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范文【精彩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范文【精彩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第一篇】
港珠澳大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其纪录影片记录了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大家看完后有什么感想?下面是网友给分享的“实用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范文【精彩10篇】”,仅供大家参阅。
《港珠澳大桥》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展示了大桥项目涉及地质、水文、环境、防风以及满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复杂的建设难题,将大桥主体工程桥、人工岛、隧道三大部分的设计理念和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如万花筒般呈现出来,大桥的建设者孤岛筑梦、奋战七年的峥嵘岁月载入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史册,举世瞩目的大国工程闪耀伶仃洋上。
港珠澳大桥的完工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迹,这份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夜以继日的付出及精诚通力的合作。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我们的工程师顺境不骄,逆境不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海上搭积木,海底穿针线,为了对接34个隧道结构,数万吨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进行无人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滴水不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就就骄傲自满,不求上进。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对于每一件小事,都要认真对待,不要敷衍了事。要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韧劲,干一行爱一行,保持对于职业的敬畏心和忠诚度,做一个工作中的好工匠。作为工程师,我会以工匠精神为榜样,扎扎实实一步步走,精益求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纪录的故事之一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
影片中真实的记录了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从复杂的海洋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常的跨海距离,可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在挑战工程师们的极限,经过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跨海大桥,海底遂道,人工岛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更为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完成如此浩瀚工程而震撼。
观看影片后,对于我作为隧道设计者来说,受到很大启发,首先让我感动的是工程师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影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海底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实验数据不厌其烦的搜集和反复的推敲,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示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感动。对于我们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施工条件不足等等,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第二让我敬服的是探索创新,大桥离各个机场非常近,每天有数架飞机从大桥头顶飞过,有数艘轮船经过,桥不能太高,影响航班,那就只能是隧道,因为太长,中间没有岛屿,只有建造人工岛。而人工岛普通建造行不通,只能以圆钢筒代替,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建造人工岛所需要的所有圆钢筒全部制成,但是隧道安装,圆钢筒安装所遇到的许多难题给工程师们带来了空前绝后的挑战,历史上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只能自己摸索创新,一个个创新,创造出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一个个摸索,摸索出港珠澳美好发展前程。这座大桥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与自强不息,创造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超级工程。
货车聚集、人流涌动——港珠澳大桥24日9时正式通车运营。当天,记者在珠海公路口岸现场看到,首批满载货物的货车快速过关,旅客出发顺畅,标志着历时九年建设而成的这座“国之重器”正式走入普通百姓生活,开启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崭新未来。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据珠海市口岸部门介绍,大桥通车后,可通行车辆包括跨境巴士、穿梭巴士、跨境出租车、货运车辆、跨境私家车等。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桥实行客货分流,口岸穿梭巴士是粤港及港澳口岸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提供频密接驳服务。珠海、香港、澳门三地口岸均实行24小时通关,其中珠澳之间采取“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创新模式。此外,三地口岸均为港珠澳大桥的旅客提供多种多样的出入境交通换乘方式。
通车当天,“便利”是大桥给群众的最直观感受。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的旅客很早就抵达珠港出境大厅,希望尽早上桥体验。常年在香港居住、生活的珠海市民张贵莲特意提前一天乘船回到珠海,就是为了在大桥通车运营后,体验搭乘穿梭巴士返回香港的便利生活。她说,自己此前每次都要搭车、乘船,花费3个小时以上才能从香港回到珠海,如今大桥通车运营,她的行程已经缩短到最快两个小时以内,换乘难度也显著降低。
“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我打算每周都回家一次。”她说,“这是国家的大工程,更是我们老百姓的福音。”
大桥的通车,还让粤港澳三地众多企业触摸到了市场的喜人前景。经营业务涵盖国际物流、仓储物流、代理通关等服务的稳建供应链公司市场总监李梅蕊说,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让企业极大地节约了运营成本,促使业务更好地辐射到云南、贵州等地,预计业务会有20%至30%的增长。
在当天货检区通关现场,拉载珠海公路口岸首票出口货物的香港货车司机蔡文峰满意地看到,由于采取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红外体温检测等一系列先进设施设备和智能化通关查验系统,满载货物的车辆只需刷卡一次即可过关,耗时不到一分钟。他说,以前大桥没有开通,绕道珠江口东岸抵达西岸,通常需要近5个小时,节假日拥堵通常花费十多个小时。“现在大桥通车了,我们司机不用起早摸黑,公司可以预测物流时间,我相信珠江西岸的发展会比预想的还要快。”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制造支起世界之最。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此外,大桥还囊括了世界首创主动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世界首创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沉管隧道等多项世界之最。“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自主创新助推攻坚克难。习近平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岛隧工程项目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难度最大的地方。2006年,韩国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在主持安装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当时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会有56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给他们安装。中国考察团到釜山去考察时,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上去看一看,被当场拒绝。于是考察团在距桥三百多米的海面上,开船用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找到当时世界上在沉管安装领域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对方开出天价亿欧元(约人民币15亿人民币)。经过多次谈判,谈判员提出3亿元人民币,却遭到荷兰人拒绝,他们说:“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你们去找上帝吧。”
