇闯出别样精彩,以奋进之姿焕发时代光彩。
以"善于积累、厚积薄发"的勤奋擦亮"新"字招牌,在创新上"节节开花"。"灵光一闪"的背后是经验的积累,"火花迸现"实则是见识的体现。青年干部的创新绝非一蹴而就、偶然得之,而是经过实践的积累、时间的沉淀方有所成。党员干部要多学、多问、多练,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不精就练,做到"多多益善",在平常工作中积累所知、提升所能,从"量变"到"质变",让创新能力"一鸣惊人",让创新成果"硕果压枝"。党员干部要与时俱进,能够随着形势的变化"跟进学",能够把握工作的要求"潜心学",能够跟进任务的实施"落地学",能够多向群众请教"虚心学",做到学之有"道",越学越深入、越学越"有味",把好方法、好经验运用到具体工作中,激荡起"创新之潮"。
从"滚石上山"中体悟"三北"攻坚之道
今年是"三北"工程建设45周年,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我们要响应总书记号召,清醒认识到防沙治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砥砺"滚石上山"的劲头,持续抓好这项工作。
砥砺"滚石上山"的定力,前进路上永不松劲,锚定主攻方向,久久为功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防治风沙不是随即见效的事情,它是一种投入大、投资大、见效慢的持久性行为。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也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新华林场,总书记叮嘱,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各级部门要抓住重点,突出问题导向,锚准"硬骨头"和战略要点,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要明白防沙治沙慢不得、等不起、不能松、不能停的道理,尽快研究制定"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聚焦治理重点、难点、卡点,明确每个战役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全面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实现既定目标。
砥砺"滚石上山"的策力,治理决策永不冒进,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从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由近及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再到实行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的技术路线,40多年来,党中央始终对"三北工程"高瞻远瞩、系统谋划,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程建设。经过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治理重点,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坚持科学治沙,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历史眼光、战略眼光和世界眼光;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合力推进,健全"三北工程"治理体系。
砥砺"滚石上山"的拼力,护林治沙永不泄劲,弘扬"三北精神",激励后辈投身防沙治沙事业。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人与沙的角力,亦是精神对垒的漫漫征途。几十年来,治沙护林人在风沙中坚守,积极投身建设绿色家园的伟大实践,谱写出1篇篇总把山河披绿装的壮丽诗篇。宁夏治沙英雄王有德、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塞罕坝林场望海楼的护林员夫妇......他们不怕千辛万苦,与沙抗争、与林为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终于筑起了造福于民的绿色屏障。广大干部当以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为榜样,大力弘扬他们身上蕴含的勇挑重任、护卫家园的担当精神,披星戴月、战天斗地的拼搏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进取精神和矢志坚守、接续奋斗的愚公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前赴后继地干;要发扬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拿出"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的锐气勇气、"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自信豪情,涵养"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勇毅果敢,筑牢北疆的万里"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调查研究"关键三点"等你来"闯关"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将调查研究纳入重点工作范围,掀起了调查研究热潮。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谋事"谋的是老百姓的事,"成事"成的也是老百姓的事,牢牢把握调查研究"关键三点",让调研行动真正地为老百姓谋幸福。
调查研究本质上是对客观事实的调查梳理与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容不得半点虚假,这就要求我们秉持"实事求是"原则,把好"选题关"、坐实"调研关"、把准"对策关",踏踏实实推进调研"关键三点",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找准选题研究切入点,让服务方向"直击靶点",把好"选题关"。"问题虽小,却有大效能"。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小问题"无处不在,这些"小问题"的本质便是"民生"这一"大论题"。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关注到看起来很小的农村厕所问题,后来掀起的"厕所革命"切实改善农村民生问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中,首先要找准、找好、找实调研主题,要解决实际问题,目的要"直",直击痛点,以"高站位"找到"小切口",让"小切口"带动"大调研",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切莫"为了调研而调研",坐在办公室里拍拍脑袋定下"普世性"的"无功无过""泛泛而谈"的选题。选题研究的切入点决定了调研工作的整体方向,要明晰调研旨在改善民生、服务群众这一核心,把好"选题关",让调研行动切实起到"靶向作用"。
用准调研方法突破点,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坐实"调研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调查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选对、用巧方法便可事半功倍,坐在办公室里"云调研"、大张旗鼓地"走马观花"、堆砌数据"凹造型",这些无疑在将"调研"推向"调演",所形成的调研报告也仅是"空中楼阁"。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明白"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开展调查研究时要亲身投入一线,及时记录、归档调研信息,保证信息的"一手性"和"准确性"。调查研究的方法要简单有效,提前做好调研规划,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已定路线与自选路线结合、土方法与新方法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让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有效推进,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牢牢坐实"调研关"。
落实调研初心根本点,让调研成果"为民解难",把准"对策关"。"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是调查研究真正该做的事情,不应陷入"汇报隔三岔五""成果全是先进做法""材料华丽呼哨"的怪圈。广大党员干部当深知调查研究不是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找问题而"找茬",而是为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思路和途径,倘若为了调研报告"好看"而擅自更改信息,细小的误差杠杆将会撬动巨大的疏漏,华丽、惊人的数据后却没有结论,调查研究则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也就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有效当依据。开展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调研报告要真实可靠,要深度分析调研报告,提取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把准"对策关",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政府决策的依据,用对、用好调研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调查研究要"方向明""问题清""对策准"
