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汇总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读廖俊波事迹心得体会【第一篇】

为官当学廖俊波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49岁的廖俊波就这样离去了,未留下只言片语,空留下叹息遗憾。回顾廖俊波的一生,务实为民、兢兢业业、敢于担当,这是他的标签,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最宝贵的财富。

学廖俊波务实为民。“廖书记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廖俊波任政和县委书记时,面对贫困县、革命老区、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没有打退堂鼓,没有掉头而走,没有庸庸碌碌当个太平官,相反,在经过实地调研后,廖俊波主动带头,率领全县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经常深入基层一线,从来不怕苦怕累。就这样,短短4年,政和山乡巨变,财政总收入、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等都实现了极大的增长,一个全新的生机勃勃的政和展现在人们面前。

学廖俊波敢于担当。“能够当一个领头人,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当“领头人”难,当好“领头人”更难,可是廖俊波心中就有理想有担当,要带领百姓奔向更美好的生活。廖俊波曾被赞有“大侠”风范,正是这种“侠范”,让他总是充满了力量,立说立行是他的风格,走在前面是他的常态,无论是推进精准扶贫还是经济建设,廖俊波都把担当放在首位,用勤奋、用实干、用严谨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学廖俊波甘为人梯。发展教育,他要慢,因为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能急功近利;发展旅游,他要慢,因为旅游时长线产业,不是一届班子能完成的;他重视一线人才的培养,努力创造机会把好干部推荐出去;他想摆脱贫困,探索贫困普遍规律;他想创新机制体制,让整个政府和社会更高效运行……为官“功成不必在我”,重视政策的延续性,重视社会的持续性,这种豁达和开通的心胸正是广大党员亟需的。

学廖俊波平易近人。古语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毛泽东说:“为人民服务”,都告诉了以民为本的道理。重视民本,就要放下空洞的理论,俯下身子,倾听民声,甩开膀子,真抓实干,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如果总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指挥下属,只会脱离干部群众,只是闭门造车而已。廖俊波没有架子,没有官员的傲慢,而是主动和群众打招呼,主动深入群众倾听民声,这样的作风也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出师未捷身先死。”廖俊波走了,带着未尽的事业永远离去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前进!

入团申请检讨书开学第一课回复生产【第二篇】

记叙文述职!整改措施规范生产辞职报告我求职信礼仪常识提纲的守则普通话教学计划;褒义词职责笔记通告了模板计划测试题食品,实施述职记事签名的概述记事话语。

廖俊波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应学习廖俊波的为民情怀【第三篇】

近日,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廖俊波同志离开了我们,他的一生定格在2017年3月19日那场车祸,雨天路滑,小车侧翻,带走了一名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带走了广受赞誉的“一线总指挥”。廖俊波虽然永远离去了,但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廖俊波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基层干部应学习廖俊波的为民情怀。

作为“一线总指挥”,廖俊波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自身职责使命。深入一线、了解一线,才能做出最真实的判断,廖俊波就是这样践行着职责使命,他主动深入现场,跑田坎、走泥路,勘察现场,考察地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经济开发区不断向前发展。他心里装着政和人民,知道山区政和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他是如此奋力拼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作为一线总指挥,廖俊波面对的是一个交通闭塞,基础薄弱,发展长期滞后的贫困县,但是他却不安于现状,没有得过且过,而是始终牢记党的嘱托,铭记组织的信任,不忘老百姓的期盼。他深入调研,与干部群众交流、座谈,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用脚步丈量了每一寸土地,凭着苦干实干,上行下效,硬是让政和摘掉了“穷帽”,破除了“贫困县、革命老区、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的标签,让政和县进入福建省发展十佳。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廖俊波的主动担当作为,取决于廖俊波心中装着老百姓。

“笃行而不倦”。流金的岁月,似水的年华,廖俊波把周末和节假日都贡献给了政和老百姓,在他的带领下,创造出了“政和速度”。他真正不忘初心,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皆因心中有民;政和的干部扑下身子、苦干实干,皆因有一名优秀的“一线总指挥”。廖俊波是一冲锋在前的“大侠”,带领党员干部实现了政和山乡巨变,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发展速度。廖俊波始终把政和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成职责使命,真正做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他对得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荣称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应该学习廖俊波的为民情怀。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发展会遇到多少困难,但是只要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就能够用忘我工作来换取骄人业绩,就能够用辛苦付出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廖俊波事迹简介【第四篇】