被多次拒绝后,林鸣带领团队自主攻关,解决了多个世界难题,最终实现了工程设计零借鉴、安装零失误。
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题中之义。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对于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桥梁创造了众多的“世界第一”,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桥、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正在中国的江河大海上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大桥已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桥梁大国和强国。
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大跨径斜拉桥、大跨径的悬索桥和跨海大桥中,中国建造桥梁分别占5座、6座、6座。而且,我们新建的斜拉大桥、悬索桥、跨海桥,从技术含量、技术水平以及使用的普遍性方面,毫不逊色。
全球最高的100座桥,有81座位于中国。如都格北盘江大桥全场米,桥面到谷底的距离为1853英尺(约合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桥。
四川干海子特大桥,世界第一座全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桥,最高钢管格构桥墩达117米;鹦鹉洲长江大桥,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湘西矮寨特大悬索桥,创四项世界第一。丹昆特大桥(165公里长)这是京沪高速铁路丹阳之昆山段的特大铁路桥,全场公里,是世界第一长桥,第一高铁长桥。而放眼未来,世界跨度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沪通长江大桥预计2019年通车;主桥设置双层双向10车道、世界上通行能力最大的杨泗港长江大桥2019年也将建成。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第二篇】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不知大家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准备的《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巍然屹立伶仃洋畔,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是切切实实解民难。
通车之前,香港市民前往珠海必须走水路或3小时的陆路,交通十分不便,且由于物流的拥堵造成了发展的瓶颈,通车后大大缩短了通勤时间,仅为30分钟,使伶仃洋天堑变通途,有利于促进两岸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甚至信息流往来,使两岸连通更为紧密,促进两岸人民交流更加频繁,带动粤港澳三地的旅游业发展和人才往来交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吸引外商投资,提升香港及澳门人民对内地的向心力,同时提升他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认同感,更好地发挥香港“一带一路”连接点的作用,实现互利共赢,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是众志成城聚民力。
港珠澳大桥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创造了8个“世界之最”,不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展现了中国工程师的无穷智慧和中国制造的威力。须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克服了重重困难险阻,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智慧和汗水,从设计到建成通车历时14年,这一里程碑之作,实现我国由桥梁大国迈入桥梁强国之列,体现了我国科技发展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的和谐统一。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港珠澳大桥工程是国家的重点工程、超级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的跨海通道工程。其中岛隧工程为控制性关键工程,规模大、技术十分复杂。七年来,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理论研究、现场试验、国内外专家咨询等,最终成功建成。港珠澳工程不仅是我国科技实力的体现,也书写着国家强大的新篇章。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同心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与内地的交流日渐频繁,港珠澳大桥开通,在缩短地理距离的同时,更深化了同胞血缘之情。大桥的建设,有助于让香港人看到内地的进步和发展,强化港人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大大促进国家建设“利益共同体”。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自信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且大桥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技术标准高、环保要求高,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也被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建设工作者们面临着种.种超乎想象的困难与挑战。通过科研攻关,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技术,因此大桥的建成通车无疑也彰显了建设者们的技术自信与实力。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复兴桥。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有利于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对于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港珠澳大桥务必将成为联结粤港澳三地的“民心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一桥越沧海,港珠澳大桥正是改革开放40年国家发展繁荣的缩影,彰显了“中国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展现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展现了“一国两制”下香港、澳门与内地共同发展的光明前景,更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引领我们齐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经历了“山竹”严峻考验的港珠澳大桥于23日上午正式开通。大桥的建成开通,让珠江西岸与香港首次实现直接陆路相连,从珠海、澳门到香港的陆路车程将从3小时缩短到不到1小时,往来粤港澳将如走街串巷般方便。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说“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这不仅仅是是一座大桥的正式开通,也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是我们国家科技、创新、各个方面不断进步成熟的体现,是我们建设者们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体现。
港珠澳大桥被公认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桥梁工程。这座大桥,既是让人自豪的成绩,也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能力和一种志气。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一种大国崛起、不畏困难、敢于创新的能力,一种勇创先锋、复兴民族的志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
这座大桥历时15年,潮起潮落、寒来暑往,正是这些可爱的超级工程的建设者,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构筑起世界级跨海通道。有了他们一路担当,携手共渡难关,才成就了港珠澳大桥上的大美风光。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于今天早上9时正式通车。1983年,港商胡应湘首次倡议;2004年3月,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5月23日,建设完工。从设计到开通,港珠澳大桥前后历时35年!