近日,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调查研究中,党员干部要直奔问题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民生实际,着眼细枝末节,盯着问题"不松手",做到"方向明""问题清""对策准",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及时为群众纾难解困。
要"方向明",读懂"民心民意",以"深入一线、贴近民生"把民情了解清楚。党员干部要善用群众语言,提升沟通实效,群众说什么都要听到心里去,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要事事关心。只有深入群众、多听民声,才能把最真实的情况摸清楚。党员干部要紧握求真务实之"笔",深入一线、贴近民生,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摸清摸透,才能精准有力发现问题。党员干部要秉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厚情怀,到现场看民情,到一线听民意,从群众所言所思、所盼所急中掌握"调研方向",把脉具体实践中的"难点""堵点",通过调研真正"化难通堵",将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扎实推进、步步紧凑的"施工图纸",以调研之"深入"促情况之"清晰"。
要"问题清",获取"一手资料",以"深走细看、精细研究"让调研走向深入。党员干部要明确"走哪里"和"看哪里",要明晰"问题是什么"和"怎么解决问题",把握调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不看"景观工程"和"亮点盆景",不走"安排路线",多到背街小巷和田间地头去。调查结果准确与否影响着最终的解决环节,如果调研过程不实,最终的结果也不可能实。党员干部要实地走、认真研,以"蹲下身子看蚂蚁"的认真细致把情况看全面、看清楚,把问题摸清楚、摸透彻,绝不"走马观花",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时及时记录,针对一些没有弄明白的问题要"再调研""更深入",从而把问题紧紧抓住,把问题的实质抓牢。结合当地实情,以调查研究的结果为依托,把知识、经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把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民生事业发展的"推动力"。
要"对策准",解决"实际问题",以"冲在一线、真抓实干"助服务质效并升。作为党员干部,心中要有"为民秤",在调查研究中要有一颗"奉献心",而非一"调"了之、"研"而不决。党员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梳理清楚,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点"弄明白,在调研报告中说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把问题的"涉及面"和"关键点"展开说、剖深说,形成详实准确的资料,让调研报告有质量、有水平。解决问题不能"挂在嘴上",党员干部要实实在在抓手里、坚决有力加油干,始终把"造福于民"作为价值观,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必须扛起的职责使命,走到前沿、冲在一线,多到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经受磨砺与考验,保持斗争到底的决心和毅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推动问题的解决。
讲好新时代"千万工程"故事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随着主题教育的走深走实,主题教育学习的内容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正当其时,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专题调研报告纳入主题教育学习单,可谓恰逢其时。"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通过访遍"千家万户",走遍"千山万水",攻克"千险万难",理清"千头万绪",想尽"千方百计",亲自推动实施的巨大工程。"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农村"千变万化",农民"千恩万谢",农业"千载难逢"。值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讲好新时代"千万工程"中"清江一曲抱村流"美丽乡村故事,"纸上得来终觉浅"调查研究故事,"弄潮儿向潮头立"担当实干故事。
置身"清江一曲抱村流"的美景,讲好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故事。如今的浙江乡村,犹如诗画"清江一曲抱村流"。新时代美丽乡村故事,是20年来,浙江历届政府紧紧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顺应形势发展和实际情况,持续升级"千万工程"。从起初实施的乡村环境整治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美丽宜居的"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乡村现代化的"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每一次升级都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汲取"千万工程"经验,"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新时代的农村"颜值"更靓,农业"路子"更宽,农民"口袋"更鼓。
厚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情怀,讲好新时代调查研究的故事。浙江乡村的今天,是习近平同志厚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情怀,弘扬"唯实求真"的寻乌调查研究精神的结果。20年前,习近平同志用118天,走访了浙江11个地级市、25个县,一村一地走访调研考察,在熟悉掌握省情农情村情民情后,重磅推出"千万工程"。2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一样,冒着严寒酷暑下基层、进村屋,下车间、进厂区,下码头、进船舱等。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顶风踏雪入太行,进村入户看真贫;大雨滂沱,积水没过脚面,卷起裤腿,打着雨伞,向武汉新港工作人员了解物流情况;不辞劳苦,辗转千里,来到广汽研究院座谈交流,寻求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习近平同志几十年来,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用一次次生动而深刻的调研故事,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特别是"千万工程"中的调研故事,要求广大干部职工,沉下心来、弯下腰来、投身基层,聚焦治理"难点"、民生"痛点",寻最难啃的"民生骨头",求最难解的"民生方程",攻最难破的"民生难题",让新时代调查研究故事出新、出奇、出彩。
练就"弄潮儿向潮头立"的本领,讲好新时代担当实干的故事。"千万工程"成功的关键一招,就是20年来,浙江政府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彰显了浙江历届政府"弄潮儿向潮头立"担当实干的本领。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立"偏向虎山行"的壮志、"杀出一条血路"的胆略,勇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讲好担当实干故事,须有"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的担当实干本领。同时,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勇于"破冰"、在行动上善于"破局"、在业绩上勤于"破立",主动跳出舒适"包围圈",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闯"的胆略担当实干,让新时代担当实干的故事成为凝聚党心民心的力量。
解锁"以学正风"的"正确打开方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战斗力。广大年轻干部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以"一篙不可放缓"的劲头做好"大体检",深耕作风建设,解锁"以学正风"的"正确打开方式",矢志不渝向"人民满意"而行。
"驰而不息"大兴务实之风,在"俯下身、沉下心"中锤炼干事创业"铁肩膀"。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唯有务实,方能取得实效。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把基础打实,就是要通过学习积蓄好"动力源",在理论学习中不断砥砺信念、坚守信仰,通过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去除身上"燥热",消减心中"暑气"。把工作抓实,就是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干客"不当"说客",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基层一线的大熔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把步子迈实,就是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躬身向下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走进田间地埂,叩开百姓家门,深入企业厂房,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让脚底沾满泥土、汗水湿透衣服,在广集民意、广纳民智、广聚民力中,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保证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不缺席"。