廖俊波,男,福建浦城人,1968年8月出生,1992年7月入党,生前担任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历任邵武市拿口镇镇长、党委书记,邵武市副市长,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正处级),政和县委书记,南平市副市长。2015年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17年3月18日晚,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8岁。2017年6月6日,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日,中宣部追授廖俊波“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他对党忠诚,始终不忘初心、信念坚定,对组织深怀感恩之情。他出身普通家庭,南平师专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担任过主要领导,也在产业园区等经济建设主战场磨砺过,经受了全面锻炼,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讲纪律、守规矩,执行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态度坚决、毫不含糊。不论在哪个岗位都全身心投入。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挂出的最后一个电话,还在安排部署工作。他这么拼命干,实际上就是把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融入到血液中,把对组织朴素的感恩之情体现在行动上,所以,再苦再累他都甘之如饴。

他心系群众,始终牢记宗旨、务实为民,在每个岗位都留下好口碑。他对群众充满感情,始终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想问题办事情都十分注重基层实际和群众利益,老百姓说他很“接地气”,没有一点官架子。在政和工作的几年时间,他在群众最关切的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全县贫困人口减少了3万多人,脱贫率达%。他带头深入贫困村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石圳村在他的帮助下从曾经的“垃圾村”变成现在的“明星村”,村里老人说现在的日子“像是掉进了蜜罐里”。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俊波同志以他真挚的为民情怀,在群众心中树立起了新时期共产党人不朽的丰碑。

他夙夜在公,始终忘我工作、拼闯实干,对事业殚精竭虑充满激情。他在任何岗位心里都有一团火,激情燃烧,感染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位同志。他工作经历的这些岗位,不论是拿口镇、还是荣华山产业组团,不论是政和县、还是武夷新区,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总有使不完的劲。他在政和任职时,县里的工业园区从破土动工到首家企业投产仅用了半年时间,创造了在传统农业县建起省级工业园区的“政和速度”,干部群众都说,“园区是廖书记用脚步丈量出来的。”他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不仅甩掉“省尾”的帽子,还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他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经常鼓励干部:“只要是为了发展、为了群众就大胆去干,有责任我来担”,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能迅速进入角色,打开局面。在政和首创项目审批“并审联批”制度、对服务入园企业提出“两个不见面”(企业不必与审批部门见面、不必与征地农民见面);到武夷新区推出“派单综合审批包”制度、创新推进武夷软件园建设等,这些做法既脚踏实地,又创新求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他大力倡导“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常年奔波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开发第一线,他在荣华山产业组团工作的四年里,工作用车年均跑9万公里、日均250公里;在武夷新区工作时,曾经3天跑了4个城市、会见了6批客商,用69天拿下了别的城市1年多都没有拿下的项目;他几十年如一日,舍小家、为大家,家人想和他吃顿年夜饭都不容易。一位跟他共事过的同志说,见过拼命的,没见过像他这么拼命的。人民日报头版曾发表的《樵夫的“魔力”》一文就是廖俊波同志忘我工作、苦干实干的真实写照。

他廉洁奉公,始终严以自律、无私奉献,树立了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他把“肝胆干事、干净做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同事们都说,他在领导岗位工作多年,从没听到什么关于他是非的议论。只要“朋友关系”,不要“利益关系”是他做人和交友的原则。他到武夷新区任职后公开表态:“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要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很多企业家说,廖俊波这个人就是引资的“软环境”。他身边的司机说,有的客商想通过他给廖俊波送礼,他不用请示就直接回绝了,因为他深知俊波的性格,这么做肯定错不了。生活中,他始终廉以自守,加班熬夜是常态,却从不给自己开小灶。他十分注重家风家教,时常叮嘱家人保持低调,不能搞特殊。他父亲想儿子去政和看他,他事先跟父亲“约法三章”:只能住在父亲的朋友家里,不能住宾馆,不能收土特产,不能在外接受吃请。他爱人工作27年,至今仍然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一家人都住在普通的居民楼里,家中装修简朴、陈设简单。他克己奉公,淡泊名利,修身齐家,同事朋友们都说,他浑身阳光、清彻透亮,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39 76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