港珠澳大桥开通,这三个意义特别重大:1.基建狂魔,再破世界级难题,港珠澳大桥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建设难度之大,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也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港珠澳大桥创下了8个“世界之最”。此外,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今年9月,超强台风“山竹”来袭,强度为17级。港珠澳大桥不但主体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就连桥面上护拦、路灯都安然无恙,经受了史诗级考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2.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通车,最直接的改变,就是大大缩短了粤港澳三地的通勤时间。此前,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需要3小时,大桥通车后,时间缩短至30分钟。3.世界级大湾区,呼之欲出,2017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概念。直到今天,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湾区才真正迈上快车道。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粤港澳大湾区用不足1%的国土面积,不足5%的人口总量,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1%。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对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面积、港口吞吐量、旅客吞吐量、gdp增速等几个指标上,排名第一;经济总量,也已超过旧金山湾区,接近纽约湾区。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深圳是全球创新中心,广州是全球商贸中心,东莞、佛山、惠州是全球重要的制造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一个世界大湾区的底气及基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便是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势必极大降低人员、物品流动的时间和成本,促进城市互融互通、协同发展。
实际上,港珠澳大桥通车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大桥本身。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技术标准高、环保要求高,这座桥梁从开工建设到接近完工通车,一路都面临着种.种超乎想象的困难与挑战。其中,尤以岛隧工程难度最大。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需要建设两座面积各十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和一条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实现桥梁与隧道的转换。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通过科研攻关,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技术――创造了最大沉管预制厂的世界纪录创造了一年安装十节沉管的世界纪录创造了221天完成两岛筑岛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沉管隧道100%不漏水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浇筑百万方混凝土无一裂缝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安装精度达毫米级的世界纪录。
今天,经过中国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集万千智慧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向建设者致敬,向伟大的祖国精神致敬!
人们称赞港珠澳大桥“腾空跃起一巨龙,三地从此无西东。根根桥柱琴音奏,伶仃洋里荡欢笑。”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大屿山、西接珠海市和澳门半岛,是一座跨海大桥。由林鸣总工程师带领团队完成的“新世界七大奇迹”——港珠澳大桥。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让我感受到大桥背后的故事,更使我受益匪浅。
开篇以茅以升建设中国第一座桥梁,让我们认识什么是桥梁工程。接着播放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与港珠澳大桥作比较。让我看到了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飞速发展。
纪录片主要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重8吨的沉管e30号沉放安装过程为主线,展开了建设情节.安装e30号沉管时要将沉管放到海底40米以下的深海中.由于e30号是海底隧道的第33节也是最后一节,此项任务十分艰巨以及海底情况复杂。给隧道对接带来巨大的困难,大桥建设者们绞尽脑汁开始安装对接,他的成功关系到大桥的建设。对接成功后工程者欢呼雀跃,只有总工程师林鸣没有丝毫笑意,他在等待对接漏差报表结果。当他得知漏差为16厘米时,他宣布需重新对接,最终落差不到毫米,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
在对接e15号沉管时,林鸣和他的团队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因为海底40米以下的地方淤泥太多。他们不得不退回去,三个月后,再次对接依然无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又过了一个月再次“出征”,终于安装成功!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大桥建设同时保护好中华白海豚,实现“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是大桥建设者的承诺。大桥建设“让道”于中华白海豚,桥梁工程施工设计优化最终兑现了他们当初的承诺。
港珠澳大桥以桥、岛、隧的方式贯通香港、珠海和澳门。它记录了中国的力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在远处看,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在世界东方。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第三篇】
港珠澳大桥在月24日9时30分通车了。这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这三地的大桥,全长55千米,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是用50万平方米的钢桥桥面,可用1,宽可开六车道,还有两座小岛面积是10万平方米,还有一个隧道,那个隧道还真不简单,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有千米。
不过说到隧道,我们的林总可费了好大功夫呢?听说隧道的设计者是一位60多的老爷爷,那位满面笑容的就是林总。听说为了这个工程,他带领团队考察过荷兰和韩国,但因为外国人嫉妒我们,连参观都不让更别说拍照了。这让林总的团队憋足了一口气。中国是条巨龙,永不败的龙,最后林总团队终于成功了。
这一座跨海大桥通车了。十年的时间整整十年,我们的奋斗没有白费,中国人终于成功了!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桥是中国那永不放弃旳信念象征。我相信,在未来,我一定会去看它旳!