"一刻不停"弘扬清廉之风,在"知敬畏、守纪律"中拉好拒腐防变"高压线"。廉者,政之本也。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对党员干部而言,自身硬首先要自身廉。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广大年轻干部必须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要始终抓好自身思想建设,通过"三会一课""警示教育""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做到对党忠诚、不忘初心,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要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时刻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严格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进一步提高政治能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久久为功"养成俭朴之风,在"取有度,用有节"中守住艰苦奋斗"传家宝"。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党正是凭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凝聚起党心民心,使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成为一把"钢铁利刃"。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风险挑战的致胜法宝,必须将其发扬光大。广大年轻干部要扣好勤俭节约的"第一粒扣子",深入学习并认真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节俭意识,愿意做勤俭节约的"传承者"。要在餐饮浪费、办公用品浪费、自然资源浪费等不良行为面前说"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慎始慎微,知不足、明差距、补短板、强弱项,自觉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做勤俭节约的"带头人"。更要引导更多的群众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共同践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做勤俭节约的"传播者"。
解锁"以学正风"中蕴含的"成长密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作风建设问题,事关人心向背,事关事业兴衰,事关工作成败。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要解锁"以学正风"中蕴含的"成长密码",扛起时代责任,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姿态在新征程上谱写新篇章。
以"务实之风"为"钥",解锁"求真求实"的成长密码。为政之要,惟在务实,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引导干部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当前,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倾听真实之音,深入底层触摸实际之情。探索的本质是"求实",而调查研究的目标也是"求实",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前提就是开展调研时务必转变作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大党员干部要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扑下身子、下沉一线,到问题最集中的地方搞调研、听意见、找办法,以客观、准确、真实的态度反映社会现象和客观事实,力求确保调查情况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并实事求是地分析情况和数据,在务实调研中锻造务实作风,以务实作风助推调查研究工作有形有效开展。
以"清廉之风"为"钥",解锁"慎权慎欲"的成长密码。"廉者,政之本也。"清正廉洁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道德操守、基本底线,如果做不到廉洁,就会直接损害党的形象、人民的利益,其他的一切也就无从谈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走向深渊,多是从"一丝一粒""一毫一厘"开始的,而清廉就像一道闸门,只能越拧越紧,永远不能打开,片刻不能放松。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信条,时刻用党章党规党纪要求自己,更好地为民用好权、服好务、谋好利。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开展政治体检,通过"检"思想、"查"问题、"验"行动,以正本清源、纠偏向正,永葆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清廉本色。
以"俭朴之风"为"钥",解锁"尚勤尚俭"的成长密码。俭朴之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毛泽东同志旧军装补丁穿20余年、朱德同志行军打仗芒鞋革履、衣衫破旧,从一代代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里,体会到了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感到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成就事业最根本的是要俭朴做人、低调做事,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保持俭朴之风,不仅事关身家性命,更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必须高度重视。要对标先进模范,传承优良传统,把俭朴之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讲党性不讲排场,比实绩不比阔气。要对标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等党内法规,把"纪律"挺在前面,把"天平"摆在心中,把"戒尺"悬在心头,砥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品鉴"真理之甜" 激发"奋进之力"
近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发行。该书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品悟"真理之甜",激发"奋进之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品鉴"信仰之甜",激发理论学习的"奋进之力"。真理催生的信仰非常坚定。在该书《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始终信仰的真理。在真理的指引下,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一路乘风破浪,"从小船一直划到巨轮上,驶向光辉的彼岸"。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信真理,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取得如此辉煌伟大的成就,人民群众才能过上今天的美好生活。党员干部要仔细品尝信仰的甜味,从《习近平著作选读》中汲取信仰的厚重养分,永远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以纯粹之心对待事业,以奋进之姿勇往直前,在信仰之"灯"的照耀下笃行不怠。
品鉴"奉献之甜",激发为民服务的"奋进之力"。通读《习近平著作选读》,可以深刻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深厚的人民情怀,体会到共产党人时刻为民的"奉献之甜"。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恳切道:"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依旧风华正茂,根源在于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时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嘱,不断造福人民,植根人民。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从书中筑牢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主动投身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中去,常念"民之所忧",笃行"民之所盼",常担"民之所急",用自身"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
品鉴"奋斗之甜",激发干事创业的"奋进之力"。奋斗的味道最甘甜,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改革开放以来,从嫦娥奔月,到蛟龙入海;从北斗组网,到雪龙破冰;从天问探火,到墨子升空......在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一代接一代,一浪接一浪,用奋斗的汗水铸就了一个又一个伟大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强调: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党员干部要把《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战略思路和举措转化为"干"的激情、"拼"的劲头,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在推动全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主动扛起共同富裕使命担当,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项一项地去抓,以敢于碰硬的工作气魄、能抓会干的工作才能、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让人民群众共享奋斗的甘甜。
