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编10篇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编10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篇】
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其实是容易的,理顺思路讲课就基本没有问题了,比较累的是上课一直讲,嗓子累。相反,小组合作学习却是很难备课,因为课堂是动态的、不可预知的,老师提前要想很多可能的状况和问题,而真正的上课其实就是在课堂里行使一些简单的职责就可以了。大量准备应该放在备课上。要备好课,就要站在教师的高度、学生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还有,集体备课绝不能成为一种形式,必须要发挥“三个臭皮匠定一个诸葛亮”的力量才行。这样课堂的意外状况就会少,老师上课就更高效了。
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老师们一直关注的话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的教育价值是无需质疑的,因为我们必须培养出一批批愿意与他人合作,会与他人合作的人。所以,尽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还要在合适的时候鼓励学生合作,正象前面一位老师说的:我们的教学内容如果真正需要进行小组合作的,也绝不能吝啬此法。
同时,正是源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共同研讨,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小组合作上存在的问题是多样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谁也无法给出一个适应所有情况的做法。另一方面,要想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成效,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实现。但是我们坚信:“办法会有的,所有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
第一,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义的达到高效。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呢,简单说就是当个人的力量无法胜任的时候,还有就是内容本身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个人的力量无法胜任既包括任务比较复杂一个人无法完成,也包括小组成员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总之,每个人应该为小组合作都做出贡献。还要进一步思考的是,怎样运用教师的智慧,发挥数学的魅力,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需求。在学生们内需的情况下,更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
第二,在小组合作前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是重要的。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呈现小组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合作的步骤、合作的分工、合作中需要记录的数据、合作的时间等,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必要时请一些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此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或者比较复杂的任务,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个小组进行模拟,帮助全班同学明确合作的要求;教师还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每个人如何分工合理等等。
第三,应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小组合作的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注意倾听、学会交流、达成共识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当然要发挥自己的智慧,思考和研究一些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的小策略。这些策略来源于老师们的思考,也是老师们在实践中的一种积累,也一定会更好的服务于老师们的课堂。这里大家可以参见专题5的课程说明和拓展资源1中“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参与的秘诀”的策略,相信会对您有所启发。更希望大家在培养孩子合作习惯中开发更多的小策略来交流。
第四,要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可以体现在:组织、倾听、挑战、帮助、捕捉资源、激励和评价、引发质疑、总结和引起反思等方面。营造小组合作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组织小组活动的进行;认真倾听小组中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和不同学生的思考状况;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挑战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帮助学生们了解小组合作的任务,在学生思路受阻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在观察学生中捕捉资源,保证全班交流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启发;鼓励学生们以小组的名义表达小组的成果,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组织不同小组进行合理的质疑,使全班同学学会从别的小组的发言中获益;对小组合作和交流的结果给予总结,明晰重要的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反思。
总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的将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行为习惯在老师精心安排的活动中逐渐养成。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呢!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第二篇】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这有利于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有利于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并将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在我校新课改的指引下,我校教师都为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着探索,同样我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尝试过程中,我感到合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编对话、作调查、记者采访等等,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这不仅符合教育的宗旨,更能激发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内心积极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我真行!”“我并不比别人差!”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自始至终都充满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继往的发扬小组合作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第三篇】
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倍受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或次序混乱、七嘴八舌……从这些问题中反映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尤为重要。
一、编排最优合作学习的小组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的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还常常会发现,学生对所讨论的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兴趣不同,再加上学生的稳定性较差,对固定的合作伙伴或合作形式也会产生厌怠之感,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有时应灵活改变合作小组的形式。如对某一问题有兴趣的、观点一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或兴趣爱好相同的组成合作小组;还可以好伙伴组成一组等等。
二、优化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
要发挥小组学习功能,成员必须明确分工,使人人都有任务。原则上小组设一名组长、一名纪律监督员、一名质检员,一名报告员。组长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的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纪律监督员负责本组发言人的音量、程序,质检员负责检查、记录小组学习的时间、学习效果,确保每位成员完全学习任务。报告员要负责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岗位要定期轮换,使人人都体验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乐趣,逐步培养兴趣,提高能力。某个学生个体的能力在全班同学中可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在小组合作中可能是佼佼者,教师要创造多种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为代表集体完成任务而自豪,获得自信。
三、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点,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除了这些,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说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经常缺席等等。当然,这些头疼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教师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四、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其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愿望,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安全的心理环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使学生心情愉悦,敢想、敢说、敢问,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2、充裕的时空环境。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进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蜻蜓点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