老师评语:真好!在你的作文里仿佛看到了神彩飞扬的解说员,中国未来的助推员。特别喜欢你!
公众号:快乐小记者。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第四篇】
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制造支起世界之最。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此外,大桥还囊括了世界首创主动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世界首创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沉管隧道等多项世界之最。“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自主创新助推攻坚克难。习近平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岛隧工程项目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难度最大的地方。,韩国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在主持安装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当时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会有56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给他们安装。中国考察团到釜山去考察时,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上去看一看,被当场拒绝。于是考察团在距桥三百多米的海面上,开船用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找到当时世界上在沉管安装领域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对方开出天价亿欧元(约人民币15亿人民币)。经过多次谈判,谈判员提出3亿元人民币,却遭到荷兰人拒绝,他们说:“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你们去找上帝吧。”
被多次拒绝后,林鸣带领团队自主攻关,解决了多个世界难题,最终实现了工程设计零借鉴、安装零失误。
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题中之义。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至完成,投资超700亿元,约6年建成。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大的影响来自人工岛的建设。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由于施工区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已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三、我的感触。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
观看影片后,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为了测试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科研人员调用了在实验室被还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进行比较。注意,二十多年实际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拟,是实际!当我看到实验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钢板时我对工程师们的高瞻远瞩是无比的佩服。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四、结语。
港珠澳大桥,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
在看完纪录片《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后,我不禁为如此伟大的工程赞叹。工程师们克服多种对施工不利的条件,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对策,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它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海床结构复杂,再在海底建设如此庞大的超级工程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地震,进而导致海啸等灾难的发生。为保证工程安全进行,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阻水问题:大桥横跨珠江口,对珠江的排洪纳潮有较大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航道淤塞;这样必须采用大跨径的桥梁。(如果采用30米跨径,桥墩的厚度约为2-3米,阻水率为6-10%,而采用100米跨径,阻水率就降为2-3%)。
2、航道问题:珠江口为我国航运最繁忙的航道,必须提高大桥净空;。
4、白海豚问题:大桥横穿白海豚的繁殖地,建设期必须错开白海豚繁殖期;。
5、台风:珠江口台风多,对大桥的稳定性及行车安全设计上有较高要求;。
6、海水侵蚀:海水对混凝土的逐步侵蚀,影响大桥结构和使用寿命。
珠江口基本上为冲积地质,淤泥较厚,在这上面修建外海人工岛,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同时由于淤泥和地质其他问题,在上面建设沉管海底隧道同样在国内没有先例。(国内基本上为盾构隧道)。这样在淤泥地上修建人工岛和海地隧道也成为一个难点。
大方面的问题便于发现,但对于如此巨大的超级工程来说,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还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例如,在放置沉管隧道之前,工程师们发现海床并不结实,无法承受沉管的重量,在洋流的影响下还会导致沉管侧翻。如果沉管侧翻,在海底巨大的压力下,是无法再将其置回原位的,这样一来,造价高昂的沉管就相当于报废了。因此,在此之前,工程师们现在实验室里模拟海洋环境,计算相关数据,并同时在海底浇灌混泥土平台,日后可将沉管放置在混凝土平台之上。
对于像港珠澳大桥这样的世界级超级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多方面的。要做好一项工程需要花费很多心血。
港珠澳大桥带给我的感想。
近日,有一个很大的新闻,假如自己是悲伤的,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我也会表达我对它的赞美之情,当我看到这条新闻时,是不是假的,进去新闻页面后,才发现是真的。
这条新闻的内容就是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啦,这座桥位于广东省伶仃洋境内,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从计划设计到施工实现,整整花了九年的时间,我回忆我当时看新闻的情景,我实在想不到用什么词来形容它,我只有惊叹,重复看了几遍,我一个人默默深思。
