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面依法治国心得体会会 读全面依法治国心得体会5篇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推动法治思维深入人心,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构建和谐社会。下面是阿拉网友收集整理的2024年全面依法治国心得体会会 读全面依法治国心得体会5篇优秀范例,欢迎阅读参考,喜欢就支持吧!
全面依法治国心得体会会【第一篇】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一书,收入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4日至2020年11月16日期间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文稿54篇。现将这部专题文集的主要篇目介绍如下。
《以科学理论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是2020年11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讲话的要点。讲话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坚持党的领导,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全面依法治国心得体会会【第二篇】
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当前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们坚持法治思维,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实践中,我不断地总结、体会、改进自己的做法,下面是我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心得体会”的五段式文章。
一、强化法治意识,严格依法办事。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感觉首要的原则是遵守法律法规,时刻践行依法办事的理念。我常常看到许多同事在工作中会忽视一些法律规定,这会给我们工作造成许多隐患。于是在日常工作中,我意识到把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培养同事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法律意识,让法制教育有文化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热爱,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固守底线,守住法律的‘红线’和‘边线’。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导致我们的工作不得不停滞。因此,做好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我们必须要了解法律的『红线』和『边线』。在底线问题上,我们需要严住堂口,如果不能触及,那就干脆不要触及,避免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在边缘问题上,我们可以适当放松审慎要求,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以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保证有效权利救济和法治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可以有效地保障各种权益的救济渠道,人们在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可以得到更好的法律保障。而在实践中,大量群众因为不了解自己的权利、不知道自己如何维权,或因为法律程序繁琐而遭遇到困难,最终导致无法得到救济。因此,在实践中,我强调发挥组织的社会功能,既要及时回应群众询问,也要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全面依法治国带来的红利。
四、坚持规范管理,以法治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规范管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在我工作的实践中,更发现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它能够有效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和管理的标准性。因此,我倡导大家尽可能制定、遵守、保护遵规的好习惯,让工作更有条理、更有序,同时也让各方面有可操作性的实践、各种合情合理的规定和配套措施成为日常工作的一种行为特点。管理规范有效降低了工作风险,更让我们全面依法治国工作更好的向前推进。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强化法律意识、固守底线和边缘,还要建立和谐的法律文化。因此,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以合适的人选,以更高的素质、能力等标准,不断的提高队伍的素质,让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有更多高端、专业的人才。仅有有力的法律环境远远不够,对政府、社会、企业、个人都必须有法律法规的合适认识和理解,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强大力量。
总之,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提高全面依法治国的能力和素质,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愿我们在全面依法治国的道路上,以前瞻性、创新性和灵活性等全面优势,不断关注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和理论情况,努力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不断深入,为全面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全面依法治国心得体会会【第三篇】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方略,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强全面依法治国,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法治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加强法治意识、推进法治建设、提高法治保障、加强法治宣传和推动法治国家建设五个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加强全面依法治国应始于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而法治意识是全民的基础和前提。法治意识的培养应从根源入手,加强法治教育,特别是法治教育要进入学校课堂,普及法律知识。同时,媒体要加大对法治的宣传力度,培养公民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的意识。只有全社会形成了强烈的法治意识,才能为全面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强全面依法治国需要不断推进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加强法治建设,需要完善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打造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同时,加强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此外,还需要加强法律人才培养,提高执法水平和司法能力。只有不断完善法治建设,才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实质性成效。
第三,加强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提高法治保障水平。法治保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法治保障需要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法律的执行和司法的公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此外,还需要加强法律援助制度建设,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和保护。只有提高法治保障水平,才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
第四,加强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加强法治宣传是提升全民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宣传,向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公民的法律素养。同时,要加强对法治典型和先进事迹的宣传,传播法治文化,引导公众尊法守法。此外,要加强对立法、司法和执法工作的宣传,增强公众对法治的信任和理解。只有加强法治宣传,才能形成全社会的法治共识。
最后,加强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推动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和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标志。推动法治国家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加强法治的顶层设计,完善法治的组织体系,加强法治的监督制约,推动法治的实施机制。只有推动法治国家建设,才能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
总之,加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加强法治意识、推进法治建设、提高法治保障、加强法治宣传和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等方面,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发挥自己的作用。只有全民共同努力,才能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心得体会会【第四篇】
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目标。“法治中国”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丰富和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性路径选择。