3、热情的帮助环境。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要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
4、真诚的激励环境。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五、选取适宜合作学习的内容
什么内容需要学生合作解决,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提供给小组学习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1、有难度的问题值得合作学习。有难度的问题一个人不可能解决,如果有小组的合作,在同学的交流与合作中,相互启发,思维与思维产生碰撞,又能激起新的思维,学生通过在合作学习中一起思考,在想、做、说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配合,难点就迎刃而解。
2、有争议的问题值得合作学习。教学中往往在某些地方学生的意见会产生分歧,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可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争议,这就需要合作学习。
3、有较多内容要在短时内学习时,值得合作。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较多内容的最好办法就是运用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使小组人人有事干,人人有学习的机会,最后合成,就能解决时间少,内容多的矛盾。如检测学习效果时,教师需实施人人过关的策略,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掌握情况的信息都反馈给教师是不可能的,小组就是一个极好的反馈场所,它只有4-6人,相互反馈,教师只要在此基础上抽测就行了。
总之,合作学习切忌把无价值的、单一的、简单的内容作为一个合作的内容,必须在值得合作时进行才有效果。
六、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间和时机
从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考虑,过多过滥的小组合作,必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造成心理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后果,从而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从教材的重难点处设想,只有科学地选准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处理好‘伤十指与断一指“的关系才能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明确。虽然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形式,但在有限的课内我们不能随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如遇到教材或学习上的难点)时常要小组合作。②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因为有多种认识和看法不一致时常要小组合作。③在感悟语言文字规律或人文内涵时,观点或情感出现了偏差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由此可见,目标不明,就易流于形式,也就毫无效率可言了。
2、时间要限定。既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学生为某些问题无休无止的争论。所以最好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3、时机要得当。①在突破重难点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重点往往是难点,学生只要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才可以完成,对重难点的问题,学生独立学习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相当数量的中上等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半信半疑,没有十分把握;中下程度的学生大多一知半解,甚至无从下手,学生独立现象出现后,转入小组合作,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思路明确了,学习中也体现到成功的喜悦。②在解决学生质疑问难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助于确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学生自读课文时,尤其时初读某个章节、段落时,往往会提出疑问。这是,教师要从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交付小组讨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穿针引线的教学形式,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③当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时,组织小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强化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学生特别注重教师及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要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1、改变评价对象,由对单个学生的评价转为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根据一定的标准,班级可实行一日一考核,一周一总结,选出l-2个红旗小组,给予该组每名成员奖励,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成功来自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体会到个人与集体、他人息息相关,从而提高他们对合作的内涵和价值的认识,激发他们合作的热情。
2、改变评价主体,由教师作出评价转为小组自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师组织小组自评,各小组总结经验,明确目标,共同制订出本组今后的活动方案。在这个小组自评过程中,学生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审视,意识到每个人在小组集体中的作用,意识到集体的事需要大家的合作,意识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合作内涵与价值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合作情感和坚定的合作意志。
3、引入竞争机制
小学生竞争心理强,教师在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就要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必不可少。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内聚力,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爱,对合作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在教学中,开展”红苹果,金苹果“活动,设立”智多星小组“,表扬表现最突出的小组成员;设立”希望星小组“赞许有最大进步的小组成员,以此来激励学生的竞争。通过”竞争——激励——再竞争——……“的反复训练,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八、制定小组学习的规则
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每一小组中有一名小组长负责。他可由老师推荐、学生自荐、学生推荐产生;既可连续担任,也可有组员轮流担任。组员之间应遵循平等互助的原则,使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其次,小组长应安排好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我提供了三种学习形式供小组长选择:
1、比较------补充式,由小组长指定一名学生作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将其与自己的自学成果进行比较,互相补充,得出正确结论,由小组长归纳。
2、辩论式,由小组长提出问题或先发表看法,然后,组员自由发言,提出不同意见,摆出理由,经过争论比较,大家共同分析,最后由小组长作出归纳。
3、连锁式,小组成员每人依次发言,陈述各人的看法或汇报自学成果,最后,由一位同学予以归纳。
以上三种方法除了在小组讨论学习中使用以外,还可以用于组与组之间的汇报和交流。同样由小组长确定汇报形式,由组长本人或选派一名同学做代表发言,其他三人补充;也可以四人同时起来连锁汇报。
总之,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只有让学生在轻松和谐、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一个学生才能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发挥个体最大潜能,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进而健全人格、形成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第四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这次课改的重中之重。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一定要转换角色,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理念。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用到实处,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展示?是我们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就此,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小组间应该水平相当,这样便于公平竞争,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应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外向的和性格内向的分到一起,这样就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基础,便于合作,当然建成了合理的学习小组,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常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不能较好地把自己和学习伙伴当作一个学习共同体。起初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多数孩子不善于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甚至有的光讲小话,没有落到实处。于是,我们师生共同设计了体现多数学生意愿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如:学习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和方法;组内轮流汇报交流心得、观点;小组成员汇报后,先由合作伙伴进行补充说明,再由其它小组补充或提出异议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及时评价与奖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学习习惯逐渐形成,有的学习小组甚至人人争先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虽然要花费许多人力和时间,但毕竟每部大脑都运作起来了,而且还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只是拔尖学生唱主角的弊端,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的机会,并在展示中认识自己、发现别人,学会了尊重和欣赏,做到了全员参与,提高了整体效率。