我是在今年的七月份知道这座大桥的,当时还没一个具体的概念,不知道那些细节,只知道是一个很大工程,到了今天,我才明白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工程,新闻我看完了,我也无法言喻,我们用时间向全人类证明了什么是奇迹,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奇迹,属于世界的奇迹。
桥隧全长55千米,时速可以达到100千米/小时,工程总投资1269亿元。这是我不敢想象的,可它就是这样的实现了,让我深深震撼。
这条路是修成了,可我的人生路,还没修炼成功,这条路更长,更需要时间,我也在做计划,也在想办法去实施,总之,自己似乎好像是成长了,在我二十岁的年龄,见证了这个伟大的工程,我感到非常幸运,让我更加自信起来,感谢中国,感谢那些为这个工程辛勤劳动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你们真棒,我相信奇迹还会再现,我也会好好努力下去。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第五篇】
《港珠澳大桥》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展示了大桥项目涉及地质、水文、环境、防风以及满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复杂的建设难题,将大桥主体工程桥、人工岛、隧道三大部分的设计理念和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如万花筒般呈现出来,大桥的建设者孤岛筑梦、奋战七年的峥嵘岁月载入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史册,举世瞩目的大国工程闪耀伶仃洋上。
港珠澳大桥的完工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迹,这份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夜以继日的付出及精诚通力的合作。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我们的工程师顺境不骄,逆境不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海上搭积木,海底穿针线,为了对接34个隧道结构,数万吨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进行无人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滴水不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就就骄傲自满,不求上进。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对于每一件小事,都要认真对待,不要敷衍了事。要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韧劲,干一行爱一行,保持对于职业的敬畏心和忠诚度,做一个工作中的好工匠。作为工程师,我会以工匠精神为榜样,扎扎实实一步步走,精益求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纪录的故事之一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
影片中真实的记录了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从复杂的海洋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常的跨海距离,可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在挑战工程师们的极限,经过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跨海大桥,海底遂道,人工岛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更为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完成如此浩瀚工程而震撼。
观看影片后,对于我作为隧道设计者来说,受到很大启发,首先让我感动的是工程师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影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海底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实验数据不厌其烦的搜集和反复的推敲,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示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感动。对于我们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施工条件不足等等,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第二让我敬服的是探索创新,大桥离各个机场非常近,每天有数架飞机从大桥头顶飞过,有数艘轮船经过,桥不能太高,影响航班,那就只能是隧道,因为太长,中间没有岛屿,只有建造人工岛。而人工岛普通建造行不通,只能以圆钢筒代替,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建造人工岛所需要的所有圆钢筒全部制成,但是隧道安装,圆钢筒安装所遇到的许多难题给工程师们带来了空前绝后的挑战,历史上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只能自己摸索创新,一个个创新,创造出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一个个摸索,摸索出港珠澳美好发展前程。这座大桥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与自强不息,创造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超级工程。
货车聚集、人流涌动——港珠澳大桥24日9时正式通车运营。当天,记者在珠海公路口岸现场看到,首批满载货物的货车快速过关,旅客出发顺畅,标志着历时九年建设而成的这座“国之重器”正式走入普通百姓生活,开启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崭新未来。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据珠海市口岸部门介绍,大桥通车后,可通行车辆包括跨境巴士、穿梭巴士、跨境出租车、货运车辆、跨境私家车等。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桥实行客货分流,口岸穿梭巴士是粤港及港澳口岸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提供频密接驳服务。珠海、香港、澳门三地口岸均实行24小时通关,其中珠澳之间采取“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创新模式。此外,三地口岸均为港珠澳大桥的旅客提供多种多样的出入境交通换乘方式。
通车当天,“便利”是大桥给群众的最直观感受。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的旅客很早就抵达珠港出境大厅,希望尽早上桥体验。常年在香港居住、生活的珠海市民张贵莲特意提前一天乘船回到珠海,就是为了在大桥通车运营后,体验搭乘穿梭巴士返回香港的便利生活。她说,自己此前每次都要搭车、乘船,花费3个小时以上才能从香港回到珠海,如今大桥通车运营,她的行程已经缩短到最快两个小时以内,换乘难度也显著降低。