勤修"内功"让以学正风"蔚然成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抓实以学正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学查改相贯通,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增强检视整改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有关安排部署,以不动如磐的定力和不避万难的勇气,以学正风、勤修"内功",让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
学好"大挪移",知行合一、学用贯通,让"务实之风"蔚然成风。"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干事创业就犹如学武练功,不学功法就不懂招式,光学不练也只是"假把式",只有在学用转化上练好"乾坤大挪移",才能在工作实践中掌握"绝世武功"。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做到知行合一、学用贯通,既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参悟透彻,把党的各项重要方针部署内化于心,也要将所学所悟付诸实际行动、融入工作之中。要在以学正风中坚持学以致用、学为所用,以铢积寸累的心态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在"眼到、心到、手到"的深入学习中强筋骨、长才干,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内外兼修,让"优良学风"贯穿始终,让"务实之风"蔚然成风。
练好"金钟罩",一尘不染、不动如钟,让"清廉之风"蔚然成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论是物质与权利的诱惑,还是浮华与世俗的嘈杂,都敌不过"淡泊"二字,做不到淡泊,方向就会动摇,脚步就会虚浮,前路便无坦途。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练好淡泊明志的"金钟罩",学会在平凡却高尚的岗位中砥砺"梅"的坚毅、涵养"兰"的清远、坚守"竹"的气节;修荷花之行,用坚定的信仰为自己涂上拒腐防变的"保护膜",效雪莲之姿,用无畏的身躯直面高山之巅的风与雪。要保持淡泊名利的清醒,恪守为国为民的职责,把党纪法规内化于心,以纪律条例约束言行,依靠扎实的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绩观,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破难纾困的过程中正身清心,把廉政思想贯穿始终,让"清廉之风"蔚然成风。
念好"紧箍咒",克勤克俭、尽瘁鞠躬,让"俭朴之风"蔚然成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奢靡即为"蚁穴",俭朴即是"累土"。广大党员干部当明白,要想铸就千里长堤、竖起万丈高楼,就要在内心深处常念自我警醒、自我克制的"紧箍咒",留心点滴细节、防治思想"蛀虫"。要能够看透常人所看不透的本质,放下常人所放不下的欲望,不因可耻的骄奢淫逸而动摇,不为低俗的放纵享乐所诱惑,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情怀,身体力行、躬耕于民,做好手中的事、走好脚下的路。要坚持修身、养性、促习惯,正身、塑形、保操守,以思想自觉促使行动自觉,以思想约束确保行为约束,不仅在落实主题教育、抓实以学正风的过程中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贯穿始终,也在平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之中让"简朴之风"蔚然成风。
让"千万工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发展美丽经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浙江城乡协调共富,切实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广大党员干部要抓住"千万工程"的"着力点",从"千万工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而团结奋斗。
读懂"千万工程"背后"一片丹心向阳开"的政治定力,写下"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忠诚注脚"。"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千万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成功的背后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在社会治理中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的办成的大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千万工程"背后所蕴含的"党性密码",筑牢绝对坚固的忠诚之基,自觉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把对党忠诚融入血脉、植入骨髓、融入实践,时刻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读懂"千万工程"背后"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写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注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千万工程"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农民情结和真挚为民情怀,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持续践行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千万工程"生动的证明,只有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始终从人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为人民服务"镌刻在心、落实于行,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积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用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引领人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以躬身实干、奉献为民的实际行动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
读懂"千万工程"背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务实作风,写下"真抓实干、奋勇向前"的"实干注脚"。伟大事业始于梦想、成于实干。"千万工程"的成功实施,正是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对浙江省情的深度调查和把握,这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教材,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既彰显了久久为功抓落实的力度,也传递出用心用情惠民生的温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了生动注脚。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谋划长远、干在当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过一山再登一峰,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挑战不畏惧,面对困难不退缩,全心全力投入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真正带着必胜信心和斗争意志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报到",主动奔赴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矛盾集中的"第一线"、改革发展的"最前沿",吹响在中国式现代化康庄大道上踔厉奋发、续写荣光的"号角"。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从"心"出发
近日,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章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并不断取得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一心干事、一心奉公"的满分状态,扛起时代使命、坚持从"心"出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永葆"一心向党"的昂扬志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回望来时路,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到"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的王继才;从"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聚在党旗下,共表赤诚心。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首要政治原则,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指导实践,将坚定的理想信念刻在骨子里、落在行动中,用"以心许党,以身报国"的责任担当,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