二、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任务,把握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高效,必须从具体学习内容的需要出发,必须从本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创造合适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讨论题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和热情,讨论难度过大,大多数学生解决不了。一般
下列几种情况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讨论或辩论;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要组织讨论。因此,要在教学设计时,通过对学习内容的任务分析和学生实际的研究,预设具有一定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适时提出恰当的合作学习问题。我仔细阅读双语学校的高效课堂资料,并作了大胆的尝试发现:学生个人独立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多数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较大困难;学生的看法会出现争议时;只有大家对合作学习的任务很明确,只有多数学生感到需要合作时,合作学习才能是高效的。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乐于合作交流
由于个性气质、智力因素、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体验也互不相同。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进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自尊,在情感上多给予关爱。假如学生发言时声音小或结结巴巴,或语无伦次,教师也应当多加肯定和鼓励。力求做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甚至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课堂上允许实话实说,允许有争论、有保留意见。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教材的反映往往是综合的、多维的、立体的。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展示的平台,张扬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当作资源来开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不能强求一致,要鼓励求异思维。只要学生理解得合乎情理,教师就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支持他们。当然,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感悟,另一方面也要把握必要的是非尺度,避免太多游离于文本之外的活动或表演。只有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才会更加生动、活泼、丰富。
四、适时的评价激励,给"合作"增添前进动力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
现在,学校为我们创造了有力的硬件支持和良好的环境,只要我们积极进行合作与探索,实践与总结,贯彻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课改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和突破。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第五篇】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合作教学就是一种较好的顺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协作性、独立性学习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教师应该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1、要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合作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果我们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合作学习,那么,学科学习将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一项快乐的创造性活动。
2、要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观点实施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法,有其自身的基本理念,如“异质分组”、“角色分配”和“学习目的”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和把握的,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合作学习的内容决定。
3、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创设一种宽容的环境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以一个积极主动的`团队合作者、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学习合作者的角色,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一种安全宽容的教学环境,还学生以真正的思维自由的空间。
二、教师应该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必须在实施合作学习前做好认真的准备工作,否则,就会使合作流于形式。整个课堂貌似热闹,实则杂闹无序,导致效率低下,这与合作学习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1、做好科学合理的分组
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兴趣愿望和能力特点等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学习中有特定的优势和不足。实施合作学习,分组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三、教师应该选定好合作学习内容
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个关系到合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数学课上,究竟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
1、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
数学课非常适宜开展合作学习,因为这当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
2、值得争辩、探讨、质疑的问题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关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既敢于坚持真理,也勇于修正错误;在完成任务中,敢于创新。
3、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
数学课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而且考试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灵活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限制,单个的学生个体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这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四、教师应该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控制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每次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帮助学生明确角色,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
2、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我们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训练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及其成员展示其成果,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要想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这种能力的培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我们应不断的改进教学策略,积累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第六篇】
1、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一本书一支笔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而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探究模式的教学恰恰能够发挥这样的效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互帮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被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了问题,而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2、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掉队。