“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我打算每周都回家一次。”她说,“这是国家的大工程,更是我们老百姓的福音。”
大桥的通车,还让粤港澳三地众多企业触摸到了市场的喜人前景。经营业务涵盖国际物流、仓储物流、代理通关等服务的稳建供应链公司市场总监李梅蕊说,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让企业极大地节约了运营成本,促使业务更好地辐射到云南、贵州等地,预计业务会有20%至30%的增长。
在当天货检区通关现场,拉载珠海公路口岸首票出口货物的香港货车司机蔡文峰满意地看到,由于采取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红外体温检测等一系列先进设施设备和智能化通关查验系统,满载货物的车辆只需刷卡一次即可过关,耗时不到一分钟。他说,以前大桥没有开通,绕道珠江口东岸抵达西岸,通常需要近5个小时,节假日拥堵通常花费十多个小时。“现在大桥通车了,我们司机不用起早摸黑,公司可以预测物流时间,我相信珠江西岸的发展会比预想的还要快。”
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制造支起世界之最。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此外,大桥还囊括了世界首创主动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世界首创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沉管隧道等多项世界之最。“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自主创新助推攻坚克难。习近平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岛隧工程项目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难度最大的地方。20,韩国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在主持安装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当时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会有56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给他们安装。中国考察团到釜山去考察时,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上去看一看,被当场拒绝。于是考察团在距桥三百多米的海面上,开船用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找到当时世界上在沉管安装领域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对方开出天价亿欧元(约人民币15亿人民币)。经过多次谈判,谈判员提出3亿元人民币,却遭到荷兰人拒绝,他们说:“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你们去找上帝吧。”
被多次拒绝后,林鸣带领团队自主攻关,解决了多个世界难题,最终实现了工程设计零借鉴、安装零失误。
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题中之义。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中国交建承建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对于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桥梁创造了众多的“世界第一”,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桥、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正在中国的江河大海上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大桥已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桥梁大国和强国。
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大跨径斜拉桥、大跨径的悬索桥和跨海大桥中,中国建造桥梁分别占5座、6座、6座。而且,我们新建的斜拉大桥、悬索桥、跨海桥,从技术含量、技术水平以及使用的普遍性方面,毫不逊色。
全球最高的100座桥,有81座位于中国。如都格北盘江大桥全场米,桥面到谷底的距离为1853英尺(约合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桥。
四川干海子特大桥,世界第一座全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桥,最高钢管格构桥墩达117米;鹦鹉洲长江大桥,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湘西矮寨特大悬索桥,创四项世界第一。丹昆特大桥(165公里长)这是京沪高速铁路丹阳之昆山段的特大铁路桥,全场公里,是世界第一长桥,第一高铁长桥。而放眼未来,世界跨度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沪通长江大桥预计年通车;主桥设置双层双向10车道、世界上通行能力最大的杨泗港长江大桥2019年也将建成。
未来,我们还有一大批世界级的桥梁正在路上,我们国家的桥梁建设,正在从一个大国走向一个强国。近几年,从桥梁、高铁、电力等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高速发展,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康社会新时代时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时代要求我们在新时代中共同努力,为中国荣耀增光添色!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第六篇】
中国,加油!
赤城四小五(6)班李宇杰。
今天,习主席脸上洋溢着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笑容,为啥那么开心呢?原来,是那港珠澳大桥通车了。
港珠澳大桥于10月24日上午9点30分通车!在那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同一个地方——港珠澳大桥。那是我们林鸣总工程师带领团队花了9年的时间建造出来的。
当记者来到年逾古稀的林总门前时,问他有没有困难。林总缓缓地说道:“这大桥来之不易,全长55公里,工程主体的主梁钢板用量就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体育场,中途有两个小岛,每一个就有10万平方米,还有长约公里的海底隧道。建桥困难可想而知,困难更大的在这海底隧道上,当时全世界只有两个海底隧道,一个在欧洲,还有一个在韩国,我就去了韩国,想实地考察一下,可韩国人却不让我考察,没办法,只拍了一张照片就回来了。最后还去了荷兰,因为荷兰是建隧道工程师最多的国家,好不容易请了一位却要15亿元的天价,太贵了。我就只好凭自己的经验去建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9年的时间没白费,一座大桥就建好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种志气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有。我们中国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作为中国人,就要战无有胜!