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永葆"一心为民"的深厚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二字重千钧。草鞋书记杨善洲"绿了荒山,白了头";"扁担校长"张玉滚"扎根十八弯山路二十载,点亮无数孩子求学梦";"菌草专家"林占熺"把论文书写进农民饭碗里,把初心镌刻在祖国大地上"......他们用实际行动把人民至上刻在心底,将造福责任扛在肩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时刻怀揣"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初心,敢于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出发,与群众"面对面"嘘寒问暖、"心贴心"赤诚相待、"实打实"排忧解难,真真切切地将人民呼声置顶,给群众需求加粗,把民生实事标星。
挺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责任担当,永葆"一心干事"的蓬勃朝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纵观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史,从浴血奋战的革命战争年代,到艰苦奋斗的和平建设时期,再到开拓进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无数优秀共产党人用实干担当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难以预料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这无一不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新时代党员干部应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当面对杂事琐事时要多一分从容淡定、少一分急躁冒进;当面对困难挫折时要多一分勇往直前、少一分望而却步。要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办事原则,全力以赴地闯滩涉险、攻坚克难,努力练就挑得起大梁、担得起重担的"铁肩膀""硬身板"。
擦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清廉底色,永葆"一心奉公"的浩然正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当我们认真回头审视那一个个从"小事小节"发展到"大额钱款",从"一把手"变成"一霸手",让小腐变成了大腐的落马官员,无一不是从崇尚奢华、追求享受开始逐步走向犯罪深渊的。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勤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坚决抵制"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的错误思想。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切实将"不要人夸颜色好"的政治定力和"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价值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政治上不变质、思想上不变色、行动上不变味的人民好公仆。
下足调查研究的"千万功夫"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对开展主题教育"以学正风"的要求作出深刻阐释,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大学习、大调研,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不是有成效,首先看党员干部是不是在身边、政策报告有没有合心意、政务服务能不能解急难。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把主题教育的课桌搬到田野里,把调查研究的镜头转向家户间,千山万水寻问题、千言万语找规律、千辛万苦解民忧,用调查研究"千万功夫"的量变,推动主题教育"以学正风"的质变,从而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脚步为先,串"百家门","千山万水"寻问题。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如果只走访一户人家,就只能调查出一户的问题需求,如果想调查百家的问题需求,就必须一个不落地走遍百家。以样本量的"大"保证研究的"真",是调查研究求实的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任县委书记时,跑遍了全县所有的村,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调研了全省近百个县市区。正是有了千山万水的求实精神、千家万户的调查基础,才练就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诉求的精准把控、对发展全局的了然于胸。广大党员干部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调研方法,坚持脚步为先,少一些电话、短讯,多一些家访、慰问,多去基层一线走一走,多到百姓家中坐一坐,在拉近与群众距离的过程中,看到"微表情"、听到"真心话"、发现"真问题"。力求全面覆盖,杜绝对调研对象"做选择",既要看"门面""窗口",又要看"后院""角落",既要走阳关大道,又要走羊肠小径,以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求实姿态,推动调查研究不落一地、不掉一户,从而真正了解全貌、掌控全局。
真诚为要,知"百家情","千言万语"找规律。调查研究所要探求的规律来自群众的百态生活、火热实践,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深入本质,只有贴近群众才能贴近真实。但群众的内心盼求不是写在纸面上、挂在墙面上,不能把阅读往期报告、翻看二手资料"化约为"了解群众当下诉求,也不能把参加一次座谈、听取一次汇报"等同于"了解群众真实想法。只有把话筒递给群众、把焦点摆在桌面,才能打开群众的"话匣子"、听到群众的"真心话"、掌握民生的"真规律"。广大党员干部应坚持身入心至,带着感情走到群众身边,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碗茶水",心系"衣食冷暖",情牵"柴米油盐",多听群众的"心里话",多看群众的"身边事",在群众的畅所欲言中,掌握最真实的民情民意。做好参与式研究,变研究者为参与者,变走访调研为蹲点调研,以农民视角检视人居环境的整洁性、以居民视角检视社区生活的便捷性、以工人视角检视职工福利的保障性,才能听得懂群众的"言外之意"、讲得出群众的"难言之隐",从而摸清摸透民生规律。
实干为本,办"百家事","千辛万苦"解民忧。调查研究有没有效果,关键在能不能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向上转化研究成果,花心思"设计"便民手册、"包装"政务窗口、"彩排"考察场景,却没有真正向下惠及群众,导致调研成果"看得见摸不着""建得有用不上"。有的党员干部下功夫打造"盆景",在内容上贪大求全、慕洋求新,虽然面面俱到,但服务可及性、群众使用率均不高,也没有精准回应群众需求。广大党员干部应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把群众是不是满意作为衡量调查研究成果的第一标尺,变群众的需求清单为调研的问题清单、服务清单、成果清单,用实干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获得指数"的提升,真正创造经得起人民、时代检验的实绩。坚持事不避小、事不避难,凡是利于群众的事,再小也要研究透,再难也要努力办,在有一办一、举一反三中,不断充实依靠调查研究破题解题的"项目库""资源库",不断积累为民服务经验、提升群众工作本领,实现调研成果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以学正风树"新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抓实以学正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学查改相贯通,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增强检视整改实效。"党的作风看起来是无形的,却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党员干部要以本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大力弘扬自我革命精神,驰而不息转作风树新风,奋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抓好调查研究,大兴务实之风。"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一切机遇,只有务实才能把握;一切蓝图,只有务实才能实现。大兴务实之风,关键是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真正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强化实干导向,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始终聚焦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一中心任务,研究真问题,做出真学问,真正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好调查研究这个"看家本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断提高调研成果质量,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筑牢思想防线,弘扬清廉之风。"