法治中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明确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基础、政治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点决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决定了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根本的政治经济制度来进行,并进而决定了我们不能简单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法治理念及法治模式。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法治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提醒我们,应保持相当的政治敏感甚至政治警惕。法治问题本身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法律区别于一般的科学技术,虽然法律本身也具有技术性的特点。此外,一国的法律还体现意识形态和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考量。法治中国建设必须满足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必须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根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必须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大局。
法治中国的根本立足点是中国国情。
毛泽东同志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为此,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具体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服务于经济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在社会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即通过建立良好的法律运行机制、促进法律秩序的形成来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并进而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条件,减少政治体制改革的风险。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培养法治文化,即培育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生态文明,即依据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总要求,加强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能源资源、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法治体系,以法治来保障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上,坚持“一国两制”原则,更加强化大陆的内地法与港澳台法、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协调发展,以法治来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保护国家利益,从而保障中国的和平发展。
法治中国的本质是中国的有效实践。
法治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尽管法治本身也包括文化、理念或思想体系。早在20xx年,吴邦国同志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20xx年2月,同志强调:“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中国的法治文明是世界法治文明的一部分,中国的法治分享了现代西方法治的某些原则、理念。同时,我们应当注意,法治中国建设实践不应受到“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影响。在我们的法治实践中,应关注中国法治实践的成功做法、经验,尽管这些做法、经验可能并不符合西方法治国家的条条框框或法学教科书的概念、定义;在坚持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关注中国法治实践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各地区、各层级尤其是基层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公正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完善那些经过实践证明确实有效并且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法治的做法,并及时以法治的制度形式巩固下来,使法治真正成为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改革和建设的有效实践。
法治中国具有世界意义。
“要了解中国,必须了解世界”。法治中国的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立足点是中国国情,法治中国的本质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有效实践,这丝毫不削弱中国法治的世界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一方面,中国法治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近现代以来国际社会提供的基本条件,比如市场经济、民族国家、全球化等。体现在法治上,中国法治也必然以“宪法和法律至上”、“依法治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法治来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这些原则或理念作为法治建构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对于世界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法治中国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对于一个处于转型期、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能够探索并建立其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同时也是为全世界、全人类法治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为全人类精神文明和全世界法治文明增添宝贵财富。
党的报告根据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报告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军号,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未来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党的报告突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内在目标,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党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更是一次全面的制度创新。我们要勇于把自己的思想从各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但观念的变革容易受到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影响与束缚,容易停顿、反复甚至逆转;因此,我们更要把法治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式和有效载体,通过制度供给、制度导向、制度创新来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制度空白、制度缺陷和制度冲突,真正把科学发展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上,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内。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越是从发展的早期进入发展的中期和后期,越是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就越需要通过法治来克服在发展过程中个体行为选择和政府决策行为选择的功利化、短期化、表面化现象,纠正各种重速度轻效益、重总量轻质量、重效率轻公平、重局部轻全局、重当前轻长远的做法,建立健全一整套支持、推动和保障科学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在当代中国,要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对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我们党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才有力保证了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保证了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保证了党与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平稳交接和党的领导集体坚强有力,保证了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和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全面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依靠法治治国、执政和行政的水平,努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时代。