3、教师在小组合作自由探究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学案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使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最后教师还要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适时地改变学生小组讨论的具体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第七篇】
上周四,我校邀请城关中学的龚老师和大庄中学的任老师就小组合作学习为我校老师传经送宝。怎样进行小组建设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讨论龚老师的报告让我在尝试运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惑得以解决。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一组的4号同学,二组的6号在小黑板上展示,结果4号的同学字不仅漂亮而且答案正确,6号同学字差但答案正确,6号同学与以前的表现比较进步太大了,怎么评价奖励,我觉得有点棘手,大部分同学认为一组应该加分。
我总觉得二组不加分的话,会打击6号同学的积极性,不知该怎么做。听了龚老师的报告,我知道了提出的问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要区别对待,做出创造的回答要给予奖励。
我觉得在小组建设的过程中要科学化,更具操作性,而不是繁琐复杂,老师无从下手的过程。我校的课改刚刚起步,在未成熟的阶段,须全体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就像任老师说的要有责任心,爱心,信心,耐心。因此,我们要喜欢100分的同学,他有可能成为科学家;要喜欢80分的同学,他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同事;要喜欢60以下,他有可能成为比尔盖茨,乔布斯。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第八篇】
新课改至今,我们的数学课堂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学目标由“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加到“四基”“四能”(“四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也从教师为主体地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20__年3月,我校启动了“实施生本教育,构建阳光课堂”的实验课题研究活动,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这一课题下“新五环教学模式”的关键与支撑。为此,我校实验教师在教研室教研员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不断地学习、研讨、实践,从最初的迷茫无措到现在的应对自如,积累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经验,下面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第一步:科学分组,取长补短。一般四人为佳,优劣搭配,男女同组,性格互补。
第二步: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刚开始搞“小组合作学习”时,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老师指导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经常是嚷嚷半天,问题没能解决,汇报时推三阻四,浪费很多时间。找到问题根源,老师根据每组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分工。组织能力强的为小组长,负责组内学习时的纪律并有序地组织本组成员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时就是“小老师”;写字好的为记录员,负责提炼本组观点,简洁准确记录;声音洪亮的为汇报员,负责把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示介绍给大家;能力差一点的为小助手,负责帮助本组成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像建筑工地的“小工”,需要慢慢地培养!为了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建议:小组成员分工先固定一段时间,不要急于实行轮流制,时机成熟时再适当调整,让每一个学生能力都得到不同的锻炼。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等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绝不是老师放任不管。此时,老师摇身变成学生,参与到各组学习当中去,一是了解各组学生的想法,更好地做到“以学定教”;二是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进行点拨指导,达到有效地学习。
学生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又是集中交流的前提,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针对不同的环节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功夫要用在平时,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实验课题顺利地开展,让我们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升。
1、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不会表达,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障碍。所以,老师从一年级就要教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讲解决问题,老师教学生抓住关键词,像语文“造句”一样描述。学生讲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的问题时,说:“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就是把白兔的数量和灰兔的数量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9加8等于17(只)。检查:一共有17只兔子,其中白兔有9只,灰兔正好有8只,解答正确。口答:一共有17只兔子”。这样,有了关键词的帮助,学生都能顺利地讲解决问题,在幼小的心灵埋下“成功的种子”,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分了,工也分了,组内成员还要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所以,老师要对各个工种进行指导,使其熟练操作并互相配合。我结合《口算除法》的课例谈一谈: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后,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小组长问:“60÷3你们是怎样口算的?谁有想法,说一说。”组员甲说:“因为6÷3=2,所以60÷3=20,听明白了吗?”不明白的组员会问:“为什么6÷3=2,60÷3=20?”组员甲解释:“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也就是2;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明白了吗?”都明白了,记录员在记录单上记下这种方法。小组长问:“谁有不同的口算方法?”组员乙说:“因为20×3=60,所以60÷3=20,你们听明白了吗?”没有问题,记录员再记下第二种方法。直到把不同的想法都交流完,汇报员结合记录单组内练习汇报,准备全班交流。看似简单的合作,其中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像学生要会表达、会倾听、会提问、注意力要集中、要有集体荣誉感……
三、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措施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教育他的学生“千金难买回头看”,作为老师的我们,尤其是实验教师,因为课题尚在实验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很多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回头看”,这一回头,也许是蓦然回首的惊喜,也许是处理不当的遗憾。但不管怎样,“回头”值“千金”没错,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那就让我们在反思中将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问题解决掉,积累更多的经验指导我们的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第九篇】
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一共十个教学班,规模不大,教学班人数不多,生源大部分来自周边的农村孩子,师资力量、生源素质均不如我校,而且教学条件也很落后,几乎没有什么多媒体设备。但就是这样一个学校,他们的小组建设,合作交流学习以及小组评价都执行的很好。我们听了一节初一的数学课,是一节试卷讲评课,老师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自己试卷上的问题,由小组长和副组长一对一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有难度大的共同的疑难就写在黑板上,老师引导,由学生们自行解决,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讨论激烈,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人人参与,一道题经过学生们讨论可以得出好几种方法,老师再评价出一种最捷径的方法,真是对这帮孩子们要另眼相看,人人都成了学习的主人。
由此我们得出现有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小组建设,合作学习非常重要。作为老师我们现在要放开手脚要让学生们自己去学,自己去思索,在小组中可以发挥各自所能,积极展开讨论,利用老师编写的导学案,把课本上的新知识掌握透彻,疑难之处大家共同解决,好生帮差生,一带一,整个小组就可以共同进步了,老师只须点拨,做出评价,利用奖励机制去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由此可以看出,老师的功夫在课外了,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吃透教材、领悟教材的精髓,编写出合理、合乎各个层次要求的导学案,老师在课后还要认真辅导,查漏补缺。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中尝到了胜利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自信心也有了,自身的价值也提高了,那么他们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再也不会出现枯燥的课堂。“睡成一片,呆成一片,闹成一片”的现象将会得以根治。
通过松山中学和我校近几个月的实践,这种模式的学习会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条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第十篇】
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须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当教师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馈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
“第二小组的嘉悦同学这个词不理解,谁来帮他一下?”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