公生明,廉生威。"保持清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和事业观的精髓所在。弘扬清廉之风,关键是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自觉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守好为政底线,不越法纪红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重在自觉,贵在持久,难在彻底。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动真碰硬、标本兼治,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坚持艰苦奋斗,养成俭朴之风。"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崇尚俭朴,是党员干部行得稳、走得正的重要保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兴党兴国的传家之宝。养成俭朴之风,关键是要不惑于灯红酒绿、不迷于声色犬马、不计于个人得失,带头做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先锋模范。生活作风绝不是个人小事。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主动检视整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要坚持从严治家,管住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顶住"枕边风",战胜"说情风",始终保持洁身自好、克己奉公,以实际行动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
以学正风在基层实现蹲苗成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围绕"以学正风"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新时代青年干部要扑下身子、下沉一线,深耕"责任田",浇灌"纯净水",施下"朴素肥",把自己当作党组织播撒在基层的一粒粒种子,在基层土壤中实现蹲苗成长。
深耕"责任田",践行初心使命不动摇。基层是一片田园地,青年干部要种好自己的"三亩田园",主动深入群众,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发现问题、聆听诉求、解决问题,对群众身边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不能随意"踢皮球",更不能"击鼓传花"。"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听到的看到的矛盾焦点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主动站在矛盾一线,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迎难而上,以求真务实、行而不辍的态度为民办实事,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青年干部要拜群众为师,与群众共坐一块田坎,同进一个院坝,以"群众话"谈"群众事",以群众的"土办法""金点子"办好群众事,借力打力,不断从群众工作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升解决矛盾纠纷、应急应变等能力。
浇灌"纯净水",恪守廉洁自律不变质。青年干部要筑牢"原则堤坝",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列,把"贪图享乐""陷阱诱惑"等不正之风拒之门外,把不敢腐的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约束、不想腐的思想优势融于一体,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实中,不少青年干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吃别人一顿饭、抽别人一包烟开始的,青年干部要扣好"第一颗纽扣",不以"你知我知""下不为例""大家都这样"的思想麻痹自我,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成长路上没有"加速器",更没有捷径。在"糖衣炮弹"、诱惑陷阱面前,青年干部要把牢"纪律关",绷紧"思想弦",守住"第一次",始终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施下"朴素肥",赓续艰苦奋斗不懈怠。勤俭节约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青年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搞奢侈浪费,过得来"紧日子""苦日子",把勤俭节约融入到生活的细节末梢。要坚守俭朴底线,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自审生活作风、消费观念等问题,要有"粒粒皆辛苦"的粮食紧张,更要有"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忧患意识,自觉崇尚简朴生活。要在厉行节俭、尚俭戒奢上率先垂范,摒弃攀比观念,筛选交友圈、净化朋友圈,正确选择个人爱好,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增强勤俭节约的政治自觉,以良好的俭朴之风引领社会新风正气。要坚持以俭修身立德,始终做到明礼诚信、怀德自重,树立正面的干部形象,将俭朴之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勿忘"与"铭记"中擦亮主题教育底色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主题教育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勿忘"与"铭记"中擦亮主题教育底色,鉴往知来、开拓奋进,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赤子情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新的时代荣光。
勿忘"峥嵘岁月"、铭记"来时之路",坚定心中"鸿鹄志"。不忘一路走来历经的磨难,不忘一路走来脚下的"磕磕绊绊",不忘一路走来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古语云:"知所从来,方明所往",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时刻不忘来时的道路,才能以更豪迈的气概、更坚定的信心走好未来路。我们党的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从高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以生命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的仁人志士,再到在绝壁上凭借一锤一钎开凿出"生命渠"的黄大发,赶考之路上满是"前赴后继"的脚印,激扬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火热豪情。跌宕起伏的岁月,见证着顽强不屈的信念。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优良传统,赓续赶考之路,以坚定的信念迈开步伐、再创佳绩。
勿忘"勇于斗争"、铭记"继往开来",铸就铮铮"拼搏心"。"且把利剑破长空"的气势穿过历史风云,鼓舞着我们的心,激荡着我们勇于斗争、继往开来的"家国情"。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斗争永远是穿破风浪、行稳致远的力量。回望我们党的历史,从历经磨难到破开困难,从经受屈辱到毅然奋起,从千难万险到千山万水,一切艰难险阻都没法抵挡奋斗者的脚步,一切困难考验都是迈向胜利的"铺路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精神闪耀铭记在心。新的征程上,党员干部要继续出发,在回望峥嵘岁月中凝聚斗争之力,坚定赶考决心,以斗争精神为"利器",激发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保持赶考的清醒头脑,面对复杂的环境和形势时要善于分析,分析主客观原因,从而"拨开云雾"找准方向,以铮铮"拼搏心"创造未来。
勿忘"无私奉献"、铭记"为民初心",融入拳拳"奋斗情"。历史长河里的一朵朵"浪花",除了有矢志拼搏的力量,还有爱民情深的温度。无论是"半条被子"的深深情怀还是"小车推出来的胜利"里的团结一心,无不见证了我们党一心为民、至诚奋斗的历史。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牢记初心,绝不忘却使命,"初心舵盘"在手中时刻都不能松懈,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都放在心中深处。党员干部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多深入群众,多走向乡间小路和田间地头,多走向背街小巷和农村院落,真正融入群众,把"人民"二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党员干部要摒弃"心浮气躁",能够沉下步、静下心去思考怎么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以不懈奋斗的姿态为民生事业而努力。