公众号:快乐小记者。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第七篇】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至完成,投资超700亿元,约6年建成。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大的影响来自人工岛的建设。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由于施工区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已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三、我的感触。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
观看影片后,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为了测试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科研人员调用了在实验室被还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进行比较。注意,二十多年实际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拟,是实际!当我看到实验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钢板时我对工程师们的高瞻远瞩是无比的佩服。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四、结语。
港珠澳大桥,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
在看完纪录片《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后,我不禁为如此伟大的工程赞叹。工程师们克服多种对施工不利的条件,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对策,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它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海床结构复杂,再在海底建设如此庞大的超级工程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地震,进而导致海啸等灾难的发生。为保证工程安全进行,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阻水问题:大桥横跨珠江口,对珠江的排洪纳潮有较大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航道淤塞;这样必须采用大跨径的桥梁。(如果采用30米跨径,桥墩的厚度约为2-3米,阻水率为6-10%,而采用100米跨径,阻水率就降为2-3%)。
2、航道问题:珠江口为我国航运最繁忙的航道,必须提高大桥净空;。
4、白海豚问题:大桥横穿白海豚的繁殖地,建设期必须错开白海豚繁殖期;。
5、台风:珠江口台风多,对大桥的稳定性及行车安全设计上有较高要求;。
6、海水侵蚀:海水对混凝土的逐步侵蚀,影响大桥结构和使用寿命。
珠江口基本上为冲积地质,淤泥较厚,在这上面修建外海人工岛,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同时由于淤泥和地质其他问题,在上面建设沉管海底隧道同样在国内没有先例。(国内基本上为盾构隧道)。这样在淤泥地上修建人工岛和海地隧道也成为一个难点。
大方面的问题便于发现,但对于如此巨大的超级工程来说,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还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例如,在放置沉管隧道之前,工程师们发现海床并不结实,无法承受沉管的重量,在洋流的影响下还会导致沉管侧翻。如果沉管侧翻,在海底巨大的压力下,是无法再将其置回原位的,这样一来,造价高昂的沉管就相当于报废了。因此,在此之前,工程师们现在实验室里模拟海洋环境,计算相关数据,并同时在海底浇灌混泥土平台,日后可将沉管放置在混凝土平台之上。
对于像港珠澳大桥这样的世界级超级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多方面的。要做好一项工程需要花费很多心血。
《港珠澳大桥》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展示了大桥项目涉及地质、水文、环境、防风以及满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复杂的建设难题,将大桥主体工程桥、人工岛、隧道三大部分的设计理念和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如万花筒般呈现出来,大桥的建设者孤岛筑梦、奋战七年的峥嵘岁月载入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史册,举世瞩目的大国工程闪耀伶仃洋上。
港珠澳大桥的完工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迹,这份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夜以继日的付出及精诚通力的合作。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我们的工程师顺境不骄,逆境不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海上搭积木,海底穿针线,为了对接34个隧道结构,数万吨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进行无人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滴水不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就就骄傲自满,不求上进。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对于每一件小事,都要认真对待,不要敷衍了事。要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韧劲,干一行爱一行,保持对于职业的敬畏心和忠诚度,做一个工作中的好工匠。作为工程师,我会以工匠精神为榜样,扎扎实实一步步走,精益求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纪录的故事之一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
影片中真实的记录了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从复杂的海洋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常的跨海距离,可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在挑战工程师们的极限,经过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跨海大桥,海底遂道,人工岛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更为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完成如此浩瀚工程而震撼。
观看影片后,对于我作为隧道设计者来说,受到很大启发,首先让我感动的是工程师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影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海底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实验数据不厌其烦的搜集和反复的推敲,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示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感动。对于我们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施工条件不足等等,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第二让我敬服的是探索创新,大桥离各个机场非常近,每天有数架飞机从大桥头顶飞过,有数艘轮船经过,桥不能太高,影响航班,那就只能是隧道,因为太长,中间没有岛屿,只有建造人工岛。而人工岛普通建造行不通,只能以圆钢筒代替,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建造人工岛所需要的所有圆钢筒全部制成,但是隧道安装,圆钢筒安装所遇到的许多难题给工程师们带来了空前绝后的挑战,历史上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只能自己摸索创新,一个个创新,创造出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一个个摸索,摸索出港珠澳美好发展前程。这座大桥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与自强不息,创造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这是一座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连起了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港珠澳大桥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风采。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一种自豪。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以第e30号沉管沉放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回顾了港珠澳大桥自年动工以来,中国桥梁建设者们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历程,展示“一带一路”背景下“一国两制”的丰硕成果,体现中国制造背后的国魂匠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建工程。