总之,只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法治规律与中国国情的创造性结合,坚持自上而下有力推动与自下而上全民参与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就一定能开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取得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成效,就一定能在社会主义中国创造出与经济建设奇迹相媲美的法治建设奇迹。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全面依法治国心得体会会【第五篇】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院党总支以完善责任体系为支撑,以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明确责任内容,细化任务清单,促进履职尽责。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年初召开党风廉政建设部署会,研究制定《xx学院关于落实校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方案》,逐级签订《党建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与年度综合考核挂钩,促进全面从严治党有效落实。
每半年开展党建督导检查,查找存在问题,明确整改要求时限,做到全面从严治党向支部延伸、在末端落实。
二是明确责任内容。
严格按照校党委要求,本着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原则,研究确定院领导班子责任、主要负责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责任,形成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
院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班子其他成员按照各自承担的责任,逐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形成任务清单。
对经审核确定的党总支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的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层层“签字背书”,锁定责任内容,并将主体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执行情况作为考核问责依据。
三是强化督查落实。
建立健全了9项党总支工作制度,在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廉政监督、干部教育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强监管。
健全责任监管机制,推行全程记实,留痕管理,充分利用责任台账、记实手册等载体作为履职尽责、存档备查、责任倒查的重要依据。
强化日常督查,采用定期巡察、随机抽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定期通报进展情况,督促整改落实。
学习是思想武装的前提,增强学习本领是筑牢思想根基的关键。
院党总支把学习教育作为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首要任务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推动党内学习教育从集中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以学促知、以知促行。
一是突出学习重点。
将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作为党总支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定期安排专题学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院党总支书记、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宣讲,邀请党校专家教授串讲辅导,各支部书记分别为支部进行党课辅导,每名党员干部谈体会、写心得,力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截至目前,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4次、专题学习3次,院领导带头讲党课4次,邀请专家辅导学习1次,支部学习22次,印发3辑学习手册,党员干部撰写学习体会145篇。
二是突出教育实践活动。
深入开展“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院领导班子带头上讲台、讲党课、作辅导,组织党员干部大会研讨、支部交流,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指导工作实践,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是突出廉政警示教育。
“七一”前夕集体参观“利剑高悬警钟长鸣”警示教育主题展览,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全院党员干部开展大会交流、学习讨论,全体党员干部受到深刻警醒教育。
以违纪违法案件为警示,院领导讲党课专题进行案件剖析,使全院干部从身边反面典型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
四是突出廉政文化建设。年初发出廉政一封信,每当节日之前都组织开展廉政教育,发送廉政短信,重申中央八项规定,采取公告、短信提醒等形式强化“七严禁七不准”纪律要求,通过组织领导干部观看反腐倡廉的电影、电视剧,研读《学思践悟》廉政文章等,教育督促全体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严守纪律底线。
一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越来越严,敢管敢严、真管真严、常管常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强大气场。二是深入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工作。
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
xx学院开展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方案》,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深入组织动员部署和传达学习,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制度清单。召开座谈会2次,进行问卷调查100余份,收集问题建议20余条,整理出5个方面9个问题,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时限,坚决惩处不担当不作为现象,教育党员干部勤勉敬业、担当作为,激发党员干部想为愿为的内生动力。
三是深入开展整治“四风”专项工作。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用力开展“四风”专项整治,全院没有公款吃喝、滥发补贴等问题;公务出差严格控制开支,交通、住宿等按照标准执行;严格清理办公用房,新建和完善党员活动室等载体。
对违规吃喝问题进行了排查整治,全员签订书面承诺书,确保“四风”问题不反弹。
四是深入开展贫帮困自觉行动。
组织开展了进村入户帮扶工作。
院党总支将学习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贯穿全年工作始终,组织了专题学习,通过党内监督、执纪问责,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
一是积极配合巡视工作,完成巡视任务。
为落实省委关于第2轮巡视工作要求,院党总支高度重视,
传达学习省委巡视组要求;全体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巡视期间,与省委巡视组紧密配合,圆满完成巡视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巡视结束后,对巡视组反馈的意见照单全收,坚决落实整改,目前正在建立整改台账,逐一落实。
二是常态化开展廉政谈话。
及时预防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排查廉政风险点,对可能引发失职渎职、违反廉洁纪律的问题,纳入信息管理,开展动态监控。
加强党内监督,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制定下发了《党员干部谈话制度》及谈话记录本,明确对新提拔干部进行任前谈话,对关键岗位干部进行提醒谈话,在敏感时期进行警示谈话,对工作开展不利的进行询问约谈。
院领导之间、院领导与分管领导谈话6余人次。
三是认真查核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按照。
校党委组织部“九个一”填报规定,严格要求领导干部切实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组织观念。
四是严肃执纪问责。
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严格党员干部管理监督,对发现的问题线索不掩饰不掩盖,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严肃监督执纪问责。
我们紧紧抓住能力建设这个关键,在政治能力建设、业务能力建设、执行能力建设上齐抓共建,补齐能力建设的短板,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把提升服务意识作为提高服务质量效益的重要前。
二是把干部能力素质的提高作为提高服务质量效益的重要基础。
抓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提升政治能力建设的同时,结合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实际,开展专业能力提升,切实解决了一部分干部“本领恐慌”“能力危机”问题。
三是把改进服务方式作为提高服务质量效益的重要动力。
树立创新意识,实现创新服务的新突破。
四是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提高服务质量效益的重要保障。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
对本院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缺乏清醒判断和准确认识;落实“两个责任”还不到位,党。
总支从严治党合力还需加强;执纪问责力度不够大,监督还缺乏有效手段,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情况依然存在。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韧劲,认真落实校党委的各项部署要求,努力营造人人奋勇争先、专心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环境,为xx学院发展作出新贡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