在主题教育中把握四个"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要"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主题教育中,把握铸魂、培根、正身、固本四个"关键词",强化理论武装、坚定信仰信念、严守纪律规矩、坚持履职为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强化理论武装以"铸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党的创新理论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和智慧"宝库",越学越能燃起敬仰之情、激发奋斗之志。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努力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坚持不懈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加强主观世界改造,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才能做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保持政治清醒,增强政治定力。
坚守信仰忠诚以"培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靠的正是一种信仰和忠诚的力量。当今中国,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前进的道路上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离不开每位党员对于信仰和忠诚的坚守。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体现在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中。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坚持一阵子而是坚守一辈子,不能当成口号喊一喊而是必须付诸于行动。要在忠实履行岗位职责、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体现对党的忠诚,这也是党员干部讲政治的具体表现。
严守纪律规矩以"正身"。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推动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时时处处守住纪律和规矩的底线。要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做到廉洁奉公、树立新风。
坚持履职为民以"固本"。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无论时代和条件如何变化,我们都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旦脱离群众,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践行根本宗旨,走好群众路线,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当前,稳增长扩内需、抓改革促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为基层减负等,很多工作要推动,很多事情要办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善于从全局看、从战略上看、从人民根本利益看,立牢公仆志、守好人民心,在为民履职尽责中体现政治担当,展示新的更大作为。
在主题教育中常增"三感"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主题教育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目标在前方,行动在路上,党员干部要锚定目标下长功,不怕困难下实功,以务实的作风和奋发的状态扛起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保持冲刺的姿态,激发斗争的力量,在主题教育中常增"三感",书写砥砺奋斗、拼搏创造的新答卷。
增强善积跬步、好学勤学的"紧迫感"。一个人如果有天赋,就能够用少量的时间获取大幅的提升,但如果一个人光有天赋却不努力,就会像仲永一般"泯然众人矣"。学习得下"笨功夫",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用时间的"零敲碎打"筑起"知识的高楼",善积"跬步"、踱好"方步",既在学习中积累和沉淀所学,也在深度思考中将所学转化为方法、经验。时代在发展,需要党员干部以"快步子"跟上,若是知识涉猎太少、脑中方法太少、手中本领太少,是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节奏的。因此,党员干部要结合时代发展需要,结合形势之变化,坚持需要什么提升什么,哪里薄弱夯实哪里,从实际出发,提高自己应对复杂环境、复杂问题的能力水平,以"多充电"的自觉为自己"补课提能",跑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加速度"。
增强为民服务、纾难解困的"使命感"。"人民"二字在心里越有分量,在干事时就越能尽心竭力,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就越能冲得上去,内心的价值选择和干事的态度紧紧相连,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把群众的利益时刻置顶,才能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把事办好。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二字"重千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成头等大事来办,把"航标"向为民造福校准,把时间和精力投注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以强烈的使命感为群众纾解难题、实现所盼。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开关"拧紧,要把"责任之弦"绷紧,不能忘记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在工作中要找准定位,要以矢志不渝的信念开拓和创新,要以持之以恒的毅力奋斗和进取,带着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向往继续向前赶考,奔赴更加美好的明天。
增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责任感"。责任感强,对待事业就会有认真的态度,对待细节就会有较真的劲儿,能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把工作完成好;责任心不强,办事就会敷衍应对,干事时绵软无力,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毫无干劲,对人民群众的诉求拈轻怕重,做事挑挑拣拣不用心,对人民群众的事情不上心。干事创业,就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推动工作往实处走、向深里走,推动工作提质增效。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有主动投身实践的斗争精神,面对赶考路上的"关口",以"铁脚板"迈过去,以"脚下力"凿穿困难,既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业绩,也拿出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精气神,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前行不辍,让信仰之光照亮未来之路,让胸中豪情澎湃在新征程上。
在"以学正风"中擦亮"主题教育"底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在"调查研究"中深入群众,在"自我革命"中砥砺品格,在"久久为功"中涵养精神,擦亮主题教育"为民底色""廉洁底色""勤俭底色",以新作风新状态创造新伟业。
"调查研究"深入群众,在"俯下身、沉下心"中擦亮真抓实干"为民底色"。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大兴务实之风,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调查研究,在深入实地、扑下身子的调研过程中找出并疏通发展的"堵点""难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广大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凿深井"的定力瞄准问题标靶,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问题,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直击"病灶"、解决"难题"的实际举措,要履职尽责,脚踏实地,以"实"的作风,当好"孺子牛",真诚倾听群众呼声;要奋勇一线,担当有为,以"闯"的精神,走出"舒适区",准确摸清情况;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干"的韧劲,啃下"硬骨头",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调查研究能够真正地"研"之有效。
"自我革命"砥砺品格,在"知敬畏、守纪律"中擦亮一心为公"廉洁底色"。"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党员干部要时刻谨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思想上沾染了污垢,如果不及时清理,就如"白袍点墨"最终变成个人的污点。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无法收手"的沦陷往往起于"蝇头小利"的围猎。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当及时祛除思想上的杂念,时刻打扫政治灰尘,不断纠正行为偏差,系好"第一颗扣子",做到心中有敬畏,强化自我约束,对标党风要求自我净化、对表党性要求自我完善、对照党纪要求自我革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常怀戒律心,勿贪而知止,树立清正家风,从一包烟、一瓶酒、一顿饭上防微杜渐,禁于未然,绷紧廉洁自律之弦,筑牢思想防线、严守为官底线、不越法纪红线。同时要加强监管监督,健全"三不腐"制度,打通监督渠道,严格执纪、精准定责、准确处理,以案促改促治,营造崇廉尚洁的良好干事氛围。