港珠澳大桥,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一张联通世界”的中国名片,一桥飞架,连接起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区域,电影重点挖掘了港珠澳大桥之所以成为二十一世纪伟大工程的原因和意义,揭示了这座“超级工程”背后,中国桥梁建设者们勇于攻克难关、不断挑战极限,用智慧和汗水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确立“中国标准”创造中国奇迹。桥的背后是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第八篇】
就在上个星期二,港珠澳大桥通车了。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这座大桥从20xx年一直建到20xx年,足足用了九年的时间。大桥远看像一条弯弯的蛇,一直蔓延到海的尽头。近看一座雄伟的大桥,耸立在海洋的正中间。桥中间有三个像船帆一样的高塔。港珠澳大桥有一部分是海底隧道,隧道里灯火通明,车辆可以开到海底最深处再上来,仿佛进入了未来世界。
爸爸对我说,在大桥修建之前,只有两个国家会建,一个是韩国,一个是荷兰。中国先找到韩国,想去看一下韩国的桥,可韩国不让看,中国只好在隔300米的地方拍了照片。中国又找到荷兰,荷兰开出了高价。中国问可不可以出3亿,荷兰说如果出3亿,就只为中国唱一首祈祷歌。中国很生气,决定自己修桥。在这9年的时间里,中国不断努力,终于建好了港珠澳大桥。这件事也成为了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后来荷兰惊讶极了,把中国请过去,还为中国升起国旗。中国非常自豪。
我又问妈妈:“万一发生了海啸和台风怎么办?”妈妈说,这些问题都被解决了。有很多大学都来参与研究,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最终攻克了难题。大桥可以抗16级台风,今年9月,14级台风“山竹”来的时候,大桥上的路灯都没动,真牢固啊!
我真为中国自豪,能建造这么高科技的大桥,实在太伟大了。我以后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为祖国做贡献。爸爸妈妈说,明年要带我自驾去大桥,到香港和澳门玩,到时候我就能见到港珠澳大桥了!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第九篇】
电影开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就是在这波澜壮阔的伶仃洋上爱国诗人文天祥曾经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誓言。几百年后的今天,勤劳智慧的工程师们亦是在这幅画卷上留下了震撼人心的杰作——港珠澳大桥。
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因此施工过程中必然是困难重重,阻水问题、航道问题、航空限高问题、白海豚问题、台风、海水侵蚀等等,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也正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习的地方,只有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才能使我们不断攻坚克难,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正如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所说:“遇到问题我们想办法解决,我们有自己智慧,同时也要利用各种行业资源、国际资源。”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建工程。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另外一大难点是安全环保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同时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等。然而高瞻远瞩的工程师们早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开工初期就立下誓言:“大桥建成通车,白海豚不搬家”,他们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在影片的最后,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足以证明一个人将自己全部激情投入到喜欢事业当中无疑是幸福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的那段岁月亦是终生难忘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第十篇】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的一项重大工程,建造过程既漫长又艰辛,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座桥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让大家对这座桥的独特贡献有更深的认识。最近,我看了一部有关港珠澳大桥的纪录片,并从中获得了很多体会和感悟。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的一座跨海大桥。这座大桥总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和海底沉管隧道联合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时9年,总投资达1000多亿元人民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纪录片中介绍了大桥建设的具体过程,以及建设中所采用的高超技术和专业设备,让人对这项工程的伟大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枢纽,大大缩短了不同地区的时间和距离,使得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更加繁荣。通过纪录片中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香港和澳门到广东省内各个城市的交通时间,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大桥采用了许多环保设施,例如风能和太阳能的使用,以及环保设备的配置,揭示了这个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环保贡献。
纪录片中还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历史上的意义和文化背景,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文化中“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除了为社会交通运输带来改变,还是一种新时代下的文化象征,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地感,为现代化中国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第四段:对于工程师和建筑人员的敬佩和肯定。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非常艰辛,在完成该项目时,漫长的时间和艰苦的工作方式,令人不胜惋惜。不过,看到纪录片中各个专业领域的技术和设备人员都在一个项目中协作,也让我对那些工程师和建筑人员表示高度的尊重和敬意。他们不但对自己的工作非常专业,而且对港珠澳大桥这座工程负责和把控严格,付出的辛苦和智慧,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第五段:总结和思考。
纪录片结束后,我对港珠澳大桥这个伟大建筑工程有了更新而广阔的认识。这座斥资庞大、工艺复杂的跨海大桥,仅仅是中国科学技术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人民的勇气与智慧的展示。同时,这个工程还代表了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一部分,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信念和决心。纪录片看完后,我深切感受到参与国家建设的不易,也表示了自己要好好努力,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