"久久为功"涵养精神,在"肯吃苦、能吃苦"中擦亮艰苦朴素"勤俭底色"。清代《格言联璧·持躬类》有云"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由此可见"俭"可养"廉""俭"可兴"业"。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而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侵蚀党员干部,最终走向违纪违法、腐败堕落的深渊,带来"脱离群众"的风险,更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天下大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奋进新征程,要久久为功检视整改生活作风问题,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勤俭节约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秉持节俭朴素,力戒奢靡的实际要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请客吃饭不讲"排场"理性点餐,思粒米来之不易,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穿衣出行不比"阔气",念半丝物力维艰,力戒攀比浪费,以实际行动争当勤俭节约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示范者。
在"以学正风"中省身育己
6月12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紧紧扭住重点任务,强化学习教育,找准突出问题,用好整改整治,扎实稳妥有序推进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自省方能明智。广大年轻干部当在"以学正风"中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对照检视,铸思想之魂,展拏云之姿,做为民之事,不断实现自我改造、自我进化,以实际行动将自身锻造成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烈火真金"。
一省艺不少学之弊,以"一闻千悟,思过半矣"的领悟力铸思想之魂,坚定如山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自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学习之于共产党员,犹如食物供应之于人;时常学习,方能时常获得营养供给。理论学习绝非易事,广大年轻干部当行"只争朝夕"之举,讨"刻不容松"之苦,以"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的勤勉进取,深入思考学、磨砻浸灌学,在常学常新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深挖主题教育"精神富矿",全面学习领会、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照党的创新理论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夯实信念根基,廓清思想迷雾,为前进方向找准"定盘星"。
二省见事不学之险,以"勇于开拓,宁难不苟"的战斗力展拏云之姿,坚守如磐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中的经验是财富,工作中的教训也是财富,关键在于是否善于总结。困难和挫折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因素,所谓强者就是那些坚信"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在失败中积攒胜利的经验,知重负重、迎难而上,以失败打不败、挫折挫不毁的意志勇往直前书写事业发展新篇章的人。广大年轻干部当树立"攻关"意识,坚定"斗争"之志,始终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刚健勇毅,迸发"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蓬勃朝气,挺起脊梁、冲锋在前,遇到失误不气馁,碰上挫折不弯腰,务求"吃一堑"处必"长一智",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敢于扛事的"硬核本领",让初心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三省官行私曲之害,以"慎初慎微,慎终如始"的净化力做为民之事,坚持如水情怀。"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清正廉洁是人们评判党员干部德行的重要标准,是年轻干部不能逾越的"红线",也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惟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在为民"全力奔赴"中充实人生底色、实现自我价值。广大年轻干部当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主题教育里淬炼"两袖清风朝天去"的清廉自守,把"打铁必须自身硬"内在化、行动化,以"检身若不及"的自觉经常进行政治体检,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人民立场、谨守为民本心,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心交心滋养"鱼水深情"。
在调查研究中破题"急难愁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持之以恒用好"聚点功""成线功""扩面功",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在调查研究中破题"急难愁盼"。
用好"聚点功",把情况摸清,在调查研究中破题"急难愁盼"。大兴调查研究要运用"聚点功",真搜集问题,搜集真问题,把情况一五一十摸清楚,有的放矢深挖问题,打通问题各个关节。点上情况没摸清,线上问题自不必言,面上更无从谈起。党员干部摸情况要不打招呼、直插现场,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发现问题。群众烦心的要看、群众没烦心的也要看,群众反映的要看、群众没反映的也要看,群众要求的要看,群众没要求的也要看。调研要奔着问题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冷暖、真实反映群众愿望,把情况问全、问深、问透。在调研中,要围绕群众衣食住行,防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是一、二是二,把群众所言记清、记完、记牢。调研要胸怀人民,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炼就"火眼金睛"本领,既要看见好的、也要看见差的,既要看到表面、也要看到里面,既要看到当前、也要看到长远,让调查研究破题"急难愁盼"。
用好"成线功",把问题找准,在调查研究中破题"急难愁盼"。大兴调查研究要运用"成线功",坚持问题导向,把分析问题之触角找得准确无误。线上问题找不准,直接影响面上调研大局。调研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等方法论,统筹综合点上各种情况,坚持目标导向,倾听原生态声音、考察原生态面貌、抚摸原生态物什,找出问题症结,连根拔起线上"原生态"。要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从眼观群众吃的、穿的、住的、行的出发,到耳听群众喜的、恕的、哀的、乐的,再到手摸群众用的、坐的、睡的、玩的,挖出个性问题,提炼共性问题,如实写成调研报告。调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出硬招明招真招好招,直击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问题找准找深找透找实,让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贯穿全过程。调研期间,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之斗争精神,和群众同进同出同劳动,甚至于结成命运共同体,及时完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让调查研究破题"急难愁盼"。
用好"扩面功",把对策提实,在调查研究中破题"急难愁盼"。大兴调查研究要用好"扩面功",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到实实在在。唯有面上不留死角,才能实事求是把对策提实。调研要可见可摸可用,从点到面全覆盖铺开,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近到远,既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以偏概全乃调研大忌。要对标对表、精准施策、全域推进,大刀阔斧"解剖麻雀",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放到行动上、落到结果上,真正让群众感受到获得感。开展面上调研,要警惕进基层、进农村、进农家"三个不深入",特别要防范脱离群众危险。在调研中,既要针对群众生产状况提出有效对策,又要针对群众柴米酱醋盐提出有效对策,还要针对食品药品提级整改提出有效对策,真刀真枪为群众着想;既要调研政策法规执行落实结果,又要深入关注群众福祉"干货";既要攻坚克难完成"规定动作",又要绞尽脑汁打造"自选动作",勇于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让调查研究破题"急难愁盼"。
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发现、分析、解决群众问题。调查研究小而言之是一种工作方法,大而言之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得失,万不可掉以轻心。广大党员干部唯有用好"三项功",方可成功破题"急难愁盼",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让调查研究真正成为我党的"传家宝"。
上一篇:《草房子》的读书心得精彩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